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经济学(第4期):礼物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学论⽂参考⽂献
以下是店铺⼩编为⼤家搜集整理的经济学论⽂参考⽂献,供⼤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尽在参考⽂献栏⽬!
著作: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3.克莱恩:《凯恩斯的⾰命》,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4.⽶尔顿·弗⾥德曼:《资本主义与⾃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5.费雪:《利息理论》,上海⼈民出版社,1951年版
6.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种说明》,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7.布坎南:《⾃由、市场、国家》(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马丁·费尔德斯坦:《转变中的美国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0.孙国茂:《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东⼈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张曙光主编:《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樊纲主笔:《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纲》,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4.Liundgqvist,L..and.Sargent.Recursive:Macroeconomic Theory . MIF Press ,2001
15.Phelps:The Modern Equilibrium Theory of Un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Asste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万圣节与糖果的经济学
万圣节与糖果的经济学
万圣节(Halloween)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它源自于古代凯尔特人的庆祝活动。在这一天,孩子们会穿上各种各样的服装,挨家挨户要糖果。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涉及到许多经济学的原理和影响。本文将从供求关系、市场竞争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探讨万圣节和糖果
之间的经济学关系。
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在万圣节期间,供求关系
对于糖果的价格产生着重要影响。在这一天,需要糖果的孩子们数量
极多,对糖果的需求量激增,导致糖果的供应紧张。供需关系的失衡
使得糖果的价格上涨,因为供应商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提高价格来获取
更高的利润。因此,孩子们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钱来购买糖果,而供
应商则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购买行为
和预算。
市场竞争也是万圣节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
们来购买自己的糖果,供应商通常会采取各种营销策略。他们可能会
打折、赠送小礼物或者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吸引顾客。这种竞争促
使供应商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糖果,还要关注创新和市场营销手段。
他们需要不断地改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并在市场
上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也在推动着糖果市场的发展。研究发现,人们对糖果的需求并非完全来自于其实际的需求,而是受到诸如
社会认同、个体欲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万圣节是一个社交性的节日,
孩子们希望在这一天与同伴们分享和展示自己的糖果。通过获得更多的糖果,他们可以在社交圈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这种心理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糖果市场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愿意为了更多的糖果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和金钱。
经济学案例分析三篇
经济学案例分析三篇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己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己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删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 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 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
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
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
赠品营销经济学原理
赠品营销经济学原理
在销售,运营的过程中,有一个法宝,我们都会用。
用得好,产品不用降价,也可以增加N倍销量,有如神助;用得不好,不但没效果,还会增加投入成本。
对,可能有小伙伴猜到了,这个法宝就是:赠品。
赠品,对于做销售和运营的小伙伴都不陌生,尤其是做电商的,行业有一句笑话,现在做电商的没有赠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电商的。
但怎么样选择合适自己的赠品?如果判断赠品是否有效?怎么
样可以最大化利用赠品价值来为我们的销售赋能?
以下的一些小策略,可以给到大家借鉴:
首先,我们看一下常规赠品的使用类型:
流量型:一般使用的是免费赠品,主要目的用于引流,拉新。
比如:常见线下的商铺派气球、小扇子,小礼物等,就是为了通过免费赠品吸引客户到店。
例如:线上的朋友圈集赞免费得到X斤水果;邀请几个好友加微信可以得到某一件小礼品等,也是利用赠品和低门槛活动来吸引用户参与。
流量型的赠品,第一要低成本,最好可以支持大范围引流,且不会造成成本上的压力。第二要尽可能是用户感兴趣的,用户对赠品越感兴趣,成功率就越高;具体的赠品维度可以参考下面内容。
成交型:赠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主销产品的附加值,最大限度促
使客户下单。
常见线下的商超买某一件西装,送一条(价格挺高的)领带;
常见线上电商女装店,买够XXX元(或多少件)送指定的衣服/裙子或包包。
这样的案例非常多,例如京东限时买电脑送无线鼠标等。
成交型的赠品策略,目前我们在线上可以找到很多,尤其是电商渠道,几乎所有的店铺都会使用。
锁客型:通常在销售的时候,不告诉客户有赠品,这样,客户在收到赠品的时候会充满惊喜,印象深刻。
第四章福利经济学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 1、个人利益与自利行为
每个个体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个体的目标实现,则社会利益也就 自然达到最大化。
然而,在一个社会里,人的利己行
为会受到约束,而基于社会团结的利他
行为总是在道德上加以肯定推崇。
个人必须考虑到与社会之间的连带
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2、社会选择
社会选择是人类在社会制度中做出 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 多时候它是政治过程(如投票、选举) 的结果。 在给定的社会环境下,社会选择一 般来说必须确定制度安排的优先性。
个人福利:
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
它是正负效用的总和。个人福利既可以是收
入和财富的客观量度,也可以是效用的主观
评价。
个人福利最大化不仅取决于个人的
目标驱动所付出的努力,也取决于个人
决策及其之外的环境因素。
个人福利最大化是以理性经济人的 假设为前提。以下是目标函数的
数学表达: U=U(q1,q2,q3。。。qm; a1) U代表个人主观效用,qm代表个人所消费 的m个商品和劳务;a1代表个人工作努力程度。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福利经济学 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
一,它以效用或功用( Utility )理论为
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社会福利
最大化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分为旧福利经济学和新 福利经济学两派,前者以庇古所建立的 福利经济学为基础,而后者则是以阿罗 的“ 不可能定理 ”为标志。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谈到这些博物经济学问题的答案时,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有一见如故之感,诚然,对于整天潜心研究经济学、分析数据搞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会是他们很不屑的小儿科。但对于我这个喜欢寻根问十万零一个为什么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appetizer(开胃菜),虽然没有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但是却能满足我对博物经济学管中窥豹的胃口。
我喜欢里面很生活化的例子。最初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就是某日在《读者》上看到这本书对“为什么妇女愿意忍受高跟鞋带来的不适感”这个问题的解释就觉得很有趣:高跟鞋给妇女带来挺胸收腹的身材美感固然是无可厚非的,最重要的是妇女都穿高跟鞋的话,“这个身高优势也就扯平了,她们之间的相对高度也就恢复了原貌。”设想“如果妇女们能集体决定穿哪种鞋,估计所有人都愿意放弃高跟鞋。可一旦有人私穿高跟鞋来获取优势,这一约定就没法维持下去了。”其实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我们想想也是很有道理的,只是我们限制在高跟鞋带来美感的思维定势中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这点完全是意料之中的。
生活中有意思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中有意思的经济学现象
当涉及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时,有许多有趣且广泛的例子。以下是一些例子:
一、礼物交换的心理学:在节日季节或特殊场合,人们倾向于购买礼物,并可能超出他们正常的消费水平。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到心理学的因素,如社会认同、归属感以及亲密关系的维护。
二、罕见商品效应:一些商品因为其稀缺性而显得更有价值。这种现象在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和珠宝市场等领域特别突出,人们愿意为了得到稀有的物品而支付更高的价格。
三、消费者心理学和价格策略:许多商家利用心理学原理来制定价格策略,如定价以99结尾,或者通过促销和打折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四、顾客忠诚度计划:很多公司通过顾客忠诚度计划来鼓励重复消费,例如积分卡、会员优惠等。这些计划不仅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额,还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五、城市交通拥堵:在城市中,交通拥堵不仅是一个交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导致了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增加以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激发了研究人员对于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关注。
六、虚拟经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虚拟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虚拟商品、虚拟货币以及虚拟社区内的经济活动都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这些经济学现象展示了经济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
影响。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经济体系的运作。
作为信号的礼物(经济学原理案例)
作为信号的礼物
一个男人正为女朋友的生日送什么礼物而发愁。“我知道了,”他自言自语,"我认为我应该给她现金。我毕竟不知道她的喜好而她自己知道;有了现金,她可以买她想要的任何东西。”但是,当他把钱给她的时候,他把这位女孩得罪了。女孩觉得他并不是真正爱她,于是跟他分手了。
这个故事背后有什么经济学道理呢?
在某些方面,送礼是一种奇妙的习惯。正如我们故事中的男人所指出的,人们通常比其他人更知道自己的偏好,因此,我们可以预期每个人对现金的偏好大于实物。如果你的雇主要用商品代替你的工资货币,你很可能拒绝这种支付手段。但是,当(你希望是)爱你的某个人做同样的事时,你的反应会完全不同。
送礼的一种解释是:礼物反应了不对称信息和发信号。我们故事中的男人拥有女朋友想知道的私人信息:他真的爱她吗?为她选择一件好礼物是他的爱的信号。可以肯定,挑选一件礼物而不是直接给现金的行动才能成为一个适当的信号。但其代价是高昂的(需要时间),而且,它的代价取决于私人信息(他多爱她)。
如果他是真的爱她,选择一件好礼物并不难,因为他时刻在想着她。如果他并不爱她,找到适当的礼物就较为困难。因此,送一件适合女朋友的礼物是他传递自己爱她这种私人信息的一种方法。送现金表明他甚至懒得去试一试。送礼物的发信号理论与另一种观察是一致的:在感情居于问题中最重要的地位时,人们关心习惯。因此,给女朋友或男朋友送现金是一个糟糕的行动。但是,当大学生收到父母的支票,他们通常不会难过。父母的爱不容置疑,因此,接受者也许并不把现金礼物理解为缺乏感情的信号。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篇
篇一:《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在支部开展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读到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有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来阐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不由的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书中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所有的事物,如果你从理论层面去解读,就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化,而你运用人们熟知的事例去理解说明,就会让人一目了然。就如同与人沟通时,要让对方理解我们所表达意思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对方熟悉的事物来举例。比如在统计工作交流中,如果单纯的给企业人员解释报表中指标含义,由于每个单位具体情况不同,个人理解也有差异,很难让企业人员正确掌握。假如我们针对每个单位的特殊性做出解释,或是利用常见的情况举例,对方理解起来就会容易许多,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微观经济学类第四章消费者均衡分析.ppt
• 2、总效用: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 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 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 函数为:TU=f(Q)。 •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是指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 TU 的效用总量。 MU Q • TU dTU MU lim Q dQ
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 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傻子地主》
• 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
们纷纷爬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在一棵 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 金子 ,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 机把金子抢走。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 滔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长工已一无所有了。几天过 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 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 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又几天过去了, 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 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Q0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 又称戈森第一法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 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 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得到 的总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 (P55)表4-1
有趣的经济学问题
有趣的经济学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经济学问题:
1. 为什么有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裕?
2. 为什么价格在不同市场上会有所不同?
3. 对于同一个商品,为什么不同人的需求和偏好不同?
4.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购买一个品牌而不是另一个品牌?
5. 为什么某些产品的价格越高,需求反而越大?
6. 为什么某些劳动力较稀缺的行业工资较高?
7. 为什么某些市场出现垄断,而其他市场则有很多竞争者?
8. 为什么有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9. 为什么某些国家会选择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10. 为什么经济周期存在,即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的阶段?
这些问题都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且都有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探索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系统运作的原理。
有趣的经济学小知识
有趣的经济学小知识
1. 帕累托改进
在经济学中,帕累托改进是指通过重新分配资源,使得至少有一方的福利提高而不损害其他人的福利。这种改进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 德国超市
德国超市被称为"餐馆难民"的天堂,因为德国消费者可以将未经使用的食物带回家做餐点。这一措施旨在减少食物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追求某种选择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换句话说,它是指做一件事所放弃的其他可能性。考虑机会成本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 集体行动问题
在经济学中,集体行动问题是指当个体追求自己的利益时,整体的结果可能不如预期。这体现了博弈论的概念,表明合作和协调对于达成共同利益是至关重要的。
5. 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某个行动或决策对无关方造成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补偿。例如,汽车尾气污染导致空气污染,而这种影响对于汽车使用者来说是外部性。
这些只是经济学领域中一小部分有趣的知识,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娱乐。经济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许多与之相关的现象和概念。
经济学的语言问题和语言的经济学分析
2000 : 114) 。另外, 语词 并不是由 人任意操 纵的 符号, 它们甚至也不是人们造出并给予他人的符 号 , 相反, 是 我们寻找正确的词 , 这就是说, 寻找 真正属于事物的语词 , 从而使事物在词语中表述 出来 ( 伽达默尔 1999 : 533)。因此 , 经济学, 尤其 是经济学的秩序范例分析, 作为一种特定的人文 社会科学, 它不能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日常语词的 描述, 完全变成由一种纯数学建摸推理而来的理 论性逻辑建构。即使如此 , 也必须由语言来表述。 尽管数学也是一种语言, 一种理想的理性语言 , 尽 管人们在交往和交易中离不开数量计算与数理推 理 , 但完成人们交易与交往的主要媒介工具仍然 是日常语言。就世界的本质来说 , 尽管对世界没 有人也能够存在, 但 世界就是语言地组 织起来 的经验 和 与 之 相关 的 整 体 ( 伽 达 默 尔 1999 : 572) 。从 这一 视角 出发 思考 问题, 就可 以认 识 到 , 作为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的经济学, 如果不思考人们交往与 交易中的语言和 语言问 题 , 如果不反思经济学作为一种话语体系的内在 本质及其局限, 恐怕很难向人自身提供和展现一 种相对真实图景。 这里我们 不妨拿利奇 ( G eo ffrey L eech) 在其 语义学 第 4 章一开头就举出 的一个例子来说 明上述担忧 : 假如存在一个理想的机器人社会 , 每 个机器人都能发出和接受某种信号 (我们可以把 这种信号认作某种 机器人语言 ) , 并且每个机 器人接受到某种信号后 , 都 进行自己的 逻辑计 算 , 然后按自己的逻辑计算进行活动和 执行任 务 。这个理想的机器人社会中, 语言的唯一功能 是讲述知识和传递信息, 以便使各个机器人互动 和相互合作 。 ( 利奇 1987) 这是否真的就像施瓦 辛格所演的科幻电影 超级警察 中的故事所展 示的那样, 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 ? 其实, 这种机器人社会与真实 的人类生活世界 相去甚 远。因为, 人类社会的语言要比这种只传递信息 的 机器信号 的功能和内涵的差异要复杂得多。 在新古典的 超理性的 机器人社会中 , 道 德、 情 感和语言的多重作用根本不起作用。因为, 他们 根本不考虑伦理判断、 价值规范、 人们的即时情绪 和心境会通过所用言辞、 语音甚至语调影响人们 的决策 , 尤其是影响博弈对手的策略选择 , 从而改 变社会博弈的后果。因此, 单从语言和人们言语 活动的视角来看 ,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假设, 实际 上可能比任何生化实验室的 无菌 和 真空 条 件要求还要严格得多。 即使我们不对语言与种种社会博弈活动结果
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
牧术蝕济与管搜研老2021年第4期
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
毛紫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
摘要:公共物品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是市场失灵的空白区域,由政府部门担任供给主体。文章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构建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约束下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模型,发现当所有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生产者生产最后一单位的公共物品所消耗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公共物品实现有效供给。要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应不断完善对部门的监督机制、加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监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构建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格局。
关键词: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经济学分析;社会福利;政府决策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21)04-0068-04
Economic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Effectiv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MAO Zi-jun
(School of Urban Economics and Public Affairs,C 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100070,China)
Abstract:Non-exclusivity of income and non-competitiveness of consumption were the two clas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goods, as the blank area of market failure,the supply subject of public goods was assumed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s.Based on microeconomic theory,the effective supply model of public goods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was constructed.It was believed that when the marginal revenue obtained by all consumers in consuming public goods was equal to the marginal cost consumed by the producers in producing the last unit of public goods,the effectiv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can be realiz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goods supply,we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he department and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ness of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on mechanism and build a diversified public goods supply pattern.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11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11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篇1
《牛奶可乐经济学》很简洁,闻其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与经济学有关的书籍,但大多数的人听到“经济学”这个词时,往往会感到头疼。而当你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时,你就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理解“经济学”,也会转变经济学在你心里的那个枯燥乏味的印象。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高校管理学院的教授。弗兰克教授喜爱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同学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会在书中举出许多千姿百态的例子,让同学写小论文,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教授的这些基本原理简洁而又生动,很简单被人理解。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为此书的蓝本。
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例子,向我们讲解并描述了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如在讲解并描述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时,让我懂得了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愿的功能,又要满意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产品设计要实现二者的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本钱效益的原则。还有讲解并描述的供求关系实践原则也让我尤为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举出了一个“为什么许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供应免费的花生米?”这个例子很真实,免费花生米可以随便索要,而花生和酒是互补品,酒客花生吃的越多,从而点的酒就越多,因此,酒就可以给商家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
而水和酒又互为替代品,既然酒客吃花生米对水和酒有需求量,而酒吧买的水的价格相对较高,那酒客们为什么不买酒呢?这样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例子让我理解到了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通过这些例子,我理解了“一价格定律”,也告知我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情愿多花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制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书中生动鲜亮的例子数不胜数,通过这些例子,转变了我之前那个以数学为核心的硬学科“经济学”的观点,让我知道了经济学应当是一门根植于阅历和观看的社会科学。《牛奶可乐经济学》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脱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供应了无限能量。因此,假如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多提几个“为什么”,我们也会从中收益许多哒。
施坚雅市场理论
施坚雅市场理论
美国学者施坚雅教授是一位重要的学术人物。施坚雅的贡献在于突破了地方史研究主要囿于行政区域空间的局限,提出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区域研究的理论。他于1977年主编出版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TheCityinLateImperialChina),是自70年代以来美国中国史研究由综合性研究转向地方性研究过程中的一本最重要的著作。该著作中的中国集市体系理论和宏观区域理论可以说是80年代以来对中国经济史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
施坚雅的模型的假定前提是:同的,各种均匀分布(第21页),那就连相对贫瘠的土地和河滩沟边之类土地都不存在,建立新居民点就更无必要了。
施坚雅以对中国市场体系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理论,提出了中心边缘理论。他将中国的地域分为中心地与地区系统两个层面,提出以经济职能作为中心地的基本职能。按照不同的中心地在经济职能上的差异而划分了不同的级别,以中心地的级别形成了相应的地区系统。在地区系统中施坚雅提出了核心-边缘结构理论,在各个地区系统中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责核心区域轻于边缘区域(注:施坚雅:《城市与地方体系层级》,叶光庭等译,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施坚雅认为政治主要集中于中心地,而地区系统则集中了非正式政治和亚文化群(注:施坚雅:,等译,施坚雅主编)。
施氏的贡献在于将原属地理学的空间概念引入的中,为历史学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施氏的市场体系理论与宏观区域理论结合上,存在着重要缺陷。真正的在于如何从实证的角度重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一个市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经济学(第4期):礼物的经济学分析
栏目介绍:“有趣的经济学”是《蒙格斯报告》公众号推出的国际前沿经济学论文评论类推文。论文一般来自《美国经济评论》(AER)、《计量经济学杂志》(ECA)、《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经济学季刊》(QJE)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我们希望用通俗易懂的介绍和评论使高大上的经济学有趣起来。
古往今来,社会关系中充斥着礼物的影子。《诗经》中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礼物不是为了答谢,而是用以珍重情意、永结为好,故而后世也有欧阳修的“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而经济学中,也一直不缺少礼物的影子,诸如礼物的信号传递理论,甚至有“礼物经济”(gift economy)的概念。
现有研究表明,礼物可以促进社会互利互助,但与此同时,礼物也因其负外部性广受批判:礼物收受方可能会因此改变决策,从而损害第三方利益。礼物因此也被视为公司治理恶化、
医疗费用激增、政治分肥等现象的主要诱因。那礼物的负外部性是如何体现的呢,又该如何治理防范呢?Ulrike Malmendier和Klaus Schmidt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你欠我的》(You Owe Me)运用实验及理论模型给出了答案。
作者设计了实验组(Gift Treatment,“GT”)和对照组(Baseline Treatment,“BT”和No Externality Treatment,“NET”)三组实验,以研究小礼物(钢笔、咖啡杯、午餐买单等)对决策者的影响。其中送礼是无条件、不基于最终结果的,此外,所有参与方仅有此一次互动,即不涉及长期客户关系维护。在GT和BT两组均包含一个决策者、一个委托人,和两个生产厂商,决策者代表委托人选购厂商的产品。产品是50/50对开的彩票,收益区间是[3, 20],收益归委托人所有。决策者的报酬是20个币(Token),独立于其采购选择。
在GT实验组中,期初,一个厂商会被随机选中,成为潜在送礼人X(方便起见另一个厂商称之为Y),并获得一个币,可用来送礼。礼物一旦送出,决策者不可拒绝,且其收益会增加两个币。X即被决策者选中的厂商收益是16个币,Y的收益是0。每次实验开始前,X 并不知道自己和Y厂商的产品质量,以排除质量信号作用的影响。委托人知晓存在送礼行为的可能性,但不清楚X是否将礼物送出,也不知道哪种商品最终被决策者选中。
在BT对照组中,送礼被禁止,以测试决策者是否有能力做出符合委托人利益的选择。而在NET对照组中,送礼设定与实验组相同,但不存在委托人,决策者也无固定收益,即决策者自己承担决策导致的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BT对照组中,决策者的决策与代理人的选择未见显著差异,说明决策者
有能力做出符合委托人利益的选择。而在GT实验组中,决策者的决策与委托人的选择差异显著(p < 0.001),说明礼物显著影响了决策者的行为。在NET对照组中,实验结果显示礼物的影响仍然存在,但相比GT要弱得多。这也证实了作者的猜想:即使在单次交往中,赠送低价值、不含产品质量信息的礼物仍能够显著影响礼物接受者的决策,而当决策成本由第三方承担时,礼物的影响更大。
此外,作者也用实验方法检验了三种常用处理送礼行为的方法——信息披露、礼物价值上限与利润分享——的效用。信息披露旨在告知第三方礼物的存在,提请其关注,例如美国要求政治团体公布支持者的捐赠,以让选民了解其利害;礼物价值上限意在限制礼物价值从而降低其影响,例如美国加州规定当地当选官员每年度从单一渠道获取的礼物价值不得超过420美金;利润分享是指委托人给予决策者一部分收益,从而协调两者利益使其保持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对信息披露的规定可有效影响决策者行为,而对礼物价值的上限不足以降低送礼的影响。此外,令人惊异的是利润分享具有双刃剑性质:委托人同意合作对决策者行为有正向影响;但若委托人拒绝利润分享,决策者可能因此做出报复性行为,从而进一步增加效率损失。
礼物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礼物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双方的利益,但赠受双方的利益联结对于第三方来讲确未必是好事。如何更好规范送礼行为,值得政策制定者与经济学家共同思考。
下期预告:网店与实体店的选择
内容出品:蒙格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