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篇《我爱这土地》的课文,帮助学生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增强爱国爱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朴素、真挚、深情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3.培养学生正义感、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我爱这土地》的意义。
2.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壮美、自然资源的众多、人民的灵魂气质。
3.培养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1.课文阅读。读完后,学生们思考下列问题: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受是什么?你爱这片土地的哪些地方?你认为金秋十月这个字眼体现了什么?
2.班级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最爱的祖国大好河山之一,并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分享给同学。
3.学生自主制作宣传口号。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自主设计创作环保、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口号,并分享给同学。
四、教学方法
1.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我爱这土地》课文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
2.讨论交流法。通过班级讨论带领学生们了解更多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之处。
3.创作发散法。通过自主设计宣传口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发散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初步尝试呈现这片土地的壮美之处,用多角度展现这片土地的魅力。
2.展示学习课文《我爱这土地》。
3.想象自己最爱的祖国大好河山之一,作业:完成一张自己心目中最爱的土地一幅图画,并告诉同学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小组讨论,同一小组的学生组织起来讨论自己的心目中最爱的祖国大好河山之一,分享感受和想法,鼓励各自各异,拓展视野。
5.宣传口号展示,每个人都展示自己设计的宣传口号,并简单陈述设计思路。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走进、细读文本,通过朗读、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和象征意味的语言,来理解诗人对这土地和祖国深沉而又刻骨铭心的爱。
2.走出文本,思考“土地”这一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深意。
一.新课导入
假如你是一只鸟,你会用的喉咙唱歌,为什么?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可以快速进入文本。(如果学生用嘹亮、婉转、清脆等词语,我会告诉他,可有一只鸟儿却觉得自己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为什么?)
二.不同形式的朗读
诗歌的语言凝炼、生动,一些关键字、句,往往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领会这些诗句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扣题通过几个主干问题来品读诗歌中关键词的深刻内涵。(提醒学生注意本诗的创作年代)
1.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2.“鸟儿”歌唱这片土地上怎样的风景?
3.“鸟儿”用怎样的方式来爱这片土地?
前两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暴风雨、悲愤、激怒、永远、无止息、林间、温柔的黎明等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词语。在此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回答往纵深追问:比如我们为何悲愤;被激怒后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为什么这黎明是出自“林间”而非天边;象征着希望的黎明为何用“温柔”来修饰……这里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1)“这”与“那”近指、远指的区别,凄凉、苦难和抗争是充盈在我眼中的,希望是装在我心中的,也许离它还有咫尺之遥。
(2)打击——悲愤——激怒——黎明这一从处境到情感到反应到结果这一情感的变化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欣赏诗人的这句“我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体验对自己国家和土地的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请学生集体朗读《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并请学生谈论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土地和国家?请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他们的想法。
3.分享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将他们的思考结果分享给全班,并请其他学生对这些观点进行补充和讨论。
4.观看影片:播放一段关于本国风景和文化的短片,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短片中所展示的内容。
5.思考写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对本土文化和国家的爱的短文,可以包括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愿景。
6.交流分享:请学生将自己的短文和同桌分享,并邀请一些学生上台读出自己的作品,鼓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
7.拓展活动: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与自己国家和土地相关的照
片、书籍或其他文物,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
8.总结讨论: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通过这堂课,你们对自己国家和土地的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们觉得如何表达对国家和土地的爱?
9.课堂延伸:鼓励学生组织一次班级爱国主题的展览或演出,展示他们对国家和土地的理解和热爱。
评估:
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小组讨论的质量、个人短文的表达和拓展活动的实施情况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课堂目标。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 通过学习这首诗,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土地的热爱。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我爱这土地》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1 教师出示课文《我爱这土地》的,引导学生齐读。
1.2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艾青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
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
2.2 教师检查学生字词认读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3. 研读课文
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理解诗的主题。
3.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3 教师选取重点诗句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朗读感悟
4.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运用到自己的朗读中。
5. 拓展延伸
5.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析。
5.2 各组分享自己的选择和理解,教师进行点评。
6. 课堂小结
6.2 学生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后作业
7.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我爱这土地》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7.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首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诗歌。
六、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优质教案
我爱这⼟地公开课优质教案
语⽂公开课《我爱这⼟地》是⼀⾸在现代诗歌史上⼴泛传诵的抒情名篇,它的教案中优质的教案有哪些呢?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公开课《我爱这⼟地》优质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我爱这⼟地》教案设计⼀
教学⽬标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的语⾔。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导⼊新课
⼟地,万物⽣灵的根基。曾有⼈掠夺它⽽百般蹂躏,曾有⼈捍卫它⽽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的⼟地,谁不爱恋⼤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的《我爱这⼟地》,⼀起去感受诗⼈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我爱这⼟地)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华⼈,现代著名诗⼈。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堰河》、《⽕把》等,成名作为《⼤堰河——我的保姆》。诗⼈曾⾃称为“悲哀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多等⼈之后⼜⼀位推动⼀代诗风,并产⽣过重⼤影响的诗⼈,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学艺术最⾼勋章。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民的抵抗意志。中国⼈民奋起反抗,进⾏了不屈不挠的⽃争。诗⼈在国⼟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土地”和“太阳”的象征意义。
2、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并运用本诗中运用的艺术技巧,如象征、比喻等。
4、通过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策略】
本教学设计采用“一四三”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四个环节、三种学习。在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适时指导学习方法,适时点拨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通过教师预设符合课程标准、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通过一些主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学有所依,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可行的范本;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以及展示讲解,使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生动的、发现学生异向思维的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正站在祖国的土地上,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为这片热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就是由著名诗人艾青抒发对这片土地的
深深热爱所创作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领略其中的魅力和内涵。
二、分发学案,指导预习
请同学们分发学案,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内容包括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有关诗歌的常识以及赏析诗歌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的资料。预习指导中除了给出阅读资料外,也给出了几个简单的检测题,以检测学生阅读资料的效果,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资料。
三、解题
题目中包含哪些事物?它们是以什么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四、整体感知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相关推荐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
【重难点】
《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学习这首诗歌,重在体验意象美,情感美,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实现,吟诵以感其情,吟诵以会其意,吟诵以领其韵,直至产生共鸣。也就是说,以语言为落脚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⑵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体验,读出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不能把音乐拆成音符碎片来欣赏,诗歌阅读与欣赏也该这样,要注意对诗人整体情绪的判读。这一环节,由聆听歌
曲或者引用爱国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了解背景和自由朗读中贴近作品贴近诗人,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1、播放歌曲《祖国之恋》或者用与爱国有关的古诗词导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对祖国的热爱。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原文和相关解析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或图片引入诗歌《我爱这土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诗歌:学生齐读或分组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和节奏。
3. 解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解释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描述的自然景观的喜爱和体验,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之情。
5.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诗歌的启发,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表达对某个地方
或自然景观的喜爱和热爱。
6. 分享作品:学生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7. 总结:教师总结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强调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作业,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9.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10.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有关祖国大自然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对诗歌《我爱这土地》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难点: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2)如何抒发对祖国的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艾青及其作品《我爱这土地》。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全班交流:诗人是如何表达对自己土地的热爱之情的?
4. 诗歌解析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情感体验
(1)学生朗诵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爱之情。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
1. 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 写一篇关于《我爱这土地》的读后感。
3. 创作一首以“我爱这土地”为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我爱这土地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土地的热爱。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诗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思考诗歌的主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如何欣赏诗歌。
5. 分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四、课后作业:
1. 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热爱土地的文章。
3. 推荐一首类似的诗歌,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基本技巧,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利用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2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2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式: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认真体味诗歌蕴涵的深沉情感。
3、探究欣赏法: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四、教学课型:
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内容
在家自学部分
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
馆查阅等)了解艾青的有关简介和代表作品。
二、读准下列字词音
嘶哑汹涌刮着腐烂
四、预习课文,思考问题: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如何理解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在校教学部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板书课题:《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教学设计10篇《我爱这土地》优质课教案模板汇总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教学设计10篇《我爱这土地》优
质课教案模板汇总
一、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诗歌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理解是人的
思想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模仿诗歌,创作同题爱国小诗。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朗读诗歌,研读意象,体会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研读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
三、过程与方法: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但在理解鉴赏诗歌的
能力上,仍需要进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诵读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
特点,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情,感受诗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教学过程,采用“读诗韵,感诗意,品诗句,仿诗言”的教学环节,以学生自由诵读,自主品析为主,培养学生诗歌朗读和鉴赏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这几天温度陡降,武汉已经正式进入冬天了。七十八年前也是这样的
一个冬天,有一位后来被誉为“诗坛泰斗”的诗人来到了咱们武汉,而且
就住在咱们武昌。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一天夜里他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诗,题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就在他刚刚落笔之时,武汉的天空就飘起了雪花。随后他又写了《向太阳》、《我爱这土地》等一些广为流传的诗篇。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
是《我爱这土地》,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二、预习检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教案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教案
篇一: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序幕:阅兵掠影营造氛围
1、播放我国今年九月三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的抗战
老兵视频片段,营造氛围。
2、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这威严的方阵、英武的军人、恢弘的气势;听到这惊天的口号、动地的脚步、褒扬的解说。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更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革命先辈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有的以笔为枪,歌唱土地,助阵抗战。前者如抗战老兵,后者如艾青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艾青走进我爱这土地。(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穿越时空,共同回眸一段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
一、回眸抗战,结识作者
1、播放反映日寇暴行与人民反抗的视频、图片,介绍背景。
2、结识作者。(多媒体展示:艾青,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其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二、听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诗情画意。
2、朗读指导。(多媒体展示:注意语调、重音和节奏。)
第3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3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1.“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2.“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以此来品味诗歌的情感。在教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独特的感受,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点拨。
(二)学生学情
初三的学生对于现代诗歌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我爱这土地》中所处的时代背景却不能很好的感受,因此,在授课环节中,引入一定的时代背景对于学生理解诗歌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初三正是学生建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重点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健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单元要求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部分中涉及了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因此,我在教学环节中也涉及到了这三个环节的内容,其中,朗读是贯穿全程的,通过朗读鉴赏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最后在情感的高潮中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文字。
(四)文本情况
《我爱这土地》选自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是艾青在1938年创作的一首体现爱国的诗歌。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因此,我在教学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一、引言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指南,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而《我爱这土地》作为一篇经典的散文诗,是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设计一堂《我爱这土地》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我爱这土地》,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对祖国的深情表达,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我爱这土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1. 教学重点:理解《我爱这土地》中的爱国情感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祖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祖国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我爱这土地》一文,并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3. 语言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进行展示。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文章中的爱国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进行互动交流。
5.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讨论表现和小组活动的表现等,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
我也爱我们的祖国,那你平时有机会大声的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可能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表达我们的这种情感,那么今天我们机会来了,你愿意大声地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谁愿意说
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激情的说
师:很好爱需要表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完之后,请同学们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好吗
(生看图片)
师适时解说:1997年香港回归,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8年的中国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让世界为之惊叹
2009年的阅兵式,强大的中国国力接受世界的检阅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是我们中国人首次承办的世博会,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百年世博,展示的人类文明的辉煌.
师:在重温了这几件令国人为之自豪骄傲的大事之后,哪位同学能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
师: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回眸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我们也无法忘记那曾经的血雨腥风,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诗人艾青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屏显:标题作者)聆听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二、认识作者
说一下你对艾青的了解.(屏显)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
我也爱我们的祖国,那你平时有机会大声的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可能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表达我们的这种情感,那么今天我们机会来了,你愿意大声地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谁愿意说?
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激情的说!
师:很好!爱需要表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完之后,请同学们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好吗?
(生看图片)
师适时解说:1997年香港回归,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8年的中国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让世界为之惊叹!
2009年的阅兵式,强大的中国国力接受世界的检阅!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是我们中国人首次承办的世博会,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百年世博,展示的人类文明的辉煌。
师:在重温了这几件令国人为之自豪骄傲的大事之后,哪位同学能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
师: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回眸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我们也无法忘记那曾经的血雨腥风,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诗人艾青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屏显:标题作者)聆听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二、认识作者
说一下你对艾青的了解。(屏显)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他以前是学画画的,后来被捕了,在狱中他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与闻一多、郭沫若齐名。
三、出示目标
师:认识了作者,让我们再来明确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屏显)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初读感知
“诵读是理解诗歌的敲门砖”。首先,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第一环节:初读感知(屏显:整首诗)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学生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用大声的朗读一遍诗歌,并用心感受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开始吧!
2、指生朗读,指生评价
师:诗中有一个词语形容诗人的情感程度很深,谁找出来了?(深沉)
师:那针对这一种情感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调去读呢?
(整体来看我们应该用激昂的、深沉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
师:请同学们酝酿一下自己的感情,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
师:谁能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3、教师范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首诗,大家想不想听!
4、全班齐读
师:请大家再把语速放慢一些,饱含深情的给大家朗读一遍。
六、品读悟情
师:其实,要想通过朗读把听众带进诗歌的意境中去,必须真正的理解诗歌。我们说:“作诗本乎情”,情感是诗歌的生命。那么,我们就进入第二环节:品读悟情
诗歌是诗人在特定背景下情感的流露。我们说:知人论世,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人所表
达的情感。
师:这首诗写于1938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抗日战争时期)
师:其实早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已经践踏了我们的国土。谁愿意把这段背景资料给大家朗读一遍。
(屏显)知人论世:早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就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四个月内,黑、
吉、辽三省全部沦陷!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轰然炮响,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妄图灭我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他们所到之处疯狂肆虐,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师:那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屈辱史,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给我们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民族之痛。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
(屏显)勿忘国耻无法抹去的民族之痛
师: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致使30多万同胞惨遭杀害。南京这一座六朝古都,成了一个血腥的人间地狱。看着这样一组照片,此时此刻,你的感想如何?
生答
师:那如果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你会怎么做?我想听听男同学的心声。
生:我一定会誓死报国。生:反抗报仇,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
师: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甘心做亡国奴。作为诗人的艾青,他也坚定的涌进了民族解放的洪流中,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诗人是借助哪些的意象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的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诗歌,先自主思考,如果有疑难就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请说说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是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的具体形象)
明确:意象
暴风雨打击的土地 -----遭受侵略蹂躏的祖国
汹涌着悲愤的河流 -----郁结在人们心中的悲愤(强烈愤怒的中国人)
无止息的激怒的风 -----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温柔黎明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
生死眷恋土地的鸟 ---- 对祖国挚爱的诗人
•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河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风——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师:我们说:“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人往往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所借助的具体形象在文学上叫做“意象”。
(屏显)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师:它本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因为带上了诗人主观情感,那么在文学上他就称之为“意象”,那在这首诗中诗人选用了哪些意象?
生:土地、河流、风、黎明、鸟
师:那么这种通过具体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以表达某种抽象概念、思想和感情的写法叫什么呢?
生:象征
师:我们在高尔基的海燕中曾经学到过这种写作手法,那么诗人所借助的这几个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师:同学们,使用象征这种手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象征体和本体之间一定要有相似之处,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要使人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我们就能够想到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祖国。那“土地上的河流汹涌着悲愤”它象征着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