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合集下载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风气以及人性的讽刺揭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与虚伪。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小说运用对传统文化进行讽刺的手法。小说中描绘了一个传统封建社会的背景,通过对这一背景的描写,作者对封建家庭、宗族关系、婚姻意识等传统观念进行了讽刺。例如小说中的罗老师就是一个身世卑微、在社会上地位较低的人,但他却通过与嫂子的婚外情获得了高人一等的地位,这种颠倒的伦理观念与社会道德引发了读者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小说通过对社会风气的讽刺,展现出了社会的种种荒诞与虚伪。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既不甘于当赤脚医生,也不甘于与现实妥协,但他又无力改变现实,最终迷失在荒诞的社会中。小说通过对方鸿渐的描写,讽刺了当时社会人们只顾个人利益,缺乏责任感、道德底线,以及对真实的逃避和迷茫。

小说通过对人性的讽刺,揭示出了人们虚伪的本性。小说中的各个人物都有着自私的一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背叛亲人、朋友甚至国家。例如陈清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选择了离家出走,父亲为了个人的面子而不肯讨债,这些都体现了人性的丑陋一面。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是虚伪的,比如方鸿渐的姑姑王夫人,她对方鸿渐表面上关心爱护,实际上却只是为了控制方鸿渐,让他按照她的意愿去行动。

《围城》通过讽刺的手法,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荒诞与虚伪。通过对传统文化、社会风气以及人性的讽刺,作者剖析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并对人们进行了思考和警示。这种讽刺艺术的运用不仅使小说更加深入人心,也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获得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围城中的反讽手法剖析

围城中的反讽手法剖析

围城中的反讽手法剖析

现代文学作品《围城》是中国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以婚姻为背景,通过描绘中产阶级的生活和价值观,深刻地展现了围绕在身边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作者运用了丰富而独特的反讽手法,既传达了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又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将对《围城》中的反讽手法进行剖析。

一、角色形象的反讽

《围城》中塑造的角色形象无一不透露着反讽的意味。作者通过对比、对立和夸张的手法,揭示了他们身上的矛盾和虚伪。例如,曾在婚姻困局中挣扎的方鸿渐,虽然自认为是个“外人”,对人事物保持着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然而当他遭遇围城时,却不得不理解自己的无奈处境,最终沦为围城内的一员,暴露了他既对婚姻有感又无感的独特性格。这种自我反讽使得作品更加真实而生动。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苏小姐,她作为方鸿渐的妻子,从外表看是一个优雅温柔的女性,然而,她却深藏着复杂的心思和利己主义的一面。她喜欢以伪装的面目出现在别人面前,却时刻保持着傲慢和自私的本性。正因为这种反差,苏小姐的形象鲜明而具有冲击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情节设计的反讽

《围城》中的情节设计也运用了许多反讽手法。通过对人物行为和事件的安排,钱钟书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种种矛盾与无奈。

在小说的开头,方鸿渐回忆起婚姻的发生,这一段描写虽然写的是女性从外地来到北京嫁人,但情绪描写和对当地人对这次婚姻的热切期盼的描写,让读者感到了现实婚姻中种种矛盾的存在。这一情节的安排通过反讽的手法,将人们对婚姻的期待和真实面相结合起来。

另一个例子是方鸿渐和苏小姐的婚姻生活。他们原本期待通过婚姻实现自己对幸福的渴望,然而,在相处中,他们发现彼此并不了解,更难以满足对方的需求。这种对现实的反思,使得婚姻被赋予了一种讽刺的意味。

《围城》讽刺艺术研究

《围城》讽刺艺术研究

《围城》讽刺艺术研究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在小说中,钱钟书通过对围城内外人物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和人们的迷茫心态。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管谟业的塑造,讽刺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私

和功利心态。管谟业自命不凡,却在追求自己的私利和面子上不断

受挫,最终陷入困境。这种讽刺暗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和

虚荣心的严重问题。

另外,小说中对围城内外的社会现象也进行了讽刺。比如,对

于城内的虚荣、势利和自私以及城外的贫困、愚昧和无奈,都是作

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这种讽刺通过小说中丰富的人物

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现出来,使得读者对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

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小说中对于爱情、婚姻、家庭等议题的讽刺也是一大特色。通过对管谟业和孙小姐、方鸿渐和英子之间的感情纠葛的描写,作者讽刺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和爱情的功利化和现实化,以及人们

对于婚姻家庭的迷失和困惑。这种讽刺不仅体现了小说对于当时社

会伦理道德观念的批判,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总的来说,《围城》通过对人物形象、社会现象、爱情婚姻等议题的讽刺,展现了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批判,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这种讽刺艺术使得《围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当代读者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该小说讽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

活状态。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围城》的讽刺艺术:一是小说中的讽刺目标和手法,

二是小说中借助讽刺所表现的深层意义。

一、小说中的讽刺目标和手法

1.讽刺婚姻观念

《围城》中一直贯穿着婚姻观念的讽刺。小说中的婚姻呈现出一种通过社会地位和经

济条件来交换的现象,而不是以真心相爱为基础的。作者用讽刺的口吻告诉读者,这样的

婚姻只会让人们在痛苦中度过一生。比如,书中的颜楠在四处求婚被拒后,转而选择了一

位老女人做妻子,仅仅是为了钱和房子,最终也只是提前预定了自己婚后的痛苦命运。

2.讽刺小资产阶级

小说中的许多角色都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但他们却都有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比如,陈察秋与吕洞宾组织的“察吕联欢会”令人对他们的谈吐以及那种独具标新立异之妙感到

压抑和搞笑。这些小资产阶级的行为看似潇洒随意,实则是被自己铺设好的城墙所纠缠,

从而导致他们无法脱身。小说在具体展现小资产阶级行为的时候,深入地反映了小资产阶

级的矛盾,是小资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

3.讽刺文化现象

小说中一些流行的文化现象也成为了作者讽刺的对象。比如,小说中的人们大量使用

英文词汇,以此尽显自己的文化底蕴。但事实上,这部分人却对英语并未有太大的掌握,

他们所用的英语词汇基本上只是广告、麦当劳等多媒体塑造的“时髦”符号。这种表现正

是对异化现象的一种透露。

二、小说中借助讽刺所表现的深层意义

1. 社会困境

通过对小说中婚姻、小资产阶级以及文化现象的讽刺,小说背后体现出的是一个整个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寓意深刻,令人思考。
在小说中,官僚主义被描绘为一种严密而荒谬的体系,虚伪、懒惰和势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方鸿渐的父亲方鸿勋,一个整日只知道谋求升迁、拉拢权贵的局长。他为了自己的升迁而对自己的家庭、子女毫不关心,完全将家人当成了他取得成功的“垫脚石”,这种以权谋利、利用他人的行为恰恰是对官僚主义最直接的揭露。
3.2 提出对《围城》的个人看法
《围城》是一部充满讽刺和讽刺的小说,通过对婚姻观念、官僚主义、社会道德、人性等方面的讽刺,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荒谬。在我的个人看法中,我认为《围城》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对人性和社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小说中对婚姻观念和官僚主义的讽刺也让人深思,呈现出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我认为《围城》是一部富有启示性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剖析,让读者不仅仅能够享受到文学作品本身的乐趣,更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方式。希望《围城》这部作品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为当代社会带来一些启示和启发。
小说中的夸张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讽刺手法。方鸿渐的“天涯孤独”形象,被作者夸大放大,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又如,方鸿渐在工作中的种种荒谬和无奈也被作者夸大描写,暗讽官僚主义和社会现实。
《围城》中的讽刺手法多样,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这种讽刺手法不仅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示,也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性。《围城》的讽刺艺术是小说的灵魂和力量所在,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思考。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作者:————————————————————————————————日期:

2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要

《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作者钱钟书在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里, 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他独特的生活感受, 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小说着力于描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 即主要由三、四十年代一部分欧美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组成的知识社会、知识阶层人物, 从剖析他们个性、道德上的弱点入手, 揭示其精神上所处的重重困境, 由此而反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腐朽和没落。从而表述了作者——一个爱国的、信仰科学和民主的知识分子对于旧时代生活的深刻讽刺和感伤。小说广泛全面深刻地揭露了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 它的确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在小说的表现手法上, 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作者既能有声有色地绘出人为的可笑可卑的行为, 以透视其五脏六腑, 又能以自己的博识, 设计精巧、超拔的比喻, 对人物作愚弄嘲讽, 笔酣墨饱, 无不淋漓尽致。

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手法和方法加以论述。

一、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 以点带面的描写, 达到讽刺的目的

小说的结构非常的精致, 它以方鸿渐为中心人物, 通过他的生活经历以点带面地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部分上层知识分子的生动群像, 深刻剖析了他们空疏、虚伪、卑琐的灵魂。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小说描

绘了一个城市里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感情和思想。小说中钱钟书运用了讽刺的手法,

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以下是本文对《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浅析。

一、对知识分子的讽刺

在小说中,通过对方鸿渐这个知识分子的刻画,钱钟书对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刻

的讽刺。方鸿渐是一个装模作样的文化人,他将自己的身份视为一种优越的地位,用高人

一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但是,方鸿渐并没有真正的学问和修养,他经常出现种种荒唐

和可笑的行为。如在小说中,他去敬献神明,在庙前拜祭时,竟不知道应该来回拜三次,

而是躬着身在那里转悠,弄得众人哄笑不已。

二、对女性地位的讽刺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讽刺对象。作者通过对王夫人、甄淑容等女性形

象的塑造,揭示了当时女性地位的卑微和他们对权利和地位所做出的让步。其中最典型的

就是王夫人,她是一个丑陋而贪财的女人,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自己的尊严和

家庭的和睦。而甄淑容也是一个不可自主的女人,她被男人们当成是一件物品来使用,最

终被父亲卖掉。

三、对社会风气的讽刺

小说中还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了讽刺。作者通过对各种名流、官员和商人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上的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各种虚伪的言谈和行为,如让礼金

代替真情,过分重视面子,宁可瞒而不报,等等。

综上所述,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极富讽刺意识的文学作品,他以冷静而深刻的视角,严厉地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病态和弊端。尽管这部小说最终没有给出解决之道,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非常深刻的镜子,使我们能够痛切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困境,进

从《围城》谈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艺术

从《围城》谈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艺术

从《围城》谈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艺术

【摘要】

在《围城》这部经典之作中,钱钟书运用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人性的种种荒诞。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社会讽刺密不可分,通

过对权贵阶层和知识分子的讽刺,钱钟书展现了对现实的批判和调侃。他巧妙地运用讽刺和反讽刺的手法,引人深思。透过细节揭示的社会

矛盾更是让人震撼。通过《围城》,钱钟书展现了深厚的讽刺艺术,其独特的幽默和讽刺风格不仅揭示了人性的荒诞,也反映了社会的真实。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揭示,引起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的

思考。

【关键词】

《围城》、钱钟书、文学、讽刺、艺术、人性、社会、塑造、权贵、知识分子、细节、矛盾、幽默、反讽、真实、荒诞、作品、经典、特点、风格、揭示、阶层、深刻。

1. 引言

1.1 《围城》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围城》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这部小说不仅在文

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在思想与人性描写上展现出深刻的洞察

力和反思力。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人性弱点和普遍心理的讽刺与揭

示,钱钟书以其独特的幽默和细腻的笔法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与赞誉。《围城》不仅展现出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也在文学表现和人物塑造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与风格。这部小说以其独

特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

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和文学财富。《围城》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将继续为后人所敬仰与

传承。

1.2 钱钟书以幽默讽刺描绘人性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要】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讽刺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讽刺描写,揭示人们在围城般的社会现实中的迷茫和矛盾。

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剖析女性形象,探讨其在封建社会中的被动处境及

被束缚的命运。小说中围城的隐喻,恰如社会现实中人们的困境和无奈。讽刺不仅限于人物形象和情节,还深刻讽刺了社会伦理和道德观

念的虚伪。这种讽刺艺术不仅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对其

观念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围城》的讽刺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展望未来,讽刺艺术在文学创作中仍

将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社会现实。

【关键词】

《围城》、讽刺艺术、文学作品、背景、作用、方鸿渐、女性形象、隐喻、社会现实、观念、价值、当代发展。

1. 引言

1.1 介绍《围城》的背景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钱钟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小说背景设定在上海,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上层社会的虚荣、势利和矛盾。小说借助讽刺手法,揭示了人

性的丑陋和虚伪,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通过对方鸿渐、

满宫和其他角色的描绘,小说以幽默的笔触揭示了人们在围绕自己的

城堡中的困境和心态。《围城》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揭示和讽刺,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讨论。通过对《围城》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讽刺艺术,以及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2 探讨讽刺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讽刺艺术在文学作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现实生活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讽刺艺术更

是被广泛讨论和赞赏。本论文旨在探究《围城》中的讽刺艺术,以及

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讨。

一、《围城》的讽刺手法

《围城》是一部社会寓言,以嘲讽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露了当时

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问题,并引导着读者思考与反思。在这个寓言中,讽刺手法得到了高度运用。以下是几种典型的讽刺手法:

1.人物塑造的讽刺

《围城》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钱钟书、阿朱,

以及一系列的配角。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性格和特点,人物之间的

互动也常常通过讽刺的表现手法来展现。

以钱钟书为例,他是一个高学历、富有、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

但他却过于理智,对感情冷漠,追求完美导致自己的生活一直处于围

城之中,最终没能脱离。通过钱钟书的形象,作者讽刺了那些高学历,却无法融入社会的知识分子,以及那些追求完美却不愿意吃亏的人。

2.反转的讽刺

针对某种现象或观念进行反转,展示其荒谬可笑之处,是《围城》中常用的讽刺手法之一。例如,“和稀泥”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一

种强调“温和”、“顺从”的传统观念,但在实践中它常常被用来表

示“退缩、委屈、忍气吞声、妥协”等贬义词汇。而在《围城》中,

这种反转达到了极致,阿朱对钱钟书的不断坚持、拒绝委屈求全,最

终却不得不妥协的态度,成为了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抒发。

3.对比的讽刺

通过对比,突显一个现象的荒谬性和问题性质,是《围城》中另

一个常用的讽刺手法。例如,在钱钱钟书和阿朱的身上,作者表现了

各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最终让读者意识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围城 的讽刺艺术

围城 的讽刺艺术

围城的讽刺艺术

讽刺艺术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它讽刺范围的广泛性、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故事情节及精雕的细节描写自然流露;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典故、比较、推理等随处可见;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将来定与《儒林外史》和《镜花缘》等古典名著永垂不朽”——夏志清

钱钟书以他学贯中西的文化修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让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形成了既有尖酸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艺术。

“喜剧的艺术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的确,《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辉煌的人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其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一、讽刺范围的广泛性

《围城》以方鸿渐的活动为线索,来讽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者冲进去,来展示他留学归来所遭遇的人和事。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不通事务,懦弱无能的方鸿渐;虽混迹于学界,却以在情场上施展手段,争强斗胜为己任的大家闺秀苏文纨;唯利是图,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高松年;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是满腹男盗女娼的李梅亭;还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手段来博取男人感情的女生指导等等,诸如此类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真的是达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作者在对人物的展示过程中,对官场的腐败、政府的无能、学术的虚伪、社会的落后等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嘲弄讽刺,他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的生活,也涉及到江南的小县,浙江到湖南一路上的污泥臭水,还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作者更是站在哲理的高度,来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从而表现他对中国西式知识分子无情的嘲讽和对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的精心审视,《围城》所讽刺的实已远远超出了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年代。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朽,暴露了人性的丑陋和善变,表达了

对人们盲目追求现实利益而忽略内心真正需求的深切关注。

《围城》通过对人性的讽刺,揭示了人们的丑陋和善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时展现了各自的丑陋和善变。方鸿渐的妻子杨露蝉为了追求物质利益,不顾道义和婚姻忠诚,与一个有钱人私奔。而方鸿渐的情人梅冰也是一个善变的人物,她

一直对方鸿渐保持着矜持和拒绝,直到方鸿渐离婚后才回心转意。这些人物的丑陋和善变

讽刺了人性的多变和贪婪,让人们反思自己在现实利益面前的行为。

《围城》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表达了对人们盲目追求现实利益而忽略内心真正需

求的关注。小说中,许多人物都追求着物质和虚荣,他们视金钱和地位为人生的唯一追求。他们却因此失去了内心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以及方鸿渐对物

质追求的认识和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人们内心真正需求的呼唤。小说的结尾,方鸿渐看到了城墙之外的美好,代表了他的觉醒和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小说

以中国近代社会的封闭与僵化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讽刺,展现了作者对现实

社会的非议和思考。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围城》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李秀才等人物形象的讽刺,揭示了他们的麻木和无知。方鸿渐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原本有机会改变命运,但因自甘堕落、追求安逸而放弃了机会,最终沦为一个庸俗的小人物。小说中的李秀才也是一个荒唐可笑的形象,他常常以严

肃的口吻教训别人,而实际上自己却是个无知愚昧的人。这些形象的讽刺揭示了他们的愚

蠢和麻木,象征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封建思想和思维定势。

小说通过情节的讽刺,暴露了封建社会的假面和虚伪。小说中的围城暗喻了封建社会

对外界的封闭和对个人的限制。城外的人想进城,城内的人却想出去,形成了一种荒谬的

现象。小说通过这种情节安排,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假面。

《围城》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正常和不健康。小说中描写了一系

列社会现象,如官场腐败、围棋比赛中的勾心斗角以及媒体的虚假宣传等,这些现象百千

年来固化成一种成规。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讽刺,小说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正常和不健康,呼吁社会要清醒认识现实,展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思考。

《围城》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讽刺,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非议和思考,不但

深入分析人物内心,揭示现实的荒谬与假面;而且凭借细腻,符合人性的刻画,凸现文人

内心的脆弱和相对的坚强,都堪称传世之作。这种讽刺艺术既让读者感受到小说的幽默和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要】

《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尖锐的讽刺,深刻剖析人性和社会现象。小说通过对角色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展现了

多样化的讽刺手法,既幽默又严肃。通过讽刺艺术成功地揭露了社会

的弊病。

【关键词】

《围城》、讽刺艺术、现实生活、人性、社会现象、角色言行、讽刺手法、多样化、幽默、严肃、社会弊病

1. 引言

1.1 《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

《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通过对人类社会中种种荒诞现象的描述与批判,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虚伪。这部小说以城市为背景,围绕着围城的概念展开故事,通过对角色的描写和情节的安排,将现

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谬和矛盾暴露无遗。作者以独特的讽刺视角,深入

浅出地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私、虚荣和无奈,从而引起读者对社

会现实的深思与反思。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写,作者剖析

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社会现象的种种荒谬,不仅揭示了社会弊端,更

让人们反思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围城》以丰富的幽默感和严肃的态

度,以多样化的讽刺手法成功地揭露了人性和社会的种种荒谬,让人

深深思考并警醒。

2. 正文

2.1 小说中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围城》这部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揭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在小说中,作者以小人物的视角来

观察和描绘现实社会,通过对他们生活中的琐事和遭遇的讽刺性描述,揭示了大众生活中的矛盾和荒谬。主人公方鸿渐在追求自己的成功和

社会地位时,总是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挫折,这种荒诞的情节讽刺了社

会中的功利主义和虚荣心态。小说中对于家庭关系、婚姻生活等方面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要】

《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通过讽刺艺术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丑态。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中的讽刺艺术巧妙地展现了人们的荒谬行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艺术直面社会现实,语言运用中的讽刺艺术让读者透过文字看清人物内心,主题表达中的讽刺艺术深刻地探讨了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通过这些讽刺艺术手法,《围城》成功刻画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社会的丑态,引人深思。

【关键词】

围城, 讽刺艺术, 人性, 弱点, 社会, 现象, 语言运用, 主题表达

1. 引言

1.1 《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

《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由钱钟书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这部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的丑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旧式知识分子的困境和思想观念的僵化。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语言流畅细腻,主题思想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本质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思考。通过对各种社会角色和现象的讽刺描写,钱钟书将我们带入一个独特的虚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以及对人性的深

刻反思。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更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文学享受。《围城》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正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讽刺艺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将社会现实与虚构世界相结合,引起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 正文

2.1 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

《围城》通过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描绘了各种典型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批判。在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展现了现代人的无奈和迷茫。而他的妻子孙小姐则代表了封建旧社会的传统和封闭。方鸿渐的恋人花花则是一个充满欲望和欺骗的典型,她的出现凸显了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虚荣心理。通过这些角色的刻画,作者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人性弱点和矛盾,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世态炎凉。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讽刺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普

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社会弊端。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围城》通过对人性的讽刺揭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虚荣心和功利心。小说中的主人公

方鸿渐是一个墨守成规,追求名利的典型代表。他在争宠于权贵之间,为了自己的前途,

使尽一切手段,对朋友不忠诚,甚至出卖自己的妻子;而他的妻子白楚天则是一个妄想进

入上流社会的女人,她不断追求物质和地位,最终却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倒向了弥勒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了现实社会中许多人被功利和虚荣绑架的悲剧。

《围城》通过对社会规范的讽刺,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伪和偏见。小说中的小

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满嘴胡话,自命清高,实际却是个没有主见的软弱之人;而小

秦则是一个怀疑论者,他质疑社会价值观,但最终也沦为了围城的一员。这两个人物形象

的塑造,讽刺了许多虚伪的人,也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偏见和僵化的观念。

《围城》通过讽刺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无奈和困惑。小说

中的方鸿渐和孙小姐都是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嘲笑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愚昧,另一方面却

又终身难逃社会的困扰和束缚。这种讽刺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和困境,以

及思想和行动上的冲突。

《围城》通过讽刺的艺术手法揭示了人性弱点、社会弊端和知识分子的困境。这部作

品不仅在揭示社会问题的也引发了对人生、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它以幽默和讽刺

的笔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人性和社会的窗口,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电白县环城中学

黄兆科作者

2005-1-15 11:12:47

【内容提要】本文拟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艺术。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不愧是一位“语言魔术大师”。本论就对作品中的讽刺艺术作以下四方面的研

究:

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

三、运用英文词语进行讽刺;

四、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论文内容】在致老友郑朝宗教授的信中,钱钟书先生恳切地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面对“钱学”高涨的局面,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保持一个真正学者的谦虚谨慎的态度的。钱钟书

先生的为人、为文都如此可贵。

《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作品思想沉潜,寄慨深远,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钱先生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围城》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钱先生在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用讽刺。由于钱先生这位语言的魔术大师在小说中运用了妥贴而出人意表的比喻,辛辣冷峭的

讽刺,机智的幽默以及洞悉入微的心理分析,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小说一经载,便风行一时,更一版再版,引发了一股《围城》热潮,甚至被译成英、俄、法、德等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矛盾的《子夜》媲美。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能不归功于钱

钟书那非同一般的语言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围城》中高明的讽刺艺术。《围城》的讽刺不像同时期“左联”作家那样的长枪大戟,勇猛直前地同恶势力作战。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是冷眼旁观,忽而冷嘲,忽而热讽,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读《围城》,必然是一次轻松舒适的经历,小说对人物稍纵即逝的细微心理变化的把握,对人情世态的精确入微的描写,均堪称独到。他的讲述,处处流露出俏皮、诡异、聪明的评论者本色,而幽默之中又可让人体会到潜藏于后的悲剧意味。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也就是说钱钟书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这种忽略阶层和时代的描写手法,也许是《围城》在刚面世时不如《家》、《春》、《秋》那样受欢迎的原因,但也使《围城》的魅力长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里窥见自己的影子。

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他在比喻的创辟运用及建设独具风姿的批评语体上开了一代之风气。《围城》用喻之繁富令人叹为观止,随手拈来即妙语成珠,益人神智。在《围城》的讽刺语言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比喻。据有人粗略统计,书中的比喻多达七百余条。钱钟书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显得更加机智、诙谐、幽默。他的比喻之所以取得特别强烈的讽刺效果,关键在于他所用的喻体。书中的

喻体既丰富又新奇,实在令人叹服。

如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厌恶至极。又如:说“鲍小姐那类女人” 是不“伤春”的,“一切

衣服在她身上像只软木塞之于酒瓶口,不需要酒的时候才需要瓶塞”,一个生动的比喻就能使读者对鲍小姐的生活作风了然于胸。还有方鸿渐在本县省立中学作报告时大谈鸦片、梅毒,“令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方鸿渐最后的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失去了贞操”,形象而又俏皮,耐人寻味。

《围城》丰富的比喻,风趣幽默,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讽刺艺术效果。比如作者在嘲讽李梅亭时说他“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眼睛像剥开壳的煮熟鸡蛋”。又挖苦他“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耳,蠕蠕欲活”。暴露出李梅亭贪图虚荣,一顶“高帽”就使其飘飘然。在描写以嫖娼与赚“外快”为其能事的“侯营长”的长相时则形容他“有个桔皮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尽应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尖酸刻薄地讽刺侯营长那丑陋的嘴脸……诸如此类显示出作者丰沛的联想力。巧妙而生动的比喻,仿佛一枚枚辣味十足的野山椒、俯拾即是地散布在作品的情节、肖像、人物心理、细节、性格以及自然景物等各类描写中,令人目不暇接。既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讽喻性,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趣味,对于绘声绘色地刻画人情物

态,常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围城》有如此众多的妙喻,这与作者对比喻有深入的研究有关。钱钟书在他的学术名著《宋诗选注》和《管锥编》等著作中强调“广譬喻”。在《旧文四篇》里又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愈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就愈高。”对比喻艺术的精深研究,加上高超的分类取譬能力,使他能够在小说中把各种新鲜奇妙、生动形象的比喻散布在各方面的描写中,使《围城》的讽刺语言更机智幽默。

可以说,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唐晓芙例外)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性描绘。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令其形神毕露。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