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简答题汇总5-8

合集下载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是偶联因子。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

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

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生理学简答题(打印)

生理学简答题(打印)

1、神经—肌肉接触的兴奋传递过程

答: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到达末梢,末梢去极化,神经膜上钙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一部分Ca2+移入膜内,刺激小泡Ach释放,Ach通过接触间隙向肌细胞膜扩散,并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可允许Na+、K+甚至Ca2+通过,结果导致终膜处原有静息电位减少,出现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扩布到邻近一般肌细胞膜,使其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肉动作电位,导致肌纤维收缩。

2、神经—肌肉接触兴奋传递的特点

答:(1)化学传递。传递的是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2)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神经纤维传向肌纤维。

(3)有时间延搁。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比在同一细胞上传导要慢。

(4)接点易疲劳。需要依赖胆碱酯酶消除,否则发生持续去极化。

(5)接点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3、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可以分为四步

答:(一)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肌细胞内部

(二)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

(三)Ca2+扩散到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交错区,和肌动蛋白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从而触发收缩机制。

(四)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

4.、血凝的基本过程

答:血液凝固的生化过程,开始于血栓细胞的破裂,血栓细胞释放血小板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原转变为凝血致活酶;凝血致活酶在Ca2+的协助下,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并逐渐收缩,形成血凝块。第一步凝血致活酶原→凝血致活酶(血小板凝血因子)

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致活酶、Ca2+)

《生理学》试卷试题及答案5

《生理学》试卷试题及答案5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小题,共20分)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

2.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迅速、短暂而准确

B.快速、高效而固定

C.缓慢、持久而弥散

D.缓慢、低效而广泛

3.人体内O2与CO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4.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

A.Na+

B.Cl-

C.K+

D.Ca2+

5.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EPO

B.雌激素

C.红细胞提取物

D.孕激素

6.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此人血型为

A.AB型

B.A型

C.B型

D.O型

7.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树突

B.胞体

C.轴丘

D.轴突始段

8.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的耦联因子是

A.Na+

B.K+

C.Ca2+

D.Cl-

9.下丘脑调节肽共有

A.6种

B.7种

C.8种

D.9种

10.下列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中,不属于“促激素”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黑激素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卵泡刺激素

11.治疗呆小症应在出生后何时补充甲状腺激素才能奏效

A.3个月左右

B.6个月左右

C.8个月左右

D.10个月左右

12.心室内压急剧降低的时期是

A.等容舒张期

B.快速充盈期

C.减慢充盈期

D.心房收缩期

13.在体循环中,血流阻力最大,血压降落最显著的部位是

A.主动脉

B.大动脉

C.微动脉

D.中动脉

14.二氧化碳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组织液、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

B.组织液、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

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考核手册答案2(5-8章)

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考核手册答案2(5-8章)

《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考核手册答案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缺氧:向组织和器官运送氧减少或细胞利用氧障碍,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

2、乏氧性缺氧:当肺泡氧分压降低,或静脉血短路(又称分流)人动脉,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供应组织的氧不足。由于此型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故又称为低张性低氧血症。

3、内生致热原:是指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4、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又称应激反应。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多种原因作用下,以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生成增多为共同发病通路,以凝血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二、单选题(另见“形考手册选择题及答案”)

三、简答题:

1、简述血液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1)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因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数量减少,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而导致缺氧,称为贫血性缺氧。

(2)一氧化碳中毒一氰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10倍,当吸入气中有0.1%的一氧化碳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能有50%变为碳氧血红蛋白。此外,一氧化碳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其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使血红蛋白分子中已结合的氧释放减少,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长期大量吸烟者,碳氧血红蛋白可高达10%,由此引起的缺氧不容忽视。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中的Fe2+在氧化剂作用下可氧化成Fe,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生理情况下,血液中不断形成极少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又不断地被血液中的还原剂如NADH、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将其还原为二价铁的血红蛋白,使正常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仅占血红蛋白总量的1%~2%。

生理学习题带答案8

生理学习题带答案8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肾功能中,生理意义最大的是:()

A.排泄终产物

B.调节水盐代谢

C.维持酸碱平衡

D.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2.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每分钟通过肾小球的血浆流量

B.两肾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一侧肾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D.每分钟通过肾的血浆流量

3.原尿实际上是:()

A.不含蛋白质的血浆

B.不含红细胞的血浆

C.血浆

D.不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浆

4.终尿主要决定于:()

A.有效滤过压

B.近端小管与髓袢降支对水的冲吸收

C.远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D.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5.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有效滤过压

6.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远端小管

D.集合管

7.下列情况可出现蛋白尿的是:()

A.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B.滤过膜面积增大

C.大分子蛋白含量增加

D.有效滤过压增大

8.能使尿量增大一倍的情况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大1%

B.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率减少1%

C.肾小管分泌量增加50%

D.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率减少100%

9.渗透性利尿的原因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肾小官溶质浓度升高

C.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D.肾小管晶体渗透压降低

10.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多的原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升高

11.能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升高

生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 绪言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D )

A. 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 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 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 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A )

A. 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

A.

传入神经

B. C. 传出神经 D.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

A. 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 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C. 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

D. 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A )

A. 控制系统

B. 受控系统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B )

A. 控制系统

B. 受控系统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C )

A. 控制系统

B. 受控系统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 看作(D ) A.控制系统 B. 受控系统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9.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C )

A. 人体血压稳定

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

C. 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

D. 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

1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D )

中枢 效应器

A. 排尿反射

B. 排便反射

C. 血液凝固

D. 减压反射

1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C )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滤过分数

3、肾糖阈

4、球管平衡

5、渗透性利尿

6、水利尿

7、血浆清除率

二、填空题

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 ___________ ,由_________ 和_______ 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_______ ,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_____ 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__________ 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 ;而滤过的动力为_____________ 。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 ,生成原尿,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 ,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_______________ 。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简答题生理]生理学简答题大全

[简答题生理]生理学简答题大全

[简答题生理]生理学简答题大全答:胸内压等于肺内压减去肺回缩力,是一个负压。吸气时,肺扩张,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更负;呼气时,肺缩小,肺的回缩力减小,胸内负压也相应削减。

2.胸腔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答:(1)对肺有牵拉作用,使肺泡保持充盈气体的膨隆状态,不致于在呼气之末肺泡塌闭;

(2)对胸腔内各组织器官有影响,可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3)作用于全身,有利于呕吐反射。

3.肺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功能?

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1)能动态地对肺泡容量起稳定作用。吸气时,可避开因吸气而使肺容量过分增大;呼气时,可防止因呼气而使肺泡容量过小。

(2)防止肺泡积液,保持肺泡内相对“干燥”的环境。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通透性的转变可明显影响生成原尿的量和成分。

(2)滤过压。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力气中,任一力气的转变都将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5.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为什么增加?

答: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削减,肾脏重汲取水分减弱,使多余水分以稀释尿形式排出,尿量增多。

6.简述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1)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将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2)对机体的渗透压、水和无机盐平衡调整起重要作

用。

(3)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7.机体如何维持正常体温?

答:畜禽正常体温的维持有赖于体内产热和散热两者保持平衡。体内一切组织细胞活动时,都产生热,同时机体随时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散热,以保持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平衡。

(完整版)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完整版)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

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

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生理学》试卷试题及答案8

《生理学》试卷试题及答案8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8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小题,共30分)

1.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

A.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

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

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

2.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快速而精确

B.固定而持久

C.缓慢而弥散

D.灵敏而短暂

3.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

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

4.下列跨膜转运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进行的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运输

D.继发性主动运输

5.细胞膜内负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减小的过程称为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复极化

D.超射

6.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囊泡释放递质时,起主要媒介作用并直接导致递质释放的是

A.神经末梢Ca2+的内流

B.神经末梢K+的内流

C.神经末梢Cl-的内流

D.神经末梢的Na+-K+交换

7.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运输O2和CO2

B.缓冲温度

C.运输激素

D.运输铁

8.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的

血型可能是

A.A1型

B.A2型

C.B型

D.AB型

9.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引起

A.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减弱

B.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减弱

C.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增强

D.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增强

10.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水平接近于

A.Na+平衡电位

B.K+平衡电位

C.Ca2+平衡电位

生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共8套试卷及答案)

生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共8套试卷及答案)

生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共8套试卷及答案)

综合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射血分数

2、阈电位

3、反射

4、时间肺活量

5、血细胞比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__________;女性红细胞数量_____________。

2、生理学研究中动物实验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

3、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_________和_________ 。

4、C02的化学结合运输方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

5、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属_________过程;与_________重吸收有关。

6、含氮类激素作用机制_________,类固醇类激素作用机制_________ 。

7、牵张反射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

8、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哪些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降低_________ 和_________ 。

9、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先出现_________,后出现_________ 。

10、所有心肌细胞共同具有的生理特性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机体内环境是指()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体液

D 轴浆

2、神经性调节的特点()

A 作用广泛、持久

B 作用缓慢

C 作用迅速、准确、短暂D调节力差

3、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去极相是()

A Na+ 内流

B Na+ 外流

C K+ 外流

D CI- 内流

4、微循环通路中的真毛细血管()

A 全部开放

B 全部关闭

C 交替开放D受神经支配

生理学简答题重点

生理学简答题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包括细胞、器官和系统、整体三个水平。

3.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相对稳定,即稳态。

4.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在机体的所有调节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体液调节是指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肽类和细胞因子等),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3)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5.生理功能调节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原理来理解,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是较重要的概念。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应的作用,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在受控部分的状态尚未发生改变之前,机体通过某种监测装置得到信息,以更快捷的方式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用以对抗干扰信号对受控部分稳态破坏,这种调控称为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

1.各种物质的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分两种: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经通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主动转运分两种: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是指细胞内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入胞是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生理学习题8

生理学习题8

第 1 页 共 3 页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绩

……………………………………………………装………………………订………………………线…………………………………………………

《生理学》复习题 第八章 排泄

一、名词解释

1.排泄

2.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3.有效滤过压

4.肾小球滤过率

5.滤过分数

6.肾糖阈

7.渗透性利尿

8.水利尿

9.球管平衡 10.血浆清除率 11.肾小球滤过 12.管-球反馈

二、填空与判断

1.肾脏的主要功能有 和 。

2.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包括 、 、 。

3.球旁器的组成包括 、 、 。

4.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 ,它有 和 两部分组成。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 和 两类,前者的功能侧重于 ,后者的功能则侧重于 。

5.肾单位含有两套毛细血管网包括 和 。

6.支配肾脏的神经是 ,其兴奋时,肾血流量 ,尿量 。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 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主要物质有 , 和 。

9.酸中毒时H +

分泌_____,Na +-H +交换_____, Na +-K +交换_____,导致血K +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的分泌部位是 ,其分泌的主要刺激是 、 和 的改变。

11.醛固酮释放的主要部位是 ,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和 的重吸收,以及促进对 的排出。

1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 、 和 。 1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 + )。

14.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 利尿。

15.肾外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是由于髓袢升支粗段对 的主动重吸收所致。而内髓部高渗梯

生理学简答题

生理学简答题

1.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举例说明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内环境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肾脏:参与酸碱平衡,水平衡,电解质平衡等。

肺脏:通过呼吸,维持机体的氧平衡和二氧化碳平衡。

血液:运输功能,缓冲功能等。

2.举例说明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精确而短暂。如瞳孔对光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持久而弥散。如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调节,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幅度小,范围小。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解。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各主要转运哪些物质?

方式: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有:O2、CO2等气体和水分子。

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物质有:Na+、K+、Ca++等.

经载体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分子等。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有:Na+泵

、钙泵、质子泵等。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有:葡萄糖分子,氨基酸分子等。

4。红细胞生成必须哪些原料?当它们不足时,可能对红细胞生成产生哪些影响?

红细胞生成的必须原料: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氨基酸.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须的物质,是合成DBA所需的重要辅酶。

缺铁时会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生理学试题 (有答案)

生理学试题 (有答案)

上期期末考试试卷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考试科目:生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

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

A.、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应急反应

D.、应激反应

2.尿液流经尿道刺激感受器,使逼尿肌收缩增强,直至排完尿液是

A、自身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正反馈调节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作用广泛而持久

B、调节敏感性高

C、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D、调节幅度大

4、参与细胞异化扩散的蛋白质是

A、通道蛋白

B、载体蛋白

C、泵蛋白

D、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5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着电位差,称此状态为

A、极化状态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状态、

6、生理情况下, 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主要是:A.单收缩

B.强直收缩

C.等张收缩

D.等长收缩

7、红细胞生成的前提条件是

A、充足的铁和蛋白质

B、叶酸和维生素

C、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

D、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

8、中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是

A、吞噬细菌

B、参与过敏反应

C、参与蠕虫免疫

D、吞噬衰老的细胞

9、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Ⅲ

B、凝血因子Ⅷ

C、凝血因子Ⅹ

D、凝血因子Ⅻ

10、当B型血的红细胞与A型血的血清相混时,将发生:

A 血液凝固

B 红细胞凝集

C 血沉加快

D 红细胞聚集

11、关于心率的描述错误的是

A、正常成人心率是60-100次/分

B、成年男性的心率比女性快

C、安静和睡眠时心率减慢

D、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心率增快

12、不能影响搏出量的因素是

A、心率

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C、动脉血压

生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当连续刺激的时间间隔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

A、一次单收缩

B、一连串单收缩

C、强直收缩

D、无收缩反应2、尿液流经尿道刺激感受器,使逼尿肌收缩增强,直至排完尿液是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

3、终板电位的特点是A、具有全或无性质B、有不应期C、不易受药物影响D、其幅度与递质释放量成正比

4、大脑皮层紧张活动状态时主要脑电活动表现是A、出现α波B、出现β波C、出现θ波D、出现δ波

5、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A、聚合B、辐散C、环状D、链锁状

6、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

A、下丘脑

B、中脑

C、延髓

D、尾核7、若某人的血清中含抗A与抗B两种凝集素,其血型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8、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主要由于A、缺乏铁质B、维生素B12缺

乏C、缺乏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9、具有舒血管作用的组织代谢产物是A、组织胺B、血管舒缓素C、缓激肽D、Co2和乳酸

10、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形式主要是A、滤过和重吸收B、吞饮作用C、渗透作用D、扩散作用

11、平均动脉压是

A、收缩压减去舒张压

B、收缩压+脉压/3

C、(收缩压+舒张压)/2

D、舒张压+脉压/3 12、最大吸气末的肺容量是A、余气量B、功能余气量C、肺总容量D、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13、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氧合血红蛋白D、高铁血红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什么叫胸膜腔内压?胸内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
答: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压的形成与肺和胸廓的自然容积有关。从胎儿出生后第一次呼吸开始,肺即被牵引而始终处于扩张状态。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生理意义:①有利于肺保持扩张状态;
②有利于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31.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
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由肺泡II型细胞产生,为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
生理意义:
①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②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
③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32.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区别?
答:肺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因此,肺泡通气量相比肺通气量而言,排除了未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通气量,能真正表明有效的气体交换量。
33.什么是生理无效腔?当无效腔显著增大时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无效腔增大,可导致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通气量减少,肺泡通气量减少,有效的气体交换量减少,使肺泡内气体更新率降低,不利于肺换气,导致呼吸加深、加快。
34.通气/血流 比值的意义?增大、减小时的意义?
答:VA/Q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VA/Q≈0.84。这一比值的维持依赖于气体泵和血液泵的协调配合。
(1)VA/Q增大时,就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足,部分肺泡气体未能与血液气体充分交换,致使肺泡无效腔增大。
(2)VA/Q减小时,就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犹如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35.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在检测肺功能的意义有何不同?
答(1)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但对于个体有较大的差异,不能充分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状况;
用力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通畅程度。
(2)肺泡通气量与肺通气量相比,计算时排除了未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通气量,更能表明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
36.CO2解离曲线与氧气有何区别?
答:①CO2解离曲线表示血液中CO2含

量与P CO2关系的曲线;氧解离曲线表示血液中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②CO2解离曲线接近线性,且无饱和点;O2解离曲线呈S型,有饱和点。
③CO2解离曲线的纵坐标不用饱和度而用浓度表示;氧解离曲线的纵坐标用饱和度表示。
37.试述氧解离曲线各段特点及影响因素?
答:(1)氧解离曲线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O2在60~100mmHg之间时Hb氧饱和度,这段时间PO2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它是反映Hb与O2结合的部分;
(2)氧解离曲线中段:这段曲线较陡,相当于PO2在40~60mmHg之间Hb氧饱和度,是反映HbO2释放O2的部分;
(3)氧解离曲线下段:曲线最陡,相当于PO2在15~40mmHg之间时Hb氧饱和度,该段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
影响因素:
①pH和PCO2的影响:pH减小或PCO2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
②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
③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
④其他因素:受Hb自身性质的影响
38.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通气/血流 比值上升或下降都能使换气效率下降?
答:①呼吸膜的厚度;②呼吸膜的面积;③通气/血流 比值
原因:(1)如果VA/Q上升,就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足,部分肺泡气体未能与血液气体充分交换;
(2)如果VA/Q下降,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使换气效率下降。
39.试述血中二氧化碳、缺氧、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作用途径有何不同?
答:(1)CO2: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
当PCO2降到很低水平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吸入CO2增加时,PO2也随之升高,动脉血PCO2也升高,因而呼吸加快、加深;当PCO2超过一定限度后,引起呼吸困难,头痛,头昏,有抑制和麻醉效应。
途径:①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
②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2)缺氧:PO2降低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途径:完全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3)H+:动脉血液H+浓度升高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当H+浓度下降时,呼吸受抑制。
途径: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40.氧解离曲线呈S型的意义?哪些因素使其右移?
答:氧解离曲线呈S型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
Hb有两种构型,Hb为紧密型(T型),HbO2为疏松型(R型)
Hb的4个亚单位无论在结合O2或释放O2时,彼此之间有协同效应,即1个亚单位与O2结合后,由于变构效应,其他亚单位更易与O2结合,因此呈S型。
因素:pH下降或PCO2升高,温度升高,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升高时,氧解离曲线右移


41.胃排空受哪些因素的控制?正常时为什么其能与小肠的消化相适应?
答:胃的排空是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1)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
①胃内的实物量大,对胃壁的扩张刺激就强,通过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可使胃的运动加强,从而促进排空;
②促胃液素也可促进胃运动而使排空加快。
(2)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因素:
①肠—胃反射。进入小肠的酸、脂肪、脂肪酸、高渗溶液及食糜本身的体积,均可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化学、渗透压和机械感受器,通过胃—肠反射而抑制胃的运动;
②胃肠激素: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引起小肠粘膜释放肠抑胃素,抑制胃的运动,从而延缓胃的排空。
因为胃排空是间断进行的,所以与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相适应。
42.何谓胃肠激素?其作用方式和生理作用有哪些?
答: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作用方式:
①多数胃肠激素(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经血液循环途径而起作用;
②有些则通过旁分泌(生长抑素)、神经分泌(血管活性肠肽、娃皮素、P物质)而产生效应;
③有些(胃泌素、胰多肽)可直接分泌如胃肠腔内而发挥作用,叫腔分泌 ;
④还有些分泌到细胞外,扩散到细胞间隙,再反过来作用于本身,叫自分泌。
生理作用:调节消化器官的功能
①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②营养作用;
③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43.消化道平滑肌的动作电位有何特点?其机制是什么?它与平滑肌收缩之间有何关系?
答:特点:在慢波基础上,平滑肌受到一定的刺激后,慢波可进一步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时程很短,约10~20ms。动作电位常叠加在慢波的峰顶上,可为单个,也可成簇出现。
机制:动作电位的升支主要由慢钙通道开放,大量Ca2+内流河少量Na+内流而产生,而降支主要由K+外流引起。
与收缩的关系:
只有动作电位才能触发平滑肌收缩。动作电位又是在慢波去极化基础上发生的。动作电位数目越多,收缩的幅度也越大,慢波是起步点位。
44.什么是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其来源和产生原理如何?有何生理意义?
答: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膜电位基础上,可自发地周期性地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可决定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叫基本电节律。
节律性慢波起源于广泛存在于胃体、胃窦及幽门部的环形肌和纵形肌交界处间质中的Cajal细胞。
它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减弱或停止有

关。
生理意义: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点位,是平滑肌的节律控制波,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45.试述消化道内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和可能机制?
答:(1)胃酸:①胃酸可直接抑制胃窦黏膜G细胞释放胃泌素;
②胃酸可刺激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间接抑制G细胞释放胃泌素;
③胃酸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和球抑胃素。
(2)脂肪:进入小肠的脂肪释放肠抑胃素,使胃液分泌抑制
(3)高张溶液:①激活小肠内的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
②通过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一种或多种激素来抑制胃液分泌。
46.胃液的分泌及其作用?
答:(1)盐酸: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发挥作用提供酸性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③可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④促进Ca2+和Fe2+的吸收;⑤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的分泌。
(2)胃蛋白酶原: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
(3)黏液和碳酸氢盐:润滑和保护黏膜,并和HCO3-一起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H+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
(4)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它在回肠的吸收。
47.简述胰液的成分及作用?
答:(1)无机成分:
①水;
②HCO3-和Cl-: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黏膜免受强酸的侵蚀。
(2)有机成分:
①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效率高,速度快;
②蛋白质水解酶:水解蛋白质;
③脂类水解酶:水解脂类物质。
48.糖、蛋白质、脂肪是如何被吸收的?
答:(1)糖的吸收:食物中的糖类一般须被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小肠吸收。进过消化产生的单糖,可以主动转运的形式吸收(果糖除外)。Na+和钠泵对单糖的吸收是必需的。
(2)蛋白质的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须在肠道中分解为氨基酸和寡肽后才能被吸收。多数氨基酸与Na+的转运偶联;少数则不依赖Na+,可通过易化扩散进入肠上皮细胞。
(3)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吸收以淋巴途径为主。
49.试述抗利尿激素ADH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答:生理作用:对尿量进行调节
分泌调节:
①体液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浓度的改变是调节ADH分泌最重要的因素。体液渗透压改变对ADH分泌的影响是通过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而实现的。
②血容量:当血容量减少时,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至下丘脑的信号减少,对ADH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或取消,故ADH释放增加;反之,当循环血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加时,可刺激心肺感受器,抑制ADH释放。
③其他因素:恶心、疼痛、应激刺激、AngII、低血糖、某些药物(尼古丁、吗

啡)、乙醇都可以改变ADH的分泌状况。
50.试述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答:生理作用:增加K+排泄和增加Na+、水的重吸收。
分泌调节:
①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作用影响;
②高血K+、低血Na+可以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③心房利尿肽ANP可以抑制其分泌;
④抗利尿激素ADH可以协同醛固酮的分泌。
51.糖尿病人为何多尿?
答:这是由于渗透性利尿的原因所致的。
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过了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渗透压升高,结果阻碍了水和Na+的重吸收,小管液中较多的Na+又通过渗透作用保留了相应的水,结果使尿量增多,NaCl排出量增多,所以糖尿病患者不仅尿中出现葡萄糖,而且尿量也增加。
52.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大量饮入生理盐水及大量饮清水后尿量的变化?
答:正常人一次大量饮用清水后,约30分钟尿量可达最大值,随后尿量逐渐减少,钙过程称为水利尿。原因是由于大量饮用清水后,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同时血容量增加,导致对下丘脑视上核及周围的渗透压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
如果饮用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其渗透压与血浆相同,仅增加血容量而不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对抗利尿激素释放抑制程度较轻,所以不会出现饮用大量清水后导致的水利尿现象。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尿量显著增加。
53.静脉注射50%葡萄糖和大量出汗对尿量有何影响?
答:静脉注射葡萄糖不能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对尿量影响不大。
大量出汗使体液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刺激血管升压素的分泌,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尿液浓缩。
54.试述体内缺水和水肿,肾是如何加以调节的?
答:当体内缺水时,肾通过3个方式调节:
①体内缺水 血容量下降 对下丘脑视上核、视旁核释放作用的抑制减弱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 水的重吸收增强 尿量减少
②体内缺水 血容量下降 肾血流量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小 超滤液减少 尿量减少
③体内缺水 血液浓缩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ADH分泌增加 水的重吸收加强 尿量减少
当机体水肿时,肾通过与以上相反的功能来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