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感染性疾病

合集下载

儿科学测试题及答案感染性疾病

儿科学测试题及答案感染性疾病

儿科学测试题及答案感染性疾病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题)1、麻疹合并肺炎应隔离至[D1A、出疹后3天B、出疹后5天C、岀疹后7天D.出疹后10天E、出疹后14天2、关于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下述错误的是[C1A、隐性感染及轻症瘫痪型病人是主要传染源经口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C.不通过呼吸道传播D.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E.4个月以下嬰儿很少发病3、脊髄灰质炎患者何时在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内排岀病毒【C】A.发病询1〜2天至发病后5天B.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5天C.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1周D.发病前2-3天至发病后1周E.发病前2~3天至发病后10天4、脊髓灰质炎脊髓型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E】A、弛缓性瘫痪,分布不对称E、肌张力减退C、腱反射消失队下肢较上肢易受累E.小肌群较大肌群易受累5、脊髓灰质炎诊断主要表现为[E]A、发热、多汗感觉过敏J颈背部痛D、头痛、烦躁E、弛缓性、非对称性瘫6、脊髄灰质炎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E1A、5天B、10 天C、20 天D、30 夭E、40 天T、风疹的隔离期为【A】A、出疹后5天岀疹后10天C、出疹后14天D、岀疹后3周E、出疹后4周8.猩红热是由产红疹毒素的何种病原菌引起[B1A、A组。

溶血性链球菌B、A组B溶血性链球菌C、B组U溶血性链球菌D、B组B溶血性链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9、关于中毒性痢疾下述哪项是错误的【C】A、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小儿E、本病的发生与患儿特异性体质有关「山痢疾杆菌裂解后释放出大量外毒素进入血循环所致D、未腹泻前即出现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E、临床分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10、2岁患儿,4天前发热,流涕、咳嗽,结膜充血,畏光,今晨发现耳后及颈部有淡红色斑丘疹,体温39C,两颊粘膜充血,最可能的诊断是【E】A、风疹B、幼儿急疹J猩红热D、肠道病毒感染E、麻疹11、患儿,i岁。

发热3天,流涕、咳嗽,咽部及眼结膜充血,在下眼睑边缘见Stimson线,口腔粘膜充血,既往未接种麻疹疫苗,该患儿诊断麻疹,属麻疹病程哪一期【时A、潜伏期B、前驱期C、卡他期D、出疹期E、恢复期12,1岁患儿,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于半个月前曾接触过麻疹病儿,近4天发热,流涕,打喷嚏'畏光,咳嗽,昨日体温稍降,今日乂发热,耳后发际部出现红色斑丘疹,疹间有健康皮肤,周阖血白细胞4.5X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B]A、猩红热B、麻疹C、幼儿急疹D、风疹E、尊麻疹13.1岁患儿,发热、咳嗽、畏光,第4天起从耳后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 发疹5天热仍不退,咳嗽加重,伴喘,口周发绷鼻翼扇动,肺部有中小水泡音, 心率180次/分,肝肋下3. 0cm,诊断为【C】A、麻疹并发肺炎E、凤疹并发肺炎C、麻疹并发肺炎,心衰D、风疹并发肺炎,心衰E、猩红热并发肺炎14、患儿,3岁。

基层常见疾病5类

基层常见疾病5类

基层常见疾病5类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常见的疾病可分为五类,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儿科常见疾病和妇科常见疾病。

本文将针对这五类疾病进行详细讨论。

一、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基层医疗机构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呼吸道感染、腹泻等。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需要能够准确诊断这些疾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或者及时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

同时,还应重视预防工作,例如推广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也常见到,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医生需注意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并教育患者控制饮食、保持锻炼等。

此外,医生还应提供定期的随访服务,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创伤性疾病创伤性疾病是指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损伤,例如跌打损伤、骨折、切割伤等。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需要具备紧急救护能力,能够迅速处理这些创伤病例。

医生需进行初步处理,如伤口缝合、止血等,并做好伤情观察和转诊决策。

四、儿科常见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儿科常见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等常见。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儿童心理学知识,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以便准确判断疾病病情。

医生还需重视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疫苗接种、喂养指导等服务。

五、妇科常见疾病妇科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月经不调、盆腔炎、乳腺疾病等。

妇科医生需要做好妇科常见疾病的筛查和诊治工作。

医生需关注妇女的生殖健康,提供合适的避孕措施和妇科病的防治措施,并进行相关健康宣教。

综上所述,基层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儿科常见疾病和妇科常见疾病。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诊疗能力和医疗素养,才能够准确判断疾病并提供有效治疗。

同时,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也是基层医疗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编写章节内容:第十二章感染性疾病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编写章节内容:第十二章感染性疾病

第十二章感染性疾病第一节麻疹【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麻疹的流行规律及特点。

2、熟悉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3、掌握临床表现、出疹规律及特点。

4、掌握麻疹与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的鉴别诊断。

5、掌握麻疹的治疗与预防。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若无并发症,预后良好。

我国自60年代始广泛应用减毒活疫苗后儿童的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

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开始增高,可能与流动人口增加及农村免疫接种率低、麻疹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病毒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在前驱期及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当易感者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时少量病毒侵入血液到达远处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复制,约感染后5~7天,麻疹病毒大量进入血液此时为临床前驱期,全身组织如呼吸道上皮细胞及淋巴组织内均可找到病毒,也可在分泌物和体液中发现麻疹病毒,此时患儿的传染性最强。

皮疹出现后病毒复制减少到感染后第16天,仅尿内病毒尚能持续数日。

出疹后第2天,血清内抗体几乎100%阳性,临床症状也开始明显改善。

由于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肺炎等。

【流行病学】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

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

目前发病者在未接种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及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

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生后4~6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

感染性疾病儿科护理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儿科护理ppt课件
作为一名护士,你应该怎样搜集资料,提出哪些护理 问题、护理措施,怎样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一、概 述
• 概念: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 性出疹性传染病。
• 临床特征: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 疹和结痂,全身症状轻微。
• 流行病学: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 接接触传播,出疹前24h至疱疹结痂为止均有很强传染性 ,冬春季节多发。
二、护理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DNA病毒,仅1个血清型。 • 该病毒在体外抵抗力弱,对乙醚敏感,不耐热和酸,在痂
皮中不能存活。感染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 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
水 痘 病 毒
二、护理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病毒
上呼吸道
局部黏膜 淋巴组织
作为一名护士,你应该怎样搜集资料,提出哪些护理 问题、护理措施,怎样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一、概 述
• 概念: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 临床特征: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
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s spots)、全身斑丘 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 流行病学: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出疹前后5d均有很强传染性,易并发肺炎。多见于6个月~5 岁的小儿,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二、护理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RNA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抗原
性稳定。 • 麻疹病毒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在流通的空
水痘皮疹
皮疹分批出现,初始为 红色斑丘疹或斑疹,迅 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 或泪滴状小水疱,周围 有红晕。24h后水疱内容 物变浑浊且中央凹陷, 易破溃,伴痒感, 2~ 3d开始干枯结痂。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儿童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儿科医院门诊中,常见五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这些疾病的及时预防和治疗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常见的五种疾病及相关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有时还伴有发热。

家长在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相应治疗。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咳嗽和洗手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2. 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大便稀烂和频繁。

腹泻通常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但也可能与饮食不当或其他内外因素有关。

对于腹泻的治疗,首先需要保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可给予适量的益生菌,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此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给孩子食用生食或过多油腻食物,有助于预防腹泻的发生。

3.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喉咙痛、发热、吞咽困难等。

对于轻度的扁桃体炎,可以通过多饮水、适度休息和使用消炎药物缓解症状。

对于复发性扁桃体炎且临床症状明显的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扁桃体切除手术。

4. 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耳痛、听力下降以及发热。

中耳炎的治疗包括服用抗生素、退烧药物和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家长需要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给予治疗,同时避免让孩子接触寒冷和烟雾等刺激因素。

5.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疹以及发热等。

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一般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口腔内药物、退烧药物以及保持患儿卧床休息。

总结儿童常见五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需要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

除了上述提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外,家长还需注意儿童日常饮食的均衡与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加强孩子的锻炼和免疫力提升等,以提高儿童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儿科学——第十三章感染性疾病

儿科学——第十三章感染性疾病

儿科学一一第十三章感染性疾病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患儿,6月,发热4天,稍咳,查血WBC 7109/LN 0.32,L 0.68,4天后热退,同时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诊断考虑为:A .猩红热B .麻疹C. 风疹D. 幼儿急疹E. 川崎病2 . 1岁小儿,其父患侵润性肺结核,有咯血,小儿与父母同住,无任何症状,胸片未见异常,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应采取的措施是:A .立即给小儿接种卡介苗B .隔离小儿,继续观察C. 口服异烟肼,疗程6个月D .口服异烟肼+链霉素肌注,疗程1年E.不必给小儿服药,定期复查胸片,发现病灶再行抗结核治疗。

3 .男孩,3岁。

高热10小时伴头痛、呕吐于2月15日入院。

检查:面色苍白,神志朦胧,烦躁,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肢冷,皮肤有花纹,躯干部皮肤散在瘀点、瘀斑,血压6.5/4kPa(50/30mmHg)。

脑脊液:细胞数12106/L ,糖2.5mmol/L,蛋白400mg/L。

血白细胞数21109/L,中性粒细胞86%。

最可能的诊断是A .化脓性脑膜炎B .流行性乙型脑炎C. 葡萄球菌败血症D. 性细菌性痢疾E.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 1岁小儿做0T试验72小时,注射局部见硬结直径为20mm以上,无水泡,判断标准为:A .(-)B. (+)C. (++)D . (+++)E. (++++)5. 化脓性脑膜炎中易引起流行的病原菌是:A .脑膜炎双球菌B .肺炎双球菌C.流感杆菌D .大肠杆菌E.葡萄球菌6 .易感儿接触麻疹后,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最好是在接触后:A . 1-5 天B . 5-10 天C. 10-15 天D . 15-20 天E. 20-25 天7. 2岁小儿,发热,体温380C,并有眼结合膜炎,1天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面部开始,一日后遍及全身,3天后皮疹消退,出现糠皮样脱屑,出疹期枕部、耳后及颈后淋巴结肿大,诊断最可能是:A .风疹B .麻疹C.幼儿急疹D .猩红热E.过敏性皮炎&下列哪项是诊断小儿结核病最可靠的证据:A.明显的结核接触史B .结核中毒症状C.血沉加快D .肺部X线检查的阳性发现E.痰、胃液或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9.麻疹患者的隔离期一般为A .出疹后3天B .出疹后5天C.疹退后D .出疹后10天E.病程2周10 .麻疹患者合并肺炎应隔离至A .出疹后3天B .出疹后5天C.疹退后D .出疹后10天E.病程2周11.患儿4岁,头痛.呕吐.发热3周,抽搐4次,意识不清,项强(+),克氏征(+), PPD (+++ ),对本病确诊最有意义的检测为:A .脑脊液细胞、生化检查B .胸部X片C.头咅B CTD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E.脑脊液薄膜片抗酸染色检查12 . 2岁患儿,发热4天,伴鼻塞、流涕、咳嗽,近2天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声音嘶哑,眼结膜充血,耳后、颈部出现斑丘疹,部分融合,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

儿科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儿科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儿科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一、儿童传染病概述儿童传染病是指儿童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这些传染病在儿童群体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包括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二、儿童传染病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家长应按照医生建议,按时为孩子接种相关疫苗。

2.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勤洗手、洗脸、刷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3.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传染病患者,避免与患病的动物接触。

4.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5.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三、儿童传染病症状及治疗不同的儿童传染病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典型症状及治疗方法:1.麻疹:发热、咳嗽、流鼻涕、畏光、全身皮疹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2.风疹:发热、咳嗽、流鼻涕、耳后淋巴结肿大、眼结膜炎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3.流行性腮腺炎:发热、头痛、呕吐、腮腺肿痛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抗病毒药物。

4.水痘:发热、头痛、咳嗽、全身皮疹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抗病毒药物。

5.手足口病:发热、口腔溃疡、手心脚心疱疹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四、儿童传染病护理及康复1.隔离:对于患有传染病的儿童,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同时,家长应及时向学校、单位等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饮食调理:患病期间,孩子食欲较差,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多喝水以利于排毒。

4.心理支持:患病期间,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家长应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近年来,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而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要点、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意义以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要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细菌。

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要点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炎症指标的检测等。

二、C反应蛋白的意义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

在细菌感染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激活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程度,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临床上,CRP的升高常常伴随着感染性疾病的发作,是很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三、血常规的意义血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参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况、炎症程度等。

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会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加,这些指标都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四、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应用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一方面,C反应蛋白可以及时反映出机体的炎症程度,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血常规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详细的血液参数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缩短诊断时间,指导临床治疗。

儿科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doc

儿科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doc

儿科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鼻病毒( )A.化脓性扁桃体炎 B.咽结合膜热 C.流感 D.疱疹性咽峡炎 E.急性鼻炎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诊断依据是( )A.发热、咽炎 B.肝大及肝功能异常 C.肝脾均肿大 D.白细胞总数增高,异型淋巴细胞分类10% E.皮疹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4岁女孩,来自农村。

7月份因发热、头痛4天,伴呕吐、抽搐住院。

体检:神志欠清,压眶有反应,双侧瞳孔4mm ,对光反射存在,颈有阻力,心、肺无异常,腹软,腹壁反射未引出,四肢肌张力较高,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均阳性。

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菌痢 B.病毒性脑炎 C.结核性脑膜炎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D.流行性乙型脑炎E.化脓性脑膜炎本题答案:4、单项选择题军团病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虫媒传播D.血液传播E.直接接触传播本题答案:5、单项选择题女孩,10岁。

发热伴咽痛1d,就诊外院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三氮唑核苷口服液(威乐星)。

次日体温上升至39℃,面红,全身瘙痒,皮肤可见到弥漫鲜红色细小皮疹,扁桃体红肿,来院门诊,考虑为猩红热。

[假设信息]若本患儿出现并发症。

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并发症包括组织化脓性损害、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B.急性肾炎与风湿热多见于年长儿C.此并发症多在本病恢复后数周发生D.此并发症与猩红热本身轻重程度呈正相关E.近年来因得到及时治疗,此并发症发病率已减少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霍乱临床少见的表现是()A.腹泻B.发热C.呕吐D.脱水E.代谢性酸中毒本题答案:7、单项选择题脊髓灰质炎患者的隔离时间是()A.病初呼吸道隔离7天,消化道隔离40天B.病初呼吸道隔离10天,消化道隔离40天C.病初呼吸道隔离7天,消化道隔离30天D.病初呼吸道隔离10天,消化道隔离30天E.病初呼吸道隔离14天,消化道隔离40天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蛲虫病的病原学特征是()A.成虫寄生在空肠B.雌虫在肠道产卵C.蛲虫不会引起肠道溃疡D.成熟的雌虫大多寄居在大肠E.成虫于清晨爬出肛周及外阴皮肤皱褶处本题答案:9、单项选择题3岁男孩,入托体检发现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儿科“三基”试题 第三章 第五节感染性疾病

儿科“三基”试题 第三章   第五节感染性疾病

第三章第五节感染性疾病(总分91,考试时间600分钟)第三章儿内科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nbsp&nbsp第五节感染性疾病一、名词解释1. Koplik斑2. Stimson线3. 帕氏(Pastia)线4.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5. 三角架征6. 吻膝试验7. 败血症8. 菌血症9. 毒血症10. 异型麻疹11. 弛缓性瘫痪12. 百日咳综合征二、填空题1. 麻疹唯一传染源是_________。

2. 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在发疹前_________出现。

3. 对接触了麻疹患者的易感儿至少应隔离_________天。

4. 对接触了水痘患者的易感儿至少应隔离_________天。

5. 幼儿急疹发热期无特殊体征,典型的表现为_________。

6. 脊髓灰质炎又称_________,病变主要在_________,表现为_________。

7. 百日咳主要通过_________经_________直接传播,传播范围一般在_________以内。

8. 麻疹的临床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风疹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重症水痘多发生在_________或_________病儿。

11.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临床特征是_________,常见并发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7岁小儿在夏季突起_________,伴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表现者,应考虑中毒型菌痢。

13. 患钩虫病时成虫所致的主要症状是_________。

14. 蛲虫病的临床特征是_________。

15. 麻疹患者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从接触后_________天至出疹后_________天均有传染性。

16. 80%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有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三联症。

儿科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考试答案.doc

儿科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考试答案.doc

儿科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考试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8岁男孩。

因父亲患结核病住院而要求检查。

无任何不适主诉。

PPD 试验结果为红晕8mm ,72小时后反应消失。

根据试验结果应考虑( )A.已感染结核病 B.应复种卡介苗 C.有活动性肺结核 D.应口服异烟肼预防治疗 E.反应结果与接种卡介苗有关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致病力最强的脑膜炎双球菌为( )A.A 群 B.B 群 C.C 群 D.Y 群 E.W-135群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是( )A.多见于春季 B.多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 C.接触疫水后仅有20%的患者出现尾蚴皮炎 D.一般没有发热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E.白细胞都在正常范围,但嗜酸性粒细胞有明显增高本题答案:4、单项选择题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A.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质蛋白B.神经氨酸酶、血凝素、蛋白壳C.基质蛋白、神经氨酸酶、核衣壳D.蛋白壳、神经氨酸酶、血凝素、核衣壳E.神经氨酸酶、血凝素本题答案:5、单项选择题男孩,7岁,发热7天,体温38.5~39.5℃,伴精神较差,食欲下降,便秘及轻度腹胀,近3天轻咳。

体检:体温39℃,精神萎靡,面色欠佳,心脏无异常,两肺呼吸音稍粗,无啰音,肝肋下2.5cm,脾肋下1.5cm。

血象:白细胞数4.1×109/L,中性粒细胞0.7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

肥达反应:O效价1:40,H效价1:80;胸部X片是双肺纹理增多;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教学难点
1、麻疹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2、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
课时分配
1、传染病的特点及一般护理讲授、举例8分钟
2、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讲授,举例,提问8分钟
3、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讲授,举例,图示15分钟
4、麻疹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讲授,提问15分钟
5、结核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讲授,举例,提问8分钟
6、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提问,图示,举例10分钟
7、原发性结核病的病理特点及护理要点讲授,举例,提问8分钟
8、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特点及护理要点讲授,举例,提问8分钟
外语关键词
1、传染性疾病infectious/contagions disease
2、病原体携带状态Carrier infection
了解传染病的特点,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非典型麻疹临床表现;麻疹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了解结核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了解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了解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病理,治疗要点
教学重点
1、传染病的一般护理2、麻疹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3、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
3、《实用儿科学》,第六版,诸福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辅助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备注
课程负责人审核
教研室主任审核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编写时间:
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制
3、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4、潜在性感染Latene infection
5、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6、麻疹measles
7、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
8、结核病Tuberculosis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新进展
麻疹接触史 典型临床表现 前驱期鼻咽部找多核巨细胞及尿 中检测包涵体细胞 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 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新进展

网状内皮巨细胞也称华 佛细胞: 网状内皮巨细胞也称华-佛细胞:存在于
全身淋巴组织和肝、脾等脏器中; 全身淋巴组织和肝、脾等脏器中;

上皮巨细胞:主要位于皮肤、眼结合膜、 上皮巨细胞:主要位于皮肤、眼结合膜、
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等处 ;
皮肤、眼结合膜、鼻咽部、支气管、肠 皮肤、眼结合膜、鼻咽部、支气管、 道粘膜等处可见单核细胞增生及围绕在毛细 血管周围的多核巨细胞, 血管周围的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织肥大 颊粘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其病变 颊粘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 内有浆液渗出及内皮细胞增殖形成Koplik斑 内有浆液渗出及内皮细胞增殖形成Koplik斑 麻疹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巨细胞肺炎 麻疹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巨细胞肺炎
厌氧菌感染 常常是后发性和慢性感染
如腹腔感染、慢性附件炎 临床上疗效不全的原因,可能是需氧菌和厌氧菌 的混合感染。 机体的组织内外是有氧环境,有利于需氧菌的生 长。待需氧菌将环境中的氧耗竭时,环境即有利 于厌氧菌的生长,故治疗后期表现为厌氧菌感染 为主。如果仅一般抗菌素治疗,则疗效不佳,病 情迁延。
感染时病理变化及血象特点
细菌感染
组织坏死、出血、细胞变性、炎性细胞侵润 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 可见中毒颗粒, 核左移。
寄生虫病
嗜酸性白细胞增高
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
DNA病毒 DNA病毒 RNA病毒 RNA病毒 细小V 细小V 腺V 疱疹V 肝炎V 疱疹V 肝炎V 肠道V 肠道V(脊灰) 付粘V(麻疹) 付粘V 呼肠V 呼肠V(轮状)

八年制第三版儿科学-第十八章 感染性疾病-麻疹

八年制第三版儿科学-第十八章 感染性疾病-麻疹
儿科学
儿科学第一章
绪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桂永浩
儿科学
第十八章 感染性疾病(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万朝敏
麻疹 (measles)
内容
❖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概述
❖ 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 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周有红晕
❖ 进展: ❖ 初起数个,1~2 天内迅速增多,可
波及整个颊黏膜,甚至唇部黏膜, 可融合,出疹后2~3 天迅速消失
麻疹黏膜斑(Koplik spots )
❖ 出疹期 ❖ 一般持续3~5天
发热、呼吸道症状达高峰,出现皮疹
❖出疹顺序: ❖ 耳后、发际→额、面部→颈→躯干
→四肢,达手掌、足底 ❖ 皮疹形态: ❖ 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疹间皮
✓ 给予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 充足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注 意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D。
✓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
❖ 对症治疗 ✓ 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酌用小剂量退 热药,切忌退热过猛 ✓ 咳嗽可用祛痰镇咳剂 ✓ 惊厥可给予镇静止惊剂 ✓ 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触病人2 天内可进行应急接种
✓ 被动免疫: ✓ 未接受过麻疹疫苗者,在接触麻疹5
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预防 发病;5天后注射,能减轻症状;被 动免疫维持3~8 周
红色斑丘疹, 特别的出疹顺 序,退疹后有 色素沉着及细 小脱屑
退疹后无色素 沉着及脱屑
发热3~4天, 出疹时体温更 高
发热半天或一 天后出疹
病原 全身症状和其 他特征
幼儿急疹 人疱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感染性疾病第一节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大纲明细:(1)常见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的病因(2)各种皮疹特点和出疹规律(3)常见并发症(4)治疗(5)预防考点明细:各种发疹性疾病的病原?临床表现中重要的点都有哪些由病毒所致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有以下几种:麻疹、风疹、幼儿急疹和水痘。

猩红热是由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

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开始发病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麻疹1.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

通过患者的呼吸、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2.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其他类型麻疹。

(1)典型麻疹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者可延至4周。

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热型不定,渐升或骤升。

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 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

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

为直径约0.5~1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40.5℃,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

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

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

初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

不伴痒感。

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

此为后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般7~10天后痊愈。

(2)非典型麻疹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部分免疫力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以下有母亲被动抗体保护者。

此型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色淡、消失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

病程约1周。

2)重型麻疹:多见于患者身体虚弱、原有严重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

此型中毒症状严重,发热高达40℃以上,惊厥、昏迷。

皮疹呈紫蓝色且有消化道出血、鼻出血、血尿、血小板减少。

常伴有休克、心功能不全。

皮疹密集或融合成片,有时疹出不透或突然隐退。

此型死亡率高。

3)异型麻疹:多见于接种过灭活麻疹疫苗后而再次感染麻疹野病毒株者。

表现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皮疹顺序先为四肢远端,而后向躯干、面部发展。

皮疹为多形性,有斑丘疹、荨麻疹、水疱和紫癜等。

常并发手足水肿、肺炎、肝炎、胸腔积液等。

3.并发症(1)喉、气管、支气管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引起呼吸道炎症。

如继发细菌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

表现为声嘶、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

重者可窒息死亡。

(2)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幼儿。

占麻疹死因的90%以上。

麻疹病毒本身引起的间质性肺炎,随出疹及体温下降后好转。

如继发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

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嗜血性流感杆菌等。

此类肺炎可发生于麻疹过程的各个时期。

中毒症状重,死亡率高。

(3)心肌炎: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4)麻疹脑炎: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约为1‰~2‰。

常发生于出疹后第2~6天。

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

病死率高,存活者留有运动、智力和精神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可达20%以上。

(5)营养障碍:多见于病程中持续高热,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护理不当,供给各种营养不足的患者。

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维生素A缺乏引起干眼症等。

(6)结核病恶化:患麻疹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暂时的抑制,使原有隐伏的结核病灶重趋恶化。

可发展为粟粒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4.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

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剂量的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烦躁可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

剧咳时用祛痰镇咳剂。

治疗各种并发症。

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

麻疹时应给予维生素A,有干眼症者,1~4周后应重复给予维生素A制剂。

(3)并发症的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5.预防(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一般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麻疹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患者曾住过的房间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患者的衣物在阳光下曝晒或肥皂水清洗。

(3)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

(4)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

按我国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初种年龄为8个月。

7岁儿童应再次接种麻疹疫苗。

(5)加强麻疹的监测。

(二)风疹1.概述风疹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病毒性出疹性传染病。

病原为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经飞沫传播、或经胎盘传播。

其临床特征:全身症状轻,持续3日的斑丘疹、枕后、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如果妊娠早期发生风疹可引起小儿先天性风疹。

2.临床表现可分为后天性风疹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1)后天性风疹:前驱期短或不明显,表现“上感”症状。

发热第2天出疹并于一天内出齐。

皮疹呈猩红热样斑疹,但形态多变。

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疹退时体温恢复正常。

(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母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经胎盘至胎儿,可引起流产、死胎。

活产儿可表现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

3.治疗对症治疗、支持疗法。

4.预防(1)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天。

孕妇(尤其早孕)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

(2)保护易感者:①风疹疫苗接种:95%产生抗体,无副作用。

适用年龄为15个月至青春发育期。

②高效免疫球蛋白:用于体弱、妊娠早期接触风疹者,可起预防作用。

(三)幼儿急疹1.概述: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一种婴幼儿时期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病原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发疹性热病,临床特征是: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

本病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3岁以后少见。

2.临床表现(1)潜伏期:7~15天,平均10天。

(2)发热期:突起高热,体温39~40度,持续3~5天,可伴有惊厥。

咽峡部充血、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及轻微腹泻。

全身症状轻。

(3)出疹期:发热3~5天体温骤退,同时出现皮疹。

皮疹呈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

主要见于躯干、颈部、上肢。

皮疹于1~3天消退,无色素沉着,也无脱皮。

3.治疗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高热时退热、伴有惊厥者镇静止痉,给予充足的水分。

(四)水痘1.概述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经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

临床特征是: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瘙痒性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等各类皮疹,而全身症状轻微。

与带状疱疹为同一病毒所引起的两种不同表现的临床疾病。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传染期从出疹前1~2天至全部结痂,约7~8天。

2.临床表现(1)典型水痘:①潜伏期为10~21天,一般14天左右。

出疹前1天可有低热、厌食、有时可见猩红热样皮疹。

②皮疹的特点:开始为成批的细小、红色斑疹或丘疹,6~8小时演变成清亮、泪滴状水疱疹,壁薄易破形成溃疡。

24小时内疱液从清亮转为浑浊,然后从中心干缩而结痂。

由于演变快,故在皮肤上同时存在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疹。

黏膜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

③出疹顺序:皮疹呈向心性,开始为头皮、面部、躯干和腰部,四肢远端较少。

有痒感。

(2)重症水痘:见于免疫缺陷或恶性疾病的患者。

表现为高热、皮疹广泛呈离心分布,四肢多,偶有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常可致死。

3.并发症(1)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2)水痘脑炎:可发生在出疹前,多发生在出疹后3~8天。

发生率在1‰以下。

临床症状与一般脑炎相似。

(3)水痘肺炎:多见于免疫缺陷和新生儿患水痘时,发生在患病后1~5天。

(4)其他:可发生周围神经炎、肾炎、肝炎、心肌炎、关节炎等。

4.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剪短病儿指甲,戴手套以防抓伤,勤换内衣,可用消毒水洗浴、局部涂以2%甲紫溶液。

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

水痘肺炎可用阿糖腺苷,每日15mg/kg静滴,每日量在12小时内输入;也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阿昔洛韦静滴[]。

5.预防(1)隔离患者: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

对接触的易感者检疫3周。

(2)保护易感者:水痘减毒活疫苗,可注射进行预防。

(五)猩红热1.概述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鲜红皮疹、疹退后脱皮为特征。

2.临床表现(1)普通型:典型病例分3期:1)前驱期:起病急,发热38℃~39℃,重者40℃以上。

伴有咽痛、头痛和腹痛。

咽部与扁桃体充血水肿,可见脓性分泌物,软腭处有细小红斑或出血点。

病初舌被白苔,舌尖及边缘红肿,突出的舌乳头也呈白色,称白草莓舌。

4~5天后,白舌苔脱落,舌面光滑鲜红,舌乳头红肿突起,称红草莓舌(杨梅舌)。

2)出疹期:皮疹于发病24小时迅速出现,其顺序先为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遍及全身。

皮疹的特点为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其间广泛存在密集而均匀的红色细小丘疹,呈鸡皮样,触之沙纸感。

面部潮红无皮疹,口唇周围发白,形成口周苍白圈。

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其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Pastia)线。

在皮疹旺盛时在腹部、手足上可见到粟状汗疱疹。

3)恢复期:一般情况好转,体温正常,皮疹沿出疹顺序消退。

疹退1周后开始脱皮,其顺序同出疹顺序,面部躯干糠屑样脱皮,手足可呈大片状脱皮,脱皮的程度和时间视皮疹轻重而异,脱皮期可达6周,无色素沉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