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
宋词精选教案
宋词精选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通过精选宋词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欣赏宋词的艺术魅力,并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
精神。教案适用于中学高年级,课程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宋代文学特点,明确宋词的定义和形式特点;
2. 欣赏宋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 掌握几首经典宋词的背诵和朗读,并理解其意境与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与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宋词的定义与特点;几首经典宋词的欣赏与背诵。
难点:理解宋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学生的创作与表达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感知宋代文学的
氛围与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了解宋词(20分钟)
a. 引导学生了解宋词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介绍宋词的特点,如抒发时代特色、婉约而含蓄的语言形式等。
b. 分享一些著名的宋词作品,以便学生初步了解宋词的魅力。
3. 欣赏宋词(30分钟)
a. 选择几首经典的宋词,通过音频或朗读进行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与美感。
b. 分析每首宋词的词牌、韵律、句式等要素,帮助学生理解词曲结合的特点和韵律之美。
4. 完成作业(10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宋词进行背诵和朗读,并写下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5. 学生创作(25分钟)
a.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宋词的理解与感受,并就自己所关注的主题进行创作。
b.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分享自己所创作的宋词。其他小组成员可对其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公开课教案_14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八声甘州》是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中“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这一板块中的篇目。鉴赏诗词“知人论世”并且“置身词境,缘景明情”,学习本单元的词,应该反复吟咏,体会诗词韵律美;展开联想和想象,领悟诗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能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词写作的技巧美;熟读成诵,传承诗词艺术美。柳永属于婉约派词人,《八声甘州》借登高望乡所见之景抒发伤感之情,本词感情基调悱恻哀怨,低沉凄冷,学习时应揣摩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其抒情的艺术技巧。
2学情分析
词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很多时候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学生在分析诗词表达的情感内容时,分析不够全面,表达准确度不够,诗词写作手法的分析不能准确照应,所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分析诗中意象,把握诗词情语,结合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力图知人论世,利用一课时全面准确的把握诗词内容,并能赏析诗词的艺术技巧,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词的综合能力。
3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全词。
2、找到词中的意象,概述词的意境美,说出词人的情感。
3、指出词中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并说出“虚实相生”这一艺术技巧的表达效果。
4重点难点说出作品的思想情感,掌握“虚实相生”的写法。
5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电子白板与网络平台交互式展示法
6教学过程.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温故而知新,新课导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的这首词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学过,描写的是缠绵悱恻的送别之情,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词《八声甘州》抒发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呢?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苏教版教案设计)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苏教版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
2.北宋早期婉约词的特点及评价
二、学习过程设计
导语: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自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有何特点,应作何评价呢?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探讨北宋初期的晏欧词。
请打开课本P61。
(一)阅读鉴赏晏殊《破阵子春景》
齐读:《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清明前为何选写梨花、清明后为何选写柳花?
春社在春分前后,据花信(花期)风,五日一信,春分依次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依次为桐花、麦花、柳花。作者力图很准确地写出时令的特征。
“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还是虚写?
看似实写,实为虚写。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
“巧笑”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好看呀。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
下阕省略了那些内容?
下阕省略了两点内容:一是采桑女对话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你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东邻女回答说”。二是采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文笔简洁,手法巧妙。
笑何以从“双脸”生?
“巧笑”的是东邻女,“斗草赢”的也是东邻女,所以,理当东
邻女笑“笑从双脸生”。“双脸”的理解确实是问题。
“脸”这个字《说文》里未收,见于《集韵》《广韵》,“脸”即颊,“双脸”即双颊,“脸”也可解释为睑,双脸即双眼。笑从双眼生,表现东邻女确实发自内心地笑了。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精品教案_10
单
元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课
题《
破阵子·春景》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晏殊及其词风。
2.掌握意境分析题与手法鉴赏题的技巧
3.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两大宋词流派影响深远,“豪放”大方高歌,气势如虹,有一种撩人心绪的进取美;“婉约”和婉细切、疏隽细腻,亦不失绵绵婉转阴柔美。东坡、易安居士名传千古。其实宋词流派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多词人为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北宋初晏殊和欧阳修即是,他们的婉约词以抒闲情、离愁为主,和婉细切、理深旨远,开有宋一代词风。
二、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
晏殊(991~1055) ,字同叔。北宋前期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人,
1、生于临川:才子之乡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巩、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明代剧坛伟人汤显祖等),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2、才华出众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
景德元(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援笔立成,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
3、身居高位(太平宰相)
求学期间,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等职,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兵部尚书等,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公开课教案_8
晏殊《破阵子》说课稿
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破阵子》。我将按照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部分来说课。(板书“破阵子晏殊”)
一、说教材(板书“一、教材”)
《破阵子》选自《唐宋诗词鉴赏》第十课,作者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晏殊,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圆融温润。《破阵子》就是他的代表作。本词上片写春景:燕子翩翩飞,梨蕊纷纷落,柳絮轻轻舞,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和谐美好的春景图。下片写少女。少女们三三两两,或采桑,或斗草,粲然一笑,就点亮了整个春天。诗人通过对春日景物、人物的描绘,表现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板书“目标”)
1.了解诗词诵读技巧。
2.理解诗词内容,鉴赏诗词意境。
3.培养诗意的生活情趣。
本课的重点是:(板书“重点”)
诗词的诵读和鉴赏
难点是:(板书“难点”)
对“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的理解
二、说教法(板书“二、教法”)
1.诵读法(板书)
采用依据是:
①诵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学生能在诵读典范语言时潜移默化,提高表达能力。
②我们的学生起点低,这更要求教师从最基础的方法入手,逐步提高其语文素养
③诵读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
2.鉴赏法(板书)
依据是①鉴赏是学习诗词的基本途径,诗词的美妙意境,学生通过鉴赏方能领悟。
②鉴赏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最佳途径。学生深入感受诗词意境,其思维就与意境合为一体,能更好发展智力。
③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课标对中学语文课堂的要求。
三、说学法(板书“三、学法”)
①诵读鉴赏法(板书)。学生层层深入地诵读和鉴赏诗词,由读通句子到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苏幕遮(碧云天)》精品教案_2
羁旅漂泊到天涯
——“羁旅诗”鉴赏
学习目标:
1. 回顾已经学过的“羁旅诗”,总结“羁旅诗”的基本情感和常见的表现手法。
2. 运用总结出的规律,完成练习并展示、评价。
学习重点:
1.回顾已经学过的羁旅诗的内容情感和主要手法;
2.总结出羁旅诗的常见意象、常见情感和常见手法;
学习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新的文本问题
教案设计
一、导语设计
什么叫羁旅诗?中国古代有的诗人,由于种种原因(谋生、赶考、出使、宦游、迁谪、征战、乡旅、服役等),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形成了羁旅诗。这些诗歌往往记录了一位诗人的一段重要经历,有时甚至是一个诗人一生的概述。
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诗歌,和那些为我们记录漂泊人生的诗人。
二、回顾旧知
围绕主要内容、情感和主要手法说说我们学过的羁旅诗(以《浪淘沙令》、《踏莎行》、《苏幕遮》、《八声甘州》为例)。
三、总结规律
(一)羁旅诗常见意象:
1.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2.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3. 寒蝉——悲凉。
4. 猿猴——伤感。
5.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6. 沙鸥——飘零;伤感。
7.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8. 凄风、苦雨——人生的失意;伤感。
9. 杜鹃——环境的凄凉;人的哀伤,思亲、思乡;忠贞。
10. 芳草——暗喻家乡
(二)羁旅诗常见节令:
1. 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公开课教案_10
单
元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课
题《
破阵子·春景》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晏殊及其词风。
2.掌握意境分析题与手法鉴赏题的技巧
3.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两大宋词流派影响深远,“豪放”大方高歌,气势如虹,有一种撩人心绪的进取美;“婉约”和婉细切、疏隽细腻,亦不失绵绵婉转阴柔美。东坡、易安居士名传千古。其实宋词流派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多词人为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北宋初晏殊和欧阳修即是,他们的婉约词以抒闲情、离愁为主,和婉细切、理深旨远,开有宋一代词风。
二、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
晏殊(991~1055) ,字同叔。北宋前期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人,
1、生于临川:才子之乡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巩、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明代剧坛伟人汤显祖等),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2、才华出众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
景德元(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援笔立成,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
3、身居高位(太平宰相)
求学期间,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等职,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兵部尚书等,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苏幕遮(碧云天)》公开课教案_4
苏幕遮(碧云天)教学设计
执教:
单位:
课时:1课时
一、词人名片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
淹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朱熹称他为“天地间第一
流人物”。生二岁而孤,母更适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东)朱氏,从
其姓,名说。考取进士做官后复姓范。
后历任大理寺丞、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
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曾做过多方地方官。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祐四年)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范仲淹文、赋、诗、词均粲然可观。作词能开拓词的意境,风格兼有婉约、豪放。词传世五首。
二、诗词故事
仲淹苦学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勤奋读书,五年不曾脱下衣服好好睡过一觉,看书看得头昏了,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读书的条件也很艰苦,稠粥也舍不得吃,要到太阳偏西才吃。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给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三、文题背景
此词写于范仲淹新政被挫罢职外放时,是思念家室的作品。“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
△
。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踏莎行(雾失楼台)》精品教案_3
踏莎行·郴州旅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学习诗歌中“化虚为实”,炼字与“无理有情”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进行课前预习,并在诵读、默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诗意;
2、以问题引导与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词意进行深入探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人被贬之后的迷茫、痛苦,身处偏僻之所的孤独,与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辨别上阙中的意象之虚实,并探究描写虚景的深意;
2、赏析词中“无理”发问的实质内涵。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
湖南的郴州有一座三绝碑,我们的课本上就有碑文的图片。那么何谓“三绝”呢?即秦观词,苏轼跋,米芾书。我们都了解苏轼是文坛的大家,米芾是书法界的巨匠,
那么这“三绝”之中的另外一绝——秦观词,又绝在何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
首词《踏莎行》。
一、解题
1、首先我们来看题目,其实这首词还有一个副标题——郴州旅舍(板书补出)。通
过副标题我们就能确定,这首词应该是一首羁旅行役词。那么秦观现在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在这里?秦观现在年纪多大?在这里心情如何?
结合注释,回答问题如下:
身在郴州;被贬到此;此时秦观48岁,几近暮年;心情可猜想是失意的。
2、知人论世,补充写作背景。
二、读词
1、自由读:整体感知,熟悉内容(课前预习);
2、齐读:正字音字形,再次熟悉课文;
3、默读:结合注释,试着自行理解词意。
默读结束后提问:这首词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概括回答。
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这二者不是能截然分开的。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精品教案_12
《破阵子·春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结合注解,掌握必要的文体知识,理解本词内容。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欣赏笔下春景、感受情感寄托。
3.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个性化品读诗歌的能力、深入探索诗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考虑不同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读诗词的兴趣。
2.不脱离高考,细致品读本词的写作技巧及韵味。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词,是一首难得的欢快活泼,轻松明丽的小调。所以我们尝试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来学习它——那就是“一站到底”挑战赛!二、教学过程
教师介绍比赛规则:
1、比赛分四轮(基础知识题、内容理解题、分析技巧题、鉴赏评价题)。一共14题。
2、每题有ABC三个选项,选A举左手,选B举右手,选C不举手。答题开始前全部起立,答错的同学自动坐下。答对的同学站立,继续答题
3、答错一题即为挑战失败,每轮之后有一道复活题,回答优秀者即可复活。
4、站到最后的同学即为本场冠军。
第一轮:
1、本词的作者为晏殊,关于他的信息正确的是:A
A :北宋婉约派
B :南宋豪放派
C :五代婉约派
教师解惑:查看课内注解
2、有位同学想查找晏殊的诗词,他从图书馆找到的几本书中,最不合适的是:C
A :《晏元献遗文》
B :《珠玉词》
C :《花间集》
教师解惑:《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五代时赵崇祚所编集,收录晚唐至五代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共十卷。以温庭筠为鼻祖。所收只有小令和中调,没有长调慢词。
3、下列文人中,有可能跟晏殊见过面的是:A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
主备人:杜航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词风格特点及北宋诗词大家
(2)重点篇目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范仲淹《苏幕遮》
预习案
▲北宋词人▲
▲(1)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鹊踏枝》)、“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绮丽,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高中语文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案 人教版第五册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他出身贵家公子,十几岁就受到宋仁宗赵祯的赏识。早年,他过的是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生活。后来,他的境遇一落千丈,生活坎坷,政治失意,只做过一任颍昌许田镇的小监官。晚年穷愁潦倒,衣食难以自给。
由于生活上经历过兴衰巨变,再加上性格的天真耿介,所以他的词大都是描写由富变衰以后的抑郁或失恋诀别之后的悲哀。对往事的回忆与穷愁潦倒的深愁成为贯穿他词作中的基本旋律。晏几道正是以这样一些特点而成为北宋前期比较突出的纯情词人的。他与李煜的性格遭遇有某种相似之处,故词风也颇相近,但委婉过之而沉痛不及李煜。他兼有欧阳修的深细,但却没有欧词之疏朗;他兼有乃父之境丽,却不及大晏之温润圆融;但其伤感色彩却超过了晏、欧。叶嘉莹先生在《大晏词的欣赏》一文中说晏几道词缺少大晏词的哲思,其意境“实在远较乃父为狭隘而浅薄〞。
在《小山词》二百六十首作品中,只有寥寥几首是长调。小令的创作艺术在晏几道手中无疑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在北宋慢词大量发展的过程中,晏几道只倾心于小令的创作而置慢词这一新体形式于不顾,这不能不说是他创作上的保守思想在作怪。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的这首《临江仙》词,是其所存二百多首词之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林林总总感旧怀人、抚今忆昔、伤离恨别词中的典X和代表,可以说极尽清婉柔美之境地。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句堪称情韵出尘、文具入画。尤其是“落花、微雨〞二句,更具厚、深、雅、韵,成“千古不能有二〞〔谭献《谭评词辩》〕之绝唱,被人广泛吟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导学案
主备人:杜航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词风格特点及北宋诗词大家
(2)重点篇目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范仲淹《苏幕遮》
预习案
▲北宋词人▲
▲(1)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鹊踏枝》)、“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绮丽,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
▲(4)张先,字子野,乌程人。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
▲(5)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重点篇目自主预习◆
◆欧阳修《踏莎行》
(1)自主诵读,读准字音。给下面几个字注音
踏莎()行征辔()迢迢()危阑()(2)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背诵,名句默写
平芜尽处是春山,。
◆欧阳修《蝶恋花》
(1)阅读这首词,结合注释体会这首词作者是从谁的角度所写?
(2)请分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风格。
(3)背诵全词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上片写“秋色”,哪个句子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
(2)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斜阳外”,在全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背诵全词
★次要篇目自主学习★
★晏殊《破阵子∙春景》
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上阕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下阕写人物。“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张先《天仙子》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趁暮色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作者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
★柳永《八声甘州》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