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1.背景介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土层由于自身重量和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垂直沉降变形。
观测路基沉降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路基变形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确保路基的安全。
2.观测目的通过观测路基沉降,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了解路基的沉降速率和变形趋势,为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2)判断路基土层的稳定性,评估路基工程的安全性;(3)记录和监测路基沉降的历史数据,为后续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3.观测方法(1)传统方法:使用水准仪、水平仪等测量仪器,在已建立的基准点上进行直接测量,获取沉降点的高程变化。
(2)全站仪法:使用全站仪测量仪器,通过摄像测量和数据处理,获得沉降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4.观测点选择选择观测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重要的交通干线和重大工程,观测点应覆盖整个路段,均匀分布,反映整体情况;(2)对于特殊地质条件或已知存在沉降问题的路段,观测点应密集设置,以便更加准确地监测变形情况;(3)观测点应尽可能选择在路基上的固定建筑物或地物,以确保稳定的基准。
5.现场观测要点(1)观测前应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了解可能影响沉降观测的因素;(2)观测时应照明良好,保证观测点的能见度;(3)观测时应避免触碰设备,以防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4)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记录和标注观测时间、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便后期数据处理和分析;(5)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计算分析沉降变形情况,制作观测报告。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计算路基的平均沉降速率和变形趋势;(2)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观测点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3)根据观测数据,生成沉降曲线和变形云图,直观地展示路基的变形情况;(4)将观测数据与设计参数进行比较,评估路基工程的稳定性。
7.观测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观测报告(1)观测目的和方法的介绍;(2)观测点选择和布置方案的说明;(3)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4)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5)对路基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价和建议;(6)如果需要,还可以提出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建议。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路基沉降观测是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路基沉降情况,为工程安全和运营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观测目的。
1. 了解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为工程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2. 为路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保障工程质量。
3. 为路基维护提供依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延长路基使用寿命。
三、观测内容。
1. 路基沉降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代表性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观测参数,包括沉降量、变形速率等,以及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
四、观测方案。
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覆盖整个路基工程的主要部位。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沉降量、变形速率等观测参数,并确定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一般情况下,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五、实施步骤。
1. 观测点的布设,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并进行布设。
2. 观测参数的测量,按照确定的观测参数和观测频次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
4. 处理建议的提出,根据观测报告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保障路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 引言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对于确保公路的安全运行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沉降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可行的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以帮助相关人员进行施工操作。
2. 背景信息公路路基沉降是指公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垂直变形,其影响路面平整度、车辆行驶平稳性等。
及时准确地观测并处理路基沉降问题能够保障公路的安全和畅通。
因此,进行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是非常必要的。
3. 施工设备和材料为了进行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测深仪等)•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观测点标志杆•钉脚或膨胀螺栓4. 施工流程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下面是一种可行的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流程:步骤 1: 布置观测点根据公路的需要,在已建成的路基上选择适当的位置布置观测点。
观测点应该在路基的不同位置以及路段上均匀分布。
在每个观测点处使用钉脚或膨胀螺栓固定观测点标志杆。
步骤 2: 观测点标志杆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观测点标志杆的测量。
测量应包括标志杆的高度、宽度和位置等信息,并记录在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中。
步骤 3: 建立基准点和控制点根据实际情况,在公路两侧选择适当位置建立基准点和控制点。
基准点应位于稳定的地面上,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桩作为基准点固定。
控制点应建立在能够确定水平线的位置上,比如墙体或其他固定的建筑物上。
步骤 4: 线路测量使用经纬仪进行线路测量,记录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坐标,并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中。
步骤 5: 水准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各观测点的高程。
将测量结果与基准点的高程进行比较,得出各观测点的沉降量。
步骤 6: 深度测量使用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测量各观测点下方土层的深度。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中。
步骤 7: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观测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的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一、简介
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是在桥涵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测量技术,以评
估桥涵支撑结构的基础稳定性和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的变形,并确定桥涵
工程土体变形状况,以判断施工安全性、质量可靠性与桥涵长期安全使用
的可行性,以供施工管理和施工监测决策参考。
二、观测原理
桥涵沉降观测是对桥涵施工工程中桩基、支墩、桥底及其变形的监测,以抽查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土体及支撑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早发现、排
查及预防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变形、局部沉降等问题,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
作出治理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性、质量可靠性和桥涵长期安全使用的可
行性。
三、观测要素
1、观测的要素:桥涵沉降观测要素包括桥基侧壁纵向沉降、横向沉降,桩基竖向沉降及其他毗连部件(如桥底板、桩顶、横向纤维板等)的
沉降变形情况。
2、观测方法:通过观测沉降及变形处理方法,包括水准观测、测量杆、水平模拟、沉降环状观测等多种方法,可满足桥涵沉降观测要求。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又是一个忙碌的日子。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份详细的“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想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回忆,那些年,我在工程一线奋斗的日子。
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重要的高速公路上,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成为了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减少路基沉降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我们决定采用激光位移测量法进行观测。
二、观测目的1.实时掌握路基沉降位移变化情况,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2.确保路基沉降在可控范围内,保障道路安全。
三、观测方法1.激光位移测量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路基表面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实时获取路基沉降位移数据。
2.观测点布置:在路基表面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形成观测网。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且避开障碍物。
3.观测周期:根据路基沉降发展趋势,确定观测周期。
初期可加密观测,待沉降稳定后,逐渐延长观测周期。
四、观测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激光测距仪、三脚架等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2.设立观测点:在路基表面布设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立一根标尺,用于测量沉降位移。
3.测量沉降位移:将激光测距仪对准观测点,测量距离,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绘制沉降位移曲线。
5.分析沉降趋势:根据沉降位移曲线,分析路基沉降发展趋势,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五、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要确保设备稳定,避免因设备晃动导致数据不准确。
2.观测时要避开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观测数据要及时记录,避免因遗漏导致观测结果失真。
4.观测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六、项目成果1.完成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分析等。
2.根据观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路基沉降在可控范围内。
3.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2.2 沉降观测断面的选取要求: 2.2.1 软 土 路 基 地 段 ,工 点 长 度 500m 内 ,间 距 100~200m 一 个 断 面;工点长度 500m 以上,间距 200m 一个断面。 2.2.2 每个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地面设一个沉降 观 测 板 ,在 两 侧 路肩各设一个观测桩(Φ40mm,钢钎长 1m)。 在两侧路堤坡脚外 1~2m 及 10~12m 各设一个观测位移边桩。 各观测桩及沉降板在同一个断面 上。 由此确定软基处理(SDK1+610~SDK1+680)断 设 置 观 测 断 面 。 断 面设置在 SDK1+660 断面上。 具体布置如下:
做试验段时,由于摊铺机后面既无松铺层又无压实层,因此建立 浮动基准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松铺厚度进行等厚摊铺,摊铺距离不 超过 10m,然后用浮动梁;二是前 10m 采 用 基 准 线 ,然 后 用 浮 动 梁 ;三 是直接用浮动基准梁, 起步时在滑靴下面垫两块与松铺厚度相同、长 度与浮动梁相等的木板进行直接摊铺,这样减少了人为因素和中间转 换环节的影响,铺筑后的平整度和接缝更为理想。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变形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距仪、全站仪、测角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行方案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规定,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制定如下方案。
二、精度及频次规定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规定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滑坡监测和裂缝监测,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旳精度规定及观测点频次规定如下:(1)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旳规定,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表2.1旳规定。
表2.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
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置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旳规定(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旳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旳建筑物、构筑物设置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3旳规定:(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4旳规定。
(5) 滑坡监测旳精度, 不应超过表2.5 旳规定(6)裂缝监测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量测应精确至0.1mm。
(7)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
位移观测旳控制原则为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
其工后沉降量不能不小于50毫米。
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不小于以上值时,则规定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步加大观测频次,观测其沉降量。
若沉降量急剧增长,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络,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2、观测频次规定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多种原因临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后来每三天观测一次。
施工完毕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后来每月观测一次。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新建铁路XXTJIV标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XXXXXXXXXXXX二00七年三月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而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
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为统一武广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保证沉降变形系统的质量,依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等标准制定本方案。
1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1.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1.2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1.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1.4 过渡段:路桥、路遂、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2.1 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2.1.1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需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变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1.2 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1.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2.1.4 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展,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沉降观测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监测土地沉降情况,评估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施工前准备1. 确定观测点的选取在施工前,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的目标及观测点的选取。
观测点的选取应涵盖工程的主要区域,并结合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合理安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在选定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仪器的安装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仔细的安装和调试。
三、施工过程1. 施工时观测数据的采集在施工过程中,需不断对观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通常采用定期或连续观测两种方式。
定期观测是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则是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连续采集。
2.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归一化或背景差值法,并结合地下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和评估。
四、施工后工作1. 编制施工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施工报告。
报告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并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根据施工报告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建议和措施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点选取、仪器安装和数据处理等工作,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并有效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六、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参考文献,不写网址链接)以上就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文章内容,我们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然后分别论述了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工作等几个方面。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是为了了解路基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及时掌握路基的稳定性,以便采取必要的维护和修复措施,确保公路的安全通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二、观测目标本观测方案的目标是测量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包括实际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通过观测,可以了解路基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公路的安全通行。
三、观测方法1.观测点的选取为了全面了解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应该在路基不同位置选取观测点进行观测。
观测点的选取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路基不同部位的使用情况,如高速公路的匝道、桥梁附近等,这些地方的沉降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路基的地质条件,如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不同会对路基的变形产生影响。
2.观测仪器的选择为了测量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应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全站仪、水准仪或GPS仪等仪器。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并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3.观测方法的确定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可以采用静态观测法或动态观测法。
静态观测法是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观测,通过测量地面标志点的位置变化来计算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动态观测法则是通过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信号来计算路基的变形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四、观测程序1.建立基准点在观测前,应先建立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择在不会发生沉降的位置,如周围的岩石或土质较硬的地方。
建立基准点可以使用GPS仪器或全站仪等设备测量,确保基准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定期观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年或半年进行一次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要确保选取的观测点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施工活动、地质灾害等。
3.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或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路基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等信息,并将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判断路基的稳定性。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道路沉降的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解决沉降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观测设备选择、观测点设置、实施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 制定沉降观测方案:在进行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确定观测的时间、频率、观测点等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观测。
2. 选择观测设备:根据观测方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
一般常用的设备有沉降标杆、水准仪、全站仪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观测。
3. 安排观测人员:确定观测人员及其职责,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观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4. 保障工程安全:在进行沉降观测施工之前,需要对观测区域进行安全评估工作,确保观测过程中观测人员的安全。
5. 确定观测点位置: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具体位置,在观测点周围进行清理和整理工作,以便观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三、观测设备选择1. 沉降标杆:沉降标杆是常用的观测设备,用于测量地表沉降的情况。
沉降标杆一般由一根稳定的基柱和上部的标记杆组成,通过测量标记杆和基柱之间的相对位移来确定沉降的情况。
2. 水准仪:水准仪是用来测量地面或建筑物水平方向的仪器。
在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中,可以使用水准仪来进行水平方向的观测,从而确定地面的沉降情况。
3.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可以实现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和距离的测量。
在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中,可以使用全站仪来实现高精度的沉降观测工作。
四、观测点设置在进行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时,需要合理设置观测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沉降情况。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2.5.2.9。
1 路基沉降观测流程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图3—1-26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2.5.2.9.2 监测测试项目路基工程沉降变形监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过渡段不均匀变形的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软土及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桩网结构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内容.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①基底沉降监测:每100~1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个沉降板。
路堤填筑前,人工开挖于线路中心线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
②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一般每5~50m设一个监测断面,共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基成形后设置.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需加密。
③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观测,且需加密。
④松、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选择代表性地段,两侧坡脚外约2。
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2.5.2。
9。
3 沉降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2.5.2。
9.4 测量的精度及频度测量精度一般需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越低,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高。
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1)监测精度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
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低于8mm/30m,横部面沉降测试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0。
1mm。
(2)监测频度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觀測施工方案編制:複核:審核:審批: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3)3.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3)4.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4)5.监测断面的设置 (4)5.1路基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桥涵工程 (11)5.3过渡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沉降监测 (14)6.1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4)6.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5)6.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16)6.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18)6.6沉降观测的频次 (18)6.7观测点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22)7.1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资料整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提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降觀測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號(2)《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3)《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範》(TB10101—99)(4)《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範》(GB12897—91)(5)京滬高速鐵路工程設計檔(6)《京滬高速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細則》2008年10月2.工程概況中鐵四局承建滬寧城際鐵路工程站前第一標段,正線里程DK0+000~DK43+500段,共分八個隊。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兰渝线广元至重庆段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LYS -11标段(DK669+500~DK693+520)编写者:审批者: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兰渝铁路LYS-11标二分部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实施性)设置沉降观测是为了真实的了解该段路基的承压、位移速率等各方面的数据,为施工及运行后的观测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沉降观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沉降观测的种类:1、沉降观测板。
2、位移观测边桩。
3、沉降观测桩。
二、材料及埋设要求1、沉降观测板由钢板或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钢板尺寸为50*50*1cm,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50*3cm,测杆采用40mm的钢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保护套采用塑料套管,套管尺寸以能套住测杆并使标尺能进入为宜。
沉降观测板埋设在观测断面线路中心位置,底面在软基处理上部垫层顶面,站场断面至少设置两个沉降观测板。
随着填土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
接高后测杆应稍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避免填料落入管内影响测杆自由下沉,顶帽高出碾压高度不宜大于50cm..2、位移观测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15cm,长度不小于150c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刚测头。
边桩埋设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0c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
在两侧路堤坡脚1~2m及10~12m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
桩周夯实固定,确保边桩埋设稳定。
3、沉降观测桩采用直径40mm的钢筋,长度40cm,直接在两侧路肩各打入一个观测桩。
4、桩位埋设示意图:三、观测要求:1、用来观测位移及沉降的控制桩,必须设置在不受填土荷重影响的稳定地基内,控制桩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2、沉降观测采用DS2水平仪直接测量,位移观测桩采用2″全站仪直接测量坐标记录测量数据。
3、边桩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设计高程后,在预压期前2~3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预压期末,观测后及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2.5.2.9.1 路基沉降观测流程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3-1-26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2.5.2.9.2 监测测试项目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监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
原位测试 制定方案
上报审批
元件埋
初测值调试
取得强度增长规律
调整填土计划
停载
路基稳定
采取措施
数据处理系统
第一阶段填土计划
填第一层土
动态跟踪观测 采取处理措施
总结阶段成
下一阶段填土
填土至设计标高 预压期观制定卸载标准 满足卸载要
卸
是
否
下
一段施
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过渡段不均匀变形的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软土及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桩网结构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内容。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①基底沉降监测:每100~1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个沉降板。
路堤填筑前,人工开挖于线路中心线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
②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一般每5~50m设一个监测断面,共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需加密。
③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观测,且需加密。
④松、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选择代表性地段,两侧坡脚外约2.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
2.5.2.9.3 沉降观测控制标准
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2.5.2.9.4 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测量精度一般需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越低,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高。
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1)监测精度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低于8mm/30m,横部面沉降测试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0.1mm。
(2)监测频度
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2.5.2.9.5 监测元器件的埋设
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cm。
本标段共设路基面观测桩739个,路堤外地面上位移观测边桩1478个,基底沉降板374个,过渡段剖面沉降管110个。
⑴沉降监测桩埋设:桩体选择直径2.0c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沟,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⑵沉降板埋设:由底板、金属测杆及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按照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
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⑶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及垫层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垫层顶面,槽底回填0.2m 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碾压面平齐。
⑷位移监测桩:采用φ28mm长0.6m的钢钎。
待路堤开挖至设计埋桩位置后,将位移监测桩打入至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5m,桩周上部0.2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初始读数。
位移监测桩采用全站仪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