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感染性疾病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目录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
2.急性支气管炎 (3)
3.小儿肺炎 (4)
4.支气管哮喘 (5)
5.急性喉炎 (6)
6.过敏性紫癜 (7)
7.病毒性脑炎 (8)
8.化脓性脑膜炎 (9)
9.癫痫 (10)
10.小儿腹泻 (11)
1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3)
12.G-6-PD缺陷症 (14)
13.病毒性心肌炎 (15)
14.川崎病 (17)
15.婴儿捂热综合征 (19)
16.腰椎穿刺 (20)
急性喉炎
讲解病因
急性喉炎是一种主要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急性炎症;为小儿常见急性喉梗阻原因之一;常发生于1~3岁的小儿;多见于冬季..
说明表现
典型病例发病前1~2天;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发热、声音嘶哑;重者出现犬吠样咳嗽、吸入性喉喘鸣;患儿常烦躁不安;面色发绀;呼吸及心率加快;因喉头粘膜水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喉梗阻..
介绍治疗
1、抗生素:一般不用抗生素;如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能减轻喉部梗阻;避免作气管切开..
3、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持续湿化氧吸入治疗;缺氧加重、紫绀明显;可行气管插管给氧或气管切
开术..
4、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重点教育
1、饮食:给予温凉流质饮食或暂禁食..
2、活动:应卧床休息或减少活动..
3、复查时间及指征:一般不需复查..
特殊交待
1、应送就近医院住院治疗..
2、患儿取半卧位或头颈背垫高斜坡卧位;保持体位舒适..
3、尽量将所需要的检查及治疗工作集中完成;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影响患儿休息..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儿科医院感染管理
上海市儿童医院五名新生儿离奇死亡
2004年11月1日新闻晚报消息 上海市儿童 医院新生儿室的5名儿童突然相继离奇死亡。 市、区卫生局、医政处的有关人员对此事 件进行紧锣密鼓的调查,死亡原因怀疑与 院内感染有关。
—— 2007年,陕西省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 生儿沙门氏菌感染。
2008年9月“西安事件”
wenku.baidu.com
第四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第三十一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 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 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第三十二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第三十三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 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 净化设施、设备。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 作鞋。
1.做好患儿陪、探视人员管理及预防交叉感染知 识的宣教工作,如:未经许可不进入其他病房; 不与其他患儿交换玩具、图书;勤洗手,尤其要 做到饭前便后洗净手;多饮白开水;咳嗽、打喷 嚏时用手绢或纸巾捂住口鼻;奶具消毒方法;患 儿陪侍家属患有或疑患感染性疾病时要劝其换人 陪护等。 2.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时,液态奶必须煮沸 后喂食;奶粉必须用开水调配,现吃现配;奶具一 用一消毒。
儿科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
5
麻疹粘膜斑
时间:发疹前2~3天出现 位置: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以后累及
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形态: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发展: 1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
.
6
出疹期 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加重
出疹顺序 耳后、发际→额、面部→颈→躯干→四 肢,达手掌、足底
皮疹性质 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
7
.Leabharlann Baidu
8
恢复期
出疹3~4天后全身症状好转,皮疹 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 及棕色色素沉着,一般7~10天痊愈
.
9
并发症
.
10
肺炎(pneumonia)
是麻疹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出疹 期,继发细菌或其它病毒感染
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
18
风疹
7/31/2019
19
概述
由风疹病毒引起
传播方式
飞沫
7/31/2019
20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皮疹特点
面部→躯干→四肢,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 沉着及脱屑。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儿童健康
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儿科医院门诊中,常见五种疾病的发
病率较高,而这些疾病的及时预防和治疗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常见的五种疾病及相关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家长
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1.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有时还伴有发热。家长在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相应治疗。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咳嗽
和洗手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2. 腹泻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大便稀烂和频繁。腹泻通常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但也可能与饮食不当或其他内
外因素有关。对于腹泻的治疗,首先需要保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
同时可给予适量的益生菌,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此外,注意饮
食卫生,避免给孩子食用生食或过多油腻食物,有助于预防腹泻的发生。
3. 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喉咙痛、发热、吞咽困难等。对于轻度的扁桃体炎,可以通过多饮水、适度休息
和使用消炎药物缓解症状。对于复发性扁桃体炎且临床症状明显的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扁桃体切除手术。
4. 中耳炎
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耳痛、听力下降以及发热。中耳炎的治疗包括服用抗生素、退烧药物和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家长需要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给予治疗,同时避免让孩子接触寒冷和烟雾等刺激因素。
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疹以及发热等。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一般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口腔内药物、退烧药物以及保持患儿卧床休息。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9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常在80%以上, 严重患者可出现中毒颗粒。
(2)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A组乙 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亦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涂片以 进行快速诊断。
(3)尿液: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尿蛋白增加,出现红 细胞、白细胞和管型。
• 讲解猩红热的有关知识,介绍患儿的病情、治疗及护理内 容,帮助患儿及家长减轻紧张、焦虑反应,配合治疗及护 理。
• 病程第2~3周易出现并发症,其中以急性肾小球肾炎多 见,应每周查1次尿常规,以便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15
片状白色脓性分泌物,易剥离,软腭处可见针尖大小出 血点或红疹 – 颈及颌下淋巴结常肿大并有压痛
6
(3)出疹期
– 皮疹呈鸡皮样 – 帕氏线
2.身心状况
7
(3)出疹期
– 杨梅舌 – 口周苍白圈
2.身心状况
8
2.身心状况
(4)恢复期:皮疹按出疹时的顺序于2~3天内消退,1周后 开始脱屑;轻者呈糠屑样,重者则大片状脱皮。
起“外科型”猩红热 –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3~7岁儿童 – 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4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 有无与猩红热患者的接触史 – 既往有无类似病史出现 – 居住环境是否阴暗潮湿、空气不流通、居住拥挤
幼儿新生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范围
幼儿新生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范围
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易患内疾病的时期。幼
儿新生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范围涵盖了多种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
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本文将对幼
儿新生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范围进行详细介绍。
一、呼吸系统疾病
1. 上呼吸道感染:幼儿常见的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主要表
现为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症状。诊断时需注意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退热、止咳、抗病毒治疗等。
2. 支气管哮喘:幼儿期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
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诊断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和
过敏原检测,治疗主要以控制症状、预防发作为目标,包括使用支气
管扩张剂、抗炎治疗等。
3. 肺炎:幼儿期常见的肺部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
呼吸急促等症状。诊断时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痰液培养,治疗主要
以抗生素治疗为主。
二、消化系统疾病
1. 腹泻:幼儿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
水样便等症状。诊断时需注意病史询问和粪便检查,治疗主要以补液、抗菌治疗为主。
2. 胃炎:幼儿期常见的胃部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诊断时需进行胃镜检查和胃液分析,治疗主要以抗酸治
疗和抗炎治疗为主。
3. 肠道感染:幼儿期常见的肠道病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泻、发热等症状。诊断时需进行粪便检查和病原体检测,治疗主要
以抗菌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
三、泌尿系统疾病
1. 尿路感染:幼儿期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诊断时需进行尿液分析和尿培养,治疗主要以抗菌
儿科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抗结核
〔异烟肼INH 15~25mg/kg.d、 利福平RFP 10~15mg/kg.d〔<450mg〕、 吡嗪酰胺PZA 20~30mg/kg.d〔<
750mg〕、 乙胺丁醇EMB 15~25mg/kg.d、 链霉素SM 15~20mg/kg.d〔<750mg〕〕 强化阶段、稳固治疗阶段
抗真菌〔两性霉素B、氟康唑〕
致病菌
化脓性细菌 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 2月以下易发生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产气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我国很少发生B组β溶血性链球菌颅内 感染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
入侵途径
最常见就是通过血流,即菌血症 脑膜 微血管 新生儿的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脐部亦 为入侵门户 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中耳炎、乳突炎等 扩散涉及脑膜 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颅骨骨折、皮肤 窦道或脑脊膜膨出,由此直接进入蛛 网膜下腔
积极控制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 监测呼吸循环功能 保护各重要脏器
谢谢聆听!
乙脑病毒属披盖病毒科中黄病毒属, 为B组虫媒病毒 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 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 惊厥、呼吸抑制、强直性痉挛和脑膜 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 遗症 属于血液传染病
化脓性脑膜炎
婴幼儿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 疾病 病死率高 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 6月以下婴儿预后差
儿科常见病课件ppt
04
皮肤疾病
湿疹
发病原因
湿疹是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过敏反应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皮肤
炎症。
症状表现
湿疹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 干燥、红斑、丘疹、水疱等,通
常对称分布,反复发作。
治疗方法
湿疹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包 括使用保湿剂、抗炎药物、抗过
敏药物等。
荨麻疹
发病原因
荨麻疹是由于过敏反应、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 因素导致的皮肤黏膜水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儿科常见病的症状与体征
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 ,炎症性疾病的症状包括皮疹、关节肿胀、淋巴结肿大等, 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包括反复发热、关节肿胀、皮疹等。
不同疾病的体征表现各异,如感染性疾病的体征主要为感染 灶的表现,炎症性疾病的体征主要为炎症部位的表现,免疫 性疾病的体征主要为免疫系统的异常表现。
症状表现
荨麻疹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 ,通常在数小时内消失,但可能反复发作。
治疗方法
荨麻疹的治疗以消除过敏原和wk.baidu.com炎治疗为主,严 重时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
接触性皮炎
发病原因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后引起的皮肤炎症。
症状表现
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灼热感、红斑、丘疹等,通 常与接触物质有关。
儿科常见难治性感染的治疗
四、选择最佳的抗菌治疗方案
(一)针对致病原,选择抗菌作用独特 的品种
为达到最佳抗菌效果,应选择针对病原且作用独 特,而不只是仅仅有效的抗菌品种
• 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作用,但头孢他啶 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氨基糖甙类中以妥布霉素的作用 突出,其次为庆大霉素。因此通常将头孢他啶或(和)妥 布霉素作为铜绿假单胞菌严重感染的选用药 • 又如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体外试验时通常对头孢 吡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有显著敏感性,但治疗效果却 不好,故体外试验结果并不能作为治疗ESBL的选择标准, 而临床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最好的选择仍然是碳 青霉烯类
普通变形杆菌
第三代头孢菌素,FQ 第三代头孢菌素,FQ±阿 米卡星 IMP,MER,第三、四代 头孢菌素,FQ APpen,第三代头孢菌素, IMP,MER,妥布霉素,环丙 沙星,氨曲南
IMP,氨曲南,BL/BLI
普罗菲登菌属
TMP/SMZ,BL/BLI
APpen+阿米卡星,IMP
摩根菌属
氨曲南,BL/BLI 哌拉西林,奈替米星,阿米 卡星,异帕米星, PIP/TZ,TC/CL
鲜有产β-内酰胺酶菌株报道
布鲁菌属(布鲁菌病) 异地枸橼酸杆菌,弗劳地枸 橼酸杆菌
FQ+利福平
IMP,MER
APAG,第四代头孢 头孢西丁, IMP,MER,TC/CL,PIP/PZ,AM/SB, 头孢替坦,AM/CL,氯霉素 杆菌肽 红霉素,氯霉素,头孢唑林, 头孢西丁,APpen IMP 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
VS
症状
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啰音 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病理
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 免疫力低下、吸入异物等也可能导致肺炎。
肺部炎症导致肺组织损伤,引发气道分泌物 增多、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
预防与治疗
要点一
预防
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接种疫苗等。
要点二
治疗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
• 感冒 • 腹泻 • 哮喘 • 肺炎 • 贫血
目录
01
感冒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感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 疾病,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
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喉咙 痛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 鼻病毒等。
病理
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呼吸道内繁殖, 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呼吸道黏膜肿胀 、充血、分泌增多等症状。
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充铁剂、 叶酸、维生素B12等;严重贫血时,可能需要输血治 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加强锻炼, 增强身体免疫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与治疗
预防
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因素,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和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
治疗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等,非药物治疗包括哮喘控制教育和自我管理、物理治疗等。
感染性疾病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新进展
病
理
全身淋巴组织增生, 全身淋巴组织增生,有多核巨细胞形成
副粘V使细胞互相融合(合胞化)形成多核巨细胞, 副粘V使细胞互相融合(合胞化)形成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 细胞内见圆形或不规则小体---包涵体 细胞内见圆形或不规则小体--包涵体
厌氧菌感染的特征
感染局部有气体严重肿胀、坏死。皮肤捻发音。 感染局部有气体严重肿胀、坏死。皮肤捻发音。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最多。 分泌物带血或黑色,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红色荧光。 --产黑色素类杆菌。 --产黑色素类杆菌。 分泌物可见黄色颗粒-- 放线菌感染。 分泌物可见黄色颗粒-- 放线菌感染。 直接涂片有细菌,但细菌培养阴性、分泌物有恶 臭,带气泡等要怀疑是厌氧菌感染。
病毒感染过程
V感染
体液 细胞免疫 临床症状 潜伏期
V血症期
B、 N 、L
亲嗜性器官组织
V清除,病变恢复。 清除, 机体反应严重,宿主死亡或后遗症。
病毒感染对细胞的后果
溶细胞性感染 直接损伤 细胞溶解、坏死、功能丧失。 血WBC N 。如脊灰炎。 诱导免疫病理作用 细胞毒性T细胞 + 细胞因子作用 细胞毒性T 使受感染C死亡。如慢活肝、呼吸道合胞V 使受感染C死亡。如慢活肝、呼吸道合胞V感染。 细胞转化作用 并不造成细胞死亡、变性、也不在组织 器官内引起炎症反应。而是使细胞增殖行为发生 变化。如传单、恶性肿瘤。 潜伏感染及激活 感染后在组织细胞内潜伏,可长达 数年,当抵抗力降低时激活。如单疱V 数年,当抵抗力降低时激活。如单疱V-带状疱疹 持续带V状态(免疫耐受现象)无症状带病毒状态V 持续带V状态(免疫耐受现象)无症状带病毒状态V可有 复制,但无明显症状 。如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
儿科常见病毒感染及治疗
3.复制期: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核苷类化学结构的抗病
毒药物在核酸复制过程中竞争性与酶结合,使子代病毒合 成中断。也有一些药物可直接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如病
毒唑,利福霉素等,但后者在临床应用少。
4.病毒装配期和释放期:如干扰素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免
疫能力,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抗病毒药物
如穿心莲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地31作用分类抗病毒药物抗dna病毒hsvcmvadvhpvebvvzv等碘苷阿糖腺苷阿糖胞苷鸟苷膦甲酸盐齐多夫定抗rna病毒肠道病毒粘液病毒冠状病毒rsvpifv流感病毒呼肠病毒甲红硫脲广谱抗病毒药三氮唑核苷抗神经氨酸酶zanamiviroseltamivir抗a型流感病毒表面m2蛋白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金刚烷胺
引起世界性婴儿腹泻 慢性溶血性贫血 Ebola 出血热 肾型出血热综合症 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毛细胞性白血病 艾滋病 玫瑰疹 肠道传播的肝炎
近数十年来发现的新病毒及变异株
10、1989 HCV
肝炎
11、1991 Guanarito virus
12、1993 Sin Nombre virus 13、1993 Hantaan病毒 14、1994 Sabia virus 15、1995 HHV-8 16、1997 禽流感病毒H5N1 17、1997 Menangle病毒 18、1999 SEN病毒 19、2001 Meta肺病毒 20、2003 SARS病毒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
断分析
肇庆市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拥有一支
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疗团队,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在临床
工作中,儿童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医生面临的常见病之一,对于及时、准确
地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 rev">,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血常规检查
方法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通过分
析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探讨其在临
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血液细胞
成分,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而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
期反应蛋白,在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会明显升高。因此,结合血常规和CRP的检查结果,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儿感染性疾病的情况。
首先,血常规可以反映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在细菌性感染中,白
细胞计数往往会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明显增加。然而,血常规
检查并不能确定感染的具体原因和程度,因此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而CRP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会在细菌感染时迅速升高,可以更加
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炎症程度。因此,联合检查血常规和CRP,可以更加准
确地评估患儿感染性疾病的情况。
其次,血常规和CRP的联合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
括抗生素的使用等。通过血常规和CRP的联合检查,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
感染性疾病-风疹(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麻疹、猩红热及幼儿急疹相鉴别,见本 章第四节
14-1:与麻疹、猩红热、细儿急疹鉴别
【治疗】
1.治疗原则
●西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为对症和 支持治疗。中医治疗“以透为顺”,治以疏风透 疹,清热解毒为主。
2.西医治疗
●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先天性风疹患 儿可长期携带病毒,影响其生长发育,应早期检 测视力、听力损害情况。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风柄”“瘾疹”等范畴。
【病因病机】
1.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风疹病毒只有一种抗原型,不耐热,在室温中很 快失去活力,但能耐寒和干燥。出疹前5~7天到疹 后在患儿鼻咽部的分泌物中能找到病毒。
(2)发病机制Baidu Nhomakorabea
●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侵入患儿的上呼吸道黏膜、 颈淋巴结并复制,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和病毒血症, 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其皮疹是 病毒直接损害真皮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所致。妊 娠初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溶解、胎盘绒毛炎 等引起胎儿损伤,导致各种先天畸形。
●风疹很少有并发症出现,偶可见并发肺炎、心肌 炎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者,预后均良好。
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妊娠3个月以内患风疹的孕妇,风疹病毒可通过胎 盘传给胎儿,使胎儿发生严重的全身感染,引起 多种先天缺陷或畸形,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儿科学 第七版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病毒感染
一、麻疹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已知最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如果接触了麻疹病毒,几乎所有未接受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s spots)
、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死亡主要是由于肺炎等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
(WHO)发起的全球免疫活动已使最近5年间麻疹的死亡率减少了48%,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
【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球形颗粒,有6种结构蛋白。仅存在一种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人是唯一宿主。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达到终身免疫。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流行病学】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含有病毒的分泌物经过
患者的呼吸、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发病机制】麻疹病毒通过鼻咽部进入人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并侵入血液,通
过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器官传播,如脾、胸腺、肺、肝脏、肾脏、消化道黏膜、结膜和皮肤,引起广泛损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常并发喉炎、支气管肺炎或导致结核病复燃,特别是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发生重型麻疹或因严重肺炎、腹泻、脑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大纲明细:
(1)常见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的病因
(2)各种皮疹特点和出疹规律
(3)常见并发症
(4)治疗
(5)预防
考点明细:
各种发疹性疾病的病原?
临床表现中重要的点都有哪些
由病毒所致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有以下几种:麻疹、风疹、幼儿急疹和水痘。猩红热是由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开始发病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麻疹
1.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通过患者的呼吸、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2.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其他类型麻疹。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者可延至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4天。①发热:热型不定,渐升或骤升。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③麻疹黏膜斑(Koplik 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0.5~1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40.5℃,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不伴痒感。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此为后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7~10天后痊愈。
(2)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部分免疫力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以下有母亲被动抗体保护者。此型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色淡、消失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病程约1周。
2)重型麻疹:多见于患者身体虚弱、原有严重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此型中毒症状严重,发热高达40℃以上,惊厥、昏迷。皮疹呈紫蓝色且有消化道出血、鼻出血、血尿、血小板减少。常伴有休克、心功能不全。皮疹密集或融合成片,有时疹出不透或突然隐退。此型死亡率高。
3)异型麻疹:多见于接种过灭活麻疹疫苗后而再次感染麻疹野病毒株者。表现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皮疹顺序先为四肢远端,而后向躯干、面部发展。皮疹为多形性,有斑丘疹、荨麻疹、水疱和紫癜等。常并发手足水肿、肺炎、肝炎、胸腔积液等。
3.并发症
(1)喉、气管、支气管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引起呼吸道炎症。如继发细菌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表现为声嘶、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重者可窒息死亡。
(2)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幼儿。占麻疹死因的90%以上。麻疹病毒本身引起的间质性肺炎,随出疹及体温下降后好转。如继发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此类肺炎可发生于麻疹过程的各个时期。中毒症状重,死亡率高。
(3)心肌炎: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4)麻疹脑炎: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约为1‰~2‰。常发生于出疹后第2~6天。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死率高,存活者留有运动、智力和精神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可达20%以上。
(5)营养障碍:多见于病程中持续高热,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护理不当,供给各种营养不足的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维生素A缺乏引起干眼症等。
(6)结核病恶化:患麻疹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暂时的抑制,使原有隐伏的结核病灶重趋恶化。可发展为粟粒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4.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剂量的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烦躁可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
剧咳时用祛痰镇咳剂。治疗各种并发症。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麻疹时应给予维生素A,有干眼症者,1~4周后应重复给予维生素A制剂。
(3)并发症的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5.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般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麻疹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患者曾住过的房间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患者的衣物在阳光下曝晒或肥皂水清洗。
(3)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
(4)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按我国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初种年龄为8个月。7岁儿童应再次接种麻疹疫苗。
(5)加强麻疹的监测。
(二)风疹
1.概述风疹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病毒性出疹性传染病。病原为风疹病毒。风疹病毒经飞沫传播、或经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