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的产生和性质
X射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X射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摘要X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X射线的发现为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X射线的发现和研究,对2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以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人们的生活长生巨大的影响,在今后也有极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X射线
1.X射线的发现
在早期,人们对X射线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大多数科学家也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发现,物理学家希托夫观察到真空管中的阴极发出的射线,当这些射线遇到玻璃管壁会产生荧光.1876年这种射线被命名为"阴极射线" .随后,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研究稀有气体里的能量释放,并且制造了克鲁克斯管,即早期的X射线管.这是一种玻璃真空管,内有可以产生高电压的电极.他还发现,当将未曝光的相片底片靠近这种管时,一些部分被感光了,但是他没有继续研究这一现象.1887年4月,尼古拉·特斯拉开始使用自己设计的高电压真空管与克鲁克斯管研究X光.他发明了单电极X光管,在其中电子穿过物质,发生了现在叫做韧致辐射的效应,生成高能X光射线.1892年特斯拉完成了这些实验,但是他并没有使用X光这个名字,而只是笼统成为放射能.1892年赫兹进行实验,提出阴极射线可以穿透非常薄的金属箔.赫兹的学生伦纳德进一步研究这一效应,对很多金属进行了实验.亥姆霍兹则对光的电磁本性进行了数学推导.
1895年11月8日德国科学家伦琴开始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1895年12月28日他完成了初步的实验报告“一种新的射线”.他把这项成果发布在
X射线的产生和性质
见光相似,亦称多色X射线 ●产生机理:能量为eV的电子与阳极靶的原子碰撞时, 电子失去自己的能量,其中部分以光子的形式辐射, 碰撞一次产生一个能量为hv的光子,这样的光子流即 为X射线。单位时间内到达阳极靶面的电子数目是极 大量的,绝大多数电子要经历多次碰撞,产生能量各
不相同的辐射,因此出现连续X射线谱
和普通光学一样的理论基础,但两者的性质却有很
大的区别,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应和可
见光也迥然不同
12
X射线的本质
◆X射线和其它电磁波一样,能产生反射、折射、散 射、干涉、衍射、偏振和吸收等现象 ◆在通常实验条件下,很难观察到X射线的反射
◆对于所有的介质,X射线的折射率n都很接近于1
(但小于1),所以几乎不能被偏折到任一有实际用 途的程度,不可能像可见光那样用透镜成像
X射线物理学基础 本 章内 容
◆X射线的本质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谱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的探测与防护
1
X射线的发现
◆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由于对
其本质不了解,称为X射线,
亦称伦琴射线
Roentgen
2
X射线的发现
劳厄(1879~1960) 德国物理学家
1912 年发现了 X 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的 衍射现象,从而导致了 X 射线衍射技术 的诞生,它成为研究晶体内部结构的重 要技术手段。他因此项成果于1914年获 奖。
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PPT
●荧光作用 使物质发生荧光
●电离作用 使气体能够导电;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诱发各种生物效应。 化学效应 ●感光作用 胶片感光 ●着色作用 长期照射可使结晶体脱水而改变颜色。
生物效应
可使生物细胞受到抑制、破坏甚至坏死, 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 等方面的改变。
Page 11
X射线的应用
应用
医学领域 伦琴发现X射线后不久,就被应用于 医学影像。 (一)X射线诊断 X射线应用于医学诊断
(二)X射线治疗
LOGO
对人体病灶部分的细胞组织进行照射时,即可使被照射的细胞组织 受到破坏或抑制,从而达到对某些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目的。
(三)X射线防护 在利用X射线的同时,人们发现了导致病人脱发、皮肤烧伤、
工作人员视力障碍,白血病等射线伤害的问题
工业领域 研究领域
Page 12
数字化医用X射线
LOGO
logopagex射线的产生1在高真空中凡高速运动的电子碰到任何障碍物均能产生x射线产生条件以某种方法得到一定量的自由电子在高真空中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迫使这些电子做定向运动在电子运动路径上设臵障碍物以急剧改变电子的运动方向logologologopagex射线的性质1logopage10x射线的性质2x射线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
X射线的接收方向
Page 8
X射线的性质1
x射线的医学应用及原理
X射线的医学应用及原理
概述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力强、成像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在医学领域有
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X射线的原理、医学应用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介绍。
X射线的原理
1.X射线的发现和性质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Wilhelm Roentgen首次发现X射线。
–X射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能量和频率。
–X射线具有穿透性,能够穿透人体组织。
2.X射线的产生
–X射线是通过X射线管产生的。
–X射线管内部包含阴极和阳极两部分。
–通过在阴极上加高压电流,产生电子流。
–电子流从阴极射向阳极,产生X射线。
医学应用
1.诊断及影像学
–X射线影像用于诊断骨骼系统的损伤和疾病。
–通过X光片,医生能够查看骨骼、关节和牙齿等组织结构。
–X射线还用于诊断肺部、胸腔和腹部疾病。
–X光片能够帮助医生观察肿瘤、感染和其他异常情况。
2.放射治疗
–X射线也用于放射治疗,用于治疗肿瘤和癌症等疾病。
–高能X射线能够杀死恶性肿瘤细胞,缓解疼痛并阻止肿瘤生长。
–放射治疗是通过精确照射肿瘤部位,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的方法。
3.血管造影
–X射线还可以用于血管造影。
–在血管造影过程中,医生将一种称为造影剂的物质注入患者的血管系统。
–通过X射线,医生能够观察血管的形状和血流情况,帮助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4.手术导航
–X射线还可以用于手术导航。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使用X射线机器作为引导,帮助确认手术切口位置以及器官的位置。
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1.防护措施和装备
–在使用X射线时,医生和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医生需要佩戴防护服、手套、眼镜等装备,以避免对自身产生辐射伤害。
X 线的产生和性质
一个伟大的发现就这样一次次与他们失之交臂!
基础知识
伦琴生平简介
1845年3月27日生于荷兰; 1868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程学院; 1872年伦琴到斯特拉斯堡大学任副教授; 1875年成为霍恩海堡农业专科学校的教授; 1879年—1888年主持吉森大学物理学讲座; 1889年—1893年任耶拿大学和乌德勒兹两 大学的教授; 1894年—1900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和慕 尼黑物理研究所所长。
阳极。功能是产生X射线, 按 结构分有固定式和旋转式 两种。 固定式阳极一般为 镶嵌在铜制圆柱柱端斜面 上的小钨块(靶), 仅适 用于管电流小,曝光时间 较长的便携式牙科和骨科 用的X光机中。旋转阳极是 将阳极和阳极体做成圆盘 状,并用小电机带动旋转, 这样阳极时刻都以“新的 靶面”接受电子束的轰击, 使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到 整个靶面上,避免了局部 过热。
Modern tube with rotating anode
固定阳极X线球管
X线球管
• 电子动能99%转换为热能,灯丝及靶面采用钨: 熔点高(3370℃)、机械强度高、寿命长、延 展性好。
• 二次电子:高速电子轰击靶面,少量电子反射 回来形成二次电子,能量为原来的90%左右。
X射线产生原理、性质以及对人体产生的作用
1.X射线产生原理:
电子源;高压电场及真空;适当的阻挡物(金属靶面)来承受高速电子的能量,使高速电子所带的动能转变成X线。
2.X射线的基本性质:
波长很短的不可见电磁波。
1)穿透作用:能量大,能穿透一般光线不能穿透的物质,包括人体
2)荧光作用:荧光屏、增感屏、影像增强器的输入屏
3)感光作用
4)电离作用:电离室、正比计数管、盖革弥勒计数管
3.X射线的质:是指X射线能量的大小,可用X线管的管电压来描述X 射线的质,单位为kV。
4.X射线的量:X射线的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X射线入射方向的垂直的单位面积内的X射线光子数的多少。通常用管电流 I (mA)和曝光时间t(s)的乘积来描述。即毫安秒(mAs)。
5.质和量对胶片曝光的影响
X-Ray质由KV 决定,高KV质高,低KV质低,代表X线的穿透力(对比度)。
X-Ray量由mA(X线量)和s(曝光时间) 决定,表明曝光总量(黑化度)。
6.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1)光电吸收:物质原子完全吸收光子能量,原子中的电子被高速轰出,原子被电离;
2)康普顿散射:物质原子部分吸收光子能量,入射X射线以较低的能量射出,同时还有高速电子,原子同样被电离。
7.X射线与人体相互作用
1)X射线强度随入射深度呈指数衰减;
2)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对X射线衰减越多,如骨骼中的钙和磷等,对X射线吸收较多,而肌肉中含有的氢、碳和氧等对X射线吸收较少。碘、钡通常用作造影剂。
3)与X射线能量有关,能量越大,被吸收和散射的越少,穿透力越强。
8.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1)X射线撞击原子,使其电离,被轰电子又有可能撞击其他原子,单个光子可能造成成百上千个生物分子电离;
第3章: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的性质
电子运动的动能 X光能
设电子的动能为 =eV,若一个电子的动能 全部转化成X光子的能量,则: =hν= h c /λ λs = h c / max 这时该光子将具有最短的波长λs。 在实际的能量转化中,绝大多数电子,都有 能量损耗,即 ≤ max, 因此λ≥λs。 实际形成:以λs为最短波长的连续谱线。
同理,由N K的跃迁形成的辐射叫γ辐射。
显然λα
>λ β
X射线
方法之二:更高能级的M层向K层跃迁, ΔE = EM-EK = hν λβ=h/ΔE
同理,由N K的跃迁形成的辐射叫γ辐射。
显然λα
>λ β
由于K层电子缺失、电子跃迁形成的X射线称K系 X射线,即Kα、Kβ、及Kγ射线。
由:
26
29 35 55 74 83
Fe
Cu Br Cs W Bi
1.936
1.541 1.041
1.757
1.392 0.933
17.59
13.34 8.375 2.892 1.476 1.144 6.983 5.118
(1) 阳极材料已知时
电子束轰击可以得到已知波长的特征X射线—---用于X射线衍射分析的光源。 如,Cu阳极 (Cu靶),得到 Cu: λKα1 =1.5405Ǻ λKα2 =1.5443Ǻ λKβ =1.3921Ǻ
高真空
X线成像基本原理
(2)荧光作用
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如铂氰化钡、钨 酸钙等),使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称为 荧光作用,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作用
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线照射后,可 以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影、定影处理, 被感光溴化银中的银离子(Ag+)被还原成 金属银(Ag),沉淀于胶片的片基上。金 属银的微粒,在胶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 的溴化银,在定影及冲洗过程中,从X线胶 片上被洗掉,在胶片上呈白色。根据金属 银沉淀的多少,便产生黑白影像。是X线摄 影图像获取与保存的基础。
2.X线的性质
物理效应: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 及干涉、衍射、反射与折射作用
化学效应:感光作用、着色作用
生物效应
(1)穿透作用
X线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各种不 同密度的物质,并在穿透过程中受到一定 程度的吸收即衰减。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 电压密切相关,电压越高,所产生的X线的 波长越短,穿透力也越强。另一方面,X线 的穿透力还与被照体的密度和厚度相关。X 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1)密度 a.透光率:透过光线强度/入射光线强度
T=I/I0 b.阻光率:透光率的倒数
O=1/T=I0/I c.密 度: 阻光率的对数值
D=LgI0/I 人眼正常能分辨的密度范围:0.25—2.0 X线诊断照片的密度范围:0.7—1.5
(2)对比度: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 K = D2 - D1
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
2
(二)、X射线特性
X 射线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X 射线具有的 客观属性
(a) 波动性:
1913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V. Laue)等发现X
不同管压下钨 阳极所发射的连
续X射线谱
5
(2) X射线特征谱
对X射线强度按波长的
分布曲线与管电压大小间关
系的研究指出,当管电压超
过某一临界值V激后(对Mo靶 为20kV, 对W靶为69.5 kV),
在连续X射线谱某几个特定
波长的地方强度突然明显地
增加。由于它们的波长反映 了靶材料的特征,有 成生 功故命 ,就 有称会 思有 索之希 就为望 会, 有有 思信 路心,就有会努有力
如果是K完层的电子按逐出,接着由其它较高 能级的外层电子填充而产生有的生X命射就会线有称希为望,K有系信射心就会有 线 电 子,子被填逐由充出L音而层称产电为生子的K填X射充射线者线等称称等为为成。K功L同,。系有理射射思,就索线线会就因,,有会L由其收有层获思M它电路层类,有努力 特征x射线的产生机构 推。
有生命就会有希望,有信心就会有 成功,有思索就会有思路,有努力
就会有收获
10
X射线的特点是什么及分类
X射线的特点是什么及分类
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其特点和分类如下:
一、特点:
1.电磁性质:X射线是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为0.01纳米到10纳米,能量范围为120电子伏特到120万电子伏特。X射线的振动速度非常快,具有穿透力强、传播速度快和能量高的特点。
2.不带电:X射线是一种中性粒子,不带电荷。
3.高穿透性:相对于可见光,X射线的穿透能力更强,能够透过大部分物质,如人体组织、金属等。
4.产生方式多样:X射线可以通过高速电子击打金属靶产生,也可以通过离子化学反应产生。
5.反射、折射和散射:X射线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通过物体发生折射,与物质发生散射,从而提供关于物体内部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二、分类:
根据X射线的产生方式、波长范围和应用领域的不同,X射线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白线辐射:波长范围广,能量连续分布。白线辐射主要由高速电子击打金属靶产生,包括连续谱和特征谱两个部分。连续谱是由于电子与靶原子发生弹性碰撞而产生的,其波长范围从较长的硬X射线到较短的软X 射线。特征谱是由于电子与靶原子内层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而产生的,每个元素都有特定的特征X射线能量。
2.软X射线和硬X射线:根据波长范围的不同,X射线可分为软X射线和硬X射线。软X射线的波长较长,能量较低,穿透力较弱,主要用于医学影像学、材料分析等领域。硬X射线的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穿透力强,可用于无损检测、材料分析等领域。
3.同步辐射X射线:同步辐射X射线是通过将高能的电子束通过弯曲磁场加速并在磁轨道上运行,产生高强度的X射线。同步辐射X射线源具有较高的亮度和窄的频谱宽度,广泛用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高中物理X射线的物理性质和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X射线的物理性质和应用教案
【引言】
尊敬的老师,本教案旨在为高中物理课程中关于X射线的学习提供指导。X射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电磁波,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X射线的产生、特性以及在医疗和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从而丰富他们对物理学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X射线的产生】
1. X射线的发现
- 描述:介绍X射线的发现者、发现时间和相关实验等内容。
- 示例: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通过实验发现了X射线的存在。他发现,当电流通过带有阴阳极的真空管时,管外会发出一种能穿透物体和照射在发光屏上产生影像的射线。
2. X射线的产生原理
- 描述:详细介绍X射线的产生原理,包括阴极射线、靶材的碰撞和特征辐射等内容。
- 示例:X射线的产生主要基于阴极射线和特征辐射。当X射线管内的阴极射线以高速撞击靶材(阳极)时,电子与原子之间发生碰撞,使得靶材的原子激发,产生特定能量的X射线辐射。
【二、X射线的物理性质】
1. X射线的穿透性
- 描述:介绍X射线的穿透性及其与物质密度和厚度的关系。
- 示例:X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低密度物质,并与物质内部发生相互作用。物质的密度越大、厚度越大,X射线的穿透性就越低。
2. X射线的吸收特性
- 描述:讲解X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特性及其与物质的原子序数和电离能的关系。
- 示例:X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与物质的原子序数和电离能密切相关。原子序数越大的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越高,电离能越大的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效果也更显著。
01X射线的产生与性质
实验结果解释: 实验结果解释: 原子内的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及泡得不相容原理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原子的 能级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原子的能级由主量子数n确定,对应于n=1,2,3, 4…的原子能级,分别用K,L,M,N …等字母命名。主量子数为n的原子能级可用 下述公式计算:
En = −
2π me ( Z − σ ) h2n2
I 连 = ∫ I (λ )dλ = K1iZV m
λ0
∞
式中:K1和m都是常数, m ≈2, K1 ≈1.1~1.4×10-9;Z为阳极靶材料的原子序数 此式表明:连续X射线谱的总强度与X射线管电流(i)、阳极靶材的原子序数(Z)及管电 压(V)的平方成正比。 X射线管的效率定义为:
X射线功率 K1iZV 2 η = X射线管效率 = = = K1ZV 电子流功率 iV
X3. X-射线谱
X-射线谱:X-射线强度I随波长λ变化的关系曲线。实验发现:X-射线管发射出的X 射线谱: 射线谱 射线分为连续X射线谱和标识X射线谱两类。
3.1 连续 射线谱 连续X射线谱 实验方法简述: 对钨靶X射线管,保持 实验方法简述 : 管电流(i)不变,在20~50KV范围内改 变管电压(V)。记录不同管电压下X射 线强 度 ( I ) 随 波 长( λ ) 的变 化 规 律 (见图)。 实验结果特征: 实验结果特征:
ε = hν =
第二章 X射线的产生与性质讲解
第二章 X射线的产生与性质
绪论
一.X射线实验技术的发展概况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K.Rontgen),作阴极射线实验时,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射线,由于当时不知它的性能和本质,故称X射线,也称伦琴射线。
1909年,巴克拉(Barkla)利用X射线,发现X射线与产生X射线的物质(靶)的原子序数(Z)有关,由此发现了标识X射线,并认为此X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1908~1909年,德国物理学家Walte.Pohl,将X射线照金属(相当于光栅),产生了干涉条纹。
1910年,Ewald发现新散射现象,劳埃由此得出:散射间距(即原子间距)近似于1A数量级。
1912年,劳埃提出非凡预言:X射线照射晶体时,将产生衍射。
随后,为解释衍射图象,劳埃提出了劳埃方程;
1913年,布拉格父子导出了简单实用的布拉格方程;
随后,厄瓦尔德把衍射变成了图解的形式:厄瓦尔德图解
1913~1914年,莫塞莱定律的发现,并最终发展成为X射线光谱分析及X射线荧光分析。
X射线衍射理论已基本完善,是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而X射线衍射技术仍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发展尤为显著,其主要方面和原因有:
(1)新光源的发明:转靶、同步辐射、X射线激光、X射线脉冲源,高效率、强光源,使测量精度提高4个数量级。
(2)新的探测器:由气体探测器到固体探测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使测量提高2个数量级。
(3)新的数据记录及处理技术:高度计算机化
a. 实验设备、实验数据全自动化;
b. 数据分析计算程序化;
c. 衍射花样的计算机模拟。
二.X射线分析在金属材料领域中的主要应用
X射线的产生和特性
2. 连续谱特性 ⑴ λ~U的变化趋势 ⑵ 存在短波极限λmin ⑶ 谱线强度I~U的变化趋势 ⑷ 靶原子序数z↑,连续谱线强 度I↑
⑸ U↑→λ峰值和λmin 向短波方向 移动
eU
E
h max
hc
min
min
hc e
1 U
1.242
U wk.baidu.comV
nm
3. 影响连续X射线的因素
表征撞击靶 面的电子数
I连续 k Z i U n
钼(42)
阳极:铜 圆柱体 旋转阳极 阴极:钨丝
钼靶的发射效率为钨靶的0.57倍。 但波长较长,适用于软X射线摄影。
二、 X射线管的焦点(focus)
实际焦 点
有效焦点
靶角 15°~19
°
实际焦点面积 b×a 有效焦点面积 b sinθ×a
a、b与灯 丝形状有
关
1、常用的X射线管的焦点
圆形
会聚再发散
3、管球焦点对成象的影响
伴影区
采用小焦点摄影,所得影像半影小,清晰度好
半影小
半影大
小焦点成像 大焦点成像
影象分辨 率不好
影象分辨 率最好
4、有效焦点的大小
有效焦点的大小与X射线管的管电压和管电 流有关
1、管电流一定,管电压
有效焦点
2、管电压一定,管电流
有效焦点
X线的产生和性质
根据实验和计算得出,最强波长约在最短波长的1.5 倍处。 即:
λ最强=1.5 λmin
特征X线
特征辐射又称标识辐射。 特征X线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靶材料都有自己特定的 线状光谱,它表征靶物质的原子结构特性,而与其他因素 无关。这种辐射称为特征辐射,由此产生的X线称为特征X 线。 当在X线管的管电压下加速的电子能量hν大于靶原子内 层电子的结合能时,就有一定的概率使高速电子将内层电 子打出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从而原子内层电子层出 现空位而处于激发态。按照能量分布原则,处于高能态的 外层电子必然要向内层跃迁填补内层电子空位,便释放出 能量( hν )等于电子跃迁前(E2)、后(E1)两能级 之差的特征X线光子,即:
五、X线的量与质
1.X线的量 就是X线光子数目。 在X线的临床应用中,可以用X线管的管电流mA与照射时 间s的乘积来反映X线的量,通常以mAs为单位。
2.X线的质 又叫线质,它表示X线的硬度,即穿透物质 本领的大Baidu Nhomakorabea。X线质只与光子能量有关而与光子数无关 。
在X线的放射应用中,常以X线管的kV值来近似描述X 线的质。kV愈高,电子从电场中得到的能量越多,产生 的X线穿透本领愈大。
六、影响X线量与质的因素
(一)影响X线量的因素 ① 靶物质 ② 管电流 ③ 管电压
X线的产生与性质
X线的产生与性质
一、X线的产生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时,用一
只嵌有2个金属电极(1个阳极,1个阴极)的密封玻璃管,将管内空气
抽出,并在两电极端加上几万伏的高压。为了防止高压放电时的光线
外泄,在玻璃管外面套上一层黑色纸板,他在暗室中进行这项实验时,偶然发现距玻璃管2m远的地方,一块用铂氰化钡溶液浸泡过的纸板
发出了明亮的荧光。再进一步试验,用纸板、木板、书都遮挡不住这
种荧光,更令人惊奇的是,当用手去拿这块发荧光的纸板时,竟在板
上看到了手骨的影子。当时伦琴认定这是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
物体的射线。由于当时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数
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代号,称为X线,一直延用至今。由于伦
琴的发现,逐渐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医用放射诊断学。他
的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自然科学中的医学开辟
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此,1901年伦琴荣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此,我们知道,X线是在稀薄气体放电和阴极射线的实验中被发现的。X线被发现后,人们努力研制产生X线的仪器,找到了每当高速
带电粒子撞击物质而突然受阻时都能产生X线的规律。在实际应用中
用于获得X线的带电粒子都是电子。现在所用的一切人工X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概括起来,产生X线必须具备3个条件:
①要有一个电子源。能根据需要,随时提供足够数量的电子,这些电
子在电场作用下奔向阳极,便形成管电流。这个电子源在阴极端。
②要有一个能经受高速电子撞击而产生X线的靶,即阳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E辐射 E电离 E热
(2-1)
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从入射能量损失的最终结果看,电子在 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可分为碰撞损失和辐 射损失两种情况。碰撞损失只涉及原子的外 层电子,这部分能量将全部转换为热能;而 辐射损失则涉及内层电子和原子核。电子与 靶原子因碰撞而损失能量的过程,也就是能 量转换的过程。
特征X射线的产生的原理 X - ray
基态
→
↑ 激发
受激态
↗ →
↑ 跃迁
基态
二、特征X射线
2.特征X射线的激发电压 靶原子的轨道电子在原子中具有确定的结合能。 入射电子动能完全有管电压决定。 不同的靶材料,产生各系特征X射线,均对应一组最低的管 电压值。 这些被确定的最低管电压值称为激发电压。 以钨原子为例,钨的K电子结合能为69.51keV,那么钨的 K系激发电压就是69.51KV。如果低于此激发电压,将不会 产生钨的K系特征X射线。但可产生其他系的特征放射(如 下表)。 其它各系由于能量低被吸收,只有K系放射才是重要的。
二、影响X射线量和质的因素
5.滤过情况 滤过对X线的量与质及能谱构成均有很大影响。 增加滤过板厚度,可大量衰减连续谱中的低能成分, 使能谱变窄,线质提高,但总的强度降低了。 在放射工作中应熟练掌握影响X线量与质的诸因 素,并能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恰当地选择X线的量 与质,这对提高影像质量和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 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征X射线
4.连续X线和特征X线的比例大小. 由上所述可知:高速入射电子与靶物质原子 作用,会产生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连续 射线与特征射线的比例,随着管电压数值的 变化而变化。管电压升高,连续射线量所占 百分比减少,特征射线所占百分比增加。
二、特征X射线
对于钨靶X射线管,低于K系激发电压不会产 生K系放射;80~150KV时,特征放射只占 10%~28%;管电压高于150KV,特征放射 相对减少;管电压向300KV时,特征放射可 以忽略。 医用X射线主要是连续X射线,但在物质结构 的光谱分析中使用的是特征X射线。
I N h
一、概念和表示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概念描述X射线的量和质并 不合适。下面介绍在实际应用如何来描述X射 线的量和质。 1.X射线的量 在实际X线诊断工作中,常用一种间接的 表示X射线量多少的物理量,即一般是用管电 流(mA)和照射时间(s)的乘积,管电流量来反 映X线的量,以毫安秒(mAs)为单位。
一、概念和表示方法
2.X射线的质 X线的质是指X线的硬度,即穿透物质本领的大小。由X 线波长(或频率)、X线光子能量决定的,而与光子个数无 关。由于X线波长或能量是有管电压决定的,所以,一般就 用管电压(KV)间接表示X线质。 在实际应用中是以管电压和滤过情况来反映X线的质。 这是因为管电压高、激发的X线光子能量大,即线质硬;滤 过板厚,连续谱中低能成分被吸收的多,透过滤过板的高能 成分增加,使X线束的线质变硬。在滤过情况一定时,常用 管电压的千伏值来粗略描述X线的质。 在实际工作中描述X线质除管电压外,还用半价层、半 值深度等物理量来表示X线质。
二、X射线的产生原理
3.连续X射线强度及影响因素 最强波长是最短 波长的1.5倍,即:
max 1.5min
平均波长是最短 波长的2.5倍,即:
mean 2.5min
二、X射线的产生原理
实验证明,连续X射线强度(I连)与管电流(i)、 管电压(V)、靶物质序数(Z)有关。 即: n I连=K1iZV (2-5) 式(2-5)中,常数K1=1.1×10-9~1.4×10-9; 对于诊断用X射线:n=2。
二、X射线的产生原理
(一)连续X射线 2.连续X射线 的最短波长 由第一章的 (1-3)、(1-4) 可知。 光子能量与频率 成正比,与波长成 反比。
二、X射线的产生原理
(一)连续X射线 2.连续X射线的最短波长 由式(1-4)得: min hc
max
将普朗克常数h、光速c代入上式得:
第六节 X射线的产生效率
X射线产生的效率
在X射线管中产生的X线能量与加速电子所消 耗电能的比值,叫做X射线的产生效率。 在X线管中加速阴极电子所消耗的电功率 (IU)全部变成高速电子的动能。这些高速电 子在与物质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能 量转换。一部分产生X线能,同时一部分产生Hale Waihona Puke Baidu大量热能。产生X射线的效率很低。
由于这个光子能量等于原子两能级之差,而 与入射电子能量大小无关,所以释放出的光 子能量具有原子的特征,故这时产生的X射 线称为特征X射线。 由于每一个原子的能级都不相同,跃迁产生 的光谱与每一种原子相对应的,所以光谱可 以用来识别原子。如下图
外层电子由于能级太小,只能产生紫外线或可见光等低能 级能量范围的光子。
第五节 X射线的量和质
一、概念和表示方法
国家标准中,采用辐射能、粒子注量、能注量、粒 子流密度等概念来描述电离辐射的量和质。 习惯上常用X线强度来表示X线的量与质。所谓X 线强度是指在垂直于X线传播方向单位面积上,在 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X线强度(I)是由光子数目(N)和光子能量(hν)两个因 素决定的。可用公式表示,即:
二、厚靶周围X射线强度的空间公布
厚靶:是指把入射电子全部阻止,靶体几乎 把电子入射方向上产生的X射线全部吸收的 靶,称为厚靶。具有这种靶的X射线管称为 厚靶X射线管或称为反射式X射线管。这种靶 的靶面与垂直方向有一定的倾角——阳极角θ。
二、X射线的产生原理
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入射电子的能量转 换为X射线光子的能量。 X射线的产生利用靶原子的三个性质:核电场、轨 道电子的结合能、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需要。 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X射线由两部分 组成:一部分为连续X射线(轫致辐射):入射高 速电子与物质原子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 X射线,称为连续X射线;二部分为特征X射线(标 识射线):入射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 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X射线,称为特征X射线。
表2-2
第七节 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实际焦点:X射线阳极靶面被高速电子束撞击的面 积称为实际焦点。 X线管焦点上产生的X射线,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分 布是不均匀的,即在不同方向上X射线辐射强度是 不相同的,这种不均匀不分布称为X射线强度空间 分布或辐射场的角分布。 实验表明,分布情况与靶物质、靶厚度、阳极倾角、 入射电子的能量、灯丝形状等多种因素有关。
由式(2-5)可知,诊断用X射线的强度与管 电流和靶物质原子序数成正比,与管电压的n 次方成正比。
例1:求管电压为100KV时,产生连续X射线的最 短波长、最强波长、平均波长和最大光子能量。 解:由Duane-Hunt公式可求出: 最短波长: 1.24 =1.24/100=0.0124nm min= 最强波长: max 1.5min=1.5×0.0124nm=0.0186nm
min
1.24 10 6 1.24 m nm Kev Kev
二、X射线的产生原理
光子能量的kev值等于管电压的千伏值,所以有:
1.24 nm KV
min
(2-2)
由(2-2)可知,连续X射线的最短波长只与管电 压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把这一求X射线最短波长公式称为Duane-Hunt 公式。
表2-1
二、特征X射线
3.影响特征X射线的因素 K系特征X射线强度(I特)可用下式表示:
I特 K2i(V Vk )n
式(2-6)中,i为管电流;V为管电压;Vk为K系 激发电压;k2和n常数,n约等于1.5~1.7。 由式(2-6)可知,K系特征X射线强度与管电 流成正比,与管电压n次方成正比(管电压大于激 发电压)。
第二章 X射线的产生和性质
——第4、5、6、7节
驻马店市卫生学校影像室 董战军
第四 X射线的产生原理
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产 生的。
从能量的角度看,高速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 损失的能量可转换为辐射能(E辐射)、电离能(E 电离)、热能(E热)。即:
二、影响X射线量和质的因素
影响X射线量和质的因素有管电流(mA)、 管电压(KV)、靶物质(Z)、高压波形及 过滤情况等。 1.管电流 X射线的管电流增大,X线量随之增大,X 线强度也增大。
二、影响X射线量和质的因素
2.管电压 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X射线的质随管 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管电压增大,X线 束中的高能成分增加,穿透力增强,X射线 质提高。
一般来说,三相全波整流与单相全波整 流相比,在相同管电压和滤过的情况下,X 线质约提高 10 %~15 %。例如,拍头颅侧 位片,单相全波整流 X 线机使用 72kV ,而 改用三相全波整流 X 线机只需要 64kV 就可 获得相同的摄影效果。 高压波形(整流方式)对X线的质和量有很 大影响。
管电压对X射线量质的影响
二、影响X射线量和质的因素
3.靶物质 X线的强度随着靶物质原子序数的增大 而增大,靶物质原子序数大,产生X线的效 率提高,X线束中的高能成分就明显增加, 线质提高。
二、影响X射线量和质的因素
4.高压波形(整流方式) X射线两端电压波形对产生的X射线的量和质有 明显的影响。基本形式有两种:单相电源的半波和 全波;三相电源的六脉冲和十二脉冲。 单相电源的半波或全波整流供电时,由于高压波 形是脉动的,故产生的X线也是脉动的。脉动电压 产生的X线质比恒定电压下的软。三相电源的六脉 冲和十二脉冲供电,其管电压更接近恒压,由此产 生的X线脉动变化减小,其量与质均优于单相电源 供电的情况。
二、X射线的产生原理
(一)连续X射线 1.连续X射线的产 生原理 一个能量E电子→原 子核作用 入射电子会损失能量 并改变方向。 E 损失的能量以X射线 光子形式释放出来,光 子的能量 h =E 。
,
二、X射线的产生原理
(一)连续X射线 X射线光子的能量的大小与入 射电子损失的能量大小相等。 在实际X射线的产生过程中, 是有高速电子撞击阳极靶面的 动能决定的。 X射线机多是交流电源供电, 加到X射线管两端的电压仍然 是脉动的。 入射电子动能由加在X射线管 两端间电压决定的。最大光子 能量可以用X线管两端电压描 述。
KV
平均波长:
mean 2.5min=2.5×0.0124nm=0.031nm
二、特征X射线
1.特征X射线的产生原 理 入射电子→靶原子核外 轨道电子作用→跃迁。 电子跃迁释放出能量 (ε=hν),等于电子跃 迁前(Eb)后(Ea)原 子两能级之差。即: ε= Eb-Ea
二、特征X射线
X射线产生效率( η )是产生的X线能量与高速电 子流的能量之比,即:
X 线能量 IV 2 Z =K =KVZ 高速电子流能量 IV
上式中,Z为原子序数,V为管电压,I为管 电流,K为比例常数,通常K=10-9,上式可写成 η=ZV×10-9。
由上式可知,X线的产生效率与管电压和靶物质的 原子序数成正比,高压波形越接近恒压,X线的产 生效率越高。 研究证明,X线管产生X线的效率极低,一般不足1 %,而绝大部分的高速电子能都在阳极变为了热能, 使阳极靶面产生很高的温升。这是X线管不能长时 间连续工作的原因所在。因此X线管必须有良好的 散热冷却装置。 X射线的利用率也很低,不足总量的10%。绝大部 分都被阳极靶、管壳、管套、绝缘油等吸收。
一、薄靶周围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薄靶是指入射粒子的能量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辐射出的粒子或X射线在其中亦无增强或吸收 效应的靶,其厚度一般小于1mg/cm2。薄靶 又称穿透式靶,具有这种靶的X射线管称为薄 靶X射线管或穿透式靶X射线管。
入射电子与薄靶作用时,所产生的X射线强度 的分布如图:
由图可知,随着管电压的升高,X射线强度的 逐渐向电子束移动的方向增大,其他方向的 强度相对减弱。 医用电子加速器的就是透射式薄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