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
护士应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技 能和知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和稳定。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晚期产后出血 患者的护理
目录 简介 早期识别和干预 定期监测和评估 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 心理支持和教育 预防措施 意外事件的应对
简介
简介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 内,子宫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 情况。
以下是关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 护理的注意事项和措施。
早期识别和干 预
早期识别和干预
早期识别出血迹象很重要,如阴道流血 增多、贫血症状等。
及时进行有效援助,包括掌握止血技巧 、给予输血、积极处理子宫收缩不良等 。
定期监测和评 估
定期监测和评估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检查应 被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 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对患者进行饮食和体力活动评 估,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
保持手术切口 的清洁
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
定期更换创口敷料,保持手术切口的卫 生和清洁。 避免感染并加强伤口的愈合,减少患者 疼痛和恢复期。
心理支持和教 育
心理支持和教育
与患者和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向患者传授相关的护理知识和 技能,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提供准确的产后出血预防知识,包括有 关生活方式和饮食的建议。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范的产后恢复,避 免不当的行为和环境。
意外
晚期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结论
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 后并发症,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要加强对其的警惕性,及时采 取护理措施,确保产妇安全和 康复。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晚期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目录 引言 护理措施 护理重点 结论
引言
引言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 超过500ml的情况,晚期产后出血 指产后发生出血并持续时间较长的 情况。 晚期产后出血是严重的产后并发症 ,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治疗。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早期识别:护士应当密切观察产妇的生 命体征,特别是血压、脉搏和呼吸情况 ,及时发现异常,并记录相关数据。 定位出血源:护士通过询问产妇的症状 和检查检验结果,确定出血的位置,以 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护理重点
护理重点
高度警惕:护士应对晚期产后出血 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可 能的异常情况,避免延误治疗。 团队合作:护士应与医生和其他医 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 案和护理计护士应对产妇的生命体征、 出血情况、水电解质平衡等进行细致观 察,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 宣讲指导:护士要向产妇和家属提供有 关晚期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教育他们 掌握必要的护理技巧和应急措施。
护理措施
控制出血:护士应当迅速采取 止血措施,如压迫、缝合等, 尽可能减少出血量,保持产妇 体内的血液循环稳定。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晚期 产后出血会导致大量失血,护 士应给予产妇输注适量的液体 和血制品,维持血容量和水电 解质平衡。
护理措施
后续护理:护士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恢复 情况,评估血压、脉搏和尿量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病因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
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1.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
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
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
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则可以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
此种情况在临产后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及麻醉剂等将引增加产后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②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或产程过快,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子痫前期(重度)、严重贫血、宫腔感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子宫肌纤维水肿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③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
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
胎盘滞留: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
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刺激产生痉挛性宫缩,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将剥离的胎盘嵌闭于宫腔内引起胎盘滞留;宫缩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也可以致胎盘虽已剥离而滞留于宫腔。
【实用】-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之首。
1.护理评估1.1病史评估:评估产妇是否有诱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1.2身体状况评估:评估产妇生命体征及有无休克表现;准确评估产后出血量。
1.3辅助检查: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2.护理问题2.1组织灌注不足2.2有感染的危险2.3恐惧3.护理措施3.1预防产后出血3.1.1做好孕期保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后妊娠,不宜妊娠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提前入院治疗。
3.1.2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应防止产程延长,密切观察产妇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保证产妇充分的休息和饮食;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第三产程应注意观察胎盘、胎膜娩出情况。
3.1.3加强产后观察:产后两小时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伤口情况。
3.2针对病因,迅速止血3.2.1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子宫收缩是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具体有按摩子宫;合理应用宫缩剂;无菌纱布填塞宫腔局部止血,24小时后取出;对于严重持久的产后出血可采取结扎盆腔血管,栓塞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难以控制危及产妇生命的出血可切除子宫。
3.2.2胎盘因素:如因为膀胱过度膨胀影响胎盘排出,应导尿排空膀胱;如怀疑胎盘植入,应考虑手术切除子宫;若是胎盘残留则可进行刮宫术或钳刮术,胎盘粘连可行手剥胎盘。
3.2.3软产道裂伤:止血同时应按照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如有血肿形成应切开清楚血肿然后缝合止血,必要时放置引流条。
3.2.4凝血功能障碍:应在积极止血的同时治疗原发病,根据不同病因,输入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新鲜血浆等。
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和纠正休克、观察阴道流血量、产妇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4心理护理:产后出血时,产妇及家属都会表现出担心、紧张、焦虑等情绪,这时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心产妇,减轻产妇心理压力;另外应注意与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指胎儿娩出后24 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临床表现】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及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贫血等相应症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预防感染。
【护理评估】1、评估产妇既往病史,有无产科疾病、人工流产及产后出血史,有无难产产伤及产程延长等情况。
2、评估阴道出血量、性质及颜色。
3、评估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有无休克先兆及化验检查结果。
4、评估产妇及家属对产后出血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5、评估产妇的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立即给予产妇吸氧、保暖、取平卧位,用Y 型留置针建立两条有效大静脉通路,通知医师。
2、迅速查找出血原因,协助医师实行止血处理。
提供心理支持。
3、接心电监护,定时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的变化,观察产妇有无休克早期征象如口渴、心悸、打哈欠等征象。
观察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尿量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4、遵医嘱及时给予输液、输血,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必要时请麻醉科行中心静脉穿刺。
5、遵医嘱急抽血查血型、血常规、凝血系列、3P 试验、交叉配血等。
6、正确记录出入量,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必要时留置导尿,以免影响宫缩而致产后出血。
7、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
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
如子宫收缩乏力时,见凝血块遵医嘱给予缩宫剂,并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
若出现呛咳,出血不凝应考虑羊水栓塞予强的松龙80mg+NS100ml 静滴或地塞米松20mg 静推。
8、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9、加强产妇会阴护理,预防交叉感染。
10、加强产后营养的补充,积极纠正贫血。
11、指导产妇早期开奶,早哺乳,有助于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12、鼓励产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活动量,提高自理能力。
【健康指导】1、主动给予产妇关爱,提供心理支持,增加其安全感。
产后出血的管理制度
产后出血的管理制度一、产后出血的定义和分类1. 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及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因子宫失去了创面的收缩能力,导致大量血流出体外,超过了正常产程出血膟能力的情况。
通常认为,在产后24小时内,如果产妇的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就属于产后出血。
2. 产后出血的分类根据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病理生理过程的不同,可将产后出血分为以下几类:1) 原发性产后出血:在产后24小时内出血超过500毫升,但没有可知的明显原因。
2) 继发性产后出血:通常发生在产后24小时以后,原因通常与产程中剩余的胎盘组织相关。
3) 早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小时内,主要是由于产程中胎盘未完全娩出或宫缩不力造成。
4) 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小时以后,主要是由于宫颈、子宫破损、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
二、产后出血的危害产后出血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康复和健康,还会对产妇的家庭、社会以及医疗机构造成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其主要危害包括:1. 产妇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影响身体恢复;2. 重度产后出血可能危及产妇生命安全;3. 重复发生产后出血会增加产妇的死亡率;4. 产后出血会增加产妇感染的风险,延长康复时间;5. 产后出血会给医疗机构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增加经济负担。
三、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 分娩时过度牵拉宫颈;2. 胎盘未完全剥离或剥离不全;3. 子宫收缩不力或过度收缩;4. 宫颈或阴道破裂;5. 子宫破裂;6. 子宫内膜异位病变;7. 血液凝固功能障碍;8. 先兆子宫破裂。
四、产后出血的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和优化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产后出血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其要点包括:1. 建立产后出血的诊疗规范明确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危害、常见原因和发生机制,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产后出血的诊疗规范,包括出血量、出血时间、处理流程、危重产妇处理等内容。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孕产史及健康史,了解分娩全过程;评估产后出血的诱因。
2.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3.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膀胱充盈情况,观察阴道流血的颜色及量,寻找出血原因。
2.产后出血多者,应立即输液、输血,给予保暖。
尿潴留者给予导尿。
大出血者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
3.子宫收缩乏力者,遵医嘱使用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为鲜红者,应行产道检查,如有裂伤行伤口缝合,并给予平卧或头低脚高位预防休克。
4.凡多胎、双胎、晚期妊娠出血的患者,易发生产后出血,应遵医嘱给予宫缩剂。
24小时内密切注意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5.嘱咐患者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
嘱咐患者改变体位宜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6.休克者按休克护理常规。
7.给予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三)健康指导
1.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应对的信心。
2.指导患者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1。
晚期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2004.1部门 B五西修改日期 2010.4题目晚期产后出血护理常规页数 1/2主任签名:赵玲萍护士长签名:赵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定义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病因1、胎盘,胎膜残留2、蜕膜残留。
3、胎盘附着局部感染或复旧不全4、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或愈合不全。
5、感染。
6、其他:滋养细胞肿瘤,粘膜下肿瘤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临床表现1、阴道流血:胎盘,胎膜残留多在产后10日发生,胎盘附着局部感染或复旧不全产后2周发生,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或愈合不全产后2-3周。
2、腹痛和发热3、全身症状,继发性贫血。
4、体征:子宫增大,压痛,宫口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病情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子宫复旧、血压、脉搏、面色等一般情况,做好特别护理记录。
2、观察病人有休克症状而不见阴道出血,警惕隐性出血。
3、观察阴道出血量,警惕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注意有无血凝块。
4、观察膀胱充盈情况,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5、观察宫腔排出物,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6、严密观察一般情况,预防感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治疗原则1、少量或中量阴道流血给予广谱抗生素、宫缩剂、积极支持疗法2、疑有胎盘、胎膜、蜕膜残留或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在准备手术的条件下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术后给予抗生素及宫缩剂3、疑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应住院观察或剖腹探查术4、肿瘤引起的阴道流血应做相应处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1、疲乏:与产后出血引起贫血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出血后抵抗力降低及手术操作有关3、恐惧:与大量出血出现生命威胁有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疲乏(1)嘱产妇卧床休息,以减轻疲劳感。
(2)将呼叫器及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及之处,以便于拿取。
题目晚期产后出血护理常规页数 2/2(3)加强巡视,及时发现产妇生活所需,协助其洗漱、穿着、进食、大小便等。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一般有观察病情、保持身心愉悦、注意休息、保持卫生、合理饮食等。
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助于身体早日恢复。
1.观察病情:如果存在产后出血的情况,建议每天观察会阴伤口变化、阴道流血的情况,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
2.保持身心愉悦:女性应保持身心愉悦,不可过度紧张、忧虑、愤怒,否则可能会使不良的情绪刺激身体,从而引起其他不适。
3.注意休息:如果出现该情况,女性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可熬夜或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不适,使出血的情况更加严重。
4.保持卫生:女性应保持外阴的卫生,并定期清洁局部,还应勤换内衣内裤,以免细菌滋生而引发炎症,不利于身体的正常恢复。
5.合理饮食: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用清淡、营养的食物,而不宜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火锅、烧烤、冰淇淋等,否则可能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
一例产后出血的个案护理
一例产后出血的个案护理引言:产后出血是指产后1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或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
这是一种严重并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对产妇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
在个案护理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监测者、危机解决者,又是信息传达者和支持者。
本文将阐述一例产后出血的个案护理过程。
一、个案介绍:患者A,32岁,身高160厘米,体重64公斤,初产妇,拟行剖宫产手术。
在麻醉、破膜和手术过程中均无异常。
术后转入产房。
二、护理措施:1.早期评估和监测:护士首先进行早期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和意识状态的监测,并记录入库。
监测血压是尤为重要的指标,因为产后出血通常引起血压下降。
另外,还要评估子宫的大小、位置和硬度,观察是否有异常子宫收缩或异常出血。
2.密切观察:护士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并密切注意出血量、颜色和气味的变化。
通过定期更换垫子以及紧急指示记录,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实际出血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促进子宫收缩:护士需要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来促进子宫收缩,并控制出血。
常用的方法包括进行吸气、按摩子宫、用药物促进子宫收缩等。
护士还要指导产妇正确地进行腹壁按摩,以帮助子宫收缩并防止淤血。
及时排空膀胱也是促进子宫收缩的重要措施。
4.维持血容量和防止贫血:护士要保证产妇的血容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应积极纠正低血容量的情况。
如果需要输血,护士应做好相应准备,包括准备输血设备、核对输血项目等。
同时,护士应指导产妇适当补充营养,防止贫血的发生。
5.精神支持和家属教育:产后出血对于产妇来说是一个恐惧且紧张的时刻,护士应提供安全、安心的环境,并注重情绪支持。
护士还要与产妇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向他们解释病情、治疗计划和相关注意事项,帮助他们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6.术后的护理:护士需要关注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及时记录产妇的疼痛程度、出血量和一般情况。
护士要定期检查伤口、导尿管和静脉留置针等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护士要密切监 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 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导尿排空: 病人应定期或根据 需要进行导尿,确保膀胱排空 ,避免膀胱充盈对子宫恢复的 影响。
护理要点
维持静脉通畅: 护士应确保病人静 脉输液通畅,保持补充足够的体液 。
必要措施
必要措施
迅速通知医生: 如果病人的出 血情况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 状,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
护士应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 现和处理病人出血的情况。
结论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支持,可以 促进产后出血病人的康复和健康。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产后出血病人 的护理
目录 引言 护理要点 必要措施 结论
引言
引言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 大量阴道出血现象,是一种严重的 并发症。 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是确保她们安 全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引言
本次PPT将介绍产后出血病人的 护理要点和必要措施。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早期识别: 护士要及时观察病 人的出血情况,特别是在产后 24小时内。 评估血流量: 护士应根据血流 量的多少评估病人的出血程度 ,以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采取止血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 ,护士应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如压迫伤口、给予产后出血病人 常常会感到恐惧和焦虑,护士 应提供情绪支持,帮助病人缓 解压力。
教育病人家属: 护士应向病人 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帮助他们 理解产后出血的风险和护理要 点。
结论
结论
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复 杂而关键的工作。
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妇科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流血量大于500毫升,或产后24小时至42天内流血量大于400毫升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产后出血病情危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一、临床护理方法1. 术前准备对于需要手术的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基本情况,包括产后出血的原因、发生时间、出血量等。
同时需要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在术前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制定术前处理计划。
2. 术后护理产后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术后护理还包括对患者的伤口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同时要进行伤口定时更换敷料,及时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3. 饮食护理产后出血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特别是要加强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促进伤口的愈合。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伤口和消化道,影响病情恶化。
4. 心理护理产后出血患者在术后往往由于疼痛、精神紧张等因素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慰藉、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尽快调整好心理状态,促进康复。
二、护理效果1. 有效控制出血通过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出血量,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术前准备的充分和术后护理的细致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关键。
2. 促进伤口愈合通过对伤口的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时更换敷料,是伤口愈合的前提。
三甲医院《产后出血》宣教
三甲医院产后出血宣教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出500ML者。
一、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
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粘连、植入等。
3.软产道撕裂。
4.凝血功能障碍。
二、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
2.休克症状可出现头晕、脸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我们会尽量多与您沟通交流,增强您的安全感,并告诉您目前出血的情况及治疗护理计划,消除您的紧张恐惧情绪。
若出现出血多,血色素低时有可能给予输血
治疗,所用血液均由正规血库供血,您不必有恐惧心理。
2.饮食指导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多食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等,并少食多餐,进食清淡宜消化食物。
3.用药指导根据医属用药,用药时我们会告诉您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如输血时我们会告知您所输血型,不能随意调节输血速度,输血时如有任何不适需尽快通知我们。
4.疾病指导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24小时心电监护。
5.留取24小时会阴垫,记录阴道出血量。
6.做好婴儿护理,协助哺乳。
新生儿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7.在血色素恢复正常后,鼓励下床活动。
恢复自理。
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量。
四、出院健康指导
内容同“正常分娩出院健康指导”。
医院产后出血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产后出血患者护理常规产后出血(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Ond者。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且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被称为晚期产后出血。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1/1000,虽少见,但亦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迅速大量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若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还可以引起垂体缺血坏死、腺垂体功能低下的严重后遗症席汉综合征,甚至死亡。
故产后出血是产后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一、原因及主要病理变化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占70%~80%,其次是软产道裂伤及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复旧不全、血肿等。
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是于胎盘剥离时,胎盘着床处的子宫肌层无法收缩紧张,使得肌层中的血管窦和血隙无法封闭,形成血栓,血管不容易封闭,则发生出血现象。
宫缩乏力可因产妇的全身因素所致,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合并内科疾病;临产后休息不好、进食少、体力耗竭、因难产等致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过多镇静剂等。
也可因局部因素,如子宫发育不良、双胎、羊水过多致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失去弹性、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2.软产道裂伤分娩时由于产道为胎儿娩出的必经之路,因此任何因分娩引起的子宫、子宫颈、阴道和会阴部撕裂伤,都会引起出血。
常因急产、胎肩与胎头娩出太快、保护会阴不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未作会阴侧切或因会阴侧切过小、宫颈口未开全而强行阴道娩出等致软产道撕裂。
会阴阴道裂伤上可达穹隆、阴道旁,向后可累及肛门和直肠,严重者深达盆壁,其血肿可扩展到阔韧带内。
宫颈裂伤可累及阴道穹隆,也可向上延达子宫下段而致大量出血。
3.胎盘因素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或)胎膜残留等,因影响子宫正常收缩而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的少见原因。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正确测量出血量,观察、记录宫底高度,注意阴道血肿。
2.观察膀胱充盈情况。
【护理措施】
1.按产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准确测量出血量,寻找产后出血原因,对症处理。
3.发生休克时,立即取平卧位、吸氧、保暖、开放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按医嘱配血、备血及药物治疗。
4.督促产妇及时排尿,以免影响子宫收缩。
5.加强生活护理,保持会阴清洁,防止感染。
【健康指导】
1.安慰患者,减轻恐惧心、理。
2.指导患者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
9.
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存在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10.
护士应认真进行产后出血护理查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保障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3.
观察出血性质:产后一般为鲜红色,但应注意区分是新鲜血还是旧血,如果是旧血应考虑是否存在宫颈或阴道裂伤等问题。
4.
5.
观察阴道分泌物:产后数天,阴道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分泌物量突然增多,应观察是否有出血,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
6.
7.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产后子宫需要缓慢收缩,帮助止血,并逐渐恢复至原来大小,如果子宫收缩不良,产妇可能会出现出血情况。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
产后出血是新妈妈产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情况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护理查房非常重要,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1.
定期检查出血量:产后第一小时内,应每15分钟记录一次产妇的出血量,第二至四小时可延长到每半小时或1小时一次,第五至24小时为每4小时一次。对出血量过多的产妇,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大量流血,可能是子宫内膜剥脱或子宫收缩不良所致。
以下是产后出血护理的一些建议:
1. 监测血量:密切观察母亲的出血量,一般正常情况下,产后出血应该在30分钟内停止。
超过500毫升的出血被认为是产后出血,如果超过1000毫升则属于严重出血。
2. 检查子宫收缩:定期检查母亲的子宫收缩情况。
如果子宫没有收缩或者收缩不足,可能会导致出血增加,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3. 保持尿憋压:让母亲保持膀胱充盈状态可以刺激子宫充分收缩,从而减少出血。
4. 提升下肢:在产后抬高母亲的下肢,可以帮助减少出血。
5. 确保母亲安全: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足,带来头晕、乏力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确保母亲的安全,预防跌倒。
6. 定期测量血压:监测母亲的血压,如果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需立即采取措施。
7. 饮食调理:产后出血后,母亲需要多补充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铁的摄入。
8. 观察感染迹象:产后出血容易导致感染,需要密切观察母亲是否
出现发热、恶臭的分泌物等感染迹象,并及时报告医生。
9. 定期复查:产后出血后,母亲需要定期复查,确保恢复情况良好。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建议,具体的护理措施还应根据医生的指导
和实际情况制定。
如果产后出血严重,请及时就医。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之欧阳家百创编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欧阳家百(2021.03.07)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病因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
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1.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
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
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
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则可以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
此种情况在临产后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及麻醉剂等将引增加产后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②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或产程过快,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子痫前期(重度)、严重贫血、宫腔感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子宫肌纤维水肿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③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
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
胎盘滞留: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
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刺激产生痉挛性宫缩,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将剥离的胎盘嵌闭于宫腔内引起胎盘滞留;宫缩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也可以致胎盘虽已剥离而滞留于宫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病因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
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1.宫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
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
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
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则可以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
此种情况在临产后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及麻醉剂等将引增加产后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②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或产程过快,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子痫前期(重度)、严重贫血、宫腔感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子宫肌纤维水肿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③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
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
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
胎盘滞留: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
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刺激产生痉挛性宫缩,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将剥离的胎盘嵌闭于宫腔内引起胎盘滞留;宫缩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也可以致胎盘虽已剥离而滞留于宫腔。
如胎盘滞留妨碍正常宫缩则引起产后出血,且血块多聚于子宫腔内,进而引起宫腔增大致宫缩乏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严重后果;胎盘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操作手法不当有关。
如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干扰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缩复,致胎盘部分剥离,剥离面血窦开放而出血过多;也可由于既往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使,使子宫内膜损伤而易引起胎盘粘连或植入。
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
常见因素:外阴组织弹性差,外阴、阴道炎症改变;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软产道检查不仔细,遗漏出血点。
缝合、止血不彻底等。
4.凝血功能障碍
常见原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少数由原发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病毒性肝炎等引起。
5.子宫内翻
少见,多因第三产程处理不当造成,如用力压迫宫底或猛力牵引脐带等。
[1]
产后出血临床表现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可发生在胎盘娩出之前、之后或前后兼有。
阴道流血可为短期内大出血,亦可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
一般为显性,但也有隐性出血者。
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若失血过多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速度及合并贫血与否而不同。
短期内大出血,可迅速出现休克。
需要注意在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可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此时仍需要严密监测,对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评估出血量并进行积极救治。
临床中往往存在当失血到一定程度出现失代偿表现如脉搏增快、血压下降才引起重视,这样失去了最佳救治时机。
此外,如产妇原已患贫血,即使出血不多,亦可发生休克,且不易纠正。
因此,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产后出血诊断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失血量正确的测量和估计。
临床上常用的估计失血量的方法有: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休克指数等。
出血量测量不准确将丧失产后出血的最佳抢救时机。
突然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的持续少量出血(如软产道裂伤缝合时间长)和未被发现的血肿常常是延误诊治的重要原因。
根据阴道出血时间、数量和胎儿、胎盘娩出的关系,可初步判断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
几种原因常常互为因果。
产后出血治疗
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为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1.止血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加强宫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1)去除引起宫缩乏力的原因改善全身状况,导尿缓解膀胱过度充盈。
(2)按摩子宫 (3)宫缩剂①缩宫素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
给药速度应根据患者子宫收缩和出血情况调整。
静脉滴注能立即起效,但半衰期短,故需持续静脉滴注。
(4)宫腔填塞以上治疗无效时,为保留子宫或为减少术前失血,可行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
注意自宫底及两侧角向宫腔填塞,要塞紧填满,不留空隙,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如出血停止,纱条可于24~48小时后取出。
填塞后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取出前应注射宫缩剂。
(5)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下行支及髂内动脉妊娠时90%的子宫血流经过子宫动脉,结扎双侧上、下行支及髂内动脉,出血多被控制。
以上措施均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机能。
(9)子宫切除是控制产科出血最有效的手段。
各种止血措施无明显效果,出血未能控制,为挽救生命在输血、抗休克的同时,即行子宫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在充分暴露软产道的情况下,查明裂伤部位,注意有无多处裂伤。
缝合时尽量恢复原解剖关系,也应当进行缝合。
血肿应切开,清除积血,缝扎止血或碘纺纱条填塞血肿压迫止血,24~48小时后取出。
小血肿可密切观察,采用冷敷、压迫等保守治疗。
对完全性子宫破裂或不全性子宫破裂立即开腹行手术修补术或行子宫切除术。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1)胎盘滞留或胎盘胎膜残留所致的出血 (2)胎盘植入或胎盘穿透已明确胎盘植入者,不要强行钳夹或刮宫以免引起致命行产后大出血。
可以根据胎盘植入面积大小及所在医院条件选择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水囊压迫止血、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扎或栓塞止血,如果出血过多且经上述方法止血无效,为挽救产妇生命应及时选择子宫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应在积极救治原发病基础上确诊应迅速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
5.防治休克(1)发生产后出血时,应在止血的同时,酌情输液、输血,注意保温,给予适量镇静剂等,以防休克发生。
(2)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3)有效的监测可以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估和判断,以利于指导和调整治疗计划,改善休克患者的预后。
(4)在紧急容量复苏时必须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液体复苏治疗时可以选择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
由于5%葡萄糖溶液很快分布到细胞内间隙,因此不推荐用于液体复苏治疗。
6.输血治疗
输血及输注血制品在低血容量休克中应用广泛。
产后出血预防
1.加强产前检查
2.产程中识别产后出血高危因素
3.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4.其他产后2小时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应及时排空膀胱。
产后24小时之内,应嘱产妇注意出血情况。
产后有出血量增多趋势的患者,应认真测量出血量,以免对失血量估计不足。
[3]
(一)护理评估
1.评估孕产史及健康史,了解分娩全过程;评估产后出血的诱因。
2. 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3.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膀胱充盈情况,观察阴道流血的颜色及量,寻找出血原因。
2. 产后出血多者,应立即输液、输血,给予保暖。
尿潴留者给予导尿。
大出血者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
3.子宫收缩乏力者,遵医嘱使用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为鲜红者,应行产道检查,如有裂伤行伤口缝合,并给予平卧或头低脚高位预防休克。
4. 凡多胎、双胎、晚期妊娠出血的患者,易发生产后出血,应遵医嘱给予宫缩剂。
24小时内密切注意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5. 嘱咐患者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
嘱咐患者改变体位宜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6.休克者按休克护理常规。
7.给予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三)健康指导
1.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应对的信心。
2.指导患者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