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角的术语进行描述和比较。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掌握角的定义、角的分类以及角的度量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并能够用角的术语进行描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几何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方法。
2.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方法,特别是弧度制的引入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几何图形,并引导他们思考:你们能看到哪些角?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角呢?2. 角的定义(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解释,向学生介绍角的定义:两条射线共同起点所围成的图形称为角。
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理解角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角的分类。
3. 角的分类(1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类。
引导学生发现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正确分类角,并能够用角的术语进行描述。
4. 角的度量方法(20分钟)介绍角的度量方法,包括度制和弧度制。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如何用度来度量角,并引导他们进行练习。
然后,引入弧度制的概念,解释弧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5. 角的比较(1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或弧度来表示,并进行相关的练习,让他们能够准确比较角的大小。
6.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角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让学生思考太阳的高度与角的关系。
7.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加深对角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角的初步认识》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
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
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角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特征和性质;2. 能够区分角的种类,并能够通过观察角的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3. 能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读取和表示角的度数;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角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性质和种类的教学;2.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和角的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直尺、量角器;2.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复习角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提问:“你们还记得什么是角吗?角有哪些特征和性质?”2. 角的概念与性质(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介绍角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可以以一个实际的角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角的特征和性质。
例如,教师可以画一个直角,并引导学生观察直角的特征,如两条边相互垂直,度数为90度等。
3. 角的种类(1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的展示,介绍角的种类。
教师可以以不同的角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区分角的种类。
例如,教师可以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平角,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和度数。
4. 角的度量(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教师可以选择几个角,让学生分别使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测量,并帮助学生读取和表示角的度数。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个锐角的大小,并帮助学生读取并表示角的度数为60度。
5. 角的应用问题(2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角相关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120度,那么它是什么类型的角?”并帮助学生理解并回答问题。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角相关的练习题,并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关于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
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②过程与方法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让学生在认识角的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b、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究体验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
(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引言概述:角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本文将从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角的性质以及角的应用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角的初步认识。
一、角的定义1.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端点组成的图形。
1.2 角的要素:角由顶点、两条射线和角度组成。
1.3 角的表示方法: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角,如∠ABC,也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角的顶点,如∠a。
二、角的分类2.1 锐角:角的度数小于90°。
2.2 直角:角的度数等于90°。
2.3 钝角:角的度数大于90°但小于180°。
2.4 平角:角的度数等于180°。
2.5 全角:角的度数等于360°。
三、角的度量3.1 角度: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3.2 角度的计算:可以通过量角器或者直尺等工具进行角度的测量。
3.3 角度的运算:角度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四、角的性质4.1 对顶角:两个相邻且共享一个顶点的角称为对顶角,对顶角的度数相等。
4.2 互补角: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90°,称为互补角。
4.3 余补角: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称为余补角。
4.4 垂直角:两个互相垂直的角称为垂直角,垂直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
4.5 同位角:两个角的对应边是平行线,称为同位角,同位角的度数相等。
五、角的应用5.1 角的测量:在建筑、设计、制图等领域中,角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5.2 角的运算:在几何计算中,角的加减乘除运算常常被使用。
5.3 角的应用:角的概念和性质在解决各种几何问题时都有广泛的应用。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初步认识了角的概念、分类、度量、性质和应用。
角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提高我们的几何学水平。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引言概述:本说课稿旨在介绍角的初步认识,通过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等方式,详细阐述角的定义、性质、分类、计算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角的定义1.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起点而形成的图形。
1.2 角的元素:角由顶点、两条射线组成,其中顶点为角的共同起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
1.3 角的表示:角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其中A为顶点,B、C为角的两边。
二、角的性质2.1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单位为度,一个完整的角为360度。
2.2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取决于其所夹的弧长或两边的夹角。
2.3 角的方向:角可以分为顺时针角和逆时针角两种方向。
三、角的分类3.1 锐角:角的度数小于90度,即小于直角的角称为锐角。
3.2 直角:角的度数为90度,即两条垂直的直线所夹的角称为直角。
3.3 钝角:角的度数大于90度,即大于直角的角称为钝角。
四、角的计算方法4.1 角的度数计算:可以通过测量角的弧长或两边的夹角来计算角的度数。
4.2 角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度数来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
4.3 角的运算:可以进行角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运算。
五、角的应用5.1 几何图形中的角:角在几何图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中的角度关系。
5.2 物理学中的角:角在物理学中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方面。
5.3 工程中的角:角在工程中用于测量、设计、建造等方面,如建筑物的角度、机械零件的角度等。
结语:通过本说课稿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角的定义、性质、分类、计算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角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角相关的问题,为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角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 3篇
《角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篇8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可见,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辨认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法与学法为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一思想,采用互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认一认”、“练一练”、“画一画”、“做一做”、“变一变”这几个环节来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流程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设计:(一)旧知导入——利用钟面,初次直观感知角利用说一说、画一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让学生初次感知角的存在,然后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联系生活,建立概念1、说一说。
我根据教材例1情景中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剪刀、钟面和折扇图片,让学生找角,借助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促使学生从实物图形的认识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的应用及板书设计、说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
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
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说课稿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并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和角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判断角的大小,并能够根据角的性质进行角的分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和角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角的大小,并能够根据角的性质进行角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包含不同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角,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2. 角的定义和度量单位(1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组成的,起点称为顶点,两条射线分别称为角的两边。
”然后,教师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弧度(rad)。
3. 角的基本性质(2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角的基本性质:(1)角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角的大小,掌握判断角的大小的方法。
(2)角的分类: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角的大小进行分类,如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让学生分辨不同角的特点。
4. 角的应用(15分钟)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一根绳子被拉成一个角,你能通过测量角的大小来判断绳子的张力吗?”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角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角的定义、度量单位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角的概念。
2. 实际问题:用于帮助学生应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 》说课课件(共26张PPT)
课堂总结,学习收获 教材 ¦ 教学教方学法分析¦教学教具学准设备计¦ 教教学学环过节程¦ 板教书学设反计思
2 1
3 4
收获
总结 概括 理清知识 完整认识
回归生活,欣赏角
教材 ¦ 教学教方学法分析¦教学教具学准设备计¦ 教教学学环过节程¦ 板教书学设反计思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教材 ¦ 教学教方学法分析¦教学教具学准设备计¦ 教教学学环过节程 ¦ 板教书学设反计思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教材 ¦ 教学教方学法分析¦教学教具学准设备计¦ 教学教学环过节程 ¦教板书学设反计思
步骤一、联系实际,指角
向学生出示教材 38页情境图,让学 生在美丽的校园情 境图中指出角,学 生边汇报,课件边 同时闪动角。采用 演示法使学生直观、 清晰的看到生活中 许多物体上有角,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 就在我们身边。
观察发现法
实践操作法
合作探究法
教材 ¦ 教学教方学法分析¦ 教教学学具设准计备 ¦教学教过学程环节 ¦教板学书反设思计
多媒体课件,每小组一套折角工具(一张圆形纸、 一张长方形纸)、每小组两根小棒、一副三角板
多媒体课件
折角工具
小棒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材 ¦ 教学教方学法分析¦教学教具学准设备计¦ 教教学学环过节程¦ 板教书学设反计思
学情分析
教材教学¦ 教分学析方法 ¦教学教设学计具准备 教¦学教过学程环节 ¦教板学书反设思计
二年级的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 定的个性特征,独立性增强,同时自信心不 断加强出现竞争意识,对于别人比自己表现 好或差,有一定的心理变化。对于刚上二年 级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抽象 的图难以理解,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 强烈的表现欲,课堂上充分利用和捕捉闪光 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等 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弥补他们的缺陷,以此达 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1说教材(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
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说学法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
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时多数是点一下)。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4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4一、说教材1、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
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具体情况,我觉得本堂课的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所以她将角的正确表象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作为本课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4、说学生思维能力: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数学思考:警力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
3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4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说教学法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让他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流程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一)情境导入:老师有一个礼物(大红五角星),准备送给今天最表现好的同学,谁能表现的最好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奖品呢?(老师放在一个盒子里,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等学生摸了之后肯定能够得出是五角星,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叫它是五角星呢?学生会回答有五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角作为一个基本的几何图形,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特征以及角的大小比较等。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但对角的特征和大小比较等知识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三角尺、五角星、扇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上的角,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公开课(三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公开课(三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种类,并能够用角的符号表示。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利用图片、实物和活动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在教授这部分内容之前,我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角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角的种类和表示方法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种类,并能够用角的符号表示。
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具体来说,我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几点:1.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角;2.能够用角的符号正确表示各种角;3.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概念;4.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对于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而对于角的表示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练习和指导来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重点关注这两个方面,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示范、观察、操作、讨论等。
我会利用图片、实物和活动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角的概念。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3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3篇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3篇《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1《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1一、说教材: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
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
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
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并学会自己画角。
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
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
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什么是角,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特征和性质;2. 能够区分角的不同类型,并能够准确地命名和测量角;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角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角的定义和性质;2. 角的分类和命名;3. 角的测量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角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角的测量工具,如量角器、直尺等。
2. 学生准备:- 学生携带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学生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角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角的实物模型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角吗?- 角有哪些特征和性质?- 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角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定义和性质,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和实例来说明角的概念和性质。
3. 角的分类和命名(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不同分类方法,并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角。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主动发现并命名不同类型的角。
4. 角的测量和运用(20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量角器和直尺来测量角的大小,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自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角,并记录测量结果。
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的运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 请你测量教室门角的大小,并判断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请你找出教室内两个互补角,并计算它们的度数之和。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学生讨论角的应用领域。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集中与角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得到了加深和巩固。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什么是角,能够正确地描述角的特征和性质;2. 能够根据给定的角的度数判断其属于哪一类角;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角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角的定义和性质;2. 角的度量和分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电脑、课件、教学实例、角的模型;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直尺、量角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角为例,引发学生对角的认知:你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什么是角?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整理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角的特征,如有两条射线共同起点,就可以构成一个角。
2. 角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角的定义和性质的课件,教师解释角的定义并展示不同类型的角,如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角,让学生描述不同角的特征和性质,例如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加深对角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3. 角的度量和分类(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角度的测量,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度量单位——度,并介绍角度的符号表示方法。
教师给出一些角度的度数,让学生根据度数判断其属于哪一类角,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如果一条射线上的两个角度分别是30度和60度,这两个角是什么类型的角?学生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加深对角的度量和分类的理解。
4.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120度,这个角是什么类型的角?请举例说明。
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角的定义和性质,角的度量和分类。
教师提问学生,角的度数与角的类型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角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角的特点;2. 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角的能力;3.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度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掌握角的度量单位;2. 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角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角的定义、性质和度量方法的图示;2. 角的测量工具:直尺、量角器等;3. 角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角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兴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角的初步认识。
2. 观察与探索(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角,并让学生描述角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量,如:角有哪些特点?角的大小和形状有关系吗?3. 角的定义与性质讲解(15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角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可以结合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和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两条射线相交形成的角,并解释角的顶点、边、内部和外部等概念。
4. 角的度量方法探索(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度量方法。
可以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等工具,让学生测量一些常见角的大小,并引导学生总结度量角的方法和单位。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5. 角的分类与练习(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分类方法,如锐角、直角、钝角等,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角。
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不同类型角的图示,匡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6. 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角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判断角的大小?如何利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7.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 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 数学的一个体现。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 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 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 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 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第二课 时直角的认识与画直角奠定了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三 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 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七、本教学设计特点
特色一: 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教学生正确的指角进行了详细的 讲授、指导和监控。
特色二: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 为困难,因此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 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 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 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 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 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 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 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 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见 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谢谢评委老师批评和指导!
① ② ③ ④
完 善 角 的 特 征
√
⑤
√ ×
×
⑥
√ ×
生 活 中 的 角
摸一摸
学 会 正 确 的 指 角
在 创 作 中 体 验 角 的 特 征
画 角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画 角
五.板书设计
图形——角的初步认识
直直的边 尖尖的顶点
直直的边
五、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 能够认识角,并能够熟练的 掌握角的特征,并根据角的 特征正确的判断出角,以及 画出角。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角的初步认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流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评价 七、本教学设计特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 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 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 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角 的初步认识”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 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 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正确的指角, 会画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力。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 集体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 称。并会画角。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特征,并会画角。
利 用 旧 知 引 出 新 知
找图形
四、教学流程
利用旧知 引出新知
初步学习 角的特征
在创作中体 验角的特征
画角
全课小结
完善角 的特征
生活中 的角
学会正确 的指角
初 步 学 习 角 的 特 征
边
顶点 边 边 边 顶点
边 顶点 边
初 步 学 习 角 的 特 征
顶点 边
边
边
顶点边Biblioteka 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明你的理由。
2、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看,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 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认角的教学中注意孩子可能会 把三角形和角的概念混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从 孩子已知的知识中提取出对本节课有帮助的知识,并引 导孩子理解和学会新的知识。在画角的教学中,因为学 生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习了画线段,所以画直线对他 们来说不算是难点,因此教师的重点应该是画角方法的 指导。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 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 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 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 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 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