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岩石1说课稿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科版
1.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材简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的第一课,即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岩石的收集和研究兴趣,然后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石的特点,通过自选标准给岩石分类,认识岩石的基本属性,以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从而,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和研究起到引领的作用。
从整个单元的内容安排来看,研究岩石的本质特征是整个单元的研究主线,但是本节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并未开始本质特征的研究,而是通过观察,描述岩石和给岩石分类两个活动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岩石。
如果简单得从本节课两个活动的难度来说,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没有任何难度,但是如果从这两个活动对学生后续的单元学习的推进来看,则不是简单的观察,描述和分类。
需要教师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活动来深层次的。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海边到处都有岩石。
学生对岩石有着最熟悉却又最陌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看得多却又关注的少。
所以对于岩石他们也有许多问题,如“美丽的雨花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为什么会这么光滑?”等,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感官观察经验,本节课需要通过观察,描述,分类等活动逐步完善和丰富学生对岩石的观察角度和描述,学会运动多种观察方法研究岩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岩石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2.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岩石进行观察2.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3.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2.感受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是美丽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感官及方法,多维度观察岩石,并能用科学词汇描述岩石的特点,用不同的标准给岩石分类。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如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详细的文字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岩石的形成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界充满好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质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岩石的分类和形成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知道它们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识别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知道它们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分类和形成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岩石的特征,进行实验验证,小组合作进行分类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岩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岩石的分类。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岩石分类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岩石的分类和形成过程,以及每种类型的特征。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和实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岩石》公开课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岩石》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岩石的种类、性质和形成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岩石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岩石的接触较少,对岩石的认识和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岩石的种类、性质和形成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种类、性质和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的种类、性质和形成过程。
2.难点:岩石分类方法的运用和实验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岩石的奥秘。
2.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则关于岩石的谜语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岩石的种类:介绍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特点和区别。
3.岩石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岩石的硬度、密度、颜色等性质。
4.岩石的形成过程:讲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地质变迁。
5.岩石分类:教授岩石分类方法,让学生学会对岩石进行分类。
6.实践环节:分组进行岩石分类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岩石的种类:岩石的性质:岩石的形成过程:2.岩浆冷却3.按形成过程分类4.按性质分类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4.1.各种各样的岩石》word教案(5)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课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岩石和矿物》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启发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识以及观察、分类方面的已有经验。
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石的特点,通过自选标准给岩石分类,认识岩石的基本属性,以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
二、教学背景: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海边到处都有岩石。
但对于岩石的概念,可能并不科学,他们可能会把水泥块、瓦片等也当成岩石,要引导学生岩石从什么地方得到的,是不是天然的等方面去讨论,理解岩石的概念。
对于岩石,他们也有许多问题,如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卵石为什么会这么光滑等,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科学词汇:岩石、各种各样、分类标准(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岩石进行观察。
2.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3.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科学方法:观察、描述、分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2.感受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是美丽的。
核心价值观:感受岩石的多种多样与美丽,培养收集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各种感官观察岩石,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为。
难点:观察、描述岩石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点?我怎样描述岩石的特点?”这一思维过程。
教学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准备各种岩石、放大镜、岩石图片学生自带的岩石记录表格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岩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准备一些岩石,弥补分组实验岩石种类和数量的不足。
教学流程介绍自己所带岩石→怎么观察岩石→观察、描述岩石→给岩石分类→学习资料库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导入揭题:(出示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漂亮吗?你为什么说他漂亮?大自然有许多美丽的石头,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范文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范文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下)《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本课在本单元是起始作用,为后面《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各种各样的矿物》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以“石头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课前鼓励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观察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观察器官研究“我的岩石”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
“观察岩石”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给岩石分类”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特征。
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很好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2、学生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
其实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课前让学生收集岩石材料,以便增加课堂岩石标本的数量。
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属于探究性观察,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虽然对探究性观察在三年级下册部分单元学生才有所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四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范文
四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范文四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本课在本单元是起始作用,为后面《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各种各样的矿物》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以“石头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课前鼓励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观察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观察器官研究“我的岩石”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
“观察岩石”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给岩石分类”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特征。
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很好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二、学生分析其实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课前让学生收集岩石材料,以便增加课堂岩石标本的数量。
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虽然对探究性观察在三年级下册部分单元学生才有所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教科版科学四下4.1《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4.1《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下4.1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岩石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和分析自然环境中岩石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构成、地质年代等。
他们对岩石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岩石的分类和形成过程不够清楚。
学生具备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分类,掌握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特点;学会描述岩石的形态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的分类和特点,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2.难点:岩石形成过程的实验操作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和实物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岩石的形态和结构,分析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及相关资料。
2.岩石标本或图片。
3.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等。
4.小组合作学习工具:记录纸、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岩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的岩石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岩石的分类,展示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三种岩石。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具体的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岩石的基本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质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岩石这种宏观的地质现象,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认识和理解岩石的特点和分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岩石标本和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这一自然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岩石的分类:介绍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三种常见的岩石,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征。
3.岩石的形成和变化: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岩石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岩石的分类、特征和形成过程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下科学说课稿各种各样的岩石_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说课稿各种各样的岩石_教科版小学科学《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的教学和教学后的思考,主题是《因地制宜亲历探究》。
我将分以下六大步骤进行: 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探究过程、板书设计、活动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节课开展的一系列探究活动,正是基于该理念而设计。
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身边的科学奥秘,在探究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自我的科学素养。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由“开个石头展览会”、“给岩石分类”(同步给出两个内容的教材图片)两个主要内容组成,通过学生亲历搜集、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引领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岩石世界,经历探索岩行充分的合作探究,旨在让学生对岩石形成科学的认识,课后,制作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让课内研究向课外延伸。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是这样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的。
首先收集活动信息,激发探究欲望。
(课件回放,学生课前采集岩石的情景。
)课前我和同学们到清江河边采集鹅卵石、去大龙潭寻找云锦石、还到菊花石加工厂参观。
有了亲身体验,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岩石,为研究岩石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学生有了对岩石浅表层次的了解,诱发了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我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和他们一起探讨研究方法。
同学们通过近两年的科学学习,对综合运用感官直接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看、闻、摸、拈”等已经初步掌握,教师只需适时提供一些辅助研究工具—钉子、水、放大镜等,让学生了解其它研究方法—“刻、泡、摩擦、敲打”等。
接下来学生分小组运用自已选择的方法,(播放课堂录像)兴趣盎然地去探究,去发现,然后收集整理信息。
教科版科学四下《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下《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岩石,使学生了解岩石的种类、形成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身边常见的岩石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岩石的分类和特点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础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铺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分类和特点,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2.难点:能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岩石的奥秘。
2.利用多媒体展示岩石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分析岩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谜语“地下宝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岩石主题。
2.岩石的认识:介绍岩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岩石的世界。
3.观察与分析: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类型的岩石,分析其特点,填写观察记录表。
4.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观察成果,讨论岩石的分类依据,总结各类岩石的特点。
5.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岩石模型,加深对岩石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6.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岩石的研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岩石分类与特点1.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含有化石2.岩浆岩:结晶颗粒明显,颜色较深3.变质岩:质地坚硬,晶体较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关于三种基本岩石类型的知识,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岩石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和作用。
教材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较强,好奇心旺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地球和岩石的知识,对于岩石的分类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区别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此外,学生对于实践活动充满热情,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基本岩石类型,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基本岩石类型,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插图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的构成,引出岩石的概念。
2.讲解:讲解三种基本岩石类型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3.观察与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触摸、观察和对比,了解不同岩石的特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教科版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
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二、探究过程1.开个石头展览会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教师引导并板书:(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
(轻重)(指甲划)看划痕是怎样的(3)用鼻子闻气味怎么闻(靠近点、磨擦、轻轻敲打后再闻……)小结:讨论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讨论的内容(重复观察方法)。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说课(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教科版)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对各种岩石进行了初步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岩石的第一课.本课书分两部分:猜测岩石的来历和火山喷发实验.对于猜测岩石的来历,学生的经验积累较少,并且缺乏进行科学推测的基础,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把猜测岩石的来历作为本课书的第一课时.其次,云南省是一个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岩石种类颇为丰富的省份.大量奇特的地貌,各种千奇百怪的岩石,为本次教学提供了优厚的教学资源.本课以调查沉积岩的成因为主线,因此我特别结合了地方特色,选取云南省楚雄州饱满乡的沉积岩为观察材料.饱满乡的沉积岩分层明显,层与层之间容易剥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富含云南“楚雄鱼”化石,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容易找到生物遗体或遗迹,能较好地寻求到沉积岩形成的有力证据.猜测岩石的来历主要是启发学生从结构、构造方面进一步观察岩石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运用自己的经验推测砂岩等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教学好这课书,将会对下一课认识火山岩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岩石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于岩石的形成,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更没有经历过从细致观察到推测成因这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对于成因的推测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教学设计特色为了使学生在观察和推测的过程中,获得对地球内部构造和运动变化的一些粗浅认识,领悟到岩石的构造等特征与成因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学到一些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在思维水平上有所提升,我作了如下设计、安排:1.播放各种岩石的图片,学生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筛选后,确定研究主题:这些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很多岩石,再次播放各种典型的岩石图片,可以唤起学生对探索岩石奥秘的兴趣,从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但学生提出的问提往往比较散乱,因此教师和学生共同整理和筛选,确定研究的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后继活动的展开,还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2.学生对研究的主题进行猜想.其实学生对岩石形成的看法有的是来源于课外书,有的是听说的,有的是想象的,基本没有学生亲自研究过,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科学研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即在证据基础上进行推理,进而向学生引入科学研究的方法.3.观察岩石,推测成因.人类不可能回到远古时期去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但可以利用远古时期留的痕迹或信息来推测远古时期的情况,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我根据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设计了观察、推测、汇报环节,具体安排如下:①通过观察各种沉积岩,获取相关的信息,即收集证据.观察前先讨论观察方法,让学生通过看、摸、刻、敲等方法对岩石的构造进行有序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而获得推测的证据.②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推测.学生通过观察岩石获得大量的信息后,经过整理、分析,并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从而对岩石的成因进行解释.③集中汇报、交流.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的想法、思维明晰化、外现化,还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审视,深化各自的认识,建构出更合理的推测.4.在教学环节中还设置了模拟实验,模拟砾岩、页岩形成的一些原理,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岩石形成的推测,为教学增加了一个亮点.5.在教学的最后,播放采集岩石地的地貌视频,目的是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这些岩石是沉积形成的,就应在水底或低洼处,为什么会在山上找到呢?以这样的问题结束教学,深化了学生的思维,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对岩石研究的兴趣,并将探索延伸到课外.三、授课效果本节课的教学贴近学生,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活动,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还获得了新的认识,体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四、教学反思1.开放型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求知识,展开讨论,并在争论、交流中相互启发,促进了思维,学会了学习.2.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中的一切活动设计,力求从学生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出发.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各种研究实践活动,交流探索到的信息和自己的推测,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增长新知,在探索中培养能力,在探索中体会科学的本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3.选取的实验材料典型,具有地方特色.本节课观察岩石的结构特征是重点,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岩石成因的推测.为使学生观察的岩石更典型,特征更明显,教师根据云南的地质地貌,带领学生从昆明的筇竹寺、楚雄等地采集了很多岩石,并从中挑选出一部分作为本课书的实验材料,为学生收集推测的证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教科版科学四下4.1《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4.1《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岩石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生活中与岩石相关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沙、石、土等。
他们对岩石也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分类和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学习岩石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分类,掌握各种岩石的特点,认识岩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岩石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的分类和特点,岩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类型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岩石,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加深对岩石特点的理解。
3.实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岩石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岩石标本、图片、PPT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的美,激发他们对岩石的好奇心。
然后,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岩石?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种典型的岩石标本(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质地、颜色、结构等特征。
同时,通过PPT介绍岩石的分类和形成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岩石的种类和特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2《各种各样的岩石》优质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2《各种各样的岩石》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岩石的种类、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岩石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岩石的种类和形成过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片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三种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三种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直观展示岩石的种类和形成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自然界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岩石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岩石的种类:介绍三种岩石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认识和区分。
3.岩石的形成过程:讲解岩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岩石的来源。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特征,增强实践能力。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各种各样的岩石1.岩石的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岩石的特征:–岩浆岩:火成岩,坚硬、结晶颗粒明显–沉积岩:水成岩,层理结构明显,含有化石–变质岩:变质岩,质地细腻,颜色较深3.岩石的形成过程:–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沉积物堆积、压缩、胶结形成–变质岩: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岩石的种类、特征和形成过程的掌握程度。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将带领学生进入岩石的世界。
岩石和水、空气等物质的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
岩石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怎么观察和描述它们呢?本课从学生的经验入手,让他们通过感官观察,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岩石特点进行描述,然后自己选定标准给岩石分类。
通过观察活动,初步了解组成地壳的岩石是多种多样的,从而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描述岩石;第二部分:给岩石分类。
二、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1、让学生知道岩石是一种天然的物质,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特征,并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
2、让学生经历观察岩石特点和给岩石分类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和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搜集大量的有关岩石的图片及岩石的形成视频资料。
2、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放大镜、烧杯、小刀、尺子,记录纸等。
3、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以及记录纸,瓦片、混凝土、砖块等。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岩石的特点并按某种特点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给岩石分类的标准,并让他们充分求证自己“分类标准”的正确性。
三、学情分析:由于学生都来自农村,多数学生对岩石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要用恰当的词语对岩石特点进行描述,然后自己选定标准给岩石分类。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对学生进行引导。
四、教学法分析:本课教师可以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看视频资料、练习分类、说一说、活动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对岩石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了解。
依据“科学探究”目标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通过观看大自然中的岩石,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四年级下册科学优质教案《各种各样的岩石》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优质教案《各种各样岩石》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材第5单元《岩石与土壤》中,深入学习第1课时《各种各样岩石》。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解岩石成因、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解岩石成因,掌握三大类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特点。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岩石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纹理等。
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对地质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岩石成因、分类及特点。
难点:岩石成因理解,岩石分类辨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岩石标本、放大镜、地质锤、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白纸、铅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校园内岩石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岩石外观,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岩石成因,让学生解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过程。
(2)展示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岩石颜色、硬度、纹理等物理性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岩石类型及其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岩石标本,填写观察记录表,辨别岩石类型。
5.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岩石成因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2. 岩石分类颜色硬度纹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三种不同类型岩石,并说明它们成因。
(2)观察身边岩石,记录其颜色、硬度、纹理等物理性质。
2. 答案:(1)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如花岗岩。
沉积岩:由河流、湖泊、海洋中沉积物堆积而成,如砂岩、页岩。
变质岩: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片麻岩、大理石。
(2)请学生自行观察并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岩石成因、分类和特点掌握情况,以及观察、描述岩石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质学知识,如地层、化石、地形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兴趣。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2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岩石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岩石的分类和形成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深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分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中,深入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依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岩石的形态、结构和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岩石实验,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岩石的特征和分类。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岩石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岩石的存在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各种各样的岩石《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一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教材共2页,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个石头展览会,是对岩石个性特征的观察,重点是对“我的岩石”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观察岩石,并遵循“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逻辑关系交流探究结果。
第二部分给岩石分类,是第一部分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们研究一群岩石的共性特征,给岩石分类要学会根据岩石的某个特点确定分类标准。
本课既有让学生对已有岩石认知的了解和交流,更是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器官和观察工具观察研究岩石的过程。
通过收集岩石、观察岩石、比较岩石、给岩石分类,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类水平。
一、说学情四年级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
这些都成为本课的学习的基础。
本课以岩石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活动。
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对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早就心知肚明,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学生对收集岩石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对岩石细致的观察和切实有效的分类则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
二、说教法“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从教学流程来分析,本课的教学重在对岩石的观察、比较,不断挖掘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潜能,重视学生在对岩石研究过程中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通过多种活动将学生对岩石的零散的发现如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来,形成自己对岩石的科学概念。
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又不适合大步子、粗线条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虽然比较多,但教学期望往往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仍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四、说教学设计理念和特色本节课我设计的理念是将学生定位于观察者和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直接用三个卡通问号板贴和小布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猜、看、摸、闻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一些常用观察方法的回忆,并期望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便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场景,围绕“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个课题,由浅入深,分别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供学生观察研究岩石”、“寻宝总动员”和“给岩石分类”,取材简单、结构严谨,逻辑线索清晰。
整节课紧紧围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科学研究习惯为中心,以使用多样的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为主线,通过分类展示板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最终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会利用各种标准给岩石进行分类。
本节课我设计的特色是力争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探究岩石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通过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验、游戏、比赛、奖励等,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整节课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小学科学新课程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五、说授课效果这节课上完后,听了兄弟地市同行的评价,自我感觉还好。
主要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都能采用多种观察方法认真观察岩石,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
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至始至终是活跃的,发言踊跃,他们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仅感动了我,也征服了所有的听课老师。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除了较好地完成了我预设的各项教学目标外,在科学兴趣、语言、思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诸多心理品质上都有所促进,这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永远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价值。
六、说课后反思这是我参加安徽省20XX年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的一节参赛课,临时抽签,第二天上课,时间紧任务重,赛前虽有准备,也难免有些顾此失彼,课后细细品味,得失尽在其中。
1.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观察成功的保证。
我为学生准备的5块岩石,不但从颜色、软硬度、光滑度、成因等方面考虑,而且特别重视各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尽量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观察、便于分类。
对于学生收集的岩石,在呈现时间上我也做了一定的考虑,教材上是先观察学生自己收集的岩石,以“岩石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岩石,交流自己从小溪边、房前屋后、校园内、公园里收集的岩石,但由于学生自己收集的岩石随意性很大,给学生随后的观察、分类活动都带来了麻烦。
我在教学中是先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特征的岩石让学生充分观察研究,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岩石,开“岩石展览会”,最后进行分类。
虽然只是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小小的调整,但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
在观察工具上,我也做了一些拓展,增加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直尺和铁钉等,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游戏活动——“寻宝总动员”,设计巧妙,为学生从“对岩石观察”到“给岩石分类”过渡架起了桥梁。
设计“寻宝总动员”,目的是把“对岩石的观察”和“给岩石分类”贯穿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紧凑、过渡自然,学生的研究活动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岩石进行观察,比一比哪位同学发现的岩石特征多,然后通过全班汇报、交流,把学生零碎的发现组合起来,形成对一种岩石整体的认识,进而扩展为对某几种岩石的整体认识。
而“寻宝总动员”既是对前面岩石观察成果的巩固,有利于学生第二次全面运用多种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又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小组研究的岩石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分类,为下一个活动“给岩石分类”做了铺垫和知识上的准备,一举多得、一箭双雕。
3.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非常必要。
在进行“观察岩石”的活动之前,为了能使学生从更多方面来观察岩石的特点、特征,我设计了一个小问题:当我们面对一块陌生的岩石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观察研究它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
如当学生提出用眼睛看时,教师及时肯定好的,进一步追问: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纹、大小、形状、粗糙、光滑等)。
当学生提出用手摸时,教师及时指导:用手摸,摸什么?用手还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轻重)等。
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后面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扫清了障碍,同时为学生利用工具进行观察打下了基础。
4.课堂教学机智不够,影响了学生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由于这是一节参赛课,从功利的角度,我比较重视节奏的紧凑和时间的把握,从事后的“录像”中可以看到,我在一些教学细节上处理得比较粗糙,课的发展虽然比较顺畅和有趣,但结果只是简单地演习了一个由“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
从整理“实录”的过程中,我非常吃惊学生观察的细致和思维发展的活跃。
不得不承认,这个班的学生实在是太优秀了,他们只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描述培养,就能非常熟练地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的各方面特征,表达能力也令我赞叹不已。
特别是学生对岩石放到水里产生气泡的研究,气泡究竟是岩石里的还是水里本身就有的,这个问题具有很高的观察训练价值!而我在课堂中没有及时抓住这一点加以引导,所以造成学生观察面的浅显,非常可惜。
再如学生提出可用“放大镜帮助观察研究岩石”,我及时给予肯定,一带而过,如果我再追问:“你打算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什么?”,相信这个班的学生会很自然地把观察重点转移到岩石的纹路或颗粒上来,那样这节课的观察就有深度了。
关注课堂细节将是我今后教学中一个值得不断深究的课题。
5.注重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但对岩石进行有序观察要求不够。
针对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讨论提出许多观察方法(用眼看岩石上的颜色、花纹、形状、大小、有没有气孔,用手摸岩石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掂一掂岩石的轻重,用鼻子闻一闻岩石的气味,用耳朵听一听敲打等),由于我没有强调观察要有顺序,所以当学生自己实际观察时,有的学生在等工具、有的在水里洗岩石,造成一定的时间浪费和混乱,学生汇报时,就出现了说不清、说不全的现象。
有听课老师建议:可以在学生说完观察方法后补充问一问“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这样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认识到观察顺序的重要性,然后再按预定的顺序观察、汇报。
这样在分组交流观察记录时,会节省较多的交流时间,而且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时,学生会说得有条理且全面、准确。
这个建议是否可行和必要,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进行尝试和研究。
6.给岩石分类的难点还需进一步突破。
对于教材安排的“给岩石分类”活动,我有一些想法。
给岩石分类活动是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自己手中的岩石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我们分类的方法也不同。
通常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想到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颜色、手感(粗糙光滑度)、透明度、气味、花纹、轻重、厚度、硬度、大小、出处、密度等,粗略看来都可以进行分类,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有些分类方法其实比较勉强,如大小、厚度、轻重这些分类,不是非常合理,即使你能分出来,也没有什么价值,对于轻重要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才具有可比性,我们在课堂中如何体现这种科学性?可以说有些分类标准虽然从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结果学生根本无法操作,在这节课中,我都没能圆满解决,但对四年级学生而言也许有这样的分类经历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