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1紫外线诱变
实训一应用紫外线诱变选育抗药性的淀粉酶生产菌株一、实训目的
(1)学习并掌握物理诱变育种基本技术。
(2)观察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淀粉酶的诱变效应。
二、实训原理
物理诱变因子中以紫外线辐射的使用最为普通,其他物理诱变因子则受设备条件的限制,难以普及。一般用于诱变育种的物理因子有快中子、60Co、γ-射线和高能电子流β-射线等。紫外线作为物理诱变因子用于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诱变处理具有悠久的历史,尽管几十年来各种新的诱变剂不断出现和被应用于诱变育种,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经诱变处理后得到的高单位抗生素产生菌种中,有80%左右是通过紫外线诱变后经筛选而获得的。因此,对于微生物菌种选育工作者来说,紫外线作为诱变因子还是应该首先考虑的。
紫外线的波长在200~380 nm 之间,但对诱变最有效的波长仅仅是在253~265 nm,一般紫外线杀菌灯所发射的紫外线大约有80%是254 nm。紫外线诱变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由于DNA 变化而造成的,DNA 对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为敏感。紫外线引起DNA 结构变化的形式很多,如DNA 链的断裂、碱基破坏。但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使同链DNA 的相邻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引起微生物突变或死亡。经紫外线损伤的DNA,能被可见光复活,因此,经诱变处理后的微生物菌种要避免长波紫外线和可见光的照射,故经紫外线照射后样品需用黑纸或黑布包裹。
紫外线诱变一般采用15W或30W紫外线杀菌灯,照射距离为20~30cm,照射时间依菌种而异,一般为1~3min,死亡率控制在50%~80%为宜。被照射处理的细胞,必须呈均匀分散的单细胞悬浮液状态,以利于均匀接触诱变剂,并可减少不纯种的出现。同时,对于细菌细胞的生理状态则要求培养至对数期为最好。
紫外诱变筛选海洋红酵母S8的尿嘧啶缺陷型菌株
摘
要
本课题组从海南天然海域筛选到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海洋红酵母菌株 S8 ,该菌株对鱼无毒害,
并与鱼共生, 欲将其应用于盐诱导表达外源蛋白的海洋红酵母工程菌的构建 � 本研究利用紫外诱变筛选的方 法处理 S8 菌株, 通过统计其 U V 致死率� 5 - 氟乳清酸致死率等筛选 S8 的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研究结 果表明, 供试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 � 5 - 氟乳清酸致死和回复突变率的实验筛选, 共获得 16 株稳定的尿嘧啶 缺陷型突变株, 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了 8 d仍不能生长 � 选择了其中的一株 ST 5 进行了产胡萝卜素 能力的测定,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 野生型 S8 菌株细胞生物产量可达 8 7 . 5 5 g/ L, 类胡萝卜素含 量可达 5 20 �g/ g, 突变株 的细胞生物产量为 8 5 . 45 g/ L, 类胡萝卜素含量为 5 12 �g/ g; ST 5 的产胡萝卜 素能力方面与野生型 S8 无明显差异 � 因此, 尿嘧啶缺陷型菌株 ST 5 可为下一步海洋红酵母工程菌的构建 提供受体菌 � 关键 词 海洋红酵母 S8 , 尿嘧啶缺陷型 ,5 - 氟乳清酸 ,紫外诱变
王宇光 1 雷禄旺
1
孙建波 1
卢雪花 1
夏启玉 1*
张昕 2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口,5 7 1101;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 研究所,儋州,5 7 17 37 * 通讯作者, i a q i u 12345 6 @ 16 3. co m
紫外线诱变育种综述
紫外线诱变育种
摘要:紫外线诱变操作简单、对实验设备要求低,是目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物理诱变剂,人们利用紫外线诱变得到了大量的优秀菌种。本文论述了紫外线诱变的原理、操作流程、其适用范围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紫外线诱变育种微生物
目前微生物发酵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许多生产行业,如生产啤酒、白酒、乳制品、酶制剂、抗生素等行业,同时微生物在解决人类的粮食能源、健康、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中正显露出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1]。但就目前被投入工业化使用的工业菌大多在生长周期、培养基、产率等方面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理想的工业菌种必须具备: 遗传性状稳定、纯净无污染、能产生许多繁殖单位、生长迅速、能于短时间内生产所要的产物、可以长期保存等特性。诱变是最早在抗生素上应用的一种育种技术, 它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于抗生菌, 人为的使其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从中选育高产菌株[2]。紫外线诱变属于一种物理诱变剂,它是在微生物发酵技术育种中最早使用的一种诱变方法。紫外线诱变可以用于大量不同的菌种育种中,如芽孢杆菌、链霉菌、镰刀菌等,通过紫外线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得到了大量比较优秀的工业菌种。由于紫外线诱变育种简便易行、对条件和设备要求较低并能较好地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故在微生物育种中仍广泛应用[3]。本文对紫外线诱变的原理、操作流程、其适用范围、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一、紫外线诱变的原理
紫外线属于一种物理诱变剂,它能使被照射的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中的内层电子提高能级。主要生化反应:1.DNA链和氢键的断裂 2.DNA分子间(内)的交联 3.嘧啶的水合作用 4.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5.造成碱基对转换 6.修复后造成差错和缺失。
实训7.紫外线诱变选育-淀粉酶高产菌株
为什么诱变育种后要挑选C/H值最 大者接入斜面保藏? 空气在紫外灯照射下,会产生臭氧,臭氧也有杀菌作用。 学习菌种的物理因素诱变育种基本技术。
诱变效应主要是由于它引起DNA结构的改变而形成 5%碘液 碘片1g、碘化钾2g、蒸馏水200mL,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片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待碘片全部溶解后,加足水即可。
臭0,氧1在21空℃气灭中菌的20含m量in不。能超过灯0. ,照射距离为20-30cm,照射时间依菌种而异,
疃舸脏啧底顶乃洗她�跌者进皙碹螯濞服习蟓哌苻豪孺礞盎蚣嗫仓铰峄猹咽兽廷盯芾殒订蜩卵绉璺胪场觅咳甜脚觏酞秤敉僚坡
一般为1-3min,死亡率控制在50%-80%为宜。被 始拽茸置皮窥触睬揖捩攻蔽惬鼗墁殪悛笏圹德迦菘伟炸础兴怫蒋憷麂全等痼辰赔毛琵酮滚臀撙滔籍摧癍饽系煲籁逅粘拓秤缦嗷槔蜞晦癯
学习菌种的物理因素诱变育种基本技术。 2mL诱变后菌悬液于选择培养基平板上,用涂布器涂匀。
4臭,氧1在21空℃气灭中菌的20含m量in不。能超过照0. 射处理的细胞,必须呈均匀分散的单细胞悬浮
置37℃暗箱培养48h。
液状态,以利于均匀接触诱变剂,并可减少不纯 ③ 选择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g,牛肉膏1g,NaCl 0.
紫外诱变、str抗性
布置任务 清洗 3月12日
周三 8点15分
周四
周五
周六
1点
1点30分
2点
* 请列出每天的具体实验工作内容
预备实验具体目的 • 确认出发菌株 E.coli 耐受链霉素的临界浓度 • 测试str浓度—— 8u, 9u, 10u, 12u
需要思考问题
1. 为什么要制备单细胞对数期菌悬液进行诱变? 2. 紫外诱变过程为什么要避光操作?为什么我们的 操作可以在红光下进行? 3. 后培养的目的?为什么一定要进行液体培养? 4. 突变频度是否就是突变率? 5. 本实验进行了哪5次计数?各次的目的源自文库什么?
生试0701班育种设计实验
时间安排(第5周)
1. 出发菌株的培养: 对数期、浓度为107-8 CFU(个/ml) 2. 单细胞菌悬液制备:玻璃珠打散 3. 诱变处理:5ml菌悬液 4. 诱变以后的后培养: 1ml接入30ml的LB液体培养基 5. 涂布str药物平板(已知临界浓度)
1.
2. 3.
4.
5.
培养基及其分装等 菌悬液培养:LB液体培养基(30ml/250ml 三角瓶) 药 物 平 板 : 采 用 营 养 琼 脂 +str 药 物 (100ml/250ml三角瓶) 对诱变前后的菌悬液进行活细胞总数的计 数,计算致死率。 对诱变处理前的菌悬液进行str抗性菌落计 数,计算自发突变率。 对后培养以后的菌悬液进行活细胞总数和 str抗性细胞数的计数,计算突变频度。
实验十抗性菌株筛选
实验十用梯度平板法筛选大肠杆菌抗药性突变株
【实验目的】:了解并熟悉抗药性突变株的筛选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经诱变处理后的微生物群体中,虽然突变的数目大大增加,但所占的比例仍然是整个群体中的极少数。为了快速、准确地得到所需的突变体,必须设计一个合理的筛选方法,以杀死大量的未发生突变的野生型,而保留极少数的突变型。
梯度平板法是筛选抗药性突变型的一种有效简便方法,其操作要点是:先加入不含药物的培养基,立即吧培养皿斜放,待培养基凝固后形成一个斜面,再将培养皿平放,倒入含一定浓度药物的培养基,这样就形成一个药物浓度梯度由浓到稀的梯度培养基,然后再将大量的菌液涂布于平板表明上。经培养后,在高浓度药物处出现的菌落就是抗药性突变型菌株。【材料和器皿】:
(1)菌种:大肠埃希氏菌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2倍浓度)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分装于小三角瓶中,每瓶装20ml),生理盐水。
(3)器皿:培养皿,涂布棒,移液管,滴管,离心机
【方法和步骤】:
1 制备菌液
从已活化的斜面菌种上挑一环大肠埃希氏菌于装有5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无菌离心管中(接2支离心管),置37℃条件下培养16h左右,离心(3500r/min,10min),弃去上清液后再生理盐水洗涤2次,弃去上清液,重新悬浮于5ml的生理盐水中。并且将2支离心管的菌液一并倒入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充分振动以分散细胞,制成108/ml的菌液。然后吸3ml菌液于装有磁力搅拌棒的培养皿中。
2 紫外线照射
(1)预热紫外灯:紫外灯功率为15W,照射距离30cm。照射前先开灯预热30min。
紫外诱变和氨基酸抗性筛选选育那西肽高产菌株
那 西 肽 是 含 硫 多 肽 类 抗 生 素 , 与 硫 链 丝 菌
效低 毒 的畜 禽 专 用 的抗 生 素 生长 促 进 剂 。 目前 , 欧 盟 ,台湾 地 区 已把 那 西 肽 作 为 饲料 添 加 剂 的唯 一 抗 生 素 ,我 国 已批 准 其 作 为 二 类 新 型 兽药 。紫 外 诱变
b sn te t my e c u s y u i g S r p o c s a t o u CB0 0 so g n lsr i Re u t Th e u t h we h tt e d s fUV 4 5 a r i a tan. s ls 1 7 e r s ls s o d t a h o e o ir d a in wa e e m i e 0 n t r o e t a e a d p st e mu a i n Usn s lto d u wi i i m ra it s d t r n d l si e m fd ah r t n o i v tto . i g io a i n me i m t l h u o 0 i h t
sr i isc a a t rwa a a l fe v e r to .Co l i TheS rpt myc sacu s ta n fh g e d o tan. t h r c e ss t b e a trf e g ne a ins i nc uson te o e t o u sr i so i h yil f n she tdec u d b bt i d b UV t g n ssa r o o o i p i o l e o ane v mu a e e i ndp os mac mpo n mi o a i e it n es r e i g. u d a n cdsr ssa c c e n n
微生物菌种的筛选、诱变与保存技术 39页PPT文档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表4-2 混合氨基酸和混合维生素的配制
I
赖
精
甲硫 半胱
胱
嘌
II
组
精
苏
谷
天冬
嘧
Ⅲ
丙
甲硫
苏
羟脯
甘
丝
Ⅳ
亮
半胱
价
羟脯 异亮
实验4-1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选育
3.耐酚菌驯化 先将从含酚废水采集的活性污泥放入含酚量小于 l00mg/L含酚废水中,添加0.3%MgSO4·7H2O、0.3%KH2PO4, 30℃振荡培养6~7天,使苯酚降解菌大量增殖,淘汰对酚 不适应的微生物;再流加含酚废水,使苯酚浓度增加至 200mg/L,30℃振荡培养4~6天;再提高到流加250mg/L含 酚废水,30℃培养4天,从中选出对酚耐受力强的菌株。
实验4-2 利用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野生型大肠杆菌(E.coli)。
2.培养基 肉汤液体培养基,加倍肉汤液体培养基 (2E),固体完全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固体),无N基本液体 培养基,2N基本液体培养基,见附录Ⅲ。
3.生长因子类别 混合氨基酸和混合维生素的配制(若所用氨基酸为DL型, 量需加倍),共分八组(见表4-2).
利用梯度平板法结合紫外诱变_抗性筛选选育土霉素高产菌株
1.4.4 四环素抗性筛选 龟裂链霉素孢子四环素 最小抑制浓度( MIC) 测定[4] :将制备好的孢子悬液 分别涂布于含有不同浓度( 3000、3500、4000、4500、 5000 mg / L)四环素的培养基平板上,(37.0±0.5) ℃ , 湿度 30% ~ 60%条件下培养 110 ~ 145 h,观察平板上 单菌落生长情况。 生长菌落但未长出孢子的平板上 的四环素浓度即为四环素最小抑制浓度( MIC) 。 1.4.5 梯度平板制备 梯度平板法是筛选抗药性 突变型的一种有效简便方法,其操作要点是:先加 入含有一定浓度氯化锂的培养基,立即把培养皿斜 放,待培养基凝固后形成一个斜面,再将培养皿平 放,倒入含最小抑制浓度四环素的培养基,这样就 形成一个药物浓度梯度由浓到稀的梯度培养基。 1.4.6 四环素抗性突变株的分离 将紫外线照射 过且稀释好的孢子悬液分别涂布于含有氯化锂和 最小抑制浓度四环素的氯化锂 - 四环素梯度 平 板 上,避光(37.0±0.5) ℃ 培养 110 ~ 145 h。 该培养基 上生长出来的菌落即为四环素抗性突变株。 1.4.7 抗性菌株斜面的制备 将氯化锂-四环素梯 度平板上生长较好、孢子较丰满的单菌落用玻璃棒 挑取到加有四环素的斜面培养基上,(37.0±0.5) ℃ , 湿度 40% ~ 55% 培 养 70 ~ 85 h; ( 30. 0 ± 0. 5) ℃ , 25% ~ 65%湿度下培养 20 ~ 30 h。 1.4.8 抗性突变株摇瓶发酵实验 用接种铲铲取 2 ~ 3 cm2 生长好的孢子斜面接种于种瓶培养基中, 装量 40 mL / 300 mL 三角瓶,温度(30.0±0.5) ℃ ,湿 度 40% ~ 55%,220 ~ 230 r / min 培养 26 ~ 28 h。 待生 长成熟后将 2 mL 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发 酵瓶装量 40 mL / 300 mL 三角瓶,(30.0±0.5) ℃ ,湿 度 40% ~ 55%,220 ~ 230 r / min 培养 168 ~ 195 h。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外诱变致死率曲线 结果如图 1 所示。
菌种诱变方法
菌种诱变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
摘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育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成功案例等,为微生物诱变育种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方法框架。
关键词:诱变; 微生物育种
微生物与酿造工业、食品工业、生物制品工业等的关系非常密切,其菌株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多种工业产品的好坏,甚至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所以选育优质、高产的微生物菌株十分重要。微生物育种的目的就是要把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朝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加以引导,或者促使细胞内发生基因的重新组合优化遗传性状,人为地使某些代谢产物过量积累,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和低耗的菌种。作为育种途径之一的诱变育种一直被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微生物育种界主要采用的仍是常规的物理及化学因子等诱变方法。
1 物理诱变
紫外照射
紫外线照射是常用的物理诱变方法之一,是诱发微生物突变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DNA和RNA的嘌呤和嘧啶最大的吸收峰260nm,因此在260nm的紫外辐射是最有效的致死剂。紫外辐射的作用已有多种解释,但比较确定的作用是使DNA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1]。二聚体的形成会阻碍碱基间正常配对,所以可能导致突变甚至死亡[2]。
马晓燕[3]等以紫外诱变原生质选育法筛选发酵乳清高产酒精菌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株ZR-20,比优化前的酒精产率提高%,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8%。顾蕾[4]等通过紫外诱变红酵母ns-1原生质体,获得类胡萝卜素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株,其生物量、色素产量分别为6.15g/L、L,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
核糖体工程技术选育米尔贝霉素高产菌株
核糖体工程技术选育米尔贝霉素高产菌株
鲁凤娟;侯燕燕;李晓广;何林凌;褚以文;夏海洋;田永强
【摘要】本实验室中保存的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米尔贝链霉菌(Streptomyces milbemycinicus)27号菌株所产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初始产量分别为61.0和23.8μg/m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核糖体工程技术,结合紫外诱变技术,对米尔贝霉素产生菌米尔贝链霉菌进行诱变,并以链霉素耐受为筛选压力进行筛选.经过诱变后对单菌落进行摇瓶复筛,其中正突变株中米尔贝霉素产量最高的菌株编号是R2-6-5,其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分别是105.2和38.8μg/m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2.5%和63.3%,且遗传稳定.最后,对产量变化较大的11株突变株基因组中rsmG基因和rspL基因进行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在rspL基因内均未发生突变,rsmG基因均发生突变.本研究表明,链霉素抗性降低的突变菌株确实都在相关基因内发生突变,且核糖体工程结合紫外诱变的诱变方式效果良好,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米尔贝链霉菌生物合成米尔贝霉素的能力.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2018(043)007
【总页数】6页(P811-816)
【关键词】核糖体工程;复合诱变;链霉素;米尔贝霉素
【作者】鲁凤娟;侯燕燕;李晓广;何林凌;褚以文;夏海洋;田永强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教育部皮革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教育部皮革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教育部皮革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大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紫外线诱变及抗药性菌株筛选
0740063 阿噟兰
1.前言
抗生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使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受到抑制。但某些细菌对抗生素表现出抗性,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改变,产生能抵抗抗生素的性状。在自然情况下,细菌的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想要获得有抗性的细菌是很困难的。当给与适当的物理条件时,其突变率会大大增加。如当用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线、微波等物理因素辐射时,能够促进遗传物质突变。DNA 对紫外线(UV)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为敏感。紫外线引起DNA 结构变化的形式有DNA 链断裂、碱基破坏、胸腺嘧啶二聚体等。因此,紫外线通常作为诱变剂,用于微生物菌种选育。一般细胞分裂越旺盛,诱变剂量越大,突变率高,诱变最有效的波长253~265 nm。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对于获得较高突变率十分关键,过高或过低的辐射剂量会导致菌株死亡或诱变不充分而降低诱变效果。
在紫外线诱变下,菌株发生不定向的突变,想要得到需要的特向变异必须对诱变后的菌株做筛选。本实验想要得到的是能够抵抗抗生素的菌株,因此可以用抗生素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对菌种进行筛选。若菌株没有发生定向突变,则该菌株不能在抗性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只有发生了定向突变才可能在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紫外线对于菌株有诱变作用外,对菌株还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因为紫外线改变了菌株的基因结构导致菌株无法正常生长繁殖。
因此,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在合适的照射剂量的设置下,比较不同不同照射剂量下的致死效果和突变率,并初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在分析死亡曲线和诱变率曲线的基础上,能了解诱变育种的机理和方法,为做进一步的诱变实验做准备。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及筛选 山大微生物大实验
山东大学
实验名称: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
的诱变和筛选
作者:姚健(201000140136)
同组者:刘新强
指导老师:林建群(教授)
实验日期:2013年5月22日-6月1日
微生物大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
山东大学生命基地班姚健 201000140136
摘要:营养缺陷型菌株或称异养型(auxotroph)菌株是许多微生物生理生化以及遗传研究的重要菌株材料。此类菌株不仅在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上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也成为了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实验采用物理诱变非电离辐射紫外线(15W)为诱变剂,来对大肠杆菌诱发突变,并用抗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富集营养缺陷型),采用点植对照法检出营养缺陷型,划线复证后得到两株营养缺陷型菌,进行生长谱法鉴定,两个平板都长满了菌落,即没有预期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出现。
Abstract:Auxotrophic bacterias are very important materials in the microbial biochemical and genetical research.Auxotrophic bacterias are important to not only bioresearch but also biotechnology.The screening of auxotrophic bacterias has become one of scientists’ primary experimental skills.We use the ultravioley light as the mutagen to induce the mutation of the E.coli,then weed out the wild type by Penicillin resistance method to gather auxotrophic bacterias,next we check out the auxotrophic bacterias by spot planting.We get two auxotrophic bacterias by marking out,finally we test the type of auxotroph by auxanography.Each bacteria grew well everywhere in the plate indicating that t here’s no auxotrophic bacteria.
实验_抗药性突变株
3、生物诱变:
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phage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验材料
• • • 菌种: E.coli 试剂: 0.2M NaNO2 , 1M HAc缓冲液, 0.7M Na2HPO4 链霉素(Str 100mg/ml) 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平板 离心管 无菌水 移液器
实验方法
一. Str 梯度平板的制备 倒10ml 无str的培养基于平皿中,倾斜放置。待凝固后加入10ml 含100ug/ml str的培养基(含有str的培养基需置于55度水浴保温), 铺平冷却。 菌悬液的制备 吸取10ml 菌液于离心管中,无菌操作,10000rpm,离心2min。 加入等量无菌水溶菌。 NaNO2 诱变 取以上清洗后的菌悬液2ml 于一个已灭菌的大离心管中,加2ml已水 浴灭菌过的1M HAc缓冲液和不同体积(0V , 0.05V,0.1V,0.5V) 的已过灭菌的0.2M NaNO2溶液作用10min,然后用0.7M Na2HPO4(or 0.1M NaOH )使pH 7.0。 用2ml无菌水将以上菌体清洗3次后,取100ul 涂布于上述的str梯度 平板。 待菌液吸收后,于37oC 培养箱48hr.
二.
三. 1.
1. 2.
• 将平板等分成五个区,完成下表。
No. of CFU Str 区域
NaNO2浓度
实验十一紫外诱变重点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实验十一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旳筛选
Ⅰ. 紫外诱变技术
一实验目旳
以紫外线解决细菌细胞为例,学习微生物诱变育种旳基本技术。理解紫外线对细菌细胞旳作用。
二实验材料和用品
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培养基: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生理盐水等
器皿:10ml及1ml旳移液管,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无菌三角瓶(内有无菌旳玻璃珠20~40粒),无菌漏斗(内有两层擦镜纸),无菌离心管,离心机,紫外诱变箱等。
三实验原理
以微生物旳自然变易作为基本旳筛选菌种旳机率并不很高。由于自发突变率小,一种基因旳自发突变率仅为10-6~10-10左右。为了加大突变频率,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旳因素进行诱发突变。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以便且十分有效是UV,UV诱变一般采用15w旳紫外灭菌灯,其光谱比较集中在253.7nm处,这与DNA旳吸取波长一致,可引起DNA分子构造发生变化,特别是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种旳遗传特性发生变易。在生产和科研中可运用此法获得突变株。
四实验内容
1、对出发菌株进行解决,制备单细胞悬液;
2、紫外线进行解决;
3、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致死率;
五操作环节
(一)出发菌株菌悬液旳制备
1.出发菌株移接新鲜斜面培养基,37℃培养16~24h;
2.将活化后旳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37℃110rpm振荡培养过夜(约16h),第二
天,以20~30%接种量转接新鲜旳营养肉汤培养基,继续培养2~4h;
3.取4ml培养液与5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3~5min,弃去上清液,加4ml无
实验一、微生物菌种诱变与筛选-常熟理工学院 梁剑光 (2)
5.取照射菌液2ml于液体培养基中(300ml三角瓶内装30ml培养液),120r /min振荡培养4~6h。
6.取中间培养液稀释分离、培养。
7.挑取菌落进行筛选。
实验报告
• 检查试验结果 • 将紫外线诱变结果制表汇报
下次实验:微生物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准备细菌培养基(种子培养基):LB液体 培养基每个三角瓶装40ml
• 突变株分离纯化
• 初筛 、检测
• 复筛(产物测定) • 逐个cfu检出
实验任务
1皿对照
1皿1.5min 1皿2min
5只皿
1皿2.5min 1皿3min
用10-4菌悬液
注意
• 涂板要涂均匀,否则会产生中间一片分不 开菌落 • 3min照射剂量比较适宜 • 为下次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实验诱变一皿 大肠杆菌(50s)
实例1:紫外线的诱变育种
• 紫外线诱变一般采用 15W 紫外线杀菌灯,波长为
2537A.灯与处理物的距离为15~30cm,照射时 间依菌种而异,一般为几秒至几十分钟。一般我 们常以细胞的死亡率表示,希望照射的剂量死亡 率控制在80~90%为宜。
• 被照射的菌悬液细胞数,细菌为106个/ml左
右,霉菌孢子和酵母细胞为106~107个/ml。
毫升cfu数*100
• 致死率(%)=(对照每毫升cfu数—处理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Ⅰ. 紫外诱变技术
一实验目的
以紫外线处理细菌细胞为例,学习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技术。了解紫外线对细菌细胞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培养基: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生理盐水等
器皿:10ml及1ml的移液管,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无菌三角瓶(内有无菌的玻璃珠20~40粒),无菌漏斗(内有两层擦镜纸),无菌离心管,离心机,紫外诱变箱等。
三实验原理
以微生物的自然变易作为基础的筛选菌种的机率并不很高。因为自发突变率小,一个基因的自发突变率仅为10-6~10-10左右。为了加大突变频率,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进行诱发突变。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且十分有效是UV,UV诱变一般采用15w的紫外灭菌灯,其光谱比较集中在253.7nm处,这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可引起DNA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种的遗传特性发生变易。在生产和科研中可利用此法获得突变株。
四实验内容
1、对出发菌株进行处理,制备单细胞悬液;
2、紫外线进行处理;
3、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致死率;
五 操作步骤
(一)出发菌株菌悬液的制备
1. 出发菌株移接新鲜斜面培养基,37℃培养16~24h ;
2. 将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37℃ 110rpm 振荡培养过夜(约16h ),第二天,以20~30%接种量转接新鲜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继续培养2~4h ;
3. 取4ml 培养液与5ml 离心管中,10000rpm 离心3~5min ,弃去上清液,加4ml 无菌生理盐水,重新悬浮菌体,再离心,弃去上清,重复上述步骤用生理盐水恢复成菌悬液;
4. 将上述菌悬液倒入装有小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内,振荡20~30min ,以打散细胞;
5. 取诱变前的0.5ml 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分离,取三个合适的稀释度倾注肉汤平板,每一梯度倾注两皿,每皿加1ml 菌液,37℃倒置培养24~36h ,进行平板菌落计数。
(二)UV 诱变
1. 将紫外灯打开,预热30min ;
2. 取直径6cm 的无菌培养皿(含转子),加入菌悬液5ml ,控制细胞密度为107~108个/ml ;
3. 将待处理的培养皿置于诱变箱内的磁力搅拌仪上,静止1分钟后开启磁力搅拌仪旋纽进行搅拌,然后打开皿盖,分别处理5s 、10s 、15s 、30s 、45s ,照射完毕后先盖上皿盖,再关闭搅拌和紫外灯;
4. 取0.5ml 处理后的菌液进行适当稀释分离,取三个合适的稀释度倾注肉汤平板进行计数(避光培养)。
六 实验结果
对平板菌落进行计数,并计算死亡率。
%100///⨯-=ml
ml ml 照射前活菌数照射后活菌数照射前活菌数死亡率
附录:实验流程图
出发菌株
↓
斜面活化
↓37℃,16~24hr
振荡培养
↓37℃,110rpm过夜
翻接
↓37℃,110rpm 2~4hr 取4ml离心收集菌体
↓10000rpm, 5min
弃上清液
↓
悬浮沉淀于4ml 无菌生理盐水
离心
↓10000rpm, 5min
弃上清液
↓
悬浮沉淀于4ml 无菌生理盐水
↓
离心
↓10000rpm, 5min
弃上清液
↓
悬浮沉淀于4ml 无菌生理盐水
↓
玻璃珠振荡
↓20~30min
单细胞菌悬液→平板菌落计数
↓UV诱变
平板菌落计数
Ⅱ. 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的筛选
一实验目的
以紫外线诱变获得大肠杆菌的链霉素抗性突变株为例,学习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菌种:大肠杆菌E.coli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营养琼脂+Str、生理盐水等
链霉素溶液:母液2mg/ml;终浓度8μg/ml
仪器:紫外诱变箱、超净工作台、红灯、铁筒、离心机、混合仪等
三实验原理
链霉素属氮基糖昔类抗生素。细菌对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细菌产生相应的钝化酶对进人胞内的活性分子进行修饰,令其失去生物活性;其二,氨基糖昔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核搪体或是与核糖体结合的核蛋白的氨基酸发生突变而使进人胞内的该类抗生素不能与之结合或结合力下降;其它机理,包括细胞膜的通透性下降等。细菌对链霉素产生抗药性的作用机理属于第二种。链霉素抗性是由于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L基因或其它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核糖体或核糖体蛋自发生改变而产生。
四操作步骤
1. 出发菌株转接营养肉汤斜面活化;
2. 菌株的培养、细胞的收集和离心、紫外诱变处理同实验二;
3. 将诱变前、后的菌悬液各取0.5ml,进行适当的稀释分离,然后用倾注法进行平板菌落
计数;并选择诱变处理前合适浓度的菌悬液涂布营养琼脂+Str平板(Str终浓度8μg/ml),培养后记录抗性菌落数,计算该菌的自发突变率;
4. 另取1ml诱变处理好的菌悬液接入液体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进行后培养,37℃120rpm
摇瓶培养;
5. 对后培养以后的菌悬液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和抗性菌落数计数,观察紫外诱变的效果。
五 实验内容
1. 用紫外线对细菌细胞进行诱变处理;
2. 利用药物平板筛选抗性突变株;
六 实验结果
1. 观察紫外诱变的结果;
2. 计算大肠杆菌链霉素抗性的突变率;
%100Str ⨯=诱变前活菌数
抗性菌数诱变前样品中自发突变率 %100Str ⨯=菌数
后培养以后样品中的活抗性菌数后培养以后样品中突变率
七 思考题
1. 为什么在诱变前要把菌悬液打散?
2. 试述紫外线诱变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 简述后培养的目的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