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第二章教程文件
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康复医学体格检查的范围包括:生命体征和一般情 况、皮肤和淋巴、头和五官、颈、胸、心脏和外周血管 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肛门、肌肉骨骼系统、 神经系统检查等。
三、功能评定
具体康复方案的制订可由康复医师或治疗师主持, 也可以由康复协作组交流后共同制订。
(二)康复治疗计划的制订方法
1.设定康复目标:由于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家 庭经济状况不同,其康复欲望和要求也不同,因此,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目标。
一个将要实施的康复目标应包括: ①有可测量的结果; ②可用具体的方法进行检查; ③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
教学难点
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内容
第一节 概述
康复评定的内容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内容
康复评定的内容包括主观资料、客观资料、 功能评定和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四个部分。
1.主观资料: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 诉及其他的临床症状。
2.客观资料: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3.功能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针对患者功
(二)障碍的三个层次
通过对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三个层 次全面的评定,制订出个性化、整体性的康复 治疗计划。
1.损伤的评定:包括人体形态、关节功能(活 动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肌肉功能(肌力、 耐力)、运动功能的发育、运动控制(肌张 力、反射姿势、平衡与协调、运动模式、步 态)、感觉障碍、循环和呼吸功能、认知功 能、言语功能、情绪、行为评定等。
康复目标:包括长期(远期)目标和短期(近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在康复治疗结束或出院时所期望的功能水 平。 短期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基础和具体步骤,是实现长 期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目标。
康复评定技术
实训课:转移训练
2
第三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方法三、
2
第三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方法四、五
第三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注意事项
2
第三章体位及转移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
2
第四章 认知及知觉功能训练 第一节概述
2
第二节注意障碍的作业治疗
2
第三节记忆障碍的作业治疗
2
第四节失认症患者的作业治疗
2
第五节失用症患者的作业治疗
2
三、 评定
四、 作业治疗
2
第二节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一、概述
二、 功能障碍特点
三、 评定
2
四、 作业治疗
五、 注意事项
2
第三节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
2
第四节手外伤的作业治疗
2
第五节烧伤的作业治疗
2
第十一章社区作业治疗
2
第十二章职业康复
2
72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进度表
学年度 学期
主讲教师:
职 称:
学 历:
《康复评定技术》教学课时分配 一
章节内容
学
时
计划学
时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康复评定的方法
2
2
第三节康复评定的内容
第四节康复评定的实施
2
2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一、二、三、
2
2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四、五
2
2
实训课:人体反射评定
2
2
第二节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2
2
2
第七章心理功能评定技术 第一节概述
康复评定的方法(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1 第一节 概述
2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方法 3 第三节 康复评定的内容 4 第四节 康复评定的实施
1.掌握:康复计划制订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过程。 2.熟悉: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的流程。 3.了解: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内容
教学重点
康复计划制订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过程。 康复评定的概念
5、仪器测量法:是指借助于各种仪器设备对被 试者的某一生物或功能性变量进行实际、客观 的直接测量,而获得绝对的量化记录的方法。
如:关节活动度测量、等速运动肌力测 定、平衡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心肺运动负荷 测验、运动时最大耗氧量等。
定性与定量评定的关系:
• 定性评定与定量评定是统一的、互补的; • 定性评定是定量评定的基本前提,而没有定性的 定量是一种盲目的,豪无价值的定量; • 定量评定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是检测和提高 康复医疗质量、评定康复疗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 优点: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是临床康复中最常 用的评定方法。 • 缺点:结论尚不够精确,只能大致判断障碍的程 度。 • 方法:临床多采用标准化的量表评定法。
3、定量评定:
定量评定是通过测量研究对象而获得数量 化的资料方式以分析其结论的方法。如身高、 血压、关节活动度的测定。
• 优点:将障碍的程度进行量化,结论客观、精 确、可靠。便于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 缺点: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场地。 • 方法:用仪器、设备测量,将障碍的程度用数 字来表示。
运动功能量表(如Fugl-Meyer运动量表等) 言语功能量表(如Boston诊断性失语检查等) 心里精神量表(如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等) 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如Barthel指数、FIM等) 社会功能量表(如生存质量FS-36量表等)。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二章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
临床意义 ➢ 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
检测体位 ➢ 抱患者使之维持站立。 诱发刺激 ➢ 使患者用足底跳跃几次。 阳性反应 ➢ 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足跖屈,膝反张也许发生。
(3)胸脊柱后凸(驼背)
➢ 它是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现(图2-20),重心线位 于椎体之前,在肌肉方面可见牵拉胸部伸肌、肩胛 骨后缩肌、肋间肌、胸肌、背阔肌、前锯肌、肩胛 提肌、上斜方肌紧张。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前 倾疲劳、过度强调屈肌锻炼、椎间盘前部受压等因 素有关。
(4)胸部畸形
➢ 常见的有胸部凹陷(前胸和胸骨凹陷)、桶状胸( 胸廓的前后径增加)、胸部凸出(胸骨凸向前下方 )。
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 ➢ 出生后8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并持续终生。8个
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坐位平衡反应(sitting)
检测体位 ➢ 患者坐在椅子上。 诱发刺激 ➢ 拉或使患者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 ➢ 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
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检测体位 ➢ 患者取半仰卧位。 诱发刺激 ➢ 突然将头伸向后下方。 阳性反应 ➢ 上肢外展、伸直(或屈曲)、外旋,手指伸直和
外展。
临床意义
➢ 直到出生后4个月内出现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 月后仍有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4个月 后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抬躯反射(landau reflex)
检测体位 ➢ 用手托住患者胸部,俯卧位置于空中。 诱发刺激 ➢ 主动地或被动地抬头。 阳性反应 ➢ 脊柱和下肢伸直(当头向腹侧屈曲时,脊柱和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doc
教案2014 -- 20 15学年第1学期二级学院(部) ____医学院 ___________教研室临床医学教研室 _______ 课程名称及代码康复评定技术 __13213037__ 课程类别 ___ 专业课 ___________学分及总学时 ____ 2.5/48___________授课专业班级 _ 高职 1301_________主讲教师 _______职称职务 __ 讲师____________使用教材 ____ 康复评定技术 ______山东英才学院教务处制授课时间第 1 周第5-7节课时安排 3授课题目 (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总论1.概述2.康复评定的方法3. 康复评定的内容4. 康复评定的实施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2、熟悉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正常姿势及其评定,体表标志确认,身体长度、围度、身高及体重测量、身体素质评定。
3、了解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
康复评定的概念、对象、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第一章总论1.概述2.康复评定的方法3. 康复评定的内容4. 康复评定的实施重点: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难点:康复评定的实施过程讨论、思考、作业:1.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2.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135 分钟,授新课78 分钟,安排讨论10 分钟,布置作业 2 分钟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其他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第 1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填写说明: 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备课笔记第页1、康复评定概述:康复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潜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一门医学学科。
康复评定第二章讲解
7.惊吓反射
检查方法:任意体位,突然大声地喊叫或发出刺耳的 噪声。 反应:上肢突然伸展或外展,大哭。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终生保持。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反射
脑干水平反射是静止的姿势反射。它是肌肉张力 的调整反应,而不是能用肉眼观察到的运动反应。全 身肌张力随着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变化而发生变化。
意义:脊髓反射弧的中断或椎体束的病变均可 引起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即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均可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 失。
(1)腹壁反射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呈膝立位以 使腹壁松弛。然后用尖端钝的针沿肋骨缘自上而下、 从外向内、按上、中、下三部分轻划腹壁皮肤。
3.平衡反应——②姿势固定
检查方法:被检者呈坐位、膝手卧位、跪位或站立位, 通过外力(检查者推患者躯干或将上肢向一侧牵拉) 或随意运动来改变重心与支持面的位置关系。 反应:推被检者时,头、躯干向受力侧屈曲,受力侧 上、下肢伸展、外展;对侧可见保护性伸展反应。牵 拉一侧上肢时,被牵拉肢体的对侧出现上述平衡反应 即躯干侧弯,上下肢伸展、外展。 出现时间:坐位,出生后7~8个月;膝手卧位,出生 后9~12个月;跪位,15个月;站立位,出生后 12~21个月。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4.两栖动物反应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位、头置正中,两下肢伸直、两 上肢向头上伸直,将骨盆一侧抬起。 反应:骨盆抬起侧的上肢、髋、膝屈曲。 出现时间:出生后6个月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5.保护性伸展反应:是指在重心超出支持面时,
为达到稳定和支持身体的目的而作出的反应。 检查方法:被检者取坐位、跪位、站立位或倒立位 (降落伞反应),被检者通过主动或被动地移动身体 使身体重心超出支撑面。 反应:双上肢或双下肢伸展并外展以支持和保护身体 不摔倒。 出现时间:上肢,出生后4~6个月;下肢,出生后 6~9个月。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最新康复功能评定教案
康复功能评定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康复功能评定属于操作意义上的概念,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诊断的过程。
2、康复功能评定学专业基本课程二、康复评定的三个层面1、1980 WHO ICIDH-1①残损(Impairment):疾病组织外伤异常变化器官功能障碍发育障碍系统②残疾(Disability):能力障碍,活动受限+ 残疾③残障(Handicap)2、1996 WHO ICIDH-23、2001 WHO ICF三、康复临床决策模式――五个步骤:1.康复评定2.设定康复目标3.制定治疗计划4.实施治疗计划5.康复疗效评定四、康复评定的目的1.发现和确定障碍的层面、种类和程度2. 寻找和确定障碍发生的原因3. 确定康复治疗项目4. 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5. 判定康复疗效6. 判断预后7. 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8. 评估投资-效益比9. 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依据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及内容康复评定分为三个阶段: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评定结果。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解释评定结果 一、收集资料:1、采集病史: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诊疗过程、功能史、生活方式、康复目标和期望、职业和家庭状况。
2、检查与测量物理检查及各种功能障碍、能力障碍和社会障碍的评定。
● 人体形态 ● ADL ● 居住环境● 关节功能 ● 生产性活动 ● 社区环境● 肌肉功能 ● 休闲活动 ● 社会人文环境 ● 运动发育● 生活质量●运动控制●感觉●有氧运动能力●神经心理学二、分析资料三、解释评定结果(一)分析障碍产生的原因(二)形成障碍学诊断(三)设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资料计划四、记录(一)记录的基本要求1.内容真实、可靠。
2.描述精炼、重点突出。
3.记录格式规范、系统。
4.记录及时。
5.保持记录的连续性。
(二)记录方法SOAP格式S (subjiective):主观资料,是患者及家属的陈述。
第二章 康复评定 PPT课件
康复医学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前言前言•康复医学评定又称康复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的康复治疗的基础。
康复医疗过程中可能重复多次康复评定,且往往以康复评定开始,又以康复评定结束。
•康复评定具有以下目的和作用:①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②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③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④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⑤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康复评定的方法包括使用仪器评定,或不使用仪器的评分量表。
第一节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张力评定二、肌力评定三、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四、步态分析五、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六、心肺运动试验七、感觉功能评定第二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功能评定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二、独立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三、生存质量评定第三节脑高级功能评定一、基本概念二、认知功能的内容三、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第四节肌电图与低频电诊断一、肌电图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三、神经反射检查四、诱发电位五、低频电诊断一、肌张力评定1.概述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其本质是紧张性牵张反射,正常人体的骨骼肌处于轻度的持续收缩状态,产生一定的张力即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一旦这种支配情况发生改变,就可导致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等问题。
因此,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外周神经损伤的重要特征。
肌张力的评定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障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评定的重要内容。
临床上肌张力的检查是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和被动牵伸肢体运动时受限的程度和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肌张力正常时,肢体极易被移动,评定者可很好地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而不感到异常阻力,肢体的反应和感觉较轻。
肌张力增高肌肉组织坚实,屈伸其肢体时阻力增加,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分为两种:(1)痉挛,检查者对患者的诸关节做被动活动时,起始感觉有较大抵抗,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点,突然感到抵抗减小,又称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一、第一章:康复评定基础1.1 课程介绍:本章将介绍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目的、原则和流程。
学生将了解康复评定的重要性,并掌握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基本方法。
1.2 教学目标:了解康复评定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康复评定的原则和流程。
理解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内容:康复评定的定义和目的康复评定的原则康复评定的流程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1.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康复评定的具体应用。
二、第二章:康复评定方法2.1 课程介绍: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包括观察、询问、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2 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学会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3 教学内容:观察法: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询问法:学习如何通过询问来获取患者的功能障碍信息。
物理检查法:学习如何通过物理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法:学习如何使用辅助检查工具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各种评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以掌握各种评定方法的使用。
三、第三章:康复评定技巧3.1 课程介绍:本章将介绍在进行康复评定时所需的技巧,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观察技巧和记录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患者交流并准确记录评定结果。
3.2 教学目标: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提高观察技巧和记录能力。
3.3 教学内容:观察技巧:学习如何观察患者的功能障碍,包括细节和变化。
记录方法:学习如何准确记录评定结果,包括描述和分析。
3.4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录像分析:观看录像,学习观察技巧和记录方法。
四、第四章:康复评定案例分析4.1 课程介绍:本章将通过具体的康复评定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的评定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康复评定-2-1
二
项目一 人体形态学测量
四、项目实施
6.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测量目的:判断残端肿胀状态、判定断端成熟 度及其与假肢接受腔的适合程度皮尺 注意事项:注意记录测量时间(上下午)
二
项目一 人体形态学测量
四、项目实施
截肢残端左右径的测量
二
项目一 人体形态学测量
四、项目实施
截肢残端前后径的测量
二
项目一 人体形态学测量
不怕输在起点上, 就怕输在转折点上!
四、项目实施
5.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测量部位
上臂残端长 前臂残端长 大腿残端长 小腿残端长
测量体位
站和坐位 站和坐位 站立位 坐位
测量方法
腋窝前缘至残端末端 尺骨鹰嘴沿尺骨至残端末端 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至残端 末端 髌韧带中央至残端末端
二
项目一 人体形态学测量
四、项目实施
5.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二
■内踝:胫骨下端向内的骨突。
二
项目一 人体形态学测量
三、背景知识
4.注意事项
■ ■ ■ ■ ■ ■ ■ ■ 项目选择针对性。 评定室安静、光线明亮。 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正确选择测量工具,校正。 正确、适当体位。 操作规范准确。 双侧对比、分析。 表格设计科学合理,记录方法严格统一。
二
项目一 人体形态学测量
■前臂围度:自然下垂,分别测量前臂近端最粗 的位置和远端最细的位置的围度。
■大腿围度:仰卧位,两腿自然分开,膝关节伸展。大腿中段或髌骨上方10cm或从 髌骨上缘向大腿5cm、10cm、15cm处的围度。记录结果对应测量部位。
■小腿围度:体位同上。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和最细处的围度。
二
项目一 人体形态学测量
康复评定技术学习教案
等速测试(cèshì)可以提供最大肌力矩、肌肉的爆发力、 作功能力、功率和耐力方面的数据,被认为是肌力 功能评价及肌肉力学特征研究的最佳方法。另外, 等动测力仪还常被作为关节、肌肉康复的训练仪器。 但等速测力仪价格昂贵 ,不易普及。
第七页,共133页。
一般来说:
当负荷非常小的关节运动 时,仅原动肌产生收缩。
如果负荷稍增加,固定 (gùdìng)肌收缩,固定 (gùdìng)近端关节。
随着负荷增加协同肌参与援 助。
第7页/共133页
当负荷过大时,拮抗肌也被 调动起来固第定八页,共(133g页。 ùdìng)关节。
(二)肌肉收缩(shōu suō)的类型
第24页/共133页
第二十五页,共133页。
(一)上肢主要肌肉(jīròu)的手法检查
1.肩胛骨内收 【主要动作肌】斜方肌 、菱形肌 【神经支配】副神经,肩胛背神经, C4~6 【运动范围(fànwéi)】15cm(内收、外展总活动范围
(fànwéi)) 【检查方法】 体位:俯卧位,坐位。 手法:俯卧位,上肢外展90度并外旋,屈肘90度,检查
7.年龄与性别:肌力在20岁之前随年龄增加而增 加,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男性肌 力比女性大,女性的肌力约为男性的2/3。
第11页/共133页
第十二页,共133页。
(四)评定(píngdìng)的工具与方法
肌力评定根据使用器械与否,可分为手法(shǒufǎ)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 两大类。
第14页/共133页
第十五页,共133页。
2.器械肌力(jī lì)测定
在肌力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作较细致的定量 评定,须用专门器械作肌力测试(cèshì)。 (1)一般器械肌力测试(cèshì) 1)握力:用握力计测定。 以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好手握力(kg)/体重 (kg)×100 正常应高于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反射—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 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临床意义:人体的反射是一切行为和功能活动 产生的基础,其变化在临床上有着及其重要的 意义。由于每个神经元都通过固定的脊髓节段 及周围神经,故通过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 系统损害的部位,为临床诊断及功能评定提供 依据。
4.对称性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双上、下 肢伸展,保持仰卧位。 反应:四肢伸展,伸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反应:对侧下肢表现出内收,内旋,踝关节跖屈(典 型的剪刀状体位)。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5.莫勒放射(拥抱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半卧位,检查者一手置于被检 查者颈后部,将头部和躯干突然向后放下。
反应:上肢外展外旋,伸展(或屈曲),各手指伸展 并外展,吓哭后双上肢屈曲、内收并于胸前交叉。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4个月
6.抓握放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卧位,对手掌或脚掌持续加压。
反应:手指或足趾屈曲。
出现时间:手掌抓握,出生时;足趾跖屈,妊娠28周。 消失时间:手掌抓握,出生后4~6个月;足趾跖屈,出 生后9个月。
7.惊吓反射
检查方法:任意体位,突然大声地喊叫或发出刺耳的 噪声。 反应:上肢突然伸展或外展,大哭。 出现时间:出生时。
①时间性:特定的反射均在一定阶段出现或消
失。若原始反射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延迟出现, 或超过了应该消失的时间段而持续存在,则可 视为病理现象。 ②损害发生的标志: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 退常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破坏。
反射的分类:人体的反射一般可以分为条件反 射和非条件反射两大类。
①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 立起来而且不断得到完善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
外感受性反射:是位于身体浅层的感受器受到外界刺 激而引起的反射,又叫浅反射,如触觉、痛觉反射等。
内感受性反射:是位于身体深层的感受器受到内环境 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又叫深反射,如肌肉受到牵张刺 激发生的牵张反射,血压升高后引起血压下降的颈动 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等。
(3)按反射弧方的通路分类
单突触反射:是两个神经元,经一次突触联系所形成 的反射,如腱反射等。
全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专业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康复评定技术》
主讲: 闵水平
主任医师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一、原始/脊髓水平的反射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的反射 三、中脑水平的反应 四、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五、其他常用的神经反射
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一、姿势评定 二、人体测量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肢 伸展,检查者将被检查者头部转向一侧。
反应:头转向侧的上、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 另一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犹如“拉弓 射箭”或“击剑”姿势。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①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 上(检查者取坐位),使被检查者头部尽量前屈。
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 力增高。
出现时间:4~6个月。 消失时间:8~12个月。
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②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 上,使被检查者头部尽量后伸。
反应:两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张力增高,两下肢屈曲 或屈肌的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4~6个月。 消失时间:8~12个月。
1.屈肌收缩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部呈中立位,双下 肢伸展,刺激一侧足底。
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屈曲反应,足 趾伸展,踝关节背屈。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1~2个月
2.伸肌伸张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位,头呈中立位,一侧下肢 伸展,另一侧屈曲,刺激屈曲位的足底。 反应: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终生保持。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反射
脑干水平反射是静止的姿势反射。它是肌肉张力 的调整反应,而不是能用肉眼观察到的运动反应。全 身肌张力随着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变化而发生变化。
脑干水平的反射几乎不产生运动,它主要是通过 调整肌张力对姿势产生影响,故又将脑干水平的反射 称为“调整反应”。
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 性支持反射等。
②非条件反射是同种属个体所有的、恒久存在的、先天 遗传的初级神经反射活动。 (我们主要讨论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的分类:
(1)按生理功能分类
防御反射: 屈肌反射、角膜反射等. 摄食反射: 分泌反射、吸允反射等。 姿势反射: 调节骨骼肌紧张度,保持和纠正姿势的各 种反射,如摔倒时,平衡功能保持等。
(2)按感受器分类
多突触反射:是多个神经元,经两个以上的突触联系 完成的反射,如浅反射等。
按反射弧在中枢的部位可分为:脊髓反射、脑干反射 和皮质反射等。
一、原始/脊髓水平反射
脊髓反射是脑桥下1/3的前庭外侧核传导 的运动反射,受到刺激后肢体肌肉出现完全的
屈曲或伸展动作模式。
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 叉性伸展反射、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
神经系统以反射作为其调节活动的方式,并通 过反射弧来完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其中任何一个部 分损伤,反射都将出现障碍。
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经历脊髓水平、脑干水 平、中脑水平和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即从 初级水平逐渐被高位神经中枢整合。
反射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3.交叉性伸展反射①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部呈中 立位,一侧下肢屈曲,另一侧伸展,将伸 展位的下肢做屈曲动作。 反应:伸展位的下肢一屈曲,屈曲位的下 肢立即伸展。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4.交叉性伸展反射②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部呈中立位,双下 肢伸展,在一侧大腿内侧给予轻轻叩打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