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庄子通 庄子解的哲学思想浅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背景 庄子通》 《庄子通》中体现的哲学思想 庄子解》 《庄子解》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 所得的君子之道 价值意义
《庄子通》 庄子通》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王夫之通庄的背景和目的, 第一部分:论述王夫之通庄的背景和目的,指出他 所谓“不能言之心” 不相涉之世”的真实义指。 所谓“不能言之心”和“不相涉之世”的真实义指。 第二部分:分析王夫之对“人间世”的理解, 第二部分:分析王夫之对“人间世”的理解,突出 他对“集虚” 心斋” 寓庸”等概念的诠释。 他对“集虚”、“心斋”、“寓庸”等概念的诠释。 第三部分:提出王夫之的处世观念, 第三部分:提出王夫之的处世观念,指出王夫之与 庄子“迹同而心不同” 庄子“迹同而心不同”之处及王夫之在这些方面对 庄子的改造, 庄子的改造,阐发庄学在人格修养上对儒学可能有 的补益。 的补益。
有者物也,恶有无翁 有者物也,
其次他也认为“ 其次他也认为“无”是 浑然未分的太虚之气, 浑然未分的太虚之气, 并不是空寂无物。 并不是空寂无物。这是 船山从变化的观点出发, 船山从变化的观点出发, 认为有形可以变为无形, 认为有形可以变为无形, 但无论如何变化,总不 但无论如何变化, 能归于“虚无” 能归于“虚无” 船山用一种没有固定形 体的“太虚之气” 体的“太虚之气”,来 解释庄子所说的“ 解释庄子所说的“无”, 是船山自己的发挥 船山对这种“有生于无” 船山对这种“有生于无” 的唯心主义理论作了批 判和改造。所谓“ 判和改造。所谓“无”, 他指的是与个别存在相 对的无名无形, 对的无名无形,即没有 任何规定性的抽象的 一般存在物” “一般存在物”。船山 对这种思想的批判性表 现在,他认为“ 现在,他认为“无”并 不是不存在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
分 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 大 无 垠 , 而 不 可 不 约 于 其 三 、 道 之 自 然 者 , 固 不 为 之 损 益 二 、 有 者 物 也 , 恶 有 无 翁 更 为 其 根 者 一 、 君 者 无 君 , 宰 者 无 宰 , 无 有
君者无君,宰者无宰, 君者无君,宰者无宰,无有更为其根者
最后《庄子解》 最后《庄子解》与《庄 子通》 子通》涉及的洁身任道 的君子之道,通过佛、 的君子之道,通过佛、 道两家经典来发明儒家 正学, 正学,挽救世道人心的 诠释路向, 诠释路向,这是王夫之 思想发展的结果。 思想发展的结果。
六 经 责 我 开 生 面 ,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浅 《 谈 庄 王 子 夫 通 之 》 哲 《 学 吴 思 彩 想 燕 龙 媛 解 》 子 庄


简介背景 庄子通》 《庄子通》中体现的哲学思想 庄子解》 《庄子解》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 所得的君子之道 价值意义
背景
《庄子通》写於:1679年, 庄子通》写於: 年 王夫之六十周岁, 王夫之六十周岁,他的哲学 思想更成熟了。 思想更成熟了。 庄子解》不知何年所作。 《庄子解》不知何年所作。 他於1679年写完庄子通後, 年写完庄子通後, 他於 年写完庄子通後 在1681年可能就着手解说庄 年可能就着手解说庄 子了。 子了。
小大无垠, 小大无垠,而不可不约于其分
船山批判了庄子从完全否认事物的差 别性走向彻底否认客观世界的主观唯 心主义绝对论。 心主义绝对论。他认为事物之间的差 别是事物本身具有的, 别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不是由人的主 观意志决定的。 观意志决定的。大小的差别和对立是 相对的;在一定范围内, 相对的;在一定范围内,大小的差别 和对立又是绝对的,这便与庄子的相对 和对立又是绝对的 这便与庄子的相对 主义划清了界限, 主义划清了界限,这一观点是船山的 突出贡献,也是对庄子的根本改造。 突出贡献,也是对庄子的根本改造。
哲学思想
在人间世的立身行事是 庄子通》 在人间世的立身行事是《庄子通》的主要关 立身行事 切点, 切点,王夫之以此作为贯串全书的核心思想 和主要线索,并从心知 天人、处世三个层 心知、 和主要线索,并从心知、天人、处世三个层 面对《庄子》各篇进行了细密的解读, 面对《庄子》各篇进行了细密的解读,以破 除人们的认知障碍和心理成见, 除人们的认知障碍和心理成见,使人们达于 天人之际的正确认识 从而确立起人的主 的正确认识, 对天人之际的正确认识,从而确立起人的主 体性原则,最后以儒家的君子之道正处人间, 体性原则,最后以儒家的君子之道正处人间, 实现君子的逍遥游。 实现君子的逍遥游。
哲学思想
王夫之的《庄子通》 迥然 王夫之的《庄子通》,迥然 与前人不同,他以 庄子》 他以《 与前人不同 他以《庄子》 为载体,结合自己所处的时 为载体 结合自己所处的时 代背景和特殊的人生经历, 代背景和特殊的人生经历 来发挥自己的哲学和社会 人生思想.庄子在 庄子》 庄子在《 人生思想 庄子在《庄子》 一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 提出了许多关于自 一书中 提出了许多关于自 社会和人生的问题 的问题,并 然、社会和人生的问题 并 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王 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 王 夫之则就庄子提出的问题, 夫之则就庄子提出的问题 予以重新解答,将遗世独立 予以重新解答 将遗世独立 的庄子,拉回到人世间 拉回到人世间. 的庄子 拉回到人世间
在《庄子解》中,船山认为宇宙万 庄子解》 物之上没有造物主或操纵者, 物之上没有造物主或操纵者,宇宙 万物“不受人之损益” 万物“不受人之损益”,是“自 自化” 自行” 生”、“自化”、“自行”、“自 无有更为其根者” 定”的,“无有更为其根者”,这 一重要思想是船山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基本前提。 的基本前提。船山不仅反对主观唯 心主义的倾向, 心主义的倾向,而且也反对客观唯 心主义的倾向。 心主义的倾向。
道之自然者, 道之自然者,固不为之损益
在《庄子解》中,船山认为“道”不是 庄子解》 船山认为“ 一个独立自存的实体,而是万物的“ 一个独立自存的实体,而是万物的“自 然之理” 因此, 然之理”。因此,“道”只能存在于天 地万物之中, 地万物之中,而不能游离于天地万物之 外。 船山首先否定了庄子“ 的实体性。 船山首先否定了庄子“道”的实体性。 他强调不能在自然之外再去寻找什么所 他强调不能在自然之外再去寻找什么所 以然,道即在自然之中, 以然,道即在自然之中,自然者即谓之 万物生成以后,道仍在万物之中, 道,万物生成以后,道仍在万物之中, 实际上是把道物割裂, 实际上是把道物割裂,犹如枝叶分开一 其必然导致“ 样,其必然导致“道”是一个独立自存 的实体,由它来生化并主宰万物。 的实体,由它来生化并主宰万物。船山 认为, 道无定,故无实” 认为,“道无定,故无实”,无实则不 能生化万物。 能生化万物。
无待以立身, 无待以立身,逍遥以安世
无待,在王夫之看来, 无待,在王夫之看来,大 约有以下两层含义: 约有以下两层含义:其一 为无所求亦无所图。 为无所求亦无所图。不待 不待事、不待实, 物、不待事、不待实,其 所立己即无己, 所立己即无己,所立之功 即无功,所立之名即无名。 即无功,所立之名即无名。 庄子·逍遥游 所谓“ 逍遥游》 《庄子 逍遥游》所谓“至 人无己、神人无功、 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 无名” 即此无待之谓也。 无名”,即此无待之谓也。 其二, 其二,无待是对来物的顺 应,而不是对来物的期待 与依赖。 与依赖。 逍遥,当其在一 逍遥, 定的生存环境中, 定的生存环境中, 面对无穷曼衍的 是非之辨, 是非之辨,不必 作出这样或那样 的偏执性选择; 的偏执性选择; 尽其天年也不过 是顺应物我之性, 是顺应物我之性, 作到物至而应, 作到物至而应, 如此则物我无伤, 如此则物我无伤, 天下无伤。 天下无伤。
通解《庄子》 通解《庄子》的目的和根据
“凡庄生之说,皆可因以通 凡庄生之说, 凡庄生之说 君子之道。 《 君子之道。”(《庄子通 王船山解读《 叙》)王船山解读《庄子》, 王船山解读 庄子》 正是想以庄子的超越的精神 自由与君子之道进行沟通, 自由与君子之道进行沟通, 引导庄子集儒家之正, 引导庄子集儒家之正,最后 达到借庄学助成君子之道的 目的。 目的。


简介背景 庄子通》 《庄子通》中体现的哲学思想 庄子解》 《庄子解》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 所得的君子之道 价值意义
所得的君子之道
无待以立身, 无待以立身,逍遥以安世 以两行为机, 以两行为机,不与世相耦 以天为府, 以天为府,参万岁而一成纯
以两行为机,不与世相耦 以两行为机,
消除物我对峙, 消除物我对峙,是中 国早期启蒙思潮区别 于西方启蒙思潮的一 个重要的思想特征。 个重要的思想特征。 按照王夫之的说法, 按照王夫之的说法, 这种偏执现象, 这种偏执现象,其实 以其一曲之明, 就是以其一曲之明 就是以其一曲之明, 反对其所未知。 反对其所未知。


简介背景 庄子通》 《庄子通》中体现的哲学思想 庄子解》 《庄子解》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 所得的君子之道
《庄子解》 庄子解》
船山解说庄子, 船山解说庄子,注意的是庄子的思想内容及 其思想方法。每篇之首,冠以篇解, 其思想方法。每篇之首,冠以篇解,综括全 篇大意;每段之後,加以解说, 篇大意;每段之後,加以解说,企圆把庄子 的思维过程描绘出来。他认为: 的思维过程描绘出来。他认为:寓言篇和天 下篇乃全书的序例,尤其天下篇浩博贯综, 下篇乃全书的序例,尤其天下篇浩博贯综, 而微言深至,非庄子本人不能写出。 而微言深至,非庄子本人不能写出。
《庄子通》以庄子哲学体 庄子通》 系和范畴的解剖、 系和范畴的解剖、批判和改 造,给古代哲学体系带来了 具有战斗力的光芒。 具有战斗力的光芒。
《庄子解》中王夫之更 庄子解》 注意利用《庄子》 注意利用《庄子》的思 想资料来表达来发挥自 己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观点, 观点,让我们看到了王 夫之的创新之处。 夫之的创新之处。 可以说通过《庄子解》 可以说通过《庄子解》 庄子通》 《庄子通》表达了王夫 之奥妙的思想与庄子思 想的巧妙融合, 想的巧妙融合,同时这 两部伟大书籍中所蕴含 其哲学思想也给后人带 来了厚重的文化养料。 来了厚重的文化养料。
以天为府, 以天为府,参万岁而一成纯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讲求物论,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讲求物论,目的是为了治 理社会。为了治理,各自提出一些见解, 理社会。为了治理,各自提出一些见解,通 过争辨而各自求其昭明。贵贱、仁义、 过争辨而各自求其昭明。贵贱、仁义、是非 之辨,出于利害。从空间意义上说, 之辨,出于利害。从空间意义上说,此处以 为利者,彼处或以为害;从时间意义上说, 为利者,彼处或以为害;从时间意义上说, 往时之以为利,今时或以为害, 往时之以为利,今时或以为害,是以人事之 日用,政事的施治,利害既无恒常不变之理, 日用,政事的施治,利害既无恒常不变之理, 则基于利害之仁义是非又岂能有永恒之说? 则基于利害之仁义是非又岂能有永恒之说


简介背景 庄子通》 《庄子通》中体现的哲学思想 庄子解》 《庄子解》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 所得的君子之道 价值意义
价值意义
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 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 既注解庄子,又作《 既注解庄子,又作《庄 子通》 这两部著作不仅 子通》,这两部著作不仅 是王夫之政治态 度转 换的重要标志, 换的重要标志,也是他 学术态度转换的重要标 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