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初级 第23章)

宏观经济学(初级 第23章)
2014-5-28
导言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内容分类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内容分类
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 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 放经济理论等。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 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 策效应检验。
4.所有的:新增的产品和劳务;存量GDP的衍生服务(如存 量住房服务的市场价值,国外更适合,因为租房住;写字楼GDP)
能够统计的有限的“所有”。家务劳动、黑市交易、非法交 易等在实际中都没有办法统计进入GDP。
家庭生产中雇主跟雇员的婚姻:减少GDP。经济活动从市场 交易变成家务劳动。
2014-5-28
2014-5-28
税收
拉弗曲线
税率
导言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观点
5. 理性预期学派
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巴罗、泰勒和普雷斯科特等。 理论特征:在引入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 传统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基本理论观点:理性预期假说:理性预期是有效利用一切信息而进行 的预期;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长期而言, 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 不同于自然失业率;李嘉图等价定理:举债与征税等价。 政策主张: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政策目标单一论、信誉重于规则
导言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
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 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 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 核心,故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一国收入的衡量)【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一国收入的衡量)【圣才出品】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一、名词解释1.国民收入答:国民收入即NI,是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因从事生产和提供劳务,按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NI可由NDP 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得到。

这里的国民收入,实际上是按要素费用计算的国民净收入。

在西方国家,有时简称为(狭义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核算公式为: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2.实际人均GDP答:实际人均GDP指标是指,实际GDP除以人口数量,是每个人的平均实际GDP。

实际人均GDP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指标,例如,它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然而,它本身并不足以作为政策目标,因为它没有表明一个国家会如何使用这些产量来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二、判断题1.GDP度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

()【答案】×【解析】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它不能度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也是有局限性的:①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②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③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④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例如,即使两国人均GDP水平相同,但一国贫富差距比另一国大得多,显然,前一国的社会总福利要比后一国低的多。

基于GDP在度量社会福利水平上存在的诸多不足,经济学家们纷纷构建了一些新的指标来衡量社会福利水平,比如经济净福利指标、绿色GDP等。

2.购买100股苹果公司股票是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支出的一个例子。

()【答案】×【解析】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包括房屋建筑、机器制造,以及企业存货的增加等。

购买股票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重新配置资产时发生的购买,不属于经济学中的投资。

3.如果有人在中国购买了澳大利亚生产的柑桔,那么这个支出就会计入中国GDP中的消费部分,也会计入中国GDP中的进口部分。

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

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
西方经济学(宏观)
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总体经济变量 的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 失业(unemployment) – 通货膨胀(inflation) – 国际收支与汇率(balance of payments and exchange rate)
19
23.3 GDP的组成部分
• GDP 是总支出 • 四个组成部分:
– 消费 (C) – 投资 (I) – 政府购买 (G) – 净出口(NX)
• 这四个组成部分的总和等于GDP(用Y表示):
Y = C + I + G + NX
一国收入的衡量
20
消费 (C)
• 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 • 关于居住成本的注释:
• 把所有组成部分加总起来得到:
Y = C + I + G + NX
一国收入的衡量
24
美国的GDP及其组成部分:2007
总量(10亿)
占总量的百分 比
Y
$13,841
100.0
C
9,734
70.3
I
2,125
15.4
G
2,690
19.4
NX
–708
–5.1
人均量 $45,825 32,228 7,037 8,905 –2,344
D. 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价值5亿美元的汽车,但消费者 只购买了价值4.7亿美元的汽车
主动学习 1
参考答案
A. Debbie在波士顿最好的饭店花了$200请他丈夫吃晚饭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的收入与支出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国内生产总值(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它衡量的是一国的总收入,被认为是衡量社会经济福利最好的一个指标。

(2)对经济的衡量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某个买者的1美元支出正是某个卖者的1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用图23-1所示的循环流量图也可以说明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假设所有物品与劳务由家庭购买,而且家庭支出了他们的全部收入,这些支出通过物品与劳务市场流动;企业用销售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地主的租金和企业所有者的利润,这些收入通过生产要素市场流动。

货币不断地从家庭流向企业,然后又流回家庭。

GDP等于家庭在市场上为物品和劳务支付的总额,也等于企业在市场上为生产要素支付的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额。

图23-1 循环流量图现实经济比图23-1所说明的经济要复杂得多。

家庭并没有支出其全部收入,也并没有购买经济中生产的全部物品与劳务。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第23章课后习题答案(英文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第23章课后习题答案(英文版)

Quick Quizzes:1. Gross domestic product measures two things at once: (1) the total income of everyone in theeconomy and (2) the total expenditure on the economy’s output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It can measure both of these things at once because all expenditure in the economy ends up assomeone’s income.2. The production of a pound of caviar contributes more to GDP than the production of a pound ofhamburger because the contribution to GDP is measured by market value and the price of apound of caviar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price of a pound of hamburger.3. The four components of expenditure are: (1) consumption; (2) investment; (3) governmentpurchases; and (4) net exports. The largest component is consumption, which accounts formore than 70 percent of total expenditure.4. Re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onstant prices. Nominal GDP is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urrent prices. Real GDP is a better measure ofeconomic well-being because changes in real GDP reflect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outputbeing produced. Thus, a rise in real GDP means people have produced more goods andservices, but a rise in nominal GDP could occur either because of increased production orbecause of higher prices.5. Although GDP is not a perfect measure of well-being, policymakers should care about itbecause a larger GDP means that a nation can afford better healthcare, better educationalsystems, and more of the material necessities of life.Questions for Review:1. An economy's income must equal its expenditure, because every transaction has a buyer and aseller. Thus, expenditure by buyers must equal income by sellers.2. The production of a luxury car contributes more to GDP than the production of an economy carbecause the luxury car has a higher market value.3. The contribution to GDP is $3,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bread, which is the final good that issold.4. The sale of used records does not affect GDP at all because it involves no current production.5. The four components of GDP are consumption, such as the purchase of a DVD; investment,such as the purchase of a computer by a business; government purchases, such as an order formilitary aircraft; and net exports, such as the sale of American wheat to Russia. (Many otherexamples are possible.)6. Economists use real GDP rather than nominal GDP to gauge economic well-being because realGDP is not affected by changes in prices, so it reflects only changes in the amounts beingproduced. You cannot determine if a rise in nominal GDP has been caused by increasedproduction or higher prices.7.405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nominal GDP is (600 – 200)/200 x 100% = 200%. The percentagechange in real GDP is (400 – 200)/200 x 100% = 100%.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deflator is (150 – 100)/100 x 100% = 50%.8. It is desirable for a country to have a large GDP because people could enjoy more goods andservices. But GDP is not the only important measure of well-being. For example, laws thatrestrict pollution cause GDP to be lower. If laws against pollution were eliminated, GDP wouldbe higher but the pollution might make us worse off. Or, for example, an earthquake wouldraise GDP, as expenditures on cleanup, repair, and rebuilding increase. But an earthquake is anundesirable event that lowers our welfare.Problems and Applications1. a. Consumption increases because a refrigerator is a good purchased by a household.b. Investment increases because a house is an investment good.c. Consumption increases because a car is a good purchased by a household, but investmentdecreases because the car in Ford’s inventory had been counted as an investment gooduntil it was sold.d. Consumption increases because pizza is a good purchased by a household.e. Government purchases increase because the government spent money to provide a goodto the public.f. Consumption increases because the bottle is a good purchased by a household, but netexports decrease because the bottle was imported.g. Investment increases because new structures and equipment were built.2. With transfer payments, nothing is produced, so there is no contribution to GDP.3. If GDP included goods that are resold, it would be counting output of that particular year, plussales of goods produced in a previous year. It would double-count goods that were sold morethan once and would count goods in GDP for several years if they were produced in one yearand resold in another.4. a. Calculating nominal GDP:2010: ($1 per qt. of milk ⨯ 100 qts. milk) + ($2 per qt. of honey ⨯ 50 qts. honey) = $2002011: ($1 per qt. of milk ⨯ 200 qts. milk) + ($2 per qt. of honey ⨯ 100 qts. honey) = $4002012: ($2 per qt. of milk ⨯ 200 qts. milk) + ($4 per qt. of honey ⨯ 100 qts. honey) = $800Calculating real GDP (base year 2010):2010: ($1 per qt. of milk ⨯ 100 qts. milk) + ($2 per qt. of honey ⨯ 50 qts. honey) = $2002011: ($1 per qt. of milk ⨯ 200 qts. milk) + ($2 per qt. of honey ⨯ 100 qts. honey) = $4002012: ($1 per qt. of milk ⨯ 200 qts. milk) + ($2 per qt. of honey ⨯ 100 qts. honey) = $400 Calculating the GDP deflator:2010: ($200/$200) ⨯ 100 = 1002011: ($400/$400) ⨯ 100 = 1002012: ($800/$400) ⨯ 100 = 200b. Calculating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nominal GDP:Percentage change in nominal GDP in 2011 = [($400 – $200)/$200] ⨯ 100% = 100%.Percentage change in nominal GDP in 2012 = [($800 – $400)/$400] ⨯ 100% = 100%.Calculating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real GDP:Percentage change in real GDP in 2011 = [($400 – $200)/$200] ⨯ 100% = 100%.Percentage change in real GDP in 2012 = [($400 – $400)/$400] ⨯ 100% = 0%.Calculating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GDP deflator: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GDP deflator in 2011 = [(100 – 100)/100] ⨯ 100% = 0%.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GDP deflator in 2012 = [(200 – 100)/100] ⨯ 100% = 100%.Prices did not change from 2010 to 2011. Thu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GDP deflator is zero. Likewise, output levels did not change from 2011 to 2012. This means that thepercentage change in real GDP is zero.c. Economic well-being rose more in 2010 than in 2011, since real GDP rose in 2011 but not in2012. In 2011, real GDP rose but prices did not. In 2012, real GDP did not rise but prices did.5. a. C alculating Nominal GDP:Year 1: (3 bars ⨯ $4) = $12Year 2: (4 bars ⨯ $5) = $20Year 3: (5 bars ⨯ $6) = $30b. C alculating Real GDP:Year 1: (3 bars ⨯ $4) = $12Year 2: (4 bars ⨯ $4) = $16Year 3: (5 bars ⨯ $4) = $20c. Calculating the GDP delator:Year 1: $12/$12 ⨯ 100 = 100Year 2: $20/$16 ⨯ 100 = 125Year 3: $30/$20 ⨯ 100 = 150d. T he growth rate from Year 2 to Year 3 = (16 – 12)/12 ⨯ 100% = 4/12 ⨯ 100% = 33.3%e. The inflation rate from Year 2 to Year 3 = (150 – 125)/125 ⨯ 100% = 25/125 ⨯ 100% =20%.f. To calculate the growth rate of real GDP, we could simply calculate the percentage changein the quantity of bars. To calculate the inflation rate, we could measure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price of bars.6.a. The growth rate of nominal GDP = 100% ⨯ [($14,256/$9,353)0.10– 1] = 4.3%b. The growth rate of the deflator = 100% ⨯ [(109.886.8)0.10– 1] = 2.4%c. Real GDP in 1999 (in 2005 dollars) is $9,353/(86.8/100) = $10,775.35.d. Real GDP in 2009 (in 2005 dollars) is $14,256/(109.8/100) = $12,983.61.e. The growth rate of real GDP = 100% ⨯ [($12,983.61/$10,775.35)0.10– 1] = 1.9%f. The growth rate of nominal GDP is higher than the growth rate of real GDP because ofinflation.7. Many answers are possible.8. a.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inal good sold, $180.b. Value added for the farmer: $100.Value added for the miller: $150 – $100 = $50.Value added for the baker: $180 – $150 = $30.c. Together, the value added for the three producers is $100 + $50 + $30 = $180. This is thevalue of GDP.9. In countries like India, people produce and consume a fair amount of food at home that is notincluded in GDP. So GDP per person in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differ by more than their comparative economic well-being.10. a. The increased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of women has increased GDP in the United States,because it means more people are working and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b. If our measure of well-being included time spent working in the home and taking leisure, itwould not rise as much as GDP, because the rise in women's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has reduced time spent working in the home and taking leisure.c. Other aspects of well-being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e in women's increased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include increased self-esteem and prestige for women in theworkforce, especially at managerial levels, but decreased quality time spent with children, whose parents have less time to spend with them. Such aspects would be quite difficult to measure.11. a. GDP equals the dollar amount Barry collects, which is $400.b. NNP = GDP – depreciation = $400 – $50 = $350.c. National income = NNP = $350.d. Personal income = national income – retained earnings – indirect business taxes = $350 –$100 – $30 = $220.e.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 personal income – personal income tax = $220 – $70 =$150.。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23章(2)PPT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23章(2)PPT课件

FACTORS OF PRODUCTION
•Households sell •Firms buy
Income
= Flow of inputs and outputs
= Flow of dollars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经济循环流向图
收入=(DGP)
销售商品 和服务
▪ Why do production and employment expand in some years and contract in others?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一国收入的衡量
宏观经济学回答以下问题:
▪ 为什么一些国家平均收入高,而另一些国家平 均收入低?
▪ 为什么一些时期物价上升迅速,而另一些时期 物价较为稳定?
▪ 为什么一些年份生产和就业扩大,而另一些年 份收缩?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THE ECONOMY’S INCOME AND EXPENDITURE
• When judging whether the economy is doing well or poorly, it is natural to look at the total income that everyone in the economy is earning.
Macroeconomics answers questions like the following:
▪ Why is average income high in some countries and low in others?
▪ Why do prices rise rapidly in some time periods while they are more stable in others?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历,从前辈中获得的经历对初学者来说是珍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展咨询。

一、概念题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师大学2004研;工业大学2005、2006研;大学2006研〕答:菲利普斯曲线是指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历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

因此,如图35-1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根据本钱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图35-1 菲利普斯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调节经济的依据,即当失业率高时,实行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承受一定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借助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论述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以进一步解释在不同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第23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第23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第23章首先,本章讨论了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国际贸易使得国家能够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商品,从而实现经济的规模扩大和效率提升。

这种贸易活动可以提高一些产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然而,贸易也可能导致部分产业的就业岗位消失,对劳动者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有效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来确保贸易的红利能够惠及整个社会,减少不平等现象的增加。

其次,本章探讨了贸易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贸易可以提高商品生产的生产率,从而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

当国家通过贸易从事优势产业时,这些产业会扩大规模,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

然而,贸易也可能对一些劳动者造成负面影响,因为他们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上失去就业机会。

因此,政府需要提供培训和再教育等措施,以帮助劳动者适应贸易的变化。

第三,本章涵盖了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增加国内收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可以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如关税、配额和补贴等。

然而,这些贸易限制措施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措施,导致贸易战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崩溃。

因此,政府需要谨慎选择贸易政策的工具,确保它们能够平衡国内产业的保护和国际贸易的自由。

最后,本章总结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的传播,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

同时,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竞争,加快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速度。

然而,在追求国际贸易的益处时,政府也应该保护劳动者权益,确保贸易的红利能够公平地分配给所有人。

总之,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第23章深入讨论了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强调了贸易对收入分配、工资水平和就业的影响。

本章还介绍了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以及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国际贸易的益处和限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贸易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活费⽤的衡量).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4章⽣活费⽤的衡量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弯路,躲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对⼀在线咨询进⾏咨询。

⼀、概念题1.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答: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活费⽤指数,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的衡量指标,⼀般⽤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它根据若⼲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编制,⽤公式来表⽰即为:CPI 100⼀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格=? 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活的价格趋势。

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部分,因⽽不⾜以说明全⾯的情况。

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部分消费品价格⽽⾮商品劳务价格总⽔平的提⾼,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点,因⽽有夸⼤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消费价格指数是⽤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答:通货膨胀率指报告期物价总⽔平同基期物价总⽔平的⽐率,⽤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般采⽤以下三种物价指数:①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活消费物品和劳务价格⽔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的价格编制⽽成。

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即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②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商品批发价格⽔平变动的指标,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成;③国民经济平减指数,即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产总值(国民⽣产总值)与按可⽐价格计算的国内⽣产总值(国民⽣产总值)的⽐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流动性偏好理论〔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答:流动性偏好理论是解释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的理论。

流动性偏好是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

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M·Keynes〕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呈负相关。

该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

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较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2.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北京师范大学2004研;北京工业大学2005、2006研;山东大学2006研)答:菲利普斯曲线是指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

因此,如图35-1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图35-1 菲利普斯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调节经济的依据,即当失业率高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承受一定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借助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论述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以进一步解释在不同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投资
第17章消费
第19章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和银行体

第19章经济 周期理论的 进展(第6版
教材)
附录指定曼 昆《宏观经 济学》教材 为考研参考 书目的院校 列表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第10章总需求Ⅰ:建 立IS-LM模型
第11章总需求Ⅱ:应 用IS-LM模型
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与汇率制度
第13章总供 给与通货膨 胀和失业之 间的短期权

第14章一个 总供给和总 需求的动态 模型
第3章国民收 入:源自何 处,去向何 方
第4章货币与 通货膨胀
第5章开放的 经济
第6章失业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经济增 长Ⅰ:资本 积累与人口
增长
第8章经济增 长Ⅱ:技术、 经验和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笔记
第章
习题
复习
理论
第版
政策
笔记
教材
习题 习题
教材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 生产要素:
K=资本 L= 劳动经济的技术水平 用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 F (K,L) ❖ 其中MPL是劳动的边际产
量,即: MPL= F(K,L+1)–F(K,L) 当某种投入要素增加,其边
际产出下降(其他要素不变)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理由:
1. 目光短浅
2. 借贷约束
3. 子孙后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16~17章消费&投资
❖消费函数:C=c(Y-T) 0﹤c﹤1
❖ 凯恩斯的猜想
1. 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小 于收入增加量
2. 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3. 收入决定消费,利率没有重要作用(而古典主义认为:
2. 资本资产 3. 未计算的负债 4. 经济周期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14~15章稳定政策与政府债务
传统政府债务观点
这种观点假设:
当政府减税国民储蓄减少 并有预算赤字时,消费者 对他们税收后的收入的增 加的反应是更多的支出
李嘉图政府债务观点
❖ 李嘉图等价----用债务 筹资的减税方法并影 响消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 封闭经济中,GDP只由三 个部分组成即消费C,投 资I和政府购买G
❖ 关于消费: 可支配收入是扣除全部税 收后的总收入,即Y–T 消费函数: C= C (Y–T ), 当↑(Y–T ) ⇒↑C,其中C是 边际消费倾向,是每增加 一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所引 致的消费的增加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篇导论第1章世界之旅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本书之旅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核心部分第3章商品市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金融市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IS-LM模型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劳动力市场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所有市场集中:AS-AD模型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美国次贷危机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增长的事实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储蓄、资本积累和产出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技术进步与增长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技术进步:短期、中期与长期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3篇扩展部分第14章预期:基本工具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金融市场和预期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预期、消费和投资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预期、产出和政策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开放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开放经济中的商品市场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产出、利率和汇率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汇率制度21.1复习笔记21.2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政策制定者是否应当受到限制?22.1复习笔记22.2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财政政策:一个总结23.1复习笔记23.2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货币政策:一个总结24.1复习笔记24.2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后记:宏观经济学的故事25.1复习笔记25.2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

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

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

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

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

在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等国家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

近年来,发生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以及国内政局动荡。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23章节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23章节

《经济学原理_宏观经济学》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一、重要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投资可以分为:重置投资、自发投资、引致投资。

重置投资指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自发投资与“引致投资”相对而言,又称“自主投资”,指不受国民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等经济情况影响和限制的投资。

引致投资与“自发投资”相对而言,是由经济中的内生变量引起的投资,即为适应某些现有产品或整个经济的开支的实际增加或预期增加而发生的投资。

) 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GDP 平减指数:用名义GDP 与真实GDP 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即:100GDP GDP GDP=⨯名义平减指数真实二、重要摘抄1.GDP 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

由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所以CDP 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岀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GDP 衡量货币的流量。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计算这个经济的GDP :加总家庭的总支出或加总企业支付的总收入(工资、租金和利润)。

2.关于GDP 计算的若干注意事项:(1).在GDP 的计算中,价值使用商品价格来量化;(2).政府通过估算租金价值而把自有房产的价值包括在GDP 中,相当于假设所有者将房屋租给自己;(3).GDP 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如毒品;(4).GDP 不包括在家庭内生产和消费,没有进入市场的物品;(5).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这是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如果中间物品没有被使用,而是被储存了,就将存货加到GDP 上,而当存货中的物品以后被使用或出售时,存货的减少再从GDP 中扣除;(6).GDP 包括有形的物品与无形的服务,比如演唱会票价,也是GDP 的一部分;(7).GDP 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它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此二手车的交易不包括在GDP 内;(8).如果物品是在一国国内生产的,无论生产者的国籍如何,都包括在该国的GDP 之中。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复习全书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复习全书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费雪效应答:费雪效应指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费雪效应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用来阐述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用费雪方程式表示为:i rπ=+(其中i代表名义利率,r代表真实利率,π代表通货膨胀率)。

由于货币在长期中是中性的,货币增长的变动不会影响真实利率。

由于真实利率不受影响,所以名义利率必然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一对一的调整。

根据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率上升1%引起名义利率上升1%。

3.预算盈余答:预算盈余指预算中存在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情况。

预算盈余是一种预算不平衡的状态,不过它与预算赤字的不平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盈余表示财政宽松,赤字表示财政困难。

严格地讲,预算应是平衡的,不仅在计划中是平衡的,而且执行中和执行后也应是平衡的。

但在某些时候,适当地使财政收入的安排大于财政支出是可以的。

这时,就会出现预算盈余。

一般情况下,政府得到的税收收入用T表示,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用G 表示。

如果T大于G,政府的预算盈余就是(T G)。

4.古典总供给曲线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全解2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全解2

第十六章寡头复习题1.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什么?答: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对整个卡特尔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

2.比较寡头与垄断的产量与价格。

答:如果寡头们可以联合起来统一行动的话,寡头与垄断的产量和价格相等。

当寡头企业个别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

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大于竞争价格。

3.比较寡头与竞争市场的产量与价格。

答:寡头价格高于竞争价格。

寡头产量低于竞争产量。

4.一个寡头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答: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有效率的水平。

5.什么是囚犯两难处境?它与寡头有什么关系?答:囚犯两难处境是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

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

6.举出寡头之外的两个例子,说明囚犯的两难处境如何有助于解释行为?答:例一,共有资源的使用。

设想两个渔民——杰瑞和麦克,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湖泊,湖泊中价值2万美元的鱼类资源归他们共有。

造一条渔船要花1 000美元。

两人各有一条渔船,每人将得到一半的鱼类资源,可以赚9 000美元(1万美元收益减1 000美元成本),两人都可以造第二条渔船。

如果某个人在三条渔船中拥有两条,他就得到三分之二的鱼类资源,这将带来11 333美元的利润。

但如果两人都造第二条船,又是平分鱼类资源,而且两人的利润都下降,是8 000美元。

表16-1表示杰瑞和麦克的博弈。

表16-1 共有资源博弈例二,广告博弈。

考虑两家化妆品公司——甲和乙,面临决策。

如果两家都不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它们平分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的收入与支出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国内生产总值(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它衡量的是一国的总收入,被认为是衡量社会经济福利最好的一个指标。

(2)对经济的衡量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某个买者的1美元支出正是某个卖者的1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用图23-1所示的循环流量图也可以说明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假设所有物品与劳务由家庭购买,而且家庭支出了他们的全部收入,这些支出通过物品与劳务市场流动;企业用销售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地主的租金和企业所有者的利润,这些收入通过生产要素市场流动。

货币不断地从家庭流向企业,然后又流回家庭。

GDP等于家庭在市场上为物品和劳务支付的总额,也等于企业在市场上为生产要素支付的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额。

图23-1 循环流量图现实经济比图23-1所说明的经济要复杂得多。

家庭并没有支出其全部收入,也并没有购买经济中生产的全部物品与劳务。

但基本经验是相同的:无论是家庭、政府还是企业购买物品或劳务,交易总有买者与卖者。

因此,对整个经济而言,支出和收入总是相同的。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GDP是市场价值……”GDP可以把许多种不同物品加总为一个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指标是因为它使用了市场价格。

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价值。

2.“所有的……”GDP要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的市场价值,不仅包括物品还包括劳务。

(1)GDP还包括由经济中住房存量提供的住房服务的市场价值。

就租赁住房而言,租金既等于房客的支出,又等于房东的收入,计入GDP;对自有住房子而言,政府为了估算价值,假设所有者将房屋出租给自己,隐含的租金既包括在房东的支出中,又包括在其收入中,因此,它计入GDP。

(2)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如毒品。

GDP也不包括在家庭内生产和消费,从而没有进入市场的东西。

这些没有包括在GDP中的东西有时会引起一些似是而非的结果。

3.“最终的……”最终产品是指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如被用来生产贺卡的纸被称为中间物品,而贺卡被称为最终物品。

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特例:当生产出来的一种中间物品没有被使用,而是增加了企业以后使用或出售的存货时,中间物品被暂时作为“最终”物品,其价值作为存货投资成为GDP的一部分;当存货中的物品以后被使用或出售时,存货的减少再从GDP中扣除。

用这种方法处理存货是因为GDP 衡量的是经济生产的价值,而且增加到存货中的物品是这个时期生产的一部分。

4.“物品与劳务……”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物、衣服、汽车),又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打扫房屋、看病)。

购买的CD是作为物品计入GDP的,而听同一个乐队的音乐会是作为劳务计入GDP 的。

5.“生产的……”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6.“一个国家之内……”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予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

如果东西是在一国国内生产的,无论生产者的国籍如何,都包括在该国的GDP之中。

当一个加拿大公民暂时在美国工作时,他的产出是美国GDP的一部分。

当一个美国公民在海地拥有一个工厂时,这个工厂的产出不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它是海地GDP的一部分)。

7.“……在某一既定时期内……”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发生的生产的价值。

因此GDP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计算GDP可以用支出法,也可以用收入法。

由于两种方法的数据来源不同,因此计算结果会有些差异,之间的差额被成为统计误差。

8.其他收入衡量指标以下按最大到最小的顺序简要地描述了五种其他收入衡量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GNP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事实上,GDP和GNP是非常接近的。

(2)国民生产净值(NNP):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

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损耗。

(3)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它与国民生产净值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包括间接的企业税(例如销售税),但包括企业补贴。

两者的不同还缘于由数据收集问题引起的“统计误差”。

(4)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与国民收入不同,个人收入不包括留存收益——公司获得的但没有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它还要减去公司所得税和对社会保障的支付(主要是社会保障税)。

此外,个人收入还包括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以及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如福利和社会保障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在完成它们对政府的义务之后剩下的收入。

它等于个人收入减个人税收和某些非税收支付(例如交通罚单)。

当GDP迅速增长时,这些收入衡量指标通常也迅速增长;当GDP减少时,这些衡量指标通常也减少。

三、GDP的组成部分GDP包括了用于国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形式。

GDP(用Y表示)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Y C I G NX=+++这个等式是一个恒等式——按等式中各个变量的定义,该等式必定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GDP中每一美元的支出都属于GDP四个组成部分中的一个,所以,四个组成部分的总和必然等于GDP。

1.消费消费(consumption)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物品”既包括家庭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也包括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劳务”包括理发、医疗和教育支出这类无形的东西。

2.投资投资(investment)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支出。

按习惯,新住房购买是划入投资而不划入消费的一种家庭支出形式。

由于GDP衡量对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因此这里的投资是指购买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物品(例如资本设备、建筑物和存货)。

3.政府购买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政府购买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社会保障补助和失业保险补助等被称为转移支付的支出并不计入政府购买。

因为GDP要衡量来自物品与劳务生产的收入和用于这些物品与劳务生产的支出,而转移支付虽然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像负的税收)。

4.净出口净出口(net export)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净出口”中的“净”指从出口中减去进口。

一家国内企业把产品卖给别国的买者,就增加了净出口。

净出口包括国外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符号为负),因为这些物品和劳务包括在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中(符号为正)。

因此,当国内的家庭、企业或政府购买了国外的物品与劳务时,这种购买减少了净出口——但由于它还增加了消费、投资或政府购买,所以并不影响GDP。

四、真实GDP与名义GDP1.真实GDP与名义GDP的关系(1)含义名义GDP(nominal GDP)是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真实GDP(real GDP)是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2)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基年的价格为比较不同年份的产量提供了一个基础,所以在计算真实GDP时应首先指定一年作为基年,然后用基年物品与劳务的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对基年而言,真实GDP总是等于名义GDP。

由于真实GD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真实GDP的变动只反映生产的产量的变动,可以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进而反映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因此,真实GDP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要优于名义GDP。

当经济学家谈到经济的GDP和经济增长时,他们通常是指真实GDP,而不是名义GDP。

2.GDP平减指数(1)GDP平减指数含义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是指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计算如下: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监测经济中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衡量指标。

GDP平减指数的得名是因为它可以用来从名义GDP中剔除通货膨胀——“平减”名义GDP中由于物价上升而引起的上升。

由于基年的名义GDP与真实GDP必定是相同的,所以,基年的GDP平减指数总是等于100,以后各年的GDP平减指数衡量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

假如经济中的产量一直在增加,但价格保持不变。

则名义GDP和真实GDP同时增加,因此,GDP平减指数不变。

现假设,物价水平一直在上升,但产量保持不变。

则名义GDP增加,而真实GDP保持不变,因此,GDP平减指数也上升了。

在这两种情况下,GDP平减指数反映了价格的变动,而不是产量的变动。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某个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变动的百分比。

如果用GDP平减指数,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用如下方法计算:3.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吗?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的原因:(1)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并没有包括在GDP中。

如闲暇。

如果一个经济中的每个人每天都工作,尽管GDP增加了,但减少闲暇引起的福利损失抵消了人们从生产并消费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中所获得的福利利益。

(2)GDP几乎未包括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如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