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1. 了解管仲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
2. 掌握《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事迹中汲取人生智慧。
1.2 教学内容
1. 管仲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
2. 《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
3. 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
4. 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
4. 比较法:比较管仲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2.2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展示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相关图片;
2. 文献资料: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第三章:教学安排
3.1 课时安排
本章节共需2课时。
3.2 教学流程
1. 第一课时:讲解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
2. 第二课时:讨论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分析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评价方式
1.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2 评价标准
1. 课堂讨论:积极发言,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2. 课后作业:作业完成认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3. 考试:考试成绩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能够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3)能够分析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
(2)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人物,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提炼文本信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尚英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2)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
(1)管仲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2)如何评价管仲的功过是非。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史记》及作者司马迁;
(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列传》在《史记》中的地位;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管仲为何能成为齐国的贤相?他的改革对齐国有何影响?”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阅读《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道德品质;
(3)分组讨论,总结管仲的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
(1)分析管仲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
(2)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其他贤相,探讨管仲改革的成功之道;
(3)讨论管仲的功过是非,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意识。
4.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2)强调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管仲列传教案上课
管仲列传教案上课
一、引言
《管仲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春秋时期著名
政治家、军事家管仲的一生。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卓越的政治手腕,使得齐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春秋诸侯国中的霸主。管仲的治理之道
和智慧思想对于后世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在上课中,通过讲解《管
仲列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学习到管仲的治国理政之道,培养学生的才智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能力。
二、课堂教学内容
1. 简介管仲及其时代背景:首先,通过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和
背景,让学生对管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讲解春秋时期的
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仲列传》所描绘的
时代背景。
2. 管仲的才智和智慧:重点讲解管仲卓越的才智和智慧,包括
他的创新思维、智慧决策和卓越的领导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和经典
故事,如和鲍叔牙商议富民等,让学生理解并学习到管仲的治理之
道和才智思维。
3. 管仲的廉洁与公正:传授管仲注重廉洁与公正的理念,让学
生了解廉洁和公正在治理中的重要性。通过讲解管仲任官后的廉洁
行为,如控制贿赂、公正执法等,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良好的
道德观念。
4. 管仲的团队管理和人才培养:教授管仲在政务中注重团队管
理和人才培养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讲述管仲选拔人才的标准和举措,如以才能为标准选拔官员、实行容人政策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
和领导能力。
5. 学习管仲的思想方法:强调学习管仲的思想方法和学术观念,如他的实践经验、逻辑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治国理政原则。通过引导
学生思考,并组织相关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管仲列传》,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对齐国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管仲的事迹,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忠诚爱国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管仲的一生及其对齐国的贡献。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 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管仲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教师讲解法:针对难点问题,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管仲的品质。
3.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管仲为什么能成为齐国
的贤相?他的贡献有哪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观点,培养合作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改进方法。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能熟练朗读并翻译《管仲列传》。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管仲的一生及其对齐国的贡献。
3. 学生能够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认识他的优点和不足。
管仲列传教案.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学习管鲍真诚的交往,正确认识文中提及鲍叔牙的作用;
3、辩证看待管仲的为人。
教学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方法:问题串联、讨论探究法。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重点:“见于”式被动句,意念被动句,“贫、游、穷、事、以、仕、不肖、死、张、之、
因而、修、信”等词。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文中提及鲍叔牙的作用;辩证看待管仲的为人。教学过程:一、导入。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里,
许多英雄人物就像那洁白的浪花一样,虽然转瞬即逝,但他们盛开过;更像那斜挂青山之上
的一抹夕阳,虽然停留得短暂,但他们灿烂过。是非功过且留给后人评说,因为他们毕竟精
彩了自己的人生,精彩了那段历史。管仲是司马迁通过《史记》为我们呈现的一个“英雄”
形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通过学案(见后面“附录”)上的“管仲简介”简单了解了这位
人物。那管仲具体怎样,我们今天一起走进《管仲列传》。
二、明确目标。带着这些目标我们把全文齐读一遍可以吗?
三、齐读课文。
四、字词句预习检查并强调。
*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已而(随即,不久)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管仲既(已经;以后)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凭借,后省略“之”)霸 * 九合诸侯,一匡(纠正,使归
入正统)天下 *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结合76 页相关知识强调被动句),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才,无能)(《红楼梦》中贬贾宝玉的《西江月》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 召忽死(为动词,为而死)之(陶渊明《咏荆轲》中“君子死知己,提剑上燕京”) * 四维 (本义为系物的大绳,“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后比喻准绳、纲纪。)不张( 引申为“宣扬” ),国乃灭亡* 俗之所欲,因而(顺着来;顺势来)予之*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趁机来)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2)能够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概括其一生的事迹和成就。
(3)能够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功过。
(3)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人才的意义。(2)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管仲的一生事迹和成就。
(2)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概括其精神品质。
(3)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关键词语的理解。
(2)对比分析管仲的功过,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
(2)简介管仲的相关背景,提出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问,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
(2)对比分析管仲的功过,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4. 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
(1)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管仲列传》教案精选瑞文教育文库
《管仲列传》教案精选
《管仲列传》教案精选
成为会员
免券下载
立即下载
1下载券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需要1下载券
立即下载
成为会员,免券下载
《管仲列传》教案精选《管仲列传》教案教学目标: 1、积累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教学设想:自学讨论法、讲解法课前预习:对照课文注释,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颍上yǐng 商贾gǔ 召忽shào 仓廪lǐn 二、文言知识积累(一)词类活用 1.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意动,“以……为羞” 耻意动,“以……为耻” 2. 富国强兵使动,使……富使……强 3. 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 4. 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用 5. 贵轻重:意动,以……为贵,重视 6. 然孔子小之:意动,以……为小,轻视7.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名作状语向南8.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9.齐桓公以霸。名词做动词称霸 10.桓公实北伐山戎。名词做状语向北(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3.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2)宾语前置1.岂管仲之谓乎?2.分财利多自与。(3)介词短语后置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2.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4)被动句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囚焉。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在《高祖本纪》中,我们认识了西汉开国名相萧何,在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更是家喻户晓。而诸葛亮躬耕南阳之时,曾自比管乐,乐,指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扶持微弱之燕,以弱胜强,大败齐军,报仇雪耻。而管,即管仲,他究竟有何成就呢
【导入二】如果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你与他合伙作生意,实际股份制,你七成,他三成。中间赚了钱,他偷偷拿走一些用了,年底分红时,又对半分。你愿意同这样的人合作吗愿意的请举手。
这个人,征兵入伍,打仗冲锋时,他跑在最后,撤退时,他跑在最前面。出主意帮你办事,事情越办越糟,你愿意同这个人交朋友吗愿意的请举手。
大家知道,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是管仲,就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哪怕吃再大的亏都愿意。是谁鲍叔。为什么他会做这种傻事他们两个都成为历史上名人。
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无比推崇他,自比管仲、乐毅。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二、人物介绍
管仲是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过一系列改革,使齐国数年之内,国富兵强,获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地位。他打出“尊王攘夷”旗号,救邢存卫援燕,率各国诸侯抵抗戎狄族侵扰,对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免受落后部族的掠夺和蹂躏,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教案:管仲列传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史记》中的《管仲列传》。教材章节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详细内容包括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经济改革以及对齐国的贡献等。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才华和为国立功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管仲列传》的内容;
2. 学会分析管仲的品德、才能以及他在齐国的政治改革;
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课文《管仲列传》的背诵与理解;管仲的品德、才能及政治改革的意义。
难点:管仲的历史背景、古代汉语词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通过展示古代齐国的地图,让学生了解管仲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管仲是如何在齐国历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
2. 自主学习:
a. 管仲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b. 管仲在齐国的政治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c. 管仲的才能和品德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3. 讲解与讨论: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分析管仲的才能、品德以及他在齐国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管仲的精神,为国家为
人民做出贡献。
4. 例题讲解:
通过设置有关管仲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
古文阅读能力。
5. 随堂练习:
设计有关管仲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板书设计:
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改革和品德
才华。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3)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管仲列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传记文学的语言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从传记文学中汲取人生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管仲的才华和品质,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敬业态度。
(2)认识传记文学在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对传记文学的兴趣,培养阅读传记文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管仲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
(1)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从传记文学中汲取人生智慧。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管仲列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
(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2)引导学生欣赏传记文学的语言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5. 实践与拓展:
《管仲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背景及作者司马迁;
(2)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功绩;(3)能够分析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课堂讲解,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管仲的一生及其功绩;
(2)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 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对管仲改革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介《史记》及作者司马迁;
(2)介绍管仲的生平及历史地位。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分析管仲的一生及其功绩;
(2)讲解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4. 分组讨论:
(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后作业
1. 翻译并背诵《管仲列传》;
2. 分析管仲改革的成功原因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3. 写一篇关于管仲的人物评论。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翻译和背诵情况;
《管仲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
篇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
《管仲列传》教案教学设计
《管仲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故事。此文从管仲的成长、从政到辅佐君王,再到被贬出京城,以及最后再次被招回为国家建设立功,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利用这篇故事来教育、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素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通过教案教学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管仲列传》的基本情节、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个人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思维敏锐性。
4.通过探究历史人物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境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情感智慧。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背景、作者、史料渊源、文化内涵,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经历。它是出自《史记》这部巨著,大家知道《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通史,它记录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基本了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二、核心环节
1. 让学生分组,对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讨论,并做出汇报。“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小组分工的方式,将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开来研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在此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对书中人物、事件、文化内涵的讨论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第一章:课程简介
1.1 课程背景
《管仲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名篇,记述了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成就。本课程通过学习《管仲列传》,使学生了解管仲的一生,理解其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 课程目标
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理解管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思想
分析管仲改革对齐国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
2.1 教学内容
管仲的生平事迹
管仲的政治改革
管仲的军事改革
管仲的经济改革
管仲的思想观念
2.2 教学步骤
导言:介绍管仲的历史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
讲解:教师讲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思想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思想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管仲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3.2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成果
文献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让学生深入思考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4.3 课程考核:期末考试中关于管仲和《管仲列传》的试题,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
5.1 教材:《史记》、《管仲列传》等相关文献
5.2 参考书目: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管仲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管仲"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的做人原则。体会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介绍管仲: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他的功绩,历史上一直被人们称道。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强大,国力大振,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出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整顿齐国内政,力行改革,将国家分为五属,设置各级官吏,并实行军事编制,训练士卒。建立选拔人材的制度。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使齐国富强。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是后人的楷模。2.文章内容: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谊,叙述了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二、疏通文章梳理结构:
1疏通文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
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2梳理结构:第一段: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总结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体会管仲“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的做人原则。
3、品味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本文的文言字词句。
2、质疑、讨论、评析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课文简析】
管仲的政绩历来为人称道,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友情也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司马迁在文中更是饱含推崇和赞美之情。学习本文,把握他的为政之道,体会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可贵友情,对于现代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友谊有所启迪。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疑难字词较少,因此大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言”的部分,分组合作交流,立足于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一些问题,着眼于建构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所蕴藏的人文内涵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请学生提前预习并尝试翻译文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梳理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一、导入新课: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传记人物的重要活动,概括其个性特征,认识作者对他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对话交流,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2.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并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理解和借鉴传记的写法和语言特点,注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突出“文化”研讨的色彩,重点探讨传主的人格、品质、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对管仲的评价,体会作者的人本主义精神,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学习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见解和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并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三、教学难点:
明白管仲的主张在今天的借鉴意义,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四、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吧?也都有好朋友是吧?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己呢?
古人曾经说过,“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说明朋友之间只有知心才能算是知己。也说过“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士为知己者死。”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知己的可贵,能够拥有一个知己,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那么,哪些朋友之间有哪些交往呢?
君子之交莫逆之交生死之交忘年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
其中有些交往就可以称得上是知己之交。
除了这些还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管仲列传》中的管鲍之交。
2.管仲其人: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在齐国,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国力大振。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勋卓著。他辅佐桓公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二、检查预习
下列选项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颍上(Yǐng)鲍叔(bāo)匡正(kuāng)
B.仓廪(lǐn )柯(kē)权衡(quán)
C.桓公(huán )不肖(xiào )海滨(bīn)
D.召忽(shào )商贾(gǔ)管仲(zhòng)
三、研习文本
重点词句第一节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
..之,不以为言
(欺负,占便宜友好地对待管仲家里穷,处境艰难,经商时常欺负鲍叔,鲍叔始终好好地对待他,不把这件事对外说)
已而
..鲍叔事.齐公子小白(不久侍奉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
及.小白立.为桓公(等到登位、即位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
鲍叔遂进.管仲(推荐)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已经…以后会盟匡正、纠正管仲(已经)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为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会盟诸候,完全控制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划。这句既是对管仲相齐政绩的赞美,也是对鲍叔牙无私举荐人才品格的赞美。)
小结:简介管仲与鲍叔牙二人的交往以及两人的从政情况。
第二节
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做买卖给曾经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经常自己多拿)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
(多次没有才能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
吾尝三战三走.(逃跑)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而死)等死,死国可乎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羞以…为耻显扬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耻辱)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
小结:记述了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和赞扬。(管仲深情回顾了与鲍叔牙长期交往的情形,并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高度评价鲍叔牙对自己的友情)
第三节
管仲既任政相.齐(做相)
以区区
..之齐在海滨.(小小的水边,近水的地方)
故其称.曰(称言、主张)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推行)
故论卑而易行
..(主张平易)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流通货物(发展贸易),积累财富,使得国家富裕军队强大,与百姓同好恶(民心民
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粮仓充实了就会讲究礼节,衣服食物充足了就会知道荣辱,居于上位者遵循礼法行事那么六亲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百姓想要的,趁机给他们;百姓所认为不好的,顺应着革除掉。
小结:写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政绩。
第四节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他施政,善于将灾祸转变成好事,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贵轻重(重视经济发展),慎权衡(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向南袭击蔡国,管仲趁机讨伐楚国,责备楚国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
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复、恢复)
管仲因而信(使……守信用)之,诸侯由是归齐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知道用先给予的方法来取得自己想要的,这是为政的法宝)
小结:写管仲在处理君臣关系、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的才能。
第五节
管仲世所谓(所说的)贤臣,然孔子小(以之为小轻视,看不起)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表估计推测也许、莫非也许(难道)孔子认为周王朝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却不勉励他(称王)建立新朝代,只是称霸吗?)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所以君臣之间就能互相亲近)
岂管仲之谓乎其李将军之谓也
(也许(难道)说的就是管仲吗?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小结:是司马迁的赞词
总的来说,文章写了管仲几个方面的事情。这两者是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1-2)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第二部分(3-4)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前面侧重鲍叔的知贤荐贤,后面其实是荐贤的结果。可以说,如果没有鲍叔的知贤荐贤,管仲就没有机会任政相齐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不可能做出卓越的政绩。
四、品味佳段:
1.析课文第二段
从内容(写了那些内容)、感情(表达什么感情)、语言(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传记写作几个角度赏
从内容上看,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从经商、谋事、出仕、做战、事君五个方面(管鲍合伙作买卖而管仲图利自我、管仲为鲍叔谋事未成、管仲从政频遭驱逐、管仲参战屡次逃跑、管仲未如召忽般在公子纠被杀后尽忠殉难)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
从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