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传记人物的重要活动,概括其个性特征,认识作者对他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对话交流,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2.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并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理解和借鉴传记的写法和语言特点,注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突出“文化”研讨的色彩,重点探讨传主的人格、品质、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对管仲的评价,体会作者的人本主义精神,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学习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见解和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并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三、教学难点:

明白管仲的主张在今天的借鉴意义,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四、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吧?也都有好朋友是吧?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己呢?

古人曾经说过,“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说明朋友之间只有知心才能算是知己。也说过“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士为知己者死。”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知己的可贵,能够拥有一个知己,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那么,哪些朋友之间有哪些交往呢?

君子之交莫逆之交生死之交忘年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

其中有些交往就可以称得上是知己之交。

除了这些还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管仲列传》中的管鲍之交。

2.管仲其人: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在齐国,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国力大振。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勋卓著。他辅佐桓公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二、检查预习

下列选项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颍上(Yǐng)鲍叔(bāo)匡正(kuāng)

B.仓廪(lǐn )柯(kē)权衡(quán)

C.桓公(huán )不肖(xiào )海滨(bīn)

D.召忽(shào )商贾(gǔ)管仲(zhòng)

三、研习文本

重点词句第一节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

..之,不以为言

(欺负,占便宜友好地对待管仲家里穷,处境艰难,经商时常欺负鲍叔,鲍叔始终好好地对待他,不把这件事对外说)

已而

..鲍叔事.齐公子小白(不久侍奉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

及.小白立.为桓公(等到登位、即位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

鲍叔遂进.管仲(推荐)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已经…以后会盟匡正、纠正管仲(已经)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为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会盟诸候,完全控制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划。这句既是对管仲相齐政绩的赞美,也是对鲍叔牙无私举荐人才品格的赞美。)

小结:简介管仲与鲍叔牙二人的交往以及两人的从政情况。

第二节

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做买卖给曾经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经常自己多拿)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

(多次没有才能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

吾尝三战三走.(逃跑)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而死)等死,死国可乎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羞以…为耻显扬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耻辱)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

小结:记述了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和赞扬。(管仲深情回顾了与鲍叔牙长期交往的情形,并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高度评价鲍叔牙对自己的友情)

第三节

管仲既任政相.齐(做相)

以区区

..之齐在海滨.(小小的水边,近水的地方)

故其称.曰(称言、主张)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推行)

故论卑而易行

..(主张平易)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流通货物(发展贸易),积累财富,使得国家富裕军队强大,与百姓同好恶(民心民

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粮仓充实了就会讲究礼节,衣服食物充足了就会知道荣辱,居于上位者遵循礼法行事那么六亲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百姓想要的,趁机给他们;百姓所认为不好的,顺应着革除掉。

小结:写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政绩。

第四节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他施政,善于将灾祸转变成好事,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贵轻重(重视经济发展),慎权衡(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向南袭击蔡国,管仲趁机讨伐楚国,责备楚国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

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复、恢复)

管仲因而信(使……守信用)之,诸侯由是归齐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知道用先给予的方法来取得自己想要的,这是为政的法宝)

小结:写管仲在处理君臣关系、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的才能。

第五节

管仲世所谓(所说的)贤臣,然孔子小(以之为小轻视,看不起)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表估计推测也许、莫非也许(难道)孔子认为周王朝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却不勉励他(称王)建立新朝代,只是称霸吗?)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所以君臣之间就能互相亲近)

岂管仲之谓乎其李将军之谓也

(也许(难道)说的就是管仲吗?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小结:是司马迁的赞词

总的来说,文章写了管仲几个方面的事情。这两者是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1-2)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第二部分(3-4)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前面侧重鲍叔的知贤荐贤,后面其实是荐贤的结果。可以说,如果没有鲍叔的知贤荐贤,管仲就没有机会任政相齐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不可能做出卓越的政绩。

四、品味佳段:

1.析课文第二段

从内容(写了那些内容)、感情(表达什么感情)、语言(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传记写作几个角度赏

从内容上看,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从经商、谋事、出仕、做战、事君五个方面(管鲍合伙作买卖而管仲图利自我、管仲为鲍叔谋事未成、管仲从政频遭驱逐、管仲参战屡次逃跑、管仲未如召忽般在公子纠被杀后尽忠殉难)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

从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从语言上看,连用五个句式相近的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又有层次感地展现了二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更加凸显鲍叔真为管仲之知音。

从传记写作上看,司马迁用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上段“鲍叔知其贤”“鲍叔终善遇之”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2.分析第二节

这节的结构特点:总分总

先概述其才能--“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然后以管仲因势利导匡正桓公的三次失误为例,略加评述;

最后再次总说其为政特点。

这是非常典型的议论文的论述结构,思路非常清晰,我们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要加以借鉴。

3.课文第五节赏析:

这节有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

一写自己对孔子小视管仲之意的揣摩,表现出司马迁对管仲治国才干的高度肯定,对管仲未能平天下的遗憾。

一写自己对管仲成功原因的推断。作者引述社会上的成语,对管仲任政相齐的治国方略进行概括,表现了对管仲的赞赏和推崇。

五、问题探究(讨论法)

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观)

主观因素:

有“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的施政指导思想(民本思想);

管仲是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顺民富民是强本之策,他以“与俗同好恶”为指导思想,围绕“顺民因俗”而展开改革。

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

(1)朋友知己之情。

好友鲍叔牙的知贤荐贤

管鲍之交——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成语)

(2)君臣知遇之恩。

齐桓公是一个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君王。他即位后,不计前嫌,任用曾箭射自己的管仲为相,诚心接纳管仲之计谋。后来有人進谗言,中伤管仲,齐桓公不仅加以驳斥,而且对管仲更加信任,尊为“仲父”,明确“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这样,使得管仲能够施展他的聪明才智,作出一番事业。在君权至上的时代,积极用世的士人想要有所作为,成就非凡事业,关键更在于君主的知与不知、用与不用。桓公宽宏大量,不计前嫌,忘却一箭之仇,深知管仲才干而委之以重任,并且虚心纳谏,而管仲也真能洞悉桓公的心性,勇于进谏,多方劝说,以端正桓公的言行。

《管仲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君臣之间的遇合。

2.《管仲列传》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的怎样的感情?

文章虽是替管仲作传,但我们透过文章可以感知到另外两个两个人物:鲍叔牙和齐桓公。

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对管仲知贤荐贤,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对于明君齐桓公的任人唯贤,也不觉神往。

可见,司马迁对于朋友相知、君臣遇合是极为企盼的。

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多么希望遇到象齐桓公那样的明君。

在司马迁的人生际遇中,李陵事件是一重大转折。本于拳拳之忠、款款之愚挺身而出,为李陵辩护,但却换来诬上、下狱的悲惨下场。司马迁能为素无深交的李陵出面辩诬,然而当他身陷囹圄并且“家贫,货赂(财物)不足以自赎”时,得之于朋友的,却是“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最后腐刑受辱。司马迁对于友谊的看重与他人对于友道的轻弃,形成鲜明的对比。司马迁不愿自尽而遭受宫刑,只为完成一生的志业──《史记》的撰作,这分苦心孤诣有谁能懂?众人蔑视轻贱、不能知己的凄凉况味只能独自默默承受。而在《管晏列传》的管、晏轶事中,司马迁的类似遭遇与情感共鸣实在历历可见。司马迁基于爱才之心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投降匈奴辩诬,犹如鲍叔推荐待罪之管仲于齐桓公。司马迁也曾有过管仲般“幽囚受辱”的遭遇,亦渴望有人能如鲍叔般“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令自己“信于知己者”。

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计私仇,拜管仲为相。“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

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管仲为政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知道了这是管仲的知己鲍叔牙推荐的结果,由此我们知道了朋友的作用,这启示我们要善待朋友。另一方面这与管仲本身的才能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管仲没有才能,即使他当了齐国宰相也无济于事,这启示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有了机会,我们才能抓住机会。

学习这篇文章还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选材、立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来写管仲呢?这是有他的用意的。我们不仅在阅读时要善于领会文章主旨而且在写作中也要学会围绕主旨来选材。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世代享受俸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赞美)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检测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尝与鲍叔贾.②鲍叔不以我为怯.③故其称.曰

④下.令如流水之原⑤知与.之为取⑥管仲因.而伐楚

⑦九合.诸侯⑧匡.救其恶

2.找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①公子纠败,召乎死之。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③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④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⑤富国强兵⑥管仲既任政相齐

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②不以为言。

③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④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⑤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⑥分财利多自与。

⑦岂管仲之谓乎?⑧齐桓公以霸。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

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为管仲作传,重在论其轶事,关于管仲辅佐“齐桓公以霸”的具体情形,多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这是《史记》一书运用互见法的一个实例。

B.管仲辅佐桓公,“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勋卓著,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对此,司马迁对一代名相管仲给予了高度评价。

C.“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然而,孔子轻看管仲其人,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管仲奢侈浪费,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节俭精神不相吻合,所以孔子轻之。

D.司马迁认为,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管仲治国的突出之处在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恰当处理了君臣关系。

6.断句并翻译: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①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②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世禄:②多:

《管仲列传》教案 二课时

《管仲列传》教案 第一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孔子评价管仲的内容,能简要概括孔子评价管仲的大体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2、朗读文章第一至第三段,重点理解下列文言实虚词:游、遇、事、进、以、匡、穷困、见、羞、耻、之、张、服、因、去。 3、能通过管鲍之交的具体内容,说出司马迁重点描写鲍叔牙形象的意义所在。 教学重点:疏通文章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孔子对管仲的评讲)——初识管仲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①,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②,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 ①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②反坫diàn:坫土筑的平台。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坫上为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 问题:孔子肯定了管仲的哪些方面?否定了管仲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肯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颍.上______桓.公______一匡.天下______与鲍.叔贾.______自与.______ 不肖.______召.忽______仓廪.______ 三、朗读课文1—3节,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_______________ 2、已而 ..管仲事.齐公子小白_______________ 3、鲍叔遂进.管仲_______________ 4、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_______ 5、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_______________ 6、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_______________ 7、三仕三见逐于 ...君_______________ 7、三仕三见逐于 ...君_______________ 8、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也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学案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和管鲍的知遇之交。 二、基础知识 (一)注音 颍.上()鲍.叔牙()桓.公() 不肖.()仓廪.()召.公() 柯.()给.予()好恶.() (二)词语释义 ①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②鲍叔逐进.管仲() ③一匡.天下() ④观众既任.政相.齐() ⑤故其称.曰() ⑥四维.不张.() ⑦故论卑.而易行() ⑧令燕修.召公之政() (三)古今异义 ①管仲贫困 ..,常欺鲍叔 古义: 今义: ②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 今义: ③以区区 ..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

古义:今义: ④贵轻重 ..,慎权衡 古义:今义: ⑤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古义:今义: (四)此类活用 ①富.国强.兵() ②管仲既任政相.齐() ③管仲因而信.之() ④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⑤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⑦贵.轻重() ⑧然孔子小.之() (五)文言句式 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②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③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④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⑤岂管仲之谓乎() ⑥管仲囚焉() (六)翻译重点句子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文: 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

③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译文: 三、文本探究 1.课文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管仲的直接评述。它包含了哪两层意思?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2.从《管仲列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怎样的感情? 《管仲列传》参考答案 二、基础知识(一)注音 (Yǐng)(Bào)(huán)(xiào)(lǐn)(shào)(kē)(jǐ)(wù) (二)词语释义 ①交往②保举,推荐③匡正④掌管/任……为相国⑤称言,主张 ⑥纲纪/发扬提倡⑦平易近人,符合民情⑧恢复 (三)古今异义 ①古义:是两个词,“贫”指生活贫困,“困”指处境艰难。今义:生活困难 ②古义:困厄,不受重用,与“达”相对。今义:贫困

《管仲列传》原文及逐字逐句翻译【全】免费_高二语文

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教学案第2课时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教学案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管仲“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的做人原则。体会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介绍管仲: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他的功绩,历史上一直被人们称道。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强大,国力大振,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出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整顿齐国内政,力行改革,将国家分为五属,设置各级官吏,并实行军事编制,训练士卒。建立选拔人材的制度。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使齐国富强。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是后人的楷模。2.文章内容: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谊,叙述了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二、疏通文章梳理结构: 1疏通文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管仲列传》

《史记选读》经典篇目复习学案之《管仲列传》一、一词多义(实词) 游少时常与鲍叔游() 二十而南游江淮() 游目骋怀() 欺童叟无欺()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讽赋欺相如() 善鲍叔终善遇之()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素善留侯张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尽善尽( ) 王曰:“善!”乃下令。() 善刀而藏之() 事世异则事异() 管仲事公子纠() 进鲍叔遂进管仲() 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群臣进谏《战国策》() 将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将信将疑() 相管仲既任政相齐() 吕公者,好相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杂然相许表示动作()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二、一词多义(虚词) 既言未既() 管仲既用() 三军既惑且疑()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子非三闾大夫与() 以不以为言() 梁以此奇籍() 齐桓公以霸() 鲍叔不以我为贪()

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固() 仓廪实而知礼节()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因因而予之() 善因祸而为福() 因家沛焉() 因张良遂略韩地() 因遗策() 三、古今异义 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 今义:()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 今义:()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 今义:()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 今义:()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 今义:()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 1.名作状 (1)桓公北征山戎() (2)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 2.形作名 (1)将顺其美() (2)匡救其恶() 3.名作动 (1)齐桓公以霸() 4.意动 (1)然孔子小之()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传记人物的重要活动,概括其个性特征,认识作者对他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对话交流,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2.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并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理解和借鉴传记的写法和语言特点,注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突出“文化”研讨的色彩,重点探讨传主的人格、品质、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对管仲的评价,体会作者的人本主义精神,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学习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见解和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并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三、教学难点: 明白管仲的主张在今天的借鉴意义,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四、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吧?也都有好朋友是吧?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己呢? 古人曾经说过,“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说明朋友之间只有知心才能算是知己。也说过“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士为知己者死。”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知己的可贵,能够拥有一个知己,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那么,哪些朋友之间有哪些交往呢? 君子之交莫逆之交生死之交忘年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 其中有些交往就可以称得上是知己之交。 除了这些还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管仲列传》中的管鲍之交。 2.管仲其人: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在齐国,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国力大振。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勋卓著。他辅佐桓公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二、检查预习 下列选项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管子--小匡原文及翻译

管子小匡翻译 原文: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具,备其械器用,比耒耜谷芨。及寒击槁除田,以待时乃耕,深耕、均种、疾耰。先雨芸耨,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遬。首戴苎蒲,身服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今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筋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相地而衰其政,则民不移矣。正旅旧,则民不惰。山泽各以其时至,则民不苟。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 翻译: 桓公说:“划定人民居处,安排人民职业,应怎么办?”管子回答说:“士农工商四民,是国家的柱石之民,不可使他们杂居,杂居则说的话做的事都不一样。因此,圣王总是安排士住于闲静之地,安排农住近田野,安置工匠靠近官府,安置商人靠近市场。使士人们居处相聚而集中,闲时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悌。朝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学问,不劳苦也能学会。所以士人的子弟常为士人。使农家居处相聚而集中,分别四季,安排用具,置备器械。搞齐全耒耜枷镰等等。在天气尚冷的时候。就铲除杂草修整土地,以待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管仲列传 高中语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探讨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管仲形象,了解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3、分析司马迁的写作意图,探讨并交流管仲的人格。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司马迁的写作意图,探讨并交流管仲的人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质疑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请同学们将屏幕上的成语补充完整: “()之交” 一、导入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可见知己难得。漫溯历史长河,既有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又有高山流水谢知音的俞伯牙与钟子期,而春秋时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也留下了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世称“管鲍之交”。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管仲列传》来了解这段友谊。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知识 2、解读管仲 3、体会作者情感 (投影课题,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连接词:一曲《高山流水曲》在耳畔缓缓响起,同学们慢慢闭上眼睛,让我们思绪穿越千年,仿佛听到了伯牙和子期的声声倾诉,在这悠扬的古琴声中,哪位同学愿意带领我们去感悟管鲍之间的深厚情谊?(点名学生读1-2节) (读后请学生点评,是否注意节奏,断句,是否读出情感) 二、疏理课文 (一)管鲍之交(第1、2小节) 1.在××同学朗读的过程中,大家有哪些疑惑之处?可以抖出来,晒一晒。学生提问,一一作答。(找学生回答) 2.同学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我来问问大家吧!投影: 【实词】⑴少时常与鲍叔牙游⑵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⑶鲍叔遂进管仲⑷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⑸吾尝三战三走 ⑹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⑺三见逐于君⑻知我不遭时也 ⑼知我者鲍子也 【翻译】(1)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桓公因为管仲的辅佐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完全控制了天下。

有趣的管子小班教案

有趣的管子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趣的管子小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管子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主动观察、操作,了解各种各样管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管子,并了解他们的用途。黄豆、沙子、小弹子若干。管子王国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参观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住着谁呀?” “它们很想和小朋友做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的外形特征。 “每人找一个管子,说一说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小结:“管子是圆圆的、长长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白色、蓝色、灰色等;有的管子粗,有的细;有的管子上面滑滑的,有的有许多的褶皱……” 三、通过尝试操作,了解管子中间是空的。 “看,这是什么?”(黄豆、沙子、小弹子) “我们用它们和管子来做游戏,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小结:“黄豆、沙子、小弹子都可以从管子中间通过,说明管子中间是空的。” 四、拓展经验,了解管子的用途。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些管子?” “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 小结:“管子的用处可多了,洗衣机上有,空调上有,抽油烟机上也有,还有下水道管子呢……它们可以用来通水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活动反思: 在“有趣的`管子”这一活动中,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探索、了解管子的特征是这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一开始,教师以吸管毛毛虫来做客并带领幼儿进入管子王国引出课题,使幼儿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来。接着让幼儿自由观察、挑选、初步认识管子。让他们摸一摸、玩一玩,挑一个喜欢的管子仔细看,它是什么形状,什么材料?带着这些问题让幼儿自己观察、探索管子的特征。在观察中训练幼儿用一双面敏感和不断发现的眼睛。孩子们从管子形状、颜色、材料纷纷说出自己手上管子的特征。幼儿在自选喜欢管子的活动中,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和自发学习,从而支持他们的活动兴趣、挑战他们的活动能力。有趣的管子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主动观察、操作,了解各种各样管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管子,并了解他们的用途。黄豆、沙子、小弹子若干。管子王国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参观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住着谁呀?” “它们很想和小朋友做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的外形特征。

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第9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含解析: 第9课管仲列传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不拘一格降人才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壮大。在严酷的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纷纷招揽贤才,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的贵贱都得以重用。管仲就是这样的幸运者。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抛弃前嫌,任他为齐相,从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成语中的朋友之交 人不可以没有朋友,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古人对朋友有许多特殊的称谓: 1.管鲍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2.半面之交、一面之交:指只见过一面的人,形容相交的时间极短。 3.布衣之交:以布衣身份交往的朋友,指贫贱之交,也可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的人的交往。

《管仲列传》公开课教案

《管仲列传》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是管仲,哪怕吃再大的亏都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是谁?鲍叔。有一个成语就是形容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叫什么?管鲍之交,比喻知心朋友,形容好朋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无比推崇管仲,自比为管仲、乐毅。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二、感知文本 到底管仲有什么样的成就?请同学们课文中话来概括。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三、对话管仲 (一)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能找到几个原因。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 ——1、主观因素:卓越的才能 (1)执政思想:以民为本,“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2)经济、军事:发展经济,富国强兵; (3)外交:“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4)执政原则: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2、客观因素: (1)鲍叔的相知、推荐:朋友知己之情。 ①重点研读第二段,学生齐读本段,体会管仲对鲍叔的感激之情。 ②管仲一连串不易为人原谅的行为,鲍叔却能谅解,而且还向桓公推荐他作相,为什么? ——鲍叔能够谅解他,可见鲍叔对管仲才能的深度了解,也表现了鲍叔的大度。 ③“知我者鲍子也”,“知”什么? ——知其贤能、理想抱负,这里侧面表现管仲的理想、抱负、才能。 鲍叔之所以对管仲这么好,是建立在对管仲才能深度了解的基础上,而且不以个人利益追求作为交友的原则。自古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什么?真正的知己是不掺入名利二字的,但世间人与人的关系常常建立在名利的基础上,人们很难抛开名利之心去真正发现、欣赏他人的才能或优点。 ④知己之情难能可贵,所以管仲由衷地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玩管子》教案

一、设计意图 新家装修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种下水管,这是一种可以伸缩、弯曲、扭转的塑料管子,在伸缩的同时,还伴有不同的声音。职业的直觉告诉我,孩子会喜欢玩这根管子。于是,我就将管子带到幼儿园。当孩子们玩管子的时候,我仔细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对管子伸缩时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深深吸引他们的是管子变化的造型,因为管子伸缩、柔软、可变的特性和一般的积木不同,再加上不同造型的管子可以随意组合、游戏,孩子玩的非常自由。于是,我便将这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管子造型上。 本次活动,让孩子在宽松、自由、合作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大胆利用管子进行造型并鼓励孩子与同伴交流自己关于管子造型的想法。让孩子在玩中自主学习,体验管子造型的乐趣。 二、改革的突破点 管子的多变性,给予了孩子很大的发挥建构想象的空间。 三、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玩管子的过程中,感受管子伸缩、柔软、可变的特点。 2、利用各种方法大胆的对管子进行造型并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关于管子造型的想法。 3、通过合作管子造型,感受管子多变的空间构造,体验合作和管子造型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伸缩下水管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重现相关经验。 出示管子并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这种管子? 2、幼儿自由玩管子,感受管子伸缩、柔软、可变的特性。 (1)、提问:你是怎么玩管子的?你让他变成了什么? (2)、提升孩子玩管子的经验,总结管子的特性。 (3)、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类似管子特性的事物,加深对管子特性的认识。 3、幼儿大胆对管子进行造型并能和同伴交流自己关于管子造型的想法。 (1)、幼儿自由对管子进行造型,教师观察。 (2)、请个别幼儿带着造型好的管子上来,让其他孩子猜。 (3)、同伴之间相互猜猜,我把管子 变成了什么。 4、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的对管子进行合作造型。 (1)、讲解合作搭管子的要求。 (2)、幼儿自由组合,并商量要搭的东西。 (3)、教师将每一组的作品拍下来,通过电视大家一起来欣赏交流。 5、全体孩子一起用管子搭迷宫,并进行游戏,体验管子造型和游戏的乐趣。 (四)、延伸活动 可以将管子投放到建构区,让管子和其他建构材料一起搭建,也可将管子投放到科学区,继续探索管子的声音及特性,并做相关的观察记录。 第1页共1页

《管仲列传》学案(教师)

《管仲列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3、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相关知识补充 1、背景介绍 关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管仲与鲍叔牙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于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管仲其人 管仲是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过一系列改革,使齐国数年之内,国富兵强,获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地位。他打出“尊王攘夷”旗号,救邢存卫援燕,率各国诸侯抵抗戎狄族侵扰,对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免受落后部族的掠夺和蹂躏,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管仲是继周公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兼思想家。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二)、通过预习,完成下列内容。 1、给下列字注音(同时做在书上)。 颍.()上鲍.()叔牙仓廪.()少姬.()囚禁.()窘.()境召.()公 2、划分段落,并概括每部分大概意思,注意划分依据。 一(1-2)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二(3-4)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三(5)是司马迁的赞词。作者直接评述管仲一生的成就,肯定其“上下相亲”的治国方略。 3、在书上做好注释,并找出文章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做好标记。 第一课时 课文梳理、字词句答疑。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探讨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管仲形象,了解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3.探讨并交流管仲的人生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探讨并交流管仲的人生抉择。 【使用说明】 1.同学们认真预习本课,可以借助《非常学案》及【教材辅助】熟悉本文的内容。 2.认真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做好重点、难点、疑点标记,准备讨论。 3.小组讨论课堂过程中的题目,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4.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 【教材辅助】 1.背景介绍 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菖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于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 “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蔡溃,遂伐楚。” ——《史记?齐太公世家》“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左传?僖公四年》(对于楚人“风马牛不相及”的疑惑与责问,管仲以“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为由,达到了齐桓公想借尊王的名义代替周天子来号令诸侯的目的。) 3. 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 ——《史记?齐太公世家》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管仲列传》评论 音乐《高山流水》,成语“管鲍之交”导入 活动2【讲授】《管仲列传》评论 1、文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管仲的成就? 2、“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其中管仲的“谋”具体有哪些? 3、从文中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探讨:为什么文中花那么多的笔墨提及鲍叔牙? 学情分析 所带班级大多数同学文言基础较为欠缺,对文言文有一种不自觉的畏惧心理,一方面是由于文言文自身有阅读的文字障碍,另一方面,感觉文言文太枯燥,没有实用价值。而《<史记>选读》中的文章大多数篇幅较长,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但是,学生对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还是感兴趣的,在司马迁笔下,许多历史人物重现风采,许多历史事件再现生机。比如说鲍叔牙多管仲的“知”,管仲称“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学生对此会心生向往。利用好了学生的这个心理,把课文解读放到生动的历史故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值得期待的。 效果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对他们学习是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授课过程中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采用齐读、指名、整体、小组,或者随机等多种形式,人人有话说,生生有事做,参与面较广。运用多种辅助手段以及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学生积极性高。 通过评测练习和课堂回答问题所见,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个别语句翻译较通顺,但任然存在一些字词翻译不到位的情况。 教材分析 《管仲列传》属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事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文章篇幅不长,讲述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真挚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管子

各种各样的管子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管子,由于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因此,我先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与孩子们一起探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物,让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一些不能向带管子的通道中乱扔东西等常识。并且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创造性地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整个过程我分为三个阶段:1、设疑激趣,巧妙导入。我选择了在开始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各种用管子制成的艺术品,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2、师幼参与,探索认知。本阶段是整节课的重点。在活动中,我坚持以幼儿为本,启发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让他们尽情发挥,积极发言。通过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习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了解管子的重要性,能爱惜管子,不向管子形状的通道中乱扔东西。3、活动延伸,培养能力。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准备让幼儿大胆地想象,亲自动手制作一件管子作品,创造性的玩管子,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1、了解各种各样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对管子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乱扔东西。 3、会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会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管子(软管、硬管、可伸缩的、粗细不同的管、电线管、水管等)、管子造型、纸、抹布、管子艺术品课件。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探究。师:小朋友,今天书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幼:想!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观看。(课件展示人们用管子制作的作品)3、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出管子。师:谁能告诉我,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幼儿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师加以引导)师:小朋友觉得这些东西好看吗?知道用什么做的吗?(引导幼儿说出管子)师: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管子做的呢?(铁管、塑料管、吸管等) (二)探究新知:1、摆出各种各样的管子,请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师:今天老师专门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管子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幼:想。师:小朋友要注意,看的时候不要挤,要轻拿轻放,我们比比哪位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管子的特点最多。(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各种管子)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类型的管子。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管子都一样吗?幼:不一样。师:

《管仲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文中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准确翻译疑难句子; 2. 体会作者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 3. 理解作者对管仲的褒扬,学习管仲的政治见解和治国方略。 学习重点难点: 1.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并能翻译全文; 2. 了解作者的政治见解和社会价值观。 学法建议: 预习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练习巩固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 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的政绩一直被人们称道。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富强,国力大振,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更是知己。管仲辅佐过公子纠,鲍叔牙辅佐过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他采纳了鲍叔牙的举荐,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富强起来。 2. 孔子曾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二、预习要求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仓廪齐桓公匡正柯 2. 指出加点的词语的古今异义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今义: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今义: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古义:今义: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古义:今义: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今义: 贵轻重,慎权衡古义:今义: 3. 指出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既任政相齐() 桓公实北征山戎() 管仲因而信之() 然孔子小之() 匡救齐恶() 三、研习文本,合作探究 1. 课文第二段写得好,请从内容、感情、语言三方面来做分析。 2. 研读课文三、四两段,说说管仲从政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总结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2. 探讨孔子和司马迁对管仲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3. 探究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 4. 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和可贵。 重点难点: 1. 文言知识。 2. 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2. 讨论法 3. 诵读法 课前准备: 1. 熟读文本,理解大意,复述情节。 2. 自己归纳整理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3. 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名相诸葛亮家喻户晓,他躬耕南阳之时,曾自比管、乐。乐,乐毅燕国名将,扶持微弱之燕,联

合五国,大败齐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战功显赫。而管,即管仲,他究竟有何才能,能成为诸葛亮崇拜的偶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管仲列传》寻找答案。 二.结合课前预习,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点拨。 (一)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霸名词作动词,称霸 2.富国强兵:富使动用法,使……富;强使动用法,使……强 3.管仲既任政相齐: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4.公子纠拜,召乎死之:死为动用法,为……死 5.管仲因而信之: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6.贵轻重,慎权衡:贵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7.然孔子小之: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 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二)特殊句式 A.判断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B.状语后置句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C.宾语前置句 岂管仲之谓乎? 分财利多自与。 D.省略句 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 E.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整理被动句的几种情况 (三)难句翻译(学生上黑板) 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见……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放逐(贬斥),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管子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管子教案反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管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主动观察、操作,了解各种各样管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有趣的管子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主动观察、操作,了解各种各样管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管子,并了解他们的用途。黄豆、沙子、小弹子若干。管子王国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参观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住着谁呀?” “它们很想和小朋友做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的外形特征。

“每人找一个管子,说一说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小结:“管子是圆圆的、长长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白色、蓝色、灰色等;有的管子粗,有的细;有的管子上面滑滑的,有的有许多的褶皱……” 三、通过尝试操作,了解管子中间是空的。 “看,这是什么?”(黄豆、沙子、小弹子) “我们用它们和管子来做游戏,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小结:“黄豆、沙子、小弹子都可以从管子中间通过,说明管子中间是空的。” 四、拓展经验,了解管子的用途。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些管子?” “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 小结:“管子的用处可多了,洗衣机上有,空调上有,抽油烟机上也有,还有下水道管子呢……它们可以用来通水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活动反思: 在“有趣的管子”这一活动中,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探索、了解管子的特征是这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一开始,教师以吸管毛毛虫来做客并带领幼儿进入管子王国引出课题,使幼儿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来。接着让幼儿自由观察、挑选、初步认识管子。让他们摸一摸、玩一玩,挑一个喜欢的管子仔细看,它是什么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