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景写哀情即用衬托的手法来表达孤独凄凉的思想感情
对《采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思考
对《采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思考
作者:陈红涛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年第11期
【摘要】《采薇》选自《诗经·小雅》,其是一首军歌,讲述了士兵内心的情感。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评论其结尾一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后来很多的教研材料也是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赏析。在此,对《采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采薇王夫之抒情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课文《采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讲述了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抒发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特别是结尾一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加强了全诗感情的浓度,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历来为古今读者所吟诵品味。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评论此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很多教研材料也以此为依据来赏析此文。船山先生认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解释为以前“我”去当兵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悲伤;诗歌用“杨柳依依”的乐景来反衬悲情,使悲情更显得悲伤。“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理解为现在“我”打完仗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多么愉快;诗歌用漫天大雪的悲景来反衬乐情,使感情更加欢乐。
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或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用“悬崖百丈冰”反衬“花枝俏”,把梅花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蔑视群花的品格形象地表现出来;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的结尾一段写道“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有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镇……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熏熏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描绘除夕时节鲁镇“祝福”的欢乐气氛,强有力地反衬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以景衬情的诗
以景衬情的诗
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
色新。《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李煜的《采桑子》
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杜甫的《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柳永的《雨霖铃》中的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乐景写下哀就是以美乐景物衬托忧伤的凸现手法。人们的境遇相同,心情相同,文化
水平和思想性格相同,对景物可以存有相同的情感和审美态度。乐景写下哀情。实际上,
乐景写下哀情说的就是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大致存有四种:一就是用幸福之景整
体表现忧愁之情,即为乐景写下哀情;二是用幸福之景整体表现惊讶之情,即为乐景写下
乐情;三就是用衰落之景整体表现积极向上、惊讶之情,即为哀景写下乐情;四就是用衰
落之景整体表现忧愁之情,即为哀景写下哀情。其实,以景写下情,在表现手法上称作衬托,它存有正裹和凸现之分后。以上四种景与情的关系加之衬托的表现手法就可以定义为:以乐景凸现哀情,以乐景正衬乐情,以哀景凸现乐情,以哀景正裹哀情。这首诗为什么可
以认知变成就是用衬托的手法去抒发寂寞悲凉的思想感情呢,把握住“病夫”这一抒发哀
情的词语,将“百媚”的“杨柳微风”之乐景与之联系出来了,于是顺理成章的得出结论
了“诗人用衬托的手法去抒发寂寞悲凉的思想感情”的结论。
以乐景写哀情(学生版) -
诗歌中“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知识链接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这就是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以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加入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哀景抒乐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心中难言之意,难传之痛。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以乐景写哀情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倾向。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四看”原则,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这样容易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还是激昂。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进一步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或者景物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红花、绿叶、鸟鱼虫等等,再或者表示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那么我们则一般认为这样的景物是乐景。
典型范例
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二.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也就生情了。花儿露珠晶莹,就好象花儿泪聚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这就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
诗词写作之衬托与抑扬
诗词写作之衬托与抑扬
宋朝诗人陈与义有《清明二绝(其二)》的诗歌:“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关于这首诗,在问起“此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一问题时,学生理解为:诗人用乐景写哀情(或衬托)的手法来表达孤独凄凉的思想感情。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首先说乐景写哀情。
实际上,乐景写哀情说的是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大致有四种:
一是用美好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乐景写哀情;
二是用美好之景表现欣喜之情,即乐景写乐情;
三是用衰败之景表现昂扬、欣喜之情,即哀景写乐情;
四是用衰败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哀景写哀情。
既然乐景写哀情说的是景与情的关系,那么,把它当作表现手法是欠妥的。
其实,以景写情,在表现手法上称之为衬托,它有正衬和反衬之分。以上四种景与情的关系加上衬托的表现手法就可以表述为:以乐景反衬哀情,以乐景正衬乐情,以哀景反衬乐情,以哀景正衬哀情。
这首诗为什么会理解成是用衬托的手法来表达孤独凄凉的思想感情呢?抓住了“病夫”这一表达哀情的词语,将“百媚”的“杨柳微风”之乐景与之联系起来了,于是顺理成章的得出了“诗人用衬托的手法来表达孤独凄凉的思想感情”的结论。那么,在这首诗中,为什么不能如此将此景与此情联系起来?为什么不能理解成衬托手法呢?
衬托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依此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衬托中事物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为了表现主要事物,用次要事物来陪衬或对照;在古典诗歌中,为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诗人往往借助于一些景物
以乐写哀倍伤情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四年级语文精品课件)
名人语
王夫之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 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
——《姜斋诗话》
如何鉴赏?
一,明手法
认清“乐景衬哀情”为表现手法中一种,以乐景写哀情,指用 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情感。
如李煜《采桑子》中“可奈情怀,欲 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 见伊人入梦来。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 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 “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 让诗人伤心,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 情”的手法。
如何鉴赏?
四、品诗文
结合诗歌,组织语言,明确是“Baidu Nhomakorabea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并 规范语言进行赏析。
《谢亭送别》中“红叶青山”景物明朗, 色彩艳品丽析,:是诗为人乐运景用,了而“从乐诗景题衬“哀谢情亭”送的手法。 别红”叶中青可山得色知彩诗艳歌丽情,感是基“调乐为景哀”愁,,全是诗情感基 “调孤孤寂寂落落寞寞的,离是愁“”哀,情是””;依“依红不叶舍青的山伤”恰是 感对“离。愁理的清有思力绪反后衬,,那景么色鉴越赏美品,析人也物就的信感伤之 手情拈却来倍了加。沉郁,让人体会到诗人的难言之悲, 难语之痛。
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前两句写景,勾勒出渭城风光—朝雨乍 歇,天气清朗,驿道洁净,杨柳吐青,客舍青青,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美妙图景。后 两句写饯别,西出阳关,仆仆风尘,长途跋涉的孤 独艰辛可以想见。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一下学期期中备考强化训练6-古代诗歌欣赏(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下学期期中备考强化训练6-古
代诗歌欣赏(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备考
古代诗歌阅读强化训练
考题先练找不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梦得:刘禹锡。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用雅的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体现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闲征”一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场面。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这里的“醉”是陶醉,把“闲饮”和内心的欢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D.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
2.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知识梳理强基础
一、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古诗按题材可分为:
乐景衬哀情
乐景衬哀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表达心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如柳永的《雨霖铃》的结尾“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说是“虚设”,但终是美景,但诗人心中却蕴涵着难以排解的愁苦。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也就生情了。花儿露珠晶莹,就好象花儿泪聚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诗歌鉴赏对比正反衬乐景衬哀情烘托篇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⑴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真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从李清照《永遇乐》词中观其清新脱俗反衬手法
1
隽永的余味。 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是作者晚年流寓临安时所作。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变化。前期,作者有着美 好的少女生活,有着美满的婚姻,所以词大都写的是闺情别 绪。后期,国破、家亡、夫死,给了词人沉重的打击,所以 是流着“泪”写着“愁”,词的内容变化使词的风格也起了较大的 变化,后期的词表达的感情是凝重、沉闷、抑郁、凄苦的。 为了表达这一刻骨之痛,把“愁”写足,她不仅选择一些衰败 的景物来写,有时也选择了一些美丽的景物来写,以此来反 衬心中的苦闷、忧伤与凄苦。
掌握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对我们的写作是很有帮 助的,恰当运用可以使我们的作品清新脱俗,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注.九家集注杜诗.中 华书局,1982. [2][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衬托手法的分类及用法
衬托手法的分类及用法
高考诗歌鉴赏中一个很重要的考查点就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其中,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难点。表达技巧又分好几类,而衬托只是其中一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也是高考诗歌鉴赏经常考到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全面准确地掌握好衬托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广大考生很有必要。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艺术手法。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乙事物 (宾) 配衬甲事物 (主) ,就是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会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类。
正衬就是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另一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正衬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正衬具体还可分为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等。如宋代陈与义《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两句就运用了以动衬动的艺术手法,诗人仰卧在船上,注视蓝天白云,发现“满天云不动”,但这实际是行船中人的错觉,以白云的流动衬托出船行之速。又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六宫后妃之美正衬杨玉环更胜一筹的美,即以美衬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诗以西湖生机蓬勃,春意盎然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欣赏春景的欣喜之情,即以乐景衬乐情。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1)深秋晚景图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根据“枯藤”“夕阳”“西风”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
(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随意
(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解析】【分析】(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与“随意”相照应。
(2)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随意;
⑵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1)深秋晚景图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根据“枯藤”“夕阳”“西风”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3)断肠人在天涯。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晏殊《蝶恋花》“乐景写哀”辨
晏殊《蝶恋花》“乐景写哀”辨
作者:咎娟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01期
在晏殊的闲雅而有情思的《珠玉词》中,《蝶恋花》以其清雅之气、深挚之情而动人心扉。在苏教版必修四教学参考中对这首词的上阙有这样的鉴赏:“上阙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皆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在这里出现了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作为一种写作技巧缘于《诗经》,作为一种理论则来源于清代的大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的一段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他通过对《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著名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内容的绝妙分析,道出了这一特殊的审美情感。人们用特定的“哀景”来寄托自己的悲哀情感,用特定的“乐景”来寄托自己的欢愉心情。通过哀景与乐情、乐景与哀情的对比,确实能使诗意更加浓郁,也的确创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意境。
从辩证角度看,以乐衬哀确能收到奇效,但“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真是“乐景写哀”吗?
在古典诗同里,运用“乐景写哀”的艺术作品确实动人心魄。
比如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位薄命的君王把自己那份痛苦而复杂的亡国之痛寓于“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这些美景之中。可沦为亡国奴的他此时面对眼前的无限美景时,内心溢满的只能是浓郁沉重、长流不尽的哀愁。整首词正是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把哀惋凄楚的亡国之思极为真挚地抒发出来。
乐景衬哀情
磨坊主人:“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 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 可立意为:识才用才、伯乐应该是把合适的人 才放在合适的位置。 千里马:“ 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 “不然, 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 驴了!” 可立意为:摆对位置,才能成功
审 题 方 法 一 : 找 关 键 词 句
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 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 —— 抓关键词、句入手。有的材料 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 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 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 设置关键词、句(开头、结尾、 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 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 ——“ 燕 对话),抓住这些关键词、句, 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 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 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 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 材料,正确立意。 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 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 原动力。
“第一乐”
Ø
应该说是亲情之乐,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处。 其实孟子的真正意思是,父母俱在,做子女的可以尽 孝道,兄弟没有灾患,有手足之情,可以尽悌情,这 是人生一大乐事。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观点,孝敬 父母,兄弟和谐,这是人生乐事。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1)阴阴;又
(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其中的“阴阴”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又”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据此可作答。
(2)“又逐春风到洛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阴阴;又;
⑵“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这句诗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景写哀情即用衬托的手法来表达孤独凄凉的思想感情。
相关知识延伸:乐景写哀情。实际上,乐景写哀情说的是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大致有四种:一是用美好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乐景写哀情;二是用美好之景表现欣喜之情,即乐景写乐情;三是用衰败之景表现昂扬、欣喜之情,即哀景写乐情;四是用衰败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哀景写哀情。
其实,以景写情,在表现手法上称之为衬托,它有正衬和反衬之分。以上四种景与情的关系加上衬托的表现手法就可以表述为:以乐景反衬哀情,以乐景正衬乐情,以哀景反衬乐情,以哀景正衬哀情。
衬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