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详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1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清兵卫与葫芦》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整体阅读与理解,分析清兵卫的形象特征及其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具体章节为第三十二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分析清兵卫的形象特点,理解葫芦在他生活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比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人性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兵卫形象特点的分析,以及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文章的整体理解,情节把握,以及思想感情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朗读、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关于收藏爱好者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 讲解与分析: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清兵卫的形象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清兵卫形象特点:执着、单纯、热爱生活对比手法:清兵卫与他人的对比,清兵卫前后态度的对比2. 思想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清兵卫的形象特点。
b.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清兵卫与葫芦之间关系的理解。
c. 请举例说明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答案:a. 清兵卫形象特点:执着、单纯、热爱生活。
b. 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葫芦是清兵卫生活的寄托,也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
c. 对比手法:如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与他人对葫芦的冷漠形成对比,清兵卫在得到葫芦前的期待与得到后的失望形成对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清兵卫与葫芦》一文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文章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清兵卫与葫芦》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2. 语文知识点讲解:对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语、成语、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
3. 思想教育:通过分析文章,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分析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成语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的梳理,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思想教育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清兵卫与葫芦》阅读笔记、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清兵卫与葫芦》全文,边读边勾画重要信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成语、修辞手法等,共同分析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清兵卫与葫芦》2. 重点词语:清兵卫、葫芦、友谊、关爱3. 成语:患难与共、形影不离、情深似海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2)运用文章中的成语,写一段话描述你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
答案:(1)友谊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它能让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支持,快乐时分享喜悦。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清兵卫与葫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
详细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认识寓言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讨论、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他们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寓言的寓意。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资料、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友谊的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讲解寓言的寓意。
4.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作者、故事情节概括。
2. 黑板右侧:人物形象、寓言寓意、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语言通顺,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思维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1. 故事情节: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相识、相交、相知过程,突出友谊的珍贵。
2023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7篇
2023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7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__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味__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葫芦工艺品图片)看了这些葫芦的图片,大家是否也惊叹于葫芦的美呢?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个叫清兵卫的日本小男孩,看看他与他的爱好——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
二、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三,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回顾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其中小说能够吸引人最关键的要素:情节。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总体把握故事。
明确: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3、回顾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4、__的情节运行模式: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四、赏析文本1、__开头交代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明确:,这种写法称为倒叙。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1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为第一至三自然段。
通过分析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葫芦艺术的特点以及与清兵卫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民间艺术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精彩词汇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了解民间艺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体会民间艺术的魅力。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文章中的精彩词汇和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葫芦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对葫芦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
3. 分析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探讨民间艺术的魅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清兵卫:热爱葫芦,民间艺术传承者葫芦: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课文主题: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民间艺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我心中,民间艺术有着极高的地位,它独具魅力,丰富多彩。
例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课文,让我了解到葫芦艺术。
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使我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清兵卫一样,热爱并传承民间艺术,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更加繁荣。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清兵卫与葫芦》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事件、人物性格分析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清兵卫与葫芦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历史背景。
(2)分析文章的主要事件,梳理故事情节。
(3)讲解清兵卫、葫芦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3. 例题讲解:(1)挑选一道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典型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道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练习题。
(2)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1)故事背景(2)主要事件(3)人物性格分析(4)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故事背景:战国时期,燕国与赵国交战,燕国将领清兵卫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赵国将领葫芦则善于用计。
两人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2)人物性格特点:清兵卫勇猛、正直、忠诚;葫芦机智、狡猾、善于用计。
(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表达了爱国情怀,强调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较为到位,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还需加强。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范文汇编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范文汇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中的第五章节,详细内容为《清兵卫与葫芦》一文。
该文描绘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以及他在生活中与葫芦相关的趣事,展示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
2. 领悟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以及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
重点:分析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葫芦实物,引发学生对葫芦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a. 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b. 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c. 阅读理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b. 分析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谈谈你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
c.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细节,进行拓展写作。
2. 答案:a. 课文主要内容: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展示了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b. 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清兵卫热爱葫芦,葫芦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智慧和精神。
c. 拓展写作: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今后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2
《清兵卫与葫芦》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围绕第四、五自然段展开,详细内容为描述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以及他与父亲之间因葫芦引发的一系列冲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题,了解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人物性格的特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心理,感受作者细腻的笔触。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清兵卫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人物性格的特点。
重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葫芦图片,引发学生对葫芦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课堂讲解:a. 学生自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清兵卫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人物性格的特点。
c. 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深入剖析人物心理,感受作者细腻的笔触。
3. 实践情景引入:a. 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是清兵卫或他的父亲,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
b.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例题讲解:b. 教师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提炼出关键词,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5. 随堂练习:a. 学生仿写一个类似的句子,描述清兵卫此时的心情。
b.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a. 清兵卫:热爱葫芦,细腻笔触b. 父亲:严厉,不理解c. 对比手法:展示人物性格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对比手法,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与父母之间的一个矛盾冲突。
答案示例:我一直觉得妈妈太过于关心我的学习,让我感到压力很大。
有一天,我在做作业时,妈妈又过来问我学习情况,我忍不住抱怨道:“妈妈,你能不能不要总是问我学习的事情?”妈妈愣住了,她没想到我会这么抵触。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清兵卫与葫芦》一文。
该文讲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以及他在追求葫芦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挫折,最终通过努力获得葫芦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清兵卫与葫芦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堂讲解(10分钟)(1)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2)详细讲解文章内容,分析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及其追求过程。
(3)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分析其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让学生设想自己追求一个喜爱的事物,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找出答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对文章进行鉴赏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文章中清兵卫追求葫芦的过程,谈谈你对追求理想的看法。
(2)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事物的短文。
2. 答案:(1)示例:我认为,追求理想需要勇气和毅力。
清兵卫在追求葫芦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坚定信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给我们启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引导学生认识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明清小说》第二节《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包括: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文本阅读与解析,通过对该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面对困境?”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讽刺、夸张手法;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学习心得;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人物形象:清兵卫、葫芦艺术手法:讽刺、夸张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2)谈谈你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2. 答案:(1)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2)清兵卫与葫芦:勇敢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中的小说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讽刺手法及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汇总7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汇总7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3、能结合作品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
(危机爆发)教学重点: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教学难点: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辅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人小故事(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二:文本感知:1、检查预习:你会读吗?热衷战战兢兢茶卤薪水哆嗦呵斥熠熠乖觉2、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用间接地语言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明确: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三、文本研习1、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
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明确:这件事:(21-27)开端:清兵卫发现葫芦;(28-29)发展:教员没收(30-36)高潮:父亲砸碎葫芦(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
在这件事情上,周围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反映?父亲—“圆睁着眼呵斥”“抓”“揍”“骂”“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哭”“唠唠叨叨”“怨言”教员—“气得连声音都颤抖”“没收”“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4)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强权。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之间的情感联系。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理解坚持追求个人兴趣和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清兵卫与葫芦》全文。
与小说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民间传说。
2.2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清兵卫性格特点的探讨。
2.3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深层的文化含义。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小说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葫芦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简述小说背景和作者简介。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练习: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作业布置阅读相关背景资料和民间传说。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和问题。
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改进和调整。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和提问,观察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情况。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作业和短文,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学资源:《清兵卫与葫芦》原文文本。
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文学鉴赏指导书籍和文章。
7.2 资源使用:在课堂上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情节的理解。
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背景和文化内涵。
清兵卫与葫芦精品教案范文汇编
清兵卫与葫芦精品教案范文汇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清兵卫与葫芦》,围绕第四、五自然段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葫芦收藏的审美情趣;清兵卫与老板的交流,展现人物性格;从清兵卫失去葫芦后的反应,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清兵卫的形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细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清兵卫的形象,理解他对葫芦的热爱。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细节中体会清兵卫的情感世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精美的葫芦图片,引发学生对葫芦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分析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讲解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以及他与老板的交流。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道关于清兵卫形象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a. 题目: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清兵卫对葫芦热爱的句子。
b. 答案:课文第四自然段:“清兵卫一有空,就拿出葫芦来看,爱不释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细节中体会清兵卫失去葫芦后的心情。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a. 清兵卫形象:热爱葫芦,审美情趣b. 清兵卫与老板的交流:展现性格特点c. 清兵卫失去葫芦:体会情感世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描述你最喜欢的物品。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物品是一本书,它是我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独特,内容丰富,每当我翻开它,都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葫芦图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
但在课堂实践中,对清兵卫情感世界的引导还需加强。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的象征意义;(2)可以理解故事中清兵卫的性格特征;(3)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葫芦的象征意义,理解清兵卫的性格特征,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了解葫芦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3. 教学方法(1)任务导向式的接听阅读指导法。
(2)团队探究法。
(3)互动式讨论法。
4. 教学课时本教学内容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教师带领学生们审视图片,讲解葫芦象征意义。
问学生们葫芦常常出现在哪些文化中?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提示学生们开始思考。
2. 小组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搜索和阅读相关资料来深入探究葫芦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们注意葫芦与文化、信仰、传统习俗等其他对象的联系。
3. 学生分成阅读短篇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然后进行各组交流,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听从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鼓励在谈话时发表他们的看法,同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总结吸收。
第二课时1. 请学生分组讨论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的性格,并用报告和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2. 让学生在故事中寻找表明清兵卫性格特征的句子,并发表对这些句子的认识和理解。
3. 通过借鉴学生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们在小组会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整个故事的主题。
三、教材资源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十二章《民间故事》第一节《《清兵卫与葫芦》。
其他教材:教学PPT、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效果1. 老师会帮助学生了解葫芦的文化象征,从而改变他们以往文化认识的局限性,具有大量的文化学习价值。
2. 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精选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围绕第四、五、六自然段进行深入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要尊重和欣赏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寓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故事。
3. 讲解课文:a. 对第四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b. 对第五自然段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清兵卫为何对葫芦情有独钟。
c. 对第六自然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和欣赏他人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a. 清兵卫的性格特点b. 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c. 尊重和欣赏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作文。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尊重和欣赏他人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寓意。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及答案。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四篇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四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对待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发展。
2.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
3.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如何善待他们2.难点:体味传神的心理描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预习读课文,掌握课文出现的生词。
二、导入作者简介三、感知--研读1.阅读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故事采用倒叙的方法。
第一段中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卫兵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课文中间部分叙述了这件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对葫芦的痴迷。
第二部分:写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而被父亲呵叱。
第三部分:写父亲砸碎了他心爱的葫芦,也彻底毁了一个孩子了兴趣爱好。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他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讨论并归纳:他对卖葫芦的店铺特别钟情,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他所居住的小镇,所有的葫芦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他制作加工葫芦的技术很娴熟;把秃头当成葫芦;能在二十来个当中发现一个特别的。
3.花一毛钱最张以六百元的高价卖出,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讨论并归纳:这说明他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与前面父亲对他的审美观的否定构成对比,同时批判了长辈的专断行为使一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爱好和能力。
4.如何理解文末父亲对其新爱好的态度?父亲仍无法理解他的爱好,使我们不得不担心,他的这项喜好又能坚持多久?5.从文中找出清兵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6.请谈谈你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感受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2【教学思路】选修课程更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多元的评价方式。
《外国小说欣赏》定位为“欣赏”,更强调学生主体的体验。
“话题”的限定,更强调理性思考与单元意识。
语文课程应始终注重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基于对课程和教材的这些认识,本课在教学组织上遵循由感性体验到理性总结再到具体实践的认知规律,借助学案《探究学习表》,采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以期达到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的目的。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
《清兵卫与葫芦》优质教案(通用《清兵卫与葫芦》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清兵卫与葫芦》,涉及教材第二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解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关爱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葫芦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葫芦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3. 内容解析:a.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的故事情节。
b.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人物形象分析: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b.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全班共同讨论。
5. 主题思想探讨:a.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提炼出主题思想。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全班讨论。
6.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a. 故事情节:清兵卫与葫芦的相识、相知、相爱、相离。
b. 人物形象:清兵卫——热爱生活,善良纯真。
c. 主题思想: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关爱大自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b. 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c. 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
2. 答案:a. 略。
b. 清兵卫热爱生活,善良纯真,对葫芦充满感情。
c. 课文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关爱大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该章节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其主要情节,感受其中的幽默与讽刺。
2. 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传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幽默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3. 课堂讲解:(1)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
(3)讲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幽默例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个幽默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以“清兵卫与葫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的幽默故事,与同学分享。
(2)举办一次以“幽默与讽刺”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幽默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补充说明: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一导入:1欣赏外国小说的宗旨2:小说的基本元素今天我们来学习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文学流派,“百桦派”的次要代表人物,志贺直哉的代表作,清兵卫与葫芦。
Ppt3作者简介Ppt二读到小说标题,你有甚么疑问?(1清兵卫是谁?他与葫芦是甚么关系?)3 自读小说,看看小说讲了一个甚么故事?4请先生复述故事5梳理小说情节的运转模式。
Ppt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发生爱好葫芦发展购买葫芦高潮葫芦没收高价卖出结局改换爱好三 6从小说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清兵卫对葫芦怎样?。
Ppt 痴迷酷爱7清兵卫热衷于葫芦表如今哪些方面?(1)技巧很好(2)(2)把一老头儿的脑袋错看成葫芦(3)(3)白天看葫芦,早晨整理葫芦(5)(4)飞快买下葫芦,片刻不离 (13)还从哪里可看出他痴迷酷爱? (6) (28)8这几个方面,作者用的是甚么描写?(细节描写)四小说中清兵卫的心思有无变化?又怎样的发生变化:?Ppt痴迷热爱——沉默固执——恐惧害怕——喜欢绘画不仇恨9是甚么让清兵卫与葫芦断了关系?父亲不悦呵斥教员没收告状父亲打人砸葫芦10这表现大人的甚么?(大人的独裁、蛮横)11小说的结尾给你以怎样的感受?(小说的结尾有甚么特点?)12 0.1=50=600 放弃葫芦,爱上绘画(出乎预料情理当中13然而父亲又是怎样的表现?开始嘀咕14 请你给小说再续个结尾15你觉得清兵卫有着怎样的性情特点?(痴迷于葫芦的儿童,独具慧眼的天赋,身处困境的孤独者,反抗精神)16他的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情特点?(暴力独裁仁慈残暴自以为是)17教员呢是个甚么样的人?传统保守固执迂腐思想保守18因而可知,清兵卫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传统保守固执迂腐思想保守暴力独裁仁慈残暴扼杀儿童本性极其恶劣的环境)19你觉得小说的主题是甚么?批判扼杀儿童本性的残暴行径。
表达对儿童成长寿运的忧思。
呼吁顺应发展儿童的兴味爱好。
本性个性。
(这也是作者寻求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个性,倡导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
幼儿园教育游戏《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
幼儿园教育游戏《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幼儿园教育游戏-《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能够感性理解游戏中的情节和道理;3.能够适应小组合作,培养幼儿间的合作意识;4.体验游戏过程中的欢乐和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讲述了清兵卫与大力士的故事,在办别的任务中,抓住了对手的弱点获得了胜利,小组合作和战胜困难是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个故事非常适合幼儿园的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群体合作能力,同时也更能够让幼儿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群体合作能力难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幼儿理解和尊重别人?四、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模拟、幻灯片展示、讲解解题思路、问答互动等方式,让幼儿们在讲解中享受游戏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1.游戏规则的介绍游戏中共有两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里面有三四个队员,每个队员都有不同的任务。
清兵卫和大力士谁先找到葫芦就算谁赢。
小组内的队员互相帮助对方,一起协作,一起战胜困难。
2.游戏过程幼儿们分成两个小组,大力士小队和清兵卫小队,建议提前抽签分组。
游戏开始后,幼儿们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解决任务,防止做到推动故事的主要情节。
3.游戏结束当两个小组都找到了葫芦,游戏结束。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幼儿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经验和感受,在游戏中思考问题并且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课后评估评估方式:通过问答,让幼儿回答各种问题,检查他们的游戏效果和理解程度。
1.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 在游戏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3. 游戏结束,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4. 如果你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幼儿对于小组合作和集体合作都能够很好的理解和实践,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取得不错的游戏效果。
但是,一些幼儿对自己团队的要求和其他队员的要求理解不是很到位,需要继续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徐晓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危机爆发”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课型: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千多年以前,子曾经曰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意思?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没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爱好某种东西,你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把它做好,做出成就。
那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平常的爱好是什么?自己有没有特别用心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把爱好变成特长?家长对此是否支持?谁愿意说一说?学生发言……(得到家长支持——幸运,清兵卫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得不到家长支持——与清兵卫有着同样的遭遇。
)好的,今天我们要走近的是一个叫清兵卫的日本小男孩,看看他与他的爱好——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64页,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
二、初步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1、快速浏览课文,让学生讲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引导:题目是《清兵卫与葫芦》,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看文,复述一下文章的故事情节。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适当的提示、补充,勾勒出全文情节的基本框架(运行模式)。
结局:清兵卫放弃葫芦开端:清兵卫痴迷葫芦发展:清兵卫和父亲及客人谈论葫芦继续发展:清兵卫买到一个好葫芦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小高潮:葫芦被高价卖出结局:清兵卫放弃葫芦,改变爱好。
(先板书故事情节,然后引入情节一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这几个词写在情节之前,注意文章开头的“结局”。
发展和继续发展都算发展部分,高潮和小高潮都算高潮部分。
高潮部分的确定可以这样引导:电视连续剧诱惑着我们一集集地往下看,是因为里面总是有曲折动人的关系与情节,尤其是每集结束时定格的画面总让人流连。
如果让你把本文设计成连续剧,你会把画面定格在哪个情节?为什么?)3、请学生根据情节发展脉络给文章分层。
三、精读全文,具体分析情节过渡:好的,我们顺利完成了初步阅读的任务,接下来,我们要精读课文,逐层地分析它的情节安排。
(一)欣赏开头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
师:第一段读完了,大家有没有感到疑问的地方?作者写的这几句话,意思是否明了?(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可以反问学生:“这件事”是指什么事,作者有没有交代?“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清兵卫过去究竟是如何热衷于葫芦的?让学生在课本上划线并做出标记:两个疑问)预设1:生:有。
师:那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呢?生或师:要吊我们胃口,要吸引我们继续往下读。
(是吧?)师:那么作者的这种手法叫做什么?生:设置悬念。
师:作用是?生: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预设2:学生可能回答“有”。
师:在哪里?生:在下文当中有解释。
师:是的,下文,那如果我们不读下文,就不知道,对吧?只有往下读了,才能揭开这两个谜底,那大家觉得作者这样写目的是什么?生: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
)师:很好,就是这样,大家以后在作文中,也可以试着用这样一种技巧,抛出一个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然后继续读下去。
(二)赏析开端师:好的,那我们继续往下读,把刚才两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
先来看故事的开端部分。
请大家再默读一遍第二到第六自然段,然后告诉我,这几个段落各自写了什么?能不能把各段的大意概括一下?请学生回答,老师给予提示,完善。
第二段:清兵卫如何玩葫芦——买什么葫芦,怎样收拾葫芦。
(茶卤:很浓的茶汁。
)第三段:错把一个秃脑袋当葫芦——对葫芦的专心。
第四段:爱看葫芦——呆呆地。
第五段:收拾好葫芦后的举动——程序繁琐,却丝毫不倦。
第六段:看过大概所有的葫芦(不是所有的葫芦,为后文发现葫芦留下余地)。
师:从这几段的描述中,你能体味到什么?生:清兵卫对葫芦的热衷。
师:是哪些词语或句子给了你这种信息呢?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
(第二自然段写如何买来,数目多少,价值几多,如何加工,熟练程度如何。
其中一些副词“常常”、“能够”、“也是”、“不停地”透露出了其喜欢的程度。
第三自然段通过一个错看的故事,把清兵卫的痴迷很生动地表现出来。
第四自然段也用了一些副词“每次”、“总是”、“呆呆地”来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热衷。
第五自然段是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清兵卫对收拾葫芦的琐碎举动乐此不疲。
)师:这些描写都属于什么描写?(如果回答不出,可以提示:如此细致的刻画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属于什么描写?)生:细节描写。
师:正确,那大家觉得这种细节描写对文章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明确:生动、有力地传达了两个信息:第一,清兵卫特别喜爱葫芦,到了痴迷的程度,葫芦于他是一种很重要的乐趣,绝不是三分钟的热度使然。
第二,清兵卫看过了很多葫芦,这为下文表现他对葫芦的鉴赏力做了铺垫,不会让读者觉得后文安排突兀。
事实上,读过一篇小说,给我们最深记忆的往往不是情节如何曲折怪异,而是富有表现力的动人的细节。
细节和情节的关系,课本第69页。
这是我们要从作者身上学到的第二个写作文的法宝——细节描写。
从细节入手,工笔细描,把你觉得对表现主题有关的内容仔细地刻画出来。
(三)赏析发展故事的开端部分已经为我们揭开了文章开头的第一个谜底,即清兵卫怎样地热衷于葫芦。
那另外一个谜底是什么?我们接着来探究。
师:清兵卫对葫芦可以说是百分之两百地喜欢,那老师想问:他喜欢的是什么样子的葫芦呢?谁能迅速在文中找出答案?生:第七自然段。
“他所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
很好。
找的很准。
还有一句:“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凡的东西。
”是吧?周正是什么意思?端正。
“平凡”两个字请大家划一下,待会儿我们会作分析。
师:好,我们看这一段仍然是承接上文叙述清兵卫如何爱好葫芦的,对不对?但是,我们刚才是把它划入了第三部分——发展环节,为什么呢?大家有没有疑问?为什么要这样分?第七段划到上面可以吗?明确:不行,因为下面一段:“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喜欢。
”这句议论是针对第七自然段讲的,第七自然段和下文的联系要更为紧密一些。
师:那么,我们可以看出,第七自然段其实是一个什么段?生:过渡段。
师:不错,承上启下,很自然地进入了下面一个场景的描写。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个场景。
这是一段对话,我们来请几位同学分角色表演一下。
一个人读客人,一个人读爸爸,另一个人就读清兵卫。
注意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很短的一段对话,大家从中读到了什么?这部分的描写对于全文又有什么作用呢?谁能说一说?明确:这一部分展示了一对非常重要的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
这个大矛盾可以分成两层。
一层是清兵卫的爱好与父亲的不支持之间的矛盾,另一层是清兵卫独到的眼光与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间的矛盾。
这是小说大情节的生发点,小说最核心的情节张力,都由此产生。
另外,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突出了清兵卫的个性:独立,有主见,不盲从。
(补充:马琴,即泷泽马琴,日本江户时代末期作家。
)师:好,我们接着来看“继续发展这一环节,这一部分写的是清兵卫买一只葫芦的过程,用笔非常俭省,但绝不是缀笔,大家看一下这一段的描写对文章的情节和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方面,引起读者注意——清兵卫特别喜欢的这个葫芦,到底会有什么故事?也是一种悬念;另一方面,写清兵卫看中了一个葫芦,花“一毛钱”将其买下来,为下文葫芦的高价卖出,两者的鲜明对比埋下伏笔。
上文中的“平凡”跟这里的“一毛钱”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四)赏析高潮“摇摆”、危机爆发师:清兵卫买到了一个自己很喜欢的葫芦,然后呢?他是怎么做的?生:他把葫芦带到了学校。
师:还在上修身课的时候偷偷把玩,结果被级任教员发现了,从而导致了危机爆发,进入了小说的高潮部分。
我们看,作者只用了两句话,就从一个情镜过渡到了另外一个,轻巧、自然,不愧是大师的笔法。
(补充:“修身课”,是讲授道德、伦理的课程。
后来发展到主要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二次大战后被取消。
)师: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他是如何处置的呢?作者有没有马上告诉我们?没有,而是宕开一笔,写教员的爱好。
写他喜欢武士道和表现武士道的戏,并且反对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出息的行为。
(补充:武士道,简单地说,就是旧时日本武士遵奉的绝对效忠于封建主的道德,这种精神发展到二十世纪时,已经逐渐准变为一种军国主义思想。
云右卫门,是人名,是一个表演歌颂武士道的日本系演员。
新地,其实就是花街柳巷。
)插入了这些内容之后,作者才写了教员对清兵卫的处罚:当场没收葫芦。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你能从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明确:1、作者情感:同情清兵卫,反对武士道。
清兵卫所爱好的的葫芦象征着自然、美与和谐,而教员所爱好的武士道,则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的强权。
后者对前者的压制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呼求。
这里有必要来介绍一下作者和他的基本主张。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创作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在城崎》(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
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享有“小说之神”的誉称。
2、作者这样写,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被“吊”了一“吊”,是运用了“摇摆”的处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
什么是摇摆?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的第69页。
这一笔法在下文当中还有一次很明显的体现,我们待会儿来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