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介绍课件
主题思想
总结词
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向往。
详细描述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描绘莲的特性,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向往。他认 为,人应该像莲一样清丽、高洁、芬芳,追求内心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他也批判了那 些追求名利、忽视品德的人,认为他们虽然外表华丽,但内心却空虚无物。因此,周敦
颐主张人们应该珍视和崇尚美好品德,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陋室铭》和《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分别创作于唐代和宋 代。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两篇短文的主题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介绍
《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是宋代文人周敦颐。 两位作者分别在文学和思想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影响。
02
《陋室铭》介绍
作者介绍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介绍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陋室铭》介绍 • 《爱莲说》介绍 • 两篇短文的比较 • 总结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
《陋室铭》和《爱莲说》是两篇 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短文,通过 对它们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 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
目的
通过课件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这两篇短文的主题、思想、艺术 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 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表达方式
《陋室铭》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语言 简练明快;《爱莲说》则更多地运用 了议论和抒情,情感丰富。
思想内涵比较
思想深度
《爱莲说》在思想深度上更加深刻,对人性 、道德和社会价值观有更深入的探讨;《陋 室铭》则相对较为简洁明了。
价值取向
《陋室铭》强调了品德修养的价值,认为品 德比物质更加重要;《爱莲说》则更加强调 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坚守,认为美好品德是 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短文两篇》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的形象和高贵品质,
总
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
品格,既不愿像陶渊
结
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
功名富贵,
知识汇总
再读《短文两篇》,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异同。
同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异
反向立意 衬托、象征
情感倾向 高洁傲岸的君子之风
安贫乐道 出污泥而不染
语言风格
骈散结合
骈句为主、押韵 骈散错落
《陋室铭》 《爱莲说》
文本探究
自己 类比
陋室
作者借此来和自己的陋室 类比,举例论证“陋室不陋”, 同时亦是以古代圣贤自比,表 明陋室主人也有远大志向,想 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 事业的愿望,暗示“陋室不陋” 的原因,他没有隐居,他也并 不消极,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 的人。
文本探究
5.作者在文末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文本梳理
泛谈可爱的花 有很多
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 为烘托,引出爱菊
文本梳理
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 莲花不同流合污、不 炫耀自己
从体态角度写莲花通达 正直,高洁端正
从香气的角度写莲花美名远扬
从风度方面写莲的志 洁行廉政、体态端正, 让人不敢玩弄
拟人,将莲花 人格化,写出 莲具有高贵品 质,同时也寄 寓自己不慕名 利、洁身自好 的操守
——宋 杨万里 ——宋 苏 轼 ——唐 王昌龄 ——唐 李商隐 ——宋 苏 轼 ——唐 李商隐 ——唐 陆龟蒙 ——唐 郑 谷 ——唐 李 白 ——乐府民歌
能力提升
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 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 用:“我特别喜欢……因为……”句式说一 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例如 花中四君子: 梅花、竹子、兰花、菊花; 学校的榕树、小草; 教室的黑板、粉笔。其它:蜡烛等。 但要注意内在联系。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短文两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文人的名篇,主题相近,但表达方式和风格各异。
《陋室铭》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作品,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则是宋代文人周敦颐的作品,文章以莲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2. 《陋室铭》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来表达作者的高尚品格;而《爱莲说》则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绘莲花的纯洁、美丽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3. 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其次,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最后,要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学习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4. 通过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品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课堂小结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简陋,却因其主人的“德馨”而不陋。从刘禹锡身上我们能学 到很多东西:他身居陋室而“德馨”;他不甘平庸,与“鸿儒”交往;他以 古代先贤自况……如果我们也身居“陋室”,那么,不妨学学刘禹锡吧。
菊花秋天开放,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 正衬 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衬托
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
反衬
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
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4.作者称“莲”是花中的君子,莲的特点与君子的哪些特点相似?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活;而“无丝竹之乱耳”指的是交际场上的歌乐。表现了主人不慕富贵,不追 求功名利禄的情致。
6.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诸葛庐”“子云亭”和“陋室”形成了类比,他们 的主人都是受人敬仰的古代名人,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 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惟独喜欢莲花?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体态
香远益清
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来自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2.莲和菊花、牡丹有什么不同?这三种花相比,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字词攻克
xīn
德馨
tái
苔痕
lòu
何陋之有
dú hónɡ rú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5、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是一个淡泊名利和安贫乐道情趣的 人。
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
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 感情。
课堂检测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2、写出“陋室”环境优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3、表明主人的交往之雅、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 阅金经 。 可以调素琴 4、表明了主人对世俗生活厌倦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的 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 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 唐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我 只 助词, 表转折
调节音节, 无实义
染,
沾染(污秽)
濯
洗
中通外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蔓不
生枝蔓
水清而有微 波,指清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 贵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 奏乐的声音。 乱:使……扰乱 。 案牍:公事文书;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 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第22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课件
周敦颐
欣赏莲花
• 上量
• 古汉语常识:
• 作者及文体简介
•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 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正, 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 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 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 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 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
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 小结:
• 《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 这正是作者的心志写照,是作者理想 的寄托。
• 作业:
•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 求,说说你最喜欢哪种花,用一两百字加 以描述。
异曲同工 托物言志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思想内 容到表现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从两文的层次结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三个 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 跟我一样的还有谁呢?(至于)对牡丹的 爱
• 宜乎众矣。
• 当然人数就多了。
莲的象征意义
• 出淤泥而不染
• 君子的庄重、朴质,不哗 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 濯清涟而不妖
• 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 苟,豁达大度
• 中通外直,不蔓 • 不枝
• 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
• 君子美好的资质。 • 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
•
翻译课文
•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 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从唐朝以来
• 世人盛爱牡丹。
• 世间的人很爱牡丹。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④。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⑤。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⑥。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⑦。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⑧。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译文: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 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 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 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力之徒, 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 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 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 室铭》一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 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2.节奏划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孔子的话,再一次证明“陋 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 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4. 《陋室铭》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的什么样 的情趣?
《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 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指佛经
使……劳累
调弄,这里指弹(琴)
使……受到扰 乱
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件
作者周敦颐简介
生平经历
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师从胡瑗,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
主要成就
创立理学学派,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
写作背景
个人经历
周敦颐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院, 以莲自喻,表达对道德情操的追求。
文学风格
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莲的形象表 达自己的清廉正直和道德情操。
05
《爱莲说》的内容分析
表达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作者通过莲花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语言特点
修辞手法丰富
文章运用了排比、对比、 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使 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语言优美、精炼
文章语言优美,用词精炼 ,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深 厚情感。
句式变化多样
文章句式变化多样,既有 长句又有短句,使语言更 加富有节奏感。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唐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 寻求隐逸的生活方式,以此逃避 现实。
文化背景
受佛教影响,士人崇尚清净、淡 泊的生活。
作者刘禹锡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文学 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
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 矛盾和民生疾苦的诗 文。
曾参与永贞革新,失 败后被贬至朗州司马 。
写作背景
01
刘禹锡被贬至朗州后,居住在陋 室之中,生活清苦。
02
为了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志趣 ,写下了这篇《陋室铭》。
03
《陋室铭》的内容分析
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 述陋室的特点,再分别从自然环境、 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描 述,最后总结陋室不陋。
结构紧凑,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快 速理解文章的主旨。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陋室的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现出作 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感。
七下部编《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给下列字词注音:
敦dūn 颐 yí 蕃 fán 淤 yū
濯 涟 蔓 亵 zhuó lián
màn
xiè
逸 yì
鲜 噫 xiǎn
yī
予 y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
的
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
只
从
唐朝
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 之出淤泥
很
而不
却
我只
染,
沾染污秽
取消独立性,无意义
• 濯 清 涟而 不 妖,中 通外 直,
1.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
2.濯清涟而不妖
庄重质朴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大度
4.香远益清
美好的资质
分析句子的言外之意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不是不喜欢听音乐,从 “可以调素琴” 可以看出。他批判的是官僚的寻欢作乐。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从“宜乎”一词可见他对世人追求荣华富 贵的鄙视,也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态度。
表感叹 对于菊花的喜爱
少
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
听说 无意义
和……一样 什么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古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练习五)
1、水陆草木之花 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渔人甚异之 它,指桃花林奇景 6、吾欲之南海,何如? 到,往
2020-2-2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铭
• 陋室:简陋的屋子;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
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 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 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
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词类活用
①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著名。例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的生活态度,以及对
、
的世风的鄙弃。
文体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体裁是 铭 ,它是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 或 称述功德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体裁是 说 ,它是既 可以 说明 、 记述 事物,又可以 发表 议论 的一种文体。
再见
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译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
课 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文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
诸葛庐、子云亭—因住人有名而受景仰—自比古贤居室
结尾
陋室 不陋
•
何陋之有——因住人“德馨”而不陋——高尚情趣
写法理解
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本文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 3.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
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 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 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 相结合的和谐美。
主题理解
•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的描述“陋室” 内外的情景,并用类比和例证,有力 的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22《短文两篇》(陋室铭_爱莲说)
问题思考:
1、《陋室铭》借“陋室”表达——
崇尚品德修养,表达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爱莲说》借“莲”表达——
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婉转地批判了追 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文体回顾:
“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 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说”: 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
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 的感想。
1)《爱莲说》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的语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描写“莲”的外在形态和香气,比喻君子通达事 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播的语句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令人敬佩的语句是: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内容理解: 1、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惟吾德馨。
2、描写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文中引古贤之名室证实陋室不陋,意在表明 什么?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 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南阳诸葛庐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作者爱莲的原因,同时也是集中表现莲的高贵品 质的语气是: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以名人自况,暗示自己具有如诸葛亮、扬雄般高洁傲岸的节操。
7、文章结尾处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 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作者以此收束全文,显得立意高远,作者省略了 原句的上半句“君子居之”,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 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显得含蓄无穷。
——暗示自己也是君子。 -----再次深化主题:虽是陋室,但有德者居 之,陋室不陋。用孔子的话作结,显得更具 雄辩力。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 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 借助某
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
陋室
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惟 吾 德 馨
何 陋 之 有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作者
周敦颐,字茂书, 宋代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周元 公集》等。
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 的古代文体,既可以 发表议论、可以叙述 事情,也可以抒发感 情。但都是为了说明 一个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4、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
-----明确:“有鸿儒,无白丁”,说明作者本身也是 一个很雅致的人。
5、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生活很安静。
6、作者为什么要用名人的陋室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以古名人之例,证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2、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 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 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 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 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水陆草木 之花,可爱者 甚蕃。fán晋多 陶渊 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唐朝 ,世人 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 种草木的花,可爱 的很多。晋朝的陶 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 大多喜爱牡丹。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上:名词做动词,“长上”; 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绿” 入:映入; 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
室
香
雅
不
何
在
须
多
大
刘禹锡
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山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 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韵脚: 名ing,灵ing 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 形ing,亭ing
二、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疏通文意,不 懂的字句或文意上的疑惑要做好标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有名。 灵:神异。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小结:
《短文两则》(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 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 活情趣。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 者刘禹锡(772——842),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人。曾中进士, 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 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 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 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 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练习: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 因为它 。
联系莲花,谈谈君子形象对我 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 修养的启示。
2、学会运用类比衬托表现主题的方法,领 会作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的写法。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体悟人物的情感,学 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魅力。
Wé i
惟吾德馨
xīn
tá i
苔痕
hó ng rú
鸿
儒
案牍
dú
诸 葛 西蜀
zhū gĕ
shǔ
有亭南 山 苔 斯 阳 。 ?痕 不 是 诸 孔 ”上 在 陋 葛 子 阶 高 室 庐 绿 云 , , , , : 有 草 惟 西 “ 仙 色 吾 蜀 何 入 则 德 子 陋 帘 名 馨 云 青 之 。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 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 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 响。
• 教学目标:注音释词 • 朗读课文 • 翻译原文 • 讨论问题 • 课外延伸
注音
周敦颐 (yí) 可爱者甚蕃 (fá n) 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 )清涟(liá n)而不妖 不蔓(mà n)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焉 花之隐逸(yì)者也 噫(yī) 陶后鲜(xiǎn)有闻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七下语文短文两篇是《陋室铭》和《爱莲说》,原文如下:《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笔记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笔记
一、文章背景与作者介绍
《陋室铭》和《爱莲说》均是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分别由刘禹锡和周敦颐创作。
《陋室铭》通过描述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志趣;《爱莲说》则以莲花的描绘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二、重点字词解析
1.陋室铭
1.馨:香气,这里比喻品德的高尚。
2.牍:古代写字的木片。
3.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2.爱莲说
1.淤泥:积存的泥沙。
2.濯:洗涤。
3.隐逸:隐居的人。
4.净植:洁净地挺立。
三、文章主旨概括
1.陋室铭
1.作者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展现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志趣,认
为只要品德高尚,居所并不重要。
2.爱莲说
1.周敦颐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表达了自己
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崇尚。
四、写作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描述某一物象来
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借物抒情: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
的内心世界。
3.对比手法:在《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比其他花卉与莲花的不同特点,
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质。
五、思考题
1.你认为《陋室铭》中的“陋室”真的简陋吗?为什么?
2.《爱莲说》中,作者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价值
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水
比
陋 室
类
(名、灵) 兴
(德馨) 比 德馨)
诸葛庐 子云亭
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
环境 交往 情趣 不 陋
陋 室 铭
设喻引题 仙 龙 喻 德馨 环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 交往高雅(友)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 反诘点题
山 水 喻 陋室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作者,周敦颐(1017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1073)字茂叔,北宋理 学家,文学家。 学家,文学家。为人清 廉方正,傲岸不阿, 廉方正,傲岸不阿,时 人赞为“胸怀洒落, 人赞为“胸怀洒落,如 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 光风霁月” 抒怀。 抒怀。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 苔痕上阶绿 景色之雅 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 交往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 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 ---情 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劳形”---情 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 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 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 运用类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 古贤之名定证“陋室”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 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生枝蔓,长枝节 玩弄 洗涤 我 多 只
外直,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远益 亭亭净植
越显 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我 认为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丹之爱,宜乎众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趋炎附势,追名逐 表达了作者对趋炎附势, 利的世风鄙视的思想感情。 利的世风鄙视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作者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 爱莲说》以莲喻人, 这正是作者的心志写照, 化,这正是作者的心志写照,是作者 理想的寄托。 理想的寄托。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 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 可以记叙事物, 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 各种问题的见解。 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 志讽世风的散文。 志讽世风的散文。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 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 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 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 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不懂学 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 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耳 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诸 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陋室, 室名,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古 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德馨 xīn
案牍 dú
苔痕 tái 鸿儒 hóng r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出名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有龙则灵 是陋室, 德馨。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可亵玩焉 而不可亵玩焉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不蔓不枝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香远益清。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结合全文, 结合全文,说说周敦颐笔下的君子 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 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文 中 直 接 写 莲 的 句 子
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 质朴、 濯清莲而不妖 质朴、庄重 中通外直 通达事理 不阿谀、 不蔓不枝 不阿谀、不攀附 香远益清 芳名远扬 亭亭净植 清廉正直 端庄、 可远观而不可 端庄、圣洁 亵玩焉 折 射 君 子 的 品 质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中通外直, 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 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可亵玩焉。
古今异义词
馨: 古义 品德高尚 今义 芳香
1.点明主旨,陋室不在其陋, 1.点明主旨,陋室不在其陋,而 点明主旨 在身居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 在身居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 2.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 2.写居室环境、 写居室环境 生活。 生活。 3.总结全文 强调陋室不陋。 总结全文, 3.总结全文,强调陋室不陋。
成为灵异的水 这 只 品德高尚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鸿儒,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长到 映入 学识渊博的人
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白丁。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学识浅薄的人 弹
无丝竹之乱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无案牍之劳 南阳诸葛庐,
使……受到扰乱 使……感到劳累
应当 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渊明 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 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 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 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 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在清水里洗涤过 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 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的立在那里, 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 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 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 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 的君子。 对于菊花的喜爱, 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 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 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 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出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有仙则名: 出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有龙则灵: 成为灵异的水,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有龙则灵: 成为灵异的水,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 受到扰乱。 无丝竹之乱耳: 使……受到扰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受到扰乱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 受到劳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案牍之劳形: 使……受到劳累。动词的意动用法。 受到劳累 动词的意动用法。
(正衬) 正衬) 逃避现实
隐逸者
高洁质朴 正直端庄
写菊花、 写菊花、牡丹的用意
清廉圣洁 卓尔不群 贪慕荣华富贵 反衬) (反衬)
富贵者 君子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 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 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托物言志, 1 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2 巧妙运用衬托 3 运用比喻手法 菊:比喻隐士 牡丹: 牡丹:比喻富贵者 莲:比喻君子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772—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 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 ),字梦得 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 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 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 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 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 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 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 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 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 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 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 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 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 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 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 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通过对陋室环境等的描写, 通过对陋室环境等的描写,表 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情趣。 道的情趣。
1.托物言志; 1.托物言志;作者的志向放在对陋室的 托物言志 描写中表达出来。 描写中表达出来。 2.骈散结合、用韵。 2.骈散结合、用韵。 骈散结合 3.类比: 3.类比: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类比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