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粮食产量
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历年统计资料
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
历年统计资料
一、粮食作物、夏粮、小麦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二、(秋粮、稻谷、玉米)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三、地瓜、大豆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四、棉花、油料、麻类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五、烟叶、烤烟、蔬菜、水果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六、水果产量和果园面积
注:2010年单位为:万亩、万吨。
新中国历年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数据和图表
新中国历年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数据和图表na年度粮食产量(万吨)人口(万人)人均粮食(公斤/人)1949 11318 54167 208.94640651950 13213 55196 239.38328861951 14369 56300 255.22202491952 16392 57482 285.16753071953 16683 58796 283.74379211954 16952 60266 281.28629741955 18394 61465 299.25974131956 19275 62828 306.78996631957 19505 64653 301.687471958 19765 65994 299.4969241959 16968 67207 252.47370071960 14385 66207 217.2730981961 13650 65859 207.26096661962 15441 67295 229.4524111963 17000 69172 245.7641821964 18750 70499 265.96121931965 19453 72538 268.17667981966 21400 74542 287.08647471967 21782 76368 285.22417771968 20906 78534 266.20317311969 21097 80671 261.51900931970 23996 82992 289.13630231971 25014 85229 293.49165191972 24048 87177 275.85257581973 26494 89211 296.9813141974 27527 90859 302.9639331 1975 28452 92420 307.8554425 1976 28631 93717 305.504871 1977 28273 94974 297.6919999 1978 30477 96259 316.6145503 1979 33212 97542 340.4892252 1980 32056 98705 324.765716 1981 32502 100072 324.786154 1982 35450 101654 348.7319732 1983 38728 103008 375.9707984 1984 40731 104357 390.3044357 1985 37911 105851 358.1543868 1986 39151 107507 364.1716353 1987 40473 109300 370.2927722 1988 39404 111026 354.9078594 1989 40755 112704 361.6109455 1990 44624 114333 390.298514 1991 43529 115823 375.8234548 1992 44266 117171 377.7897261 1993 45649 118517 385.1683725 1994 44510 119850 371.3808928 1995 46662 121121 385.2511125 1996 50454 122389 412.2429303 1997 49417 123626 399.7298303 1998 51230 124761 410.6251152 1999 50839 125786 404.1705754 2000 46218 126743 364.6591922 2001 45262 127627 354.6428264 2002 45711 128453 355.8577846 2003 43067 129227 333.26626792004 46947 129988 361.16410752005 48401 130756 370.16274592006 49746 131448 378.44622972007 50150 132129 379.55331532008 52850 132802 397.9608741包括直接和间接消费,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一、玉米的分布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 亿亩左右。
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
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 万公顷,总产为44925.5 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 。
中国种植玉米18824 万公顷,68190万吨,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
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种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 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 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 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 万吨,占全国34%左右。
*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
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
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
在过去五年,我国有两年进口玉米,有三年出口玉米。
尽管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到一千余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第二的位臵(头号出口国是美国,头号进口国是日本),但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在5%一10%。
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传统的玉米进口来源国是美国、阿根廷等。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
1996 年吉林省产玉米17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
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产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450 万吨。
中国历年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粮食量总览(1949~2016年)
中国历年粮⾷产量、⼈⼝和⼈均粮⾷量总览(1949~2016年)1970年 23996 12.08% 8.2992 2.80% 289.1 1971年 25014 4.07% 8.5229 2.62% 293.5 1972年 24048 -4.02% 8.7177 2.23% 275.9 1973年 26494 9.23% 8.9211 2.28% 297.0 1974年 27527 3.75% 9.0859 1.81% 303.0 1975年 28452 3.25% 9.2420 1.69% 307.9 1976年 28631 0.63% 9.3717 1.38% 305.5 1977年 28273 -1.27% 9.4974 1.32% 297.71978年 30477 7.23% 9.6259 1.33% 316.6 1979年 33212 8.23% 9.7542 1.32% 340.5 1980年 32056 -3.61% 9.8705 1.18% 324.8 1981年 32502 1.37% 10.0072 1.37% 324.8 1982年 35450 8.32% 10.1654 1.56% 348.7 1983年 38728 8.46% 10.3008 1.31% 376.0 1984年 40731 4.92% 10.4357 1.29% 390.3 1985年 37911 -7.44% 10.5851 1.41% 358.2 1986年 39151 3.17% 10.7507 1.54% 364.2 1987年 40473 3.27% 10.9300 1.64% 370.3 1988年 39404 -2.71% 11.1026 1.55% 354.9 1989年 40755 3.31% 11.2704 1.49% 361.6 1990年 44624 8.67% 11.4333 1.42% 390.3 1991年 43529 -2.52% 11.5823 1.29% 375.8 1992年 44266 1.66% 11.7171 1.15% 377.8 1993年 45649 3.03% 11.8517 1.14% 385.2 1994年 44510 -2.56% 11.9850 1.11% 371.41995年 46662 4.61% 12.1121 1.05% 385.31996年 50454 7.52% 12.2389 1.04% 412.2 1997年 49417 -2.10% 12.3626 1.00% 399.7 1998年 51230 3.54% 12.4761 0.91% 410.6 1999年 50839 -0.77% 12.5786 0.81% 404.2 2000年 46218 -10.00% 12.6743 0.76% 364.7 2001年 45262 -2.11% 12.7627 0.69% 354.6 2002年 45711 0.98% 12.8453 0.64% 355.9 2003年 43070 -6.14% 12.9227 0.60% 333.32004年 46947 8.26% 12.9988 0.59% 361.2 2005年 48402 3.00% 13.0756 0.59% 370.2 2006年 49804 2.70% 13.1448 0.53% 378.4 2007年 50160 0.81% 13.2129 0.52% 379.6 2008年 52871 5.11% 13.2802 0.51% 398.0 2009年 53082 0.44% 13.3474 0.50% 397.7 2010年 54648 2.85% 13.4100 0.47% 407.5 2011年 57121 4.34% 13.4735 0.47% 424.0 2012年 58957 3.20% 13.5404 0.49% 435.42013年 60194 2.10% 13.6072 0.49% 442.42014年 60703 0.80% 13.6782 0.52% 443.82015年 62144 2.40% 13.7462 0.50% 452.12016年 61624 -0.8% 13.8271 0.59% 445.72012年,中国⼤陆粮⾷产量达5亿8957万吨,⼈均粮⾷拥有量达435.4公⽄。
大学统计学复习资料7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1. 按月平均法计算季节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各年同月平均)除以数年所有各月总平均。
2. 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3. 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 和平均指标三种动态数列。
4. 几何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仅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
5. 动态数列一般有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一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反映客观现象的(指标数值)。
6. 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三种动态数列。
7.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它是从 (动态)上说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期发展的一般水平。
8. 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环比) 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9. 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由于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这二者的关系可用公式((a1 -a0) =(a2 -a1)……+(an -an-1))表示10. 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增长量/基期水平、发展速度-1(100%)速度求平均的结果,它也是一种平均数。
11.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20年增加(3)倍。
12. 、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环比发展速度)速度求平均的结果,它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3. 动态数列各项发展水平的变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归纳起来有四种,即(长期趋势)、(季节变动) 和(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14. 用绝对增长量除以相应的用百分数表现的增长速度,此指标称为(增长1%的绝对值)15. 使现象在一段较长时间沿着一个方向,逐渐向上或向下变动的趋势称为 ( 长期)趋势;使现象发生周期比较长的涨落起伏的变动称为 (循环)变动。
16. 已知某产品产量1993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5%,1994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12%,则1994年与1993年相比增长了(6.7%)。
统计学例题讲解-统计学平均增长量例题
第四章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例题: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解:5.291002950133438151345343538251515==+++⨯+⨯+⨯+⨯=∑∑fxf x =乙()986.810080752==-∑∑ff x x =乙σ267.0366.9==x V σ=甲3046.05.29986.8==x V σ=乙甲组更有代表性。
乙甲∴<V V第十一章:计算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4.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例题: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要求: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 平均变动多少?(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n=6∑x =21∑y =426∑x 2=79∑y2=30268∑xy=1481(1) 相关系数:2222)(1)(11∑∑∑∑∑∑∑-⋅-⋅-=y n y x nx y x nxyr =-0.9090说明产量x 和单位成本y 之间存在着高度负相关关系。
(2)设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a+bx n=6∑x =21∑y =426∑x 2=79∑y2=30268∑xy=148122)(11∑∑∑∑∑-⋅-=x n x y x n xy b = (1481-1/6*21*426)/(79-1/6*21*21)=-1.82x b y a -==426/6-(-1.82)*21/6=77.37则y c =77.37-1.82x在这里说明回归系数b 的含义 ,即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单位成本平均降低1.82元 .(3)假定产量为6000件,即x=6时,单位成本为:则y c =77.37-1.82x =77.37-1.82*6=66.45(元) . 即单位成本为: 66.45元.. -2.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n=7 ∑x=1890 ∑y=31.1 ∑x2=535500 ∑y2=174.15 ∑xy=9318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参考答案:(1)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Y=-5.5+0.037x(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产品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销售利润率平均增加0.037%.第十四章: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算;从相对数和绝对数角度对总量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应用统计学期中测试题
应用统计学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A.划分各组数量标志B.分组的组数C.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D.标志变异个数2.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426元,最低为270元,据此资料分为6组,形成闭口组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A.71B.26C.348D.1563.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分子与分母的数值()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只能是平均数D.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4.在下列几个成数数值中,方差最大的成数是()A.0.9B.0.8C.0.7D.0.65.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加()A.10%B.7.1%C.7%D.11%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A.之和B.之差C.之积D.之商7.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度的影响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8.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9.拉氏指数是德国拉斯贝尔首先提出的,他主张()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基期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报告期C. 仅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D. 仅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10.要对一批灯炮的寿命进行检验,适宜的调查方式是()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普查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2.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3.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4.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现状、压力及应对策略
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现状、压力及应对策略一、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状况的基本判断一个国家粮食数量的安全水平通常用粮食自给率,即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重来衡量。
但在使用这一指标时又涉及到计算口径和指标单位问题。
我国谷物类粮食自给率可达95%,而谷物及大豆的粮食自给率为82%左右,按照土地用量和用水量折算的自给率更低。
2017年,仅进口的大豆就需要耗用7亿亩耕地(按亩产280斤、每年种一季计算)。
中国在粮食方面依赖国际市场是毫无疑问的。
虽然我国粮食总量从1978年以来连续上了三个台阶,由1978年的3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亿吨、1996年的5亿吨、2013年的6亿吨(见图1),人均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440公斤左右,但增长并不稳定。
我国历年的粮食产量波动较大。
尤其是1998年到2003年其间,粮食产量由51230万吨降低到43070万吨,降幅达到15.93%。
另外,增长的含金量不高。
从2004年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了“十二连增”(2015年粮食产量达到62143.5万吨),但增产很大程度上是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低产作物播种面积较少的结果。
2015年比2003年粮食增产44.29%,其中水稻增产28.49%、小麦增产45.88%、玉米增产86.20%、大豆减产10.0%。
目前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中,玉米占了1/3多(2017年人均155公斤)。
引发了玉米的“三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高)和大豆的大量进口(2017年大豆的进口量达到9554万吨),致使粮食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对国外依赖度加大。
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公布了最新的2018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报告对全球113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进行了综合评定排名,我国排名仅列第46位。
二、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几大压力。
一是耕地紧张的压力。
中国比美国多10亿人,耕地比美国少10亿亩;比印度多1亿人,耕地比印度少6亿亩。
中国历年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粮食量总览(1949~2016年)
中国历年粮⾷产量、⼈⼝和⼈均粮⾷量总览(1949~2016年)粮⾷产量就是全年的粮⾷⽣产总量,是反映我国农业⽣产的重要指标。
从收获季节上看,包括夏粮、早稻和秋粮;从主要品种上看,包括⾕物、薯类、⾖类,其中⾕物包括⼩麦、稻⾕、⽟⽶、⾕⼦、⾼粱和其他⾕物。
粮⾷产量是粮⾷经晒乾後的原粮产量。
其中⾕物、⾖类⼀律按脱粒、晒乾後的原粮折成国家标准含⽔杂率计算产量;薯类以5:1折算。
2012年中国全年全国粮⾷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上年增长2.8%;早稻产量3329万吨,增长1.6%;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
棉花产量684万吨,增长3.8%;油料产量3476万吨,增长5.1%;糖料产量13493万吨,增长7.8%。
▶中国(⼤陆)粮⾷产量、⼈⼝和⼈均粮⾷量总览(1949~2012年)年度粮产量(万吨)增率⼈⼝(亿)增率⼈均粮(公⽄)1949年11318— 5.4167—208.91950年1321314.34%5.5196 1.86%239.41951年143698.05% 5.6300 1.96%255.21952年1639212.34%5.7482 2.06%285.21953年16683 1.74% 5.8796 2.23%283.71954年16952 1.59% 6.0266 2.44%281.31955年183947.84% 6.1465 1.95%299.31956年19275 4.57% 6.2828 2.17%306.81957年19505 1.18% 6.4653 2.82%301.71958年19765 1.32% 6.5994 2.03%299.51959年16968-16.48%6.7207 1.80%252.51960年14385-17.96%6.6207-1.51%217.31961年13650-5.38% 6.5859-0.53%207.31962年1544111.60%6.7295 2.13%229.51963年170009.17% 6.9172 2.71%245.81964年187509.33%7.0499 1.88%266.01965年19453 3.61%7.2538 2.81%268.21966年214009.10%7.4542 2.69%287.11967年21782 1.75%7.6368 2.39%285.21968年20906-4.19%7.8534 2.76%266.21969年210970.91%8.0671 2.65%261.51970年2399612.08%8.2992 2.80%289.11971年25014 4.07%8.5229 2.62%293.51972年24048-4.02%8.7177 2.23%275.91973年264949.23%8.9211 2.28%297.01974年27527 3.75%9.0859 1.81%303.01975年28452 3.25%9.2420 1.69%307.91976年286310.63%9.3717 1.38%305.51977年28273-1.27%9.4974 1.32%297.71978年304777.23%9.6259 1.33%316.61979年332128.23%9.7542 1.32%340.51980年32056-3.61%9.8705 1.18%324.81981年32502 1.37%10.00721.37%324.81982年354508.32%10.16541.56%348.7年度粮产量(万吨)增率⼈⼝(亿)增率⼈均粮(公⽄)1983年387288.46%10.30081.31%376.01984年40731 4.92%10.43571.29%390.31985年37911-7.44%10.58511.41%358.21986年39151 3.17%10.75071.54%364.21987年40473 3.27%10.93001.64%370.31988年39404-2.71%11.10261.55%354.91989年40755 3.31%11.27041.49%361.61990年446248.67%11.43331.42%390.31991年43529-2.52%11.58231.29%375.81992年44266 1.66%11.71711.15%377.81993年45649 3.03%11.85171.14%385.21994年44510-2.56%11.98501.11%371.41995年46662 4.61%12.11211.05%385.31996年504547.52%12.23891.04%412.21997年49417-2.10%12.36261.00%399.71998年51230 3.54%12.47610.91%410.61999年50839-0.77%12.57860.81%404.22000年46218-10.00%12.67430.76%364.72001年45262-2.11%12.76270.69%354.62002年457110.98%12.84530.64%355.92003年43070-6.14%12.92270.60%333.32004年469478.26%12.99880.59%361.22005年48402 3.00%13.07560.59%370.22006年49804 2.70%13.14480.53%378.42007年501600.81%13.21290.52%379.62008年52871 5.11%13.28020.51%398.02009年530820.44%13.34740.50%397.72010年54648 2.85%13.41000.479%407.52011年57121 4.34%13.47350.479%424.02012年58957 3.11%13.54040.492%435.42013年60194 2.1%13.60720.495%-2014年60703-%13.67820.521%-2015年62144-%13.74620.496%-2016年61625-%13.82710.586%-2017年--%13.90080.532%-2018年--%---2019年--%---2020年--%---国家卫⽣计⽣委17年印发了《“⼗三五”全国计划⽣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总⼈⼝在14.2亿⼈左右。
历年粮食产量(全面版)资料
历年粮食产量(全面版)资料历年粮食产量:历年人均粮食产量:可见,中国粮食生产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949—1958年:百废待兴,一五计划,兴修水利,粮食产量几乎翻番。
到1958年,人均接近300千克,几乎可以解决粮食问题了。
1959—1961年:受到大跃进的严重干扰,再加上连年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倒退回1950年的水平,人均只有1949年的水平。
再加上还要拿粮食偿还苏联的外债,导致大面积饥荒。
1962—1977年:继续大力兴修水利,培育良种,发展化肥工业。
粮食产量受到政治运动影响,时有起伏。
但总体增幅依然可观,人均从229千克增长到近300千克。
1978—1984年:兴建化肥厂,大力推广良种(比如杂交水稻),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另外包干到户也解放了一部分生产力。
1985—1996年:粮食产量依然时有起伏,总体增幅可观。
到1996年,突破5亿吨,人均突破400千克。
1997—2003年:三农问题突出,农业收入下降,种粮积极性锐减,导致粮食产量连年下滑。
到2003年,人均只有330千克,不如1982年的水平。
2004—2021年:重新振兴农业,废除农业税,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高补贴水平,粮食连续6年增产。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至今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依然是吃50,60年代的老本,投入不足,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粮食水分仪产品简介卤素加热快速水份测定仪是我公司新研制的新型快速水分检测仪器。
环状的卤素灯确保样品得到均匀加热,操作简便、测量准确。
水分测定仪在测量样品重量的同时,仪器采用环形管卤素加热方式,快速干燥样品,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仪持续测量并即时显示样品丢失的水分含量%,干燥程序完成后,最终测定的水分含量值被锁定显示。
与国际烘箱加热法相比,卤素加热可以在高温下将样品均匀地快速干燥,样品表面不易受损,其检测结果与国标烘箱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具有可替代性,且检测效率远远高于烘箱法。
一般样品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定。
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文/韩昕儒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2015—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农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2014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量一直保持在1亿吨以上,2020年达到1.43亿吨的新高。
因此,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稻谷、小麦和玉米:追求基本自给从生产情况来看,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69亿吨(13390亿斤)。
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2.12亿吨、1.34亿吨和2.61亿吨。
2020年,水稻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省(2663.5万吨)、湖南省(2611.5万吨)和江西省(2048.3万吨);小麦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河南省(3741.8万吨)、山东省(2552.9万吨)和安徽省(1656.9万吨);玉米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省(3939.8万吨)、吉林省(3045.3万吨)和内蒙古自治区(2722.3万吨)。
从贸易情况来看,我国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始终保持国内自给、进口调剂的态势,玉米作为重要谷物、第一大粮食作物和主要饲料粮也维持了较高的自给率水平。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我国对三大谷物均实行进口关税配额制度(三大谷物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关税为65%)。
2021年,大米进口配额为532万吨,小麦为963.6万吨,玉米为720万吨。
正常情况下,我国三大谷物的进口量一般不会超过进口配额。
大米和小麦的进口主要是对优质品种的补充与调剂,例如东南亚香米、北美优质高筋小麦等,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粮食产量:
历年人均粮食产量:
可见,中国粮食生产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1949—1958年:百废待兴,一五计划,兴修水利,粮食产量几乎翻番。
到1958年,人均接近300千克,几乎可以解决粮食
问题了。
1959—1961年:受到大跃进的严重干扰,再加上连年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倒退回1950年的水平,人均只有1949年的
水平。
再加上还要拿粮食偿还苏联的外债,导致大面积饥荒。
1962—1977年:继续大力兴修水利,培育良种,发展化肥工业。
粮食产量受到政治运动影响,时有起伏。
但总体增幅依然
可观,人均从229千克增长到近300千克。
1978—1984年:兴建化肥厂,大力推广良种(比如杂交水稻),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另外包干到户也解放了一部分生产力。
1985—1996年:粮食产量依然时有起伏,总体增幅可观。
到1996年,突破5亿吨,人均突破400千克。
1997—2003年:三农问题突出,农业收入下降,种粮积极性锐减,导致粮食产量连年下滑。
到2003年,人均只有330千克,
不如1982年的水平。
2004—2009年:重新振兴农业,废除农业税,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高补贴水平,粮食连续6年增产。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至今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依然是吃50,60年代的老本,投入不足,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