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2H)

合集下载

实验三十三: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实验

实验三十三: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实验

实验三十三: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实验

振动的干扰对人、建筑物以及仪表设备都会带来直接的危害,因此振动的隔离涉及到很多方面。隔振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减少振源振动传至周围环境;二、减少环境振动对物体或设备的影响。二者原理相似,性能也相似。原理就是在设备和底座之间安装适当的隔振器,组成隔振系统,以减少或隔离振动的传递。有两类隔振,一是隔离机械设备通过支座传至地基的振动,以减少动力的传递,称为主动隔振;另一种是防止地基的振动通过支座传至需保护的精密仪器或仪器仪表,以减少运动的传递,称为被动隔振。 【实验目的】

1 .学习隔振的基本知识。

2 .学习隔振的基本原理。

3 .了解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效果的测量 【仪器和用具】

ZJY -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计算机、空气阻尼器 【实验原理 】 1.主动隔振

在一般隔振设计中,常常用振动传递比T 和隔振效率η来评价隔振效果。主动隔振传递比等于物体传递到底座的振动与物体的振动比,被动隔振传递比等于底座传递到物体的振动与底座的振动之比,两个方向的传递比相等。一般,由物体传递到底座时常用力表示,由底座传递到物体时则用位移、振动速度或振动加速度表示,这样便于应用。

隔振效率:()%1001⨯-=T η (33-1)

传动比T :()

222

22

211u D u u D T +-+=

(33-2)

式中D 为阻尼比,u=激振频率和共振频率的比。 只有传递比小于才有隔振效果。因此T<1的区域称为隔振区。由图中的曲线可知:当

002f f f <

0032f f f <

隔振能力中等(30—40dB );010f f >时,隔振能力强(>40dB );阻尼比D 对

机械振动实验指导书

机械振动实验指导书

机械振动实验指导书

基础与实验教学中心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目录

安全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预备知识 DHVTC振动测试与控制实验系统组成与使用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无阻尼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特性的测量 . (11)

实验三有、无阻尼单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的测量 (16)

实验四拍振实验 (20)

实验五三自由度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型的测量 (25)

实验六动力吸振器吸振实验 (28)

实验七悬臂梁模态测试 (32)

实验八被动隔振实验 (35)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本实验系统尽管在设计、加工和安装时已充分考虑了安全方面的问题,但强烈建议学生使用时注意如下事项:

一、通电前仔细检查各活动机械部分,如激振器、偏心电机等的连接紧固情况,确保所有螺栓、卡扣等紧固无误,避免激振或旋转。

二、查看传感器、信号源、激振器等连线正确无误,确保各仪器正常工作。

三、检查各仪器电源线是否插紧插好,各仪器是否可靠接地,以防触电。

四、调压器应放置于桌面宽敞处,尽可能远离其它仪器,并且在使用时只有经检查无误后才能通电,通电前须仔细检查电机偏心轮是否紧固、调压器与电机连线、接地是否可靠,使用完毕应立即断电。

五、激振器和偏心电机工作时,禁止手或是其它物品碰到激振器顶杆和电机偏心轮,以免受伤或物品飞落。

六、所有仪器设备工作过程中发现异常应立即断电,并请专业人员检查维修。

山东大学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学院学生用)

山东大学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学院学生用)

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指导书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国家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

学生实验守则

1.必须按指定的时间参加实验,不得迟到、早退,迟到10分钟以上者不得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并完成预

习作业。未完成预习作业和回答教师提问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本次实验。

3.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实验者,经指导教师同意方可补做。

4.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如实记录数据,不抄袭

他人实验结果。

5.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不准

将实验室内的物品带出室外。

6.实验中要切实注意安全,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及时向指导教师

报告,待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实验。

7.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

丢纸屑杂物,要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8.实验完毕后,仪器物品应恢复原位,整理场地,关闭电源。经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

工具、材料及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9.私自拆卸仪器设备并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应写出书面检查,并按学校的有关规

定进行赔偿和处罚。

10.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室结束实验后1周内上交实验报告。

实验一 机械结构分析及运动简图测绘

一、概述

我们在对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时,常常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运动副的具体结构和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等与运动无关的因素,而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比例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构件尺寸,这种表明机构各构件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简图可以简明地表达一部机器的传动原理,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构设计、分析和交流的工具,工科学生应当加强机构运动简图测绘的训练。

理论力学课 程 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 程 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64

先修课程: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力学、机械、土木、材料

教材:刘又文,彭献. 理论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打下基础。

2、通过理论力学的教学,逐渐培养学生将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简化为便于计算的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学求解的能力;

3、培养学生基于基本概念和公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独立思考以及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建立力学模型(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的方法与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原理;掌握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二)基本教学内容

1、静力学

(1) 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与刚体系的基本概念,掌握将工程对象

抽象为基本力学模型的方法。

(2) 掌握力、力矩和力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

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3) 掌握力偶、力偶矩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

力偶对点和对轴之矩。

(4) 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与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

(5) 掌握各种常见的约束及其约束力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受力图。

机械振动实验课件——隔振实验

机械振动实验课件——隔振实验

隔振后: 地基所受到的力包括两部分,弹簧的弹性力和阻尼器产生的力
Mx cx Kx me 2sin t
特解为:
x Bsin( t - )
2
(1 - 2 ) 2 (2) 2
me 其中:B M
2 tg 1 2
1
通过系统的固有频率 0 、阻尼比 和激振频率 来计算
被动隔振系数 p 或被动隔振效率 p 来表示
p A2 / A1
p (1 p ) 100%
其中: A1 -------振源振幅 A2 ------设备隔振后的振幅值
A)直观测定法: 依据定义分别测定在隔振前和隔振后物体位移(X)的振幅, 直接做比
被动隔振系数:
p
主动隔振系数:
Kx cx FT a 2 F0 me
其中 :
1 ( 2) 2 (1 2 ) 2 ( 2) 2
Ai 1 ln 2 Ai 1 , 0
在上次实验中已经学习过如何测定, 0 因此,只需要测定强迫振动的激振频率 就可以计算主动隔振系数。
4) 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隔振的概念及实际举例
1.3 实验难点
1) 振动实验台的简化(等效质量的概念) 2) 垫刚性物块的目的
3) 如何测定系统的固有频率
2.具体实验
2.1 实验装置与仪器框图

实验八 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2H)

实验八 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2H)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

实验报告书

实验项目名称: 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

学年:学期:

入学班级: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实验八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2H)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装置与仪器框图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主动隔振 1) 实验数据

表 1

2) 根据主动隔振方法1)按公式(2)、(4)计算出隔振系数a η和隔振效率a ε。

3)根据主动隔振方法2)按公式(3)、(4)计算出隔振系数a η和隔振效率a ε

4)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被动隔振 1)实验数据

隔振系统固有频率0f =( )Hz

表 2

(注:本表一定要包含1λ=的两个点)

2)根据表2绘制λη-p 曲线和λε-p 曲线(要求用坐标纸绘制)

理论力学实验

理论力学实验

《理论力学实验》讲义

前言

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才聘用的市场化,都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为此,我们突破长期以来《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无实验的状态,初步建设了理论力学实验室,开展了《理论力学》

实践教学活动。

《理论力学实验》作为《理论力学》新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开阔学生的眼界,加强《理论力学》的工程概念,了解这门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紧密关系,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大量与《理论力学》相关的产品和科研成果作为《理论力学实验》实践教学的容,通过参观图片实物、实验演示以及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达到实验的目的。实验的结果考核将采取填写实验报告、撰写小论文和交习作的形式进行。

目前,《理论力学实验》主要包括三项容:

1、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创新应用实验。

2、动力学参数测定实验

3、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

第一项实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创新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大量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向学生展示《理论力学》的工程意义和工程应用,开阔学生的眼

界。

2、通过学生对大量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的观察分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力学》基

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力学分析方法的掌握。

3、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锻炼他们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

二.仪器设备

1、 挂图、照片。

2、 40余套产品、模型、设备和零部件。 三. 实验容

振动和隔振基础知识简介

振动和隔振基础知识简介

设备
隔振装置
质量、刚度、阻尼
基础或支承结构
隔振原理
激振频率与隔振体系频率之比 w wn 2 时,具备隔振效果
隔震设计方法与流程
隔振设计资料: A. 隔振对象的型号、规格及轮廓尺寸; B. 隔振对象的质量中心位置、质量及其转动惯量。 C. 隔振对象基础台座的尺寸、质量,以及隔振对象
与隔振基础台座的相对位置。 D. 主动隔振时,动力机器设备的干扰力。干扰力为
特殊设备、特殊要求、 专业定制。
隔振器安装
安装高阻尼橡胶隔振器质心布置应使刚度中心与上部结构质心在同一垂 直线上,偏差不得大于3%。
周期性扰力时,应有工作转速、扰力、扰力矩及 其作用点位置和作用方向;干扰力为冲击性扰力 时,应有冲击质量、冲击速度及两次冲击的间隔 时间。 E. 被动隔振时,需提供场地环境振动实测报告。若 设计院无法提供,我公司技术人员可前往现场实 测环境振动数据。
控制目标:
隔振效率: T 1 Ftmax F0
磨煤机
碎煤机
风机
核反应堆安全壳 精密仪器设备
泵类 管道
超高压输电塔
聚热塔
隔振原理

主动隔振
又称积极隔振,设备本身是振源,减少 或基本消除设备振动向周围环境传递



又称消极隔振,振源来自周围环境,减少
被动隔振

振动试验参数详细解析

振动试验参数详细解析

振动试验参数详细解析

【引言】

振动试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实验方法,通过对被试对象施

加不同频率和振幅的载荷,来模拟实际运行环境中的振动情况。振动

试验参数的选择和解析对于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振动试验的各种参数,包括振动方式、振动频率、振幅、加速度、位移和时间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

程实践中。

【正文】

1. 振动方式

振动试验可以根据振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轴振动和多轴振动两种。单

轴振动是指在一个方向上施加载荷,而多轴振动则是在多个方向上施

加载荷。选择振动方式需要根据被试对象在实际使用中所受到的振动

情况来决定,以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

2. 振动频率

振动试验的频率是指振动载荷的周期性变化,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频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被试对象所处的振动环境和试验的目的。

一般来说,低频振动主要用于模拟地震等自然振动,高频振动则更适

用于模拟高速旋转机械等工业振动。

3. 振幅

振幅是指振动载荷的变化幅度,通常以加速度或位移的大小来表示。

振幅的选择需要结合被试对象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试验目的来决定。较

小的振幅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的线性响应,而较大的振幅则可以用于评

估结构的非线性响应和疲劳寿命。

4. 加速度

加速度是指振动试验中施加在被试对象上的加速度大小,通常以重力

加速度(g)为单位。选择适当的加速度需要考虑被试对象的材料特性、结构强度和试验要求等因素。

5. 位移

位移是指被试对象在振动试验中的位移变化,通常以毫米(mm)或

微米(μm)为单位。位移的大小对于评估结构的变形和振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些精细结构和振动敏感的设备,位移要求通常较小。

振动实验报告讲解

振动实验报告讲解

振动实验报告讲解

振动与控制系列实验

姓名:李⽅⽴

学号:201520000111

电⼦科技⼤学机械电⼦⼯程学院

实验1 简⽀梁强迫振动幅频特性和阻尼的测量

⼀、实验⽬的

1、学会测量单⾃由度系统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

2、学会根据幅频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f 0和阻尼⽐。

⼆、实验装置框图

图3.1表⽰实验装置的框图

图3-1 实验装置框图

K

C

X

图3-2 单⾃由度系统⼒学模型

三、实验原理

单⾃由度系统的⼒学模型如图3-2所⽰。在正弦激振⼒的作⽤下系统作简谐强迫振动,设激振⼒F 的幅值B 、圆频率ωo(频率f=ω/2π),系统的运动微分⽅程式为:

扫频信号源

动态分析仪计算机系统及分析软件打印机或绘图仪

简⽀梁

振动传感器

激振器

⼒传感器

质量块

M

或 M F x dt dx

dt x d M F x dt dx n dt

x d F

Kx dt dx C dt

x d M /2/222

22

2

222=++=++=++ωξωω(3-1)

式中:ω—系统固有圆频率ω =K/M

n ---衰减系数 2n=C/M ξ---相对阻尼系数ξ=n/ω

F ——激振⼒ )2sin(sin 0ft B t B F πω== ⽅程①的特解,即强迫振动为:

)

2sin()sin(0?π?ω-=-=f A A x (3-2)

式中:A ——强迫振动振幅

--初相位

2

0222024)(/ωωωn M B A +-=

(3-3)

式(3-3)叫做系统的幅频特性。将式(3-3)所表⽰的振动幅值与激振频率的关系⽤图形表⽰,称为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3所⽰):

3-2 单⾃由度系统⼒学模型 3-3 单⾃由度系统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

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2020-11-17

目录

实验一机械振动基本参数测量 (2)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内容 (2)

三、实验系统框图 (2)

四、实验原理 (2)

五、测量过程 (4)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实验二用自由衰减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系统框图 (6)

三、实验原理 (6)

四、实验方法 (8)

实验三用共振法测简支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系统框图 (10)

三、实验原理 (10)

四、仪器参数设置 (12)

五、实验步骤 (13)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3)

七、思考题 (15)

实验四用正弦扫频、随机和敲击激励测简支梁的频率响应函数 (16)

一、实验目的 (16)

二、实验系统框图 (16)

三、实验原理 (16)

四、实验方法 (19)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20)

六、思考题 (21)

实验五用锤击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23)

一、实验目的 (23)

二、实验系统框图 (23)

三、实验原理 (23)

四、实验步骤 (26)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29)

实验六用不测力模态分析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31)

一、实验目的 (31)

二、实验系统框图 (31)

三、实验原理 (31)

四、实验步骤 (32)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33)

实验一 机械振动基本参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配套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电动式激振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特点。

3、熟悉简谐振动各基本参数的测量及其相互关系。

隔振和减振实验

隔振和减振实验

实验二 隔振和减振实验

主动隔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隔振的基本知识;

2、学习隔振的基本原理;

3、了解主动隔振效果的测量。 二、实验仪器安装示意图

三、实验原理

隔振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振源振动传至周围环境;二是减少环境振动对物体或设备的影响。原理是在设备和底座之间安装适当的隔振器,组成隔振系统,以减少或隔离振动的传递。有两类隔振,一是隔离机械设备通过支座传至地基的振动,以减少动力的传递,称为主动隔振;另一种是防止地基的振动通过支座传至需保护的精密设备或仪表仪器,以减小运动的传递,称为被动隔振。

在一般隔振设计中,常常用振动传递比T 和隔振率η来评价隔振效果。主动隔振传递比等于物体传递到底座的振动与物体振动之比,被动隔振传递比等于底座传递到物体的振动与底座的振动之比,两个方向的传递比相等。 隔振效率: η=(1- T ) ·100% 传递比T : ]u D )u -/[(1u D (1T 222222++=

式中D 为阻尼比,0

f

u f =

为激振频率和共振频率的比。 只有传递比小于1才有隔振效果。因此T <1的区域称为隔振区。

四、实验步骤

1、把5kg 空气阻尼器组成的隔振器放在底座上,偏心激振电机安装在隔振器上,偏心电机的电压有调压器输出端提供。220v 电源线接到调压器的输入端,一定要小心防止接错,要注意调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端,防止接反。

2、在隔振器下托板上安装一加速度传感器,在上托板上安装以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接入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第一和第二通道,输出的信号接到采集仪的第一和第二通道。

振动测试实验流程

振动测试实验流程

振动测试实验流程

1. 介绍

振动试验的目的是测试试件的振动耐久性能,检验试件是否能够经受工作频率范围内的振动,耐久试验要在不同的方向上一定的频率范围内进行。

2. 试验前的准备

2.1 仔细阅读试验任务计划书,明确试验内容和步骤。

2.2 试验夹具

试验夹具用来连接振动台和实验试件。(可以找DVR来设计夹具并指导安装)

2.3 试件安装

按照实验的要求将试件安装在夹具上,一定要注意装配的顺序。

2.4 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

根据试验的要求选择传感器的类型和数量,并用502将传感器粘贴在试件上要求的位置;将传感器和传感器线拧紧并牢固的粘在台面上;将传感器至控制仪之间的线缆连接好,形成一个回路,进行直观检查确认无任何异常,务必记清每个传感器布置的位置和方向。

2.5 试件拍照

试件和传感器安装就绪后,需对其拍照保存。

3 振动台启动和停机

3.1 垂直台开机步骤

1 打开控制仪电源和电脑主机(不进入实验状态)

2 打开功放后面的漏电开关

3 把功放上的钥匙开关置于"开"的位置(此时面板上的报警灯在闪烁,此现象属于正常)

4 检查台体隔振气囊是否有气,将隔振气阀打开,调整隔振气阀位置(顺时针旋转为充气,逆时针旋转为放气),使基座上的红色箭头与台体上的红色刻度线对齐,一般隔振气囊的气压应保持在0.35MP左右

5 打开自动对中装置,检查动圈是否有气用高度指示尺测量(指示尺的平面和动圈上螺帽的平面持平)

6 检查传感器和传感器线是否拧紧和牢固的粘在台面上

7 打开电脑桌面上的试验把要做的试验设置好(不进入实验状态)

8 按下主电源下的绿色按钮,等到励磁电源的绿灯亮了之后,慢慢把功放的增益旋钮"右"旋到三分之二的位置

振动试验参数详解

振动试验参数详解

振动试验参数详解

振动试验是一种用来评估物体结构在振动条件下的性能和稳定性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振动试验参数的详细了解和合理设置,可以更好地掌握试验过程,获取准确的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下面将对振动试验参数进行详细解析。

振动试验参数包括振动频率、振动幅值、振动方向和振动时间等。振动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振动幅值是指振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位移,通常以毫米(mm)或微米(μm)为单位。振动方向是指振动力作用的方向,可以是单向、双向或多向。振动时间是指振动试验持续的时间,通常以分钟(min)或小时(h)为单位。

在进行振动试验时,首先需要根据被试验物体的特性和试验的目的来确定合适的振动频率。振动频率的选择应考虑到物体的固有频率和试验的要求,通常可以通过频率响应分析或模态分析来确定。振动频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振动幅值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振动幅值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物体的响应和破坏情况,因此需要根据被试验物体的强度和耐久性来确定合适的振动幅值。通常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或试验验证来确定振动幅值的范围,以保证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振动方向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具体的试验要求来确定。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同时对物体进行多向振动,以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振动情况。在确定振动方向时,还需要考虑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以保证试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振动时间的设置也是需要注意的。振动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合适的振动时间。在进行振动试验时,还需要注意监测和记录振动过程中的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篇一:振动实验报告l

机械振动实验报告

1.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1.1实验目的

用激振法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掌握多自由度系统固有频和振型的简单测量方法。

1.2实验原理

共振法测量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共振是指当激振频率达到某一特定值时,振动量的振动幅值达到极大值的现象。本次试验主要利用调整激振频率使简支梁达到位移振动幅值的方法来测量简支梁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固有频率以及从计算机上读取其当时的振型!

1.3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1)将激振器通过顶杆连接到简支梁上(注意确保顶杆

与激振器的中心线在一直线上),激振点位于简支梁中心偏左50mm处(已有安装螺孔),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端分别与功率放大器和数据采集仪的输入端连接,并将功率放大器与激振器相连接。

(2)用双面胶纸(或传感器磁座)将加速度传感器A粘贴在简支梁上5#测点(实验时固定不动,用于与其他测点比较相位),将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输出端与数据采集仪的输入端连接。

(3)将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幅值旋钮调至最小,打开所有仪器电源。打开控制计算机,打开做此次试验所需的测试软件,进入页面设置好各项参数。通过调节激振频率,观察简支梁位置幅值振动情况。可以通过放在简支梁上的装有一定量塑质小球的小型透明容器直观的观察里面小球的

振动情况,小球振动越厉害,也就说明简支梁振动的位移幅值越大;还可以通过分辨简支梁在不同激振频率下的发出的振动声音,声音越大,说明振动幅值越大!

(4)通过(3)中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在简支梁在某一激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幅值,则此激振频率就是我们需要测量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固有频率,在测出固有频率的同时将计算机上画出的各阶振型的图像保存,以便结果的分析。

3理论力学振动实验二 共12页

3理论力学振动实验二 共12页

o
F
R kc
xt
o1
x1Hsin t
力学模型
x1t
隔振对象运动微分方程


m xk(xx1)c(xx1)0
被动隔振实验装置及测试框图
振动实验
仪器振幅B
激振器

激振信号源
地基
传感器
1
仪器
地基振幅 H
2

隔振器
计算机
测振仪
地基的振幅与仪器的振幅相等时 是隔振系统起隔振作用的临界值
谢谢
绘出幅频特性曲线( B )。 (选作)
二、实验仪器
1、质量块(视为精密仪器和设备)、简支梁(视为地基)
2、ZG-1型传感器2只、隔振器、吸振器;
3、SJF-3型激振信号源、 JZ-1型激振器; 4、SCZ2-3型测振仪、虚拟测试仪; 5、非接触式激振器、连续弹性梁。
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的概念
振动实验
振动实验
四、实验报告要求
1、绘出隔振系统的隔振效率曲线 E
2、绘出悬臂梁的一、二、三阶主振型图。 3、绘出动力吸振幅频特性曲线图。(选作) 4、画出实验测试框图。 5、问题讨论(必答题):
a、被动隔振效率曲线有何特点? b、悬臂梁一、二、三阶主振型曲线各有何特点? c、动力吸振幅频特性曲线有何特点?(选作)
理论力学实验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

实验报告书

实验项目名称: 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

学年:学期:

入学班级: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实验八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2H)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装置与仪器框图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主动隔振 1) 实验数据

表 1

2) 根据主动隔振方法1)按公式(2)、(4)计算出隔振系数a η和隔振效率a ε。

3)根据主动隔振方法2)按公式(3)、(4)计算出隔振系数a η和隔振效率a ε

4)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被动隔振 1)实验数据

隔振系统固有频率0f =( )Hz

表 2

(注:激振频率可调在10、15、20、25、30、35、40、50、70、100HZ(附近),但必须另有使1λ=

2)根据表2绘制λη-p 曲线和λε-p 曲线(要求用坐标纸绘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