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燃料混合燃烧背景知识点总结
![燃料混合燃烧背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d705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3.png)
燃料混合燃烧背景知识点总结燃料混合燃烧背景知识点总结燃料混合燃烧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燃料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混合并燃烧的过程。
在燃料混合燃烧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燃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混合实现更高效的燃烧过程。
本文将从燃料混合原理、混合比例、混合方式以及燃料混合燃烧的优势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燃料混合原理1. 燃烧理论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能量的一种化学反应。
燃料混合燃烧是通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种类的燃料混合在一起,使得燃料之间发生作用,提高燃料的反应性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燃烧过程。
2. 爆炸原理爆炸是一种快速、突然的燃烧过程,通过充满燃料和氧气的混合物在适当条件下遇到火源或者电火花等引燃源,产生爆炸反应。
燃料混合燃烧中,混合后的燃料具有更高的热值和更高的反应活性,因此在遇到引燃源时会更容易发生爆炸。
二、燃料混合比例1. 气体燃料混合比例气体燃料的混合比例是指不同种类气体燃料在混合过程中的质量或体积比例。
合理选择混合比例可以提高燃烧效率,促进混合燃烧反应的进行。
混合比例的选择需要考虑燃料的氧化速率、爆炸极限等因素。
2. 液体燃料混合比例液体燃料的混合比例是指不同种类液体燃料在混合过程中的体积或质量比例。
液体燃料混合比例的选择要考虑燃烧能力、反应性能等因素,确保混合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反应性能。
三、燃料混合方式1. 同种混合同种混合是指相同类型燃料的混合,例如不同种类的液体燃料之间的混合。
同种混合可以扩大燃料的适用范围,提高燃烧效率。
2. 异种混合异种混合是指不同类型燃料的混合,例如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的混合。
异种混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燃料的反应性能,并提高燃料的热值和稳定性。
四、燃料混合燃烧的优势1. 提高燃烧效率燃料混合燃烧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种类燃料之间的化学反应,在燃烧过程中释放更多的能量。
通过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反应性能,提高燃烧效率。
2. 降低能源消耗燃料混合燃烧可以将原本废弃的燃料重新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d273ed4e53a580216fcfe95.png)
第六章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重点)1.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 2点燃C+2MgO ;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 +Cl 2点燃2NaCl(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 (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注意:①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 要掌握含C 、H 、O 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二.灭火的原理:①.移走可燃物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1) 移走可燃物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 (2)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等冒盖灭,油锅着火用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4)用灭火器灭火:①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一般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②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用于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
3.二氧化碳与灭火(1)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灭火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4火灾处置、自救 (1)火警电话:119(2)电器、管道煤气、天然气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或气阀。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8e6a4ec281e53a5902ff36.png)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总结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温度? 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一)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Mg+CO2(点燃→)C+2MgO? 现象? 结论:具有剧烈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是燃烧(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 现象?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即A+BC→B+AC? 火柴杆竖直之后为何会逐渐熄灭?答:因为火柴杆的温度会达不到着火点3、特殊的燃烧? 自燃白磷:少量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隔绝氧气)缓慢氧化:积聚热量引发自然(缓慢氧化,不一定引发自燃例如:铁生锈、食物变质、人类衰老、橡胶老化)? 爆炸:可燃性气体、液体的蒸发或粉尘在空气中(必定有氧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会爆炸H2,CO,CH4,C2H5OH,面粉二、灭火与防火1、灭火原理? 降低火场温度? 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2、常用灭火器? 水? 酸碱灭火器:化学方程式? 干粉灭火器:化学方程式? STOP30灭火器:价格昂贵附:STOP30有多项优点胜过传统灭火器,它能彻底扑灭不同类型的火灾(例如因纸、油、溶剂和燃料引起的火灾),且可以安全地使用在最高达380伏特的电器用品上。
它是高度耐热的。
STOP30尺寸小巧,重量只725公克,高26公分(厘米),直径73公厘(毫米)。
STOP30于数秒内立即生效,使用者只需要摇晃罐子,取下卡笋,再按下去喷出泡沫。
STOP30 主要由含多价添加剂(阴离子及酸硷性兼备的张力活性剂、甘油及防腐剂)的水组成,以氮气推进, 该成分会形成快速覆盖火焰的泡沫。
泡沫产生一层薄膜,阻绝氧气,防止死灰复燃,令火焰在几秒钟内熄灭。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8457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2.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析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析燃烧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通过研究燃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关于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物质与氧气或氧化剂反应,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能,并伴随着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要发生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燃料、助燃剂和点火源。
1. 燃料:燃烧过程中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称为燃料。
常见的燃料有木柴、煤、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的化学能,通过与氧气反应释放出来。
2. 助燃剂:助燃剂是一种能够提供氧气供给燃料的物质。
在大气中,氧气是最主要的助燃剂,它占据了空气中的21%。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他氧气化合物作为助燃剂。
3. 点火源:点火源是引发燃烧的外部能量,它能够使燃料达到着火温度。
常见的点火源有火柴、火焰、电火花等。
二、燃烧的特征分析1. 需要氧气或氧化剂: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必须有氧气或氧化剂的参与才能进行。
在空气中,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化剂,但并非所有物质都能够与氧气直接反应,因此一些物质需要配合其他氧化剂才能发生燃烧。
2. 放出热能和光能: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随着反应进行,会释放大量的热能。
这种热能的释放是由于化学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所带来的能量变化。
同时,也会伴随着光能的释放,从而产生明亮的火焰。
3. 产生新物质: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例如,木材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燃料中的所有碳和氢都将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 可燃物质与不可燃物质:根据物质的燃烧性质,我们将物质分为可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是指能够与氧气反应发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煤、石油等。
而不可燃物质则是指不能与氧气反应发生燃烧的物质,如金属、石英等。
5. 燃烧的分类:按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a0b8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1.png)
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中,燃烧及其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涵盖了燃烧及其利用的
一些主要知识点: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产物和火焰的
过程。
燃烧通常伴随着火焰、光、热和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这
些条件统称为“燃烧三要素”。
3. 燃烧反应的类型:根据可燃物质的状态及产生的产物,燃烧反应可分为氧化性燃烧、还原性燃烧和完全燃烧等。
4. 燃烧产物及其特征:燃烧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氧化物等。
燃烧产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是燃烧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5. 燃烧的利用: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被广泛应用在生活和工业中。
如利用燃烧
产生的热能来加热、煮食、发电等。
同时,燃烧还可以用作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如用
燃料燃烧来驱动燃料电池。
6. 燃烧的环境问题:燃烧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以上是九年级上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物理燃料及其热值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理燃料及其热值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148f2516fc700abb68fc53.png)
初中物理——物理燃料及其热值知识点
物理燃料及其热值知识点
1.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
三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
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即J/kg)。
燃料的燃烧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
2.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很难完全燃烧,并且放出的热量也有部分损失了,因此要建立“炉子的效率”这一概念。
炉子有效利用的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
3.提高炉子的效率的途径:一是要让燃料充分燃烧;二是要减小热量的损失。
核心知识
1.燃料燃烧的实质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同物质组成的燃料,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不相等的。
2.正确理解燃烧值的内涵
燃料的燃烧值是反映燃料燃烧时放热的本领,反映了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大小。
燃烧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状、质量、是否完全燃烧以及
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如下:Q= m*q.在国际单位制中,燃烧值q的单位是J/kg,燃料质量的单位是kg,则放出的热量Q的单位是J.
3.提高炉子的效率既能节约燃料,又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大家都要注意节约燃料。
燃烧反应知识点归纳总结
![燃烧反应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30d33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6.png)
燃烧反应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燃烧反应的概念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火焰、热能和光能的同时,还伴随着释放气体或固体产物的过程。
在一般情况下,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也就是会产生热能。
燃烧反应一般表示为:燃料+氧气→氧化产物+能量。
二、燃烧反应的特征1. 具有放热性:燃烧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这是因为在燃烧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产生了释放热量。
2. 有明显的火焰:燃烧反应常常伴随着火焰的产生,火焰是燃烧反应释放的热能在气体中扩散的结果。
3. 产生氧化产物:燃烧反应会产生氧化产物,例如烧木头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 伴随着气体或固体产物的释放:在燃烧反应中,常常伴随着气体或固体产物的释放,例如燃烧木头时会产生烟雾和灰烬。
三、燃烧反应的条件1. 燃料:燃料是进行燃烧反应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通常是含碳的有机物质。
2. 氧气: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氧化剂,它和燃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燃料发生燃烧。
3. 点火源:燃烧反应需要一定的能量来启动,这个能量就是点火源,例如火柴、打火机、火焰等。
4. 适宜的温度:燃烧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来维持反应的进行,通常称为燃点。
低于燃点,燃烧反应不能发生;高于燃点,燃烧反应会很快进行。
四、燃烧反应的类型1. 完全燃烧:在足够的氧气条件下,燃料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热能。
例如,燃烧甲烷(CH4)时的反应如下:CH4 + 2O2 → CO2 + 2H2O + 热量2. 不完全燃烧:在缺乏氧气的条件下,燃料只部分氧化,产生一氧化碳、碳以及一些有毒气体,释放的热能较少。
例如,燃烧甲烷(CH4)时缺乏氧气的反应如下:2CH4 + 3O2 → 2CO + 4H2O + 热量3. 明火燃烧:明火燃烧指的是在足够氧气条件下,燃料表面温度达到燃点,产生明亮的火焰。
例如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明亮火焰。
4. 链状燃烧:链状燃烧是指燃烧反应中释放的自由基持续参与反应,使得燃烧反应不易停止。
人教版化学燃料和燃烧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燃料和燃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3b346baf1ffc4ffe47ac06.png)
第八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Designer :Mr. Liu课题一: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定义: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2、 燃烧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环境温度要高于着火点)着火点: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固定值,不可改变。
变化的是环境温度。
火柴的着火点比煤炭的着火点要低,容易着火。
物质的着火点各不相同。
同时满足:意味着只要三个条件缺一,就不会造成燃烧,起到灭火的作用。
风吹蜡烛熄灭是因为风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风吹森林大火,越吹越旺。
是因为带来更多的氧气。
※ “烧不坏的手绢”实验说明:着火燃烧的是手绢中的酒精。
酒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让手绢上的水蒸发,而水蒸发是个吸热过程,这使得手绢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手绢能“安然无恙”。
3、 灭火的方法:⑴清除可燃物或是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如,煤气着火时,要将阀门关闭;森林着火,可设置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如,盖锅盖来灭油锅中的火;用细沙扑灭实验室中酒精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比较常见。
⑶降低环境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如,冷却剂:水、干冰等物质来降温。
火着火点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4、加速可燃物的燃烧的方法: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氧气的浓度。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中能复燃是因为氧气浓度大。
小木条比木块容易燃烧是因为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5、完全燃烧:燃烧快,放热量多,C、H元素转化成CO2和H2O。
(氧气充足)C+ O2 点燃CO2不完全燃烧:燃烧慢,放热少,C、H元素部分生成CO、C等。
(氧气不足)2C+ O2 点燃2CO 6、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具有可燃性:2CO+ O2 点燃2CO2。
——大多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煤气泄露等形成。
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降低了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使人体缺氧。
7、爆炸:在有限空间内,产生大量气体或气体受热急速膨胀,会形成爆炸。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919654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1.png)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CO
2
+ heat
2.增加可燃物的表面积:木条燃烧比木块燃烧快。
3.提高可燃物的温度:用火机点燃纸张。
4.添加助燃剂:酒精灯用酒精作为助燃剂。
注意: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为了实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尝试。
同时,安全第一,防火防盗,保护生命财产。
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7.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
它们所含元素不同,煤主要含有碳、氢、硫、氧等元素,石油主要含有硫、氧、氮等元素,而天然气主要含有甲烷等元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动植物尸体的腐烂。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它是温室气体之一,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极
端气候事件等问题。
因此,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植被覆盖,开发绿色能源等都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高中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7a18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3.png)
高中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观察到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
燃烧不仅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关于燃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O2)或其他氧化剂作用下,产生明亮的火焰或放出热能的化学反应。
燃烧一般 Beginalign 直立 endalign,其中表示燃料,常见的燃料包括木材、煤炭、石油等。
二、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缺一不可。
燃料是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而点火源提供燃烧反应的能量启动。
三、燃烧的类型燃烧可以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两种类型。
1.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足够的氧气充分反应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最大化,产生的产物相对较为环保。
2.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反应不充分,产生的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包括一些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CO)和颗粒物等。
不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较少,同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四、燃烧的热效应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燃料的燃烧热(ΔHc)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能。
燃烧热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燃料的能量含量,常用单位是焦耳/克(J/g)。
五、燃料的选择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燃料。
常见的燃料包括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指在地壳中形成的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2.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不断生成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可再生能源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清洁能源的发展。
六、燃烧的应用燃烧在工业生产、能源利用、交通运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工业生产燃烧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提供热能,如用于锅炉的燃烧供热。
燃料及燃烧知识点总结
![燃料及燃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8f2b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e.png)
燃料及燃烧知识点总结燃料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燃烧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现代社会中,燃料在各个行业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发电、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因此,燃料及其燃烧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燃料的分类、性质、燃烧过程以及燃烧产物等方面对燃料及燃烧知识进行总结。
一、燃料的分类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燃料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1.固体燃料常见的固体燃料包括木材、煤炭、木炭等。
固体燃料具有密度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等特点,但燃烧时产生的灰烬多,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
2.液体燃料主要包括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气等。
液体燃料的能量密度高,易于储存和运输,但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其中包含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
3.气体燃料包括天然气、煤气和氢气等。
气体燃料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燃烧后产生的废气较少,对环境影响较小。
因此,在一些特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燃料的性质1.热值燃料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热值越高的燃料,其能量利用率越高,燃烧效率也越高。
2.易燃性燃料的易燃性是指燃料在受到外界能量激发后燃烧的速度和顺利程度。
易燃性越好的燃料,燃烧所需的能量越少,燃烧速度也越快。
3.灰分和挥发份含量燃料中的灰分和挥发份含量对燃烧过程中的热值和污染物排放都有一定影响。
灰分越高,燃烧后产生的灰烬和污染物也越多。
而挥发份含量越高,燃烧时产生的尾气排放也越多。
4.氧化性氧化性是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的倾向,氧化性越好的燃料,燃烧所需的能量越少,燃烧速度也越快。
5.稳定性燃料的稳定性是指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燃料是否能够保持其性质不发生变化。
若燃料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氧化、挥发和分解等现象,对储存和管理都造成不利影响。
三、燃烧过程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量和灭菌气体的过程。
下面将从燃料的燃烧条件、燃烧反应和燃烧机理三个方面对燃烧过程进行分析。
燃烧知识点总结大全
![燃烧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21185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b.png)
燃烧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热能的过程。
燃烧通常伴随着火焰、烟雾和熔化现象,是一种放热反应。
在自然界中,燃烧是生物生长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产生的主要能源。
二、燃烧的基本过程燃烧的基本过程包括点火、燃烧和熄灭三个阶段。
1. 点火阶段:在点火条件下,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热能。
点火条件通常包括点火源、可燃物质和氧气三个要素。
2. 燃烧阶段:在点火后,可燃物质与氧气继续反应,并持续释放热能和光能。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逐渐燃尽,氧气逐渐减少,热能和光能持续释放。
3. 熄灭阶段:当可燃物质燃尽或氧气耗尽时,燃烧过程结束,热能和光能不再释放。
熄灭通常伴随着烟雾和灰烬的产生,是燃烧过程的结束阶段。
三、燃烧的热力学原理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其热力学原理主要包括燃烧热、燃烧温度和燃烧速率三个方面。
1. 燃烧热:燃烧热是指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能。
燃烧热是衡量燃料能量含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燃料燃烧效率的重要参考。
2. 燃烧温度:燃烧温度是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火焰温度。
燃烧温度取决于燃料的燃烧热和氧化剂的供应量,也受到燃料种类、点火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3. 燃烧速率:燃烧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燃料燃烧的速度。
燃烧速率受到燃烧热、燃烧温度和氧化剂供应量的影响,也取决于燃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燃烧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热能、光能、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氧化碳等:1. 热能: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能量形式,可用于供暖、烹饪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2. 光能: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是火焰和火光的来源,也是照明和信号传输的重要能源。
3. 二氧化碳: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产物,是地球上重要的温室气体,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 水蒸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产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也是降水和云雾的来源。
化学燃烧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燃烧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5cee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0.png)
化学燃烧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燃烧的基本概念1.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放出热和光的化学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物质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能量,通常伴随着火焰、烟雾等现象。
2. 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是一种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燃料、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3. 燃料的分类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状态,燃料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4. 燃烧反应的方程式燃烧反应的方程式通常以通用化学式表示,例如:燃料+氧气→氧化产物+能量。
5. 燃烧产物燃烧产物通常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态或固态的氧化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二、燃烧的热学特性1. 燃烧热效应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是一种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称为燃烧热,通常用单位质量的燃料所释放的热量来表示。
2. 燃烧热的计算燃烧热可以通过实验室测量或理论计算来确定。
测量方法通常采用燃烧热量计,而理论计算方法则利用燃烧反应的方程式和反应热的数据来计算。
3. 燃烧热和燃烧温度燃烧热和燃烧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燃烧热越大的燃料,其燃烧温度也越高。
4. 燃烧热的应用燃烧热是衡量燃料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参数,也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用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燃烧热的计算和应用,可以对各种燃料的能源利用价值进行评估和比较。
三、燃烧的动力学特性1. 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包括燃烧反应的开始、进行和结束三个阶段。
在开始阶段,燃料和氧气进行反应并产生初次燃烧;在进行阶段,燃料和氧气的供给能够维持燃烧反应进行;在结束阶段,燃料和氧气的供给减少,燃烧反应逐渐减弱并最终停止。
2. 燃烧速率燃烧速率是燃料与氧气反应形成燃烧产物的速度,通常使用质量或体积单位的反应物在单位时间内参与反应的量来表示。
3. 燃烧速率的影响因素燃烧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燃料的性质、氧气的浓度、温度、燃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鲁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a188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2.png)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必背)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3、灭火的方法:(1)隔绝氧气(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3)移走可燃物易错点:物质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
二、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1、(1)氧气不充足(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水(2)氧气充足(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优缺点充分燃烧能充分利用资源,放热多;不充分燃烧浪费资源,放热少2、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1)一氧化碳的产生点燃点燃高温C+O2 ====CO2(碳充分燃烧) 2C+O2====2CO (碳不充分燃烧) C+CO2====2CO(2)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吸入人体,便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
(一氧化碳有毒,是化学性质)(3)预防: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胀。
2、分类物理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轮胎爆炸化学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氢气燃烧爆炸3、易燃易爆物及图标一、化石燃料的燃烧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新型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知识点成分或概念要点归纳能源利用说明化石燃料煤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煤的气化、焦化、液化,属于化学变化分解的产物有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石油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产品为汽油、煤油等天然气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燃料的充分燃烧1.节约能源2.减少对环境污染充分燃烧的条件:有适当过量的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三、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燃烧学知识点总结
![燃烧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0e1d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a.png)
燃烧学知识点总结燃烧学是研究燃烧过程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化学、物理、热力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通过氧气与燃料的化学反应产生热能和光能。
在燃烧学中,我们可以了解燃烧的基本过程、燃烧产生的能量、燃烧的影响因素以及燃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燃烧的基本过程是指燃料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燃烧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燃烧的起源、燃烧反应、燃烧产生的热能和光能等。
燃烧的起源是指燃料与点火源接触后引发化学反应的过程,通常使用的点火源包括火种、电火花、激光等。
燃料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会产生热能和光能,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残余物质。
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燃烧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热量和火焰,这些热量和火焰就是燃烧产生的热能和光能。
其次,燃烧的产生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热能。
化学能是指原料由于其自身的化学构造所含有的能量,化学能在燃烧过程中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热能是指燃烧产生的能量,这一能量主要来自于燃料与氧气的化学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热能会传递给周围的物体,引起物体的温度升高。
而光能是指燃烧所产生的能量,它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和物体。
燃烧产生的光能会使周围环境明亮,并产生火焰。
再次,燃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燃料的性质、氧气的供应和环境条件等。
燃料的性质包括燃料的燃烧热值、挥发性、含水率等,这些性质会影响燃料的燃烧速率和热效率。
氧气的供应是指燃料与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氧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反应速率越快,产生的热量和火焰也越大。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湿度等,这些条件也会影响燃烧的速率和热效率。
燃烧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调整燃料的配比、改善氧气的供应以及优化环境条件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最后,燃烧技术是指利用燃烧过程产生的能量进行不同的应用。
燃烧技术有很多种,包括燃料的燃烧、高温氧化、氧化还原反应、燃烧控制、气体净化、废物处理等。
燃烧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供热、发电、工业生产、生活生活等领域。
同济大学 燃料及燃烧 考点 复习 归纳 必考
![同济大学 燃料及燃烧 考点 复习 归纳 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4062e13b67ec102de2bd8948.png)
dT 0 dn n 0
56、何为化石燃料?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答:通常自然界中可供工业生产的燃料资源主要是 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埋藏 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
一次能源:自然界天然存在,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能源 a.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力,风能,海洋能,潮 汐能,地热,生物质能等 b.非再生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核燃料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制品。 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焦炭、汽油、煤油、 柴 油、重油、液化气、沼气、氢能
50、燃气的燃烧过程基本上都包含哪三个阶段? 答: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混合后的可燃气的加热 和着火和完成燃烧化学反应。 51、回火的临界条件?
答:
dw 4 qv g ( ) r r0 dr r0 3
52、Vn=V0+(Ln-L0)什么条件下成立? 答: 完全燃烧时成立。 53、固体燃料燃烧其燃烧方法有几种?各自 的特点? 答:层状燃烧、粉煤燃烧、沸腾燃烧及旋风 燃烧。
7、燃气不完全燃烧的原因有哪些? 答:空气供给量不足、空气和燃气在炉内混 合不均匀。 8、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中的气体组分一 般有哪些? 答:H2,CH4,CO,H2O,CO2,N2等。 9、何谓着火浓度极限? 答:P100 倒数第五行开始,画出一个图。
10、气体的可燃成分及不可燃成分? 答:气体的可燃成分:H2,CO,CH4,CmHn等。不可燃成分: N2,CO2,O2, H2O 11、人造煤气有哪些?写出四个 答:石油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水煤气、发生炉煤气及城市煤 气等。 12、实际燃烧温度与理论燃烧温度的区别是什么? 答:实际燃烧温度与理论燃烧温度的区别在于后者不考虑传热,且 认为完全燃烧。 13、燃烧烟气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检验并控制燃烧质量。 14、预热空气与预热燃气,哪个效果更大? 15、空气消耗系数定义? 答:实际供应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16、影响雾化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雾化颗粒直径的因素:油温、雾化剂压力和流量、油压和 油烧嘴结构。 17、燃烧的基本条件? 答:温度、浓度、时间和空间。
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归纳)
![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36afd8ca0116c175f0e48b4.png)
可能与 温度有 温度有 关
燃烧必须 达到一定 的温度 燃烧必须 氧气接 与氧气接 触
可能与 氧气有 氧气有 2.将灯帽盖住点 2.将灯帽盖住点 关 燃的酒精灯
煤的综合利用
干馏 煤 焦炭 —冶金、燃料 冶金、 冶金
用于染料、 用于染料 塑料、 煤焦油 —用于染料、塑料、 农药、 农药、合成材料 煤气 —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CO等 (H2、CH4、CO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 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 2、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油类、面粉、煤粉、 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油类、面粉、煤粉、 硫磺粉等。 硫磺粉等。 3、注意事项:阅读教材P129。 注意事项:阅读教材P129。 P129
△
高温
CaO+CO2↑
• 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极难溶于水。 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②化学性质--可燃性
点燃 CH4+2O2===CO2+2H2O
验纯! 点燃前要验纯!
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1、点燃甲烷 、 实验现象 燃烧, 燃烧,火焰明亮 结论 甲烷易燃 甲烷燃烧生成 了水 甲烷燃烧生成 了二氧化碳
煤的干馏是
化学
变化。 变化。
石油炼制的主要产品
分馏 石油
利用各成分的沸 点不同, 点不同,将它们 汽化后加以分离
溶剂油 汽油 煤油 柴油 润滑油 石蜡 沥青
低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7fb8f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5.png)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缺一不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充足的O 2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着火点。
3、【影响燃烧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③O 2的浓度。
4、【促燃方法】①增大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例:工厂锅炉煤加工成粉末状、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②增大O 2的浓度。
(或加快空气流动)例: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炉内鼓入空气、炼钢时不断向炉内鼓入富O 2空气Fe 在纯O 2种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5、【爆炸】①原因: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化学爆炸四要素:可燃物、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内。
②分类: 注意:锅炉的爆炸是因为炉内循环不畅通,使热量聚积,导致气体膨胀,达到锅炉无法承受的高压,最后产生爆炸。
属于物理变化引起的。
6、【灭火原理】(一条即可)①移除可燃物。
例:森林失火,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以形成隔离带②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例:高压水枪喷水灭火③隔绝空气(或O 2)。
例: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灭火器灭火7.【注意】: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镁条既可以在O 2中燃烧,也可以在N 2和CO 2中燃烧。
【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与燃料的选择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与燃料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880b2c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d.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与燃料的选择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与燃料的选择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火焰、光热以及废气等现象。
燃烧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燃烧的原理以及燃料的选择对我们理解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有关燃烧与燃料选择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料的分类燃料是指能够进行燃烧的物质。
它们主要可分为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两大类。
1.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指由生物体经过长时间埋藏、分解和变质而形成的燃料。
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主要能源来源,广泛应用于发电、加热、交通等领域。
2. 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燃料是指由生物体或其代谢物质作为能源来源的燃料。
例如,木材、秸秆、柴火等都是常见的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一些地区被广泛使用。
二、燃烧的要素与条件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通常有三个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只有当这三个要素同时满足一定条件时,燃烧才能发生。
1. 燃料燃料是发生燃烧的物质,它能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光热等现象。
燃料可以是固体(如木材、煤)、液体(如汽油、柴油)或气体(如天然气)。
不同的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火焰颜色、光亮度等特征。
2. 氧气氧气是燃烧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它能与燃料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
空气中含有约21%的氧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空气中的氧气是主要提供燃烧所需的。
在实验室或一些特殊环境中,也可以采用纯氧气进行燃烧。
3. 点火源点火源是引发燃烧的初始能源,它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将燃料与氧气反应起来。
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电火花、摩擦火花等。
通常情况下,燃料的挥发性越高,点燃所需的能量越低。
三、燃烧与能量转化燃烧是一种能量的转化过程,燃料与氧气反应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并释放出来。
这种能量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燃烧反应可以用通式进行表示,例如: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烷烃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其中,燃料是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是废气,而能量则可以利用于发电、供暖等方面。
培训_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培训_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https://img.taocdn.com/s3/m/35300029b52acfc788ebc924.png)
具体测定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方法见国家标准GB/T 212-2008及GB/T 211-2007
水分M O+N H
C
分A
干燥无灰基(下标daf)
干燥基(下标d) 空气干燥基(下标ad)
收到基(下标ar)
图4-1 煤的组成表示方 法
S灰
例4-1
返回第二节
煤中的氢:
化合氢(与氧结合,不能进行燃烧反应)
CO2 =—————— ×100(%) V0
其他类推。
(2)实际烟气量和烟气组成 ①固体、液体燃料
当α>1时,实际烟气量V(Nm3/kg)为: V=V0+(α-1)V0a
烟气各组成量: VCO2=Car/12×22.4/100 (Nm3/kg)
(NVmH32/O=kg(H) ar/2+Mar/18)×22.4/100 VSO2=Sar/32×22.4/100 (Nm3/kg)
得,如: CO2=V0CO2=V0CO2/V0×100(%)
② 气体燃料 基准:1Nm3气体燃料 理论烟气量为: V0=V0CO2+V0H2O+V0SO2+V0N2
=+[2CHO2S2++CNO2]+/H120+0H+2VO0+O23×C7H94/+2(1m+n/2)CmHn
理论烟气组成: V0CO2
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硅酸盐工业中,能源(热能和电能)费用在成本 中所占比例较大。
第一节 燃料的种类和组成
一、燃料的种类 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 气体燃料
二、燃料的组成及其换算
(一)固体、液体燃料 元素分析法:碳(C)、氢(H)、氧(O)、氮(N)、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重点)1.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C+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注意: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②要掌握含C、H、O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二.灭火的原理:①.移走可燃物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1)移走可燃物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2)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等冒盖灭,油锅着火用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4)用灭火器灭火:①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一般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②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用于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
3.二氧化碳与灭火(1)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灭火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4火灾处置、自救(1)火警电话:119(2)电器、管道煤气、天然气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或气阀。
(3)楼层着火,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匍匐前进,脱离火灾区。
(4)室内火灾,不能打开门窗。
空气流通会让火势更旺。
(5)森林火灾,应从逆风方向逃离。
三.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木炭燃烧:C+O2(氧气充足)点燃 CO2 ;2C+O2(氧气不足)点燃 2CO;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制成蜂窝煤、粉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等。
四.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2.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
3.爆炸的条件: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遇到高温、明火或撞击。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可燃性气体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性气体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叫爆炸上限。
5.与燃烧、爆炸有关的消防标识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然概念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的燃烧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达到了着火点没有达到着火点达到了着火点现象发热、发光发热、发光只放热、不发光发热、发光六.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点燃2CO2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常用作燃料。
煤气主要成分是CO、H2O(制取方法:C+H2高温CO+H2)(2)还原性:3CO+Fe2O3高温2Fe+3CO2;加热Cu+CO2常用于冶炼金属(3)毒性: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液失去了输氧能力,导致CO中毒。
吸入较多会缺氧而窒息死亡。
所以应注意:①点燃CO前,要检验CO的纯度,以防CO中混有空气、氧气,而发生爆炸。
②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良好的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通道,以确保安全。
③在作有关CO的试验时,要做好尾气处理,以防污染环境。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应用一.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埋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混合物。
属不可再生资源。
三大化石燃料的比较: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三.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的污染(1)煤等化石燃料里含有S、N等元素,燃烧后会生成SO2、NO2等污染物;(2)燃料燃烧不充分,生成CO、有毒的C、H化合物、碳粒、粉尘等。
2.酸雨(1)形成原因:煤等化石燃料里含有S、N等元素,燃烧后会生成SO2、NO2等污染物,溶于降水生成H2SO4、HNO3,形成酸雨。
(2)酸雨的危害:①侵蚀植株,毁坏庄稼、植被;②腐蚀大理石、石灰石等建筑;③腐蚀金属,加快金属锈蚀。
(3)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②对化石燃料进行生加工,或脱硫后再燃烧;③燃烧后的尾气净化后再排放;④开发研制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3.汽车尾气污染(1)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CO、NO2、为燃烧的C、H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
排入空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2)减少尾气污染的措施:①改进发动机,使燃料充分燃烧;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④加大尾气检测力度,严禁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上路;⑤改用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或乙醇汽油作燃料,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煤一.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尸体腐烂。
(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它还有甲烷等(2)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一般不用硫酸)2.原理:CaCO3+2HCl CaCl 2+CO2↑+H2O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固+液)(2)收集方法: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又由于CO2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已集满CO2。
5.检验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
6.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7.有关药品选择(1)不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反应太快,不利于实验控制和气体收集;(2)不用稀硫酸与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形成沉淀,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但是,可以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粉末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3)不用浓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气体而不纯。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CO2俗称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效果,和用做制冷剂。
2.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H2CO3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CO2 + H2O因此,把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加热,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溶液又由红色变为紫色。
注意: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实验中,是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了红色。
(3)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二氧化碳 + 碱→碳酸盐 + 水① CO2 + Ca(OH)2 = CaCO3↓+ H2O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应用:a.检验二氧化碳;b.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或盛装成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c.用石灰浆粉墙,墙壁变得十分坚硬: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在墙壁表面覆盖了一层坚硬的碳酸钙;d.把鸡蛋在澄清的石灰水中浸泡后,晾干,可以使鸡蛋保鲜:呈请的石灰水与鸡蛋呼吸作用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塞了蛋壳上的气孔,使鸡蛋与空气隔绝而不变质。
② CO2 + 2NaOH= Na2CO3 + H2O(无明显现象)应用:a.氢氧化钠固体或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化碳。
例如,除去氢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a的作用是检验请其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b的作用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气中的二氧化碳;c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4)二氧化碳能与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碳酸氢钙易分解。
CaCO3+CO2+H2O Ca(HCO3)2,Ca(HCO3) CaCO3+CO2+H2O应用:a.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先变浑浊,如果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又会由混浊变得澄清;b.在自然界中,该反应,能使使石灰石溶解,形成溶洞。
水中的Ca(HCO3)2在受热或压强降低时,又会分解生成CaCO3而沉积,形成钟乳石。
(5)二氧化碳在高温时,能与碳单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CO高温2CO应用:高炉炼铁,通过该反应,获得用于还原铁矿石的CO。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1.用于灭火。
(镁带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扑灭:2Mg+CO2点燃C+2MgO)2.干冰用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3.制碳汽水等酸饮料。
二氧化碳从人体排出,可带走体内的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4.可用作温室的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5.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纯碱、尿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