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合集下载

实验十一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实验十一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实验十一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Ⅰ. 紫外诱变技术一实验目的以紫外线处理细菌细胞为例,学习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技术。

了解紫外线对细菌细胞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培养基: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生理盐水等器皿:10ml及1ml的移液管,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无菌三角瓶(内有无菌的玻璃珠20~40粒),无菌漏斗(内有两层擦镜纸),无菌离心管,离心机,紫外诱变箱等。

三实验原理以微生物的自然变易作为基础的筛选菌种的机率并不很高。

因为自发突变率小,一个基因的自发突变率仅为10-6~10-10左右。

为了加大突变频率,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进行诱发突变。

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且十分有效是UV,UV诱变一般采用15w的紫外灭菌灯,其光谱比较集中在253.7nm处,这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可引起DNA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种的遗传特性发生变易。

在生产和科研中可利用此法获得突变株。

四实验内容1、对出发菌株进行处理,制备单细胞悬液;2、紫外线进行处理;3、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致死率;五 操作步骤(一)出发菌株菌悬液的制备1. 出发菌株移接新鲜斜面培养基,37℃培养16~24h ;2. 将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37℃ 110rpm 振荡培养过夜(约16h ),第二天,以20~30%接种量转接新鲜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继续培养2~4h ;3. 取4ml 培养液与5ml 离心管中,10000rpm 离心3~5min ,弃去上清液,加4ml 无菌生理盐水,重新悬浮菌体,再离心,弃去上清,重复上述步骤用生理盐水恢复成菌悬液;4. 将上述菌悬液倒入装有小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内,振荡20~30min ,以打散细胞;5. 取诱变前的0.5ml 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分离,取三个合适的稀释度倾注肉汤平板,每一梯度倾注两皿,每皿加1ml 菌液,37℃倒置培养24~36h ,进行平板菌落计数。

紫外诱变技术实验报告

紫外诱变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紫外诱变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紫外诱变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筛选出具有较高产酶能力的突变菌株。

二、实验原理紫外诱变技术是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物,使微生物DNA发生突变,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紫外线照射能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缺失或插入,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产生新的遗传性状。

三、实验材料1. 菌种: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

2. 器材:紫外线照射装置、超净工作台、电磁力搅拌器、低速离心机、培养皿、涂布器、10mL离心管、(1、5、10mL)吸管、250mL三角瓶、恒温摇床、培养箱、直尺、棉签、橡皮手套、洗耳球。

3. 培养基和试剂:无菌水、75%酒精、0.5%碘液、碘片1g、碘化钾2g、蒸馏水200mL、可溶性淀粉2g、牛肉膏1g。

四、实验方法1. 菌种活化:将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得到活化菌种。

2. 菌悬液制备:将活化菌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37℃、180r/min 振荡培养3小时,制成菌悬液。

3. 紫外诱变:将菌悬液置于紫外照射装置下,距离20~30cm,照射时间分别为1、2、3分钟,设置对照组(未照射)。

4. 细菌复苏:将照射后的菌悬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5. 初筛:挑选生长速度较快、菌落形态异常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淀粉酶活性测定。

6. 淀粉酶活性测定:将挑选的突变菌株接种于可溶性淀粉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用碘液检测淀粉酶活性。

7. 验证与保存:对具有较高淀粉酶活性的突变菌株进行验证,并保存于甘油管中。

五、实验结果1. 紫外线照射时间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照射1分钟时,菌落生长速度明显降低;照射2分钟时,菌落生长速度有所下降;照射3分钟时,菌落生长速度明显下降。

2. 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经过筛选,发现突变菌株A的淀粉酶活性最高,为对照组的1.5倍。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摘要本文介绍了运用紫外诱变技术获得植酸酶高产菌株的方法,并对其进行筛选、鉴定及酶活测定。

通过实验验证,成功选育出一株植酸酶高产菌株,其酶活达到了较高水平。

介绍植酸酶是一种具有解除植物中植酸盐抗营养因子作用的酶。

在动物、人类体内,它能够释放无机磷以提高对磷的利用效率。

因此,植酸酶在生物技术和农业生产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目前,获得植酸酶高产菌株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基因工程、长期培养筛选等。

然而,这些方法对设备、时间、技术水平等要求比较高,成本也比较高。

相比之下,运用紫外诱变技术获得植酸酶高产菌株更具优势。

紫外诱变是一种传统的微生物术语。

它是指用紫外线辐射处理微生物,产生突变,从而改变微生物的某些性状的过程。

它有着速度快、操作简便、筛选效果显著等优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菌株以原繁压菌作为研究对象。

原繁压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菌株,可用于生物技术、医药、环保等领域。

实验中使用的原繁压菌来自于某生物技术公司。

实验设备和试剂实验设备包括无菌工作台、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灯、恒温振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等。

试剂包括琼脂、LB培养基、植酸盐、硝酸钠、Na2HPO4等。

实验步骤1.取10微升的原繁压菌液放置于琼脂平板上,待其全面涂布后将其放入无菌工作台上恒温培养。

2.取1平板用紫外线灯辐照1分钟,同时对照组以同样方式处理。

3.将受照试验组培养菌悬浮于LB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选取菌株后进行次级发酵。

4.通过过筛试验及酶活测定鉴定所获得的高产菌株。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实验验证,紫外诱变成功激发原繁压菌中某些菌株的植酸酶高产潜力。

在恒温振荡扩大培养的过程中,筛选和鉴定了一类植酸酶高产菌株。

经过次级发酵,该高产菌株平均比对照组酶活测定提高了50%左右,酶活达到了200u/g左右。

本实验成功地运用了紫外诱变技术获得植酸酶高产菌株。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能够筛选出带有目的性的高产菌株。

本实验结果可以为利用微生物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供实验参考。

紫外突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简述后培养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紫外突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简述后培养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紫外突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简述后培养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紫外突变技术是利用紫外线辐射使细菌基因发生突变的一种方法,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体。

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则是指通过对细菌进行一定的选择压力(如加入抗生素),筛选出能够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体。

经过紫外线诱导后得到的突变体需要进行培养,在培养中筛选出对目的选择压力具有抗性的突变体。

比如,如果目的是筛选出抗生素的突变体,则应将突变体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同时,也要注意对突变体进行鉴定,以保证所得到的新型细菌具有确定的生物学特性。

在突变体筛选及后续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突变体要保存得当,以避免遗失或污染。

2. 筛选条件需要严格控制,确保所选出的突变体的稳定性和选择压力的可逆性。

3. 培养基的组成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合理调配,以保证突变体的稳定性和生长情况。

4. 突变体的鉴定需要进行多种生化测试,以保证其具有目的性的变异和稳定的遗传特征。

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研究

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研究

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木质素是造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残渣中的主要成分,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因此,研究木质素的高效降解机制和菌株,是解决木质素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探究其降解机制,为解决木质素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一、实验原理1.菌种:本实验选用的木质素降解菌株为白腐菌Trametes sp.,在常规培养基下培养并筛选。

2.诱变:通过紫外线照射,诱发白腐菌Trametes sp.的基因突变和突变体的产生。

3.筛选:将紫外线诱变后的白腐菌Trametes sp.转移到含木质素的固体培养基中,筛选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

4.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

二、实验步骤1.白腐菌Trametes sp.的预处理:将白腐菌Trametes sp.预处理于常规培养基上,培养2-3天,并用生理生化方法鉴定其特性。

2.紫外诱变:将预处理的白腐菌Trametes sp.接种在固体VEG培养基中,分别用白炽灯、荧光灯和紫外线照射4h,10h和24h。

用各种灯光下的非照射组作为对照组。

3.筛选:将诱变后的白腐菌Trametes sp.转移到含木质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在37℃下静置,观察其生长情况和木质素的降解情况。

4.分离:在含木质素的固体培养基中,挑选降解效果较好的白腐菌Trametes sp.菌株进行单菌落分离。

5.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单菌落的特性,并筛选出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生物学特性优良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三、实验结果1.诱变后的白腐菌Trametes sp.生长情况在不同光照下有明显差异。

其中以荧光灯照射24h的白腐菌生长情况较好,而荧光灯照射4h的白腐菌生长情况较差,且繁殖速度缓慢。

紫外诱变和氨基酸抗性筛选选育那西肽高产菌株

紫外诱变和氨基酸抗性筛选选育那西肽高产菌株

紫外诱变和氨基酸抗性筛选选育那西肽高产菌株秦艳飞;薛正莲;项驷文;李恒奎;王洲【摘要】目的筛选出那西肽高产菌株.方法以活跃链霉菌CB040517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氧化锂诱变处理,并结合前体复合氨基酸抗性筛选,选育那西肽高产菌.结果通过致死率和正突变率的考察,确定紫外最佳诱变剂量为100s.在分离培养基上层加入氯化锂和底层加入复合氨基酸进行正突变株的定向筛选,选育得到那西肽高产菌株UV-19-A12,其摇瓶效价达904.00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72.5%,经过五代斜面传代试验考察,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结论紫外诱变和氨基酸抗性筛选可以获得那西肽高产菌株.%Objective To screen out Streptonyces actuosu strains of high yield of nosiheptide.Methods UV mutagenesis and prosoma compound amino acids were used to screen high-yielding strains of nosiheptide directionly by using Streptomyces actuosu CB040517 as orginal strain.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se of UV irradiation was determined 100s in term of death rate and positive ing isolation medium with lithium chloride on the upper layer and compound amino acids on the bottom layer, a high-yield nosiheptide-producing strain named UV-19-A21 was obtained, whose shaking production arrived to 904μg/mL, increased by 72.5% than the orginal strain, its character was satable after five generations.Conclusion The Streptomyces actuosu strains of high yield of nosiheptide could be obtained by UV mutagenesis and prosoma compound amino acids resistance screening.【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1(036)008【总页数】5页(P586-589,605)【关键词】活跃链霉菌;那西肽;紫外诱变;氨基酸抗性筛选【作者】秦艳飞;薛正莲;项驷文;李恒奎;王洲【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微生物发酵安徼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微生物发酵安徼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微生物发酵安徼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微生物发酵安徼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微生物发酵安徼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6那西肽是含硫多肽类抗生素,与硫链丝菌肽(thiostrepton)、盐屋霉素(siomycin)、硫肽霉素(thiopetin)属于同一类化合物[1]。

抗药性突变株的获取和突变率测定

抗药性突变株的获取和突变率测定

实验名称:抗药性突变株的获取和突变率测定姓名:学号:系别:实验日期:同组同学名单:本实验利用紫外线诱变,获得大肠杆菌的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学习了解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技术。

试验后,通过计算紫外照射造成的死亡率以及自发突变频率和诱导条件下突变频率,进一步加深对紫外诱导的认识。

【实验目的】1.掌握获取细菌自发和经诱变产生的突变株的基本方法。

2.了解突变株频率和突变率的计算。

3.了解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技术。

4.【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E. coli)2.培养基及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蒸馏水、链霉素(母液10 mg/mL;终浓度10 µg/mL)。

3.仪器及用具三角瓶(300 mL)、9 cm培养皿、6 cm培养皿、离心管(1.5 mL)、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紫外照射箱、磁力搅拌器、大头针、涂布器、酒精灯【实验方法及步骤】(一)出发菌株培养液的制备1. 取斜面或冻存菌种划平板,获得单克隆一个。

2. 取单克隆,37°C条件下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培养8~24h;稀释培养液,取102 ~103 个细菌个体转移到新鲜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过夜培养。

(二)培养基的制备倒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非选择性培养基),以及含有链霉素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选择性培养基平板;链霉素终浓度10 µg/mL,在倒平板前加入到培养基中)(三)自发突变的测定取过夜培养液,稀释106倍(用1.5mL离心管装0.99mL 无菌蒸馏水,将10 µL 培养液加入到0.99 mL蒸馏水,震荡或吹打混匀,连续三次),取100µL 涂布在非100µL涂布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

(四)诱导突变以及测定1. 紫外灯预热20 min。

2. 紫外照射:2 mL细菌培养液放入带有搅拌子的培养皿(6 cm),放置在紫外灯下方的磁力搅拌器上,静止1分钟后开启磁力搅拌仪旋纽进行搅拌,然后打开皿盖,处理15s,盖上皿盖,关闭搅拌和紫外灯。

紫外线诱变木醋杆菌及优良突变菌种的选育

紫外线诱变木醋杆菌及优良突变菌种的选育

me d i u m we r e c o mp a r e d wi t h e a c h o t h e r . Af t e r t h e s t r a i n wa s e x p o s e d t o UV- i r r a d i a t i o n f o r 3 mi n, 4 mi n a n d
x y l i n u m C G MC C 5 1 7 3菌株诱 变 , 还 对 3种不 同培 养基培养得 到 B c进行 了对 比。 研 究表 明, 紫外线 分别照射 3 m i n 、
4r a i n和 5 m i n , 经 筛选得 到 U V 3 1 、 U V 3 2 、 U V 3 3 、 U V 4 2 、 U V 4 4五株 产 量较 高的 突变 菌株 , 其 产 量 高达 2 6 . 9 6 d E 3 5 . 4 8 g / L ; 菌株 U V 3 1 、 U V 3 2 、 U V 3 3 、 U V 4 2连 续发 酵 四代 产 量仍 比较 稳 定 ,分 别 稳 定在 2 3 g / L 一 3 9 g e L 、 2 5 g / L ~ 3 6 g / L 、 2 4 d E ~ 3 9 g / L; 菌株 U V 3 2 、 U V 4 2和 野 生 茵在 C MMF 中的 B C产 量 高约 为 1 9 . 9 4 L 3 9 . 9 7 e e l , 但 结 构松 散 , 在 MMF中 B C的 产 量 低 为1 O . 1 7 g , L 一 2 2 . 2 8 g / L , 均 匀紧密, 在 C 0 一 MMF — C MM F中 B C产 量 中等 为 1 6 . 2 4 g / L ~ 3 1 . 0 9 g / L , 较 均 匀 紧密 。 结 果表 明 , 紫外 诱 变 3 mi n菌 株 的 B C产 量 高且 3代 ~ 4代 发 酵 产 量 保持 稳 定 , C O — MM F — C M MF是 最适 于发 酵 的 培养 基 。 关键词 : 木 醋杆 菌 ; 紫 外诱 变 ; 选育 ; 突 变菌株 ; 细 茵 纤 维 素

[详细讲解]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实验报告

[详细讲解]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实验报告

工业微生物育种实验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关于菌株的几个概念:野生型菌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状态。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

原养型: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和野生型相同关于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用[-]来表示。

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用[+]来表示。

补充培养基(supplemental medium,SM):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全培养基,它是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该菌株不能合成的营养因子而组成。

摘要: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大肠杆菌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获得100#大肠杆菌菌株,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出该菌株为脯氨酸缺陷型。

关键词:大肠杆菌紫外线营养缺陷型青霉素逐个测定法生长谱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具有四个环节:诱变处理、营养缺陷性的浓缩、检出、鉴定缺陷型。

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细菌的营养缺陷型。

三、实验器材离心机,紫外线照射箱,冰箱,恒温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烧瓶,试管,离心管,移液管,培养皿,接种针四、实验材料(一)菌种E.coli(二)培养基、1LB培养液:酵母膏,0.5g;蛋白胨,1g;NaCl,0.5g;水,100ml,pH7.2 121℃灭菌15min22×LB培养液:其它不变,水,50ml。

3基本培养基:葡萄糖0.5 g,(NH4)2SO4 0.1 g,柠檬酸钠0.1 g,MgSO4·7H2O0.02 g,K2HPO4 0.4 g,KH2PO4 0.6 g,重蒸水100 mL,pH 7.2,110℃灭菌20 min。

紫外诱变及其突变株的性能测试

紫外诱变及其突变株的性能测试

紫外诱变及其突变株的性能测试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菌种:四铃啤酒酵母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水浴锅、离心机、显微镜、蒸馏装置、分析天平。

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麦芽汁固体培养基。

(麦芽汁由四铃啤酒厂提供)1.2试验方法1.2.1酵母菌的活化取菌种接种至装有麦芽汁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130r/min振荡培养,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14h,得到正常生长阶段的酿酒酵母菌悬液。

然后接种于斜面麦芽汁固体培养基上,采用28℃恒温培养14h,得到完全活化的正常生长的酵母菌。

1.2.2酿酒酵母菌对数生长期的测定1.2.2.1菌悬液的制备取1OmL菌液离心收集菌体,洗涤2次后,菌体悬浮于1OmL生理盐水中,制得菌悬液。

取活化的菌悬液各1mL接种于36支含9mL的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中,摇匀,130r/min振荡培养,每隔2h取试管3个,放入冰箱,全部培养结束用722型分光光度计于波长600nm处测各管菌液的吸光度值,以空白的麦芽汁培养液为对比,根据所得数据做出酿酒酵母菌的生长曲线。

(此图视为参考)1.2.3紫外线诱变试验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悬液稀释,使菌种的浓度达到lx106个/mL。

(此处菌悬液浓度的确定采用三种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平板菌落计数法;3.光电比浊计数法)备注:平板直接计数法:如果过少菌液不易涂布开,过多则在涂布完后或在培养时菌液仍会在平板表面流动,不易形成单菌落,且培养周期长,耗时多,工作量大,但是也是我们的强项,可以锻炼大一的动手能力。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较直观,我们可以直接显微观察,多人工作计数。

耗时较短,且工作量较小,并且我系其他实验组采用此方法计数,可供参考。

3:光电比浊法:虽然绘制标准曲线要求较高,但是工作量较小,且一次绘制好标准曲线好后,以后可以用,准确率较高。

比较三种方法,我倾向于第一种和第三种,二者相比较,可以校正方案。

实验步骤:打开30W紫外灯预热30min,使其功率达到稳定。

紫外诱变实验报告结果

紫外诱变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通过紫外线诱变技术,提高微生物的产酶能力。

2. 筛选出具有较高酶活性的突变菌株。

二、实验原理紫外线诱变是一种物理诱变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微生物细胞,导致DNA分子发生突变,从而产生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菌株。

本实验采用紫外线照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透明圈法初筛,筛选出具有较高淀粉酶活性的突变菌株。

三、实验材料1.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2. 器材:紫外线灯、培养皿、涂布器、吸管、恒温摇床、培养箱、直尺、棉签、橡皮手套、洗耳球3. 培养基:可溶性淀粉培养基、牛肉膏培养基、0.5%碘液四、实验方法1. 紫外线照射: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牛肉膏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将培养好的菌液用无菌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取适量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皿上,放入紫外灯照射箱中,照射距离为20-30cm,照射时间为1-3分钟。

照射过程中,严格控制死亡率在50%-80%。

2. 初筛:将照射后的菌落用无菌水洗涤,制成菌悬液。

取适量菌悬液涂布于可溶性淀粉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

观察透明圈的大小,筛选出具有较大透明圈的突变菌株。

3. 酶活性测定:采用淀粉酶活力测定方法,测定筛选出的突变菌株的淀粉酶活性,并与原始菌株进行对比。

五、实验结果1. 紫外线照射后,部分菌株出现透明圈,且透明圈大小不一。

2. 经过初筛,筛选出10株具有较大透明圈的突变菌株。

3. 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0株突变菌株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原始菌株,其中菌株A的淀粉酶活性最高,达到原始菌株的1.8倍。

六、讨论与分析1. 紫外线照射能够有效诱导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淀粉酶活性突变菌株,且突变频率较高。

2. 初筛过程中,透明圈大小与淀粉酶活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透明圈越大,酶活性越高。

3.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紫外线诱变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产酶能力,为微生物育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七、结论1. 紫外线诱变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微生物产酶能力的方法。

2. 本实验筛选出的突变菌株具有较高淀粉酶活性,为后续的发酵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耐药性木霉T2菌株的筛选、紫外诱变与药剂驯化

耐药性木霉T2菌株的筛选、紫外诱变与药剂驯化

耐药性木霉T2菌株的筛选、紫外诱变与药剂驯化
尹婷;徐秉良;梁巧兰;古丽君;李荣峰
【期刊名称】《草业学报》
【年(卷),期】2013(022)002
【摘要】为获得对杀菌剂有抗药性的菌株,首先测定了深绿木霉T2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选择出了最敏感的杀菌剂速克灵.同时通过紫外光照射挑选出突变菌株,并在不同浓度的速可灵(50~800 μg/mL)培养基上驯化,最后得到了4株对速克灵抗药性较强的菌株:T2-1,T2-2,T2-5和T2-6.10次转化、菌落生长速度测定、产孢数量的测定和对灰葡萄孢菌的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此4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稳定,其中T2-6菌株显著优于其他3株.
【总页数】6页(P117-122)
【作者】尹婷;徐秉良;梁巧兰;古丽君;李荣峰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
【相关文献】
1.哈茨木霉T2菌株耐药性的测定及其对几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J], 程东美;张志祥;区丽文;黄炽坤;刘任
2.微波和紫外诱变对木霉T-YS菌株生长的影响 [J], 程开勇;毛维兴;徐秉良;刘永红;
郭耀霞;陈晶;张禄;张树武
3.木霉耐盐突变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J], 张树武;徐秉良;刘佳;石成才
4.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研究──1出发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J], 冯清平;沈剑敏;高燕
5.DS 9701菌株的紫外诱变及PHB解聚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J], 马晶;陈珊;何艳;刘东波;夏红梅;次素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外诱变、str抗性

紫外诱变、str抗性
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预习报告要求
1. 了解本实验的每一具体步骤 2. 根据每一步的要求计算所需的各种培养基的量, 并确定每种培养基配制的总量及分装的要求。 3.以uv照射后达到90%的致死率,计算本实验生理 盐水的需要量。 4. 初步计算250ml三角瓶、9cm培养皿的需要量。
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
1. 出发菌株的培养: 对数期、浓度为107-8 CFU(个/ml) 2. 单细胞菌悬液制备:玻璃珠打散 3. 诱变处理:5ml菌悬液 4. 诱变以后的后培养: 1ml接入30ml的LB液体培养基 5. 涂布str药物平板(已知临界浓度)
1.
2. 3.
4.
5.
培养基及其分装等 菌悬液培养:LB液体培养基(30ml/250ml 三角瓶) 药 物 平 板 : 采 用 营 养 琼 脂 +str 药 物 (100ml/250ml三角瓶) 对诱变前后的菌悬液进行活细胞总数的计 数,计算致死率。 对诱变处理前的菌悬液进行str抗性菌落计 数,计算自发突变率。 对后培养以后的菌悬液进行活细胞总数和 str抗性细胞数的计数,计算突变频度。
需要思考问题
1. 为什么要制备单细胞对数期菌悬液进行诱变? 2. 紫外诱变过程为什么要避光操作?为什么我们的 操作可以在红光下进行? 3. 后培养的目的?为什么一定要进行液体培养? 4. 突变频度是否就是突变率? 5. 本实验进行了哪5次计数?各次的目的是什么?
生试0701班育种设计实验
时间安排(第5周)
时 间 上 午 下 午 2点
布置任务 清洗 3月12日
周三 8点15分
周四
周五周六1点Fra bibliotek1点30分
2点
* 请列出每天的具体实验工作内容

利用梯度平板法结合紫外诱变_抗性筛选选育土霉素高产菌株

利用梯度平板法结合紫外诱变_抗性筛选选育土霉素高产菌株

作者简介: 王小娟,硕士,从事抗生素发酵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 石彦鹏。 E-mail:shiyanpeng@ tairuiworld.com
2014,48(11) :24 ~ 28 / 王小娟,等
中国兽药杂志
·25·
线和氯化锂诱变的方法以及两种方法合用或与其 他诱变方法合用已是筛选突变株的常用方法[6-7] 。 氮离子注入[8] 、亚硫酸氢钠[9] 和各种方法联用的复 合诱变方法[10] 也应用广泛,但各种方法都有其不 足,摇瓶效价提高也有限。 此外,抗结构类似物菌 株筛选、抗性筛选技术也已引起人类的注意[11-13] 。 本方法结合采用紫外诱变、氯化锂诱变以及抗结构 类似物抗性筛选,结合了各种诱变方法的优点,既 提高了菌种突变频率,又克服了筛选的盲目性和不 定向性, 使 得 筛 选 出 来 的 突 变 株 摇 瓶 效 价 大 幅 提高。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 龟裂链霉菌 TMSⅠ12-66,宁夏泰瑞制 药股份有限公司保存。 1.2 主要试剂 氯化锂,天津市凯通试剂有限公 司;四环素,湖北巨胜科技有限公司。 1.3 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14] ( 包括分离培养基和 斜面培养基) :玉 米 淀 粉、 碳 酸 钙、 硫 酸 铵、 氯 化 钠、 玉米浆。 种瓶培养基:玉米淀粉、黄豆饼粉、碳酸 钙、硫酸铵、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玉米浆。 发酵培 养基:玉米淀粉、 黄豆饼粉、 碳酸钙、 硫酸铵、 氯化 钠、磷酸二氢钾、玉米浆、淀粉酶、消沫剂。 1.4 方法 1.4.1 单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取一支成熟斜面,加 入 20 mL 无菌水,用接种铲轻轻刮下孢子。 将孢子 液倒入无菌且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内,震荡、过滤, 即得单孢子悬浮液,用无菌水稀释使悬浮液的孢子 浓度为 107 ~ 108个 / mL。 1.4.2 紫外诱变 取一定量的孢子悬浮液到培养 皿中,放入紫外诱变箱内的磁力搅拌器上,开启紫 外灯(30 w) ,距离 30 cm,边照射边搅拌。 照射 0、 30、60、90、120、150 和 180 s 后,稀释,涂布。 同时 设置未经过诱变的对照组, ( 37. 0 ± 0. 5) ℃ , 湿度 30% ~ 60%[14] 避光培养,培养 110 ~ 145 h 后,记录 各组平皿上单菌落形态及数量,并计算致死率。 1.4.3 LiCl 助诱变剂 氯化锂是一种化学诱变剂, 更是一种助诱变剂,可导致 AT -CG 碱基发生转换 或使碱基缺失,从而导致代谢途径等发生变化,最 终产生高产菌株。 将未诱变过的菌液涂布于只含 有氯化锂的平板上。 经培养后,考察不同浓度(2、 3、4、5、6 g / L) 氯化锂对致死率的影响。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篇一:大肠杆菌实验报告大肠杆菌紫外线诱变及抗药性菌株筛选0740063阿噟兰1.前言抗生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使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受到抑制。

但某些细菌对抗生素表现出抗性,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改变,产生能抵抗抗生素的性状。

在自然情况下,细菌的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想要获得有抗性的细菌是很困难的。

当给与适当的物理条件时,其突变率会大大增加。

如当用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线、微波等物理因素辐射时,能够促进遗传物质突变。

DnA对紫外线(uV)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为敏感。

紫外线引起DnA结构变化的形式有DnA链断裂、碱基破坏、胸腺嘧啶二聚体等。

因此,紫外线通常作为诱变剂,用于微生物菌种选育。

一般细胞分裂越旺盛,诱变剂量越大,突变率高,诱变最有效的波长253~265nm。

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对于获得较高突变率十分关键,过高或过低的辐射剂量会导致菌株死亡或诱变不充分而降低诱变效果。

在紫外线诱变下,菌株发生不定向的突变,想要得到需要的特向变异必须对诱变后的菌株做筛选。

本实验想要得到的是能够抵抗抗生素的菌株,因此可以用抗生素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对菌种进行筛选。

若菌株没有发生定向突变,则该菌株不能在抗性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只有发生了定向突变才可能在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紫外线对于菌株有诱变作用外,对菌株还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因为紫外线改变了菌株的基因结构导致菌株无法正常生长繁殖。

因此,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在合适的照射剂量的设置下,比较不同不同照射剂量下的致死效果和突变率,并初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在分析死亡曲线和诱变率曲线的基础上,能了解诱变育种的机理和方法,为做进一步的诱变实验做准备。

2.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菌种:大肠杆菌仪器:超净台、离心机、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磁力搅拌器、培养皿、涂布器、移液管、移液器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相关试剂、硫酸卡那霉素水溶液(50mg/ml)、生理盐水2.2实验方法2.2.1制备培养基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400ml):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7.0按配方配制好培养基后置于灭菌锅中115℃15min,倒平板,4皿*15ml*5组+2皿*15ml=22皿*15ml=330ml筛选培养基(200ml):含抗生素50mg/L。

实验_抗药性突变株

实验_抗药性突变株

3、生物诱变:
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phage等。
实验材料
• • • 菌种: E.coli 试剂: 0.2M NaNO2 , 1M HAc缓冲液, 0.7M Na2HPO4 链霉素(Str 100mg/ml) 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平板 离心管 无菌水 移液器
实验方法
一. Str 梯度平板的制备 倒10ml 无str的培养基于平皿中,倾斜放置。待凝固后加入10ml 含100ug/ml str的培养基(含有str的培养基需置于55度水浴保温), 铺平冷却。 菌悬液的制备 吸取10ml 菌液于离心管中,无菌操作,10000rpm,离心2min。 加入等量无菌水溶菌。 NaNO2 诱变 取以上清洗后的菌悬液2ml 于一个已灭菌的大离心管中,加2ml已水 浴灭菌过的1M HAc缓冲液和不同体积(0V , 0.05V,0.1V,0.5V) 的已过灭菌的0.2M NaNO2溶液作用10min,然后用0.7M Na2HPO4(or 0.1M NaOH )使pH 7.0。 用2ml无菌水将以上菌体清洗3次后,取100ul 涂布于上述的str梯度 平板。 待菌液吸收后,于37oC 培养箱48hr.
2、化学诱变:碱基类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等。
常用诱变剂: 亚硝酸、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等 诱变机制
注意事项:
选择适宜的诱变剂及剂量,适当的温度 和PH,终止反应,安全
化学诱变剂中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是烷化剂。 使用化学诱变剂的优缺点: 1、大多数情况下,就突变数量而言,要比电离辐射更有效。 2、化学诱变剂是很经济的,因为只需要少量的合适的诱变剂,设备是实验 室的一般玻璃器皿,一个蒸气罩。而用电离辐射±行工作时,设备费用 大,并要注意安全性。 3、大部分诱变剂是致癌剂,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非常谨慎,要避免化学诱变 剂与皮肤接触,,且切勿吸入其蒸气,有人对某些诱变剂极其敏感,甚 至未直接接触就会过敏,这就更要当心。

紫外诱变高产monaconlin-k菌株的筛选定稿

紫外诱变高产monaconlin-k菌株的筛选定稿

水塔(北京)老陈醋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红曲霉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红曲色素: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天然色素,稳定性好,在红曲霉的 代谢产物中,色素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现已广泛应用在食品中。 提高色素产量(色价);改善色素在水中的溶解性及对日光的稳定性 。水溶性色素由于用途广泛受到青睐,所以将水不溶性色素改性为水 溶性色素的研究专利很多。红曲色素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对日光不稳 定,在日光下易褪色。有研究人员针对这两点不足,设计了含有谷氨 酸的半合成培养基,这样得到的红色素既有很好的水溶性,又有较强 的抗日光作用。 降胆固醇的物质monacolins的研究。(后面介绍)
水塔(北京)老陈醋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获得高产monaconlin-k方法-----诱变育种
紫外线 物理因素 激光 微波
诱变育种常用
化学因素

:能导致遗传物质改变的一些化学
药物。(亚硝基胍)
水塔(北京)老陈醋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紫外诱变的原理
紫外线是一种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因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使DNA双链 之间或同一条链上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阻碍双链的分开 ,复制和碱基的正常配对,从而引起突变。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 损伤,可由光复活酶的作用进行修复,是胸腺嘧啶二聚体解开恢复原 状。因此,为了避免光复活,用紫外线照射处理时以及处理后的操作 应在红光下进行,并且将照射处理后的微生物放在暗处培养。
水塔(北京)老陈醋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筛选高产moanconlin-k红曲菌株的具体步骤
流程简图
生理盐水 振荡器 四层过滤纸
活化菌种
血细胞计数板 器
将孢子洗下
吸取10ml
振荡均匀
磁力搅拌
过滤
吸取200vl

细菌紫外诱变实验报告

细菌紫外诱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紫外线对细菌的诱变作用。

2. 掌握紫外诱变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熟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紫外线是一种波长在10-4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对微生物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紫外线可以诱导微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遗传特性。

本实验采用紫外线照射大肠杆菌,通过筛选和鉴定营养缺陷型菌株,研究紫外线对细菌的诱变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大肠杆菌(E. coli)2. 培养基:LB培养基、固体LB培养基、营养缺陷型培养基3. 试剂:紫外线灯、青霉素、琼脂糖、无菌水、无菌滤纸、无菌试管、无菌吸管、酒精灯、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大肠杆菌接种于LB培养基中,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2. 紫外线照射:将培养好的大肠杆菌均匀涂布于固体LB培养基平板上,置于紫外灯下照射。

照射时间根据实验设计而定,本实验中照射时间为10分钟。

3. 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将照射后的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挑取单菌落接种于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中,观察菌株生长情况。

4. 营养缺陷型菌株鉴定:对生长缓慢或不能生长的菌株进行鉴定,鉴定方法如下:(1)青霉素筛选:将疑似营养缺陷型菌株接种于含有青霉素的LB培养基平板上,观察菌株生长情况。

(2)生长谱法:将疑似营养缺陷型菌株接种于不同氨基酸的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平板上,观察菌株在不同氨基酸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5.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紫外线对大肠杆菌诱变作用的结论。

五、实验结果1. 紫外线照射后,平板上出现部分生长缓慢或不能生长的菌株。

2. 青霉素筛选实验中,部分菌株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缓慢或不能生长。

3. 生长谱法实验中,部分菌株在特定氨基酸培养基上生长缓慢或不能生长。

六、实验讨论1. 紫外线照射对大肠杆菌的诱变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可以诱导大肠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营养缺陷型菌株。

紫外诱变育种方案

紫外诱变育种方案

紫外诱变大肠杆菌str(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的筛选一、目的要求1 、观察紫外线对链霉素产生抗性的诱变效应2 、学习并掌握物理诱变育种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紫外线的波长在200~380 nm 之间,但对诱变最有效的波长仅仅是在253~265 nm,一般紫外线杀菌灯所发射的紫外线大约有80%是254 nm。

紫外线诱变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由于DNA 变化而造成的,DNA 对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为敏感。

紫外线引起DNA 结构变化的形式很多,如DNA 链的断裂、碱基破坏。

但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使同链DNA 的相邻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引起微生物突变或死亡。

经紫外线损伤的DNA,能被可见光复活,因此,经诱变处理后的微生物菌种要避免长波紫外线和可见光的照射,故经紫外线照射后样品需用黑纸或黑布包裹。

另外,照射处理后的孢子悬液不要贮放太久,以免突变在黑暗中修复。

三、实验材料(一) 菌种大肠杆菌(二) 培养基(完全培养基)1.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0.5 g蛋白胨 1.0 gNaCl 0.5 g水 100 mLpH 7.2100 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如配制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1.5%~2%。

如配制半固体培养基则加琼脂0.7%~0.8%。

(三) 主要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可溶性淀粉、链霉素。

(四) 主要器皿试管30支、移液管1mL10支、5mL3支、10mL1支、锥形瓶10个、量筒、烧杯、培养皿30个、离心管、20 W 紫外灯、磁力搅拌器、离心机、紫外诱变箱等。

四、实验内容(一) 诱变1. 菌悬液的制备出发菌株移接新鲜斜面培养基,37℃培养16~24h。

取已培养20 h 的活化大肠杆菌斜面一支,用10 mL 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取4mL 于5mL离心管中离心(3000 r/min)15min,弃上清液,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 次,最后制成菌悬液并倒入盛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强烈振荡10 min,以打碎菌块制成单菌悬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

应用微生物技术实验设计班级:姓名:学号: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一.实验目的1.学会从土壤中筛选到植酸酶菌株。

2.掌握紫外诱变菌株的方法。

3.学会从变异的菌株中筛选高产菌。

二.实验原理植酸(又称为肌醇六磷酸)在多种植物组织(特别是米糠与种子)中作为磷的主要储存形式,其结构是肌醇的6个羟基均被磷酸酯化生成的肌醇衍生物。

植酸以植酸钙镁钾盐的形式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内,也存在于动物有核红细胞内,可促进氧合血红蛋白中氧的释放,改善血红细胞功能,延长血红细胞的生存期。

植酸本身就是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品,植酸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为肌醇和磷脂,前者具有抗衰老作用,后者是人体细胞重要组成部分。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

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

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能分解饲料中的植酸,形成禽畜可利用的磷酸,提高饲料中有机磷的利用率,减少添加无机磷,降低饲料成本,减轻磷污染,同时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微生物的自然变异作为基础的筛选菌种的机率并不很高。

因为自发突变率小,一个基因的自发突变率仅为10-6~10-10左右。

为了加大突变频率,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进行诱发突变。

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且十分有效是UV,UV诱变一般采用15w的紫外灭菌灯,其光谱比较集中在253.7nm处,这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可引起DNA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种的遗传特性发生变易。

在生产和科研中可利用此法获得突变株。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植酸酶高产菌株,利用紫外线对该菌株进行诱变提高植酸酶产量,并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对植酸酶进行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1.材料(1)筛选培养基:1%植酸钙,3%葡萄糖,200U/ml 青霉素钠,0.5%NH4NO3,0.05%KCl,0.003%,MnSO4.4H2O,0.05%MgSO4.7H2O,0.003% FeSO4·7H2O,1.5%琼脂,pH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紫外诱变技术及抗药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Ⅰ. 紫外诱变技术
一实验目的
以紫外线处理细菌细胞为例,学习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技术。

了解紫外线对细菌细胞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培养基: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生理盐水等
器皿:10ml及1ml的移液管,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无菌三角瓶(内有无菌的玻璃珠20~40粒),无菌漏斗(内有两层擦镜纸),无菌离心管,离心机,紫外诱变箱等。

三实验原理
以微生物的自然变易作为基础的筛选菌种的机率并不很高。

因为自发突变率小,一个基因的自发突变率仅为10-6~10-10左右。

为了加大突变频率,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进行诱发突变。

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且十分有效是UV,UV诱变一般采用15w的紫外灭菌灯,其光谱比较集中在253.7nm处,这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可引起DNA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种的遗传特性发生变易。

在生产和科研中可利用此法获得突变株。

四实验内容
1、对出发菌株进行处理,制备单细胞悬液;
2、紫外线进行处理;
3、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致死率;
五 操作步骤
(一)出发菌株菌悬液的制备
1. 出发菌株移接新鲜斜面培养基,37℃培养16~24h ;
2. 将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37℃ 110rpm 振荡培养过夜(约16h ),第二天,以20~30%接种量转接新鲜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继续培养2~4h ;
3. 取4ml 培养液与5ml 离心管中,10000rpm 离心3~5min ,弃去上清液,加4ml 无菌生理盐水,重新悬浮菌体,再离心,弃去上清,重复上述步骤用生理盐水恢复成菌悬液;
4. 将上述菌悬液倒入装有小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内,振荡20~30min ,以打散细胞;
5. 取诱变前的0.5ml 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分离,取三个合适的稀释度倾注肉汤平板,每一梯度倾注两皿,每皿加1ml 菌液,37℃倒置培养24~36h ,进行平板菌落计数。

(二)UV 诱变
1. 将紫外灯打开,预热30min ;
2. 取直径6cm 的无菌培养皿(含转子),加入菌悬液5ml ,控制细胞密度为107~108个/ml ;
3. 将待处理的培养皿置于诱变箱内的磁力搅拌仪上,静止1分钟后开启磁力搅拌仪旋纽进行搅拌,然后打开皿盖,分别处理5s 、10s 、15s 、30s 、45s ,照射完毕后先盖上皿盖,再关闭搅拌和紫外灯;
4. 取0.5ml 处理后的菌液进行适当稀释分离,取三个合适的稀释度倾注肉汤平板进行计数(避光培养)。

六 实验结果
对平板菌落进行计数,并计算死亡率。

%100///⨯-=ml
ml ml 照射前活菌数照射后活菌数照射前活菌数死亡率
附录:实验流程图
出发菌株

斜面活化
↓37℃,16~24hr
振荡培养
↓37℃,110rpm过夜
翻接
↓37℃,110rpm 2~4hr 取4ml离心收集菌体
↓10000rpm, 5min
弃上清液

悬浮沉淀于4ml 无菌生理盐水
离心
↓10000rpm, 5min
弃上清液

悬浮沉淀于4ml 无菌生理盐水

离心
↓10000rpm, 5min
弃上清液

悬浮沉淀于4ml 无菌生理盐水

玻璃珠振荡
↓20~30min
单细胞菌悬液→平板菌落计数
↓UV诱变
平板菌落计数
Ⅱ. 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的筛选
一实验目的
以紫外线诱变获得大肠杆菌的链霉素抗性突变株为例,学习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菌种:大肠杆菌E.coli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营养琼脂+Str、生理盐水等
链霉素溶液:母液2mg/ml;终浓度8μg/ml
仪器:紫外诱变箱、超净工作台、红灯、铁筒、离心机、混合仪等
三实验原理
链霉素属氮基糖昔类抗生素。

细菌对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细菌产生相应的钝化酶对进人胞内的活性分子进行修饰,令其失去生物活性;其二,氨基糖昔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核搪体或是与核糖体结合的核蛋白的氨基酸发生突变而使进人胞内的该类抗生素不能与之结合或结合力下降;其它机理,包括细胞膜的通透性下降等。

细菌对链霉素产生抗药性的作用机理属于第二种。

链霉素抗性是由于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L基因或其它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核糖体或核糖体蛋自发生改变而产生。

四操作步骤
1. 出发菌株转接营养肉汤斜面活化;
2. 菌株的培养、细胞的收集和离心、紫外诱变处理同实验二;
3. 将诱变前、后的菌悬液各取0.5ml,进行适当的稀释分离,然后用倾注法进行平板菌落
计数;并选择诱变处理前合适浓度的菌悬液涂布营养琼脂+Str平板(Str终浓度8μg/ml),培养后记录抗性菌落数,计算该菌的自发突变率;
4. 另取1ml诱变处理好的菌悬液接入液体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进行后培养,37℃120rpm
摇瓶培养;
5. 对后培养以后的菌悬液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和抗性菌落数计数,观察紫外诱变的效果。

五 实验内容
1. 用紫外线对细菌细胞进行诱变处理;
2. 利用药物平板筛选抗性突变株;
六 实验结果
1. 观察紫外诱变的结果;
2. 计算大肠杆菌链霉素抗性的突变率;
%100Str ⨯=诱变前活菌数
抗性菌数诱变前样品中自发突变率 %100Str ⨯=菌数
后培养以后样品中的活抗性菌数后培养以后样品中突变率
七 思考题
1. 为什么在诱变前要把菌悬液打散?
2. 试述紫外线诱变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 简述后培养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