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以及时下中学生青春期提前,其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加显得紧急、迫切,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障碍
在现行的中学教育体制中,绝大部分中学都在抓升学率、分快慢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学生学习负担重,考试分数及升学的压力让学生不堪重负,长期精神过度紧张。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习缺乏兴趣、行为懒散、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无法完成作业,成绩较差。无论教师和家长如何要求,都难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动机缺失,实际上是一种“习得性无助”。他们当初也跟其他同学一样充满热情,但是由于学习上一时的失利(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完成作业等),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应有的理解,相反却遭到了斥责,甚至体罚,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就使其“学会”了挫败和无助感,长此以往,必然使其丧失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无助感的泛化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生活无力综合征。
2.性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变化都极大,心理学上把他们称作“边缘人”。这时的他们,身体的发育迅猛。“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如:男孩开始变声、出现遗精现象;女孩开始形成乳腺、出现月经现象等。性生理不断发展,性
意识也开始觉醒,对异性充满神秘、好奇、好感,但由于学校及家庭对性教育的滞后,性心理得不到正确地引导,对性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迷茫和困惑,甚至走上越轨、犯罪的道路。性障碍已成为中学生最常见、最难以启齿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初中心理问题学生解决措施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
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
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如果家长对其苛责过多,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在青春期间表现尤为突出。
3.孤独心理
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
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随着现代化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整体环境的变革,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竞争、压力越来越多, 中学生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多种多样。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1.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现象突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他们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产生“你要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等具体表现,有时与家长敌对、与人抬杠,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
2.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造成学生心情压抑。学校中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有些学生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生中尤为突出。一旦成绩不好,挫折感就“油然而生”,表现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出现。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 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学 生克服网络成瘾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ART 05
应对心理问题的建议与策 略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与孩子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
培养积极心态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应定期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发 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寻求专 业心理咨询。
家长应引导孩子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 战和困难,培养乐观、自信的心态。
学校教育的改进措施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01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
02
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服务。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03
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和焦虑情绪。
社会环境的支持与关注
加强媒体宣传
媒体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提高公众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关 注度。
提供社会资源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丰富的心理 健康资源,如心理咨询机构、心理 医生等,方便学生寻求帮助。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③合理情绪宣泄
聊天法:倾诉 诉诸文字 哭笑法 书面释放法
④睡眠消除法
事实证明,很多临考学生的“考试 焦虑”是由于学习过度疲劳、睡眠
不足引起的。
⑤兴趣消除法
人们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 整个身心都会投入进去,进入一种物 我两忘的境界,什么忧愁烦恼都会抛 到九霄云外。
⑥食疗法
增加身体营养的方法 设法增加适量含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的食物,同时还要补充大 脑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 铁、锌等微量元素。
反馈要及时; 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应, 这比知道什么是错误更重要 应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学习目 标还有多远; 善于发现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学习态 度和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
(5) 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
香克(D·Schunk,1984)的研究表明, 在归因训练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感觉 到自己的努力不够,把失败的原因归结 为努力因素;另一方面也应对学生努力 的结果给予反馈,告诉他们努力获得了 相应的结果,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 力是有效的。
活动性原则:以“活动”媒介,注重学生自己体验 、反思和行为练习,做到“做”中学。
差异性原则
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不平衡性:不协调的身心之旅 (二)动荡性:在矛盾中寻找自我 (三)社会性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 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考 虑理想、志愿和抉择时具有较强的 现实性和严肃性。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性心理困扰,即性烦恼,性困惑。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故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教育。
2.人际关系困扰。其表现为学生虚荣心强,过分注意他人评价,想独立又怕挫折,同学之间交往矛盾、师生之间矛盾、与家长之间矛盾,出现情感困惑导致抑郁症、社交恐惧症。
3.学习困扰,课业负担过重,出现考试焦虑综合症。有78%的学生害怕考试。学校生活带给青少年的20个不良压力:学习压力,作业压力,考试压力,升学压力,家长压力,未来就业压力,人格贬低压力,经济比照压力,过分关注压力,同学竞争压力,教师言辞压力,被孤独的压力,家庭暴力压力,社会暴力压力,校园内帮派暴力压力,暴力事件预期发生压力,被强体力者欺负的压力,来自于学生之间的性骚扰压力,来自于不良教师的性骚扰压力,来自于社会环境的意外性骚扰压力。
二、针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感动生命。首先,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读好书,打造书香人生、书香校园;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改变学生对性态度,性意识是很正常的,性不是坏事,永远不要加上道德观,仅仅是好奇。
这是人生心理修养一个重要内容。其次,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悄悄话谈心亭、哭吧、知心信箱。再次,开办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治疗学生抑郁症、社交恐惧症、考试焦虑症,用“快乐人生三句话”给孩子健康的心理暗示。总之,了解学校生活给青少年的不良压力,为学生解压,减少学生不良心理——紧张心理(比赛紧张、交往紧张)、厌烦心理、逃避心理,让学生能倾诉、能自我宣泄、能开展有益业余爱好,有意培养学生抗压能力。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中学生面临着各种不良思想和矛盾的影响,导致他们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以下是本文对中学生中常见的6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对策的分析。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贪图享乐心理
现在有不少中学生追求享乐、贪图安逸,追时髦、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这种思想在行为上表现为不爱劳动,好吃零食,衣着讲究,互相攀比等。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中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
2、惟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处处都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世中,只能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不知关心别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逆反心理
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4、自卑心理
部分中学生由于研究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颓废,自暴自弃,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中学生没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
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5、惧怕心理
中学生存在着优等生惧怕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的现象。个体层面上,存在着惧怕数学、语文或英语、惧怕使父母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往往就形成性格上过于羞涩和胆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他们会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研究上会随大溜,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
导言
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备受关注。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
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
及相应对策,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和帮助中学生。
一、原因分析
1. 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需要应对严格的学
习计划、考试压力,可能还要兼顾各类培训班和补习课程,这些都会
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2.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些中学生可能面临
家庭纠纷、父母期望过高等问题,甚至有的孩子处于单亲或离异家庭,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3. 社交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社交问题往往是他们心理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面对同龄人的攀比、友谊的变化,以及对自我形象的焦虑,一些
中学生可能感到孤独和无助。
二、对策探讨
1. 学校与家长合作
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合作,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加
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沟通室,提供心理辅导等服务;家长也应
该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支持。
2. 个性化教育
学校应该重视中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应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学生以同
一标准来完成学业任务。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3. 提供资源与帮助
社会应该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建立更多的心理沟通机构,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更多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丰富他们的
课余生活,减轻他们的压力。
总结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从家庭、学校、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
施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一、常见中学生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自责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研究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研究能力,难以应对挫折。此外,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等神经症性问题也是困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了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XXX的
XXX老师提出了九个标准,包括身体感觉舒适、能够控制情绪、智力水平与年龄相符、个性特征健全、应对压力的方式适当、生活理想和目标符合实际、有合理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自信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二、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原因,包括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生理因素包括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问题。社会因素包括重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和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重大生活事件包括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等的事件,如父母离异、家人过世、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等。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以求助者为核心,包括朋友和家人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包括早晨睡懒觉、生活黑白颠倒、夜里睡不着、白天无精神等。认知因素包括个人成长史、自我认知系统、内心世界的持久偏见、负性情绪记忆、心理发育停滞等。
三、心理问题的干预
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包括放松训练,以便随时保持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等。在干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青少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生是一个正在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可能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困难。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应该更加努力地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策略来应对。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业压力
初中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这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他们可能会感到过度的焦虑,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也会受到影响。
(二)社交焦虑
初中生也可能会面临其他人和群体互动的困难,他们可能会感到社交焦虑,并需要学会更好地处理这些情况。
(三)身体上的变化
初中生负担较重的学业任务加上身体的变化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压力和困难。很多初中生可能会面临身体上的变化,如生长周期、孱弱身体、角色变化和社交适应等等。
二、对策
(一)适当的课外活动
很多初中生只停留在上学,做作业的范畴内。适当参与外界的活动能帮助他们释放学习压力,培养兴趣爱好,并培养课外的社交能力。
(二)优质的休息时间
初中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并将足够的时间给予休息,尤其是睡眠时间。尽管学习任务繁重,但健康始终是最重要的,而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是保持健康的前提。
(三)与老师沟通
面对学习或者思想上的问题,初中生应该学会信任并与老师沟通。老师能给予合适的指导,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回答疑惑。
(四)与家长沟通
通常情况下,好的家长会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并意识到他们可能面临的问题。初中生需要与家长沟通,使他们了解子女的困惑和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正确的学习态度
初中生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充分的自信。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他们需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维持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
1. 学业压力: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许多学生会感到很大的学习压力,导致焦虑、失眠等问题。
2. 社交焦虑:青少年学生面临着与同龄人相处的挑战,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甚至产生社交焦虑。
3. 情感问题:青少年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出现失恋、家庭矛盾等情感问题。
4. 自我认知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不清楚,或者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导致迷茫和不安。
教育对策:
1. 减轻学业压力:学校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和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家长也应该合理规划孩子的课外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释放身心压力。
2. 加强社交能力训练: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家长也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完善情感教育:学校应该加强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健康,给予他们温暖的家庭氛围。
4. 建立自我认知意识:学校可以开展自我认知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
法
中学生是一个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阶段的群体,他
们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知问题等。保持中学生心理健康对其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学业压力问题
学业压力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面对
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许多中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他们可能会出现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学业压力,是当前中学生面临的重要挑战。
解决办法:
1. 管理时间:中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
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寻求帮助:学习困难是很正常的,中学生可以
主动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3. 放松身心:中学生可以通过运动、阅读、听音
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4. 培养兴趣爱好:中学生可以多参加课外活动,
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生活乐趣。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中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会面临友谊破裂、同学欺凌、家庭矛盾等问题,造成心理困扰。
解决办法:
1.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应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与同学、老师、家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
2. 培养自信心:中学生需要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应对。
3. 学会处理冲突:中学生需要学会有效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通过沟通和妥协解决问题。
4. 寻求支持:在人际关系问题上,中学生可以向老师、心理咨询师寻求支持和建议,解决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2、压力较大。家长盲目攀比,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升学不惜一切代价。如请家教、上补习班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还有家长期望值过高,做出偏激行为,如考不好就训斥,甚至打骂,缺少关爱等,又在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3、叛逆心理。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正确认识,他们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不能及时预见和引导中学生远离叛逆心理。最后,学校没能及时针对中学生展开心理知识普及和教育,没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
4、嫉妒心理。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可能会有不怀好意的中伤他人,经常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方法1:有些中学生会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而遭到了父母、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讥笑,那么这一次成绩就能够带给中学生很大的自卑心,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或者觉得自己很失败。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定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失败,并且要明白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失败的时候。
方法2: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的外出散散心,比如去你想去的地方度度假,如果没有那个条件的话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到就近的地方去,比如去大自然中散散步或者慢跑,或者是每天到一个优美一些的环境中坐一坐。这些行为都能够缓解你的心理压力,且这属于一种有氧运动,对你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中学生时期是一个心理发展较为关键的阶段,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焦虑与压力
1. 问题描述
中学生常常面临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交方面的压力,导致焦虑情绪增加。
2. 对策建议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压力。
•学会寻求帮助,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扰。
•培养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
•参加兴趣班或社团活动,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
二、自我认同与自尊
1. 问题描述
中学生在身份认同方面存在困惑,并容易受到同伴评价影响而产生自卑感。
2. 对策建议
•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肯定。
•参加一些能够提升自信心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
•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追求他人的认同。
三、情绪管理与冲突处理
1. 问题描述
中学生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与同学之间的冲突。
2. 对策建议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宣泄,如写日记、找朋友倾诉等。
•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避免情绪冲突的发生。
•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沟通、妥协和寻求第三方帮助。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厌学与学习困难
1. 问题描述
中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或遇到学习困难。
2. 对策建议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分解任务。
•寻找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做好笔记等。•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青少年在这个阶段面临着诸多心
理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
解决方法。
一、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由于学业要求的增加、升学竞争的激烈,中学生常常感到学习压力巨大,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为了缓解学习压力,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中学生可以利用番茄钟、时间管理工具等来
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避免集中大量时间在学习上,造成压力过大。
2. 寻求帮助:中学生可以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学习上的帮助和
指导,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减轻学习压力。
3. 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
看电影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缓解学习压力。
二、人际关系问题
中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出现友谊问题、
同学冲突等。这些问题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以下是解决
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
1. 学会沟通与妥协: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妥善处
理分歧和冲突,增加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2. 培养友谊:中学生可以主动交朋友,参加校园社交活动,拓展自
己的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3. 倾诉与寻求帮助:当中学生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可以向老师、
辅导员或家长倾诉,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帮助。
三、自我认同问题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常常面临自我
价值、身份认同等问题。以下是解决自我认同问题的方法:
1. 接纳个体差异:中学生要理解自己与他人存在差异的正常性,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要给学生进步反馈,最好是教会学生通过自 我监控自己了解进步情况。
(4)注意反馈和评价技巧
反馈要及时; 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应, 这比知道什么是错误更重要 应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学习目 标还有多远; 善于发现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学习态 度和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
③ 提出期望:让孩子感觉你希望这样做,并 且相信他能做好;
④ 要求不应太多:不是非常需要的要求就不 要提,只要提出就尽量保证执行;
学习容易分心
学习焦虑过低:考试之前一点不紧张,考不好也无 所谓;
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1)家庭方面
◦ 父母对知识的消极态度,如知识无用论等; ◦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
过于严厉,动辄惩罚,孩子将学习和痛苦体验建 立联系;过于保护和溺爱;对孩子学习漠不关心; ◦ 破碎的家庭结构或留守儿童。
◦ 增加身体营养的方法 设法增加适量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 食物,同时还要补充大脑所需的维生素、氨基 酸以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⑦音乐放松法
不同节奏的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 节律发生良性的变化。 ◦ 圣洁、高贵的音乐:净化灵魂、境界开阔; ◦ 速度较缓的音乐:给人以安全感、舒适感; ◦ 清澈、高雅、透明的古典音乐:可以增进人们的 记忆力、注意力。
◦ 教师 对落后学生的忽视或歧视; 教学内容不丰富,照本宣科; 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 课业负担重:内容太难,作业太多;
◦ 应试教育:学校评价体系单一;
(3)自身方面
◦ 屡败的学习经验:看不到希望,努力看不到进 步;
◦ 不良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欠佳、过分敏感 和内向;被老师忽视或讽刺以致破罐破摔等;
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基本学习毅力和自制力; 各科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但自己不是很在乎。
尽力逃避学习: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 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 等;
对学习活动厌倦: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有 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 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 表现烦躁,或转移话题;
考前准备 ◦ 认真复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劳逸结合 ◦ 物品准备
系统脱敏训练
考试技巧掌握 ◦ 注意答题要求 ◦ 仔细审题 ◦ 由易到难顺序 ◦ 时间分配得当 ◦ 卷面保持干净 ◦ 认真核查
(二)人际心理问题之一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 是指人们彼此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 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 心理状态。
◦ 厌学与考试焦虑 ◦ 逆反 ◦ 青春期异性交往 ◦ 自卑心理 ◦ 情绪调控
(一)学习心理问题 (二)人际交往问题 (三)自我意识问题 (四)情绪调控问题
(一)学习心理问题之一
内在原因:学习 动机缺乏
青少年课程表 星期一走向深渊 星期二路漫漫 星期三夜茫茫 星期四黎明前的黑暗 星期五归心似箭 星期六胜利大逃亡 星期日快乐单身汉
社会多元化 ◦ 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 元化、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新生事 物与传统的对立。
(1)成人正确看待逆反心理 正常表现 意味着成长 体现了被关注的需要 复杂心理斗争的一个缩影:突出自我— —认同;显示不同——模仿成年人。
考虑学生身心发展,逐步改变教育方法;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
特点
表现
◦ “在适应方面发生
◦ 学习适应
困难的正常人;
◦ 人际适应
◦ 重视个体自身理性, 强调发掘、利用其 潜在积极因素,自
◦ 生活适应 ◦ 生理适应
己解决问题。
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等研究的范畴。 ◦ 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恐怖性障 碍、强迫性障碍
发展性心理问题 适应性心理问题 障碍性心理问题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 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阿尔伯特· 艾 利斯
秀才的三个梦: 1、自己在墙上种白菜 2、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3、他和心仪的女子背靠背躺在床上
算命先生: 1、白费劲 2、多此一举 3、没戏
店老板: 1、高中 2、有备无患 3、有戏
A
晚上秀才 做了三个梦
B
如果教师家长在对待孩子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 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 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 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
权威与民主
假如孩子了解大人行为的动机不是利 他而是另有所图时就会产生心理对抗, 这就是归因逆反。
人际中的真诚
当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 立时,即使教师家长所持的立场、观 点与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产生抵制 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 示自己与教师的不合拍,从而维持心 理平衡,这就是平衡逆反。
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1)主观原因
◦ 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以期 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 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 会对他的一切持否定态度.
◦ 偏激心理:社会阅历浅、知识缺乏,考虑问题往 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社会缺乏对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 ◦ 家庭、学校、社会与孩子的不良互 动;
➢ 体育运动是不良情绪的天然良药
学生以脑力活动为主,而 适当的运动是消除大脑疲劳 的有效方法。 1周3天,每天30分钟,例 如快走、游泳是好运动。
◦ 聊天法:倾诉 ◦ 诉诸文字 ◦ 哭笑法 ◦ 书面释放法
◦ 事实证明,很多临考学生的“考试 焦虑”是由于学习过度疲劳、睡眠
不足引起的。
◦ 人们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 整个身心都会投入进去,进入一种物 我两忘的境界,什么忧愁烦恼都会抛 到九霄云外。
◦ 期望过高:压力过大,精神紧张。 ◦ 情感需要缺失:得不到尊重,环境适应或人际
关系等导致的心理困扰。
◦ 过于追求物质享乐,忽视内在精神的 社会风气;
◦ 学校周围不良环境,转移了学生对学 习的兴趣。
(1) 教育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价值 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等; 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学习快乐以及知识的价 值。
整体原则:多方法、多人力、心理成分多层面整 合;
发展性原则:将学生看成“发展”中个体;教育 走在心理发展前;三早。
主体性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特点,遵循学生的心 理发展,关注其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 性和自我成长力量;
活动性原则:以“活动”媒介,注重学生自己体验 、反思和行为练习,做到“做”中学。
教师家长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孩子的监督, 倘若教师家长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平时所作的宣传 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孩子对家长教师的不信任态度, 这就是信度逆反。
思想和行动的一致性
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 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 没有说明可能为人们接 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 禁止常常诱使人们产生 好奇并引起探反射,产 生与禁相悖的意向,这 就是禁果逆反。
香克(D·Schunk,1984)的研究表明,在 归因训练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 自己的努力不够,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 努力因素;另一方面也应对学生努力的 结果给予反馈,告诉他们努力获得了相 应的结果,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 是有效的。
(一)学习心理问题之二
焦虑症 考试焦虑
焦虑
考试焦虑是在考试情境激发下而产生的的一种心理 焦虑状态,表现为考生对考试的担心、紧张或烦恼 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 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和具体性; ◦ 注重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
(2) 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
◦ 培养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特长结合起来。 ◦ 展开多项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
能和爱好的机会。
尽可能让学生制定目标。因为学生自己制定目标 有助于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设置目标,那么要引导共同制 定目标,可以给出若干个目标让学生选择。
学生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 如果过度,对个体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伤害。 个体就会采取措施逃避刺激。
每天山珍海味令人倒胃口;父母整天的喋喋 不休也会让子女不胜其烦。
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 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家长不顾及孩子当时所处的情 境,就会使孩子对家长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 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情境逆反。
忽视差学生)、同学之间的竞争等; ◦ 社会就业重学历,考试制度“一考定终
身”。
认知成分:如担心考试考不好、担心被同学 看不起,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是焦虑的核 心部分。
生理成分:如考试前呼吸、心跳加快,出汗 ,晕倒,它是与自主神经系统相结合的。
行为成分:如考试时草草答题,考试前突然 生病。
①考试焦虑评估 ◦ 弄清事实 ◦ 分析事实 重新解释 再次评估 ◦ 做出应对行为
差异性原则
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不平衡性:不协调的身心之旅 (二)动荡性:在矛盾中寻找自我 (三)社会性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和政治 环境的影响。他们在考虑理想、志愿和抉择时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严肃性。
二、关于心理问题
1. 发展性心理问题 2. 适应性心理问题 3. 障碍性心理问题
(1)个人因素 ◦ 自我期望过高; ◦ 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 ◦ 学习方法不合理; ◦ 人格原因: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缺乏意志 力,归因方式; ◦ 认知偏差: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及自身 能力评价不当。 ◦ 其他个人原因:性别
(2)客观因素
◦ 父母的压力:高期望,补偿心理等; ◦ 学校:老师的压力(偏爱学习好的学生、
中国学生, 真正喜欢学习的有多少人?
对学习缺乏兴趣——46%; 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33%; 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 21%;
中小学生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厌学”“不会学”“ 不能学”等学习问题,其中厌学问题的发生频率占 首位,学习动机缺乏发生率为11.86%。从初中预备 班到初三年级发生率是5.86%、12.56%、15.16% 、18.39%;从高一到高三发生率依次为:10.18% 、4.77%和41.11%。高三厌学成为一个严重的问 题。
权利,与孩子的谈话平等商讨;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采取热情关怀的态度、温
和真诚地语气、尊重理解的氛围; 分析孩子逆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调整行为或改
变环境; 冷处理:师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等孩子冷静下
来之后再沟通处理。
① 任务明确:做什么、什么时间做; ② 说明原因
很多研究发现,成人解释清楚理由时,孩 子更愿意服从;要求越合理,越能照顾到孩子 的权利和需要,越可能得到服从,尤其是青春 期的中学生;尤其这个理由是从孩子获益的角 度解释。
特点
具体表现
◦ 针对的是心理健康、身 ◦ 自负或缺乏自信
心发展正常的个体,但 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 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
◦ 志向愿望过高或偏低 ◦ 目标缺失
◦ 强调认识自我,开发自
我潜能;
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 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地生存状态的过程。
适应性心理问题则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 所带来的心理困扰。
理解为 凶兆
理解为 吉兆
C
垂头丧气, 收拾包袱回家
意气风发, 考取探花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各种活动都 存在一个最 佳唤醒水平, 它随任务性 质的不同而 变化。
“我准备的这么充分,一 定没问题!”
(2)考前情绪调整
①深呼吸调控 ◦ 让学生站定,双肩下垂,闭上双眼 ,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 ◦ 辅导教师给予指示语,“一呼,一 吸,一呼,一吸……”或“深深地 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 进来,慢慢地呼出去……”。
厌学是学生主观上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 产生厌倦的情绪和冷漠态度,且表现出消 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模式。 ◦ 认识存在偏差; ◦ 情感上消极地对待; ◦ 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逃学行为)。
对学校各科学习失去兴趣,不愿继续学习,而不仅 是一门学科有厌学情绪;
学习活动表现较差,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和复习 考试等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