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中西医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崩漏-中医辨证治疗

崩漏-中医辨证治疗

崩漏 【疾病科属】 妇科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崩与漏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互相转化,故概称崩漏。 西医所称的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可分无排卵与有排卵两型。其中无排卵功血,其临床表现与崩漏相同者,归本病论治。 1、崩漏的临床主证是阴道出血。其特点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以此为诊断依据。表现为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量多,势急症重如山之崩,或淋漓累月如屋之漏;或崩中漏下交替,也可崩闭交替,伴见经色、经质的异常。 2、妇科检查,排除因子宫肌瘤,妊娠期出血、产褥期出血以及炎症所引起的如崩似漏的妇科血证。必要时借助B超或尿妊娠试验,以明确诊断。 3、实验室检查血分析,以了解贫血程度和排除可能存在的血液病。必要时,还可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 4、可借助功血的诊断方法。如子宫内膜活体检查多数为增生过长,基础体温呈单相型,内分泌测定为无排卵改变等,可以更明确诊断为崩漏。 崩漏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虚(肾虚、脾虚)热、瘀邪损伤冲任,不能制约经血,以致经血非时妄行。由于崩漏失血耗气,病程日久,导致气血、阴阳俱虚。又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血。故本病的发生常互为因果,气血同病,多脏受累,虚实错杂。 崩漏的主证是出血,故辨证时当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舌脉及证候,辨其虚、实、寒、热。一般而言,崩漏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然而,即使是火,亦是虚火,非实火可比。崩与漏亦不相同,久崩多虚,久漏多瘀。此外崩漏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亦是辨证的重要参考。如青春期崩漏,多肾虚或血热;育龄期崩漏,多肝郁或血热,更年期崩漏,则多肝肾亏损或脾气虚弱。生育期及更年期崩漏,又多挟血瘀。 崩漏的治疗,须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一般多采用补气摄血或回阳救逆。也有滋阴固气止血法,常用独参汤、参附汤或生脉散,以塞流止崩;严重者须输血急救。澄源,用于出血缓减后,即正本清源,辩证论治,是治崩漏的重要阶段。复旧,用于止血后调经治本,恢复月经周期,调经促排卵或善后调理。 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崩漏,治则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青春期崩漏止血后调周期,重在治肾;生育期止血调周期、促排

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崩漏病(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定义】

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一、病史

1.既往多有月经失调病史如有无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史如有则应详细了解其发病的时间、血量、持续时间、出血性质、流血前有无停经等;近期有发病诱因如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等病史。

2.年龄、孕产史、目前采取的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史如是否服用口服避孕药、抗凝药、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等。

3.既往是否有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史(如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等病史)。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发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本病发病特点是不规则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或大量出血而致贫血、休克;部分患者常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继之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不能自止有时则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也可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根据出血的特点异常子宫出血包括: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②子宫不规则出血过多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过多;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而经量正常;④月经过频月经频发周期缩短,<21天。

中医妇科学崩漏

中医妇科学崩漏
经血无周期可循。 经量或暴下如注,或漏下不止,或两者交
替出现。 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赤带以
及症瘕、外伤引起的阴道出血相鉴别。
崩漏(鉴别诊断)
崩漏(辨证要点)
崩漏(辨证要点)
崩漏(辨证要点)
青春期:肾气未充; 育龄期:肝郁血热; 绝经期:肝肾亏虚、脾气虚弱。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无排卵型功血(诊刮)
适应症:年龄>40岁;病程>6月;内膜厚度> 12mm;药物治疗无效;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
时间:不规则流血,随时刮宫;经前期或月经来 潮6小时内;子宫内膜脱落不全于月经周期第5~6 天。
目的:止血;明确诊断。
无排卵型功血(治疗)
一般治疗:营养、补铁、VC和蛋白质,重度贫血 输血。出血时间长者预防感染,适当用凝血药物 。
滋肾调周法治疗青春期肾阴虚兼瘀热型无排 卵性功血在止血和重建正常月经周期方面疗效显著 。其机理可能与中药具有促进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 及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滋肾调经方具有调节下 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机能,促进雌激素的分泌,改善 卵巢功能有关。
山东中医药大学 陈艳
异常子宫出血(排卵障碍)
定义:指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 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除外妊娠、血液 病,且经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者
崩漏的病机特点
虚实夹杂,病机复杂: 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 崩漏之本在肾: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病位在冲任: 变化在气血:

中医妇科学崩漏

中医妇科学崩漏
2 仅限于月经病 <景岳> “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
本病相当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沿革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 《金匮要略》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
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 《诸源》列“漏下候”“崩中候”和“崩中漏
下候” 《丹溪心法附余》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傅青主女科》 “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
人参 沙参 玄参 麦冬 玉竹 五味子 熟地 山萸肉 车前子 牛膝
(山地牛车上下奔,人参五冬玉二参)
(二)实热
妇科主症: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崩如注,
或淋漓日久难止,色红,质稠
全身兼症:实热证
治 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 药: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黄芩 焦栀子 生地 地骨皮 地榆生藕节
全身兼症:肾阴虚证 治 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 药: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枸地山山,龟菟鹿牛) 左 归 丸: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萸肉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川牛膝
(1)虚热证
妇科主症: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 势急,血色鲜红;
全身兼症:虚热证 治 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 药: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燥症门》
崩漏治疗之难点. 在辨证的基础上,注意调理肾阴阳,按月经周
期中阴阳气血变化的规律,序贯用药,即中药人工周 期疗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简介

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各种疾病。本文将介绍崩漏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症的特征

崩漏症是指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过多或过少出血的病症。崩漏

症常见的症状包括月经量异常、经期延长或缩短、痛经等。

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中医认为崩漏症是由于阴虚、阳亢、气滞等病理变化引起的,

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

1. 阴虚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者,可选择具有滋阴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常用中药包括熟地黄、当归、白芍等。

2. 阳亢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色红、质厚者,可选择具有清热降阳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常用中药包括黄莲、知母、玄参等。

3. 气滞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可选择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常用中药包括川芎、香附、桃仁等。

饮食调理

在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合理调节饮食也非常重要。建议遵循

以下原则:

- 补充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

- 调节气血: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血作用的食材,如猪肝、红糖、黑豆等。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酒精等,可加重病情。

总结

崩漏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包括辨证施治和饮食调理两个方面。根据不同辨证类型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并注意合理调节饮食,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2022-10-)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2022-10-)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2022-10-)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以下简称“本指南”〕在中国中华医学

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联合绝经学组2022年发布的《功能失调性子

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22年

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中国

中华中医药学会202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崩漏》〔ZYY

某H/T210-2022〕和《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ZYY某H/T237-2022〕、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2022年发布的

《育龄女性非妊娠急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管理》第557号委员会意见、加拿

大妇产科医生协会〔OGC〕2022年发布的《绝经前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临

床实践指南》、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2022年发

布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

经学组2022年发布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2022年发布的《排卵障碍

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22年发布的《中医临

床诊疗指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T/CACM1279-2022〕根底上,

结合近年来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论

证形成崩漏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的起草程序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世界中医药

学会联合会国际组织标准管理方法》和CM0001-2022《标准制定和发布工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并发症

(1)贫血

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

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

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崩漏中医护理规范

崩漏中医护理规范

崩漏中医护理规范

中医治疗崩漏有丰富的经验,而饮食疗法更具有独到之处,且具有方便﹑实用疗效确切的特点。但在应用时,须辨证施治,根据各自的症状对号入座。临床上常见的可分为血热型﹑血虚型﹑淤血型和脾虚型4种。青春期多属血热型;育龄期则以淤血行和血虚型较多见;更年期多属脾虚型。在选择护理时可参考。

一、给药护理

1、服清热固经汤剂是宜偏凉服:注意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2、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前热服。

3、一般中药汤剂宜热服,忌食生冷,服药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

二、饮食护理

1、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宜。忌食煎炸辛辣活血等药物。

2、肾阳虚者饮食应热服,忌食生冷。肾阳虚者忌食辛辣动火刺激之品,多食滋阴类食物,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

3、玉米须炖瘦肉:适用于血热型。取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同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其治疗“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治血热型“功血”,疗效显著。

4、乌贼骨炖鸡:适用于血虚型。去乌贼骨30克,当归30克,

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一次。一般3~5次可见效。乌贼骨亦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对血虚型“功血”颇具疗效。

5、益母草炒荠菜:适用于淤血型。取鲜益母草30克,鲜荠菜30克,菜油适量,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每日二次,服至血止,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瘀血型“功血”特别有效。

崩漏诊疗常规

崩漏诊疗常规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一、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断:崩漏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西医诊断标准:(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2.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3.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

1.肾虚型:

主症: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病位:冲任;病性:虚实夹杂。

2.血热型

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不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病位:冲任;病性:实证。

西医分期分型

1、无排卵功血

2、有排卵功血

三.中医辨证分型治法方药:

1.肾虚证

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

党参30g 熟地15g 山茱萸8g 山药15g

当归10g 枸杞15g 炙甘草5g 杜仲15g

补骨脂8g 鹿角胶15g 艾叶炭15g

2.血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

黄芪30g 生地15g 丹皮8g 白芍8g

崩漏(中医妇科学)

崩漏(中医妇科学)
2.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出血时间仅2〜3 天,最多不超过7天,有规律,能自停;而崩漏出血无规律。
3.赤带与漏下二者都是没有规律的少量出血,但赤带同时有正常 月经存在,以带中有血为特点,漏下则无正常月经存在。
4.生殖器肿瘤出血二者临床均可表现如崩似漏的阴道出血,需借 助妇科检查、B超、诊断性刮宫或MRI检査予以鉴别。
2.肾虚证
(1)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沥,或交替出现,日久不 尽,反复发作,色淡暗,质清稀;腰脊酸软,面色晦暗, 目眶暗,舌淡暗苔白润,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气虚,则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 经血,故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沥、或交替出现、日久不尽、 反复发作;肾气虚,精血亏,阳气不足,外府失养,故 经色淡暗、质清稀、腰脊酸软;面色晦暗,目眶暗,舌 淡暗,苔白润、脉沉弱均为肾气虚之象。
2.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初盛及围绝经期肾气渐衰,或多产房劳 损伤肾气,肾气虚则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而致崩 漏;或素体阴虚,多产房劳耗伤肾阴,阴虚生内热,虚火扰动冲 任,迫血妄行,以致崩漏;或素体阳虚,肾阳受损,命门火衰, 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可致崩漏。
3.血热
实热多因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或情志内伤,郁久化 火,或感受热邪,热邪内盛,伤及冲任,迫血妄行,以致崩漏。 虚热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房劳伤阴,阴虚生内热,热 伤冲任,迫血妄行而致崩漏。

崩漏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

崩漏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

黄芩 焦栀子 生地 地骨皮 地榆
生藕节 阿胶 陈棕炭 龟板 牡蛎
生甘草
四 血瘀
妇科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ຫໍສະໝຸດ Baidu少,时出 时止,或淋漓不断,或停闭数月又突然崩中,
继之漏下。经色暗有血块;
全身证候: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逐瘀止血汤 生地 大黄 赤芍 丹皮 当归尾
促黄体汤: 肾阳虚型:菟丝子、熟地、当归、山药、
阿胶、龟板、续断、首乌 肾阴虚型:菟丝子、熟地、肉苁蓉、山药、
旱莲草、女贞子、首乌、龟板、杞子、丹皮
活血调经汤: 肾阳虚型:丹参、赤芍、熟地、川芎、茺
蔚子、当归、香附、泽兰 肾阳虚型:丹参、赤芍、熟地、茯苓、茺
蔚子、当归、香附、泽兰
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排
卵) 手术治疗
治疗
一般治疗:营养、补铁、VC和蛋白质,重 度贫血输血。出血时间长者预防感染,适当 用凝血药物。
药物治疗:原则:青春期以止血、调周、促 排卵为主;围绝经期止血后以调周、减少经 量。
内分泌治疗极为有效。使用性激素注意:方 案合理,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全身证候:虚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燥症门》 人参 沙参 玄参 麦冬 玉竹 五味子 熟地 山萸肉 车前子 牛膝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沭阳县中医院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共34种)

一、妇科:崩漏、带下病、痛经

二、针推科:痹证、痿证

三、神经内科:中风、眩晕、头痛

四、儿科:肺炎喘嗽、水痘

五、心内科:胸痹、心悸

六、肾、内分泌科:水肿、消渴、淋证

七、肿瘤内科:积聚、噎膈、内伤发热

八、呼吸、血液科:喘证、哮证、血证、虚劳

九、消化科:胃痛、黄疸、胁痛、泄泻、鼓胀、腹痛

十、耳鼻喉科:耳鸣耳聋、鼻渊

十一、骨伤科:伤后不寐、伤后呕吐、伤后眩晕、伤后喘咳

一、妇科1崩漏

2带下病

3痛经

二、针推科1痹证

2痿证

三、神经内科1中风

2眩晕

3头痛

四、儿科1肺炎喘嗽

2水痘

五、心内科1胸痹

2心悸

六、肾、内分泌科1水肿

2消渴

3淋证

七、肿瘤内科1积聚

2噎膈

3内伤发热

八、呼吸、血液科1喘证

2哮证

3血证

4虚劳

九、消化科1胃痛

3胁痛

5鼓胀

6腹痛

十、耳鼻喉科1耳鸣耳聋

2鼻渊

十一、骨伤科1伤后不寐

2伤后呕吐

3伤后眩晕

4伤后喘咳

崩漏诊疗方案

崩漏诊疗方案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一、概述

崩漏是由于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的月经病。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历代医家认识并论治崩漏源远流长,并逐步明确了崩漏在月经病范畴。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可发生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

西医血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血”)属于崩漏范围。

二、诊断

(一)中医分型辨证

(参考《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 主编张玉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中医诊断]

1.病史:注意月经史、精神创伤史、孕产史,询问有无生殖器炎症和生殖器肿瘤病逝,有无使用避孕药物、宫内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

2.症状:月经的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或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或伴白带增多、不孕等症候。

3.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生殖器炎症者,可有炎症体征;妇科肿瘤者,可有子宫体增大,质硬或形态的改变,或附件有囊性或实性包块。

[辨证分析]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证候分型](中医病名诊断参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辨证分型根据临床症状并参考《中医妇科学》第七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脾虚证: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常规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常规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常规

一、【中医诊断】

1、病名

崩漏中医释义:崩漏因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常交替出现。

2、中医诊断标准(优化)

①经血无周期可循;

②经量或暴下如注,或漏下不止,或两者交替出现。

③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赤带以及癥瘕、外伤引起的出血相鉴别。

3.中医症候分类(优化)

(1)血热内扰: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有少量血块。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2)气不摄血: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舌苔薄润,脉芤或细无力。

(3)肾阳亏虚: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

(4)肾阴亏虚:经血时多时少,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5)瘀滞胞宫:经漏淋漓不绝,或骤然暴下,色暗或黑,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

三、治疗方法:

【中医辩证治疗】(优化)

1.“急则治标,塞流止血”

中药止血疗法:

1.“急则治标,塞流止血”,中药止血疗法:

(1)益气固冲止血法:独参汤,据体质可选红参、西洋参、生晒参、太子参等分次煎水频服。若阴道出血量多如崩,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冷汗淋漓。脉细数或脉微欲绝者,应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或生脉汤浓煎频服。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崩漏(功血)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且因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病史详细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类型、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出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注意患者的年龄、月经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使用及全身与生殖系统有无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等。

(2)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及全身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及全身性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子宫内膜取样如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或组织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血红细胞计数机血比容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

二、辩证论治

1.肾虚证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20g、山药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牛膝12g、旱莲草12g、炒地榆12g。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漏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届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正如《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本病属常见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亦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1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1.1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血非时而下;或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1.2脾虚

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1.3血热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1.4 血瘀

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

2 辨证论治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2.1 肾虚型

2.1.1 肾阴虚证

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

大怀熟地(240克),山药(炒,120克),枸杞(120克),山茱萸(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菟丝子(制,120克)

加减:若阴虚有热者,酌加生地、麦冬、地骨皮。

2.1.2 肾阳虚证

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酌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

人参10g,山药15g,熟地15g,杜仲15g,当归15g,山萸15g,枸杞15g,升麻10g,鹿角胶10g。

2.2 脾虚型

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固冲汤加减。

白术30g,生黄芪18g,龙骨24g,牡蛎24g,萸肉24g,生杭芍12g,海螵蛸12g,茜草9g,棕边炭6g,五倍子轧细,药汁送服1.5g

加减:若出血量多者,酌加人参、升麻;久漏不止者,酌加藕节、炒蒲黄。若阴道大量出血,兼肢冷汗出,昏仆不知人,脉微细欲绝者,为气随血脱之危候,急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25g,水煎取浓汁,顿服,余药再煎顿服。或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救治,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以固脱。人参、麦冬、五味子;若症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又为亡阳之候,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附子、生姜、大枣。

2.3 血热型

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