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下《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教案1一. 教材分析《1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本章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的定义,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并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剪纸等,加深对轴对称现象的理解。

4.问题解决: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片、折纸等,用于课堂演示和student activity。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轴对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折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讲解法:教师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

4.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片和实例,如剪纸、飞机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都有一条对称轴,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更多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对称轴是将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5.1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2)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5.1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2)

《5.1轴对称现象》一、教学任务分析1、知识与技能: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的概念难点: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5、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二、激情导课我们生活在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入场生活中的图案设计,都和对称密不可分.让我们走进轴对称的世界吧,去感受它的奇妙和美丽!三、示案导学用多媒体给学生每人展示一组图形,其中包括建筑物、柳叶、蝴蝶、窗花,茶壶等,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先出示建筑物、柳叶、蝴蝶、窗花等图片.)(1)你能将刚才老师展示的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发现:这些图片中折叠后有一些能重合,有一些不能重合.(2)折叠后你发现有哪些图形是可以完全重合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3)接下来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针、纸来动手做一做.四、交流展示将一张纸对折后,从折痕开始,用针尖在纸上扎出半个心型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五、精讲拓展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几何图形中,经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把准备好的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拿出来,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考虑这个图案与刚才的针刺半个心型图案有什么区别,与同伴进行交流.经过操作、交流得知: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分析这两幅图案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指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六、训练题组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2.圆的对称轴有()条,半圆形的对称轴有()条.3.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4.()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5.正方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线段的对称轴是(),角的对称轴是().七、创新提升1.画下面图形的对称轴.2. 一只大钟,它的分针长40厘米.这根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3.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能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例、生活经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轴对称现象。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纸片、剪刀等,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轴对称的性质。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和图片,如剪刀、纸片、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和图片之间的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和图片都具有对称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轴对称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圆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对称中心,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完全相同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些实际的物品,如纸片、剪刀等,尝试制作一些轴对称的图形。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是对称中心,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完全相同的。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些轴对称的图案、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等。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后进行的,对学生来说是进一步深化对几何图形认识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轴对称现象。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来展示轴对称的性质。

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分析和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找出更多的轴对称现象,并尝试用轴对称的性质来解释。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轴对称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北师大版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5.1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3).doc

【最新北师大版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5.1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3).doc

《5.1轴对称现象》一、知识目标:通过丰富的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能识别轴对称图形.五、教学难点:区别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六、教学过程: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中外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美.在生活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这节课,一起来认识《轴对称现象》.二、设情境,激发兴趣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图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3、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吗?并与同桌交流.(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物体,并进行交流,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三、动手操作,互相交流.1、剪纸实验:(1)准备一张纸;(2)对折纸;(3)用笔在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案(或者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其它你认为美丽的图案)用剪刀沿边线剪开;(4)把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2、印墨迹实验:(1)取一张纸;(2)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3)将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有什么联系?3、观察图形,获取发现: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相互交流.4、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先让学生判别两组图片是轴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使学生形象的区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再让学生说说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四、巩固练习1、想一想(1)在图中,0~9十个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2、慧眼识“对称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画出图中各图形的对称轴,并进行小组讨论.)3、区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4、找规律5、课外延伸,激发求知欲望星期天莲花山公园的草坪上,许多大人小孩在放风筝,各种各样形状的风筝都有,有蝴蝶形、老鹰形、蜻蜓形、金鱼形、蜈蚣形,这些基本上都是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为什么吗?五、课堂小结六、作业。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下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实例的讲解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的引入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课件等。

2.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尺子、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的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折叠纸片,让学生观察折叠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对应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可以结合图形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练习和提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轴对称。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探究几何图形性质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轴对称现象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实际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寻找对称轴的方法和判断轴对称图形的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判断。

2.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3.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以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一些实际的轴对称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剪纸、折叠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轴对称现象。

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通过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轴对称图形,尝试寻找对称轴。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讲解寻找对称轴的方法和过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章5.1《轴对称现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章5.1《轴对称现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章5.1《轴对称现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轴对称现象,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轴对称现象是几何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更复杂几何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几何基础,他们对图形的认知不再陌生。

但是,对于轴对称现象,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其理解。

2.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现象。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自主探索轴对称的概念。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实物,如剪刀、纸张等。

2.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等。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实物和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实物,如剪刀、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判断一些给定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轴对称的概念。

北师大版七下《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2篇

北师大版七下《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2篇

●课题§7.1 轴对称现象●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2.了解轴对称图形及对称的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2.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识别轴对称图形.●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教具准备师:建筑物、柳叶、蝴蝶、窗花、风筝、飞机、剪刀等图片.投影片五张第一张:P186的图片及问题1~3(记作投影片§7.1A)第二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1B)第三张:轴对称图形(记作投影片§7.1C)第四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1D)第五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1E)学生用具:针、纸,较软的且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一边播放图片一边叙述).无论是随风起舞的风筝,凌空翱翔的飞机,还是中外各式风格的典型建筑;无论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图案的设计,甚至是照镜子,都和对称密不可分.正如20世纪著名数学家赫尔曼·外尔(H·weyl,1885~1955)所说的,“对称是一种思想,通过它,人们毕生追求,并创造次序、美丽和完善……”初步掌握对称的奥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设想创造出对称的作品,装点生活.让我们走进轴对称的世界吧!感受它的奇妙和美丽!从这节课开始,来学习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第一节:轴对称现象.Ⅱ.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先出示建筑物、柳叶、蝴蝶、窗花等图片,然后出示投影片§7.1 A)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3.你能将上图中的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柳叶呢?[生甲]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生乙]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生丙]在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有:飞机、风筝、汽车.[生丁]还有一些建筑物,望远镜.……[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老师这里有刚才大家看到的窗花、柳叶的图片,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你来做一做:能否将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柳叶呢?[生甲]窗花可以沿“中间的一条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生乙]柳叶也可以沿“中间的一条线”对折,使直线左右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师]很好,不仅窗花和柳叶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而且刚才大家看到的建筑物、蝴蝶等的图片都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电脑演示图片折叠)接下来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针、纸来动手做一做(出示投影片§7.1B)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操作、讨论)[生]我们经过操作可知: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师]很好.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ly symmetricfigure).即: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即: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如:剪刀、等腰直角的三角板、相框……在几何图形中,经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出示投影片§7.1C)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分小组讨论.[生甲]图(1)是正方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图(2)是等腰三角形,它有一条对称轴.[生乙]图(3)是菱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图(4)是等腰梯形,它有一条对称轴.[生丙]图(5)是等边三角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图(6)是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正确,看屏幕(电脑演示对称轴及折叠过程)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7.1D)把准备好的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拿出来,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操作、讨论,教师指导)[生]我们经过操作、交流得知: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师]很好.由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接下来,大家来想一想(出示投影片§7.1 E)观察下图中的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P188的图7-3.[生甲]这些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生乙]不对,轴对称图形是指的一个图形,而图7-3的每组都是两个图形.只能说这两个图形对称.[师]乙同学说得很好,对于两个图形来说,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好,接下来我们做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88随堂练习1、21.P188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分别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答:P188的图形自左向右数,四个图形分别有6条对称轴、12条对称轴(不考虑颜色的差别),2条对称轴,1条对称轴.2.欣赏下面这幅风景图,你能找出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吗?P189的风景图.答案:略.(二)看课本P186~188,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轴对称现象,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并区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89习题7.1 1、2、3(二)1.预习内容:P191~1932.预习提纲.(1)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Ⅵ.活动与探究1.你能找到有一条以上对称轴的国旗吗?[过程]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结果]泰国、博茨瓦纳、尼日利亚、白俄罗斯、牙买加、密克罗尼西亚、日本、英国等的国旗有2条对称轴.瑞士的国旗有4条对称轴.●板书设计§7.1 轴对称现象一、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二、做一做三、想一想: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四、课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二、议一议.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轴对称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5.1 轴对称现象》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的变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

但是,对于轴对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实物模型和图片。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轴对称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张纸牌,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折叠使得纸牌的两面重合。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呈现轴对称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轴对称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例如,让学生拿出一张纸,通过折叠和剪切,创造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

北师大版七下《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7.1轴对称现象素质教育目标:知识目标: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能力目标: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的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

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中,经历充分的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活动,归纳出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定义,并能正确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教学设想:重点:认识轴对称,能识别轴对称图形难点:区别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疑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学准备:备用的白纸、吸水性强的软纸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得用多媒体给出建筑物、枫叶、蝴蝶、窗花等图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并用自己的语言相概括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解读探究:1、观察图片,得出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再动手操作。

①发给学生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折一折;②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的图形(提示沿某条直线对折能完全重合)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板书)2、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试着画出对称轴。

3、动手做一做:P187用复写纸,一张纸对折后夹上复写纸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从而得出两个图形形成轴对称的定义。

4、通过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放在一起得出两种定义的区别与联系。

5、完成P189:1、2、3;P188:1三、学习小结(由学生完成):许胜一、钟浣华四、目标检测(机动)五、布置作业:(写出26个英文字母,0—9个数字中)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并画出对称轴,比一比谁能写出最多的轴对称图形的中国字。

得:教学流程合理,条理清楚,先由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得出轴对称图形的交叉较好,对于相似与对称,能举一些反例加以说明,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

失:要注意正反例子的并用,未抓住学生犯错的机会,未讲清移动与重合或对折重合的概念,课堂上最好把学生的成果放到展台展示一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轴对称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轴对称现象》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进一步深化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现象,进一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其性质和运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轴对称现象,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折纸、彩笔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份折纸、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物的设计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1)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1)

《5.1轴对称现象》教学目标:1.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的共同特征.2.通过大量的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3.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体会其文化底蕴及价值,学为所用.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情境引入、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收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提前一周布置)活动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使同学们先对对称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并且初步了解对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理解学习对称的必要性.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分组合作,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田间、山村、工厂、社区等等,能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是对自然的浓缩与抽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展现了同学们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从各小组收集的图片中有代表性的选择了一些,进行幻灯演示.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对称.附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活动目的:通过感官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即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2)对折;(3)重合.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讲解亲自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图片,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亲身经历、感受生活中的数据的过程.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图片信息的获取更加全面.事实上,通过对各种图片特点的一个自然感知的过程,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对称图形的一些特点,这就为下一环节“合作学习”打下了一些基础.此外,李文塞等同学在收集英文字母“S”时,发现表面看好似轴对称,但仔细琢磨却不是现在讲的轴对称,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第三环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1.学生根据小组收集到的感兴趣的图片,结合本小组制定的研究方向,小组讨论,选择哪些图片才是教科书上讲的对称图形.2.各小组成员各自画了一些图形,互相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教师给予适当辅导.活动目的: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选择、绘制,并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采样整理对照理性思维”的活动过程,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学效果: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客观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学习,杨普城小组,丁凡超小组,姜萌小组等都获得了对轴对称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第四环节练习提高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些练习,老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讲解,打好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运算能力的基础.为此教学中设计了选一选、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以打好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选一选1.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角 B.线段 C.太极图 D.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紫荆花E.等腰三角形 F.五角星2.找出下文中成轴对称的文字:一叶孤舟,坐着两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想一想: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角是一个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B.英文中大写的字母A是一个轴对称图形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它的对称轴D.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的垂直平分线都是它的对称轴2.一天,小明,小刚,小强,小军四个人发生了争论:小明认为:凡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小刚认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小强认为:有一个角等于45˚的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小军认为:有一个角是30˚,另一个角为120˚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他们谁说的不对吗?试一试:如图:△ABC 中,∠C=90˚,∠A可以变化.现将△ABC沿一边翻转,使翻转后的图形各边都相等,并且翻转次数最少,应该如何翻转?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共同交流,总结本节收获——从实际到理论.活动目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实际教学效果: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动性,也再次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和授”的作用.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活动内容:1.请你根据本节所学收集或设计一些简单的,漂亮的轴对称图案,在班级后面的板报上展出.2.课后练习.3.预习和准备下一节课内容.活动目的:增强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爱好,充分给学生们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心灵之花得到舒展与开放.。

《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北师版 (5)

《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北师版 (5)

轴对称现象一、教材分析:《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有着起始课的作用.同时轴对称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它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 层面,对于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 础. 2、学生面临的问题:该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缺乏学习的 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会出现对概念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 三、目标制定: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描述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本节课的课标分解如下:从能力角度进行分解: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3.通过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认识并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难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感知知道认识、欣赏四、评价设计: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如下: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认真观看视频和图片,并能够进行积极地思考.评价任务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知找到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实例,最终能够结合实例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评价任务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认识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五、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及大量的实物教具和学具,在观察、思考、操作、归纳、应用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有趣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最终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心形图片、颜料、吸管、画纸、磁力片等.学习环节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欣赏视频引入新课目标1: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关注学生能否认真观看视频及进行思考,能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进行阅读.活动一: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的视频片段,视频欣赏完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学生发表感受后,我趁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接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结束时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明其中的美吗?”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轴对称现象》.活动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轴对称现象带给我们的美与和谐.学习目标的了解使本节课的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变得更加明确.学习环节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目标1: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认真观看图片,并能够进行积极1.直观感知—欣赏美出示大量生活中的图片供学生欣赏,例如:而且在欣赏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想使学生充分感知现实生活中主动参与探索新知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目标2:通过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地思考以感知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依据自己的感性认识找到现实生活中具有同样特征的图形.关注学生能否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尝试通过折叠来进行说明.关注学生能否结合实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一想: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2.形成概念—抽象美活动一:找一找接下来,我会找学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对于学生的答案,我并没有急于进行评价,而是设计了找一找的问题:“你还能发现生活中具有同样特征的图形吗?”活动二:折一折出示心形图片,请同学们来思考:“老师手中的这个图形是否也具有上述特征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呢?”然后引导一名同学通过折叠加以说明.然后我再利用动画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活动三:说一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之后,我再给出准确的定义,并对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强调,特别是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这个关键点,为下一步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奠定基础.的轴对称现象,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想一想、找一找、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的进行,把学生的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归纳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理解从感性逐步上升到了理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最终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习环节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活动四:练一练该环节设置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学习环节目标3:通过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认识并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习目标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其对称轴.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吹颜料实验,并能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习评价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的对称轴.3.动手操作—创作美活动一:吹颜料试验准备一张质地较好的纸,在上面滴几滴颜料,用吸管或嘴将颜料吹成一定的造型后,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最后将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学生完成作品后,我会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上写上作品名称和作者姓名,同时我会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活动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课下对作品进行整理放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反馈学情.同时,8个小题的设置,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该活动的进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作品名称和作者姓名的书写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而课下把作品放入成长记录袋中的做法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设计意图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目标3:通过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认识并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关注学生能否认真进行观察、思考并顺利总结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关注学生能否积极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及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活动二:引导发现接下来,我会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创作过程得出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然后以左下角这幅图形为例引导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来说的这个关键点,也就是说刚才我们是把它当成一个图形来对待的.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两个图形呢?”、“你能发现这两个图形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吗?”从而顺利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4、对比归纳—探究美通过刚才的环节,学生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作品到底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取决于我们是把它当成一个图形来看,还是当成两个图形来看,这其实就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紧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来对比概念,从而找出其他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我会求学生在课下对该知识点进行整理.利用课堂生成即吹颜料实验中学生的作品顺利地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还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学以致用巩固延伸目标1目标2目标3关注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该题,特别是在画对称轴时是否能够画全.关注学生能否迅速、准确地得到答案.活动一:画一画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图形,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活动二:猜一猜根据下面图形中所给的对称轴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些汉字或字母(黑体)?目的在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基本知识.猜字游戏的设置,不仅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习环节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延伸总结升华深化提高目标1目标2目标3关注各小组成员之间能否互相配合并灵活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本节课的感悟.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认真进行阅读及画图,并能够体会其中的对称思想.活动三:拼一拼请各小组利用你们手中的磁力片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作为本组的组徽,并说明其中的含义.例如:该活动结束后,我会把磁力片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继续进行创作,并把作品拍成照片发给我,以体现对学生长期发展的关注.回顾反思—感悟美这节课我的收获是……想想看,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总结完毕后,引导学生回忆刚上课时欣赏到的《千手观音》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到这并不是我们严格意义下的轴对称,是轴对称现象生活化的一种体现,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升华本节课的内容.作业布置:1.阅读《四季回文诗》,体会其中的对称思想.2.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该活动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及小组合作的意识,还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同时我把儿童玩具中的磁力片的引入可以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体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设计第1题目的在于使学生领悟轴对称不仅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思想和方法,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文学、美学之间的联系.第2题目的在于为新课作准备.八、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设计在“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的指引下,我以“美”为主线,把本节课的四个学习过程分解为欣赏美、抽象美、创造美、实践美、感悟美等几个环节来展开,引导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上提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折叠心形图片、吹颜料试验、摆磁力片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而且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此外,我在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创新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如把儿童玩具中的磁力片引入到课堂中等,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和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长过程和长期发展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第五章反比例函数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作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索和掌握其性质,能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
2.教学难点
-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尤其是非标准形式的轴对称图形。
-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上任意一点到两侧图形的对应点的距离相等。
-运用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尤其是涉及到角度和线段长度的变化。
举例解释:
-对于非标准形式的轴对称图形,如非等边的轴对称三角形,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判断其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找出对称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可以通过某条直线折叠,使得折叠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它是几何图形中的一种重要性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设计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举例解释:
-通过展示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风筝、剪纸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轴对称的美,并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以具体图形为例,如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找到对称轴,并演示如何利用对称轴进行图形的折叠和拼接。
-结合实际情境,如建筑设计、艺术作品等,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几何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轴对称的定义和寻找对称轴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图形的折叠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轴对称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及运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轴对称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片,如剪纸、蝴蝶、树叶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文字。

3.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对称现象。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并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组轴对称图形,并尝试证明它们的轴对称性。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轴对称现象》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7、1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
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
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3.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三、做一做
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
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它们都有没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图形能重合的特征。

小结:今天我们经历观察和分析了现实生活实例和图案,了解了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有关对称的事例,认识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后记:
学生对于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较清楚,但是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
称这两个概念较难掌握,在举例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上
课的气氛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