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概念分析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化学概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概念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基本化学概念的掌握;
2. 能够运用化学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室环境布置:黑板、多媒体设备;
2. 教学材料:教材、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引入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概念的了解和疑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
1. 教师介绍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化学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新概念,并在教材上做好笔记。
三、课堂讲解与分析(15分钟)
1. 教师通过PPT、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详细讲解化学概念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疑问;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化学概念。
四、实践环节(10分钟)
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概念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概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化学概念。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化学概念;
2. 教师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以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与策略(5篇可选)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与策略(5篇可选)
第一篇: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与策略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与策略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特点
1.较强的抽象性
从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微观范畴。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化学价等等。这些概念看不到,摸不着,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实现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初中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2.严密的科学性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里的反映。任何一个概念都具有其严密的科学性。作为启蒙教育的初中化学在对概念内容的描述中,除重视文字的准确性和语言结构合理性的同时,更加重视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形成的阶段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和完善的。在教材编排上注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合理负担以及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将初中化学所涉及的近60个概念穿插编排在不同的章节中,逐步深入。在教学要求上,由低到高将概念分为“知道”、“认识”、“理解、应用”三个目标层次,可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初中化学概念新授课是根据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针对某一知识片断或章节内容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课型。新授课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应符合学生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共同特点,即列宁所说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样一条形成概念的辨证途径。
初中化学大概念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教海新探
新教育 上旬刊72新教育 上旬刊 2023•10 总第581期
化学学科是一个高度联系和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而初中化学的大概念则是整个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前提。初中化学大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科的基础,培养科学素质和弘扬科学文化意义重大。为此,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开启科学、合理、深入、升华式的化学学习。
一、引导学生建构概念
初中化学概念建构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提高其化学素养和科学素养。通过对化学概念的建构,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自己的化学认识,甚至能够自主、独立地解决化学问题。此外,化学概念建构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便应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为此,在概念的建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从中分析出某个化学概念,并进行归纳总结。
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可以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发现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例如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电子亲和能与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从而推导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此时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中元素的记忆和背诵,而是基于规律揭秘的再认知。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例中建构酸碱化学概念。在酸碱化学概念的建构中,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酸碱的概念和特性。例如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学生可以通过观察pH值的变化、温度变化等现象,深入了解酸碱的性质和反应条件,从而巧妙建构酸碱化学概念。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类课型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五类课型”
《初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研究》课题组
——曹发根、陈春林、陈人昌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是化学教学的主要课型,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化学新授课一般可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课、实验基本操作课、实验探究课、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课等课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备课和授课方式,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主要采用小步子、快节奏,多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特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整个流程为:引入课题——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拓展——检测评价。
具体实施过程:
1、引入课题
老师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某个特定事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引入新课。
2、明确目标
学生齐读或默读,展示学习目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有的放矢,学有方向,干有动力,追有目标。对一节内容的知识目标进行综合归纳,让学生进行总体感知。
3、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
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上预设的问题。
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后,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要及时记录好自己的学习收获、体会以及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做准备。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整合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建议不与同学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限时完成提纲中的问题。
新课标2024年版初中化学教案
新课标2024年版初中化学教案
课题:化学基础知识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为深入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难点:化学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30分钟)
1.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讲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3.讨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反应类型
4.解释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和解释。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教案步入化学殿堂
初中化学教案步入化学殿堂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1.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肥皂的起泡作用、酸碱中和等。
二、学习新知识(30分钟)
1.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组成、云层结构等。
2.讲解化学键的种类和形式,如共价键、离子键等。
3.通过实验演示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原理。
4.讲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如颜色、气味、溶解度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氧化反应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提出实验结论。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讨论化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课本知识、完成实验报告等。
2.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化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本节课教学结束,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化学的路上能够充满激情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知识水平,步入化学殿堂,开启科学之旅!
初中化学教学思路
初中化学教学思路
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教学思路
一、教学背景与目标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
学科的兴趣和基本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需要确立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思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解决。
4.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助、协作、讨论等
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方法和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新课标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等;
2. 化学实验原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教师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5. 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资源:
1. 化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化学实验视频和图片;
3. 化学教学课件和教材。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独立性;
3.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反思:
1.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3.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与目标(最新完整版)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与目标(最新完整版)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与目标
课程名称:初三化学教学
授课人:__X
课程时长:90分钟/节,共40节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授课内容:
主题1:化学基本概念
内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浓度等。
教学方法:讲授、问答、练习。
教学资源:PPT、板书、实验器材。
评估方法:课堂练习、作业、实验报告。
主题2:化学原理
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教学方法:讲授、问答、实验演示。
教学资源:PPT、板书、实验器材。
评估方法:课堂练习、作业、实验报告。
主题3:实验技能
内容: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化学实验安全和防护等。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问答、讨论。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PPT、板书。
评估方法:实验报告、课堂练习、作业。
初中化学蛋白质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蛋白质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蛋白质对生命的重要性及氨基酸的概念。了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2.蛋白质初步分类:根据溶解性,包括可溶性蛋白质,不溶性蛋白质(硬蛋白、角蛋白、胶原蛋白),胶体蛋白质(血清蛋白、球蛋白)和溶解性蛋白质(血红蛋白、液体蛋白)。
3.检验氨基酸的结构特征:使学生掌握氨基和羧基的性质。
4.氨基酸的性质,能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一些事实(第3章第四节后),学会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5.能简单描述蛋白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话,欢迎告诉我。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初探摘要:正确认识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初中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准确地讲解概念和原理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和原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概念;原理地位;作用;原则;方法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初中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是经过一系列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过程才建立的。在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使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直接参与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
掌握概念和原理是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清楚、不准确,那就会获得越来越糊涂的知识,会对进一步学习造成困难。
2.灵活运用概念和原理,能够顺利地解答习题和进行实验
在解答习题时学生一定要分析题意,并且要寻找解题的思路,要完成任务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验时,掌握操作程序及各程序间的正确衔接,化学原理起着指导作用。
3.讲授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初中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记忆力很强,理解能力和空间形象能力较差,喜欢接受感性的知识,而面对抽象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原理一时难以接受。当学习抽象概念时往往只会背内容,而不会究其内涵,易产生机械学习的倾向。
2.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遵循认识规律,贯彻直观原则
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通常是从生动的化学变化的事实和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做出结论或形成概念,然后再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与任务
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基本概念与原理
(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核外电子、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等。
(3)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等。
(4)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
2.元素与化合物
(1)常见元素:氧、碳、氢、氮、钙、铁等。
(2)常见化合物:水、二氧化碳、碳酸钙、食盐等。
3.实验技能与探究
(1)实验操作:基本操作技巧、实验安全等。
(2)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原因等。
(3)实验报告撰写: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
4.生活与化学
(1)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燃烧、腐蚀、溶解等。
(2)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用品、药品、食品等。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实验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
力。
3.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
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作业与测验:布置适量作业,定期进行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初中化学常用教学方式有哪些
初中化学常用教学方式有哪些
初中化学常用教学方式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较长的概念要浓缩要点,促进学生记忆。对概念进行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记忆概念之前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相应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相关内容了,才能准确记忆。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话进行总结和浓缩,提炼化学概念中的要点,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记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学习催化剂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其记忆为“一变二不变”,这样在让学生对一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对二不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很容易就记忆住了“一变”是指催化剂能够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而“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进行化学反应的前后是不会变化的。
2.要进行相似概念的比较,避免混淆。初中化学概念比较多,每个化学概念之间都具有一定联系,所以学生们在对概念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相似性,并进行比较,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记忆。另外,概念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交叉记忆、对立记忆也可以组合记忆,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记忆“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含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对比并记忆,通过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理解,学生会明白什么是氧化物,其与含氧化物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这样就促进学生进行概念对比,提高记忆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概念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案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案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
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准确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
初中化学教案课时安排
初中化学教案课时安排
课题: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分子、原子等;
2.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平衡、能量转化等;
3.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规范等。
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课时:化学基本概念的介绍
1. 通过课件和实物示意图,介绍元素、化合物、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 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出化学反应的定义;
2. 讲解化学平衡和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
3.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第三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 展示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并介绍其使用方法;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学习实验步骤的规范;
3. 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扩展练习: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设计,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和挑战。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的积极性;
2. 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总结能力;
3. 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备注:本教案安排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案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化学学科,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3.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3. 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
4.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5. 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
6.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4. 创设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反应。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和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讨论。
4. 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 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初中化学教案
新课改初中化学教案
课时安排:每周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4.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
第一课:化学基本概念
1.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讲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区分不同物质的性质。
第二课:化学反应
1. 讲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方程式;
3.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反应的现象和特点。
第三课:溶液与浓度
1. 介绍溶液的概念和分类;
2. 讲解溶液的浓度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3. 进行实验验证浓度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倡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和发现规律。教学手段:
1.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2.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
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评分;
2. 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评定;
3. 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发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环节1:目标导学(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将学生带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
操作程序:
(1)导入新课: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情景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是否需要灵活掌握)。
(4)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
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环节2:自主学习(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先自己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简单的探究活动,也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先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或学案。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探究交流的前奏,是形成能力的前提。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问题的形式可以是思考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学案。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适宜的难度、合适的梯度。教师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的发挥。
自主学习要目标具体,合理的时间限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保障
学习效率。
操作程序
学生要求:
(1)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2)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做为合作交流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
(1)对个别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有个别提示。
(2)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巡回时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自学,及时发现并记住存在的问题。
(3)适度调整自学时间:要给学生适度的自学时间,并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自学时间进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
环节3:合作交流(相互交流,完善学案)
(一)组内交流
(1)同桌交流: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交流。把同桌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向学习小组提出,让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讲解。
(2)组内交流:在组长的主持下将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互相交流,从而实现“兵教兵”。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同桌或小组内深入讨论,解决学习中出现问题,必要时对预习学案进行组内批阅、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探讨知识间规律,在组内达成共识。
教师在这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的去质疑,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并适时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和谐共振、共同进步,形成能力。教师在这里还要应注意研究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何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如何提
供质疑的方法指导。
(二)班内交流
在小组交流共享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在教师或科代表的主持下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班级交流,其方式可通过口头回答、书面练习、演板等方式进行。展示和纠错采取学困生展示(展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的方法,从而实现“兵强兵”,达到共享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反思与交流。
环节4:点拨升华(释疑解惑,点拨提升)
教师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中,对自学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并适度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精讲中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整合提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
操作程序
(1)释疑解惑
对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并逐一进行解答。
(2)典例精讲
通过典例精讲要启迪学生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通理通法。
(3)点拨提升
对重点内容进行点拨,教师点拨的是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教师主要进行六种讲解: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讲解、按顺序讲解、拓展延伸讲解等,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没有进行探究学习的不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
环节5:有效训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有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目标达成,设计训练题时要做到:①训练题设计要有
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②训练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③训练设计要注意疑点、难点和易错点。④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可拓展性。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设计达标练习题,最好当堂完成(或课后完成),并进行反馈与矫正,确保课堂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