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课看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再如《最后一课》:“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又如《变色龙》里,开头对环境有这样的描写:“四下里一片沉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商店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这些描写给我们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国家经济萧条、街道冷清,人们都不愿出门,这样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在沙皇的腐朽统治下的一些社会情态。
也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二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在《故乡》这篇课文当中,开头有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记叙文阅读阅读分析示例《最后一课》

1、作者借本文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作者借本文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迪。
3、你如何评价文中人物的做法? 、你如何评价文中人物的做法? 的看法。 的看法。 影响。 影响。
1、体会文中作者的观点、 、体会文中作者的观点、 4、你是否赞赏文中某人的做法?请联系实际谈谈你 态度、和思想感情。 、你是否赞赏文中某人的做法? 态度、和思想感情。 2、联系实际评价文中的 、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某人在某一方面对你的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
常见问法
1、人物为什么会产生某种心理。 、人物为什么会产生某种心理。 2、人物为什么会有某种行为。 、人物为什么会有某种行为。 3、人物的某种表现反映了他怎 、 样的心理。 样的心理。 首先看人物做了什么事; 首先看人物做了什么事;然后抓住 这个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这个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的描写加以分析。 神态的描写加以分析。 采用方法 1、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设身处 、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 地地考虑人物面对的情况, 地地考虑人物面对的情况,自己的 所思所想就是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 所思所想就是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 2、结合事件的性质、人物的作者的 、结合事件的性质、 感情倾向进行推断; 、 感情倾向进行推断;3、根据上下文 的衔接和情节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推 断。
参考答案
1、烘托了教室的爱国气氛。 、烘托了教室的爱国气氛。 2、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3、小弗朗士的联想是他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小弗朗士的联想是他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5、“一些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 一些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 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描写, 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孩子 们怎样的心理? 们怎样的心理? 答题思路
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

中考复习指导:环境描写的作用【实例讲析】例1: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②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后一课》都德作用:第①句描写了,交代了,渲染了,烘托了。
第②句暗示了。
(战争环境)例2:1.我们……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我的叔叔于勒》作用:1.这是全家人带着希望上船时看到的景象,。
2.这是见到落魄的于勒后,返回途中看到的景象,。
例3 :“天气未及正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的云彩,其实十分大热”--------《智取生辰纲》作用:渲染,为下文“买酒”解渴中计,。
例4:“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故乡》鲁迅作用:此处是“我”憧憬中的美丽景象,虚写想象中的故乡,表现“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突出了文章主题。
例5:《孔乙己》中还有一段自然环境描写。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己》作用:写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时仅仅二十个字左右就,衬托了孔乙己的,预示了,为作铺垫。
例6:“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作用:写出故乡的景象,暗示,渲染,烘托。
例7:“警官奥楚美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
四下里一片寂静。
……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
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
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变色龙》作用:压抑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交代了狗咬人案子发生的。
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五大作用

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五大作用场景描写的作用(1)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场面描写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但在具体运用中来看,作用又有所侧重。
如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中纺线场面的描写,具有“万马奔腾”之感。
作者通过这一宏大的纷纭场面描写,把当年大生产运动的动人景象再现出来,深刻地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的乐观精神和豪迈欢快感情”这一重大主题。
(2)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
都德的《最后一课》写上课的情景,巧妙地借助于一个无知顽童的冷静观察和心理分析,特别是对韩麦尔先生临下课之际感人至深的神态言行的细摹,在肃静而凝重的氛围的层层烘托渲染中,最后突然如火山爆发般地喷出爱国主义的激情,收到了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3)明示、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中有小成渝的妈妈指挥交通的一段场面描写:“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像一尊石像。
”这个场面描写表现出中国工人阶级不畏艰苦、坚守岗位的责任感和革命精神。
(4)其他作用。
场景描写的作用还有很多,比如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背景、象征哲理感情,需要大家在课下阅读时仔细体会。
如何写好场景描写(1)要把观察的视线向横的方向展开,要看到整个场面在同一个时间里所发生的事,不能只集中看一点。
(2)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
就是要有整体的概括,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3)要把人物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写,这偏重于动态描写。
如果是环境描写就偏重于静态描写。
场景描写举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含义及其作用
含义:自然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 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 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作用: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心理、情感、思想性格等 3、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境况等 4、突出、深化主题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某种气氛 例 《故乡》开头 时候既然是 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 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 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 气。 渲染荒凉萧索的气氛
(4)表现文章主旨
例《孤独之旅》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 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鸭们也长大了, 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 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 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暗示了杜小康经历风雨变得坚强与成熟, 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2)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思 想性格等。
例《我的叔叔于勒》
a.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 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欢快)
b.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有一 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沮丧)
(3)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境 况等。
例《孔乙己》中秋之后,秋风是 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 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暗示了孔乙己已经走到末路的 境况)
(5)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散步》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 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 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池塘。
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菜 花”“桑树”“池塘”等景物是母亲 “望去”所见,也是后文“散步”的环 境,由此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三语文如何准确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三语文如何准确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高三语文如何准确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有衬托心理、承上启下、渲染气氛、预示命运、暗示主旨等。
一、衬托心理借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就是通过描写与人物某种心理的色调一致的景物,烘托人物心情。
如《羚羊木雕》中的“月亮出来了,冷冷的〞——“冷冷的〞月光与“我〞的伤心的色调是一致的,恰当地从正面衬托出“我〞的心情.反衬就是描绘与人物心理的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面烘托人物的心情.如以“哀景〞写“乐〞和以“乐景〞写“哀〞,皆属此类。
★解题要诀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衬托人物心理的标志有二:1.该环境描写所在的段落中,或其前一段或其后一段有对人物相关的心理〔情绪〕的描写;2。
所描写的环境表现出来的色调与人物心理相一致。
爱,有时是一种错误①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忽地有了一片晃眼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细嫩的花瓣,在秋天里微微地颤动,草地一下子灿烂起来.②父亲催促我快些,我也只好收回眼神,奔向学校.③一天很快在挂念中过去了,再见到它们时,太阳在遥远的地方正在落下。
那些花儿,褪尽了初绽的青涩,在夕阳里灼灼地期盼着。
高大的棕榈投下灰暗的影子,而花儿们却如同太阳一般抵抗着黑暗,在影子里依旧晃眼。
④父亲笑着问我:“喜欢么?太阳花很漂亮呢!〞⑤太阳花?怪不得让人那样喜欢,多可爱啊!⑥很快,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灿烂,而我也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
我细心地浇水,呵护,太阳花在我满怀的期待中成长。
⑦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转眼就临近期末考试了,以学习为主的我并没有发现自己遗忘了什么。
⑧终于考完了,我扔下书包,亲近着久违的蓝天、阔别的草地,可心里总有块地方空着,似乎是我忘记了什么.我开始清理房间,准备过一个快乐的寒假。
拉开窗帘的一刹那,我像是忽然清醒起来,窗台上本该有一片彩霞——我的太阳花!可是,一切都不一样了:它的枝条枯黄,唯一的一个花蕾凋零了,低垂着脑袋.⑨依旧是秋天,依旧是夕阳西下,梦想着能给我带来灿烂的太阳花,今日却分外凄凉.它安静地伏在窗台上,定格在枯萎的瞬间,世界从此与它无关.我有了很深重的负罪感,是因为我的爱,它才来到我家;又是因为我的疏忽,它才过早地走了.这一切,都是我犯下的错误,不可挽回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最后⼀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强⾏割让的⼀所乡村⼩学在上着告别⾃⼰母语的最后⼀堂课,通过⼀个孩⼦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故⼟的深切的思念。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6课《最后⼀课》课⽂原⽂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很怕韩麦尔先⽣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后边草地上,普鲁⼠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分词⽤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切坏消息都是从那⾥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思量:“⼜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场上跑过,就向我喊:“⽤不着那么快呀,孩⼦,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不接下⽓地赶到韩麦尔先⽣的⼩院⼦⾥。
平常⽇⼦,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家怕吵捂着⽿朵⼤声背书啦……还有⽼师拿着⼤铁戒尺在桌⼦上紧敲着,“静⼀点,静⼀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天,⼀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的早晨⼀样。
我从开着的窗⼦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家的⾯⾛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多么慌! 可是⼀点⼉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弗郎⼠,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 我⼀纵⾝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稍微平静了⼀点⼉,我才注意到,我们的⽼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丝帽。
这套⾐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才穿戴。
《最后一课》课文赏析

《最后一课》课文赏析《最后一课》课文赏析1、细节描写的真实美: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个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
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
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不待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作品中前后出现的两次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似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每一个细节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
2、烘托和重复的手法巧妙运用:作者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性格,独具匠心地运用烘托和重复的手法。
为了烘托国主义的主题,作者着意用烘托手法描绘了最后一课的庄严、悲壮的气氛。
通过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和到学校以后的见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像。
这些不平常的情况,就为爱国主义的主题,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主题。
同时为刻画小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铺陈。
作者还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次出现这句话,用意不同,而意义却一次比一次深刻。
这句话,像珍珠一样贯穿全篇连成一线,光芒四射,从而加深了主题,同时,对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3、环境描写和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环境描写和第一人称写法在本文中起了重要作用。
如路上士兵的操练,镇公所布告牌前的许多人,教室的异常安静,上课使人难受的气氛。
这些环境描写有两点作用:交待了故事的背景;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一人称有利于表现小弗郎士的人物性格:贪玩、害怕、难过、懊悔、专心直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在幼小的里萌芽。
人物形象刻画得异常可爱、真实。
第一人称的写法,有利于对小弗朗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
4、白描手法: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是用白描的手法勾划出来的,虽然没有全面铺开描写,但却栩栩如生,十分感人。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最后一课》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知识链接一. 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的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短篇小说的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自主学习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xuān) 闹 ---------(chà) 异 --------(ào)悔------------- (qídǎo) ----------( gěng) 住钥匙()气氛()合作探究一、导入二、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
中考复习之环境描写作用

中考复习之环境描写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述来展现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烘
托氛围、营造场景的一种手法。
例如,一个阴暗潮湿的洞穴可以描写出恐
惧和不安,一片明朗的春天的田野可以描绘出宁静和美好。
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展现作品中的
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所处的氛
围和情绪,进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比如,在一本恐怖小
说中,描写恐怖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阴森可怕的废弃大楼里,这样的环境描
写不仅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恐惧心情,更可以增加故事的紧张和恐
怖感。
此外,环境描写也可以烘托作品的整体氛围和场景,为读者创造出一
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当阅读者感受到了环境细节所体现的春天的阳光明媚、草木繁茂的气息,读者可能会联想到春暖花开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的心情,
为作品注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反之,如果环境描写中充斥着寒冷和阴暗,读者可能会感到忧郁和悲伤的气氛。
环境描写还可以通过对色彩、声音、气味等细节的描绘,进一步突出
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
比如,在描写一个远离尘嚣的山庄时,可以用“碧
绿的树林”、“清澈的小溪”、“花香四溢”等词语来形容,增加读者对
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的渴望。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最后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领会小说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及原因。
1、注重阅读产生的语感程度。
2、联系生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
初步理解“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紧密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背景影片──同学们,这段影片描绘的是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前时的情景。
当时小弗郎士是怎样想的?那时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著名法国小说家都德笔下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共同感受小弗郎士的心灵震撼──二、在预习提示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默读课文,想一想,是哪些事情促使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3、你认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对上述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交换看法。
2、分组讨论:⑴上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而经历了“最后一课〞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或语句,根据语段中所提供的信息和你个人的感受,谈谈其作用。
⑶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细节描写,比方:写赫叟老头儿读书“声音发抖〞而又“乖僻〞。
一方面写出赫叟老头儿冲动、悲愤,对“最后一课〞的珍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的天真──“想笑〞,心灵的波动──“难过〞,思想的震撼──“真永远忘不了〞。
试从课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品味其作用。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可自由发表小组综合见解。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小弗郎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的?2、回忆中国近代史,不乏有中华民族被外寇入侵的历史事件,更不乏有“华人如狗,不准进入〞,“东亚病夫〞的含泪屈辱史。
环境描写的作用 (2)

品析作用
•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握这些描写在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推动情节、交代背景、表现形象、 揭示性格、深化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如《最后 一课》中“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 在操练”就交代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再如《智 取生辰纲》中“天气未及正午,一轮红日当天, 没半点云彩”“石头上热,都疼得不能走路” 推动了情节发展,军士们非歇不可,杨志不允 许,争执打将起来,为下文“买酒中计”埋下 伏笔。 总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一定不要忽视环境描 写的作用。
运用修辞
• 必须注意的是在环境描写的时候,作者往往还结 合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社戏》中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 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踊跃的铁的兽脊” 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静物写活了。从而用远山来陪 衬表现了船行之快。再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 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 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用一个富有 童话色彩的比喻,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的特点和 愉悦的心情。写老渔夫的喝彩是通过旁观者的赞 美来衬托孩子们的驾船技术高超。
分析角度
环境描写的角度有很多种,在自然环境的描 写中,它可以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如视觉、听 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把握了这些角度, 就可为分析其作用打下基础。如《社戏》中对 月夜行船的景物描写,从嗅觉描绘了豆麦、水 草的清香;从触觉写了夹杂着水汽扑面的吹来; 从视觉写了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 亮的渔火;从听觉写了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 们的欢笑声。恰如多重管弦曲,给人以丰富的 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使人读后有身 临其境之感,这优美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我” 去赵庄看戏的愉快心情。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和 自然环境的描写。前者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 征的建筑、场所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后者指 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等。 在记叙类文章阅读中,很多同学往往忽视环 境描写,不清楚作者进行环境描写的意图,也 认识不了其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关注环境描 写,对于了解人物刻画、品读情节发展,理解 文章主题等都有着重要作。
环境描写的作用例析(精)

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一定地方、一定人群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的描写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2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暗示人物命运等。
一、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都德《最后一课》:天气是那么暖和,那么晴朗!我听见乌鸦在小树林边鸣叫,从村政府门前经过的时候,我看见许多人站在小布告栏前。
普鲁士人正在锯木厂后面的里贝尔草地上操练。
写人们看布告牌,写普鲁士兵的操练,目的在于交代背景,便于读者理解小说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
再如《孔乙己》一文,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空间,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鲁迅《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段环境描写既表现了故乡凋蔽衰败的现实,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悲凉的心情。
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萧乾《枣核》中,通过对“朋友”的花园特别是“北海”的描写: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表现了人物对祖国对故土的眷念之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王愿坚《七根火柴》: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
《最后一课(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课件

四、温故知新
• 《最后一课》是本学期的课文中比较重 要的一篇小说。在上新课时已经给我们留 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重温这篇 优秀的小说,并重点分析其中环境描写的 句子。请在书本上快速画出这些句子,并 自由地朗读。
环境描写 :烘托气氛
上学路上所见:天气、画眉
表现中心
(对比暗示不幸)
兵、布告牌
上课前教室里:反常气氛 老师态度 老师衣着 镇上的人
(渲染悲怆气氛)
平时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 子上紧敲着,“静 一点,静一点……” 平时“我”会迟 到会遭老师的责 骂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今天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 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 和地叫“我”“快坐好”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 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 漂亮礼服。
一、导入 对比两图,有什么异同?
二、环境描写及其分类
•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 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 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 风等。 •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 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三、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 1、文中蓝色字体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 作用是什么?(3分)
环境描写。 描写了教室内的环境,将字帖比喻作小国旗,表 现了法国人民在最后一课时被激发的爱国热情。
• 2、文中红色字体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 的心情?(2分)
这句话以一个孩子的天真的角度,表达了“我” 对敌人强迫自己学德语的痛恨之情。
202137chenli天气画眉风和日丽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反映出小弗郎士天真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课文内容精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课文内容精析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共有两个原因。
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
二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
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2.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看到的是: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婉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布告牌前围满了人。
这里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
自然景象是那么的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的理解但又令人沮丧(布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3.文中多次提到普鲁士士兵的操练、镇公所的布告牌、普鲁士士兵的号声,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普法战争。
4.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做了一个铺垫,有烘托的作用。
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人们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之感。
5.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婉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6.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
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场景描写的作用

场景描写在小说阅读中的作用读小说,多数人关注的是故事情节,而对场景描写往往跳过,这是一种粗略的阅读。
岂不知大家们往往在场景描写等细节方面用笔谨慎,其无限含意需细细琢磨,所以,光读故事是看热闹,看门道还要看人物塑造、场景的作用。
我们不能单独割裂开来看场景的描写,更要关注场景对于情节、人物以及主题的作用。
1、交代背景,奠定基调。
在故事开头部分出现场景描写,往往具有这些作用。
如《最后一课》,作家匠心独运,在文章开头仅用两句“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就勾勒出一幅殖民地生活的典型画图,点明了本文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
孙犁小说《荷花淀》开头描绘了这样的画面:湛蓝的天空,皎洁的月亮,整洁的院落,端坐的女人。
在这个幽雅的月夜,艰辛、无聊的劳动成为轻松、愉悦的,显然,作者把劳动美化了,诗化了。
这段景物描写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
鲁迅的《祝福》文首有段精彩的场景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雪花)漫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作者描写喜庆的除夕,为什么连用“灰白色”“沉重”“钝”“乱”“一团糟”等毫无亮色、喜色的词语呢?其目的就在于借此段描写奠定全文悲凉、沉重的感情基调,从而自然地引出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叙述。
一般而言,奠定小说感情基调的场景描写往往出现在文首。
2、渲染气氛,烘托形象。
如《孔乙己》中“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当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后在众人“许是死了”的冷漠中出现在咸亭酒店时,描绘晚秋的冷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给孔乙已的末路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
“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反衬出孔乙已只穿一件破夹袄的凄凉。
这里的场景描写,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
再如“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烘托人物心情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7深化作品主题8象征暗示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孔乙己》、《变色龙》、《最后一课》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故乡》、《爸爸的花儿落了》三、烘托人物心情:《孤独之旅》、《羚羊木雕》四、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故乡》、《散步》五、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我的叔叔于勒》六、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智取生辰冈》七、深化作品主题如《孤独之旅》中,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由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小船、鸭子、生病、寒冷、饥饿、忧伤等所构成的荒无人烟的世界,经历过“孤独之旅”的油麻地的少年杜小康,一定会长大成人,因为那份孤独,已经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地雕刻了他的灵魂.!《故乡》开头“没有一些活气"的萧索荒村的描写,与“我”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
这“眼前的故乡"和“回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从而充分表现了小说主题。
八、象征、暗示例1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孔乙己》,最后的环境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环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文段中画线处的景物描 写的作用是渲染兄弟俩因家庭贫困而不能 同时圆大学梦的凄凉气氛。
★解题要诀
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了预示人物或 事物的命运的主要标志是:下文有与该环境 描写表现出来的生命状态相契合的内容。 选文见《爱,有时是一种错误》 请指出文章第⑧段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 的作用。 答:
二、承上启下
环境描写有时既能紧接上文,又能引出 下文中的相关内容。如《最后一课》中“画 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 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一环境描写 既承接上文,又引出小弗郎士去上学的相关 内容。
★解题要诀
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如果符合以下 两条标准,其作用就是承上启下。1.该 环境描写位于两个段落之间;2.上下文 所写的内容都与这一描写密切相关—— 至少要能看出一定的“痕迹”。
又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 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 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 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 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暗示了一场激烈的 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 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 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 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 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祖母的葵花
①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 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②在我的记忆里,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大朵大 朵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总也开不败。 ③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 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子间,灿烂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 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 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似的,在一路的追寻中, 绽放大朵大朵的黄花,黄得很浓艳。 ④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做“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 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 裹住了才罢休。忽一日,花哗啦啦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 插了满头黄花,美得让人心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最后一课看环境描写的作用
【写作背景】第一次单元考过后给学生分析试卷时很多学生都苦恼地向我诉说老师我每一次考试都是现代文阅读扣分最多了你说怎么办啊我问他她是文章看不懂吗他她回答说有时是看不懂可有时看得懂也扣了好多分现代文阅读怎么就这么难得分啊诚然如果说积累与运用是考查一个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是考查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要掌握好字词拼音对病句、修辞、语言表达类题目多加练习要得分其实并不难而文言文阅读则要求理解、掌握和积累一定的文言基础只要能掌握常用的一些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及常用虚词的用法和作用多背多做多积累也是容易得分的唯独现代文阅读真真叫学生害怕中偏下的学生常常看不懂中偏上的学生看得懂但常失分而现代文阅读又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占有极大的比值不容忽视。
为此我们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在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中就一起探究讨论了现代文阅读的一些赏析方法如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内容的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的理解等等并安排3月22日由柯老师执教《最后一课》以文本为载体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环境描写进而学会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应用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去。
【课堂过程】在研讨文章这个环节上柯老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小弗朗士是个变化发展中的人物请同学们抓住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完成以下任务1、对法语的认识变化----2、对老师的认识变化--------3、对普鲁士兵的认识变化----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说明填表的理由。
在经过18分钟的探究合作交流后学生完成了表格的填写1、对法语的认识变化害怕、讨厌-------热爱。
理由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
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6�7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2、对老师的认识变化怕----理解同情----充满敬意。
理由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
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所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对普鲁士兵的认识变化幼稚、不懂事----仇恨理由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此时学生对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已基本把握了于是在有了这一层铺垫后柯老师顺势就转到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上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们知道小弗郎士最初是一个童稚无知、淘气顽皮的孩子刚才同学们也找到了一些相关语句阿尔萨斯在普法战争中已沦陷小弗郎士早已成为一个亡国奴了但他看到普鲁士兵在草地上操练却觉得要比学法语有趣的多那是一段灰蒙蒙的日子但在小弗郎士眼里天气却依然是那么晴朗画眉依然于枝头宛转的歌唱看了真让人觉得心痛心痛于小弗郎士的无知糊涂天气画眉的描写显然要比直接说小弗郎士幼稚无知来得更有力更能激起读者内心的情感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
出示环境描写的概念及在小说中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作用有一、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三、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深化作品主题。
接下来柯老师请学生联系课文指出课文中相关环境描写句子的作用。
经过5分钟的合作交流后学生明确答案。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
分析这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一种喜悦的气氛与后面的悲哀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心里沉重同时也反映出小弗郎士不爱学习幼稚糊涂的思想和性格。
2、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分析这是属于环境描写。
交代了普法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同时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法国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象。
在对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柯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实际运用布置片段让学生续写小弗朗士在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要求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的写法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
时间5分钟并当堂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