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第二章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四)特殊性检查——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
患者仰卧,双下肢平伸,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 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慢慢抬高,直至患者产生 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下此时下肢与床面的角度,即为直 腿抬高角度。正常人一般可达到80-90度。若抬高不足70 度,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一)评定技术
➢ 腰椎活动度评定 ➢ 肌力和耐力评定 ➢ 特征性检查 ➢ 疼痛评定 ➢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 ➢ 心理评定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二)腰椎活动度评定
躯干屈曲、伸展
患者坐位,固定骨盆。评定者将角度尺中心置于第五腰椎棘突 固定臂为通过第五腰椎棘突的垂直线,移动臂平行于第七颈椎棘突 和第五腰椎棘突的连线,胸、腰椎屈曲或伸展至最大范围。
阳性者主要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肩型”患者。其主要 机制是屈颈时。硬脊膜上移,脊神经根被动牵扯,加重了突出的 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因而出现下肢的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 (四)特殊性检查——仰卧挺腹试验
患者仰卧,双手放于腹部或两侧,以头部及两足跟 为着力点,将腰部和臀部向上抬。
检查结果为阳性,即出现腰痛或患肢放射痛,仰卧 挺腹试验阳性的基础是神经根周围是否存在软组织损伤 和无菌性炎症,仅有椎间盘突出而无以上病理基础,该 试验阴性。

康复评定 肌力评定课件

康复评定   肌力评定课件
卧位
精选ppt课件
26
背阔肌
位置:位于腰背部皮 下,上部被斜方肌遮 盖,为三角形扁肌, 是人体中最大的扁阔 肌。
结构:肌束呈放射状排 列,由内下斜向外上方 集中。
精选ppt课件
27
背阔肌
起点:起于下6 胸椎和全部腰 椎棘突、骶正 中嵴、髂嵴后 部及下3肋骨外 侧面。
止点:止于肱 骨小结节嵴。
精选ppt课件
90° ;2级为俯卧位,上肢在台边自然下垂,取内旋位;1 级和0级同3级
精选ppt课件
40
冈下肌
位置: 位于冈下窝。 近似三角形。
起点: 冈下肌起自 肩胛骨下窝内侧 2/3,
止点: 止于肱骨大 结节。
功能: 近固定时, 使上臂伸、内收和 外旋。
精选ppt课件
41
小圆肌
位置: 位于冈下窝, 圆柱形。
结构:肌束 排列呈羽状。
精选ppt课件
37
起点: 起于肩胛 冈上窝。
止点: 止于肱骨大 结节。
精选ppt课件
38
功能: 近固定 时,使上臂外 展。
精选ppt课件
39
三 人体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 定
肩关节外旋
➢ 主要肌肉:冈下肌、小圆肌(外旋肌群) ➢ 体位:3级及以上为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
✓ 离心性收缩:主要指拮抗肌的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 两端相互分开,肌纤维的长度被拉长,又称离心性延伸。

儿童康复评定技术 教材

儿童康复评定技术 教材

儿童康复评定技术教材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儿童康复评定技术教材:

1.《儿童康复评定技术教程》:该教材详细介绍了儿童康复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肌力测量、手功能评估和平衡评定等内容,适合初学者学习。

2.《儿童神经功能评定手册》:该教材主要介绍了儿童神经功能评定的常用方法,如神经系统检查、感知功能评估和运动功能评估等,对于儿童康复师更加详细全面的了解儿童神经功能状态提供了指导。

3.《儿童康复评定技术实践指南》:该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介绍了儿童康复评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巧,提供了实用的实践指导,适合已有一定经验的康复师学习。

4.《儿童康复评定技术视频教程》:这是一套以视频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材,通过展示实际评定过程和技术要点,帮助学习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儿童康复评定技术,并通过反复观看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一些推荐的儿童康复评定技术教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教材出版机构或相关教育培训机构。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一章 总论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一章  总论

➢ 其缺点是只能了解表现的事实,不能直接解释 其发生的原因。观察法属于定性分析法,因而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 为弥补肉眼观察之不足,可用摄像机将观察内 容记录下来,以便反复观察和进行再次评定时 的比较。
(二)调查法
➢ 调查法是以提问或填表的形式收集评定对象有 关资料的一种评定方法。
➢ 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多个人、多方面的 资料,省时省力。
(四)视觉模拟尺法
➢ 是通过使用一条标有刻度的直线(长度10cm、15 cm 、20cm)来评定某种障碍或症状的评定方法。
➢ 如以疼痛为例,左端点为“无痛”,右端点为“非 常痛”,中间区域为从无痛到非常痛的过渡阶段。
➢ 要求评定对象根据自觉症状的程度在直线范围内选 择,评定者测量左端点至评定对象选择点的距离。
理、心理功能的异常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组织、 器官或系统的正常功能,因而表现为功能障碍。 ➢ 表现为一种器官水平上的障碍。
残疾 ➢ 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
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 ➢ 残疾为个体水平上的障碍。
残障 ➢ 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
角色所致的障碍。 ➢ 是一种环境和社会水平上的障碍。
➢ 多用于各种症状或障碍的评定。
(五)仪器测量法
➢ 仪器测量法指借助于各种仪器设备对被试者的某一 生物或功能性变量(如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时最大 耗氧量等)进行实际、客观的直接测量而获得绝对 的量化记录的方法。

康复治疗评定系列功能大体评定GAF量表教程文件

康复治疗评定系列功能大体评定GAF量表教程文件

康复治疗评定系列功能大体评定G A F量表

附件1 康复治疗评定系列--功能大体评定(GAF)量表附件2 康复治疗评定系列--(ADL)改良Barthel指数附件3 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

附件4 团队服务病员评估表(一)

附件5 团队服务病员评估表(二)

附件1

功能大体评定(GAF)量表

附件2

(ADL)改良Barthel指数1.饮食10分

10=独立;5=需要帮助;0=完全不能做

2.床-椅移动15分

15=独立;10=需要帮助;5=需要较多帮助;0=完全不能做3.个人卫生5

5=独立;0=完全不能做

4.如厕10

10=独立;5=需要帮助;0=完全依赖他人

5.洗浴5

5=独立;0=完全依赖他人

6.平地行走15

15=独立;10=需要帮助;5=操作轮椅;0=完全依赖他人7.上下楼梯10

10=独立;5=需要帮助;0=完全依赖他人

8.穿脱衣服10

10=独立;5=需要帮助;0=完全依赖他人

9.大便管理10

10=独立;5=需要帮助;0=完全依赖他人

10.小便管理10

10=独立;5=需要帮助;0=完全依赖他人

严重程度评估:

0-20分功能严重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依赖。

21-4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属重度依赖。

41-60分生活需要中等程度帮助。

>60分生活大部分

100分基本生活独立自理,不需他人照顾

根据Barthel指数记分,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成良、中、差三级;

>60分为良,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

60~41分为中。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40分为差,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

第二章康复评定-PPT课件

第二章康复评定-PPT课件
一、肌张力评定 二、肌力评定 三、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四、步态分析 五、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六、心肺运动试验 七、感觉功能评定
第二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 社会功能评定
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二、独立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三、生存质量评定
第三节 脑高级功能评定
一、基本概念 二、认知功能的内容 三、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3. 测量工具
(1)普通测角计
也称通用量角器,是临床最常用的测 量关节角度的器械。 两个臂:移动臂,标有指针;固定臂,附 有刻度盘,两臂于一端以活动轴固定,轴为测 角计中心。 使用通用测角计时,测角计轴心须与关节 活动轴心一致,两臂与关节两端肢体长轴平行。
(2)方盘量角器
是一个中央有圆形分角刻度的正方形刻度盘, 常用木质、金属或塑料制成。 优点: 1、不必以关节骨性标志确定测角的轴心。 2、操作简便 3、正确使用误差小 4、可适于脊柱等难以使用普通测角计的部位。
5.评定分析
正常关节有一定的活动方向与范围。同一关节的活动范围可因年 龄、性别、职业等因素而异,因此各关节活动范围的正常值只是平 均值的近似值。不及或超过范围,尤其是与健侧相应关节比较而存 在差别时,就应考虑为异常。 正常情况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要小于被动活动范围。当关节有 被动活动受限时,其主动活动受限的程度一定会更大。 关节被 动活动正常而主动活动不能者,常为神经麻痹或肌肉、肌腱断裂所 致。 关节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均部分受限者为关节僵硬,主要为关节内 粘连、肌肉痉挛或挛缩、皮肤瘢痕挛缩及关节长时间固定等所致。 关节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均不能者为关节强直,提示构成关节的骨 骼之间已有骨性或牢固的纤维连接。 临床上以关节活动受限较多见。关节活动超过正常范围亦是一种异 常表现,可见于周围神经病损所致的肌肉弛缓性瘫痪、关节支持韧 带松弛以及关节骨质破坏等患者。

《儿童康复评定》课件

《儿童康复评定》课件

心理状况评定
总结词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状况
详细描述
评估儿童的情绪、认知、行为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或问题。
社会适应能力评定
总结词
判断儿童社会适应性
详细描述
评估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场合中的表现,以及他们与同龄人和成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际关系与家庭环境评定
总结词
评估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感知功能评定
总结词
评估儿童的感觉功能,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 等。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儿童对不同刺激的反应和感知能力,评估其触觉、 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等感觉功能。可以采用观察法、量 表评定和仪器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估。
语言与交流能力评定
总结词
评估儿童的语言和交流能力,包括发音、词汇、语法和表达能力等。
定期评估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 监测康复进程和效果。
评定内容与方法
感知评估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测试 ,了解儿童的感知能力。
02
认知评估
通过智力测试、注意力、记忆力等方 面的测试,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
01
03
语言评估
通过语言理解、表达等方面的测试, 了解儿童的语言能力。
社会功能评估
了解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方 面的表现和能力。

康复评定学(第10版供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运动康复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用)

康复评定学(第10版供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运动康复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用)

康复评定学(第10版供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运

动康复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用)

《康复评定学(第10版供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运动康复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用)》由20章内容和附录两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十六章为各项功能的评定,依次为基本生理指标、身体结构、肌肉骨骼和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发育性反射与反应、协调与平衡功能、神经电生理学、运动控制障碍、心肺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言语一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作业活动、环境、生存质量和就业能力的评定;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为常见疾病主要功能障碍的评定,依次为脑卒中、小儿脑性瘫痪、脊髓损伤、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主要功能障碍的评定;附录包括《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和各章节涉及的相关量表、记录单等。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2版)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2版)

截瘫及四肢瘫的评定-导学
掌握截瘫、四肢瘫、肌节、皮节、脊髓功能 部分保留区、完全性损伤、不完全性损伤的 概念,92’ASIA标准主要内容,脊髓功能损 害分级,脊髓损伤神经学检查、损伤平面评 定方法;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2版)
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导学
掌握脊髓水平(原始)反射(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 反射、交叉伸展反射)、脑干水平反射(不对称性紧张 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阳 性支持反应、联合反应)、中脑水平反应(调正反应颈调正反射、身体调正反射、头部迷路调正反射、视觉 调正反射;自动运动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应)、大脑皮 质水平的反应(仰卧位、俯卧位、膝手四点位、坐位、 双膝立位平衡反应)检查体位、刺激方法、反应表现及 存在的时间;
感觉功能的评定-导学
掌握躯体感觉的分类、感觉的体表分布;
肌张力的评定-导学
掌握肌张力的概念、影响肌张力的因素、痉挛的 MAS评定量表;
认知功能的评定-导学
掌握认知、认知功能障碍、失用症、失认症的概 念、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流程、简明精神状态检 查(MMSE)和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检查 内容、注意障碍的评定、记忆的特点、记忆障碍 的评定、单侧忽略的评定、意念性失用和意念运 动性失用的鉴别。
言语功能的评定-导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握失语症、构音障碍的概念、失语症的主要症 状、国际和国内的失语症评定方法名称;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

一、第一章:康复评定基础

1.1 课程介绍:

本章将介绍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目的、原则和流程。学生将了解康复评定的重要性,并掌握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基本方法。

1.2 教学目标:

了解康复评定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康复评定的原则和流程。

理解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内容:

康复评定的定义和目的

康复评定的原则

康复评定的流程

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1.4 教学方法:

讲授:讲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康复评定的具体应用。

二、第二章:康复评定方法

2.1 课程介绍:

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包括观察、询问、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2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学会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3 教学内容:

观察法: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询问法:学习如何通过询问来获取患者的功能障碍信息。

物理检查法:学习如何通过物理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法:学习如何使用辅助检查工具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4 教学方法:

讲授:讲解各种评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以掌握各种评定方法的使用。

三、第三章:康复评定技巧

3.1 课程介绍:

本章将介绍在进行康复评定时所需的技巧,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观察技巧和记录方法。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患者交流并准确记录评定结果。

3.2 教学目标:

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提高观察技巧和记录能力。

3.3 教学内容: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评定ppt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评定ppt

为科研和教学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评定的方法和流程
02
康复医学评定的方法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危险因素等,为康复评定提供基础信息。
临床病史采集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感觉功能、平衡与协调等。
体格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生化、免疫学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态。
社区康复主要涉及医疗、护理、心理、职业和社会等方面的服务,其目的是建立一个综合的康复服务体系,满足患者的长期康复需求,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社区康复
Baidu Nhomakorabea
康复医学评定的常见误区及解决策略
04
误区一
评定就是临床诊断的简单延续。康复医学评定不仅是临床诊断的延续,而且是一个独立、系统的评定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评定方法和手段全面、客观地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
误区二
评定等同于治疗。康复医学评定不仅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而且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过程,需要根据患者功能状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正治疗方案。
误区三
忽略患者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定。康复医学评定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还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定,全面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康复治疗结束后,进行全面的功能评估和疗效评价,总结康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对侧下肢表现出内收,内旋,踝关节跖屈(典 型的剪刀状体位)。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5.莫勒放射(拥抱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半卧位,检查者一手置于被检 查者颈后部,将头部和躯干突然向后放下。
反应:上肢外展外旋,伸展(或屈曲),各手指伸展 并外展,吓哭后双上肢屈曲、内收并于胸前交叉。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反射—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 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临床意义:人体的反射是一切行为和功能活动 产生的基础,其变化在临床上有着及其重要的 意义。由于每个神经元都通过固定的脊髓节段 及周围神经,故通过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 系统损害的部位,为临床诊断及功能评定提供 依据。
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 力增高。
出现时间:4~6个月。 消失时间:8~12个月。
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②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 上,使被检查者头部尽量后伸。
反应:两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张力增高,两下肢屈曲 或屈肌的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4~6个月。 消失时间:8~12个月。
②非条件反射是同种属个体所有的、恒久存在的、先天 遗传的初级神经反射活动。 (我们主要讨论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的分类:
(1)按生理功能分类
防御反射: 屈肌反射、角膜反射等. 摄食反射: 分泌反射、吸允反射等。 姿势反射: 调节骨骼肌紧张度,保持和纠正姿势的各 种反射,如摔倒时,平衡功能保持等。
(2)按感受器分类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肢 伸展,检查者将被检查者头部转向一侧。
反应:头转向侧的上、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 另一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犹如“拉弓 射箭”或“击剑”姿势。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①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 上(检查者取坐位),使被检查者头部尽量前屈。
消失时间:终生保持。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反射
脑干水平反射是静止的姿势反射。它是肌肉张力 的调整反应,而不是能用肉眼观察到的运动反应。全 身肌张力随着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变化而发生变化。
脑干水平的反射几乎不产生运动,它主要是通过 调整肌张力对姿势产生影响,故又将脑干水平的反射 称为“调整反应”。
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 性支持反射等。
1.屈肌收缩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部呈中立位,双下 肢伸展,刺激一侧足底。
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屈曲反应,足 趾伸展,踝关节背屈。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1~2个月
2.伸肌伸张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位,头呈中立位,一侧下肢 伸展,另一侧屈曲,刺激屈曲位的足底。 反应: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多突触反射:是多个神经元,经两个以上的突触联系 完成的反射,如浅反射等。
按反射弧在中枢的部位可分Leabharlann Baidu:脊髓反射、脑干反射 和皮质反射等。
一、原始/脊髓水平反射
脊髓反射是脑桥下1/3的前庭外侧核传导 的运动反射,受到刺激后肢体肌肉出现完全的
屈曲或伸展动作模式。
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 叉性伸展反射、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
全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专业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康复评定技术》
主讲: 闵水平
主任医师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一、原始/脊髓水平的反射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的反射 三、中脑水平的反应 四、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五、其他常用的神经反射
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一、姿势评定 二、人体测量
4.对称性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双上、下 肢伸展,保持仰卧位。 反应:四肢伸展,伸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①时间性:特定的反射均在一定阶段出现或消
失。若原始反射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延迟出现, 或超过了应该消失的时间段而持续存在,则可 视为病理现象。 ②损害发生的标志: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 退常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破坏。
反射的分类:人体的反射一般可以分为条件反 射和非条件反射两大类。
①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 立起来而且不断得到完善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
外感受性反射:是位于身体浅层的感受器受到外界刺 激而引起的反射,又叫浅反射,如触觉、痛觉反射等。
内感受性反射:是位于身体深层的感受器受到内环境 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又叫深反射,如肌肉受到牵张刺 激发生的牵张反射,血压升高后引起血压下降的颈动 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等。
(3)按反射弧方的通路分类
单突触反射:是两个神经元,经一次突触联系所形成 的反射,如腱反射等。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3.交叉性伸展反射①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部呈中 立位,一侧下肢屈曲,另一侧伸展,将伸 展位的下肢做屈曲动作。 反应:伸展位的下肢一屈曲,屈曲位的下 肢立即伸展。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4.交叉性伸展反射②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部呈中立位,双下 肢伸展,在一侧大腿内侧给予轻轻叩打刺激。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4个月
6.抓握放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卧位,对手掌或脚掌持续加压。
反应:手指或足趾屈曲。
出现时间:手掌抓握,出生时;足趾跖屈,妊娠28周。 消失时间:手掌抓握,出生后4~6个月;足趾跖屈,出 生后9个月。
7.惊吓反射
检查方法:任意体位,突然大声地喊叫或发出刺耳的 噪声。 反应:上肢突然伸展或外展,大哭。 出现时间:出生时。
神经系统以反射作为其调节活动的方式,并通 过反射弧来完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其中任何一个部 分损伤,反射都将出现障碍。
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经历脊髓水平、脑干水 平、中脑水平和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即从 初级水平逐渐被高位神经中枢整合。
反射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