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记叙文中如何以小见大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合集下载

记叙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指导

记叙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指导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小中见大聚焦凡人小事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大”: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观察身边景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杏林子《生命,生命》“大”: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捕捉细小情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大”:抒发人间真情--父子情深直露式:直接抒情议论,或通过文中人物的语言直接揭示。

含蓄式:寓于叙述描写之中,即通过具体事物和人物言行本身来显示。

自行车今天,我要到外婆家玩。

要是骑自行车去的话,比较方便,可是我再也不敢骑自行车去了。

我坐在三轮车上,不禁想起两年前的事:那天我骑自行车去外婆家。

半途中遇见一条坑坑洼洼的路,骑自行车比骑马还吃力,好不容易才到了外婆家。

我把自行车停在外婆家的院子里,便进了屋。

外婆见我来了就迎了出来,见我饿了就到外边买东西给我吃,我就坐着等。

不一会儿,我的自行车周围围了一群孩子。

“以小见大”系列写作指导学案之一:以小事见大

“以小见大”系列写作指导学案之一:以小事见大

“以小见大”系列写作指导学案之一:以小事见大一:【教学内容】1:欣赏范文,感受”以小事见大”写作手法.2: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重点、难点)二:【教学方法】例规法三:【思路点拨】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一叶叶落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作文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四:【探究写作技巧】☆学习活动一:感知经典,小中有大例文: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第一篇:作文指导以小见大善于叙事之“以小见大”作文指导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范文,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自学与探究:学习活动一:感知“以小事见大”例文一:丑石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

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

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

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

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

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

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

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它是太丑了。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作者/江苏吴应海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写作文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的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素材易于选取,结构易于驾驭,描写易于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呢?方法一: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方面的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有一次在急诊室看医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氧气罩也没用了。

医生使劲地用一个类似皮球的东西往病人体内压氧气。

应该是呼吸系统有毛病。

两个医生轮流压,像打仗似的。

渐渐的,病人清醒了,但仍说不出话来,医生只好不断发问,让他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

大概问了十几个问题才碰上一个点头的答案。

他是在路上发病的,一个亲人也没有,送他来的是陌生人。

后来发现他可以写字——虽然眼睛一直闭着。

医生问他的病史,问他是不是服过某些药,问他现在的感觉,忽然,一个医生惊喜地叫了一声:“写下去,写下去,再写!你写得真好——哎,你的字好漂亮。

”病人果真一直写了下去。

虽然那病人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后手颤抖不已——但还有人赞美他的字!也许是颜体,也许是柳体,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活着的人写的字,可贵的是此刻他的字是“被赞美的字”。

那个医生救人的技能来自书本,但他赞美病人的语言却来自智慧和爱心,后者足以使急救室像殿堂一样神圣肃穆起来。

作者抓住一位医生在抢救病人时鼓励其写字讲述病情这个很小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把医生的善良、细心、尽职等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难以忘怀。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方法二: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

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来反映爱国、改革等重大主题。

请看:认识一个广东高要人,姓章,三个儿子分别叫长江、黄河、珠江。

中考作文-作文指导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精品

中考作文-作文指导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精品

作文指导:作文如何以“小”见“大”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

但在我们同学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犹如和风,犹如细雨,犹如闲云,犹如轻烟,要用小弦拉出高调是何等困难!实际上,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特征的。

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

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

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

再如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

作者不由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两篇作文的题材都很平淡,但主题却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入挖掘!想象联想,赋予新的内涵。

想象和联想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中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平淡到有奇,由小到大。

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战时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养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孩子,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

再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

这两篇的题材也很平常,但是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

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贵在从小事中折射出时代风貌。

写作指导以小见大让小文章反映大世界

写作指导以小见大让小文章反映大世界

写作指导以小见大让小文章反映大世界我们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学校、家两点一线,阅历不深,见识也不广,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一些凡人小事:父母、邻居、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印在你的记忆里,“活”在你心中;他们做的事、说的话虽不起眼,却触动着你的情感,影响着你的思想和生活。

这些凡人小事随处可见,作文时不必冥思苦想或凭空编造,这些人和事可以从生活中采撷而来,真情实感自然会从笔端流露出来,用不着去无病呻吟。

可见,身边的凡人小事是我们作文材料的主体。

这里我们说的从生活中的小事选取素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式选材。

它是说选取生活中不易被人关注的一些小事,来揭示一个大主题的选材。

一个不易被人注意的动作或现象,一个小小的微笑,一句深情的问候,一个特别的眼神,一个小小的感悟等,都可选来做文章。

那么我们在作文中怎样才能做到以小见大巧选材呢?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要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来源,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自然中一草一木,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从中找到共鸣,找到怦然心动、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

二是写作时要注意“以小见大”中的“小”要有价值,要注意挖掘小材料中的闪光点。

有人会问:“生活中的琐事还分有价值、无价值吗?”当然分了!写进文章里就有分别。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

与此同时,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些“生活”升值了,一些“生活”贬值了。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要避免在文章中出现。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地挖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三是在具体写作上,我们可用以下方法来“以小见大”:1.要学会从小事情中表现大主题。

这一类的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表现一个大主题。

中考作文指导——让内容以小见大

中考作文指导——让内容以小见大

中考作文指导——让内容以小见大【写作概要】同学们要想写出中考高分作文,选材至关重要。

选材,就是“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

材料选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正如古人所云:“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唯取其效。

”实际上,这就可以看作考场作文选材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嫩黄瓜作文”认为,选材应遵循以下原则:只选小材料,不选过大材料;只选新的,不选旧的;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只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

试想,评卷老师每天评卷几百份,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章,与看到选材独特、新颖鲜活的美文佳作,他们的心情能一样吗?因此,选材新颖、鲜活、独到,是满分、高分的必然要求。

最基本的方法是运用“以小见大”技巧。

“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

以小见大既是一种精细选材的技巧,也是一种深刻立意的技巧,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叙述、描写的焦点,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中考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病。

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

就像郁达夫先生说的“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意思是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知道事物的全貌。

也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这种写法就是采用小事情来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方法,它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写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却体现了浓浓的亲情。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

这种写法正如俗话所说:一叶知秋。

它可由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由一片枯叶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可从一粒沙中看见一个世界,从一朵野花里看到一个天堂。

初中语文作文技巧指导之以小见大

初中语文作文技巧指导之以小见大

初中语文作文技巧指导之以小见大【技法指导】什么叫以小见大呢?当我们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动笔,要先在题目范围内选择比较具体的小事、小场景、小角度,然后使用这些“小”的东西做文章的素材或者做文章的入题角度,以此来反映出较大的主题。

这种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的写作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小见大法”。

具体来说,使用以小见大法写作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参照写作主题,收集小的材料。

生活中的小事很多,看似平凡,只要深入挖掘,就能看到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却有不平凡的精神和品质。

从断臂刘伟的身上能看到坚韧的意志,从公交车上让座青年的身上能看到社会公德,从中学生不让爸爸购买日系车上能看到爱国,从辛苦的环卫工人身上能看到责任,从男生不小心骑车擦划了别人的车而留下纸条、姓名而不是溜,我们能看到诚信,从年轻女孩弯腰捡拾易拉罐随手扔进垃圾箱,我们看到了文明……第二步,筛选出较为新颖、典型的材料。

虽然是小事,选用时也不可随便,一定要看看哪一个事件更能打动读者,哪一件事更能服务于主题,哪个事件便于分析并可在思想性方面挖掘出较大的深度。

如:有一位学生写一篇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大主题的文章,却选取了妈妈对远在云南亲人的思念——通过“写信的慢,等待的煎熬”“手机电话的方便”“微信视频聊天,如在身边”三个小片段来写,可谓是“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处处留心皆学问。

只有养成一个处处留心、不断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才能积累、筛选出时新、典型的材料。

如:2020年8月1日,有一位好心市民将装有一箱硬币的箱子放在中州路百货楼一公交站,靠树放置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如果您需要零钱,可以取走1-3元。

路过的人纷纷围观,之后有需要零钱的人陆续取走了1元、2元,最多不超过3元的硬币。

这其中,有一位姑娘走来,拿出随身的5元纸币放进箱子,并换了等值的硬币。

最让人称赞的是:一位的哥从出租车上下来把随身的几枚硬币投放进了箱子;之后又有一位退伍军人把身上的硬币投进了箱子……从这件身边小事中,我们能读出“文明处处存在”“爱心不分大小”等主题。

以小见大的作文技巧

以小见大的作文技巧

以小见大的作文技巧在作文中,以小见大是艺术处理的独到功夫,是把内容宽泛的题目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小场面等去表现,抑或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大主题,从而使读者能借“咫尺”而见“千里”。

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以小见大的作文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大中取小,以小取胜“大中取小”就是对于大的、宽泛的文题,“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文题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表现的舞台,这样就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切合题意、立意鲜明、内容充实的文章。

以小取胜,指所选取的小材料,一定要能反映重大的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如某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最需要”为话题作文,一位考生拟题为“鸟窝,是我最需要的”,写村中的一片树林被砍伐,鸟儿失去了窝,自己由于不见鸟飞,不闻鸟鸣,而产生了孤寂、异样的感受,结尾点明“环保,在乡村同样迫切”这一主题。

选择小小的鸟窝作为切入点,小中见大,以小取胜。

二、处处铺垫,层层衬托小事好比珍珠,放在玉盘里才能显其光辉,这玉盘就是铺垫衬托。

写作高手往往会在铺垫衬托上做文章。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文中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是主体所在,但之前却做了层层铺垫,先写了父子奔丧回家料理祖母的后事,又写父亲送子到浦口车站同挑夫讲价钱,叮嘱茶房,等等,设下“玉盘”,最关键时刻才摆出“珍珠”,让它大放异*。

学生佳作《从那时起,我长大了》一文成功运用了衬托法。

作者先写“我”怨恨父亲,顶撞父亲,伤了父亲的心,后写见父亲忍着腰痛提水,自己主动接过水桶,这时父亲眼里闪出了泪花。

两个情节相得益彰,突出了孩子对大人的理解、体贴的重要*。

如果没有前面的反面衬托,后面的内容显然无法打动人。

由此可见,写小事时运用铺垫、衬托的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巧绘细节,凸显神韵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细致、具体地描绘。

在写人叙事中,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让人看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如何以小见大上

记叙文中如何以小见大上

主题重要性
增强作品表现力
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主题和情感。
引发读者共鸣
选取与读者生活相关的切入点,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02
如何选取适当的切入点
切入点定义
01
切入点是记叙文的起始点,是作者展开叙述的着眼点。
02
切入点可以是一个物品、一个场景、一个时间节点等。
情节安排应符合人物性格和行为 逻辑,符合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 避免突兀和不合理。
情节安排的技巧
悬念
通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心,引导读者关注故事 发展。
转折点
合理设置转折点,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故事的可读 性和吸引力。
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增强 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05
语言表达的技巧
细节描写
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人物、场景、 情感等细节呈现出来,使读者更 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事件或场景 之间的差异,突出主题思想,使 读者更加深刻地领悟作者的意图。
寓言象征
通过寓言或象征的方式,将深刻 的思想和哲理融入故事情节中, 使读者在感性的阅读中获得理性 的思考和领悟。
在记叙文中,语言表达是作者传达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主要手段。
语言表达的原则
清晰准确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 不清的表达方式。
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 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情感真挚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使读者 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典型性

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以小见大”

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以小见大”

记叙文写作如何做到“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

以小见大既是一种精细选材的技巧,也是一种深刻立意的技巧,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叙述、描写的焦点,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中考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病。

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

就像郁达夫先生说的“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方法指导(一)文章中的小事往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特定的时间,一般是瞬间发生的,跨度以5分钟左右为宜。

2、特定的地点,即地点比较固定、具体,家中,教室里,大街上都可以。

3、事件上不管有没有其他小事,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事件,这件事往往是日常、平常的易被人忽视的小事。

4、小事必然离不开人物,人物必须偏向于主人公,刻画主人公往往又离不开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和神态描写的。

5、因为是小事,所以细节描写必须信手拈来、不可缺少。

6、特定的道具可以使小事更为集中、更为感人,如《七根火柴》中的“火柴”,《变色龙》中的“大衣”。

(二)“以大见小”的写作技巧1、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

以小见大先要着眼于小材料,在审准题的前提下选取小材料。

哪些是小材料呢?小材料是指符合写作主题的,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情景下发生的,没有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又能进行具体描述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小动作等写作素材。

【例文片段】我好高兴,终于快到了。

穿过这个黑巷子,就是光明了,我看了看手表,“Oh, my god!”距上课只有3分钟了,此时才真正明白一刻值千金的道理,我真的坚持不住了,又想放弃狂跑,但大风大浪都经过了,可不要在阴沟里翻船。

坚持!“跑!跑!跑!”现在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第一篇:作文如何以小见大作文如何以小见大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

但在我们同学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犹如和风,犹如细雨,犹如闲云,犹如轻烟,要用小弦拉出高调是何等困难!实际上,“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特征的。

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1、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

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

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

再如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

作者不由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两篇作文的题材都很平淡,但主题却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入挖掘!想象联想,赋予新的内涵。

想象和联想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中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平淡到有奇,由小到大。

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战时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养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孩子,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

再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

这两篇的题材也很平常,但是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

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小中见大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小中见大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学案)——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小中见大一、导入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生活中的“底蕴”往往寓于小处。

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也可以从小处落笔,小中见大。

二、回顾经典1、杨绛《老王》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这是人道主义精神,作者从一个小人物入手,写小事,将这样一个大的话题化小,具体感人。

启示:聚焦凡人小事2、杏林子《生命生命》作者呼唤“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生命一个比较大的抽象的话题,作者追踪砖缝中的香瓜子发芽成长这一小事件,将主题很好地表现出来。

启示:观察身边景象“小中见大”常见方式(一):直露式:直接抒情议论,或通过文中人物的语言直接揭示。

3、朱自清《背影》文章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文中如何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买橘子为什么感人?“于细微处见真情”,“攀”、“缩”、“倾”等重要细节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更使我们充分领略到那平实的语言和寻常的细节里蕴涵的深厚感情。

启示:捕捉细小情节总结:“小”“大”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说真情“小中见大”常见方式(二):含蓄式:寓于叙述描写之中,即通过具体事物和人物言行本身来显示。

三、品味实例1、《自行车》“大”:文章从自行车入手,写了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启示:把握时代脉搏如何“小中见大”:围绕中心选材,抓住线索,去粗取精2、《镜子人生》“大”:巨大的挫折在使一个人的心灵感到痛楚的同时,也会使心灵因痛苦的锻造而富有韧性,这韧性将会使他可以负载更多的挫折,而挫折每每是成功的孪生兄弟。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_写作技巧.doc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_写作技巧.doc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_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方法作者/江苏吴应海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光辉,写作文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对人物形象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素材易于选取,结构易于驾驭,描写易于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方法呢?方法一: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方面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如:有一次在急诊室看医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氧气罩也没用了。

医生使劲地用一个类似皮球东西往病人体内压氧气。

应该是呼吸系统有毛病。

两个医生轮流压,像打仗似。

渐渐,病人清醒了,但仍说不出话来,医生只好不断发问,让他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

大概问了十几个问题才碰上一个点头答案。

他是在路上发病,一个亲人也没有,送他来是陌生人。

后来发现他可以写字——虽然眼睛一直闭着。

医生问他病史,问他是不是服过某些药,问他现在感觉,忽然,一个医生惊喜地叫了一声:“写下去,写下去,再写!你写得真好——哎,你字好漂亮。

”病人果真一直写了下去。

虽然那病人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后手颤抖不已——但还有人赞美他字!也许是颜体,也许是柳体,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活着人写字,可贵是此刻他字是“被赞美字”。

那个医生救人技能来自书本,但他赞美病人语言却来自智慧和爱心,后者足以使急救室像殿堂一样神圣肃穆起来。

作者抓住一位医生在抢救病人时鼓励其写字讲述病情这个很小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把医生善良、细心、尽职等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难以忘怀。

这就是“以小见大”魅力所在。

方法二: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

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来反映爱国、改革等重大主题。

请看:认识一个广东高要人,姓章,三个儿子分别叫长江、黄河、珠江。

拿江河取名不少,如范长江、潘长江,都是不小腕儿,但同出一门,一口气将中国三大水系一网打尽,摆起一统江湖之势,就少见了。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主题为“以小见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大道理,以及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难点: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大道理,以及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微小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带给他们的感悟。

2. 讲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教材中的例文,讲解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大道理。

3. 例题讲解:给学生发放例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完成这篇作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写作,尝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指导。

6. 板书设计:板书上写明“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六、作业设计1. 完成一篇以“以小见大”为主题的作文。

答案:例如,《一次借书的经历》这篇作文,通过描述一次借书过程中的小插曲,反映出诚信的重要性。

2. 思考生活中发生的微小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带给他们的感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文章,进行欣赏和分析,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八、教学内容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