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试题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b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b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b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D2. 社会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行为D. 社会互动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

A.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独立思考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受到群体影响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受群体影响答案:C4. 社会心理学认为,()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A. 个人特质B. 社会环境C. 社会规范D. 所有选项答案:D5. 在社会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预测。

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行为D. 社会互动答案:A6.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服务偏见”是指()。

A.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B.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C.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D.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答案:C7.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主要研究的是()。

A. 个体如何解释他人行为B.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行为C.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D. 个体如何预测他人行为答案:C8. 在社会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

A. 社会行为B. 社会角色C. 社会规范D. 社会互动答案:B9.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

A. 个体在认知上的不一致感B. 个体在情绪上的不一致感C. 个体在行为上的不一致感D. 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不一致感答案:A10. 社会心理学认为,()是影响个体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

A. 个人特质B. 社会环境C. 社会规范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行为D. 社会互动答案:ABCD2. 社会心理学中,影响个体从众行为的因素包括()。

2 社会心理学考试说明及题型示范

2 社会心理学考试说明及题型示范

社会心理学考试说明及题型示范考试时间:120分钟形式:开卷考试,可携带笔记与参考书,但不允许抄袭他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小题)例1: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达到目标或克服障碍的信心叫做(B)A.自我控制B.自我效能感C.自我服务的偏见D.自尊例2:人们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性格因素,而低估情境因素的作用的倾向,这叫做(C)A.自我服务的偏见B.对应推断C.基本归因错误D.行动者-观察者偏见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例1:那些在生活中适应不良的人更容易出现自我服务的偏见(例如,认为自己的道德水平更高,更胜任自己的工作)。

(×)例2:美国人的自我概念受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大于受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

(√)三、简答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8分,共2小题)例1、什么叫做从众?举例说明个体做出从众的行为选择,可能受哪两方面的影响?答:从众指的是个体依据他人而做出行动或者信念的改变。

个体做出从众的行为选择可能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影响:(1)规范影响:“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受到拒绝。

例如,多数人美国人本来是反对战争的,但美国一旦参与对伊战争,每个人都被期待“支持我们国家的军队”。

(2)信息影响:希望从群体获得进行正确决策的信息。

例如,“大多数人都想着万一核辐射影响到中国可以靠碘盐扛过去,买盐应该不会有错”。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题)评分标准:原创,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专业学习相结合。

举例的来源:自己的生活、学习、阅读和各种媒体的报道详细充实(每题答案字数在300字以上,起评分为15分;200-300字之间,起评分为12分;不足200字,起评分为10分)1、举1-3个例子说明,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你对自己、他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理解?这些理解对你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学习社会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04265社会心理学题集(附答案)

04265社会心理学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领域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是: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

二、社会心理学的本质属性同物理、化学或生物、地理等科学学科一样,社会心理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性的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心理学的科学属性,充分表现在其研究的科学过程中,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过程,都是科学的,具有与其他科学学科同样的科学取向。

而有所不同的,是它们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三、影响人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起因)1.他人的特点和行为人们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是与出现在人们社会情境中的他人密切相关的,他人的特点与行为,是引起人们相应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

2.人们的认知过程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人们的认知过程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3.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因素整个自然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对我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如,噪音、空气污染、过分拥挤等对我们的心境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4.社会行为发生的文化背景人类的任何一种社会行为,都必然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应该充分考虑社会行为所发生的文化背景。

5.我们的生物及遗传因素四、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是一种缓慢的过程。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书将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新学科的出现(1908—1924)1908年,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社会学家罗斯(E.Ross)分别出版了取名为〈〈社会心理学〉〉的专著。

因此,有不少心理学家以此将1908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24年,弗罗德.阿尔波特(F.Allport)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其以实验为基础和基调并注重在社会情境中来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正是社会心理学随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青春期的发展(30年代—60年代)1930年前后,一批热心而杰出的学者,集结于社会心理学的旗帜之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详细整理版

社会心理学详细整理版

社会心理学考试整理空白局部可自行填写答案。

考试题型:一、判断题5题,每题1分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三、简答题5题,每题6分答出要点四、论述题3题,每题15分答出要点+论述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开展三个阶段?〔简答题只需答以下三个要点,论述题那么需要展开〕谁提出?〔1〕思辨期〔社会心理思想早期积累阶段〕在我国古代是由孔子提出;西方是古希腊柏拉图提出。

〔2〕经历描绘期〔社会心理学孕育或成型阶段〕〔3〕实验期〔社会心理学成熟与独立开展阶段〕2、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1〕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2〕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3〕社会交互作用与交往3、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1〕实验法(2)非实验法〔相关法〕:档案研究、现场研究、模拟研究等第二章〔不用复习〕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学习与社会经历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过程。

2、个性化个性化是指个性在特定社会条件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过程。

3、社会化四个心理机制?(1)角色引导机制(2)社会比拟机制(3)社会学习机制(4)亚社会认同机制4、自我概念功能?(1)保持内在一致性(2)经历解释系统作用(3)决定着人们期望第四章1、社会知觉含义P99 答案为书上内容整合社会知觉是对社会信息所形成知觉,即对由人社会生活实践所构成社会现象信息知觉,包括担任社会角色并具有人性人、人际关系与群体以及各种社会构造与社会实践等知觉。

2、印象形成P1033、影响印象形成条件?〔依据教师口述听写答案〕P104-105意识与潜意识安德森信息整合法那么:平均法那么、加权平均法那么4、刻板印象P111刻板印象是类别化产物,它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看法。

生活在同一低于或文化背景中人们常表现出许多相似性,人们在社会知觉中便将这种相似性特点加以归纳,概括到认识中并固定下来,便形成了刻板印象。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

这属于()C∙A、民族社会化∙B、个体社会化∙C、性别角色社会化∙D、角色扮演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B、群体的社会化∙C、个体的成长∙D、个体的社会化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

D∙A、社会组织结构∙B、社会政治制度∙C、社会教育理念∙D、社会文化环境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A、组织∙B、社会∙C、群体∙D、他人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A、应用社会心理学∙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D、社会心理认知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A、吴江霖∙B、乔治米德∙C、潘菽∙D、迪尔凯姆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A∙A、生理∙B、角色∙C、心理∙D、身体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光环效应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认知C∙A、怎样去认识自然∙B、怎样去认识社会∙C、怎样去认识自己∙D、怎样去认识动物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A、人际关系∙B、人际沟通∙C、利他与侵犯行为∙D、角色扮演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B、学习社会心理学∙C、政治社会心理学∙D、群体社会心理学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t i m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1心理学研究通常是解释()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a)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a)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卷(A)参考答案一、解词1、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群体、情境相互影响与相互建构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态度:是一个心理的、神经的准备状态,它由经验予以体制化,并对个人心理的所有反应过程产生指示性或动力性的影响。

3、社会认同:个体对自己作为群体或类别成员归属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类别而经历的情感体验和获得价值感的心理历程。

4、群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持续的相互作用,在心理上有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二、填空1、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和符号互动论。

2、社会化、镜像自我、自我知觉、社会比较及社会认同3、印象、判断、归因、4、认知捷径、目标定向5、认知、情感、行为意向6、隐讳性、过渡性、选择性7、重复和强调、替代、补充、隐匿或揭露、调整8、关心、依附或依恋、亲密9、沟通不良、厌烦、差异渐大难以弥合10、助人行为、遵守社会规范行为、友善行为、公共参与行为11、服从者个人因素、命令者的权威、情境压力12、群体规模、合作任务的重要性、分工明确、报偿合理、团队合作传统13、传递者的可信性、外表的吸引力、目标把对信息传递者的喜爱程度14、规范、角色、地位、凝聚力、群体文化三、单项选择1、D2、C3、C4、D5、D6、B7、A8、B 9、B 10、D四、多项选择题11、ABD2、AB3、ABCD4、AC5、ABC6、ABCD7、ABC8、ABC9、ABD 10、BCD五、判断1.√ 2.√ 3.× 4.√ 5.×6.√ 7.√ 8.× 9.× 10.×六、问答题1.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常常依赖他人,共同来界定事情,并且,会自愿接受群体的结论,认为这是一种共识。

特别是在信息暧昧不清、情况相对紧急、别人可能是专家的特定情境中,人们更容易通过相互的认可形成行为的规范,并遵守这些规范,这就是规范的一般形成机制。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A.发动作用B.创造作用C.发展作用D.制止作用()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信息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叫做归因。

社会心理学试题(1)讲课讲稿

社会心理学试题(1)讲课讲稿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立可以从1924出版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该书的观点是:社会行为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人在场和他人行为。

这本书的作者是A.麦独孤 B.奥尔波特C.莫雷诺D.勒温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____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问题。

A.莫雷诺 B.瑟斯顿C.麦独孤D.奥尔波特3.在社会心理学诸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强调____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家庭动力对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A.早期经验 B.成年C.中年D.老年4.“群体动力学”,“群体中的心理气氛”等术语的创始人是A.维纳 B.莫雷纳C.麦独孤D.勒温5.“在战斗中的我军战士真勇敢”,这表现出的是A.价值观 B.态度C.行为D.理性6.把沟通者观点不仅当作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把它评定得比实际上更接近自己的态度,这种效应叫A.同化效应 B.对比效应C.接受幅度D.拒绝幅度7.在进行态度测量时,琼斯和西格尔(1971)为解决个体自我报告法被试不说真话的问题,应用了A.假路线技术法 B.生理记录法C.行为观察法D.量表法8.研究发现,由低可信性沟通者说服而产生的态度改变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这种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是A.睡眠者效应 B.对比效应C.新近效应D.折扣效应9.美国心理学家对芝加哥市场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以提供优惠券或消费券为特征的广告或推销活动,实际上是____了顾客对那种商品的依赖。

国开电大2023年春季期末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试卷代号1295)

国开电大2023年春季期末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试卷代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社会心理学(本)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已、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是( )。

A.宽大效应B.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C.基本归因错误D.自我服务归因偏差2.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双向性B.选择性A.双向性C.整体性D.易出偏差性3.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参加戒酒协会来改变嗜酒成瘾的态度属于( )。

A.劝说宣传法B.团体影响法C.角色扮演法D.活动参与法4.( )也叫小群体意识,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解决办法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的现象。

A.群体压力B.群体决策C.群体极化.D.群体思维5.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A.从众B.模仿C.暗示D.服从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6.所谓的社会心理和__________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____________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

7.所谓的____________,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8.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___________之间的因果关系。

9.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10.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推测与判断__________其的过程。

1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接近.__________.和__________12.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__________的服从和对权威他人的服从.13.斯腾伯格认为所有爱情体验都包括三个基本组成成分:__________缴情与__________。

《社会心理学》考试指导.doc

《社会心理学》考试指导.doc

0081《社会心理学》2012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考试题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选择题题型二:填空题题型三:问答题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对象1、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研究人的行为、意识、感情等是怎样被社会环境所影响的。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在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上留下痕迹的三大派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认为行为是人本身的强有力的本能所出来的。

成人的行为,尤其是不正常的行为,是由于童年时期没有解决的心理矛盾所引起的。

(2)行为主义一巴甫洛夫、华生,研究重点在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外部行为,即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行为主义学者对人的思维和情感不感兴趣也不加以研究,而只研究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外部行为。

注重研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过去学习的结果。

(3)格式塔理论一韦德海默、考夫卡,认为人们对环境或事件的理解不是对每一个局部的知觉的总和,而是一个对总体的知觉和理解。

4、了解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动机理论和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1)学习理论:一个人的行为是山过去的学习决定的,现在的行为是山过去的经验形成的。

(2)认知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于这个人对于社会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3)动机理论:人的需要或动机口J以对我们的知觉、态度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4)决策理论:人在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之前,总是以-•种很符合逻辑、很理智的方式计算这个行为可能给人带来的,人所选中的行为一•般都是利益最大、损失最小的行为。

第二章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研究内容:研究人们如何根据社会信息形成判断的过程。

2、我们对人进行判断时对社会信息的运用3、图式的概念与理解(1)图式是对知觉的一刑较复杂的组织形式。

(2)图式加工的优点:A、可以帮助我们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进行整理并帮助我们的记忆和回忆;B、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C、填充信息之间的空白;D、并对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评价。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社会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社会行为C. 群体心理D. 社会环境答案:C2.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归因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神经心理学答案:D3. 社会影响的形式包括以下哪一项?A. 群体思维B. 社会支持C. 社会压力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认同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群体的认同。

人们倾向于与他们认同的群体成员保持一致,并与这些群体成员相比,对外部群体成员持有偏见。

2. 描述社会促进和社交抑制现象。

答案:社会促进是指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会提高的现象。

而社交抑制则是指在他人在场时,个体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会降低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通常与任务的性质和个体对观众的感知有关。

三、论述题1. 论述从众现象及其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可以减少个体的认知不一致和社会排斥的风险,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个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抑制独立思考和创新。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公司员工在团队会议中,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少表达,而是倾向于跟随团队的主流意见。

问题: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并提出改善建议。

答案:这种现象可能是从众效应的体现,员工可能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受到排斥,或是因为社会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改善建议包括鼓励开放的沟通环境,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能被听到和尊重,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员工独立思考。

结束语:通过本套试题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现象,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心理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A. 是研究个体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B. 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的科学C. 是研究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D. 是研究文化如何影响个体行为2. 社会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A. 提高沟通技巧B. 增强团队合作C. 解决冲突D. 影响他人决策3. 社会认知中的归因理论是如何解释人们对他人的判断的?A. 认为人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直接判断其品质B. 认为人们会根据他人的外貌判断其内在品质C. 认为人们会根据他人的动机判断其行为D. 认为人们会根据他人的群体归属判断其个人特征4. 社会影响中的顺从理论是如何解释人们接受他人影响的?A. 认为人们会因为权威人士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观点B. 认为人们在面对压力时会改变自己的行为C. 认为人们会因为社会规范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D. 认为人们会因为他人的承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5.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是如何定义的?A. 对某个群体的成员持有固定的、通常是不好的看法B. 对某个群体的成员持有固定的、通常是的看法C. 对某个群体的成员持有变动的、通常是不好的看法D. 对某个群体的成员持有变动的、通常是的看法6. 社会心理学中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A. 通过直接接触和了解某个群体B. 通过媒体和文化的影响C. 通过自我归纳和自我确认D. 通过和他人的交往7.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如何解释群体意见的共识的?A. 因为群体成员具有相似的观点和经验B. 因为群体讨论可以消除个体差异C. 因为群体决策可以强化共识D. 因为群体成员追求一致性和和谐8.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是如何解释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的?A. 认为人们会寻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B. 认为人们会寻求最大化他人的利益C. 认为人们会寻求平衡自己的付出和回报D. 认为人们会寻求最大化社会关系的质量9. 社会心理学中的责任分散效应是如何解释人们在群体中不负责行为的?A. 认为人们在群体中会因为责任分散而减少自己的责任感B. 认为人们在群体中会因为责任分散而增加自己的责任感C. 认为人们在群体中会因为责任分散而忽视自己的责任D. 认为人们在群体中会因为责任分散而推卸自己的责任10.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同理论是如何解释人们形成和维护自我概念的?A. 认为人们会通过认同某个群体来获得自我价值感B. 认为人们会通过认同某个群体来获得他人的认可C. 认为人们会通过认同某个群体来发展自己的个性D. 认为人们会通过认同某个群体来逃避自我认同的困境1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A. 是研究个体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B. 是研究群体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过程C. 是研究社会认知的过程和规律D. 是研究社会影响和人际互动的心理机制12. 社会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A. 帮助人们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B.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C. 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应对压力D. 批判性思考和决策能力13. 社会认知中的哪些现象可以解释人们在评价他人时的偏见和刻板印象?A. 比较效应B. 情境效应C. 首因效应D. 刻板印象14. 社会影响的主要理论有哪些?A. 从众理论B. 服从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归因理论15. 在压力管理中,以下哪些策略可以帮助缓解压力?A. 时间管理B. 运动和健康饮食C. 呼吸和放松技巧D. 寻求社会支持16. 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有何应用?A. 心理评估B. 心理治疗C. 危机干预D. 症状诊断17. 社会态度的功能有哪些?A. 通过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化过程,保证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B. 作为一种预防措施,通过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来降低即将发生的冲突C. 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通过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来约束个体行为D. 作为个人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反映了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尊18. 社会比较对自我评价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A. 同化的效果B. 异化的效果C. 自我贬低D. 自我提升19.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20. 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影响人们对权威人物的服从?A. 权威者的权威地位B. 人们对权威者的信任度C. 服从行为的性质D. 社会文化因素2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A. 是研究个体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B. 是研究群体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C. 是研究社会认知的过程D. 是研究社会影响和服从的机制2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情感D. 社会行为23. 社会认知中的图式概念是指什么?A. 个体对某一特定群体的所有成员的概括性认识B. 个体对某一特定群体的成员的独特特征的概括性认识C. 个体对某一特定社会环境的概括性认识D. 个体对某一特定情境的概括性认识24. 社会影响中的顺从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罗伯特·扎伊翁B. 莱昂·费斯廷格C. 巴纳姆D. 社会学家阿尔班25. 社会交换理论中,互惠原则是指什么?A.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给予和接受都是为了回报B.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只给予,不期待回报C.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只接受,不给予D.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完全随机地给予和接受26. 社会情感中的情绪调节是指什么?A. 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B. 改变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C. 增强情绪表达能力D. 提高情绪稳定性27. 社会行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什么?A. 群体讨论往往会强化成员的初始观点B. 群体讨论往往会改变成员的初始观点C. 群体讨论往往会引发成员的不一致观点D. 群体讨论往往会形成统一的观点28. 社会态度的功能包括哪几个方面?A. 自我保护功能B. 信息整合功能C. 心理防御功能D. 行为调节功能29. 社会比较中的上行社会比较是指什么?A. 将自己与他人进行相同的比较B. 将自己与他人进行不同的比较C. 比较的信息是负面的D. 比较的信息是正面的30. 社会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哪个因素起主要作用?A. 遗传因素B. 文化因素C. 生活经历D. 性格特征二、问答题1. 什么是社会认知?它包括哪些方面?2. 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 什么是群体极化现象?如何解释它?4. 什么是社会影响?它有哪些类型?5. 什么是人际关系?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6. 什么是社会角色?它与角色扮演有什么区别?7. 什么是社会态度?它的功能是什么?8. 什么是社会排斥?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参考答案选择题:1. ABCD2. ABCD3. A4. C5. A6. BCD7. C8. D9. A 10. A11. D 12. ABCD 13. AB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21. D 22. ABCD 23. A 24. B 25. A 26. A 27. A 28. ABCD 29. B 30. C问答题:1. 什么是社会认知?它包括哪些方面?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或刺激的解释、归类和判断过程。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卷(A卷).doc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卷(A卷).doc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卷(A 卷)一、单现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B )A 、荣格B 、弟洛伊徳C 、阿徳勒【)、霍妮 2、个体出生到成年社会化初步完成阶段指(【)) A 基木社会化B 预期社会化C 发展社会化I )基木和预期社会化3、 根据角色存在形式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A ) A 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 B 先赋角色、后致角色 C 正式角色、非正式角色、【)支配角色、受支配角色4、 在人际关系的8种类型屮,所占比例最小的是(I )) A 竞争型 B 合作型 C 竞争合作型 I )无规则型5、 “望梅止渴”是体现暗示的绝好例子,这种暗示是(A )A 直接暗示B 间接暗示C 自我暗示 I )反暗示 6、 时尚的极端形式是(C ) A 时擔 B 热 C 时狂 I )流行 7、 从信息传递速度看,以下哪种沟通速度最快(A )A 轴型 BY 型 C 链型 I )圆型 &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的第二阶段是(B )A 服从B 认同C 内化 I )外化9、在人际沟通中,沟通者只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计划,即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沟通,根木不顾及对方的 反应,这种沟通称为(A ) A 假相倚 B 菲对称相倚 C 反应性相倚 I )彼此相倚10、 在日常生活屮,我们看到漂亮女孩会不由自主地赋予它们以各种美好的品质,这种现彖在社会心理 学中称为(C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光环作用 【)隐含人格人们感到失败不可避免时积极地搜寻,乃至制造影响其成效的不利因素的过程称为(I )) A 缺陷补偿 B 自我照顾归因 C 选择性遗忘 I )自我设障 米徳认为,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木条件是(D ) A 角色学习 B 角色分析 C 角色意识 D 角色扮演 迁居到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这种社会化称为(C ) A 发展社会化 在非语言窈通中,最重要的一类是( A 动态无声的 阿德勒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属于(A A 椿神分析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方法有(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访谈法D 问卷法 2、 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有(ACD ) A 时尚 B 时狂 C 流言D 集群行为 3、 社会心理学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解释有( A 挫折一侵犯理论 B 随异交往理论 C 标签理论 4、 有声的非语言符号称为类语言, A 笑声 B 哭声 C 叹气声 5、 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包括(AC A 退化 B 投射 11、 12、 14、 15、 B 再社会化 C 主动再社会化 D ) c 有声的 ) B 静态无声的 C 攻击 D 强制再社会化 D 类语言 C 社会认知理论 D 新椿神分析理论 ABCDE )E 档案研究法 它包括( D 呻吟声 )D 抑制E 群众行为 ABC ) 0符号互动理论E 社会认知理论 ABCDE ) E 其他声音变调 E 隔离 三、判断(每题1分,共计5分) 1、 “望梅止渴”式的暗示是间接暗示。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社会行为与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D. 社会结构与个体心理的关系2.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新的认知C.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意见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3.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统计分析法4.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罗杰斯6.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归因”是指什么?A. 个体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B. 个体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C. 个体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D. 个体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7.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什么?A.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趋同B.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独立C.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冲突D.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多样性8.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类型?A. 顺从B. 从众C. 服从D. 独立9.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B. 个体与个体的关系C.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D.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类型?A. 种族偏见B. 性别偏见C. 年龄偏见D. 个人偏好答案:1-5 CDCBA 6-10 BACD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答: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由于他人或群体的存在、行为或意见而产生的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主要类型包括顺从、从众和服从。

2. 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与群体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动机等。

3.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概念:
-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判断等。

- 社会影响: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比较等。

- 社会动机: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动机和目标,包括归属需求、权力需求和互惠原则等。

试题二
1.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特征,了解其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权益保障和结果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3. 请简要描述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结果:
- 康纳斯实验:证明了从属与亲和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即所谓的“顺从实验”。

- 尤第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即所谓的“拖延实验”。

以上只是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试题和简要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立可以从1924出版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该书的观点是:社会行为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人在场和他人行为。

这本书的作者是
A.麦独孤 B.奥尔波特
C.莫雷诺
D.勒温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____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问题。

A.莫雷诺 B.瑟斯顿
C.麦独孤
D.奥尔波特
3.在社会心理学诸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强调____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家庭动力对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A.早期经验 B.成年
C.中年
D.老年
4.“群体动力学”,“群体中的心理气氛”等术语的创始人是
A.维纳 B.莫雷纳
精品文档
C.麦独孤
D.勒温
5.“在战斗中的我军战士真勇敢”,这表现出的是
A.价值观 B.态度
C.行为
D.理性
6.把沟通者观点不仅当作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把它评定得比实际上更接近自己的态度,这种效应叫
A.同化效应 B.对比效应
C.接受幅度
D.拒绝幅度
7.在进行态度测量时,琼斯和西格尔(1971)为解决个体自我报告法被试不说真话的问题,应用了
A.假路线技术法 B.生理记录法
C.行为观察法
D.量表法
8.研究发现,由低可信性沟通者说服而产生的态度改变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这种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是
A.睡眠者效应 B.对比效应
C.新近效应
D.折扣效应
9.美国心理学家对芝加哥市场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以提供优惠券或消费券为特征的广告或推销活动,实际上是____了顾客对那种商品的依赖。

A.稳定提高 B.提高
C.没有提高
D.减弱
10.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往往最后一次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更强烈,这是
A.优先效应 B.新进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11.行动者制造了一个做出实际成绩必然遇到的非常真实的障碍,如果失败,人们不会把失败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而是归因为外在的因素。

这种现象是自我归因中的
A.自我障碍 B.习得的无望
C.观察者效应
D.安慰剂效应
12.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连在一起的助人行为决策阶段是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
精品文档
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13.如果吸引我们的刺激与某个人一起出现的情况多次重复,即使吸引我们的那个刺激不再出现,与那个刺激一起出现过的人也会引起我们愉快的情感,这个理论是
A.情绪理论 B.平衡理论
C.认知理论
D.强化理论
14.生活中,脾气暴躁的人和脾气随和的人会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会结成亲密伴侣,这种人际吸引的因素是
A.类似性 B.互补性
C.空间接近性
D.外貌吸引性
15.如果我们给了某个人挫折的感受,此人就更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A.本能理论 B.生物学理论
C.个性理论
D.挫折-侵犯性理论
16.强化理论认为,人会对伴随着助人或不助人而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做出权衡,助人行为最可能发生在____的场合。

A.奖励高,代价低 B.奖励高,代价高
C.奖励低,代价高
D.奖励低,代价低
17.对助人行为的解释有多种观点。

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并且人们不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这种观点是
A.社会责任规范 B.回报规范
C.生物学理论
D.学习理论
18.当一个人做错了事情,或对他人造成了损害时,就更可能会做出利他行为。

在这里,引发利他行为的是
A.积极心境 B.内疚
C.同情
D.赞同的需要
19.社会心理学所说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____关系。

A.行为
B.心理
C.物质
D.生理
20.所谓“一见钟情”主要是由于____而导致的吸引力。

A.外貌 B.互补
C.相似
D.接近
精品文档
21.由于群体压力的存在,使群体成员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或信念,采用了没有群体压力本不会采用的行动方式,这种现象是
A.遵从 B.认同
C.服从
D.从众
22.有一名成员可以与所有成员交谈,其余成员只能与处于中央的这名成员交流,这种沟通型态属于
A.Y型
B.圆型
C.轮型
D.链型
23.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低权力一方听从高权力一方的明确要求而完成一定行为的现象是
A.服从 B.认同
C.从众
D.遵从
24.当必须在两个目标中选择一个,而每个目标都有优缺点时,人产生的冲突类型是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
C.接近——避免型
D.双重接近——避免型
25.协商或讨价还价是减少冲突的一种方式,讨价还价的最佳策略是
A.开始作出小小的让步,然后采取强硬的立场
B.只作出小小的让步
C.只采取强硬的立场
D.开始采取强硬的立场,然后作出小小的让步
26.有关威胁的研究表明,单位主管的个性不同,使用管理的策略也不一样,使用威胁策略来提高生产率的主管通常
A.外在控制得分高 B.外在控制得分低
C.内在控制得分高
D.内在控制得分低
27.“处在恰当的时间内和恰当的地点里的人”,更可能当领导,持这种观点的是
A.领导的特质理论 B.领导的个性理论
C.领导的情景理论
D.领导的气质理论
28.“远亲不如近邻”体现了影响人际关系因素的
A.接近性
B.互补性
C.相似性
D.熟悉性
精品文档
29.孩子总是寻求父母和老师的酬赏与赞许,避免惩罚,这体现了态度的
A.知识功能
B.自我防卫功能
C.调节功能
D.表达功能
30.如果有人没有经过你允许偷看了你的聊天记录,你非常生气,这是因为侵犯了你的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
C.公开领域
D.个人空间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行为主义看来,复杂的社会行为是学习的结果,当学习发生时,普遍的心理机制是A.联想 B.模仿 C.移情
D.归因
E.期待
32.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要注意的伦理学问题包括
A.过分干涉他人权利问题
B.研究者卷入程度问题
C.被试知道了他本来不愿知道的事
D.给被试付费问题
E.被试的心情问题
33.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对成功与失败的自我认知中,存在两种现象,这就是
A.自我障碍 B.习得的无助 C.卷入程度
D.受欢迎程度
E.心情愉快度
34.沙赫特和辛格认为,在情绪归因中,组成情绪的两个因素是
A.生理激起 B.认知标签 C.表情
D.刺激情景
E.外显行为
35.与助人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两个,这就是
A.社会责任规范
B.回报规范
C.团体规范
D.个体行为规范
E.群体规范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6.外貌的吸引力不会影响法庭法官的判决。

精品文档
37.学习理论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体的内部因素。

38.侵犯个人空间所引起的反应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9.简述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的三个社会影响过程。

40.简述人类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41.举例说明印象形成的顺序效应。

42.简述影响类似性和吸引关系的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联系实际论述自我知识的来源。

44.结合实际论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45.联系实际论述发生人际冲突的原因。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