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哲学定义1
美是什么解读

何谓美画家是靠各种颜色来作画,摄像师和灯光师是靠光线来作画。
因此做为一个电视摄像和灯光师,就是利用光线--这个影视画面的造型手段,创造美的画面,去完成教材内容的表现任务。
要创造美首先要认识美。
做为一个摄像师和灯光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才能在自己的摄像创作中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
美是什么?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它广泛存在于客观世界,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意识之中。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探索美的问题了。
在古诗经中就有,"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短短的16个字,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于一身,高度和谐统一,给人以一种无限美的享受。
我国古代的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都讨论过美的问题。
在西方的古代也有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德莫克利特、苏格拉底等先哲涉及美的本质的探讨。
随着历史的发展,东西方对美学的研究也日渐成熟。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曾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法国雕塑家罗丹也曾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看来美是一种存在,一种客观的、自然的、社会的存在;美是一种意识,一种个人的意识,社会的意识。
美是一种情趣,美是一种感受。
在现代,美学已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从审美理论中的美的产生发展,到美好研究的对象、范围,美学研究的任务与方法,一直到审美对象、审美感受、审美实践等,都有专人进行研究。
【美的哲学意义】美的哲学定义: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人们在与具体事物密切接触、受其影响、刺激和作用的过程中,判明具体事物满足了自己的某些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了满足、快乐和幸福的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美的哲学原理

美的哲学原理1,比例与尺度原则要点: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
”?比例是物与物的相比,表明各种相对面间的相对度量关系,在美学中,最经典的比例分配莫过于“黄金分割”了;尺度是物与人(或其他易识别的不变要素)之间相比,不需涉及具体尺寸,完全凭感觉上的印象来把握。
应用技巧:比例是理性的、具体的,尺度是感性的、抽象的。
如果你没有特别的偏好,不妨就用1:0.618的完美比例来划居室空间吧,这会是一个非常讨巧的办法。
例如这间根据“比例与尺度”原则营建的院落。
墙体、窗户的长宽比例符合黄金分割。
梯形棚架与长条桌的相似,在一定尺度上改善了空间距离,让窗外的景色仿佛近了许多。
注意事项:即使整个家居布置采用的是同一种比例,也要有所变化才好,不然就会显得过于刻板。
2,稳定与技巧原则要点:稳定与轻巧几乎就是国人内心追求的写照,正统内敛、理性与感性兼容并蓄形成完美的生活方式。
用这种心态来布置家居的话,与洛可可风格颇有不谋而合之处。
以轻巧、自然、简洁、流畅为特点,将曲线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洛可可式家具,在近年的复古风中极为时尚。
应用技巧:稳定是整体,轻巧是局部。
在居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追求轻盈纤细的秀美。
黄、绿、灰三色是客厅中的主要色彩。
灰色向来给人稳重高雅的感觉,黄色冲淡了灰的沉闷,而绿色中和了黄的耀眼,所有的布置都是为了最终形成稳定与轻巧的完美统一。
注意事项:家居布置得过重会让人觉得压抑、沉闷;过轻又会让人觉得轻浮、毛躁。
要注意色彩的轻重结合,家具饰物的形状大小分配协调,整体布局的合理完善等问题。
3,调和与对比原则要点:“对比”是美的构成形式之一,在家居布置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无处不在,可以涉及到空间的各个角落,通过光线的明暗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材料的质地对比、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使家居风格产生更多层次、更多样式的变化,从而演绎出各种不同节奏的生活方式。
调和则是将对比双方进行缓冲与融合的一种有效手段。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美学》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著述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等。
(一)哲学思想: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绝对理念”(绝对精神)。
它是超自然、超人类的一种“宇宙精神”,是整个宇宙的,而非个人、非人类的,在人与自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它是宇宙之源,自然、人类及人的各种思维现象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先于自然和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客观普遍的思维,它是世界之源,又是世界的主宰。
世界的历史就是宇宙精神自我生成、自我运动的历史。
这个“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理念)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以抽象纯粹的逻辑概念存在。
自然阶段:绝对精神以自然形式、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
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
黑格尔又进一步把人类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层次。
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
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表达为各种制度、法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宙精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
艺术以直观的形式表达绝对精神。
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表达绝对精神。
哲学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表达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假设了超自然的宇宙理念的存在,并将其作为世界之源,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但他的哲学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容。
(二)《美学》的基本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1、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
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到达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哲学中对美的诠释

哲学中对美的诠释一、引言哲学对于美的诠释,是对美的本质、感知和价值的深入探讨。
在西方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对美的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这些观点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美的认识,而且揭示了美的哲学内涵。
本文将对哲学中对美的诠释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其主要观点,并探讨其对我们理解美的启示。
二、美的本质在探讨美的本质时,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式,是永恒不变的,现实中的美只是理式的摹本。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在于事物的整一、秩序和清晰,强调了美的客观性。
康德则认为美是主观的,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美,它不涉及对象的内容和意义。
黑格尔则将美视为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了美的内在精神和意义。
此外,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美的本质是相对的,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不同。
这种相对性观点引发了对美的多样性和共性的思考,让我们认识到美的本质是复杂而多维的。
三、美的感知哲学家们对美的感知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些哲学家认为,美是一种感觉,需要通过感官来体验。
例如,休谟认为美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感觉。
而尼采则认为美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能够激发人们的生命力。
然而,也有一些哲学家认为美不只是感官上的愉悦,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体验。
例如,海德格尔认为美是存在的一种显现方式,能够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存在本身。
这种观点强调了美的精神性和思想性,让我们认识到美的感知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体验。
四、美的价值在哲学中,对美的价值也有着深入的探讨。
一些哲学家认为,美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超越了实用和功利的层面。
例如,维特根斯坦认为美是一种不可言说的价值,它能够让人们获得一种超越日常经验的愉悦和满足。
这种观点强调了美的非实用性,让我们认识到美可以超越功利和实用的层面,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此外,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美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的道德和精神追求。
例如,康德认为美能够促进道德的发展,它通过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使人们更加接近道德的完善。
美是什么?-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美的哲学的核心在于主体对应的美的事物。李泽厚将实 践引入了有关美的本质的思考中,提出“自然的人化”与 “人的自然化”,说明了无论是主体或客体都是在“人化 自然”的过程中生成的,人和自然间首先是实践的关系, 其次才是审美的关系,主客体之所以能够在审美活动中获 得统一,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有生产劳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中介【5】。因此,美是包含现实生活发展的本质、规律 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 他认为应该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人对自然的社会性 的生产活动中来讲美的规律,说明美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形成实践美学派。
思考三:
因此,美形成于整个实践过程,从“美的需求——美的 关系——美的感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人的一种生存形 式或存在方式,是人类与自然间相互沟通、交融、和解的 一种内在的运作机制。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实践每一个具体环节也在不 断发展改变,但美始终是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积极体验 过程。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存在于实践中。
Thanks.
09旅管 钟竹岭 杨文彩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李泽厚的“主客观统一”也在于实践,但美只在于生产 实践、物质劳动,而非艺术实践、精神劳动。因为人类的 生产主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而艺 术生产、精神活动单独来看,也必须通过物质材料将意识 物化,所创造的艺术品也是某种物质存在,也可说是生产, 但其本质与前者却有根本不同。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是 属于经济基础的一种“物质变革”,而艺术生产则是属于 上层建筑并远离基础的一种“思想形式”,两者必须严格 区分清楚【6】。
我国关于美学哲学的研究与讨论在集中在五十至八十年 代,并在“美是主观还是客观”的问题上展开激烈的争论, 甚至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其中朱光潜作为中国美学的开创者提出“主客观统一” 的理论,并在后期将马克思哲学引入美学,使主客观统一 论更加完备。随后李泽厚、蒋孔阳、朱立元、杨恩寰等学 者在其基础上不断从新的角度进行尝试,初步形成了我国 美学哲学体系。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美的定义是美学中最难的问题。
在美学中对美是这样定义的: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即离不开审美主体,也离不开审美客体,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
因此美是抽象的,美感的世界是意象世界。
如果从哲学研究内容来看,那么美学无疑是哲学的一个部分,因为哲学所涉及的内容有三个主要的方面,这就是真、善、美,以美为研究对象的美学自然是涵摄于哲学之中的。
不过,即便如此,美学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质,因为美不能被归属于真和善。
从这个角度说,美学是有独立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脱离哲学而存在,或者说,美学的独立性并不以其脱离哲学为前提;其原因在于,美学与哲学不是同一个层级上的学科,它们之间并非并列关系,它们各自囊括的范围并不对等,哲学可以涵盖美学,但美学不能涵盖哲学。
如果把哲学定义为形而上学,那么美学则就是形而下学。
从所牵涉的对象来看,哲学的对象就是无形的,就是广泛的道理,而美学的对象就是有形之物。
美须诉诸于形象,只有有形之物才可以引发美感,即使那些借助想象而没外在有形之物存有而产生的美感,也必须借助形象,就是在想象中扩建或塑造出美的形象而引发了美感。
以整体表现美为己任的艺术。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真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
现在,我们从这乱中理一理,看能不能找出个头绪。
相连:美学还没瓦解哲学而全然单一制的可能将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美学起源于哲学,是哲学的一部分,到了近代才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这表明了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
这一渊源关系证明了哲学对于美学的本源性或者说它们两者间的内在同一性。
事实上,很多学科原本是哲学的一部分,比如科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它们也都是到了近代才独立出来。
但是,美学相对于哲学的独立性却很薄弱,远没有上述三个学科的独立性强,它们几乎已经跳出了哲学王国,而美学不然,它似乎是建立在哲学王国边界上的一个附属国,其国王由哲学兼而任之或者由哲学来任命。
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美学出现以前关于美是什么、及美的本质的探索什么是美的,美是什么,是同一命题吗?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美有哪些形态,自然美是纯粹自然的吗?形式美为什么会具有相对立独性?什么是美感?审美评价有无标准?为什么会形成审美差异?既是艰辛的美的哲学思辨,又有对美的欣赏和愉悦!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所写的《大希庇阿斯篇》是最早一篇系统论美的著作,他最早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他说:“美是年轻漂亮的小姐”,可接着又反驳自己:“一匹母马很壮不也是美吗?”他不断提出定义:“美就是有用的”,“美就是恰当的”,“美就是视觉和听觉所生的快感”,“美就是有益的快感”。
柏拉图开头用对话形式对希庇阿斯说:“这问题(指美是什么)简单的很”,但到辩论结束,才觉得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苏格拉底对希庇阿斯说:“讨论中我得到了一个益处,那就是更清楚地了解一句谚语‘美是难的’”。
以至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永远发明某种美的东西,是一个神圣的心灵的标志”,希望寻求到这样一颗“神圣的心灵”。
后来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公元1713-1784年)也指出研究美的本质问题的困难。
他说:“我和一切对美有过著作的作家一样,首先注意到人们谈论的最多的东西,每每注定是人们知道得很少的东西,而美的性质就是其中之一,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有美,并且只要哪儿有美,就会有许多人强烈感觉到它,而知道什么是美的人竟如此之少。
”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也曾说:“乍看起来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但是不久我们就会发见,美可以有许多方面,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面;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去看,究竟哪一方面是本质的,也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
”如果人们对于美的见解完全是纷歧的,美的审判完全是主观的,个别的,我们也就不把美当作一个科学上的问题,因为科学目的在于杂多现象中寻求普遍原理,普遍原理又都是具有客观性的,美既然完全是主观的,没有普遍原理可以统辖它,它自然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了,但事实又并不如此。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美学: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归纳起来,美学有以下定义: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
优美:亦称“秀美”。
美学范畴之一。
与“崇高”相对。
指事物呈现出婉约柔和、纤巧雅致的特性,以此唤起人们亲切、愉悦、平和、自由的审美感受。
崇高:是一个与优美相对的美学范畴,崇高是以人力反抗自然、以人性反抗兽性、在挑战拼搏抗争中获得的精神愉悦,是实践主体的巨大精神力量的表征。
丑: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
违反社会目的是丑在内容方面的特征,与伦理学领域中的否定性道德价值“恶”相联系;背离客观规律是丑在形式方面的特征,与认识领域中的否定性认识价值“误”相联系。
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它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
荒诞: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荒诞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根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时间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
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二、简答1、美是什么?(优缺)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归纳起来不外五个方面:(一)美在客观说。
这种理论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发现了有关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观形式法则。
后来侧重于社会美的研究,对美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精辟的论述。
代表人物有狄德罗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二)美在主观说。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齐等。
(三)主、客观关系说。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
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美的哲学定义

美的哲学定义美,作为一个主观的概念,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审美情感和美感体验。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研究美的本质、特性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然而,对于美的哲学定义的确立并不容易,因为美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概念,涉及到人类文化、艺术、心理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美的哲学定义及其内涵。
首先,美作为一个主观感受,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感知。
在这个角度来看,美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愉悦、心灵愉悦的感觉。
美学家康德认为,美是一种纯粹的审美经验,不受实用性或功利性的影响。
他将美与审美对象的无用性联系在一起,认为美是一种超越日常需求和功利性目的的感知体验。
美的哲学定义在这里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情感性,认为美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心理感受。
其次,美还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客观的存在。
有些美学家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质或属性。
美学家黑格尔认为,美是真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统一。
他认为,美是一种与真善美相统一的客观存在。
美的哲学定义在这里强调了美的客观性,认为美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并且和其他价值(如真、善)相互关联。
此外,美还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形式和结构的有序性。
美学家柯布西厄斯认为,美是一种有序、谐调的组织或结构。
他认为,美存在于事物的形式和结构之中,是一种对称、和谐、均衡的状态。
美的哲学定义在这里强调了美的形式和结构上的有序性和谐性,认为美存在于各种事物的组织与结构之中。
最后,美也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文化的表达与体现。
美学家杜尔岛认为,美是一种与文化有关的社会现象。
他认为,美的概念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被塑造和演变的。
美的哲学定义在这里强调了美的文化性,认为美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美的哲学定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
美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主观的审美经验,一种客观存在的特质,一种形式和结构的有序性,以及一种文化的体现。
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致力于探索美的本质和内涵,为人类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审美体验。
普罗塔戈拉对美的理解

普罗塔戈拉对美的理解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的诡辩家和教育家,他对美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论中。
普罗塔戈拉认为,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是人们对事物的外观、形状、色彩等方面的感受和评价。
他认为,美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丑评价可能不同。
这种主观性并不意味着美没有客观标准,而是说美的标准因人而异,受到文化、教育、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普罗塔戈拉还强调了美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他认为,美的事物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
例如,美丽的建筑和艺术品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反映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
因此,他主张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也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普罗塔戈拉还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这一观点也体现在他对美的理解上,即美的标准是由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决定的。
普罗塔戈拉对美的理解是主观的、相对的和实用的。
他强调美的主观性和功利性,认为美的标准因人而异,美的事物也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
这些观点在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论中得到了体现,并对后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
对美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对美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关于美的定义,美的释意有几方面:⑴指味、色、声、态的好。
如:美味;美观;良辰美景。
《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⑵指才德或品质的好。
如:美德;价廉物美。
《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王勃《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
”⑶善事;好事。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赞美;称美。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⑸喜欢;称心。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满座之人见王勃年少,却又面生,心各不美。
”以上总结为一句,美的定义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从事这个设计这个专业,需要掌握基本的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儿童时,觉得玩具是美的。
有自己的兴趣时,觉得画笔是美的。
拿着画笔,觉得自己所画的是美的。
上学时,觉得有朋友一起玩耍是美的。
劳累时,觉得放假是美的。
小时候,觉得长大后的未来是美的。
长大后,期待更久后自己创造出的美好生活。
从小学美术的我,需要整理自己这么多年来对美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小时候,画着儿童画,自己有无数的想法在头脑中,得过许多奖,也许那时候大人们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很美。
高中时,画了许多素描,色彩,速写,觉得能把它们都画得好,就是真正造出了美。
写意的画法和写生的画法都能创造出美,所以让自己觉得美并不是绝对的。
到了大学,看到许多新奇的作品和事物,自己在茫然中的时候,感到自己对这些如此陌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少之又少。
时刻去告诫自己不能去依赖某些东西。
应该需要怎么去进步呢?要在大学中去积累,创造出更好的东西。
涌现出更多好的想法。
也出去旅游过,看见过一些奇山妙水,在国家森林公园中呼吸大自然的空气,那种惬意让人不自然的感觉到大自然的美,站在高山上远眺,在船中漂流,感受奇观》自然所创造出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特点与形态,也许这就是美吧。
美学的通俗理解

美学的通俗理解一、引言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美、艺术和审美经验。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美学可能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概念。
本文将从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对美学进行解析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学。
二、什么是美学1.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或科学。
它关注人类对于艺术、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审美价值和体验。
2. 美学的起源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哲学领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开始探讨“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3. 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经验的一种方式。
而美则是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感体验。
因此,艺术和美紧密相连,但并非完全相同。
三、审美标准与主观性1. 审美标准的存在虽然美是主观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客观的标准来评价一个艺术作品的好坏。
例如,构图、色彩、线条等都是评价一幅画作的标准。
2. 主观性的重要性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客观标准来评价艺术作品,但是每个人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不同的。
因此,主观性在美学中也非常重要。
四、美学中的重要概念1. 美感美感指的是人们对于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可能会因为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个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 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活动包括注意力集中、情感体验和思考等。
3. 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指的是不同类型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特定形式特征。
例如,音乐具有旋律和节奏,绘画则包括线条和颜色等。
4. 美学价值美学价值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这种价值可能是美感、情感或者思想上的启示。
五、美学的应用1. 教育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此外,美学也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2. 艺术创作艺术家可以通过对于美学的理解来创造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例如,他们可以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
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对美的定义是:“美是自然和艺术的结合,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精神和物质的融合。
”这个定义揭示了美的本质和特点,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阐述。
美是自然和艺术的结合。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美的景观和事物,如壮丽的山川、绚丽的日落、多彩的花朵等。
艺术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自然界的美呈现给人们。
艺术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文学、雕塑等形式来表达,它是对自然美的再创造和再构造。
因此,美是自然和艺术的结合体现了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美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美,还包括内在的内容美。
形式美是指物体的外在形态、色彩、线条等所展现出的美感,而内容美则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美的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一个事物如果只有形式美而没有内容美,那么它就只是一个空洞的外壳;而一个事物如果只有内容美而没有形式美,那么它就无法引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只有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才能使事物呈现出完美的美感。
美是精神和物质的融合。
美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存在,更是精神层面上的体现。
物质是人们感知美的媒介,而精神则是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美是通过人们的感知和理解而产生的,它不仅仅是外在的形态,更是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当人们欣赏一幅画作、听一首音乐或观赏一件艺术品时,他们所感受到的美正是由物质和精神的融合所构成的。
美的定义中,黑格尔强调了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既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类的创造中。
美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现,一个事物只有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才能呈现出完美的美感。
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态,更是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它是精神和物质的融合。
美的定义揭示了美的本质和特点,展示了美作为一种价值和意义的存在。
通过对美的深入理解和感知,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美的哲学定义

美的哲学定义美的哲学定义. 美的哲学定义:美是个别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个别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人们在接触个别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受其作用、刺激和影响产生愉悦、满足等美好感觉的客观原因,是人们通过反思和寻找美感产生的原因,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发现、彰显、界定、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美是个别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个别具体事物单独存在。
美存在于个别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之中。
美景、美酒、美玉、美事、美的生活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
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大美、明法、成理存在于天地、四时、万物之中,是天地、四时、万物的组成部分。
柏拉图认为: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
美是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原因。
柏拉图所谓的理念,是指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性能和组成部分,是指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性能和组成部分被人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区分、界定、彰显、分解、抽象出来并加以冠名后,形成和产生的以虚拟或观念形态存在的抽象具体事物。
美是千差万别的被人们称为美的个别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规定、性能、本质和组成部分,是从属于美的属类的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规定,是人们同个别具体事物密切接触受其作用和影响时产生美好感觉的客观实在的原因。
美不是个别具体事物,美是存在于或来源于个别具体事物之中的抽象事物。
美不是美的个别具体事物的全部,它仅仅是美的个别具体事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美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功利性质和能力,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
个别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
自然事物、自然环境、自然现象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人类具有改造和影响环境、变化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能力,各种化学物质具有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相互融合生成新物质的性质和能力。
美学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美学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1. 定义美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审美和美的哲学学科,探讨美、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的本质及其意义。
2. 美的概念:美是指感性审美活动中对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好、美的特征或价值的感知和评价。
3. 美的要素:
- 形式美:指作品的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美感。
- 内容美: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意义等方面所呈现出
来的美感。
- 格调美:指作品所体现的独特氛围、风格和情调等方面的美感。
4. 审美心理:指人们在感受和评价美时所产生的特殊心理过程,包括直接感受、审美情绪和美的价值判断等。
5. 艺术与美的关系:
- 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通过创造和表达美的方式来打动人们。
- 美是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作品通过呈现美的要素来展现其
价值。
6. 文化与美的关系:
- 美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有所
差异。
- 文化对个体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7. 美感的培养:
- 通过艺术欣赏、文化教育和审美体验等方式来培养美感。
- 研究艺术理论和技巧,注重感知和品味美的细节。
8. 美学研究的意义:
- 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和美的本质。
- 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 提升个体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以上是美学综合知识的必背要点,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更
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美的哲学定义

美的哲学定义:美是部分具体事物具有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是部分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人类为了实现生存发展的目的,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作用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抽取出来的,包含一般物质和具体形式两个组成部分,同丑相对立的元实体事物。
美是部分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具体事物单独存在。
美存在于个别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之中。
美景、美酒、美玉、美事、美的生活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大美、明法、成理存在于天地、四时、万物之中,是天地、四时、万物的组成部分。
美”不论是作为名词还是形容词,它所表述的客观认识对象同普通名词“人”、“蔬菜”、“水果”所表述的认识对象一样,都是部分可感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种、属或类的普遍性规定,都是人们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发现、知道、分辨、界定、抽象出来的,具有一定边界、限制、性能、规定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元实体自然事物。
(四辩)在感谢对方的滔滔陈词之后,我仍然不得不指出对方所犯下的一个错误,就是离题。
对方今天告诉我们的种种始终是人究竟是怎么样去审美,人觉得这个事物美不美。
然而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题目吗?我们今天说,美是主观感受还是主观,还是客观存在,说的是美究竟是以怎么样的一种形式存在啊。
然而对方今天举出的花,举出的种种事物告诉我们,说的始终还是一种人怎么样地去审美,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题目啊!再来,对方告诉我们美和善之间不能够和起来谈,可是我们看到是什么呢?许许多多的人具有内在美,难道对方说这些内在美不是善吗,这些善行不是美吗?再来,对方又说许许多多的人审美角度不同,可是这也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啊!事实上,美,它是一种规律,是一种脱离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首先,美具有形象性。
黑格尔就说了:美能在形象中见出。
美与丑哲理话语

美与丑哲理话语摘要:1.美与丑的定义与哲学思考2.美与丑的辩证关系3.美与丑的审美价值4.美与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正文:美与丑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也是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美的定义因人而异,但普遍认为,美是令人愉悦、赏心悦目的。
丑则相反,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感受。
然而,在哲学思考中,美与丑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存在辩证关系。
首先,美与丑是相互对立的。
美通常指代和谐、有序、比例适中的事物,而丑则是指不和谐、失衡、比例失调的事物。
这种对立关系表现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会对美的事物产生喜爱、向往之情,而对丑的事物产生排斥、厌恶之情。
然而,在哲学上,美与丑之间并非完全割裂。
从辩证的角度看,美与丑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正如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美与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在一些艺术作品中,丑角往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努力改变自己,也有可能实现由丑变美的转变。
美与丑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人际交往中,美丑观念会影响人们的第一印象。
美的外表往往容易给人留下好感,而丑的外表可能让人产生疏远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在品质和人格魅力逐渐显现,美丑观念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这时,一个人的内在美往往比外在美更具吸引力。
此外,在教育领域,美与丑的哲学思考也对人们具有启示意义。
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内在品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有美感,又具有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
总之,美与丑的哲学话语揭示了美与丑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美与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哲学命题------美

西方哲学智慧学号:班级:姓名:哲学命题——美美是主观的。
美是什么?从本质论意义讲,美是主观的,美是人的社会意识。
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
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而任何精神生活的观念,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观念。
这实际上就是说,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就在于它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反映、判断或评价。
斯宾诺莎说:“如果神经从呈现于眼前的对象所接受的运动使我们舒适,我们就说引起这种运动的对象是美的;而那些引起相反的运动的对象,我们便说是丑的。
”美是客观的。
美是从哪里来的?从根源论意义讲,美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美本身来自客观,它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所内在固有的审美价值的一种认识、反映、判断或评价。
社会意识源自社会存在,是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和反映,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众所周知的事实。
那么,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自然也不例外。
客观对象作为审美对象就在于它与人之间具有着一种现实的联系或本质上的统一性,即客体与主体的统一,这就是审美价值,这实际上也就是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所认识和反映的具体客观内容或实际意义。
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从中介论视界来审视,客观事物的审美价值符合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人作为审美主体就认为客观事物美,就给予客观事物以美这样由衷的审美判断、审美评价,从而美又显著地呈现出一种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本质特征。
也就是说,客观对象具有了审美价值,它对人作为审美主体而言固然从客观上就具有了审美意义,而不管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它认识或反映与否。
客观对象的这种审美价值能否为人作为审美主体所认可,从而获得他美这样由衷的审美认识、审美反映、审美判断或审美评价,那它就还必须进入他的认识过程,必须通过他主观的审美观念加以具体衡量和实际确认。
距离产生美

编辑本段二、如何把握适当的“距离”
距离饱含着美学因素,不仅要求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同时必须遵循和体现“距离美”的原则。
一、把握好“时间距离”
根据美学的审美距离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要获得最佳审美感受,必须把握好审美的时间距离,主要是处理好审美时间的早与晚、快与慢、长与短、远与近的关系。平常所说的“久居之处无美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就是由于审美时间过长而影响审美效果。而秦砖汉瓦、古景旧迹等等,则说明时间越长,越能给人以深沉、古朴之美。这些例子都是审美的时间距离因素在起作用。
这里面是脱离不开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柏拉图说:“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美是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的反映那么美就是不存在的。
那么究竟何种状态的事物是较为容易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呢。毫无疑问,在当静止(相对)与运动(相对,因为运动是绝对的,但人的意识所造成的反映却认为运动是相对的)这两种状态进行比较时,答案很显然是运动,因为人的认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运动(相对)中的事物会改变他所处的时空条件,这时我们会认识到事物的更多价值,也就有更多的可能发现其中的正面价值。
关于这一点,布洛曾举过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海雾。对于航行中的船员、水手来说,弥漫的海雾让他们无法看清航线,预示着触礁、危险、死亡,他们当然感觉不出这海雾是美的。而对于岸上的人,前面那些危险与他毫不相干,就会对其产生美感体验。如宋朝的秦观同学,感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这是何等凄美的景色!于是把它写到了自己的词里。
美学上的“心理距离”学说,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EdwardBullough)在1912年提出。他的学说认为,心理距离并不是指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而是观赏者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实际利害关系的分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了观赏者对作品的实用态度(非功利性),而使得美感有别于快感,因此使观赏者对眼前的事物产生崭新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哲学定义美的哲学定义美的哲学定义. 美的哲学定义:美是个别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个别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人们在接触个别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受其作用、刺激和影响产生愉悦、满足等美好感觉的客观原因,是人们通过反思和寻找美感产生的原因,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发现、彰显、界定、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美是个别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个别具体事物单独存在。
美存在于个别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之中。
美景、美酒、美玉、美事、美的生活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
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大美、明法、成理存在于天地、四时、万物之中,是天地、四时、万物的组成部分。
柏拉图认为: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
美是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原因。
柏拉图所谓的理念,是指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性能和组成部分,是指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性能和组成部分被人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区分、界定、彰显、分解、抽象出来并加以冠名后,形成和产生的以虚拟或观念形态存在的抽象具体事物。
美是千差万别的被人们称为美的个别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规定、性能、本质和组成部分,是从属于美的属类的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规定,是人们同个别具体事物密切接触受其作用和影响时产生美好感觉的客观实在的原因。
美不是个别具体事物,美是存在于或来源于个别具体事物之中的抽象事物。
美不是美的个别具体事物的全部,它仅仅是美的个别具体事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美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功利性质和能力,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
个别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
自然事物、自然环境、自然现象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人类具有改造和影响环境、变化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能力,各种化学物质具有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相互融合生成新物质的性质和能力。
人们把个别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称为价值。
例如: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劳动价值、化合价值、共生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等。
价值是人们约定俗成地对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的称谓。
价值是个别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是人脑在感官观察客体具体事物的基础上,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普遍性规定,是存在于每个个别具体事物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
个别具体事物具有作用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具有作用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
自然和社会的坏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同人类的生存发展有密切联系。
有的具体环境、现象、行为、事情和物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正面的意义和正价值。
有的具体环境、现象、行为、事物有害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负面意义和负价值。
社会和自然的环境、现象、事物、行为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是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正价值和负价值组成的统一体。
真、善、美、好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个别具体事物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假、恶、丑、坏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害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个别具体事物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负面意义和负价值。
美是个别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价值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是和负价值相互对立的正价值,是和丑相对立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大家公认的环境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是指具体环境、具体行为、具体语言、具体心灵中包含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指具体环境、具体行为、具体语言、具体心灵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
世界是无数个别具体事物组成的统一整体。
个别具体事物是世界的现实基础,是多种规定的总和,是多样性的统一。
抽象事物是个别具体事物的思维分解体,是个别具体事物身体的组成部件,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规律、性能和本质,个别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世界的统一性不仅在于个别具体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和统一,而且还在于个别具体事物内部各种规定相互之间的联系和统一,在于各种抽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统一,在与抽象事物和个别具体事物的联系和统一。
离开个别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统一,离开个别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统一,离开各种抽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统一,世界的统一就是不可能的,统一的世界就只能是人类的猜想。
美是存在于个别具体事物之中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美感是人脑的一种特殊感觉,是人们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发现美,把美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前提条件。
人类在自然界产生以前,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规律、性能和本质好比是贮藏在地下的矿藏,静静地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不存在现在完整意义上的抽象事物,不存在所谓的价值,不存在美丑、好坏、善恶这些价值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人类在自然界出现以后,具体事物具有的各种规定、规律、性能和本质,具体事物具有的真、假、美、丑、好、坏、善、恶等组成部分逐步被人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了。
价值,美、丑、好、坏、善、恶等抽象事物的形成和产生,同个别具体事物、同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同人脑的思维分解和抽象活动有密切关系。
美是人们在同个别具体事物密切接触,受到个别具体事物刺激、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下意识地把现实中的个别具体事物同经验过的个别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判明现实中的个别具体事物符合自己和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意愿,能够满足自己和绝大多数人的某种生理和心理需要,使自己产生了快乐、愉悦和满足的美好感觉后,通过反思和寻找美感产生的原因,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正价值,是个别具体事物、具体现象、具体事情、具体行为具有的能够使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产生快乐和幸福等美好感觉的性质和能力,是引起人脑产生美感的原因,是和丑相区别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人脑在受到感觉器官传来的有关外部具体事物的信息信号刺激下,会发生一些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和产生某种特定的化学物质或电信号,从而影响身体的有关组织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又会成为刺激大脑的新的信息源,引起大脑的注意和反思。
这就是美感形成和产生的机制,就是人们在享受美感之后对引起美感的具体事物进行反思,把引起美感的具体事物同经验过的有关事物进行比较,从引起美感的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美的特殊性能和规定的原理。
当大家一起品尝了百年窖藏的优质茅台酒后,常常会异口同声地说好酒、美酒。
茅台酒对我们的嗅觉器官、味觉器官、消化器官产生的作用和刺激,会由各感觉器官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大脑使大脑产生快乐和美的感觉,引起大脑对这种作用和刺激来源的关注,把当前品尝的茅台酒同记忆中经验过的有关具体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茅台酒同以往接触过的各种饮品和食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根据茅台酒具有的特殊性规定、根据美的标准把茅台酒归入美的具体事物之中,并给茅台酒冠以美酒的名称。
茅台酒所具有的各种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能,是作用和刺激人的感官,引起大脑产生美感的客观原因和根据,是茅台酒所具有的有利于人生存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存在于茅台酒之中的美。
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包含美的个别具体事物。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艺术创造具有保障和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能够创造人类生存发展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能够使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获得精神自由,得到改造、完善和发展,是包含美的个别具体事物。
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为世界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因为自然和社会的环境、现象、行为和事物具有作用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因为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行为,消除环境、现象、行为和事物对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负面意义和负价值,增大环境、现象和事物对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才能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目标。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人脑产生的命令、意向、方案、原则、方法的指挥下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实践是社会意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实践的本质和规定。
人的社会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爱美嫌丑的社会行为,是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是爱美嫌丑社会意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爱美嫌丑是社会发展具有的必然要求、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是人的一般社会意识。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是美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又是包含爱美嫌丑社会意识的具体事物,是爱美嫌丑社会意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社会实践具有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具有的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具有的美,同社会实践包含的爱美嫌丑社会意识,同社会实践包含的社会要求、应该原则是同一个认识对象,同一个相对抽象事物、同一个元实体。
美和爱美、是和应该、具体形式的价值和具体形式的社会意识是同一个认识对象、同一个相对抽象事物、同一个元实体具有的两个不同名称。
美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人类为了实现生存发展的基本目的,应该爱美嫌丑。
对一个具体事物美不美的判断是关于这个具体事物价值性质的判断。
个别具体事物所具有的价值性质和价值数量是一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
要正确判断一个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价值性质和价值数量,必须注意严格区分个别具体事物和一般具体事物。
只有把个别具体事物和一般具体事物严格区分开,才能正确的判断出一个个别具体事物所具有的价值性质和价值数量。
一般具体事物所具有的价值是正价值和负价值组成的统一体,真的、善的、美的、好的具体事物同假的、恶的、丑的、坏的具体事物是同一个具体事物。
因此不能说一般具体事物是美的具体事物或丑的具体事物。
在一般情况和条件下,被大家称为美的具体事物总是显示出有利于社会和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总是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正面意义和正价值。
在特殊条件和情况下,曾被大家称为美的具体事物则会显示出来有害于社会的性质和能力,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负面意义和负面价值。
在特殊情况和条件下,美的具体事物会转变为丑的具体事物。
人半是天使,半是野兽。
一般人是天使和野兽组成的统一体。
至恶无善,那是鬼;至善无恶,那是神,但都不是人。
天下雨既是好事又是坏事,既是美事又是丑事。
个别具体事物、个别具体的人、个别具体的事情、个别具体的环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的性质是不相同的。
只有联系具体的情况,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对个别具体事物、个别具体的人、个别具体的事情、个别具体的环境进行分析,我们才能准确地判断出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价值性质和价值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