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4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1讲 海洋地理限时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4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1讲海洋地理限
时训练
(建议用时: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1)分析A、B两处海水盐度较高的区域及原因。
(2)简要分析C沿海地区没有形成大盐场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知,该图为澳大利亚东部海域。
A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域,降水少,蒸发旺盛,并且有暖流经过,海水盐度高。
第(2)题,盐场的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1)A A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有暖流经过(9分)
(2)地形崎岖,缺乏大面积泥质海滩;降水丰富,阴雨天多,不利于海水蒸发(6分)
2. (2012年福州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如图为某地区海岸景观类型图,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 200~1 6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 788~2 157毫米,夏秋季多台风,年平均登陆台风约5.1次。
该地区海岸侵蚀较为严重。
(1)指出该地区海岸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开发利用方式。
(2)简述该地区海岸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清图示和有效应用题干所给的材料。
第(1)题,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沙滩与海洋相靠近,故为砂质海岸;砂质海岸海滩宽阔平坦是发展滨海旅游的良好场所,从图例中还看到该地区还发展海水养殖业。
第(2)题,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该地区夏秋季多台风,易形成台风风暴潮或巨大波浪冲刷;年平均蒸发量大于年平均降雨量,气候较干旱。
答案:(1)砂质海岸;海水养殖、滨海旅游。
(6分)
(2)多砂质海岸易被侵蚀;多风暴潮或海流和波浪冲刷;气候较干旱。
(9分)
3.读“1985~2008年我国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简述我国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占海水产品产量比例的变化特征。
(2)目前我国海水养殖量已超过海洋捕捞,简述我国发展海水养殖的有利条件。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清图例和明确每种统计要素的变化趋势。
第(1)题,通过阅读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直观看出其逐渐上升或下降,但要注意在2005年两条折线相交是个转折点。
第(2)题,通过阅读柱状图可以看出2008年海水养殖量已超过海洋捕捞,发展海水养殖业要有劳力、技术、场地、海域及市场需求等,注意与渔场形成条件相区分。
答案:(1)我国海洋捕捞占海水产品产量的比例逐年下降;海水养殖占海水产品产量的比例逐年上升;2005年之后,海水养殖所占比例开始超过海洋捕捞。
(9分)
(2)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滩涂面积广;处于中低纬度,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充足;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水平高。
(6分)
4.读“千岛群岛部分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指出甲海域世界著名的海洋资源,并分析其生成的自然条件。
(2)上世纪后期甲海域该种海洋资源的产量下降,提出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千岛群岛大致所处的区域。
第(1)题,千岛群岛位于东亚岛弧链的北部,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图示显示甲海域岛屿众多利于鱼类栖息,且位于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上,光照充足,渔业资源丰富。
第(2)题,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加强保护与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免受破坏与污染。
答案:(1)海洋生物资源(渔业资源)
条件:位于大陆架,光照充足;寒暖流在此交汇,鱼饵丰富;岛屿众多,有利于鱼类栖息产卵等。
(10分)
(2)合理捕捞,捕养结合(海洋农牧化),实行休渔制度;加强海洋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治海洋污染;加强海洋污染监测;海洋工程进行科学论证。
(10分)
5.(2013厦门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如图示意世界某石油主要产区的海陆分布,该区域海水淡化技术世界领先,有数千家海水淡化工厂。
(1)概括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并说出甲、乙两海域之间表层海水的流动方向。
(6分)
(2)简要分析该地区海水淡化产业发达的原因。
(9分)
解析:本题以波斯湾沿岸地区海水淡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第(1)题,通过读图可以看出盐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甲、乙两海域之间由于盐度差异形成了密度流,甲海域盐度高、密度大、水面低,乙海域盐度低、密度小、水面高,表层海水由乙海域流向甲海域。
第(2)题,海水淡化是高成本产业,该区域是石油主要产区,资金雄厚,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海水淡化技术水平高。
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减;乙海域流向甲海域。
(6分)
(2)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市场需求量大;多为临海国家;海水淡化技术水平高;石油富国,资金雄厚。
(9分)
6.下图示意1992年10月~2007年5月我国某海域海平面的月变化和年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说出该海域海平面的时间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2)简述该海域海平面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变化曲线图。
第(1)题,根据题干和图示可知该海域海平面的时间变化有月变化和年变化两种,图示月变化曲线显示每一年份的夏季高、冬季低,年变化曲线显示海平面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第(2)题,该海域海平面变化趋势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海水入侵、加剧风暴潮、破坏海岸等。
答案:(1)夏季高,冬季低;1992~2007年海平面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原因:夏季水温高,海水受热膨胀,冬季反之;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
(10分)
(2)淹没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加剧风暴潮、洪涝灾害;引起海水内侵,恶化沿海水质;破坏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