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新理念解读
2023年《教育新理念》读书体会
2023年《教育新理念》读书体会
2023年《教育新理念》读书体会1
《21世纪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有一个篇章专门介绍教育史,__深入浅出,以极其开阔的视野向我们介绍了从古至今的教育观,洋洋洒洒,纵横捭阖。
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东方以孔子为代表;西方以柏拉图为代表,两者都重视人的群体性,社会性,培养适应社会的人,但又有相异之处,东方讲求以礼为规范,西方则重视个体对自然的抗争。科学主义教育观下也有两面大旗,一是形式主义的教育观,以苏格拉底为代表;二是实质主义教育观,其中先后出现了培根、,斯宾塞,赫尔巴特等,他们完善了科学教育的系统,初步进行了近代的课程分类。人文主义教育观下有我们熟知的老庄、夸美纽斯、卢梭、罗杰斯等教育巨匠。他们以他们终身的探求为我们开创了现代教育。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杜威则奠定了现代教育的基本思想:课程设置以儿童为中心,课程目标以儿童发展为目的。
通过介绍古今不同的教育观,作者在向我们传递这样几个主旨:
1、任何一种教育观的出现都离不开文化与社会背景,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观。
2、任何一种教育观都离不开发展,没有发展的教育就没有生命力。
3、教育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符合教育目标的,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就是最好的。
4、教育是需要理想的,只有充满热情的人才能发现他的真谛。
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努力实践自己的理想,感悟教育,让教育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2023年《教育新理念》读书体会2
根据教育局举行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三大活动要求,暑假我自学了《教育新理念》一书。《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从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的理念上为我们作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教 育 教 学 新 理 念 的 阐 释
教育教学新理念的阐释
一、教育教学新理念产生的理论支柱
“理念”的涵义:理,指理性、理论、思想;念,指观念、信念、目标。合起来意思是指富于创新的观念、应追求实现的目标。教育教学新理念则是指教师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履行的教学观念和追求的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新理念吸收了中外有影响的社会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主要包括: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如人本主义理论、互动理论、交往理论、学习型理论),教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观”,中国当代的教育理论思想(如: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的理论等)。
二、教育教学新理念
(一)新的课程观——“三级课程”的多元性
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意识;而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仅仅是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课程也是可以改造的。对于课程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班情等特点进行选择、删除、添加、更换课程。提倡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三级课程)。淡化国家课程,强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的主体职能,实施学校主体、学年主体、班级主体、学生主体的发展。课程资源很多,有: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实践基地和校园文化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农村、部队,小到科研所、街道社区、大到国际社会等广泛的社会资源,旅游景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乡风民俗、民族文化、烈士陵园等人文资源);还有信息化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更广意义上的课程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如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专家资源等)。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教材的开发者、研究者、参与者。
新课程有哪些新理念_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有哪些新理念_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理念
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价值新理念 1.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所谓教学的主体价值新理念,也就是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新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价值建构,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核心。新课程要真正摆脱传统教学价值理念的束缚,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最根本的就在于要成功地建构学生自身的主体价值,使学生以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交往的主体等身份主动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要建构学生自觉性的主体价值、选择性的主体价值、发展性的主体价值、创造性的主体价值。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要求上来说需要做到的是:要面向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真谛;要尊重学生主体,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基础;要让出主体权利,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根本;要转换主体角色,这是建构学生主体价值的保障。建构学生的主体价值,从意义上来说主要表现在,它既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又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更可促进学生的自主教育。
2.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
所谓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也就是注重学生生命意义的教学价值新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这是新课程教学价值新理念的根本。面对传统的教学价值理念,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师生真正实现教学互动的生命价值。
在教学的生命价值新理念下,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生命、理解学生的生命、提
升学生的生命,已成为新课堂教学的基本使命和终极追求。尊重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并根据这种独特性为其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其都能体验到自己生命成长的快乐。关怀学生的生命,主要是关怀学生生命的整体性,使学生的生命充满丰富的内涵,既具有认知和情感,又具有意志、态度和信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富与成长。理解学生的生命,主要是理解学生生命的生成性,使学生的生命在学习中永远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并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提升学生的生命,主要是提升学生生命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与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
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2010-12-18 16:31:07| 分类:高效课堂 |字号订阅
教育新理念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下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师,取消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具体的几个方面如下: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学习《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在学习《教学新理念》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新理念对于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从书中所阐述的教学新理念的核心观点、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以及个人学习体会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教学新理念中提出了几个核心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过去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而现在的教学新理念则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这一观点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应该处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学新理念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一观点对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我认识到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发展最大的潜能。
教学新理念还强调了课程的整合与创新。传统的教育往往将不同的学科进行分割教学,而教学新理念则主张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来进行教学。这种课程整合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这一观点对于学生的综合
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教学新理念还鼓励教师进行教育创新,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新理念对于教育改革的影响深远。首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改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教学新理念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以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最后,教学新理念强调了课程的整合与创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发展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标新理念
新课标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的农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新课标正是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本质所在、本质所依、本体所顾。它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学生,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全心全意服务学生,从而开发心智完善人格提升道德,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课程观(教材观)
旧:“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须思考,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规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其重要标志有: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课程是“专制”的一方,课程成为一种指令、规定,教材成为圣经,而教学成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从而课程不断走向孤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繁、难、偏、旧,而教学也不断变得死板、机械、沉闷。这种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科书等),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也由此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新课程的走向正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是开放,是发展。说白了,我们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编写、调整、修订教学内容,可以放手大胆处理教材,只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只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教育新理念主要内容
教育新理念包含哪些内容
新的教育理念包含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等。
1、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
2、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3、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
4、创造性理念。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教育创新的新理念和方法
教育创新的新理念和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教育创新是指通过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拥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一、教育创新的新理念
教育创新的新理念是指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理念和思路,为教育创新提供动力。
1.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指将教育从传统的“大班教学”转变为注重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个性化教育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育不再是“一刀切”的,而是注重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教育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串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以及横向扩展。跨学科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交叉知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教育,能够拓展教学资源和教育渠道,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育创新的新方法
教育创新的新方法是指通过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育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1.游戏化教育
游戏化教育是将游戏元素运用于教育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游戏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并且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精选《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3篇
精选《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3篇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篇1(1320字)
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教学新理念
一、教育教学新理念产生的理论支柱
“理念”的涵义:理,指理性、理论、思想;念,指观念、信念、目标。合起来意思是指富于创新的观念、应追求实现的目标。教育教学新理念则是指教师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履行的教学观念和追求的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新理念吸收了中外有影响的社会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主要包括: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如人本主义理论、互动理论、交往理论、学习型理论,教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观”,中国当代的教育理论思想(如: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的理论等。
二、教育教学新理念举隅
(一新的课程观——“三级课程”的多元性
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意识;而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仅仅是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课程也是可以改造的。对于课程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班情等特点进行选择、删除、添加、更换课程。提倡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三级课程。淡化国家课程,强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的主体职能,实施学校主体、学年主体、班级主体、学生主体的发展。课程资源很多,有: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实践基地和校园文化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农村、部队,小到科研所、街道社区、大到国际社会等广泛的社会资源,旅游景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乡风民俗、民族文化、烈士陵园等人文资源;还有信息化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更广意义上的课程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如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专家资源等。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1
读了《当代教育新理念》这本书,我受益不少。该书提出了如主体性教育、生命教育、创新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尊重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等等,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觉得以下方面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一、修身养性,拓展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具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态度。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为学生的安全而献身的女教师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是教师的楷模。
二、教师应尊重学生宽容学生
教师每天接触的学生各种各样,有的聪明好学,品德优良,受到教师的关怀自然较多,但有的学生聪明顽皮,喜欢生事,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应特别有好的心态。
三、爱岗敬业,为学生服务
因为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理论修养,对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我时刻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工作态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影
响学生。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是既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党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备课要先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状况,上课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地学习,对后进生要给予鼓励、帮助。不仅要做学生的严师,更要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的生活有困难时更要关心。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思想
教师不能不知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模式
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模式你知多少?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是指——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
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
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 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 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
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
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
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
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
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
过程。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
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
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观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观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市场必需和国际上的接轨。它们需要新的科学知识,需要和国际接轨的新知识。所以我国在新世纪之初颁布了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育理念。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合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的需要,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象世界,面向未来”。教师做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更新教学观点,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一、教育价值观的改变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价值的评价以知识为主体,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
教师已经给学生教了些什么,以知识多少来决定学生未来的命运。在这样的定律之下,教师教学偏重知识教育,热衷灌输知识,这样教育就成了控制学生成长的工具,而学生的个性和学生自身潜在的发展却得不到保障。
新课标的提出,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水平且有创造性的人;强调学生有个性的自身发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应从“教书育人”的的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如何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身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在生活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程主张的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丰富的知识,而是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出自己内在的潜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最大的成就。人与生俱来的某些潜质是由基因所决定的,就象我们不可能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参天大树一样,而只能让小草拙壮成长。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大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以促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实践,激发其创造上的巨大潜能,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教育体现出其真正的一样。
新课标核心理念
新课标新理念
新课标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的农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新课标正是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本质所在、本质所依、本体所顾。它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学生,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全心全意服务学生,从而开发心智完善人格提升道德,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课程观(教材观)
旧:“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须思考,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规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其重要标志有: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课程是“专制”的一方,课程成为一种指令、规定,教材成为圣经,而教学成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从而课程不断走向孤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繁、难、偏、旧,而教学也不断变得死板、机械、沉闷。这种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科书等),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也由此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新课程的走向正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是开放,是发展。说白了,我们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编写、调整、修订教学内容,可以放手大胆处理教材,只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只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第一篇: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精髓,集中体现在重新确立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过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活动”,“新课标”强调树立全新的价值观、教学观、学习观、过程观、评价观,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价值观
1、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文化价值。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于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信息,例如知识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精神层面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方法价值。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的思维和分析方法,这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价值所在。要让教师们明白:方法的教学是最终的教学。
3、课堂教学的道德与人格价值。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学生道德养成和人格健全的过程,职业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在很大程度上是指道德示范和人格展示,因此,教师负有“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这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所要求的,是教师职业特定的职责所要求的。
4、课堂教学的生命发展价值。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师的生命发展也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优秀教师的成长,必须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教学过程,通过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只有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高度一致,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的真正含义。
(二)教学观
1、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与互动”,单方面的发送信息和单方面的接收信息(例如学生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
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教育新理念荟萃
教育新理念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下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师,取消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
具体归纳如下(3类75条):
一、教育思想类
1、我们把人忘了。我们说,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是全球竞争化的世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我们教学生学语文、数学,却忘了首先教他们学会做人。
2、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
3、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4、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5、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
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6、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7、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
味大餐。
8、我们的教育成了模具,不管你多角多棱,都被熔化,铸成一种模型;我们的教师成了“园丁”,为了整齐划一,不管你多绿、多嫩,都叫你在“咔嚓”中、铁剪下平静丧生。“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教师应该是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是自己燃烧,而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单哲波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时,更新教育观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下所提到的几种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经常涉及到术语,在此和大家一起解读,以便加深印象,更好地在工作中加以落实。
以人为本的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教育领域,则要求学校的所有工作,必须做到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外,作为学校的领导,还应做到以教师为本,关心、尊重教师,尽可能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
教育教学民主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处于一种平等、宽松的交流与互动中,思维才容易被激活,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才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摈弃“师道尊严”,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学业上的指导关系,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情感上的朋友关系。
人人可成才理念
人人可成才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力优势和潜能,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激励和开发,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挥。决不能用文化考试成绩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更不应对这方面后进的学生采取讽刺、挖苦和歧视的态度,何况他们并不一定真的难以造就,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真正视其人人可成才,个个能成功。
教即导的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督促者,教学的功夫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或指导,或启导,或引导,或疏导,举一反三。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教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善于结合教材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善于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即保障教学不偏离教学目标,又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人。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
这个新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积极主动、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现代学习方式,它以其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为基本特征。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为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而开设的,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靠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积极的引导。
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双赢理念
教师为“春蚕”、“蜡烛”,表明教学工作对教师自身来说是消耗型的。新理念则强调教师不仅要“放电”更要“充电”;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通过对新课程的研
究、探索,观念及时得到更新,知识视野不断扩展,知识结构逐步完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得到发展,而且要让教师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互动共进的双赢局面。
多元评价的理念
我们倡导多元评价,如对学生的评价,主体不局限于教师,学生可以自评、互评,家长、社会也可以参与其中;评价手段,不局限于闭卷笔试,可以开卷考试,可以面试答辩,还可以进行情景测试。此外,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开放的教学理念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脱离实践,必须紧跟时代,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符合其生理和心理特点。鉴于以往教育教学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校园的弊端,新理念提倡开放的教学,即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把学生24小时关在学校,实行所谓的封闭管理,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走向社会。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等课程的开设,为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条件。在教学上,内容不囿于本学科,强调学科与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在测试上,命题不拘泥于教材,答案不惟一,鼓励学生发表独创性的见解。
(学校全体数学教师业务学习讲座稿)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