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蓝田股份舞弊案为例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案例
浅析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案例作者:王钰涵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摘要蓝田股份是继银广夏事件之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市神话”破灭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作为一个农业类型的上市公司,它的造假手段漏洞百出,而注册会计师依旧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
本文从蓝田股份财务舞弊形式和审计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启示。
关键词蓝田股份;审计失败;财务造假一、公司背景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
它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等多种产业。
蓝田公司组成了一个跨行业的庞大的企业集团。
它更出色的表现在于股票市场上:蓝田公司在1996年至2001年这五年内股本扩张了360%,一度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
然而,这一系列的表现以造假行为为支撑点。
2001年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经过分析认为,蓝田股份的净现金流存在异常状况,与它良好的业绩表现并不匹配,现金流甚至可能不足以偿还债务。
2002年1月12日,生态农业董事会发布公告,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1月21日,“生态农业”股票被强制停牌。
二、财务舞弊形式蓝田股份在上市初始以及上市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进行会计造假和财务舞弊来粉饰财务数据,创造业绩非常良好的假象。
1.虚增资产有关资料显示,蓝田股份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其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此外,公司在建工程的工期不断拖延,各项支出明显超出预算,并与固定资产的项目分类发生混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过长,并减少每期累计折旧额的计提。
蓝田股份公司在申请股票发行申报的材料中,对涉及的有关批复、批文及土地证进行了伪造,导致企业的无形资产虚增高达1100万元。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虚假报告事件
案例库案例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虚假报告事件在中央电视台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儒雅、文静的女性知识分子走上颁奖台,她就是被称为“与神话较量的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
她用区区600字,粉碎了一个股市帝国的神话!为国家挽回的经济和政治损失不可估量。
(刘姝威:1980年3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1984年10月起,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在陈岱孙、厉以宁教授指导下,从事国际金融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1986年12月毕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一直在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从事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以及商业银行管理方面的研究。
)刘姝威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意外地卷入了后来震惊全国的“蓝天事件”的。
2001年,她正在潜心写作《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
当时,银广夏、麦科特、红光等一系列虚假会计报表案件,给股民和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运用相关分析技术识别虚假的会计报表。
为了便于读者能够整体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分析技术,刘姝威尽可能比较分析更多的案例。
当她在网上搜索到蓝田集团公布的财务报告后,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研究,结果让她十分震惊。
自1996年上市以来,以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倍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的蓝田,净营运资金已经下降到_1.27亿元。
也就是说“蓝田已经没有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了,它完全是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生计。
”由此,刘姝威得出结论:这是非常危险的,对蓝田危险,对银行更危险!(中国蓝田总公司始建于1980年7月,曾经在1998年抗洪救灾时,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之后,斥资2亿元的费用,长时间地插播“野藕汁”、“野莲汁”的广告,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仿佛是中国农业企业的典型,一个以养殖、饮料和旅游为主的企业。
在不到10年间,它就创造了总资产规模增长近10倍,总资产达220亿元的奇迹。
“蓝田股份”案件分析研究
经济研究内率先实施,这标志着企业财务核算、财务报表等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针对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修订了其核算范围及核算方法等,使其更好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这不仅对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极为有利,还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为此,必须在充分了解长期股权投资概况的基础上,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这对增强企业资金营运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吴玲红.新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探究[J]. 现代国企研究,2017(22). “蓝田股份”案件分析研究朱顺熠(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摘 要: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生态农业”)是主营养殖、旅游和饮料的一家多元化公司,1996年采用多种欺诈手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上市,接下来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但是,这个丑剧很快被揭露。
此后,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管理人员被拘传,公司也被强制停牌。
蓝田股份因虚假披露受到民事责任处罚赔偿近540万元,同时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因帮助其粉饰财务信息达到上市目的承担连带责任。
蓝田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系列典型欺诈案之一,是继2001年“银广夏陷阱”曝光之后上演的又一出闹剧。
本文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提出建议帮助会计师事务所避免法律诉讼并承担民事责任。
关键词:蓝田股份;因果关系;审计准则1 案例简介蓝田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系列典型欺诈案之一,是继2001年“银广夏陷阱”曝光之后上演的又一出闹剧。
他们造假手法的共同点都是编造一个业绩神话,俗称“讲故事”。
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生态农业”)是主营养殖、旅游和饮料的一家多元化公司,为达到在公司IPO进程中顺利过会的目的,1996年采用多种欺诈手段对申报材料造假,最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每股8.38元发行3000万普通股。
公司上市以后,其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短短5年间增长了9倍。
最新蓝田案例分析资料
审计案例分析期末论文蓝田股份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回顾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然而在2001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一篇600多字的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文章称“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蓝田股份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
”文章提示:“为了避免遭受严重的坏账损失,我建议银行尽快收回对蓝田股份的贷款。
”她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情况和偿债能力做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蓝田业绩有惊人的虚假成分,公司已经无力归还20亿元贷款。
此文揭露了蓝田的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贷款资金链条断裂;2002年1月,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2002年1月23日蓝田股份全线跌停,以5.89元收盘。
二、蓝田公司简介1. 简介公司于1992年成立,是一家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加工企业。
涉及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制药,餐饮住宿,房屋开发等相关产业。
一直以来是一支公认的老牌优质股。
据资料显示: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违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公司案例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些公司违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情况,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典型的违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公司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带来的后果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案例一:蓝田股份的会计造假蓝田股份曾是我国农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在资本市场上也一度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蓝田股份的会计造假丑闻逐渐浮出水面。
蓝田股份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严重违反了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等质量特征。
在可靠性方面,蓝田股份通过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等手段,伪造了虚假的财务报表。
其财务数据严重脱离实际,无法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
蓝田股份在报表中夸大了水产品的产量和销售量,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在相关性方面,虚假的会计信息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严重脱节,投资者无法依据这些虚假信息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债权人也难以评估公司的偿债能力,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和利益受损。
在可比性方面,蓝田股份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之间缺乏可比性,使得历史数据无法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蓝田股份会计造假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众多投资者因轻信虚假信息而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市场对其失去了信心,公司的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
另银行等债权人也因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风险而收紧信贷,给公司的正常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蓝田股份的造假行为也对整个农业行业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破坏了市场的诚信环境。
为了防止类似的会计造假事件再次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
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完善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了违规成本,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企业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会计理念,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财务舞弊识别及降低审计风险———以蓝田股份为例
2017年4期总第841期一、引言近年来,上市公司频繁地被揭露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人们对股市的信心,世通公司、安然公司、银广夏等舞弊事件被爆出之后,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
许多的会计报表的不实是一些故意的徇私舞弊而引起的,而一个称职的注册会计师需要做到能够对于一份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合理做出判断并且做出保证,而在我国的审计准则中对于注册会计还做了要求,即使是得出了合理的保证,仍然需要在审计过程中时刻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本文通过蓝田股份分析企业财务舞弊与具体审计策略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1.企业为了持续经营筹集资金粉饰报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维持自己公司的经营和运作,不可或缺而且及其重要的就是资金,有了它才能让整个公司像一个巨人拥有了血液一样活起来,否则那只能是死路一条,企业要上马一个项目,必须要有资金支持,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前环境下,银行需要考虑自己的安全以及风险,所以为了自保,这些金融机构对于一些出现了亏损和一些实力不算雄厚的公司,都是闭门谢客不愿提供资金的支持,而如果遭到了它们的拒绝,这些企业将会在以后的经营道路上更加的举步维艰,为了不让自己的公司走向末路,很多公司就开始想方设法的利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来得到更多的资金,来使自己的公司维持下去。
2.管理层为通过业绩考核进行财务舞弊企业在对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时候一般都是要以他们为公司所创造出来的业绩作为评判的基础,但是在对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时,又偏重以权益净利率、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等重要财务指标为基础。
这些指标的衡量牵扯到了利润总额以及销售收入等。
所以对于一个有利害关系的员工来说这些数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就有可能使用自己的权限对财务报表来进行一些“修改和完善”。
3.造假成本低促使管理层冒险从资本市场套钱会计对自己的一些财务收支账目进行造假,会从中得到非常丰厚的利益,然而做这些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对来说却低得多。
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启示
从业有操守,赚钱需有道——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启示一、案例背景介绍蓝田股份做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其1996年至今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61元、0.64元、0.82元、1.15元以及今年的0.97元。
从2000 年的年报看,已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蓝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4.31亿元的净利润绝大部分均来自主营,在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虽由于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0.18元,但摊薄后19.81%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1.76元的现金流量额都表现了蓝田通过大力开发高科技蓝田股份公司农业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回报。
从财务角度看,其流动比率为0.77,速动比率为0.27,资金运用较充分,短期偿债能力虽由于存贷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4296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还是比较稳健的,另外只有23.18%的资产负债率也说明了其稳定的财务结构。
从经营上说,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饮品、食品、蛋类以及冷饮类为主的完整名优农产品结构,其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开发已走上正轨,新年度里将大力建设洪湖绿色食品基地项目以及新建10万亩银杏采摘中圃基地项目和年产200吨银杏黄铜甙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增加净利润2亿元。
年报股东数为160559户比上期又增加了42%,因此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太好,市盈率按最新数据统计也只有18 倍左右。
特别是该公司董事会提议,2001年度利润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50%,2000年度未分配利润用于分配的比例不低于50 %,将采取送红股与派现相结合的形式,派现比例不少于20%,其2000 年未分配利润在本次派2元后仍将达9.16亿元,加上4亿元以上的净利润,应该说分红潜力十分惊人。
2002 年元月21 日、22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蓝田舞弊案例
寻找最后一张底牌
舆论对蓝田的业绩一直质疑,但都是建立在常理和逻辑的基础之上,包括刘姝威的观点,都缺乏一个最终有说服力的证据。为此,中国证监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1999年以来,3次否决蓝田的配股申请,证监会稽查局在过去的一年里,先后5次进驻蓝田进行彻查,包括其销售渠道的外围调查。但是到目前为止,证监会仍然没有公开它的调查结论。证监会稽查局蓝田调查负责人夏志良反复强调:“现在我什么也不能说。”
“这么简单的问题,银行不会发现不了。那么为什么不应该发放的贷款发放出去了?应该停发的贷款停发不了?这就说明一定是有其它的因素在干扰。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瞿兆玉哪有那么大的本事上天入地?他为什么能那么迅速地就拿到国家机密级刊物《金融内参》?如果这个因素不消除的话,保证银行信贷安全是很难的。”刘姝威没有指出是哪些因素在干扰商业游戏的规则,她关心的是怎么才能够制止运用手中的权力干出这种事。“那么对于决策部门来讲,是不了了之,还是要一查到底?如果这个问题不一查到底的话,以后还会这么干;如果这个因素再纵容存在下去的话,银行没法办了,这是很危险的。”
银行曝出贷款黑洞
来自银行界的消息说,蓝田贷款涉及的银行至少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6家。业内人士评论,蓝田巨额贷款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
刘姝威说,各大银行在2001年相继发现贷款风险不可控制,故全面停止了对蓝田的贷款行动。2002年1月7日,瞿兆玉到一家银行信贷部申请贷款延期遭到拒绝,自那以后,瞿似乎消失了。
刘姝威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和厉以宁的学生,1986年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一直从事银行信贷研究工作。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我在2001年应约写的一本书,叫《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刘姝威说。她选取了十几家上市公司作为案例,开始并没有蓝田。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摘要:继银广夏的神话闹剧破灭之后,2001年10月,蓝田股份传奇故事的结束带给整个社会不尽的的哗然与惊叹。
利用财务造假的手段,蓝田股份在经营期间虚增了大量资产及高额利润。
面对漏洞百出的财务报告,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竟给出了与实际不符的审计意见。
现就蓝田股份的案情及审计人员的失职行为展开探讨,并就蓝田审计失败的原因与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蓝田股份财务造假审计失败案例启示一、案情回顾(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介绍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
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着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经营范围涵盖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
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二)公司财务造假分析然而,神话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
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不难发现,蓝田股份的肥皂泡沫与银广夏竟如出一辙,他们都利用了披着华丽外衣的财务报表,用一个个谎言来诉说自身经营业绩的传奇。
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也沿袭了银广夏的悲剧而彻底破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具体分析其财务造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会计造假,虚增资产其一,固定资产造假。
资料显示,其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启示
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启示一、案例背景介绍蓝田股份做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其1996年至今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61元、0.64元、0.82元、1.15元以及今年的0.97元。
从2000年的年报看,已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蓝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4.31亿元的净利润绝大部分均来自主营,在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虽由于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0.18元,但摊薄后19.81%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1.76元的现金流量额都表现了蓝田通过大力开发高科技蓝田股份公司农业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回报。
从财务角度看,其流动比率为0.77,速动比率为0.27,资金运用较充分,短期偿债能力虽由于存贷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4296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还是比较稳健的,另外只有23.18%的资产负债率也说明了其稳定的财务结构。
从经营上说,该公司形成了以饮品、食品、蛋类以及冷饮类为主的完整名优农产品结构,其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开发已走上正轨,新年度里将大力建设洪湖绿色食品基地项目以及新建10万亩银杏采摘中圃基地项目和年产200吨银杏黄铜甙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增加净利润2亿元。
年报股东数为160559户比上期又增加了42%,因此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太好,市盈率按最新数据统计也只有18倍左右。
特别是该公司董事会提议,2001年度利润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50%,2000年度未分配利润用于分配的比例不低于50%,将采取送红股与派现相结合的形式,派现比例不少于20%,其2000年未分配利润在本次派2元后仍将达9.16亿元,加上4亿元以上的净利润,应该说分红潜力十分惊人。
2002年元月21日、22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停牌也许仅仅是个开端。
高管受到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以蓝田股份舞弊案为例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资本操纵、信息批露违规、财务造假等行为屡见不鲜。
而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市场上的蓝田股份也因在2002年1月12日发生该公司管理人员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本文以蓝田股份舞弊案为例分析并解决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
关键词:会计舞弊;职业道德;蓝田舞弊案“我们估计在5分钟之内能够发现财务舞弊征兆的上市公司有100家左右,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左右。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我们估计国内72家证券所很少有能幸免不被质疑的。
”上海国家会计管理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曾发表过这样的说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诸如东方电子、st张家界等会计舞弊事件的发生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企业为谋求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地进行虚假造假活动,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及公众的利益,如何防止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一、对会计舞弊的理解舞弊通常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
《独立审计准则第八号-错误与舞弊》第3条将“舞弊”定义为:“本准则所称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1720年在英国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会计舞弊事件也是世界上第一起会计舞弊事件“南海事件”使得成千上万的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在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就连英国国王与大科学家牛顿也不能幸免于难。
“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牛顿在南海泡沫破灭后感慨南海泡沫事件是世界证券市场首例由过度投机引起的经济事件。
而在国内,国家审计署在2000年检查了1290户国有企业,发现了68% 的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
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沪深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可见舞弊情况之众多。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客观因素:1、会计制度落后于会计实践;2、会计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执行不严格;3、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对会计资料处理不真实,会计缺乏独立性;4、内外监督系统不健全,政府监督不力,外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合谋造假;5、违法处罚力度较轻,许多企业在利益面前不惜以身试法。
毕业论文-蓝田股份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及其启示分析
蓝田股份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及其启示作者指导教师摘要财务舞弊的不断蔓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给国家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蓝田股份案例的研究分析企业财务舞弊手段、方法与特征提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和技巧解决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的治理问题。
关键词蓝田股份财务舞弊公司治理目录引言 ................................................ ................................................... ................ 1 一、蓝田股份案例简介 ................................................ .................................. 1 一瞿兆玉创造的蓝田“神话” .............................................. ............................. 1 二蓝田之谜 ................................................ ................................................... ......... 1 三惨不忍睹的蓝田真面目................................................. .................................... 2 二、从蓝田股份看财务舞弊 .......................................................................... 2 一财务舞弊的特征 ................................................ (2)1、地方政府援助舞弊 ................................................ .. (2)2、与审计机构等的串通舞弊 ................................................ ...................................... 3 二财务舞弊的方法 ................................................ (3)1、伪造编造原始凭证 ................................................ .. (3)2、关联交易舞弊 ................................................ ................................................... ....... 3 三、蓝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及对财务舞弊的有效治理 ............................... 3 一蓝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4 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有效治理 ................................................ ............. 4 1、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 ................................................ .............................................. 4 2、完善上市公司的法律环境 ................................................ ...................................... 4 3、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职业道德 ................................................ ................................... 4 结论 ................................................ ................................................... ................ 4 致谢 ................................................ ................................................... ................ 5 参考文献 ................................................ ................................................... ........ 5 附录 ................................................................................................... ................ 6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 1 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会计核算中不按国家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要求记录经济业务从而导致会计账簿记录和报表资料出现虚假它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忆,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手段。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美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顿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安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根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局部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局部也已无力归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XX实业银行XX分行起诉。
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顿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对策摘要:蓝田股份、银广夏等事件的发生使国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研究。
会计舞弊一度成为会计研究者的热门论题。
主要从会计制度、内部约束、外部监督等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成因做了简单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舞弊;会计制度;内部约束;外部监督会计舞弊,从字面上看很容易使人误解为是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信息。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会计舞弊,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是由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与会计事务所相互串通操纵的,会计人员只是他们的替罪羔羊。
所以,现在很多会计学方面的专家正在讨论将会计舞弊更名为“管理舞弊”或是“企业舞弊”,他们认为,“管理舞弊”或是“企业舞弊”更为贴切和符合实际。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虽然在此之后政府及相关人员对会计舞弊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但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发生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屡见不鲜。
例如美国的“巨人零售公司”会计舞弊案(1972年)、“马蒂尔公司”会计舞弊案(1975年,即生产著名的“芭比娃娃”的玩具公司)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安然公司(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会计造假案、世界通讯公司(第三大电信公司)会计造假案、阿德传播公司(第六大有线电视公司)会计造假案、英克隆公司(ImClone,著名生物技术企业)会计造假案等。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舞弊案也是接二连三不断发生。
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
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摘要:自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极大的影响了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归纳总结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所采用的一些主要手法,以期对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起到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舞弊手法一、利用关联关系进行财务舞弊(一)将有关费用向关联公司转嫁有些上市公司常常会通过改变费用分摊的标准和方式来增加利润。
如蓝田股份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但实际上蓝田股份的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销售网点销售的仅占全部销售量的I.996。
可见,蓝田股份利用集团公司分摊高额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转让资产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企业,或关联企业将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等。
广电股份1997年1 1月将6926万元的土地以2192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15000万元的收益,同年12月又将账面净资产为1454万元的一家下属公司整体产权以941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796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
仅此两项交易就带来了22960万元的收益,占该年度利润总额9733万元的235.9%。
(三)股权投资和转让一些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sT公司常通过转让股权甩掉包袱,产生投资收益。
如华源西下属的上海华源格林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购入山东安丘蓝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时,将实际受让价格1872万元虚列为9000万元,虚增长期投资和2004年年初未分配利润7128万元。
(四)利用委托经营操纵利润例如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关联企业经营,定期收取高额回报,或关联企业将稳定的高获利能力的资产以较低的收费交上市公司托管经营。
如sT东海在2000年通过委托经营大股东的资产,所得收入占到利润总额的75%。
(五)关联购销业务上市公司以高价或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与其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通过价格差实现利润转移。
会计案例分析-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例
1.3 阻碍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将研发支出全来自费用化,会使前期阶段的利润受到
大额的抵减,造成利润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
利益考虑,可能会导致短期行为,不重视企业的研发活动,
4.巨额广告费用支出哪里去了?
公司2000年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的销 售收入达到5亿多元,而其中仅3590万元是 通过集团公司遍布于全国的销售网点销售 的,仅占股份公司销售量的1.9%,2001年中 报显示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而野藕汁、野莲 汁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应该是 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因为在股份
分析是其计算会计制度发生了变化,研发费用由于会计政 策变更不能在长期待摊中反映,转而影响当期费用,进而对 当期的损益造成扩大化影响。即属于整个行业的客观因素, 而不是该公司主观原因。 . 大唐电信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科研投入很大,按照过去 的会计政策,科研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5年内分摊。 2001年根据财政部的新规定,当期研发费用必须计人当期成 本。。正是这一“会计调整”,累计影响公司利润 总额由 2.17亿元调整到1.24 亿元。
企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的研发活动正趋向于普遍化,企业 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在激烈市场竞 争中取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筹码,因此仍采用该种方法处理暴 露出其诸多如下弊端: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一、现金(一)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1.虚假现金陷阱(1)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2)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并且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根本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实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1)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帮助关联方偿还贷款1)大股东平时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2)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1)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经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2)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别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通过制造现金流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总额上市公司委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
这样上市公司既达到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将募股资金转移至账外买卖股票,为隐瞒事情真相,伪造或变造银行对账单。
(二)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600080)2005年10月14日公告,近期,公司在应上交所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合计60,200万元。
公告称,公司自2004年11月起,将28,500万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