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阅读答案鉴赏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阅读答案鉴赏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唐·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试比较两首送别诗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点。
(4分)(2)《淮上与友人别》一诗是如何表达别情的?(4分)阅读答案鉴赏⑴韦庄诗感情基调明朗一些,借“明月”“帆风”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良好的祝愿,希望友人能平安抵达。
郑谷诗感情基调凄清伤感一些,既通过景物渲染离情,又在颔联直接点出了离别的伤感愁绪。
⑵①即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如渡头柳丝、飘荡的杨花牵曳着惜别的深情,惹动着渡江人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②渲染烘托。
诗人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饯别、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表达别离的愁绪。
③以乐景衬哀情。
首句以青青柳色、江头春光的美景来反衬末句离人的各奔东西、各向天涯、南北异途的懊恼和漫长旅途中的无边寂寞之情。
④对照。
末句“君”“我”对举,“潇湘”和“秦”对照,南北异途增添了临岐握别的黯然伤魂。
(答对两点并有具体分析给4分)【诗歌赏析】《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古诗词阅读专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 ~2题。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 ,诗人则北向京城长安。
B.前两句中,诗人用牵人衣襟的柳条、惹人愁绪的杨花,营造了离别的背景,加重了离愁。
C.诗中的“愁"是诗人自身的哀愁,包含着与好友分离的不舍,漫漫旅程的孤寂,以及漂泊天涯的忧虑。
D.结句以两个“向”字说出诗人与友人彼此分往南北而去,将越来越远,不言情而深情悠然。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景,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风笛等一系列物象,烘托离别的氛围,反映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B.短短的四句中,诗人用了两个“江”字,两个“杨”字,两个“向”字,这种有意的重复,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
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转到离亭别宴,侧而抒写离别情景。
D.末句看似直白的道别语,而用在结尾,则产生了一种情意悠长、涵泳不尽的效果,令读者感到余音裊裊。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3 ~4题。
从军行○1[唐]骆宾王平生一顾重○2,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3,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顾:受人举荐或知遇。
重:看重。
③“不求”句:典出班趣《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诗人经人举荐,得以从军,感到意气风发。
B.三、四两句写敌军雄壮的军容:戈矛林立,在阳光下反照生辉;剑光闪烁,与满天繁星相辉映。
C.五、六两句以拉满弓弦、马践胡尘写想象中征战沙场、踏平顽敌的战斗场面。
《淮上与友人别》鉴赏试题及答案
(封面)《淮上与友人别》鉴赏试题及答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宋志南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⑴ 赏读不同时代两位作者的两首绝句,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⑵ 郑诗有一个别开生面和富于情韵的结尾,使得它受到较高的评价。
请从用词和情韵两方面赏析它的结尾。
(4分)⑶ 志南绝句的后两句是传世佳句,他传神地写出了江南春景的神韵,请圈定关键词重点赏析。
(3分)试题答案:14.(9分)⑴相同点:景物、季节。
都写了以杨柳为代表的江南春景;(1分)不同点:情感、情趣。
一个是乐景写哀情,一个是春日美景中充盈着惬意的春游乐趣。
(1分)⑵“向”字重叠,“君”“我”对举,(1分)增添了画面的张力和诗句咏叹的情味。
(1分)作者用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突然而止,(1分)让读者的自然流淌的感情遭遇制动的猛冲(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一瞬间充盈到读者心中。
)作者言尽而读者意无穷。
(1分)⑶ “欲湿”、“不寒”。
“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神韵,(1分)“不寒”二字,点出春风拂面感受,(1分)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江南春雨的娇妍红晕,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表现的春风妩媚宜人。
(1分)。
淮上与友人别诗词阅读答案
淮上与友人别诗词阅读答案
淮上与友人别(4分)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23.D(是握别诗)(2分)
24.“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一点1分,共2分)
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古诗五首淮上与友人别同步练习语文版
17古诗五首淮上与友人别一比较阅读,回答问题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练秀才(唐)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1.这两首诗均以什么作为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二课内阅读,回答问题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3.从诗句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各是什么?①时间: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通过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5、诗中前两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6、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7.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
8. 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9.“扬子江”“杨柳春”“扬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三课外拓展,回答问题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3、“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4、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5、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6、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参考答案:一1. “杨柳”,惜别。
2022高考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突破精练(附答案解析)
2022高考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突破精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侯中丞流康州①刘长卿②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
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
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
B.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
C.颈联下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会随着他流放之路而到万里之外,“青山”“万里”使全诗情怀更加深远。
D.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16.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解析】15. B;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错。
“辕门画角三军思”是说侯中丞走后三军对他的思念,不是想象他流放到康州的情景。
16. ①屈原精忠报国却蒙冤被流放湘江,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②表达了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③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退书怀韩偓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人写自己已经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与诗题中“朝退”相呼应。
B. 书堂位于寝楼的西侧,环境清幽;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
C. 山禽豢养已久,与主人熟稔,一呼一鸣,相互应和,诗人闲适、自在。
【诗词阅读及答案】《淮上与友人别》《赠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淮上与友人别》《赠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鹧鸪天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恳请详细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
(4分后)(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4分)参考答案(1)惜别愁闷伤感寂寞(4分)(答出三种情感就可满分,两种3分,一种2分)(2)郑诗两位朋友在绝情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
君我对握,向字重迭,更使这句诗平添了抒发的情味。
(2分后)杜诗结句卷上珠帘总不如用十里扬州的女子与友人对照,注重了友人的美丽。
用抬高扬州所有美人去注重一人之美,存有众星拱月的效果。
(2分后)对比赏析:《淮上与友人别》就是晚唐时期郑谷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展开反反复复图形,将之南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穷愁绪,南北异途的HANDBOOKS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孤独获得充份的抒发。
《赠别》诗就是诗人鹧鸪天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看,彼此感情相当大度。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花雨,这一首却轻在歌颂对方的美丽,引发花雨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就是身姿轻盈幸福的样子,十三余则就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粘一个名词,却能够给读者完备、独特生动的印象,并使人例如亲眼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内容的描绘。
全诗负面叙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些空灵进精。
第二句不再写下女子,转而写下春花,就是将花掉比女子。
豆蔻产自南方,其花掉变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进行,花渐释出,颜色稍浓。
南方人剥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去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掉正是这种含胎花,用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就是形象迷人而又直白的。
七年级语文古诗五首 (2)
17.七年级语文古诗五首 (2)考点1主旨情感分别说说本课五首古诗揭示的主旨或表达的情感。
《杂诗》:表达了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无限牵挂。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和思乡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考点2理解诗句1.如何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当时的凄苦生活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生活的憧憬。
诗人想象日后重逢之时,与友人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用相聚的欢乐衬托出今夜的痛苦,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如何理解诗中作者问友人“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事情,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事情。
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着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当然可以很多很多,但诗中独问到那株寒梅有没有开花,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基础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绮.窗( ) 城阙.( ) 侧畔.( )宦.游( ) 歧.路( ) 潇.湘(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寒梅着花..未____________(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_(3)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4)儿女..共沾巾____________(5)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________(6)暂凭杯酒长.精神__________3.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原文和译文(含赏析)(通用)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淮(huái):淮河。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潇水和湘水,流经今湖南境内。
秦:今陕西境内。
翻译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赏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高中古诗词阅读】《淮上与友人别》《和练秀才》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淮上与友人别》《和练秀才》阅读答案
淮上与友人别和练秀才(唐)郑谷(唐)杨巨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淮上与友人别
修行学者
(唐)郑谷
(唐)杨菊媛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水边的柳树,蜿蜒的尘丝,屹立不倒
马烦
你折断了一根树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只有春风最珍视彼此,热情好客吹向你的双手。
21
这两首诗都是用英语写的
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的
爱(2
分)
2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
(分钟)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
阅读答案
网整理
21
(2
(分钟)
杨柳”
再会
22.
(5
分)郑诗融情于景,(1
通过对一系列物象场景的反复渲染,如江头的春天、杨树花的柳丝、离馆宴的果脯、
风笛和晚雾,我们可以表达我们分离的想法。
(1
分)结句在“
“六月”
我”
相比之下,天涯海角四面八方的无限惆怅和南北道路的深深向往,在这片寂静中得到
了充分的表达。
(1
分)杨诗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1
(分钟)
春风吹柳似有“
“珍惜彼此”
之意与“
“热情好客”
之态,是拟人的写法,同时也是移情于物,在动情的联想中表达作者与友人不忍分离
的深情。
(1
(分钟)。
《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答案(二)
《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答
案
《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
王昌龄郑谷
醉别江楼橘抽香,扬子江头杨柳春,
江风引雨入舟凉。
杨花愁杀渡江人。
忆君遥在潇湘月,数声风笛离亭晚,
愁听清猿梦里长。
君向潇湘我向秦。
(l)王诗前二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郑诗分别通过哪些意象表
现离情?(4分)
答:▲
(2)同是送别,但两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参考答案:
14.⑴“凉”字最能表现离愁,“凉”写秋风秋雨
的“凉”意,是身体的感觉,同时又是心理的感受。
(或“醉”字最能表现离愁,“醉”字暗示“酒深情亦深”,
体现离愁之深。
)
郑诗通过“杨柳、杨花、风笛”等意象体现浓浓离
别之愁。
(指出最能体现离愁的字1分,分析2分,答出郑诗中表现离情的意象1分)
⑵王诗由实而虚,在叙写离别场景后,用一“忆”字,虚构分别后朋友月夜泊舟、梦中听猿情景,表现惆
怅别情。
(2分,答出手法1分,分析1分)
郑诗从视听两个方面实写离别,借眼前景“依依杨柳、蒙蒙杨花、凄怨笛曲”,抒发绵绵离愁别绪。
(2分,答出手法1分,分析1分)。
《淮上与友人别》和《赠别》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和《赠别》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淮上与友人别》和《赠别》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赠别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
(4分)(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4分)参考答案(1)惜别——愁闷——伤感——寂寞(4分)(答出三种情感就可满分,两种3分,一种2分)(2)郑诗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
“君”“我”对举,“向”字重迭,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2分)杜诗结句“卷上珠帘总不如”用十里扬州的女子与友人对比,突出了友人的美丽。
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
(2分)对比赏析:《淮上与友人别》是晚唐时期郑谷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将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的表达。
《赠别》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最终定稿)
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最终定稿)第一篇: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篇一: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与友人书阅读答案_其它语言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与友人书阅读答案_其它语言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
与友人书阅读答案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 可得十之五与友人书阅读答案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 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参考译文: 人的学业,如果不是天天进取,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观点,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注释: 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⑩[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及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及赏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试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参考答案】1.④(是握别诗)2.“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注释】①淮(huái):扬州。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⑤杨花:柳絮。
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在今陕西境内。
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参考译文】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赏析】这首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悦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4古代诗歌四首考点1主旨情感《观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做乱的憎恶。
《次北固山下》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考点2名句赏析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名句。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提示:从哲理角度分析)这两句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提示:从画面角度分析)这三句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暗示着他的存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
仅仅数十字,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jié,石萧瑟..()()子规啼.()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B.海日生残夜..(半夜)C.我寄愁心与.明月(给)D.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星汉/灿烂,若出/其里B.江春/入/旧年C.闻道/龙标过/五溪D.断肠人/在天涯4.请写出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诗词鉴赏专项练习1.诗词赏析,完成问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2)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落花杨万里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①黄鹂告许春。
【注】①倩:央求,请某人做某事。
(1)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五律的首联是叙事,颔联、颈联是,尾联是。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评析。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从诗人的观察角度来看,前一句是,后一句是。
(4)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2分)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2分)6.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