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收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税收

2.征税对象

3.纳税人

4.税率

5.超额累进税率

6.减税、免税

7.起征点与免征额

8.税收体系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

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

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3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税率: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

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二、判断题

1.在税收的“三性”中,强制性是税收的第一性。(某)无偿性是第一性

2.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税收的重要意义

3.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某)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4.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

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某)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

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5.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

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起征点规定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

第一章税收基础知

第一章税收基础知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税收的作用
税收作用是指税收职能在一定社会 经济条件下具体运用时所反映出来的 效应或效果,是税收内在功能的外在 表现,是对象化了的税收职能。
现阶段我国税收的作用
(一)组织财政收入,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资金需要 (二)鼓励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贯彻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四)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五)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维护国家权益
三、三者之间的关系
税收三个职能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 系,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始终是税收的财政职 能,因为税收分配规律始终是取得收入的规 律,是取得收入的具体方式演变的规律,而 不是税收调节的规律,也不是税收监督管理 的规律,只是在取得收入的同时连带地具有 调节经济和监督管理的功能。经济职能和监 督管理职能不可能脱离财政职能而独立存在。
第五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概念
税收原则是一国税收制度建立的指导 思想与税收行为准则,是对一定历史时期 税收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并为当时社会普 遍接受。税收行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和 守法及征收管理等各个过程。税收原则是 治税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具体社会经济条 件下税收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西方税收基本原则
第二,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 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 收入的主要形式;
第三,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分 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 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 家的性质。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
5.均等牺牲说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绝对相等。比例牺牲说要求每个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
用与其税后效用之比相同。(V)他们的含义
6.古典学派亚当•斯密的“确实”、“便利”、“节省”原则实质上就是税收的经济效率。(X)行政效

7.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除了一次总付税(人头税)之外,其他任何税制都可能产生额外负担。所以
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V)税收的重要意义
3.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
筹资。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X) 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
资,公债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4.主观说包括( )。
A.均等牺牲说B.比例牺牲说C.最小牺牲说D.平均牺牲说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税收财政原则?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2.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如何运用税收受益原则?
3.税收能力原则中的主观说对于税制设计有什么指导意义?
4.什么是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如何提高税收效率?
5.怎样理解税收的中性原则和税收调节原则的关系?
二、判断题
1•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X)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公共权力
2•唐初叶的“租庸调”是以田、户、身为课税对象,以人工为本的一种课税制度。(X)以人丁为本的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税收

2.征税对象

3.纳税人

4.税率

5.超额累进税率

6.减税、免税

7.起征点与免征额

8.税收体系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3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税率: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二、判断题

1.在税收的“三性”中,强制性是税收的第一性。(×)无偿性是第一性

2.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税收的重要意义

3.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4.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5.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起征点规定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第一节 税收概述

第一节 税收概述
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 税地点等 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具体规 定税收管理法、纳税程序法、发票管理法、税务 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
(二)税法的分类 2. 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以将
税法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 (1)国内税法——是按照属人或属地原则,规定
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度。 (2)国际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
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 国际惯例等,一般而言,其效力高于国内税法。 (3)外国税法——是指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收 制度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
(二)税法的分类 3.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可以将税法分为税收
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 件 (1)税收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及其常务委员会 制定的规范性税收文件 (2)税收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根据有关法律 规定制定的税收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三)税收的分类 2. 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 (1)工商税类—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是
指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为纳 税人的各税种的总称。 【注意】工商税类是我国现行税制的主体部分 (2)关税类—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是对进出 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税种的总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课堂练习
❖单选题 ❖有关税收的概念,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税收是民众自愿缴纳、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

1 税收基础知识

1 税收基础知识
1)、中央税: 税收管理权由国务院及税务主管部门掌握,中央税务机 构负责征收 2)、地方税: 税收管理权由地方人民政府及税务主管部门掌握,地方 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3)、共享税:
原则上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地方部分由中央税务机 构划入地方金库
4)、经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批准,少数民族自治区及经济特区
可有一些特殊的税收管理权。
征方法等。
三、现代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一)职能: 税收职能是税收自身固有的功能 1. 组织财政收入 2. 调节经济运行 3. 纠正收入的分配不公
四、税收分类
(一)按征税对象分类 (二)按税负转嫁分类 (三)按计税依据分类 (四)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五)按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
流转税
以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
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资源税、
契税、烟叶税、印花税等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包括:
(1) 增值税(不包括海关代征的部分) 中央75% (2) 营业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 的营业税归中央 (3)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铁道部、 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 央占60% (4) 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归中央,其余与企业所得 税同




1、理解税收和税收管理体制概念 2、掌握税收制度构成要素 3、明确我国税收管理权的具体划分

税法基础讲义1_税收基本知识

税法基础讲义1_税收基本知识
二、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三、税收的作用 (一)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最有效的手段 (二)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三)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调节收入水平,缓解分配不公
3
税收概念及特征
四、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实质上是纳税人与国家之间的法律 关系,但由于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所以表象 上是征税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8
税制要素
五、税目:特定税种下的小类(不同税率、不同计 税办法)
六、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是 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它体现征税的深度。
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产品比例税率、地区差 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 (从价计征)
定额税率:地区差别税额、幅度税额、分类分级税 额(从量计征)
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速算扣 除数)、超率累进税率(速算扣除系数)
答:D 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 2000×5=10 000元
11
税制要素
例3(超额累进税率):某企业职工2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0 000元, 扣除各项可扣除金额后,应税所得额为4 000,计算李某工资应纳 个人所得税?
答: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500×5%+1500×10%+ 2000×15%=475元 或:应纳个人所得税额=4000×15%-125=475元

税收学1---税收概述课件

税收学1---税收概述课件
税收在本质上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由政府凭借政治权力 (公共权力)进行分配而体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1.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当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各部分价值分配时,必然导致政府与产品 价值原拥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2.税收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 (1)税收分配关系的特殊性首先应从税收分配的“目的”着眼。 (2)税收分配关系特殊性的进一步理解在于税收分配的依据。 (3)税收分配关系的特殊性还可从社会财富分配的层面去理解,我 们知道,社会财富的分配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 初次分配与再分 配。
2024/7/15
《税收学》
16
三、税制要素:
(一)纳税人: 1、定义: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
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它确定由谁来纳税这个 问题。
2、理解:(1)税法规定(2)直接负有纳税义务(3)单位 和个人(法人和自然人两种)
3.相关概念:(1)负税人——税收负担的实际承担者(2) 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的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 人。 (二)征税对象:也称课税对象,即课税客体,是征税的客观目 的物,确定对什么征税,是划分税种,区别一种税不同于另一 种税的重要标志。 (三)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品目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024/7/15
《税收学》
1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市场与政府 第二节 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 第三节 税收概念与本质 第四节 税收产生发展 第五节 税收特征 第六节 税收职能作用 第七节 税收制度 第八节 税收分类

国家税收基础理论1章

国家税收基础理论1章

单项选择
• 1.税收是凭借( 税收是凭借( 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凭借 )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A. 资产所有权 B. 国家对纳税人提供的服务 C. 政治权力 D. 人权 • 2.国家对( 国家对( 国家对 A. 税收 C. 国债 )具有偿还的义务。 具有偿还的义务。 B、财政货币发行 D、规费收入
• 7.在特定税种中多征一部分税款称为 ( )。 A. 附加 B. 加征 C. 加成 D. 综合负担 •8 . 下 列 税 种 中 属 于 直 接 税 的 是 ( )。 A. 消费税 B. 关税 C. 财产税 D. 营业税
多项选择题
• 1.按照性质的不同,纳税人可分为( 按照性质的不同,纳税人可分为( )。 A . 扣缴义务人 B . 法人 C . 负税人 D. 自然人 E. 单位及个人 2.税制基本要素包括( 税制基本要素包括( )。 A . 纳税环节 B. 纳税人 C . 纳税期限 D. 税率 E. 征税对象
4、*名义税率:税法规定的税率。 、 名义税率 税法规定的税率。 名义税率: *实际税率 : 纳税人实际缴纳税额与实际收入 实际税率: 实际税率 的比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返回调用
结束放映
四、纳税环节:
指在商品从生产到消费整个流转过程中, 指在商品从生产到消费整个流转过程中 , 税 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1、一次课征制:只在一个环节征税。 、一次课征制:只在一个环节征税。 2、多次课征制: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环节征税。 、多次课征制: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环节征税。

税收是什么意思

税收是什么意思

税收是什么意思

税收是指政府根据法律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和收入分配的要求,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运行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税收有多种类型,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这些税种的征收与税收主体的身份和所得规模等因素有关。税收的征收依据是法律,税务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对纳税人进行征税、征收、稽查和管理。税收是一种国家权力的行使,也是国家政策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收可以用于满足政府开支的需要,包括公共教育、医

疗卫生、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领域的支出。税收也可以用于调节和引导经济发展,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

税收不仅是一种财政收入手段,也具有其他重要作用。

税收可以帮助调节收入分配,通过适当调整税收的征收标准和税率,可以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标,减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税收也可以用于引导和保护环境,通过对环境污染的征税,可以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税收的征收和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和税制。税

收制度包括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征收方式的规定等,税制则是税收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和税制,

可以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减少税收漏税和逃税现象,保障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总之,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和调节经济发展而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在国家财政、经济调控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税收的目标,各国应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和税制,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和公正性。

第1章 税收原理(1)PPT课件

第1章 税收原理(1)PPT课件
了一笔可支配收入,而这笔收入如果不纳税,可 能会被纳税人用于消费或投资。这种影响,税收 理论上把它称为征税引起的“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意思是纳税人的收入受到了影响。 一般来说,收入效应的程度,可以从所缴纳的税 款的多少来衡量。但是,相同数额的税款,对不 同的纳税人来说,可能具有不同的收入效应。因 此,当需要比较不同纳税人的收入效应时,可以 用缴纳的税款占纳税人收入的比例来衡量。这个 比例可以表示纳税人税收负担的高低。
而当政府为了限制或者禁止某种行为的发生时,就会收 取罚款。
因此,税收政府为了向全体公众提供公共产品而取得财 政收入的形式,或者说,税收就是公众为了获得政府提 供的公共产品而支付的代价。
正如19世纪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所说:“税收是我们为文
2021明/3/16社会付出的代价。”
11
2021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在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或革命运动都是由有 人民无法忍受政府的苛捐杂税而揭竿而起。
这方面有许多历史事件可以印证。 从当今中国的现实来看,老百姓对各种税费
“怨声载道”,是目前一个非常棘手的政治问 题。
总之,税收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仅涉及 具体的纳税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国家经济、 政治等重大问题。所以,税收绝不是征多少或 缴多少这样一个纯数字问题。
6
2021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税收实务第一章

税收实务第一章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具体表现在税收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 定的,税法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 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无偿性 固定性:是指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 纳税人征收的,具有事前规定的特征,任何单位 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收入的 标志。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全额累进税率
◇ 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
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将课税对象的 全部数额都按照其所适用的最高一级征税比例 最高一级征税比例计税的 最高一级征税比例 一种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 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 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使用几个 税率分别计算 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得出应纳税款 分别计算 的一种累进税率。 现行税制中采用这种税率的有个人所得税。
计税依据(“税基”):是计算应纳税额所依据的标准 计税依据
定义:计税依据是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征税对象的数 是征税对象的数量化,也称为税基 税基。它是决定国 额,是征税对象的数量化 是征税对象的数量化 税基 家税收收入和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计税依据所要说明
1、税收与国有企业利润上交 国有企业利润上交的区别:(1)适用范围不 国有企业利润上交 同;(2)分配的特征不同;(3)调节效应不同。 2、税收与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的区别:(1)国家信用的特点是有 国家信用 借有还,按期支付利息;(2)国家信用必须坚持自愿原 则;(3)国家信用收入具有不稳定性。 3、税收与财政发行 财政发行的区别:(1)财政发行缺乏规范性; 财政发行 (2)财政发行缺乏相应的物资保证性;(3)财政发行 降低税收的真实价值。 4、税收与罚没收入 罚没收入的区别:罚没收入不具备固定、连续 罚没收入 取得收入的特性,难以稳定、可靠地取得财政收入。

财政与税收(1)

财政与税收(1)

第二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四)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1.兼顾各方利益 2.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3.财政具有两重性
第三节 公共财政
一、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
1.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形式 2.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基础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三)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和 完善的措施
☆ 存在的问题:⒈ 保障能力不足;⒉ 社会 保障结构不合理;⒊ 管理社会化程度有限; 4.立法滞后 ☆ 完善措施: 建立社会保障法规体系;逐 步拓宽社会保障支出的覆盖面; 建立有效 的筹资模式。
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 • 所谓效益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
二、财政补贴 1. 财政补贴的作用 2. 财政补贴的分类 3. 我国财政补贴的状况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三、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
1. 保障的社会性 2. 保障的强制性 3. 保障的选择性 4. 保障的可靠性 5. 保障的公平性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二)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 1.社会保险 ⒉ 社会救济 3.社会福利
第一节 现实生活中的财税现象
一、财政现象 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从居民的衣、
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 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财政现象,每个社会成 员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和以各种方式与财政 发生联系,既可以不断享受来自财政活动 所带来的好处,也常常会对有些财政问题 表示困惑。

第1章、税收的基本概念

第1章、税收的基本概念
2、资本主义垄断时期至现在,因为存在市场失灵, 所以需要用税收、金融、财政杠杆干预调节经 济,税收的地位越来越高。
31
第四节 税收的形式特征
一、税收形式特征的含义
是指作为分配范畴的税收所固有的标志。税收具有强 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规范性),它是任何社会形式具 有的共性特征。
24
三、税收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劳务的价 值补偿
四、 税收是政府筹集资金的最佳形式 五、 每个公民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者,
纳税是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5
第三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范畴:放在再生产分配环节,税收概念、特征。 税收所属范畴
历史范畴:追溯历史,如税收产生、发展、演变。
一、税收的起源(产生)
二、学习国家税收这门课程的要求
3
一、国家税收这门课的位置
(一)让我们先了解以下课程 (二)税收的位置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三)学习国家税收,明确肩上的使命
4
(一)让我们先了解以下课程
宏观分配 (宏观理财)
财政学 收、支、平、管 国家预算——收、支计划
宏观经济
微观分配 (微观理财)
财务课——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西方会计等课,是微观经济。
2. 加强税务机构建设。1984年财税分家,税务部门独立出 来。1988年成立国家税务总局。1994年国税和地税分家, 税务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更有利于发挥税收经济杠杆 作用。

1.税收概述

1.税收概述
27


(二)税法的适用原则
【程序从新举例】2001年5月起实施的税收征管法规定, 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全部账户都要向税务机关报告。

按照程序法从新原则,不论是2001年5月以后设立的新企 业还是以前设立的老企业继续经营的,不论是企业2001 年5月以后开设的银行账号还是以前开设沿用下来的,现 存的经营用的银行账号都要向税务机关报告。
4、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 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 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 观和形式。
23
(二)税法的适用原则
税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运用税收法律规范解 决具体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1、法律优位原则

也称行政立法不得抵触法律原则,其基本含义为法 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还可进一步推论税
税收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原则,特别强 调“禁止不平等对待”的法理,禁止对特定纳 税人给予歧视性对待,也禁止在没有正当理由 的情况下对特定纳税人给予特别优惠。
22

(一)税法基本原则
3、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 面——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 。前者要求有利于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 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C.实质课税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例题3· 单选题】某乡镇税务所自行决定,凡购买该所商店 的商品可以根据其购买数量的多少减免增值税,这种做法 违背了( )。 A.税收法定主义 C.实质课税原则 B.税收公平原则 D.法律优位原则

第一章税收概述

第一章税收概述
3
附:我国古代的一些税收思想:
1.周朝:“因田制赋,任土作贡”,实行“九 赋”、“九贡”,并设立专司或兼司课税检查的 “司市”、“司货”等官职,对“凡货不出于关 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
2.管仲(约前723—前645),中国春秋时期 齐国人,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 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与马克思级差地租 相同。
15
第二节 税收要素
一、纳税人
也被称为纳税主体,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 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主要解决向谁征税或由谁 纳税的问题。
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公民或居民个人; 法人——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
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企业。
16
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
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否一致,主要取决于税种 的性质。 税负转嫁时,纳税人不等于负税人 税负不转嫁时,纳税人等于负税人
税收是古老的经济范畴,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禹定九州、任土作贡”,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禹,就 出现税收的雏形“贡”。到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实施“初 税亩”,第一次使用了税字,也是在法律上首次承认土地 私有制,成为我国税收产生的标志。
纵观中国历史,税收政策都是古代历朝历代重要的经济 政策,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曹操的“租调制”、北魏 孝文帝的“均田制”、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唐朝的 “两税法”、北宋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明朝张居正 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法”等,每一项重大 税收政策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概念,公共经济学和法学的税收概念,中外学者关于税收概念的不同表述;税收“三性”基本特征及对税收“三性”特征的基本认识,通过税收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熟悉税收术语,特别是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等税收要素术语和有关非税收要素术语。

建议本章的学时数为2课时。

二、本章知识点

1.税收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公共经济学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法学上的税概念是指,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主体的纳税者(公民),以自己的给付是用于宪法规定的其享有各项权利为前提,并在此范围内,依照遵从宪法制定的税法为依据,承担的物质性给付义务。古今中外的学者关于税收概念还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2.税收“三性”基本特征及对税收“三性”特征的基本认识。税收的“三性”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规定性。“三性”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正是这个统一体,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税收,才构成各种社会形态下国家税收的共同特征,即共性。

3.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主要包括税收与行政性收费的比较、税收与公债的比较、税收与罚没收入的比较、税收与财政发行的比较、税收与公共资产、公共资源收入的比较。

4.税源、税基、税本。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税基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征税的基础,二是指计税依据;税本,即税收收入的根本,是产生税源的事和物。

5.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或行为;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率是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从量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

6.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起点;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7.偷税、骗税、抗税。偷税即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讯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抗税即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骗税:亦称骗取出口退税,指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税收的形式特征

本书对税收“三性”的表述不同于一般“三性”表述之处在于用“规定性”取代了“固定性”。虽然“固定性”与“规定性”内涵相同,但“规定性”表述

似乎更贴切些。

1、税收“三性”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税收是为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国家产生之时就需要供给实现其职能的经费。当这种经费只能凭借政治权力从人民手中无偿取得的时候,税收便产生了。所以说,无偿性是税收的第一性,是税收“三性”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而要做到无偿地分配,就必须以“强制性”作保证。因为如果不是无偿,当然无须以“强制性”作保证。而要无偿,则可能出现不愿意付给或不愿意足额付给的情况,所以要凭借政治权力依靠法律形式来保证无偿分配的实现。可见,伴随“无偿性”特征的,必然要有“强制性”特征。而强制性是体现在法律、法令和制度上,就是说首先要立法。而要立法,就必须在法律上明确对什么征,征收比例是多少等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的“强制性”也就体现了税收的“规定性”。否则,税收收入的适度和足额也就无法保证。

总之,税收的“三性”,既各具内容,又相互紧密联系。“三性”之间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正是这个统一体,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税收,才构成各种社会形态下国家税收的共同特征,即共性。

2、研究税收形式特征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如果说税收的本质是税收概念的内涵,那末,税收的“三性”形式特征便是税收概念的外延。

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方式)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这是研究税收形式特征的重要意义所在。看一种分配方式或财政收入方式是不是税,主要不是看它是否具有税的名称,而是看它是否同时具有“三性”特征。凡是同时具有“三性”特征的分配方式或财政收入方式就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比如,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种“国营企业调节税”,它冠以税的名称,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因为它实行“一户一率”,不具备税收的“规定性”特征。又比如,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前期,我国征收的“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它虽然没有冠以税的名称,但却可以认为它是实际意义上税收。

本章难点:什么是税收

本章开头并列了三个税收概念,虽各有其长,但最能反映税收形式特征,因能揭示税收本质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税收概念。这就需要我们从比较中去认识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国家具有政治权力和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两种权利, 两种权力对应社会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两种职能,其社会管理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以及举办公共工程,公共物品两方面。税收仅仅与政治权力有本质联系,其收入也只能用于满足社会管理职能。

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些物品必须由国家以政治权力主体身份通过非等价交换的方式即强制,不直接返还的方式获得全部或部分经费加以提供,非等价交换的收入获取形式有多种,税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是最佳方式,成为国家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最正常的经费来源

税收课征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M,不能课及C,V。C是物化劳动转移价值,是简单再生产的物质起点,包括有形损耗,无形损耗(科技进步要求物化劳动消耗的补偿要再超过原有价值量基础上进行)。作为国家政治权力物质利益体现形式,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税收,不能以物化劳动或其价值为源泉,也就是说税收不能课及C。V是必要劳动力补偿价值,是维持劳动力的人的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属于简单再生产补偿范畴。以V作为税收源泉,无疑于自取灭亡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属于生产环节,也不属于交换和消费环节,而是属于分配环节上的一种方式。然而,分配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即财产权力为依据的分配;二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而税收正是这种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所以说,它是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第二部分背景资料

历史上对税收的不同表述

“税”字最早见于《春秋》中的“初税亩”。“初税亩”即履亩而税。“税”字由“禾”和“兑”字组成。“禾”指农产品,“兑”有兑换和送达之意。可见,“税”表明了当时纳税人缴纳农产品与国家对其提供安全保护相交换。

我国历史上税收有过多种多样的名称。除“税”这个词外,还称做赋、租、捐、课、调、算、庸、粮、榷布等等,有时它们之间还发生混用或联用的现象。我国历史上联用最多的词是“赋税”、“租税”和“捐税”等复合词。

“赋”在我国古代,是指用来满足军事需要征收的军需品。如征用的兵车、武器、衣甲等。“赋”字由“贝”加“武”二字组成,即货币用于战争的意思。而中国古代的税最早是指对土地产品和工商业的征收,用于国家一般经费。正如《汉书·刑法志》的记载: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鲁国实行“初税亩”以后,各国的军赋改为按田亩征用,如鲁国的丘甲规定方一里为井,十六井为丘,每丘出戍马一匹,牛三头。由于按田亩征收军赋,赋和税的名称才逐渐混用,统称赋税。

“租”在现代与税的涵义是不同的。“租”是指财产的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让渡财产使用权而取得的代价和报酬。“租”是经济利益的有偿交换,税是国家无偿征收的,二者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但是在古代,税与租是通用的。这是因为在我国奴隶社会,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国家向诸侯、公卿、大夫征税,同天子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向诸侯、公卿、大夫收租是等同的。这就是所谓的租税合一,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一直使用“租税”这个名称。现在的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仍对税收冠以“租税”的名称。

“捐”与税的涵义本来是不同的。捐是一种自愿的交纳。“捐”亦称捐纳、捐输,始于战国时代。捐最初是国家授爵的一种方式,是自愿的、临时财政收入。以后各代王朝除了利用捐纳授爵以外,还经常以捐的形式征集财源,满足特定用途的需要,如筹措军饷、赈济灾民、举办工程等,从而使捐纳带有强制性。明代以后,捐纳盛行,逐渐成为的经常性财政收入。并且各级地方政府往往巧立名目,征收苛捐。在老百姓看来,捐与税没有什么区别,故统称为捐税。

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习题

(一)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