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生启示录

合集下载

孔子一生的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作文

孔子一生的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作文

孔子一生的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孔子吗?孔子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哟!
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特别爱学习。

就算条件不好,没有很多书,他也会到处去找有学问的人请教。

就像我们做作业遇到难题,要勇敢地去问老师和同学一样。

孔子长大以后,带着他的学生们到处游历,教给他们好多做人的道理和知识。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走了很久的路,又累又饿,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还是坚持向前走。

这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能轻易退缩,要勇敢坚持。

孔子还说过,要和善良、有礼貌的人做朋友。

这就像在学校里,我们要和那些爱帮助别人、守纪律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我们也能变得更好。

孔子的一生告诉我们,不管条件怎么样,都要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不害怕,还要和好人做朋友。

让我们都向孔子学习,做一个棒棒的好孩子!
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的故事,他就是孔子。

孔子从小就特别刻苦,他没有因为家里穷就不学习。

他总是想尽办法去学知识,有时候为了弄懂一个问题,能想好久好久。

比如说,我们在课堂上,如果有不懂的数学题,是不是也应该多想想,多问问老师呢?
孔子还很有耐心,他教学生的时候,一遍又一遍,从来不会不耐烦。

就像我们学跳绳,一开始总是跳不好,但是只要不放弃,多练习,总会成功的。

而且孔子很诚实,从来不说谎。

这就像我们,如果不小心打破了花瓶,要勇敢承认,不能撒谎哟。

孔子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有耐心、诚实,就能成为一个很棒的人!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谈孔子的一些思想的人生感悟

谈孔子的一些思想的人生感悟

谈孔子的一些思想的人生感悟谈孔子的一些思想的人生感悟谈孔子的一些思想的人生感悟篇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从15岁就立志向学,这个“学”是什么呢?个人以为孔子想学的应是“道”。

何谓“道”?“道”即是真理,是生存的意义,也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于是孔子博览群书、周游列国、拜访老子,即是有志于求道的真实体现。

从15岁就立志寻道的孔子,30岁时,由感性上认为已经找到了“道”,而且也认为自己已有一定的体悟。

他不断的修行,不断的升华,到了40岁时,他对他所证悟的道已经没有任何疑惑,也就是说,他已经从感性上的认知,升华到理性上的明白了。

不断修行升华的孔子,到了50岁时,知道了他的使命,就是“传道”。

所以孔子从55岁开始周游列国。

当然,周游列国的目的,绝非是为了求得一官半职,而是弘传此道。

孔子不排斥当官,所以孔子是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可久则久,可速则速。

在传道的过程中,当然会遇到不同心态的人,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嘲笑他、冷落他,当然也有人尊敬他而跟随他,从中不断考验他的心性。

因为他是在人群中修,不是到深山老林与世隔绝。

所以也有些隐士取笑他,竟然想在乱世中跟世人传道,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继续传道一直到60岁时,心性已经提高到“耳顺”的层次,也就是对于外在的环境、人、事、物都能了然于胸,达到凡事难乱其心的境界。

不管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不管别人怎么对待他,他的心都能坦然不动,这就是大忍之心的表现。

孔子周游列国13年,直到他68岁才回到鲁国。

孔子70岁时,他的境界已达到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孔子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都在道中。

也就是修炼到他所应该到的层次,功成圆满。

最后几年他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直到73岁时完成他的使命离开人世。

谈孔子的一些思想的人生感悟篇2有一次孔子登临泰山,在山下偶然碰见一位穿着破烂的隐士在弹琴歌唱。

孔子好奇地问道:“先生您又老又穷,为什么却能如此快乐呢?”隐士的琴声戛然而止:“让我快乐的原因非常多。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与启示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与启示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与启示1. 孔子名言100句和翻译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孔子八大箴言,立身处世之本

孔子八大箴言,立身处世之本

孔子八大箴言,立身处世之本孔子八大箴言立身处世受益匪浅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但应该忧患不了解别人。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磨利工具。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行事俯仰无愧,心里总是平坦舒畅;而小人只求私利,患得患失,所以心里时常忧惧不已。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奋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可以改换,而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的坚贞,在所有的草木中是最后凋谢的。

作为一位怀抱远大志向的君子,就要像松柏那样,不随波逐流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家教的鼻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是中国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还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尘世人,后人皆称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一生主要专心致力于私人讲学,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门弟子有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后人总结孔子的师德主要为“传道授业解惑”。

当孔子逝世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成儒家经典《论语》。

因此,即使我们与孔子相隔数千年,依然能够遵奉他的言行为人生圭臬。

由于孔子的正统观念能归正人心,因此不仅教育界十分赞扬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观念,连我们平时在谈及做人根本的基本道理时,都绝对不能忽略孔子以身言指导人们的纯正之理。

当然,任谁都不会忽视儒家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此之大的。

既然说是人类社会了,那么当然是指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影响中国之余,还广传至世界各地。

孔子求学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求学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求学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有很多,以下是具体的几点:
1. 勤奋刻苦,不断求知:孔子从小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他立志通过发奋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勤学好问,不怕困难,这种精神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实事求是,诚实求真: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他主张实事求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知识和不足,而不是自欺欺人。

这种诚实、谦逊的态度对于学海无涯的人生航程至关重要。

3. 坚持不懈,不怕失败:孔子一生追求学问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他始终不放弃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这种精神告诉我们,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4. 尊师重道,谦虚有礼:孔子对知识的追求并非闭门造车,他虚心向他人请教,尊重他人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他也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精神,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

这种谦虚、开放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进而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他人,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总之,孔子求学的经历启示我们求知、求真、求善、求美、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孔子的智慧哲学 他对人生的领悟与启示

孔子的智慧哲学 他对人生的领悟与启示

孔子的智慧哲学他对人生的领悟与启示孔子的智慧哲学: 他对人生的领悟与启示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孔子的智慧哲学的探究,我们可以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与启示。

一、道德的价值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他通过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主张个体应当自律,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进而影响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乃至世界。

这使得孔子的智慧哲学在尊重他人、约束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给予我们价值观的引导与思考。

二、修身以达致和谐孔子提出了修身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塑造自己的品格。

他将修身比喻为整理家居,指出一个人应当从内心开始,整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自我反省、不断自我完善,我们可以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能力。

只有通过修身,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与他人和谐相处。

三、教育的重要性孔子被尊称为中国教育的祖师。

他强调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并提出了"五经"的教育体系,将儒家经典视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孔子认为,“教育不传不雅”。

四、为政以仁孔子的哲学中也强调了在政治中推崇仁爱之心。

他认为一个政治家要以仁爱之心来为人民谋福祉,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孔子的政治哲学主张无私奉献和道德统治,反对腐败和专权。

这样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政治领袖和公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五、人生的意义与目标孔子对人生的领悟与启示使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目标。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卓越的品德和智慧,而不是追逐财富和权力。

他提倡追求真理、追求道德完善,通过对自己的不断修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样的哲学态度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并为自己的人生定下明确的方向。

孔子的智慧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启示,不仅对于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孔子的六大人生智慧

孔子的六大人生智慧

孔子的六大人生智慧1、满而不覆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善与人交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君子之态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失人失言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孔子给的启示

孔子给的启示

孔子给的启示孔子在思想经济文化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对我们产生了影响和启示。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孔子给我们的启示,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给我们要诚信做人的启示孔子曾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话就是告诉人们如果没有信誉,那么还能干什么呢。

孔子在教育的时候注重4面,文行忠信,就是文献,品行,忠诚与诚信。

孔子在教学的时候以身作则,认真教学,从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给我们要仁爱胡启示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的仁”,仁政仁德,要学会爱人,人人之间多点爱,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更加的和谐,这种爱可以涵盖到社会中,爱老人爱小孩,为世人树立一个道德的标杆。

在政治上施行仁政,爱百姓,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孔子给教育的启示是唤醒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孔子并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相反,他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是无知的。

他自己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太多知识。

如果有庄稼人问我问题,我一点儿也答不上来。

我的办法是从别人所提问题的正反两方面来追问,一步步问到底,得到答案后尽量告诉他。

”孔子是通过一步步追问,明白别人问的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再告诉他。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孔子问询的过程中,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其实就在问问题的人心中,只是还没有清晰地呈现出来,孔子是在帮他做分析,使答案呈现出来。

这就启示我们教育不是老师把一个现成的答案塞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找出答案。

不是老师有一个宝藏,强行塞给学生,而是发掘出学生自己内在的宝藏。

孔子给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启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孔子说:“年轻人在家时要孝顺父母,出门了要友爱兄弟,谨慎而且诚实守信,广泛地关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还有余力,就应当学习文化知识。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孔子非常重视品德教育。

孔子是把一个人的品德教育放在知识教育之前的,一个人首先要能做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然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孔子的言论对你的启迪和影响作文

孔子的言论对你的启迪和影响作文

孔子的言论对你的启迪和影响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从孔子的话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重要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哦!首先,孔子说过:"有教无类"。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因为出身或身份而歧视别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还说"有友皆自益矣"哦,他的意思是说,交朋友要注意选择对象,跟好朋友在一起能让自己受益。

孔子语重心长地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意思就是,只是知道做一件事情的道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真心喜欢,然后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学有所乐。

孔子还有不少关于品德修养的箴言。

比如他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君子是指品行高尚的人,他们总是先反省自己,而不是把错误归咎于别人。

再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去伤害别人。

还有"君子无所争"的教诲,君子应该谦逊有理有节,不会为一些小事与人争执不休。

孔子也教导我们要好学上进、刻苦努力。

他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意思是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思考是很危险的,但光是思考不去学习知识也是不行的。

再比如"温故知新"的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继续钻研已学过的旧知识,才能开拓新的领域。

最难能可贵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哦!孔子希望我们每天都能有新的进步。

孔子还教导我们要以宽容、正直、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提醒我们不要伤害他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自己想获得成就,就要帮助别人也获得成就。

再比如"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通过比喻和例子来说明道理,就显示了对他人的关爱之心。

总之,孔子的言论给了我太多宝贵的启迪和教诲,使我从中获益良多。

孔子的为人处事对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为人处事对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为人处事对我们的启示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为人处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他既是一位智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谦和的学者。

以下是关于孔子的为人处事的一些观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孔子非常注重修身养性。

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改变国家的命运,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他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要做到正直、宽容、谦虚、和善。

他认为人的性情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通过不断修身养性,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善良和有担当。

其次,孔子推崇实践与知识的结合。

他提倡实际行动和实践来验证学问的正确性。

他认为只有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孔子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仅仅是谈论理想。

他的实践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此外,孔子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他非常懂得与人相处的智慧,注重以善良、真实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交往。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关心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孔子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他的言行举止给我们上了一堂做人的课。

另外,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他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年老也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他的学生中年纪最大的都是七十多岁,这表明他相信不管年龄多大,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

他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乐趣,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孔子的为人处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他的思想指导我们要注重个人的修养、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以及对学习的持续追求。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我们能够从孔子的为人处事中吸取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孔子经典句子 人生感悟

孔子经典句子 人生感悟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这句话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告诉我们要
尊重他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孔子
4.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回顾自
己的言行,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以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7.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
位焉,万物育焉。

10.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愿意与其同行的人。

11.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2.孔子曰: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3.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14.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恕也,仁也。

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

孔子名言启示录 领悟他的智慧世界

孔子名言启示录 领悟他的智慧世界

孔子名言启示录领悟他的智慧世界孔子名言启示录:领悟他的智慧世界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言行被后世尊为圭臬,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名言凝聚了他的智慧和人生经验,成为后人学习和领悟的重要源泉。

本文将通过对孔子的几句名言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探索孔子的智慧世界。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名言强调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应用的关系。

孔子认为,只有将知识变为实践,使之转化为生活中的乐趣,才能够真正充实自己的人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味着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的人要比仅仅掌握知识的人更有价值。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重在对于所做事情的乐趣和满足感。

只有将我们所好的事情变得有趣、有激情,才能够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2.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名言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持之以恒的态度。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仅仅是一段时间的努力。

只有不断地重复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获得成长。

同时,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悦乐。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充满热情地投入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获得更大的满足和成就。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名言展现了孔子对待他人的谦逊和尊重态度。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无论与谁交往,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谦虚的心态,积极倾听和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就能够在他人身上不断增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名言体现了孔子对待他人的仁爱与尊重。

他教导人们要善待他人,不要以自己不愿意被施加的行为去伤害他人。

这句名言教导我们要善待他人,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这样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名言表达了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

孔子的智慧给我启示

孔子的智慧给我启示

孔子的智慧给我启示一、孔子的智慧与教诲孔子,又被称为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所创办的儒家学派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获得启示和指导。

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非常注重人类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无论是在求知还是实践中都不应放松。

同时,孔子强调了教育者对学生的责任:“诲人不倦”,也就是说教育者应该耐心地引导和教导学生,并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感。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这一理念强调一个人首先要在道德品质上进行自我修养,并通过个人行为来影响和改变家庭、社会以至整个国家和世界。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这个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3. 和而不同孔子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并强调差异和多样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一种尊重和包容各种不同意见、观点和思维方式的态度。

在当代社会,尊重他人的差异、包容不同的声音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素养。

二、孔子智慧给我启示1. 追求卓越孔子追求卓越的精神鼓舞着我努力学习并提高自己。

他在教育理念中强调学习坚持不懈,“学而时习之”的号召让我明白只有持续不断地追求知识才能取得更大成就。

2. 奉公守法孔子注重教育并将德育放在第一位,这使得我明白人应以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遵守法律、尊重规章制度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

我坚持奉公守法为自己树立良好榜样,传递出正能量。

3. 包容与尊重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思想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观点,我们应该包容、尊重并听取他们的声音。

这种包容精神不但可以促进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也能为社会发展带来活力和创新。

4. 谦逊与谨慎孔子强调要有谦逊之心,并且教育他的学生要“温良恭俭让”。

古代名人的故事与人生启示

 古代名人的故事与人生启示

古代名人的故事与人生启示古代名人的故事与人生启示古代名人们以其杰出的才华、卓越的成就和伟大的品德,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人生智慧与人格塑造的启示。

通过探寻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故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人生启示。

以下将为您介绍几位古代名人的故事,并探寻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一、孔子:求学与仁德在古代中国,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及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与修身齐行,仁德为先。

孔子在求学的道路上历经艰辛,但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传世的伟大思想家。

他的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修身养性。

通过孔子的故事,我们明白了忍辱负重的精神和谦虚谨慎的态度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二、苏格拉底:质疑与探索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以他的独特的提问方式及思想方法为世人所瞩目。

苏格拉底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质疑是认知真理和自我探索的关键。

苏格拉底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质疑,不断地追问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坚信人应该不断地质疑和思考,寻找真理并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苏格拉底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勇于质疑,不断探寻真理,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

三、济公活佛:舍己为人与大爱无疆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僧侣——济公活佛。

他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舍己为人,用慈悲之心拯救众生。

济公活佛放弃了尘世的荣华富贵,选择了一条朴素的道路,为普罗大众解忧释愁。

他行侠仗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通过济公活佛的故事,我们学会了宽容、关爱和慈悲。

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伸出援手的心,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才是快乐与幸福的真正源泉。

四、伊索寓言:寓意含蓄与智慧古希腊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通过他的许多寓言故事,以简洁而生动的形式,讲述了许多深刻的哲理。

伊索的故事常常以动物为主人公,通过讲述小动物的经历和遭遇,寓意深长,对人生和道德有着启发性的教训。

论语十二章启迪人生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启迪人生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启迪人生的句子1. 论语十二章中,体现孔子安平乐道人生价值观的句子是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启示】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

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

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

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2. 论语十二章文中哪一句对你的启示最大【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对于学过的旧知识,你要常去温习它,你将会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你收获的就会更多,你比别人懂得的就会更多,这样在某方面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有它的多方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也许你一时只能理解其中的一点,当但你经历多了,见识丰富了,你再去看时,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

生活就是这样多方面性的,当你对一句话不理解时,你是选择遗弃它,还是深入的去思考?当你多次的去深究它的时候,你将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当我们忙完了一个阶段的事情后,利用暂时的忙里偷闲,回顾曾经的点点滴滴时,才发现我们不能变成工作的奴隶,我们要学会思考和总结,要让我们的工作充满坚持和成长才行。

孔子论人生

孔子论人生

孔子论人生孔子==论人生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

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

2、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

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3、善于提问是金钩,能钩出令你惊喜的答案。

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

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4、可以让人帮你买鞋,不可让人代你走路。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

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5、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朋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关键时能提个醒儿,走错了路时能帮着扳扳道岔子。

可要注意的是,当一再规劝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还误会我们的用意时,我们明智的做法是“差不多就行了”。

6、变通,是人生的万向轮。

“兵地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

7、慷时间之慨的人,命运会对他很吝啬。

慷时间之概的人,命运之神会对他很吝啬。

只有惜时如金的人,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挤干时间这头奶牛最后一滴乳汁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阔佬。

8、不要做自己心灵的绑票者。

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

减少烦恼的秘诀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绑架的心灵。

孔子人生启示录

孔子人生启示录

孔子人生启示录孔子人生启示录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在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所说的话,其大概意思是: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志向;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一切基本已成定局,天命所归;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觉得是一样的耳顺;七十岁时道德修养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

一、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明确地说自己到了十五岁才有了明确的学习志向,也就是说他真正立志的时间是在十五岁。

事实上,人也只有达到十五岁这个年龄阶段才能有资格立志,因为这个时候对客观世界以及对自己本身才会有一定的认识。

但现在我看到的教育却不是这样,都是在褒扬早立志,好像自幼就有远大志向的人往往能成大事。

因此现在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就经常会出这样一道题:我的志向。

而学生们经常会写一些诸如“我立志做一名科学家”之类的东西。

说句不好听的,这全是些儿戏的废话。

你说一个小学生连心智都还没怎么发育,他能懂什么叫做立志吗?他知道什么叫科学家吗?知霖有一小学同学以前立志做一名垃圾车司机。

因为我们那个年代路上连车都很少见,他看见开垃圾车就很崇拜,听到垃圾车那“嘟嘟”声就觉得很美妙,所以就立下了当场就把他老爸气晕的所谓“志向”。

现在长大了,他如果想从事做垃圾车司机那绝对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有去实现他那“伟大的志向”吗?没有。

二、三十而立孔子这么有能力的人到了三十岁才略有建树。

但事实上孔子所谓的建树就是为自己的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已,孔子三十岁以前那些经历都只是一些理论以及尝试性的实践,只有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他一生的事业。

也就是说,孔子到了二十九岁才找到事业发展的方向,他在二十八岁的时候还有点迷糊甚至很困惑。

孔子说男人“三十而立”,这句话到现在还很具有普遍性。

试想,我们读完大学都二十几了,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积累一些经验,真正的事业起步都在三十开始(而大多数人三十岁前都结婚了,所以说先成家后立业是社会的主流)。

孔子人生哲理名言30句

孔子人生哲理名言30句

0句孔子的人生哲理名言有: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13.言必信,行必果。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21.知其不可而为之。

2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24.道不同不相为谋。

2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8.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9.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女对父母的义务与责任。

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孔子给我们的启示:1.道德至上:孔子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他主张“仁爱”、“忠诚”、“诚实”、“谦虚”等道德准则,这些准则对于个人的品德和社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2.教育为先:孔子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他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他也强调了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启发式教学等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对于现代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政治清明:孔子关注政治清明,主张“为政以德”,强调政治家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责任感。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以人民利益为重,实行仁政,这些思想对于现代政治建设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4.文化传承: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文化是国家的根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因此,他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

5.人际和谐: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人们应该以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

这种思想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6.个人修养:孔子强调个人的修养和自我完善,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逐步扩展到家庭、社会和国家。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

归纳起来,孔子的思想体系涵盖了道德、教育、政治、文化、人际和谐和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成长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人生启示录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在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所说的话,其大概意思是: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志向;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一切基本已成定局,天命所归;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觉得是一样的耳顺;七十岁时道德修养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

一。

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明确地说自己到了十五岁才有了明确的学习志向,也就是说他真正立志的时间是在十五岁。

事实上,人也只有达到十五岁这个年龄阶段才能有资格立志,因为这个时候对客观世界以及对自己本身才会有一定的认识。

但现在我看到的教育却不是这样,都是在褒扬早立志,好像自幼就有远大志向的人往往能成大事。

因此现在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就经常会出这样一道题:我的志向。

而学生们经常会写一些诸如“我立志做一名科学家”之类的东西。

说句不好听的,这全是些儿戏的废话。

你说一个小学生连心智都还没怎么发育,他能懂什么叫做立志吗?他知道什么叫科学家吗?知霖有一小学同学以前立志做一名垃圾车司机。

因为我们那个年代路上连车都很少见,他看见开垃圾车就很崇拜,听到垃圾车那“嘟嘟”声就觉得很美妙,所以就立下了当场就把他老爸气晕的所谓“志向”。

现在长大了,他如果想从事做垃圾车司机那绝对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有去实现他那“伟大的志向”吗?没有。

二。

三十而立孔子这么有能力的人到了三十岁才略有建树。

但事实上孔子所谓的建树就是为自己的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已,孔子三十岁以前那些经历都只是一些理论以及尝试性的实践,只有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他一生的事业。

也就是说,孔子到了二十九岁才找到事业发展的方向,他在二十八岁的时候还有点迷糊甚至很困惑。

孔子说男人“三十而立”,这句话到现在还很具有普遍性。

试想,我们读完大学都二十几了,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积累一些经验,真正的事业起步都在三十开始(而大多数人三十岁前都结婚了,所以说先成家后立业是社会的主流)。

因此,29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坎,如果一个人在29岁的时候还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那么他的未来是很被动的,当你再过几年,都奔四了的时候,你认为自己还会精力充沛一点也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吗?现在有很多的年轻男子都很希望在三十岁左右之前就做出一番事业出来(很多都是想着赚很多的钱,其实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娶个漂亮的老婆风光地衣锦还乡。

我不敢说这没有可能,但是说真的,自古以来,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都是占极少数,并不是社会的主流。

而有的人在三十岁前就发了达的,三十岁后往往败得比较惨。

因为少年得志的人往往会自命不凡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岂不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句话,就是要成就一件大事,往往都需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你少年得志,除了那么几个顶级天才之外(比如爱因斯坦),更多的都是碰上狗屎运罢了,这个世界厉害的人物不少,他们只不过暂时没有占有天时地利罢了,你以为他们真的在你之下呀?据考证,孔子30岁至51岁在鲁国活动,授徒讲学。

很明显,孔子心中所立志以及所想的,就是教育。

教育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事业。

孔子一生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

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当今的教育情况,从学前班开始,也真是如果是三千学生入学,能达到研究生的也大概是七十二个人这样的比例。

看来这教育规律可真是千古不变啊!?三。

四十而不惑其实“四十而不惑”也不是什么都不迷惑,其意思是指在你自己这个专业领域里面不“迷惑”。

如果说孔子的“三十而立”是知道了有什么该做,那么“四十而不惑”就是知道了有什么不该做。

这一点对年轻人最为重要。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达到四十岁这个境界,但是我接触年界四十的高层人士比较多,所以对此深有感触。

在这里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知霖从小就喜欢经商,自高中二年级就开始动用自己所有的压岁钱着手开办书店,读大学的时候开办补习学校,读完大学之后得一成功人士李先生资助,开办一投资公司,进入融资、上市以及基金股市等经济领域。

在开办公司的时候,但凡有自己不明白之处,均向李先生请教,每次李先生基本不用怎么考虑就会给出答复,并且都很正确。

我是怎么知道李先生是正确的呢?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时候我与李先生都有意见分歧,于是就与其争论,但往往最后李先生就会说:“小钟,这件事情我说不过你,你也不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处理。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我从来就只是争论得胜而事实惨败。

李先生在他所在领域特别是在管理方面,完完全全是“四十而不惑”这种境界,你想学都学不来。

李先生允许我出现错误,这一点我佩服至极。

而我,除了不得天时,就败在不知道有什么不该做。

从此以后,我对李先生的话语可真是言听耳从。

只是08年金融海啸来临,我不得不中止与李先生的合作。

这次我大概亏损李先生两百万,另外一重要客户肖小姐也至少亏损三百万,以及其他一些客户总计亏损数目以千万计。

虽然李先生最后对我说的话是:“小钟,有机会我们再合作赚回来嘛。

”可是在我心中已经是内疚至极,无法再面对,于是09年真正进入中医领域,开始本草研究,这一年我29岁。

希望我在四十岁的时候能够在中药这个专业“四十而不惑”吧。

?四。

五十而知天命孔子51岁曾任中都宰(相当县长。

中都,今汶上),不到一年,继任小司寇、大司寇(大司寇相当于公安司法部长),摄相事。

孔子担任此职至55岁离开鲁国,约四年时间。

孔子的一生学问做得很好,他希望能施展他的这些才学为民造福,走政治道路当然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很明显,孔子的政治道路并不如意。

这个时候他觉得,一个人,如果想成就大事,那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自己有多大的抱负与才学,如果没有天时、地利的帮忙,那真是徒劳。

这就象有朋友请你明晚在某酒店吃饭,但是你大后天才赴约,那最后自然是吃不了这顿饭了。

所以后来曾国藩归纳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我们必须注意,孔子这个时候怎么会知天命而畏天命呢,他相信有命运这回事吗?其实,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五十以学《易》的结果;因知天命而畏天命,知富贵不可求而居易以俟命。

这是宇宙决定论思想。

因为从这里发现人是有命运的。

否则,你就很难解析为什么有的人出身帝王家,而有的人一生劳苦奔波了。

孔子一生努力如此,到了最后是这个结果,他觉得这一切都好像是冥冥中注定了似的,所以就说“五十而知天命”。

但也只有孔子这样努力一生的人才能有资格说出“知天命”的话语来。

否则,没有前面的努力,你怎么会知道有这个结果?不知道有这个结果,你凭什么说知天命?不要说知天命,恐怕连自己的命也不知道啊!人是三维一体的,有天命所归,有地理因素,有人为改造。

没有“人为”在前,就没有资格谈论“天命”。

我经常鼓励身边的朋友说,你说明太祖朱元璋厉害吗?当然厉害,有谁敢说一个开国皇帝不厉害呢?但是你可知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饥饿,孤苦无依。

在他年轻的时代,如此厉害的一个人甚至一度靠乞丐度日。

后来入皇觉寺为僧,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

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

再后来因其友汤和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南北征战,这才有了后来的明太祖。

故事讲到这里,诸位不妨深思吧。

五。

六十而耳顺不是说老来耳聋昏花吗,怎么孔子六十反而耳顺了呢?其实孔子的“耳顺”是指无论听到什么都觉得是一样的好。

比如你今天说他:“孔子啊你真厉害,是大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啊!”孔子会很开心。

然后另外一个人却对他说:“孔子你有什么了不起,当官连位置都坐不稳,还说什么有大学问,连为官之道都不懂。

”孔子也会很开心。

总之你骂孔子,如果骂对了,他会非常开心,因为可以从中发现不足进而完美修养。

如果你骂错了,他照样乐呵呵的,因为是你的错而不是自己的错,他难道会因为你的错误而生自己的气?现在如果你跑到街上对着某位老人家大骂,你猜想后果会怎么样?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指家有类似于孔子这样的老人家,家中有如此德高望重大学问的老人家在,你真是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他给你指的路大多数都是正确的。

一生不发生大错误,那真是最幸运的了。

但是如果家中拥有一位年老不尊,倚老卖老,说他两句就暴跳如雷的话,那“如有一宝”这句话看来你是说不出来的了。

当然,孔子的“六十而耳顺”还有深意,那就是对世间一切人事以及学问都如同对待,这就是佛经上面说的“差别智”。

孔子早年对于非儒家学问还是有所分歧的,但是到了六十岁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对,没有错,一切是非对错不在事物而全在自己的心想。

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如果加入了自己主观的判断,就都有了是非。

但事实上,世间哪能定论谁对谁错?判断多错必须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却是人定的。

古时候三妻四妾是对的,现在就错了。

古时候女子有才便是错,现在却是对的。

你说什么是对错?婆媳之间吵架,你能完全辨个是非对错骂?因此,没有“六十而耳顺”这样的功力,不要说当一个宰相,恐怕当一个大家族的主事都会把你烦死。

六。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请注意是“从心所欲”而不是随心所欲,你可不要想歪了,把孔子想成一个随心所欲到处往女人堆里扎的人,并且后面还跟着“不逾矩”呢!孔子到了七十岁,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可以说是已经是超凡入圣,上达至自由意志的境界。

不逾矩,则一切行为已无太过无不及的偏弊,达到了中庸的至德。

到此境界,趋吉避凶已失去意义,所以孔子才能够说不占而已矣。

孔子从知命到造命,从乐天知命到从心所欲,一共经历了三十年。

虽然现在七十岁的人很多见,但在孔子那个年代,可真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啊!我接着想说的是,孔子为什么会如此长寿,并且又不会犯老年痴呆什么的?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黄帝内经》指出,女子“二七(十四岁)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下,故有子”,男子“二八(十六岁)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女子以七为周期,男子以八为周期。

但事实上,孔子所谓的“年少时”是指女子二十一岁前,男子二十四岁前,这个时段男女还没有发育完毕,“坚树在始,始不固本,终必槁落”,所以“戒之在色”。

孔子所谓的“及其壮”,就是指男子二十四岁后至五十五岁退休前。

中青年人要戒之“斗”,不只是指捎拳捋臂地动武,也不仅指唇枪舌创的凶骂,更是指心境中贪求的好胜好强。

可谓“心战于内”,自伤血气之和谐。

此“斗”不戒,心不平正,怎能适应人生最重担子压肩的状况呢?所以,青壮年时处处要“戒斗”,要心平气和,要顺其自然,“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礼记》)。

既是发奋进取,又要劳逸结合。

工作担子再重再累,内心神情要自我轻松。

这样,正如老子说的:“唯有不争,故无尤(灾祸)”,“唯有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