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公开课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杂文的特点,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实质。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形象、深入浅出的论证艺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批判继承的文化观念。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包容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实质。
(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2)结合现实,正确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各种各样的事物,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是全盘接受,还是一概拒绝?在文化领域,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看看他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三)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34 年6 月4 日。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执行一条卖国投降路线,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大片国土沦陷。
在文化方面,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
在革命阵营内部,一些人在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盲目排斥和全盘接受的两种错误倾向。
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3
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拿来主义的定义和内涵,探讨其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拿来主义特点,领会其在各个阶段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拿来主义的利与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拿来主义的定义、内涵及其在改革开放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拿来主义特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客观评价拿来主义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拿来主义特点,理解其在各个阶段的作用。
重点:掌握拿来主义的定义、内涵及其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入拿来主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拿来主义的定义、内涵,分析不同时期的拿来主义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b. 课堂讲解: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前后的拿来主义特点。
c. 案例分析:讲解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在实践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拿来主义2. 板书内容:a. 定义与内涵b. 不同时期的拿来主义特点c. 拿来主义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拿来主义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包括拿来主义的定义、内涵,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拿来主义特点,以及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拿来主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文化、科技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
市级公开课课件《拿来主义》
将借鉴的经验和知识应 用于实际情境中,提出 自己的创新想法。
拿来主义的实践
通过实际项目和案例研究,学生可以将拿来主义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提升 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
市级公开课课件《拿来主 义》
拿来主义是一种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借鉴和创新的方式 来提升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拿来主义的概念
拿来主义指的是借鉴他人的经验和知识,结合自身情况,形成独来主义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源自于人类向前发展的历史,人们通过学习他人的成果来提升自身。
拿来主义的原则
1 批判性思维
评估所借鉴的经验和知 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 创造性思维
结合借鉴的内容,发现 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
3 尊重知识产权
在借鉴他人的作品时, 要尊重其知识产权和著 作权。
拿来主义的技巧
1 阅读广泛
从各种资源中获取不同 的观点和知识。
2 观察借鉴对象
3 应用创新思维
学习成功的案例,并分 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方法。
拿来主义的意义
拿来主义让学生受益于他人的智慧,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 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拿来主义的适用范围
拿来主义适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科技、商业和艺术等,能够帮助人们 更好地学习、创新和解决问题。
拿来主义与抄袭的区别
拿来主义强调借鉴和创新,注重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而抄袭则是简单地复制他人的作品或想法。
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3
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新教材,涉及第十章“概率与统计”的第三节“事件的独立性”。
具体内容包括:事件的独立性定义、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条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概率事件独立性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事件的独立性定义,能够判断实际生活中的事件是否独立。
2. 学会运用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事件的独立性定义、条件概率的计算。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模型,运用独立性原理进行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篮球运动员投篮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投篮命中的概率与之前的投篮结果是否有关联。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事件的独立性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独立性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篮球运动员投篮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独立性原理判断事件是否独立,以及如何计算条件概率。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事件独立性定义2. 条件概率计算方法3. 例题及解答步骤4.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某商店的会员卡发放概率为80%,非会员购买商品的优惠概率为30%,会员购买商品的优惠概率为50%。
如果一名顾客购买了商品,且获得了优惠,求该顾客是会员的概率。
答案:(1)事件独立。
(2)设事件A为顾客是会员,事件B为顾客获得优惠,则P(A)=0.8,P(B|A)=0.5,P(B|非A)=0.3。
根据条件概率公式,计算得P(A|B)=0.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事件的独立性及其应用掌握程度,以及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2篇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4【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总体理解文意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教学设想】1、学习本文可以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3题进行。
(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部分)3、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总体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题解导入:“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2、讲读课文的'前半部分(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1)学生阅读这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
(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
课文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接着举出事实(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媚外卖国(2)细读第3节,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词句,思考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教师补充: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则当佳节大典之际,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拿来主义》优秀课件1
思考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总结了“拿来主义” 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和“拿来”的四个 条件,请分别加以说明。
思考讨论
使用——直接学习 存放——化害为利 毁灭——完全摒去
沉着 有辨别 人才能成为新人 勇猛 不自私 文艺才能成为新文艺
拿来主义者 必备的条件
( 沉着 ) (勇猛 ) (有辨别) (不自私)
说明怎样 “拿”?
(2).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 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3).“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是怎样说理的? (4).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 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1)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 话说
方 式
创新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 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
作比较。
比喻论证
•该“明用的段积学有 事作 水 习相 物者”上用推的似 作了论成点 比十到就的 喻个人是事来比的不物论喻断“打证。积积作德累比抽者”起方象先,来,的用正的也观两面。就点个论接是正比述着喻积又用确,累用人 。从的“们“作不熟积用积知土,跬”说、 •步如”《、劝“不学积》小“流积”土两成个山比,喻风从反雨面兴说焉明;如积果水不积成累渊就,不 能蛟达龙到生远大焉目;标积。善说成明德学习,要而积神累明。自下得面就,分圣两心层备说焉明。如 何故做不到积积累跬。步作,者无用以四至个比千喻里正;反不对积照小:先流用,“无骐以骥成”、 “江驽海马。”对骐比骥,一说跃明,主不观条能件十的步好;坏驽,马不是十学驾习,的功决在定因 素不,舍坚。持不锲懈而才舍是之学,好朽的关木键不;折又;用锲“而锲而不不舍舍,”金,石“锲 而可舍镂之。”对蚓照无,爪说牙明之只利有坚,持筋不骨懈之、强持,之以上恒食,埃才土会,有所 成下就饮。黄说明泉做,到用积心累一就也要坚。持蟹不六懈跪。而最二后一螯个,层非次蛇,鳝作者 又之用穴蚓无和蟹可两寄个托比者喻,正用反对心照躁,也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4页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思路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选用精妙喻体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走进作者,感悟伟人(通过ppt的引导,请学生来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以及作品)1.生卒年代:1881-1936 ,终年55岁。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作家。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人生中的大事情:留学日本——弃医从文——新文化运动主将——拯救灵魂——民族魂3.作品: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反映国民劣根性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等16部。
二、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针对的是什么错误思想?明确: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2.齐读1-3自然段,说说“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危害是什么?明确:闭关主义的危害——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送去主义的危害——子孙给人家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3.正是上面两种主义有巨大的危害,作者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的中心论点在哪里。
(结合文章题目进行引导)明确:虽然作者在第5自然段就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命题,但第7自然段准确地阐释了怎么去“拿”的问题,因此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4.这种先批判错误的思想,然后树立自己观点的论证思路叫什么?明确:先破后立三、深入分析,学习论证1.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是在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作者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后,就要说服别人赞成拥护自己的观点。
这个过程就叫论证,其间采用的方法就叫论证方法。
8,9两个段落是在论证中心论点的,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
(引导学生什么是比喻论证时,可采用《晏子使楚》中晏子反驳楚王“齐人善盗”的观点,他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打比方证明自己的观点“环境使然”。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优秀3篇)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理一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请同学们朗读_自然段。
生:朗读。
师:文章一开头就谈“闭关主义”,请问同学们“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生:“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师:“闭关主义”的这一做法造成了什么恶果?生:封闭、落后。
(放映鸦片战争片断)师:“落后就要挨打”,于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有什么作法呢?生:搞“送去主义”。
师:对!请问搞“送去主义”都送去些什么?生1: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
生2:还有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哒到欧洲去。
生3: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师:为什么要送?生:还不是给外国打怕了,害怕外国。
师:送的实质是什么?生1:媚外、讨好。
生2:投降。
师:对!讨好外国,投靠外国。
师:鲁迅先生说,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怎样理解“进步”一词?生:反语。
师:对!这是写作手法,它的含义是什么?生:“进步了”就是媚外、投降加剧了,加深了。
师:很好!一个劲儿地送去,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危害?用课文原话说。
生:“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师:残羹冷炙是吃剩的饭菜,用这样的东西来奖赏子孙未免太过份了,因为只有什么人才能用残羹冷炙?生:叫化子,要饭人。
师:你给叫化子的残羹冷炙是奖赏他么?生1:同情他。
生2:打发他。
师:“同情”也好,“打发”也好,只能算是施舍。
好!我们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解释这种“奖赏”的?生: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师:“抛来”“抛给”“送来”有什么区别?生:“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
师:讲得好,谁有新的见解?生:“抛来”是受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
师:讲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目的地送来了什么?生: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
拿来主义
——鲁迅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过去由 于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 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 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 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 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 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 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 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 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 明了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尼 采
送去主义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中心思想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③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拿来主义
内容: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态度:占有,挑选 方法:使用,存放,毁灭 条件: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意义: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品味语言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 “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称之为“送来”,我在 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抛给”犹如“嗟来之食”,那意味着轻蔑、侮辱。 “抛来”是中性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 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鱼翅
喻文化精华
吃掉
大宅子 鸦 片 里的遗 烟枪 产 烟灯
姨太太
喻益害并存的文化
送药房 展览
喻文化糟粕 喻淫糜的封建文化
毁掉 走散
一言以蔽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先占有后挑选
论方一角
拿来主义——公开课
存放 文化遗产中 精华 糟粕 互现的
对象
态度 吸收 批判地吸收
烟枪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大部分 清除 烟灯 彻底消灭
11
毁灭 姨太太 腐朽没落的糟粕
课堂小结:
批 痛彻心扉 骂 理所当然 指 一清二楚
战斗的智 者
12
拓展延伸
1、学完本课,你能说说鲁迅 将给你怎样的影响吗?
2、结合现实生活,你 能谈谈今天需要怎样的 “拿来主义”吗?
13
14
鲁迅北京故居
1
拿 来 主 义
2
学习目标:
1.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2.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3.探讨“拿来主义”的当代意义
3
整体感知:
1-4段: 送去主义。
5-10段: 拿来主义。
4
1934年,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 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各种错误思 潮之泛滥,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 “全盘西化”论调甚嚣尘上。在左翼文 艺队伍中,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 产的问题,思想比较混乱。针对这种情 况,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反对“闭 关主义” “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 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5
整体感知:
批判 送去主义。 1-4段:
主张
主张 拿来主义。 5-10段:
6
深入探究
送去主义的表现、实质、危害 分别是什么?
古董 活人
疯了
亡了
7
8
文章批评了哪些对待文 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9
孱头
昏蛋
害怕逃避 全盘否定全盘接受来自废 物正确做法
占有、挑选、创新
10
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如何区别对待?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法、历史背景分析法和修辞分析法来解读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批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章的主要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以及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过程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
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结构、论点和论据,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合作能力。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供权威的解释和深入的分析。
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
3.2 教学手段文本:提供《拿来主义》的文本,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背景。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总结要点。
讲义:提供相关的讲义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拿来主义》(公开课用)
不敢接触
不敢择取
逃避主义者
盲目排外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者
崇洋媚外
全盘接受
投降主义者
5、思考:抛来、抛给、送来和拿来有何区别?
抛来: 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不怀有 不良动机和蔑视。
抛给: 送来:
“给”,是有条件的、有目的的给予,带恶意的 输出,同时含有轻视。用鄙视的目光给人,而不是 出于善心的施舍。 是“抛给” 的冠冕说法,是自我的安慰和自我的
2、拿来之后怎样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4、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 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 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 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 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背景 回顾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 反共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侵略 者很快地占领了东三省、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民党反 动派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对外,更加肆无忌惮地出卖国家的 领土主权,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执行一条卖 国投降路线。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实行残酷 的、疯狂的反革命“围剿”。为了强化思想统治,蒋介石还提 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 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新生活运动”,妄图用封建 伦理道德来抵制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思想的传播。文化界也有 一些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 流。
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
鲁迅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
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 中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鲁迅杂文尖锐、 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3、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思考2: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 和“拿来主义”有什么联系?
探究案
一、作者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是怎样揭露和批判“送 去主义”的表现及实质的?
二、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下列语句的感情色彩。 1、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 如何”。 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 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3、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4、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 二者见得大度。
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 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 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 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 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 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 义”.
预习明星
别组
成员
一 组 二 组 三 组
四 组 五 组 六 组
闭关主义(排外)
拿 来 主 义
破
送去主义(媚外)
孱头
消极逃避 完全否定
破 立 拿来主义
昏蛋
废物
占有
全盘接受
使用(鱼翅)
态反 度对 三 种
立:新人
方提 挑选 存放(鸦片) 式 出 三 毁灭(姨太太) 种
结束语活中,无论是对待外国文 化还是本国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吸取精 华去其糟粕,守世界文化瑰宝,展历史 文明成果,传岁月光辉薪火,为守护我 们的精神家园不遗余力!谢谢大家!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拿来主义》(公开课用)
《拿来主义》(公开课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著名文章《拿来主义》。
文章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送去主义”进行批判,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
具体内容包括:送去主义的表现、拿来主义的内涵、拿来主义的具体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观点,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鲁迅先生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文章中的深刻含义,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重点:掌握“拿来主义”的观点,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浪费食物、盲目跟风等,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出“送去主义”的概念。
2. 文章讲解:详细讲解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包括送去主义的表现、拿来主义的内涵、拿来主义的具体实践等。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如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如何借鉴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拿来主义,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拿来主义》2. 板书内容: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盲目跟风独立思考浪费资源合理利用贬低自己提高自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文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让学生明白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例子,加深学生对送去主义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思想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拿来主义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特点
送去主义
实质
利弊
拿来主义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利弊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利弊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发国民党政府
实施“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 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尚有 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 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 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 “发扬国光”,反语,挖苦不觉得耻,反觉得荣; “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 义’……也能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 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 上的东西已经相称贫乏。作者挖苦批判的锋芒不 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 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 价地送人或施舍,普通不怀有什么不良 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研读第二部分:
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
领略运用形象的比方阐明抽象的深
刻的道理的写作办法。
思考
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 拿”怎么理解?
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
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 风度。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九段的那些精当而幽默 的比方。作者对于如何占有,如何挑选,早已深 思熟虑,胸存成算。题目虽大,道理虽深,却能 以小喻大,进一步浅出。既令人信服,也使人受 到感染。这就是幽默的力量。鲁迅的幽默和幽默, 正如唐弢在《琐忆》中所说:“他揭开了矛盾, 把我们的思想引导到事物内蕴的深度,暗示他的 不凡的观察力。”“显示了一种成熟的思想战士 的特点。”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13页
5.填空 鲁迅(1881~1936),原名__周__树__人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 代 文 学 家 、 思 想 家 和 革 命 家 。 有 小 说 集 __《__呐__喊__》____ 、 __《__彷__徨__》__ 、《__故__事__新__编__》, 散 文 诗 集 __《__野__草__》____ , 散 文 集 __《__朝__花__夕__拾__》,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中篇小说_《__阿__Q__正__传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答案】 A 吝啬 B 吝惜
第9页
(2)自许 自诩 ①李咏________中国最红男主持,每天都为女儿写日记。 ②因为我永远以你的信徒________,崇拜你寄迹寓踪的一切事 物。 【解析】 自许,自我期许。自诩,自夸。意思区别很大。 【答案】 A 自诩 B 自许
第10页
(3)讨论·议论 A.为了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全党进行了一次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________。 B. 小梅最讨厌那种没事儿总在背后________别人的家伙。 【解析】 都是动词,都有表示意见的意思。讨论,侧重指针 对某个问题大家正式发表意见。施动者必须是两个人以上,多为有 组织地进行。议论,侧重指好坏、是非等正式的说法、看法,施动 者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个人,多为自发地进行。 【答案】 A 讨论 B 议论
第25页
7.第一段中举了“送去主义”的“学艺上”的事例。在国外 举办文物展览和画展,送艺术家出国表演和介绍,一定就是“卖 国”吗?
第4页
○11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12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 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13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 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 ○14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 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 识也没有。 ○15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 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16我很早就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 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3)通过课内外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鲁迅《拿来主义》2. 教学重点:文章的基本内容、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分享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意见。
4.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5. 课内外拓展:(1)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拓展阅读。
(2)组织文学鉴赏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有所借鉴。
2.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分析与引导提问相结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洋垃圾”视频,“洋垃圾”到底是该进还是禁呢?我们今天先来继续学习《拿来主义》,然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了文章思路,明白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为什么拿来,怎样拿来。
二、探究文本,学习论证
(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的1至7自然段,回答问题:边读边勾画出相关的信息
1.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哪几个“主义”?它们的表现和危害是什么?
2.为什么要拿来?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哪几个“主义”?它们的表现和后果是什么?
明确:闭关主义
表现: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实质:惧外、排外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碰了一串钉子(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
表现:只是送出去,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实质:媚外、卖国
后果:祸延子孙(子孙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
表现: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毒害、侵略)
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2.为什么要拿来?
韩愈《原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破不立
塞:堵塞;止:停止。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
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立论:议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
驳论:批驳别人的观点,叫“破”;
本文先驳后立(先破后立),在批驳、否定的基础上,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
文章前半部分从反面论述了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后半部分从正面论述了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二)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8至10自然段,思考讨论:
1、第8段中“大宅子”比喻什么?中外文化遗产
2、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分别是什么?
3、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对待文化的?
(三)本文的论证方法
1.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2.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3.对比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4.因果论证(8、9段)
——因闭关、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要拿来
三、走出课堂思考反省
“洋垃圾”到底是进,还是禁?还是选择性的进?
四、课堂小结: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
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面对外来事物,我们该如何取舍呢?我们应该勇敢地拿来,然后占有、挑选并创新,为我所用!
五、布置作业
运用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以“如何面对手机”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
六、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鲁迅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拿来主义
送来主义
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