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比较体会数学的简洁严谨之美,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和画三角形的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1、出示课件,猜本节课要研究的图形,并说明理由。
师:猜猜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图形?你们是怎么猜到的?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这样的问题情境虽然简单,但却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聚拢学生头脑中的碎片化认知,并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二、自主探索,构建概念(一)三角形定义1.生活中的三角形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2.画三角形,归纳概括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师:既然大家对三角形都不陌生,请大家动手画一个三角形,一边画一边体会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画师巡视,寻找对比明显的课堂资源师:画好没有,仔细观察这几个图形,发现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学生展示:相同点:3条高、3个顶点、3个角不同点:形状和大小3.构建概念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师: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画一个三角形了,认真看,老师画对了没有?哪地方不对?生:出头、没连上师:三角形的三条线段不多不少,什么是“不多”,什么是“不少”?生:师:真严谨,作为小学生,你们有这样的认识已经很棒了,学习不仅要低头探究,还要抬头看看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PPT)前人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生:师:大家认可吗?这么重要的定义我们也要记下来(板书贴)再读一遍4.用字母表示师: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有了名字“三角形ABC”,这样描述起来就简单明确多了。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和高及其高的画法。
3、提高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
三、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四年级的好奇心强,乐于探究,喜欢动手参与,愿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不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
因此,在进生教学设计时,要站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
评测练习:1.填一填。
(1)由三条()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个顶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新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好了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例1,结合生活情境和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2.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师:生活中哪儿有三角形?(随着学生说出示)。
3.引入。
教师: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二、探究新知1.教学三角形的含义。
(1)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现在请你画一个三角形。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2、在操作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自学的能力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四边形和三角形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和(四年级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新知识。
希望今天我们上一节快乐的数学课,好不好?(好)课前准备完成了吗?上课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张著名的建筑图片,想欣赏一下么?课件出示图片师:生活里处处都是学问,你能从这两座建筑物中找到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了吗?(三角形)学生找一找,用手指比划。
师:是的,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图形王国,学习更多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习平面图形可以从哪几方面研究呢?预设:定义、特点、高和底。
师:我们上个学期已经研究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意图:回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研究方向)师:今天我们继续从这几方面来研究三角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1、描三角形师:刚才我们在建筑物中找到了三角形,你能在每个建筑物中描出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描一描。
2、画三角形同学们能够从建筑物上描出三角形,想一想生活中在哪里也能见到三角形?你能画一个你想象的三角形吗?请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并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三角形呢?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三角形,画完和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师:同学们已经会画三角形了,那你能不能结合你画的过程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预设1:由3条边、3个角组成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学生回答举出反例)预设2:由3条线段首尾连接在一起的图形是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1、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等知识,为学生后边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边关系做好知识迁移基础。
2、学生通过以前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三角形有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中找出三角形。
3、教材共设计3个教学红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内容为前两个红点教学内容。
例一结合生活情境和具体操作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例二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底和高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2、认识三角形的特征3、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与观察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直观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知识间内在联系,发展空间观念;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乐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理解三角形特征,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高的意义,能准确画出三角形高。
教学突破创设故事情境并联系农村生活实际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一系列自主探究活动构建新知。
对于三角形的高通过先学生自学再汇报的方式完成。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形框架、四边形框架、五边形框架,三角板。
【教学设计】一、唤起记忆,旧知链接师:老师要考考你们,有没没有信心?预设生答:有课件出示:1.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说出图形的名字。
(预设轻松完成)2.过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对于有错的用展板展示,请学生指出错误并说明改正方法)设计意图:注重知识的迁移;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给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
二、联系实际,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在刚刚复习中表现的很优秀,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放松一下好不好?(预设生高兴回答好,气氛轻松起来。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经历“猜想—验证”过程,能说出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说出三角形的定义。
3.通过观察、分析等学习活动,能画出三角形的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探究的习惯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学习作业卡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而且喜欢收集美丽的风景图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出示图片)。
你发现这些景物中有什么几何图形?学生回答。
师: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用到三角形的例子(出示图片),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究竟有什么魔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三角形的奥秘吧!(板书: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以欣赏美景、生活中的三角形导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活动二: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1.猜想三角形的特性师:把它设计成其他图形可以吗?四边形、五边形等等,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学生猜想,并说出原因。
预设:不能设计成其他图形,因为这些支架需要特别稳固才行,三角形比较牢固、结实。
2.验证猜想师: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操作验证一下。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拼一拼,拉一拉,比一比,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学生操作学具,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巡回指导。
请学生说一下自己的发现。
学生回答:四边形一拉就变形了,三角形拉的时候不变形。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三角形的优点。
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三角形的这个优点?学生回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你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吗?指名回答。
小学数学_三角形 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谈话:(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请看屏幕,这是建设中的教学楼,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在哪里发现的?回答:我发现了很多三角形. 塔吊和建筑框架上都有三角形。
评价:你们发现了吗?观察真仔细!提问:老师描出了一些,这些图形都是三角形。
为什么塔吊和建筑框架上要采用三角形呢?三角形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直接引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做到简单明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
谈话:(边板书边说)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三角形?回答:自行车、路灯、篮球架……评价:真善于观察!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谈话: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生活实例)小结: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2、梳理学生的疑问。
提问:生活中这么多物体的面上有三角形。
关于三角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或者说你想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知识?质疑: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为什么这些物体上都用到了三角形?评价:问得好!真会思考!有价值!3、引导概括三角形的含义。
过度语: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大家都认识三角形,你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提出操作要求:请拿出三根小棒,快速摆出一个三角形,看谁动作快!学生操作:用小棒摆三角形。
评价:动作真迅速!操作展示: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生)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同学们都摆出了三角形,你能画一个试试吗?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师适时板画三角形)引导讨论:画完的同学同桌交流一下,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小学数学_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例1[教材分析]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教材例1,结合生活情境和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画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和观察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思、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地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淀了很多三角形的感性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认知的基础。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底和高,掌握三角形的特征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微课演示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画好的钝角三角形、三角板学生:彩笔、直尺、三角尺、空白A4纸张[教学过程]一、图片欣赏,情景引入师:今天啊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好看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视频)师:刚才图片中展示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预设生:都有三角形师:那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在哪里还见过三角形吗?生回答师:可见,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观察抽象出三角形的形状,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那么关于三角形,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呢?生回答师:由于时间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主要先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三角形的定义。
3、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学生来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今天啊!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
请看屏幕。
知道老师介绍的好朋友的名字了吗?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教授新知1、三角形的特性:师: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学生答)他们为什么都设计成三角形的呢?(1)、进行小操作,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2)、小组进行汇报:如、三角形怎么拉也拉不动、四边形一拉就活动。
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有效的评价。
教师拿出教具找学生再次进行拉动,集体观察变化,学生很容易看出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再找学生说说图片中的物体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2、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1)、观察练习纸第一题,看看三角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2)、学生汇报,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师再画图教授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了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那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特点并说一说。
(4)、师举例看看这些图形是三角形吗?通过观察学习得出什么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师强调:这里“围成”是指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说明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围成不能说成组成。
(5)、小练习看看这些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做完练习教师在强调一下“围成”这个词。
3、三角形的高和底(1)、小提示:课件出示三毛站着和躺着的图片,学生观察想一想他的身高各应该怎样量?(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得出垂直着量)(2)、根据刚才的提示学生独立的试着画作业纸上三角形的高。
找一位同学上黑板上来画。
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先让在黑板上画的同学来说一说他的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32~3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以及高的意义,掌握画高的方法。
2.经历三角形、高的概念的抽象过程,在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三角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理解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高”,掌握画高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边形拼接条若干、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预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拼出这些图形吗?二、合作探究,理解概念(一)理解总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活动,请看活动要求:1.请组长打开学具袋,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学具拼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2.互相欣赏拼出的图形动手推一推,拉一拉,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预设1:我拼出了三角形,用手拉一拉,拉不动。
预设2:我把正方形用手一拉,形状变了,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易变形)预设3:我把五边形用手一拉,形状也变了。
师:现在同学们发现三角形独特的特点了吗?小结: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易变形,而三角形不易变形,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生活中你知道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生回答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这些都是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远不止这些,同学们请看:(课件欣赏)介绍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在小组内通过拼一拼、拉一拉、相互交流谈感受等活动,亲身体验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
在学生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关注活动的过程、活动的质量,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数学的语言表达,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操作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和合作交流水平,提升数学素养。
通过呈现三角形稳定性应用的大量素材,让学生欣赏图形之美、生活之美。
(二)探究三角形的特征,理解总结三角形的意义师:你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看屏幕上的哪个图形是三角形?说说你的看法?(课件出示)师:我们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那你会画一个三角形吗?请拿出A4纸,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生回答,师画三角形。
这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端点和端点连起来在数学上叫做“围成”,我们把像这样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大家看一下,这里面哪些词语非常重要?预设:三条线段、围成请同学们读一遍,把重点词语着重读。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三角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么多三角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过出示课件信息,判断图形是否是三角形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画三角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概念本质的理解。
在判断、交流、质疑、讨论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
通过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三)理解总结三角形“高”的意义1.玩一玩,点对边(小蚂蚁所在顶点的对边是哪条)。
2.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初步感知“高”的意义。
谈话:(课件出示)小蚂蚁要从这个顶点爬到对边,怎样爬最近?你能把小蚂蚁的运动轨迹画出来吗?为什么?预设: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我们作三角形的高要用虚线,标上直角符号,最后写上高和底。
3.总结“高”的意义。
小结:从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师:怎么作高呢?一画,画什么?预设: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用虚线)二标,标什么?预设:标垂直符号三写,写什么?预设:写上“高”和“底”三、适当外延,深化概念(一)学习画高1.初次尝试画高。
老师带领同学们在锐角三角形当中找顶点,找对边,画高。
2.再次画高。
师:我们在这个三角形当中画出了三条高,是不是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请看探究二,按要求作图。
学生画高,指名到黑板画高。
(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有难度,师板书讲解)全班交流反馈。
小结:原来三角形的每条边都可以当作底边,底和高是对应的,同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
师:现在我们这个问号可以擦去了,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设计意图】在理解高的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动手尝试画高,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掌握高的画法。
在探究中发现:三角形每条边都可以作为底边、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画高时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体验和交流。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关于什么的知识?(三角形)对,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三角形(出示课题)。
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吗?学以致用,我们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吗?1.用一用:哪种篱笆更牢固?图中哪种篱笆最牢固?学生汇报交流。
2.填一填。
3. 评一评,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并说明理由练习纸上判断,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既有基本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三角形的特性、特征解决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五、总结评价,感受价值1.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个方面谈收获:预设:知识:我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方法:我会画三角形的高。
感受:我这节课学得很开心……学生畅谈收获,教师适时指导。
2.回顾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同学们要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最后用一段欣赏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本节课学习的过程,总结出本节的数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和思想方法方面谈收获。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1、特性:稳定性 4、高: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2、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顶点——垂足)三个角三条边三条高本节课时学生早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介绍了三角形三条边关系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学习有为后面即将学习的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学习中,通过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亲自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及交流等数学活动来认识三角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例的表达能力。
《三角形的认识》效果分析对于九岁左右的儿童来说,空间观念是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儿童在“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标准是:“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
鉴于此,这节课我通过实践操作组织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猜、拼、画、想、议中自主学习数学,在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研究数学,在自主中“发展”数学。
本节课在进入新授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灌输给学生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是学生在实践操作后,自主得出结论。
由现实中的问题,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通过自己的拼摆,探索出了想要的结论,深化了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较好地渗透了归纳、概括等数学思想。
“儿童的智慧就在手指尖上。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三角形的特性,使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
这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发展自己,充分体现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提供了多次学生交流的机会,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评价、互相激励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学会了交流,教学发扬了民主。
《三角形的认识》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三角形的认识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第1课时32~33页的知识,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部分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二、教材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在小学阶段的位置。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的学习分为两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本课教学内容处在第二学段。
在此之前,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学生能辨认三角形,会用三角形拼图,还学习了角的认识和分类及垂线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是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部分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它为后面要学习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其它多边形的特征、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即: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积累认识图形的一些活动经验。
此内容的编排位置特点,注重知识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的阶梯式呈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1.教材重点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垂线等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想像等具体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因此在教学活动一时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然后再通过画三角形帮助学生理解“首尾相接围成”的含义,从而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由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基本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从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高的时候通过点对边的游戏和小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依据学过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初步认识三角形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然后借助画垂线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画三角形的高,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2.教材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果学生感悟不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那么在画三角形的高时将会遇到困难。
四、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1.教材编排在“画、量”等数学活动中渗透抽象概括、建立模型、发展空间观念等数学思想。
2.在基本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积累探索图形基本特征的活动经验。
《三角形的认识》探究纸一要求:画出小蚂蚁到对边最近的运动轨迹顶点《三角形的认识》探究纸二以下三角形各能作几条高?请你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