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合集下载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细针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治疗疾病。下面是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步骤:

1.准备工作:消毒使用的针具和穴位,确保操作环境干净卫生。

2.确定穴位:根据病症和治疗需要,在人体上确定要针灸的穴位。

3.选择针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细针,一般针长为25-75毫米。

4.调整针灸姿势:根据不同穴位,采取坐位、卧位或立位,确保患者舒适并易于进行操作。

5.定位穴位:使用手法或工具找到穴位的准确位置,以确保针灸的效果。

6.消毒穴位:用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消毒要针灸的穴位。

7.插入针具:用手法或器械将针缓慢、稳定地插入穴位,插入深浅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8.调整针位:插入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当调整针具的角度和位置,使其刺激到穴位。

9.保持时间:根据病情和需要,保持针具在穴位中的时间,一般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10.取出针具:在治疗结束后,用快速而平稳的手法或器械将针具从穴位中取出。

11.观察反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感受,记录治疗效果,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后续的针灸治疗。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包括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包括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步骤包括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下面将详细介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步骤。

1. 确定诊断

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首先需要详细询问病史、采集病人的主观和客观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立准确的诊断。只有针对具体症状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2. 准备针具

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需要准备好针具。针灸所使用的针是由不锈钢等材料制成,有不同的规格和长度。针具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无菌处理,以确保术后没有感染。

3. 准备治疗环境

针灸治疗需要在安静、整洁、温暖的环境下进行。治疗区域应保持干燥,避免有强烈的异味或刺激性的气味存在。开窗通风以确保良好的空气流动。

4. 定位针灸穴位

根据诊断结果,确定要刺激的针灸穴位。针灸穴位分布广泛,与人体的经络相连,治疗不同疾病的穴位也不相同。通过对解剖学和穴位学的研究,可以准确地定位到需要治疗的穴位。

5. 清洁皮肤

在刺破皮肤之前,需要将治疗区域的皮肤仔细清洁,以防止细菌引入。可使用酒精或者消毒液擦拭皮肤,确保皮肤干净和无菌。

6. 刺激穴位

将准备好的针具插入定位准确的穴位中。插入针时要避免细菌感染,手法应轻柔且准确。插入的深度和角度也要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进行调整。

7. 刺激感受

一旦针入穴位,可能会出现刺痛、酸胀、沉重或微痒等感觉。这些感受是正常的反应,通常会在几分钟内消失。治疗师需要耐心等待,并询问病人的感受,以便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刺激的力度和方式。

8. 保持刺激

在针灸穴位刺激后,治疗师需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决定保持针的时间。一般来说,保持20分钟到40分钟。在此期间,治疗师可以对病人进行按摩、轻揉等。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针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针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针刺

一.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根据病情部位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毫针。

2.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应的穴位做为治疗部位。

3.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的者便于操作体位。

4.消毒:针具:送医院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患者的部位:用碘伏棉签擦拭选定的的穴位皮肤。医生手的消毒:用肥皂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

5.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温度适宜。

二.针刺的方法

(一)持针法:二指持针,三指持针,四指持针,五指持针。

(二)进针法:

1.进针速度分:速刺法,缓刺法。

2.刺入术式分:插入法,捻入法。

3.刺押手势分: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三)针刺角度

1.直刺90°左右

2.斜刺45°左右

3.平刺15—25°

(四)针刺的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和所要达到的疗效而

定。

(五)针刺的深度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你年龄、体质、病情、季节的不同而刺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有些穴位较危险刺入深度一定要谨慎。

(六)行针手法

1.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动作

2.捻转法:前后捻动针柄

(七)针刺得气

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

(八)留针法毫针刺入人体腧穴留置一定时间称为留针。一般留20—40分钟。

(九)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慢慢提出皮肤。

三.适应症

针刺适应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多个科室病症,以痹症疼痛方面见长。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一、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

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

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一、毫针刺法

1、针刺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

针灸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doc)

针灸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doc)

针灸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doc)针灸科——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

目录

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2、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3、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4、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5、艾炷灸技术操作规程

6、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

7、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8、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9、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0、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11、红外线治疗仪技术操作规程 12、超短波治疗技术操作规程 13、颈椎牵引治疗技术操作规程 14、火针刺法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头痛、腰痛、眩晕等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独特的疗效和经验。为了保证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师在进行针灸操作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操作要求。下面是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一般内容:

1.术前准备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师应提前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和主诉,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体格检查。同时,医师需要对诊疗设备进行检查和消毒,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杀菌效果。

2.术中操作

(1)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应当基于临床实践和理论依据。在选择穴位时要遵循“病从远处治”、“迎随调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注重综合分析。

(2)针具准备:使用无菌的针具,针具应保持完整无损,不得使用表面有锈蚀、变形或者超过有效期的针具。同时,医师需要对针具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无菌。

(3)术语准备:医师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治疗目的、方法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医师还需事先为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减少恐惧和不适感。

(4)操作规范:医师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遵守操作规范,如:

-使用适当的手法插入针具,避免损伤患者的神经和血管;

-控制插入深度,避免穿透深层器官或结构;

-留针时间适当,一般为15~30分钟;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在针灸操作完成后,医师应为患者进行适当的观察,评估疗效和可

能的不良反应。

(5)卫生要求:医师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清洁的工

作环境。操作时,医师需要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保证操作部位的清洁,

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3.术后处理

治疗完成后,医师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解释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状况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医师需要妥善处理废弃物和使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在进行针灸操作时,严格遵守规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还能确保患者的安全。以下是针灸操作规程的一般步骤:

1. 询问病史: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质特点,以便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2. 检查脉象:通过仔细触诊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及身体的状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3. 选择穴位:根据病情,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不同的穴位对应不同的症状,因此选择正确的穴位至关重要。

4. 消毒器械: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生需要对针灸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5. 操作技巧: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医生需要准确地掌握针灸的力度、深度和速度,确保针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6. 观察患者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维护病历:治疗结束后,医生需要及时更新病历,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后续建议。

在实践中,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因此,医生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务必遵循《针灸操作规程》,做到科学地、规范地操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头痛、腰痛、眩晕等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

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灸法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灸法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灸法

一、施术前的准备

1.艾绒艾条用干燥的器皿盛放备用;

2.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应的穴位做为治疗部位。

3.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温度适宜。

二、施术方法

(一)艾条灸:

1.直接灸

(1)化脓灸将艾柱置于皮肤上点燃,使局部皮肤轻度烫伤后产生脓泡,现在少用。

(2)非化脓灸将艾柱置放于皮肤上点燃,达到温热作用不可成泡。

2.间接灸

(1)隔盐灸只适用于脐部神阙穴用盐填满脐孔再放上扎空的姜片加上艾柱施灸。

(2)隔蒜灸用独头蒜切片扎空放于一定腧穴部位施灸。

(3)隔姜片灸鲜姜切片扎空放于一定部位的艾炷灸。

(4)铺姜灸火龙灸鲜姜切成绿豆大小的块儿,铺于背腰等部,厚约3cm,将准备好的艾绒放于其上排成一线或三线,点燃等火熄灭温度降下来,反复加艾绒操作3遍,艾绒燃烧时形如长龙故称火龙灸。

(二)艾条灸

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1寸左右距离,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回旋灸。又称熨热灸。即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1寸左右,平行往复回旋施灸。

3.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

(三)温针灸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

三、禁忌症

1.对实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用。

2.对颜面部,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一般不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适于施灸。

最新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引言:

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针灸也逐渐结合了先进的医学理论与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最新的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规程的概述和内容,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针灸技术。

概述:

最新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是基于传统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的结合,旨在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并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这些技术规程包括了针灸穴位定位、针刺方法、驻留时间、操作顺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内容:

一、针灸穴位定位

1.根据《《经经脉、经络》》,通过人体解剖学和经颅脑电图、MRI等现代医学手段,确定针灸穴位的具体位置,以提高穴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针灸穴位分为经络穴位和皮肤穴位,操作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和病理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同时要注意避开重要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

3.为了确保穴位定位的准确性,可采用电针定位、听触定位等辅助方法,以提高针灸治疗的精确性。

二、针刺方法

1.针刺时,医护人员需穿戴好消毒手套,使用消毒针具,并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以防止交叉感染。

2.针刺角度和深度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穴位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状况来确定,遵循“浅针浅刺、深针深刺”的原则,以确保治疗效果。

3.针刺要轻柔、稳定,尽量避免剧烈顿挫,以降低患者疼痛感。

4.针刺后,可根据针刺部位的特点选择旋转、捻转等技法,以提高疗效。

5.针刺后,应及时拔针,并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拔针口,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三、驻留时间

1.驻留时间是指针灸针刺后针留在穴位上的时间,也是针灸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下面是一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例子,大致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

1. 确认患者的身份、病症和病史。

2. 将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在病历上。

3. 对治疗仪器和针具进行消毒,并准备好所需的药物。

4. 患者就座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二步:检查和评估

1. 对患者进行脉搏、舌苔、面色等检查。

2. 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症状和病情。

3. 根据患者的症状,对患者进行病因、病机和辩证分析。

第三步:选择穴位

1. 根据患者的病症和辨证分析,选择适合的主穴、配穴和启用穴。

2. 选择穴位时要注意遵循经络走向、刺激局部和整体调理的原则。

第四步:操作技巧

1. 在操作前,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和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 必须穿戴清洁、整齐的工作服,并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3. 针具插入时要注意向穴内缓慢推进,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刺伤组织结构。

4. 操作时要注意手法轻柔、稳定,避免对患者造成疼痛或不适。

5. 针具插入后,要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针灸的刺激力度和时间。

第五步:治疗方法

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辨证分析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如毫针、引流、温针等。

2. 对于针灸刺激后的反应,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观察和处理。

3. 刺激完成后,对穴位进行处理,如按摩、敷药等。

第六步:记录和评估

1. 治疗结束后,将治疗过程、效果和患者反应等情况记录在病历上。

2. 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关建议和康复指导。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1.针刺---------------------------------------------------------------2

2.艾灸---------------------------------------------------------------5

3.推拿---------------------------------------------------------------7

4.刮痧---------------------------------------------------------------8

5.拔罐---------------------------------------------------------------9

6.点刺出血疗法-------------------------------------------------11

7.埋线--------------------------------------------------------------12

8.穴位注射--------------------------------------------------------13

9.特定电磁波疗法----------------------------------------------14

一、针刺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1.1刺前准备

1.1.1选择针具:针柄无松动,针身挺直、光滑、坚韧而富有弹性,针尖圆而不钝的毫针。要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形、针刺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1000字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是一种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它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遵守一定的

操作规程,保证严格的卫生和安全措施。

一、准备工作

1. 针灸师需要穿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并手洗或消毒双手。

2. 环境也应该保持整洁干净,避免杂物的干扰。

3. 准备好所需的针灸器械:针、针管、埋线针、贴敷灸、刮痧板、

火罐等。

4. 患者应该事先告知医生病情及注意事项,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

病史、过敏史及其它情况,如孕妇、高血压病患者等。

5. 进行针灸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检查,确定其健康状况,以确定治

疗方案。

二、针灸技术

1. 穴位的选定需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每个穴位需要针刺的深度

和方向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量身订做。如果患者有过敏史或

者其他不适应的情况,应该特别注意。

2. 根据穴位位于身体的不同部位,针刺的位置和深度也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穴位的位置准确。

3. 针刺时应该操作轻柔,尤其是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损伤患者的组织。

4. 刚开始进针时,应该慢慢地进入组织,并且针刺到位后,需要转

动方向以避免损伤穴位周围的组织。

5. 对于不同的穴位,针刺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穴位

选择合适的角度。

6. 针灸时间一般是15至30分钟,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身体的反应,

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

7. 针灸治疗结束后,需要将针头清洗干净,并消毒杀菌,确保针头不受污染。

三、安全措施

1. 进行针灸治疗时应该注意消毒,尤其是对于针头、针管等器械需要经常消毒杀菌,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针灸技术刺络的操作方法

针灸技术刺络的操作方法

针灸技术刺络的操作方法

针灸技术刺络的操作方法

【概述】刺络法,又称为放血法。因常用的针具为三棱针,所以有的书还称为三棱针法。

【器具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为三棱针和粗毫针。三棱针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粗毫针用26号半寸针为宜。

【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点刺法:先推按所选择的部位或穴区,使它充血,消毒后,以左手夹持被刺穴区,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0.l~0.2厘米,迅速刺人,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本法应用面较为广泛。

(2)丛刺法:用三校针在一个较小的部位反复点刺,使其微微自然出血。常与拔罐法结合,即前面所提到的刺络拔罐法。丛刺法多用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散刺法:散刺法和丛刺法相似,但刺络皮肤面积较大,点刺的距离也较大。根据病灶大小,点刺10~20下不等。多用于丹毒、神经性皮炎等面积较大的病灶。

(4)挑刺法:它是点刺法的一种发展。主要是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皮肤有关部位上出现的异常点进行挑刺,这些点可表现为压痛、酸困、丘疹及皮下结节等不同情况。并根据病情,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常见于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颈椎两侧。若为丘疹,多稍突起于表皮,如针帽大小,呈灰白、暗红、棕褐或浅红色不等。挑刺时,局部消毒后,左手按压固定皮肤,右手持小号三棱针,挑破表皮,深人皮下,针身倾斜并轻轻提高,将白色纤维样物挑断十数根至数十根。挑刺完毕,拭去血迹,覆盖消毒敷料,并加以固定。

【适应病症】刺络法适用于中暑、中风昏迷、休克、急性肠胃炎、急性结膜炎、头痛、神经性皮炎、急性扁桃体炎、腰肌劳损、丹毒、疖肿等。其中挑刺法还可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针灸拔针操作方法

针灸拔针操作方法

针灸拔针操作方法

针灸和拔针操作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中进行。以下是一些针灸和拔针的基本操作步骤:

1. 准备工具:灸具(灯头、灸盒、灸炷)、针具(针管、高压灭菌器、针灸银盆、酒精棉球、绷带等)。

2. 选择穴位:按照病人的症状选择穴位,并进行局部消毒。

3. 拿针:从高压灭菌器中取出经过消毒的针头,放在针灸银盆或绷带上。

4. 刺针:在穴位上缓慢地插入针头,直到达到适当的深度,然后进行留针。

5. 针刺后,应观察病人的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治疗,如拔火罐、推拿、按摩等。

6. 拔针:当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时,将针头从穴位上缓慢地拔出。

7. 拔针后,应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躺卧或坐姿,并妥善处理使用过的针头、灸具等工具。

总之,进行针灸和拔针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消毒、无菌和安全要求,以确保患者的

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建议寻求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是能补益正气,使虚弱的功能状态得到恢复的针刺方
法称为针刺补法。

凡是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方
法称为针刺泻法。
(四)针刺操作——针刺补泻
补法
泻法
提插补泻法
捻转补泻法 疾徐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 迎随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 平补平泻法
重插轻提 轻插重提
小、慢、轻 大 、快、重
疾而徐之 徐而疾之
(四)针刺操作——针刺的深度
影响因素
浅刺
深刺
年龄 体质 部位 经络 病情
老年、儿童
青年、壮年
形瘦体弱
形盛体强
头面、胸背部
四肢、臀腹部
络脉、阳经
经脉、阴经
虚证、阳证、表证、新病 实证、阴证、里证、久病
手法 时令 针感
补法 春夏 感应敏感
泻法 秋冬 感应迟钝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行针 又名运针,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
刺感应(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 种针刺手法。 得气
医者 指下亦有一种沉紧,鱼头钩饵的反应 患者 酸、麻、胀、重、蚁行感、传导感等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 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法 捻转法
• 辅助行针手法:刮法 震法 循法 弹法 摇法 搓法 飞法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提 插 法
(四)针刺操作——针刺的角度
• 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与腧穴皮肤 成90°直角,直刺最常用,有利与施 行各种行针手法;
• 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斜向刺入, 斜刺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周围重 要脏器、血管、疤痕组织不宜直刺的 腧穴;
• 平刺:针身与腧穴皮肤成15°角沿着 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的腧穴。
提插法 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上提 下插的操作方法 多用于四肢穴位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捻转法
捻转法
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 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刮针法 刮动针柄,增强针感
刮针法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震颤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 作,结合左右捻转,使针身产生 轻微的震颤。
针尖
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是刺入人体的部位
针身
针根
针柄
针尾
针尖:针前端锋锐部分,又叫针芒,是刺入腧穴的前锋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长短规格
寸 0.5 1 1.5 2 2.5 3
4
5
毫米 15 25 40 50 65 75 10 125
粗细规格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毫米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0.26 0.23 0.22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进针。
(四)针刺操作——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或中指将针刺穴位的皮肤撑开,使 之绷紧,右手将针刺入。
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或褶皱部位,如腹部进针
(四)针刺操作——针刺的方向
• 按腧穴分布部位:保证安全 • 按经脉循行方向:迎随补泻 • 按病情实际需要:气至病所
(三)针刺前准备——体位选择
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侧头、面颊、耳部的腧穴
(三)针刺前准备——穴位揣定
选择依据 定位依据
中医学、针灸学取穴原则 经络腧穴定位方法
(三)针刺前准备——清洁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 高压消毒 75%酒精浸泡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
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四)针刺操作——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刺法灸法
——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目的与要求】
• 1.了解常用针具及操作方法; • 2.了解灸法的内容、作用及适应证。
【索引】
• 一、毫针刺法 • 二、灸法 • 三、拔罐法 • 四、其他针灸技术
一、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灸安置艾绒的部位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端缠绕而成,是持针着力之处 针根:针柄与针身的交界处
(四)针刺操作——进针法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用双手配合, 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
一般是右手持针,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按压 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为“押手”。
(四)针刺操作——进针法
常用进针方法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四)针刺操作——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三)针刺前准备——体位选择
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和四肢(前侧面)穴位
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穴位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面穴位
(三)针刺前准备——体位选择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面部、颈前的穴位
(三)针刺前准备——体位选择
俯伏坐位 适宜于头项和背部的腧穴
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 甲面将针刺入 。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四)针刺操作——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 约1cm,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本法适合于2寸以上长针的进针
(四)针刺操作——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捏起针刺穴位的皮肤,右手持针从捏起 上端刺入。
Fra Baidu bibliotek
揉按针孔
摇大针孔
迎而夺之 随而济之
呼进吸退
吸进呼退
均匀提插捻转
(四)针刺操作——留针与出针
• 留针: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后,使针留置在体内。 在留针过程中还可作间歇行针,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 持续作用。一般留针20~30min。
(四)针刺操作——行针与得气
得气的意义 • 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 • 了解患者虚实的依据 • 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气至效至,气不至而不治!
不得气的原因 • 取穴不准 • 针刺不当: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 • 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危重,经气虚衰 • 治疗次数过多,穴位迟钝
(四)针刺操作——针刺补泻
《内经》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临床常用针
1寸
25m m
1.5寸
40m m
3寸
75m m
(二)针刺练习
●目的:指力、手法、灵活、协调、专注 ●方法: 1.纸垫练针——捻转与指力 2.棉团练针——进针、行针、手法、透刺 3.自身练针——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长(细)针 ●目标: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
(三)针刺前准备——针具选择
优良针具:针根无松动,针身光滑 挺直 ,无锈蚀及无弯曲, 针尖锋利无勾曲。
(三)针刺前准备——针具选择
合适型号: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年龄、耐受性、形体肥胖、 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
(三)针刺前准备——体位选择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伏坐位
俯卧位 仰靠坐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