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习题

合集下载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同步练习一、选择类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单于愈益欲降之B.反欲斗两主C.单于壮其节D.逸豫可以亡身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3.下列画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财物)B.武帝嘉其义(嘉奖)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兼任)二、语言表达4.苏武是一个感动古今的人物,他的“忠信”千古流传。

我们国家近些年,每年都会举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一个个来自民间的道德模范,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请同学们仿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为苏武也写一份颁奖词。

示例: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

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

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苏武传》有删改)文本二: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C.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讨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①子为父死,亡所恨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D.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②欲因此时降武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②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①单于子弟发兵与战②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C.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②武以强壮出D.①乃幽武置大窖中②见犯乃死,重负国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B.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判罪C.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D.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女弟:妹妹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

B.见犯乃死,重负国重:非常。

C.自分已死久矣分:料想,断定。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

二、语言表达6.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李白《苏武》)读完以上两则材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说说“苏武精神”,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要求:角度清晰,见解独到。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苏武传》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0《苏武传》练习一、文言文阅读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除:殿阶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D.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赐钱二百万以.葬举贤以.自佐B.惶恐饮药而.死人而.不仁,如乐何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为之于.未有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践华为城,因.河为池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B.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C.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D.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4.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是()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①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①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劝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C.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义形象。

D.选文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6.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7.请概括苏武、屈原两人的品格特征的异同。

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除:台阶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C.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坐死:因犯罪被处死。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

C.见犯乃死,重负国使牧羝,羝乳乃得归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2.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宜皆降之②屈节辱命③单于壮其节④空以身膏草野⑤反欲斗两主⑥天雨雪,武卧啮雪⑦杖汉节牧羊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⑨扶辇下除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细节描写,北海牧羊中“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的细节,突出体现了苏武的坚贞顽强。

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

B.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场面。

苏武指斥卫律的不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武的坚贞与正义。

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在情感上,李陵陈述自己投降时的心情,想以此打动苏武,所以他是不赞同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因为汉武帝逼死了苏武的兄弟,家庭发生变故,尤其是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

D.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

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

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国家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人物形象。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卿不欲降”中,“子卿"是称呼苏武的字,这是李陵出于对苏武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称谓有很多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爵名、籍贯、郡望等,“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就是白居易以爵名称呼自己。

《苏武传》习题

《苏武传》习题

《苏武传》习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捱见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召武受辞.辞:受讯2.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会会.缑王与第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生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虽生.,何面目以归汉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膏”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空以身膏野草A.欲因此时降.武B.单于壮.其节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D.其人一夜.亡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有()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5.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到《苏武传》中通过人际关系与自然环境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异常鲜明,试举例进行说明。

6.以下是古人对苏武的一些评价,阅读这些文字,谈谈你对苏武的看法。

(1)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东汉]班固《李广苏建列传赞》)(2)(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卫律为丁令王使人盗之,以困武。

冀其终降,以分谤也。

(王必欲降武)时陵为右校王,故因其称。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节者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十七)7.以下两首诗,据传是苏武之作,阅读两首诗歌,结合课文,试分析苏武的思想感情。

其一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长相近。

邈若胡与秦。

堆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哪一位官员?A. 大司马B. 大将军C. 大司农D. 大司空答案:B2. 苏武被匈奴扣留了多少年?A. 10年B. 20年C. 30年D. 40年答案:C3.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所持的是什么?A. 汉节B. 汉旗C. 汉剑D. 汉书答案:A4.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主要做了哪些事情?A. 放牧B. 种植C. 教书D. 从军答案:A5. 苏武最终是如何回到汉朝的?A. 匈奴主动放回B. 汉朝派使者赎回C. 苏武自己逃回D. 匈奴内部发生变故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苏武传中,苏武被匈奴扣留时,他_________(坚守信念)。

答案:坚守信念2.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_________(不屈不挠)地维护汉朝的尊严。

答案:不屈不挠3. 苏武传中,苏武被匈奴扣留时,他_________(不食匈奴粟)。

答案:不食匈奴粟4. 苏武传中,苏武最终回到汉朝时,他_________(带着汉节)。

答案:带着汉节5. 苏武传中,苏武在匈奴期间,他_________(牧羊)以维持生计。

答案:牧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苏武被匈奴扣留的原因。

答案:苏武因出使匈奴,因匈奴内部发生变故,被匈奴扣留。

2.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是如何表现自己的忠诚和坚定的?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他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维护汉朝的尊严,不食匈奴粟,表现出了对汉朝的忠诚和坚定。

3. 苏武传中,苏武是如何影响匈奴的?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他的行为和坚持影响了匈奴,使得匈奴人对他产生了敬意,也间接地影响了匈奴对汉朝的态度。

4. 苏武传中,苏武的回归对汉朝有何意义?答案:苏武的回归对汉朝意义重大,他不仅带回了汉节,也带回了汉朝的尊严和威望,增强了汉朝的国际地位。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苏武传中,苏武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苏武传中,苏武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他的忠诚、坚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上。

苏武传练习题及答案,成才系列

苏武传练习题及答案,成才系列

《苏武传》练习一基础知识:(1)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侯阏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劾()大不敬斧钺()汤镬()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引(1)引佩刀自刺。

(2)虞常果引张胜。

以(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2)汉亦留之以相当。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4)以状语武。

(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6)蹈其背以出血。

(7)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8)空以身膏草野(9)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10)见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11)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2)匈奴使来(3)武益愈,单于使晓武(4)方欲发使送武等(5)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6)单于使陵至海上(7)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因(1)君因我降(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3)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候(1)朝夕遣人候问武(2)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3)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当(1)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2)副有,当相坐。

乃(1)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3)乃幽武,置大窖中(4)羝乳乃得归为(1)前长君为奉车(2)兄弟並为郎(3)子卿尚复谁为乎(4)皆为陛下所成就(5)子为父死,亡所恨(6)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3.指出并写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与旃毛并咽之(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空自苦亡人之地(6)信义安所见乎?(7)孺卿从祠河东后土(8)法令亡常(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0)武父子亡功德(11)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12)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高中苏武传文学常识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苏武传文学常识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苏武传文学常识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苏武传》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传记?A. 苏秦B. 苏武C. 苏东坡D. 苏辙2. 《苏武传》的作者属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3.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流放至何地?A. 沙漠B. 草原C. 雪山D. 森林4. 苏武在匈奴期间,主要依靠什么维持生活?A. 牧羊B. 打猎C. 捕鱼D. 种植5. 苏武最终是如何返回汉朝的?A. 通过战争B. 通过外交C. 通过逃亡D. 通过交换二、填空题6. 《苏武传》中,苏武在匈奴期间,曾用_________来表达对汉朝的忠诚。

7.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因_________而受到匈奴人的尊敬。

8.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_________次尝试返回汉朝。

9.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_________年没有见到汉朝的使者。

10. 苏武最终返回汉朝时,已经是_________岁。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苏武在匈奴期间的生活状态。

12. 请简述苏武在匈奴期间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

13. 请简述苏武最终返回汉朝的过程。

四、论述题14. 论述《苏武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1-5 B A C A B6. 牧羊7. 忠诚8. 多次9. 十九10. 六十【简答题答案示例】11. 苏武在匈奴期间,生活极其艰苦,被流放至寒冷的北海,以牧羊为生,忍受着孤独和饥饿。

12. 苏武在匈奴期间,表现出了坚定的忠诚和不屈的意志,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也始终坚守着对汉朝的忠诚。

13. 苏武最终返回汉朝是在汉朝与匈奴达成和平时,通过外交途径被释放回国。

【论述题答案示例】14. 《苏武传》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苏武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坚强的民族精神。

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苏武传基础试题及答案

苏武传基础试题及答案

苏武传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苏武被匈奴扣留后,匈奴单于首先采取了什么手段来迫使他投降?A. 威胁B. 利诱C. 软禁D. 酷刑答案:B2.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流放到何处?A. 贝加尔湖B. 塔克拉玛干沙漠C. 呼伦贝尔草原D. 阿尔泰山答案:A3.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的妻子是谁?A. 李陵之妻B. 卫律之妻C. 李广之妻D. 卫青之妻答案:A4. 苏武被匈奴扣留了多少年?A. 10年B. 19年C. 29年D. 39年答案:C5. 苏武最终是如何回到汉朝的?A. 匈奴主动释放B. 汉朝用财物赎回C. 汉朝通过外交手段营救D. 自己逃回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流放到______,那里环境恶劣,他以______为食,以______为饮。

答案:贝加尔湖,鼠肉,雪水2.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赐予一名妻子,她原是______的妻子。

答案:李陵3.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赐予一群羊,但这些羊都是______的。

答案:公羊4.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赐予一座______,但他拒绝了。

答案:帐篷5. 苏武最终回到汉朝时,他的______已经去世,他的儿子也已长大成人。

答案:妻子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苏武在匈奴期间,匈奴单于是如何对待他的?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匈奴单于首先试图通过利诱的方式迫使他投降,但苏武坚决不从。

随后,苏武被流放到贝加尔湖,那里环境恶劣,生活艰苦。

尽管如此,苏武仍然坚守忠诚,拒绝投降。

2. 苏武在匈奴期间,有哪些人试图劝说他投降?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有卫律、李陵等人试图劝说他投降。

卫律曾以高官厚禄诱惑苏武,但苏武不为所动。

李陵则以自己的经历劝说苏武,希望他能认清形势,但苏武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3. 苏武在匈奴期间,有哪些事迹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坚韧?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他的忠诚和坚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坚决拒绝匈奴的利诱,坚守忠诚;二是他在贝加尔湖的艰苦环境中,以鼠肉为食,以雪水为饮,依然坚持生存;三是他拒绝匈奴赐予的妻子和羊群,表明他不愿与匈奴有任何瓜葛;四是他拒绝匈奴赐予的帐篷,表明他不愿享受匈奴的恩惠。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天雨雪,武卧啮雪B.羝乳乃得归C.乃幽武置大窖中D.杖汉节牧羊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议论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C.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亲:亲戚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计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B.空自苦亡人之地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D.因泣下霑衿二、填空题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自分( ) 已死喟( )然沾( )衿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苏武传》练习题

《苏武传》练习题

以状语.武
C. 天雨.雪,武卧啮雪
D.
得夜.见汉使
18、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一人夜.亡,告之
B.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C. 杖.汉节牧羊
D.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9、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属于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 单于壮.其节
B.
空以身膏.草野
C.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 .武


①汉武帝嘉其义
③举剑欲击之
⑤律知武终不可胁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②引佩刀自刺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⑥常愿肝脑涂地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44、关于《史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
(前 206)至王莽地皇四年 (23),总共 229
年的史实。 B.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
C.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完全、详尽
D. 若.知我不降明:假如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来源 : 学* 科 B. 皆为陛下所成就..
C. 武等实.在.
D.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15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实用文档
40、对“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的使者通知苏武,恰逢审判虞常,想要趁机使苏武投降。 B.单于派遣使者通知苏武,恰逢审判虞常,想要依照这种方法使苏武投降。

《苏武传》练习题(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题(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题(含答案)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6)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7)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8)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10)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4)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5)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6)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7)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8)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3、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①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2)使动用法①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②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③反欲斗两主(使……争斗)④单于愈益欲降之(使……投降)⑤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⑥王必欲降武(使……投降)(3)名词活用①天雨雪(雨:名词作动词,下)②羝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子)③汉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拄着)④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作动词,祭祀)⑤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作动词,抬)⑥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4、特殊句式1.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苏武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武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武传》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一段练习】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一项是: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赠送)B、武帝嘉其义(嘉奖)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偿)D、武与副中郎将…百余人俱。

(副词,一同)2、下列划线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答其善意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B、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C、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4、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身战七十余战。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B、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5、翻译下列句子:(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3)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第二段练习】解释划线字的意思1、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3、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5、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第三段练习】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拜访)B、覆武其上,蹈其背(脚踢)C、见犯乃死,重负国(更加)D、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监禁)3、指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事如此,此必及我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C、见犯乃死,重负国! // 见笑于大方之4、写出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苏武传 精选习题

苏武传 精选习题
一、翻译以下句子:
1.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 汉。 3.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 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5.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6.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7.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 人。
1.兄弟皆因汉武帝而死,因为苏武出使,母 亲去世,妻子改嫁,妹妹和孩子至今生死存 亡不知。而苏武依然坚持不投降,傻不傻?
苏武在衡量人生价值时不以个人得失 为标准,他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 个人利害得失。所以说他不傻,只能 说他有更高的人生境界。
二、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不是愚忠。 1. 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 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汉使的身份 ,不能引起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与纷争,他甚至 愿意牺牲生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 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 他保持民族气节19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 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汉武帝,其实是对国家,对人 民。
(被动句)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省略句)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 (判断句) 7、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
三、思考:
1.兄弟皆因汉武帝而死,因为苏武出使,母亲 去世,妻子改嫁,妹妹和孩子至今生死存亡 不知。而苏武依然坚持不投降,傻不傻? 2.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 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你 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二。
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虽欲报恩将安归? 4.见犯乃死,重负国。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 7.信义安所见乎?
二、指出下例句子特殊句式的种类:
1、梁父即楚将项燕。

《苏武传》练习(解析版)

《苏武传》练习(解析版)

15 苏武传【基础练习】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议论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C.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亲:亲戚【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A项解释错误,“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意思是: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

“论”,判罪。

B项解释错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意思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

“当”,判处。

D项解释错误,“不顾恩义,畔主背亲”意思是: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

“亲”,双亲。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B.空自苦亡人之地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D.因泣下霑衿【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

B项,“亡”同“无”;C项,“畔”同“叛”;D项,“霑”同“沾”,“衿”同“襟”。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A.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B.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状语,用木杖拄着C.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B项,“杖”应为“名词作动词,拄着”。

句意是:他拄着汉朝的符节牧羊。

故选B。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计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苏武传》练习 (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 (含答案)

《苏武传》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常存感恩之心陈小红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乡村医生马文芳,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偏僻的乡村行医?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就是那1961年的169元钱。

”那年,在他母亲得伤寒病去世后的第五天,弟弟也得了这种病。

在全家陷入绝境的时候,一分、二分、五分,一个庄又一个庄,乡亲们几乎全部出来,竟然凑起了169元钱。

这笔在当时近乎天文数字的救命钱,让马文芳泪流满面。

虽然弟弟没能救过来,但在他心灵深处,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呼喊着:“在农村,一定要有医生,一定要有为父老乡亲们治病的医生!”解放日报曾以“感恩的心”为题报道了河南省这名乡村医生的事迹。

从最初的报答之情,到责任之感,再到奉献之举,一颗感恩的心,成就了他的业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也深深地滋养着一代代人。

今天,无论是张尚昀背着重病母亲求学进取,还是洪战辉历尽艰辛带着“弃婴妹妹”读大学;无论是王乐义身患癌症不辞辛苦推广大棚蔬菜技术,还是华益慰以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彰显济世良医的仁慈心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善德壮举,都源于一颗感恩的心,进而升华为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恩之情。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

你只知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有研究表明,在正面激励因素中,感恩被认为是培养道德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催化剂。

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有别于常人,他们执着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是素质不全面的人;一个缺乏感恩的集体,是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集体;一个抛弃感恩的社会,是充满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没有安全感的社会。

《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⒈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题意图:此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结构,然后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答: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

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

第二部分是文章第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先写苏武出使匈扣留胡地....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

第三部分是第9-10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

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⒉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设题意图:史传文学要求作者将史学性与文学性很好结合起来,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在差别中更鲜明。

应注意到不仅有正反之间的对比,还有同类之间的对比。

在体会其对比时能通过人物言行概括其思想特点。

答:⑴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

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

⑵李陵劝降苏武时则不同,他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

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⑶①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

②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

苏武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模板

苏武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模板

苏武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模板《苏武传》同步练习题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A.数通使相窥观。

( )B.汉天子,我丈人行。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D.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A.稍迁至栘中厩监。

( )B.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E.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 )F.独有女弟二人。

( )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因”“以”“为”“其”四个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

(1)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2)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A.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B.何以女为见?C.子卿尚复谁为乎?D.皆为陛下所成就。

(4)A.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B.陵见其至诚。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蹈其背以出血。

答:4.分析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2)惠等哭,舆归营。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答: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 ) (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 )(3)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5)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 (6)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 )6.翻译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1)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答案:7.细细品读课文,给每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答案:8.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2.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重(zhîng)负国扶辇(niǎn)临(lìn)数月阏氏(yān zhī)B.弋(yì)射纺缴(zhuï)驽(nú)怯昆邪(hún yé)王C.啮(niè)雪牧羝(dī)廪(lǐn)食且鞮(jū dī)侯D.熅(yūn)火自分(fēn)马畜(xù)丈人行(xíng)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前后十余辈.(批)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C.因厚赂.单于(贿赂)D.召苏武受辞.(供词)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法令亡常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单于召会武官属D.信义安所见乎E.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F.与旃毛并咽之G.空自苦亡人之地H.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汉亦留之以相当.. 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武等实在.. 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皆为陛下所成就.. B.且陛下春秋..高 C.我丈人..行也 D.何面目..以归汉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A.惠等哭,舆归营。

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8.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A.以状语.武B.得夜.见汉使C.天雨.雪,武卧啮雪D.杖.汉节牧羊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数通使相窥.观②朝服衣冠,窥.镜B.①置币遗.单于②小学而大遗.C.①凡.随武还者九人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年D.①恐汉袭之,乃.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11.下列句子,属于使动句的是:()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D.收族陵家,为世大戮E.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12.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A.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子卿尚复谁为乎?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D.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13.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相同的一组:()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⑤士亦以此不附焉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⑧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A.①②⑤B.②③⑥C.②⑤⑦D.④⑥⑧14.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赵氏求救于齐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④望长安于日下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⑥而耻学于师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⑧师不必贤于弟子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1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

(不再有什么云了。

)七、解释下面加点的字引(1)引佩刀自刺。

(2)虞常果引张胜。

(3)引赵使者蔺相如(4) 左右欲引相如去(5)相如引车避匿以(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2)汉亦留之以相当。

(2)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4)以状语武。

(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6)蹈其背以出血。

(7)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8)空以身膏草野(9)为降虏于蛮夷,何以见女为(10)如惠语以让单于。

(11)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当(1)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2)副有罪,当相坐。

为(1)前长君为奉车(2)兄弟並为郎(3)子卿尚复谁为乎(4)皆为陛下所成就(5)子为父死,亡所恨(6)为降虏于蛮夷,何以见女为二、翻译下列句子:①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答:②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答:③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答:④武留匈奴凡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答:九.巩固练习1.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惠等哭,舆归营A.天雨雪 B.杖汉节牧羊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羝乳乃得归2.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例句:何以女为见?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B.子卿尚复谁为乎?C.非汉所望也 D.皆为陛下所成就3. 阅读“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这些文字,完成1-5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岳父。

B.绝不饮食。

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决去:坚决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B.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D.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①汉武帝嘉其义②引佩刀自刺③举剑欲击之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常愿肝脑涂地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

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

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三、课内阅读:阅读“武字子卿-----何以女见为?””完成下面各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B.其一人夜亡C.单于壮其节D.欲因此时降武4.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③副有罪,当相坐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一、基础知识:1.纪传、断代、书、列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2.D:煴(课文yún音错误)、分chù、行háng3.C:赂(赠送礼物)4.C5.D:相知(相熟识、有交情)6.D:面目(脸面)7.A:舆(抬)8.B:夜(在夜里)9.C:凡(总共、一共)10.C11.D12.C13.C14.D15.D七、引(1)拔出(2)招出,供出(3)延请(4)拉(5) 掉转以(1)因为(2)来(3)把(4)把(5)不翻译(6)以至(7)从(8)把(9)凭(10)来(11)把当(1)论处,判处(2)理当为(1)做,担任(2)做,担任(3)为了(4)被(5)为(6)呢九.1.C 2.B3.(1). C [A.父辈、长辈。

B.下雪。

D.告别而去,“决”通“诀”。

] (2).D [A.语气助词,表判断。

B.介词,趁机。

C.副词,才。

D.前者:介词,替,给;后者:动词,变成。

](3).B[①③不正确](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