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工程二级热力站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合集下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08.10.08•【文号】建城[2008]183号•【施行日期】2008.10.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量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的通知(建城[2008]183号)北京市建委、市政管委,天津市建委,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落实《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的要求,指导供热计量工作,我部编制了《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可在http://下载)。

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总结经验,有关情况请及时告我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八年十月八日供热计量技术导则(2008年10月)目录1 总则2 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2.1 一般规定2.2 热源、热力站节能与热计量改造2.3 室外管网节能改造3 新建建筑热计量设计3.1 一般规定3.2 建筑物热计量设计3.3 户内热计量设计4 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设计4.1 一般规定4.2 户内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设计5 计量与节能调控装置安装5.1 热量表5.2 热分配计5.3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5.4 水力平衡阀5.5 气候补偿器6 供热计量系统调试附图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推动北方采暖地区城镇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指导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工作,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制定本技术导则。

1.0.2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集中供热系统中热源和热力站、新建居住建筑采暖系统、既有居住建筑采暖系统、公共建筑采暖系统的热计量设计和改造。

1.0.3 本技术导则中的供热计量是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等集中供热热源、热力站的热水供热量以及建筑物、用户用热量的计量。

农村集体供暖压力标准

农村集体供暖压力标准

农村集体供暖压力标准
一、热源设备
1.热源设备应满足农村集体供暖的需求,具备高效、环保、安全、可靠等特
点。

2.热源设备应配置相应的辅助设备和控制系统,确保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管网系统
1.管网系统应按照供暖区域进行合理布局,确保供热效率高、能源浪费少。

2.管网系统应采用优质材料,保证管道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3.管网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阀门和保温措施,防止管道冻裂和能源浪费。

三、换热站
1.换热站应设置在供热区域的中心地带,确保供热效率高、能源浪费少。

2.换热站应配置高效的换热器和循环泵,确保供热效果良好。

3.换热站应设置相应的监控系统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

四、用户端
1.用户端应配置相应的采暖设备,如散热器、地暖等。

2.用户端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采暖设备正常运行。

3.用户端应采用节能型设备,减少能源浪费。

五、维护管理
1.供暖系统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供暖系统应定期进行清洗和除垢,防止设备损坏和能源浪费。

3.供暖系统应建立完善的维修档案和记录,方便管理和查询。

六、安全保障
1.供暖系统应设置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2.供暖系统应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和应急设备,防止火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3.供暖系统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保障措施的有效性。

七、环保控制
1.供暖系统应采用环保型的热源设备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供暖系统应配置相应的环保设施和控制措施,如烟气处理、噪音控制等。

集中供热工程二级热力站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集中供热工程二级热力站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集中供热工程二级热力站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集中供热工程二级热力站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二级站设置及选址参照XXX市热电厂及区域锅炉房多年来对供热管网的运行管理经验,二级热力站的设置规模所承担的建筑面积应不大于25万㎡,一般确定在8-15万㎡之间。

本规划单座热力站规划供热面积控制在25万㎡内。

热力站站址应靠近热负荷中心,根据XXX规划建筑面积1530万㎡,按照区内各地域的不同功能共划分为128个地块。

每个地块建筑面积由2.8-42.5万㎡不等。

从理论上讲,在一个供热区域内设置二级站的大小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

根据高新区的具体情况,原则上是每个地块原则上设置一个二级站,当地块上建筑面积大于25万㎡时,为便于管理可设二个二级站。

并将建筑面积较小相邻地块合并设置一个二级站,一般情况下二级站供给的面积不小于8万㎡。

按该方式共设置二级站85座。

热力站位置应靠近设有热力管线道路侧。

为一个新建大型产业、金融及居住的综合区,为适XXX.应按地块分期开发建设的需要,区内的二级站宜按地块建设进度,每开发一个地块配套建设一个热力站,按地块设置热力站的优点是便于按地块进行管网配套和建成后的小区管理,避免管路穿越道路带来的不便,热力站宜为一独立建筑物,并安装在地面上面。

每个热力站地块占地面积的大小一般在180-200㎡。

因XXX集中供热的规模较大,考虑到供热服务对象既有公建住宅,又有企业厂房,热用户将区别于以往仅民用为主的服务内容,为了日后热网、热力站及户内系统的运行维护的方便性,应设有区域维修管理站,以便于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

因此,在供热面积达到200万㎡的区域内,选择一个合适的二级站,扩大其建筑面积,一般该二级站占地面积在500㎡左右,随同热力站的建设一起考虑建筑用房具有以上服务功能,预留出适当的综合服务性用房(详见附图:XXX供热管线平面布置示意图)。

2.二级热力站主要设备热力站内主要设备有全自动组合换热机组,包括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泵、除污器、水处理装置、水箱、控制仪表及热计量表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及主要设备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及主要设备

让节能更卓越
ARMSTRONG
第一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
ARMSTRONG
让节能更卓越
图1-4 工业蒸汽热力站示意图 l-分汽缸;2-汽-水换热器;3-减压阀;4-压力表;5-温度计; 6-蒸汽流量计;7-疏水器;8-凝水箱;9-凝水泵;l0-调节阀; 11-安全阀;12-循环水泵;13-凝水流量计
第一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
1.3 蒸汽供热热力站
蒸汽供热热力站常用于工厂企业用热单位。下面以图1-4 所示为例,介绍具有多类热负荷的工业蒸汽热力站。 热网蒸汽首先进入分汽缸1,然后根据各类热用户要求的 工作压力、温度,经减压阀(或减温器)调节后分别输送 出去。如工厂采用热水采暖系统,则多采用汽-水式换热 器,将热水供暖系统的循环水加热
让节能更卓越 ARMSTRONG
第二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设备
图1-7 壳管式汽-水换热器 ARMSTRONG (a)固定管板式汽-水换热器;(b)带膨胀节的壳管式汽-水换热器; 让节能更卓越 (c)U形壳筲式汽-水换热器;(d)浮头壳管汽-水换热器 1-外壳;2-管束;3-固定管栅板;4-前水室;5-后水室;6-膨胀节;7-浮头;8-挡板; 9-蒸汽入口;10-凝水出口;11-汽侧排气管;12-被加热水出口;13-被加热水入口;14-水侧排气管
ARMSTRONG
第一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
ARMSTRONG
让节能更卓越
图1-3 热水供热热力站 l-压力表;2-温度计;3-热网流量计;4-水-水换热器;5-温度调节器 ; 6-热水供应循环水泵;7-手动调节阀;8—上水流量计;9-采暖系统混合水泵; lO-除污器;11-旁通管;12-热水供应循环管路
让节能更卓越

供热系统技术标准

供热系统技术标准

接入集中供热系统的一般要求1、接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新建建筑物必须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 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进行设计和施工。

2、接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新建建筑必须达到三步节能标准,既有建筑应达到相应建筑年代的节能标准。

3、接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新建建筑物必须分户计量,计量装置应符合相关保证要求的要求。

4、申请单位必须提交拟报装建筑物的二级管网、楼内系统和户内系统资料。

5、热力站宜按不同用热人分别设置;不能分别设置的,应在热力站内按下列要求设置系统:(1)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分开设置系统;(2)居住建筑按用热性质分开设置系统;(3)公共建筑按不同用热人分开设置系统,且同一用热人按不同用热性质分开设置系统;(4 )多个用热人不能明确分开系统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技术经济合理性设立共用供热系统;6、建设方必须为热力站提供正式电源。

7、热力站的给水必须单独设水表与自来水公司计量。

8、热力站的用电必须单独与供电部门计量。

9、热力站必须安装智能卡用热装置。

10、采用地沟敷设的二级管网,地沟防水必须完好,保温必须完整、外观良好、未经水泡,平均热损失不应超过输送热量的7%。

11、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施工完成后,必须提供每步隐蔽的质检报告。

热力站的施工1、热力站必须按《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 的规定进行施工。

2、开工前应由建设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会审意见交设计单位。

3、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交底会。

热力站、二级管网系统的验收一、工程验收程序1 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检查;2 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初步验收;3 建设单位组织管理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工程验收;4 监督部门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参加工程竣工验收,施工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移交竣工资料。

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2—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008年12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的目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城镇供热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核城镇供热厂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督检查城镇供热厂工程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镇燃煤、燃气供热厂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城镇供热行业发展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劳动安全、消防等有关政策。

第五条城镇供热厂工程的建设应统筹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发展,分期建设。

第六条城镇供热厂工程,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供热规划、环境规划、所用燃料以及用户用热性质,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比选。

第七条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的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积极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八条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第九条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的建设,应落实热负荷、土地、燃料、供电、给排水、交通、通信、建设资金等建设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建成后正常运行。

第十条城镇供热厂与热力网的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第十一条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或等于20t/h的蒸汽锅炉、热负荷利用小时大于或等于4,000 h的较大型供热厂,经技术经济比较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节能效果的,应采用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方式。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供热技术经济指标体系(试行)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供热技术经济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供热技术经济指标体系(试行)— 2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电产业部— 3 —指标体系编写说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供热需求不断增长,居民对供热舒适性要求也逐步提高。

在此背景下,集团公司供热业务快速发展,并逐渐成长为重要的业务板块。

为加强对供热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供热技术经济指标的定义及应用范围,特制定本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供热技术经济相关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从供热系统指标、热源系统指标、一级供热管网和二级供热管网系统指标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解释及说明,涵盖了基本的供热技术经济指标,补充了热泵及低真空余热回收供热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增加了用户侧最小采暖耗热量、采暖单位面积耗热量和供热系统输配效率等三个较为重要的指标。

本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抽凝及背压式供热机组、区域供热锅炉、热力公司等相关的供热企业,其它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热源方式的供热企业可参照执行。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供热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统计计算和评价。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电产业部负责解释。

— 4 —目录1范围 (10)2规范性引用文件 (10)3供热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11)4供热系统指标 (13)4.1用户侧采暖期最小采暖耗热量 (13)4.2采暖单位面积耗热量 (14)4.3供热系统输配效率 (15)5热源系统指标 (16)5.1供热量 (16)5.1.1直接供热量 (16)5.1.2间接供热量 (17)5.2发电量 (18)5.3供热比(热电分摊比) (18)5.4热电比 (20)5.5标准煤量 (20)5.6供热煤耗 (22)— 4 —5.7发电煤耗 (23)5.8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厂用电量 (24)5.9区域性锅炉供热厂用电量 (24)5.10供热厂用电率 (25)5.11发电厂用电率 (26)5.12供电煤耗 (26)5.13综合供电煤耗 (27)5.14热源售热量(热网购热量) (28)5.14.1热源厂蒸汽售热量 (28)5.14.2热源厂热水售热量 (29)5.15热源供热损失率 (30)5.16售热标准煤耗 (30)5.17供热油耗 (31)5.18发电油耗 (31)5.19供热水耗 (32)5.20发电水耗 (32)5.21供热耗水率 (33)5.21.1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耗水率 (33)5.21.2区域性锅炉供热耗水率 (34)— 5 —5.22供热(汽)补水率 (35)5.23全厂补水率 (35)5.24 首站热网加热器效率 (36)5.25 首站热网加热器端差 (37)5.25.1 首站热网加热器上端差 (37)5.25.2 首站热网加热器下端差 (37)5.26 首站热网循环泵单耗 (38)5.27 首站热网循环泵(组)效率 (38)5.28 首站热网疏水泵单耗 (39)5.29供热抽汽压力 (40)5.30供热抽汽温度 (40)5.31供热回水压力 (40)5.32供热回水温度 (40)5.33供水流量 (41)5.34回水流量 (41)5.35热泵机组技术指标 (41)5.35.1热泵单位时间制热量 (41)5.35.2热泵单位时间所需驱动蒸汽热量 (42)5.35.3热泵单位时间回收余热量 (42)— 6 —5.35.4热泵机组性能系数 (43)5.35.5热泵系统热网水压损 (44)5.36低真空供热机组技术指标 (45)5.36.1凝汽器热负荷 (45)5.36.2凝汽器真空 (45)5.36.3凝汽器初始端差 (45)5.36.4凝汽器端差 (46)5.36.5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 (46)5.36.6热网水压损 (47)5.36.7凝结水温度 (48)5.36.8过冷度 (48)5.37热电厂全厂热效率 (48)5.38锅炉热效率 (49)5.39电厂效率 (50)5.40最低供热量保证率 (51)6一级供热管网系统指标 (45)6.1一级供热管网售热量 (45)6.1.1一级水网售热量 (45)6.1.2一级汽网售热量 (46)— 7 —6.2一级供热管网供热损失率 (47)6.3一级供热管网单位热耗 (47)6.4热网耗能指标 (48)6.4.1热能损失 (50)6.4.2电能损耗 (55)6.5一级供热管网沿程温降 (57)6.6一级供热管网沿程压降 (58)6.7一级供热管网泄漏率 (58)7二级供热管网系统指标 (57)7.1二级供热管网单位热耗 (57)7.2单位热量电耗 (57)7.3单位面积电耗 (58)7.4单位热量水耗 (59)7.5单位面积水耗 (59)7.6二级供热管网供热损失率 (60)7.7二级供热管网万平米耗热量 (60)7.8换热站板式换热器效率 (61)7.9二级供热管网循环水泵(组)效率 (62)7.10二级供热管网沿程温降 (62)— 8 —7.11二级供热管网沿程压降 (63)7.12二级供热管网泄漏率 (63)7.13采暖全年耗热量 (64)附录1 符号代码说明 (64)附录2 部分典型供暖城市所需最小热耗(设计采暖度日数下).. 75 — 9 —供热技术经济指标体系1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供热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某某公司二级热力站说明书

某某公司二级热力站说明书

某某公司二级热力站类型及数量表二级热力站系统及主要设备二级热力站系统见(05)RL1916-1-5。

为了便于今后运行管理和减少运行成本,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同时为能更好的满足采暖热用户需要,保证供热质量,节省能源,便于检修,热力站采用全自动控制,能够实现无人值守,水泵变频,能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一级管网的供热量,来满足热用户的耗热量要求,保持室内温度恒定。

工程热力站主要设备见(05)RL1916-6。

1.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53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本项目为二级建筑,耐久年限(50~10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2建筑概述二级热力站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两种,层高4.5米。

体量不大,立面造型按城市小品设计,坡屋顶与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墙体辉映,活泼生动,为城市景观增加点缀。

热力公司办公楼一座,为5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功能分为热网调度中心、行政办公、后勤及设备用房四部分。

力求表现办公建筑现代、简洁、朴实的特征,考虑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通过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空间渗透体现办公建筑之美。

2结构设计2.1设计依据(1)所选用国家标准、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气象资料某某位于河北平原西北部,某某河以西,太行山以东。

年平均气温12.4℃。

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

①基本风压:0.4kN/m2②基本雪压:0.35kN/m2③最大冻土深度:0.55m(3)设计荷载本工程的设计荷载取值按现行国家荷载规范执行,特别结构的荷载以实际计算为依据。

供热经济技术指标规范20110719

供热经济技术指标规范20110719

目录前言.............................................................................................................................................................. - 3 - 1范围............................................................................................................................................................... - 4 - 2引用文件....................................................................................................................................................... - 4 - 3术语和定义................................................................................................................................................... - 4 -3.1供热系统界区................................................................................................................................... - 4 -3.2基本术语........................................................................................................................................... - 5 -3.3热源系统术语................................................................................................................................... - 7 -3.4 一级管网系统术语.......................................................................................................................... - 8 -3.5换热站及二级管网系统术语........................................................................................................... - 8 - 4热源系统指标及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

供热工程知识点总结1. 供热系统的分类供热系统根据热源类型和传热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集中供热系统和分户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是将热源设备集中在一处,通过管道将热能传递到各个用户处。

分户供热系统则是将热源设备设置在用户处,每个用户拥有独立的热源设备。

2. 热源设备常见的热源设备包括锅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在选择热源设备时需要考虑建筑的热负荷、运行成本、环保要求等因素,以选择最适合的热源设备。

3. 供热系统设计供热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热负荷、管道的敷设、热力站的设置、换热器的选型等多个方面。

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需求,确保供热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的室内温度要求。

4. 管道敷设供热系统的管道敷设是供热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管道敷设可以降低能耗、减少能源损失。

在管道敷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管道的绝热、防腐、排水等要求,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5. 热力站热力站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热源设备提供的热能转化为建筑所需的热能。

热力站通常包括换热器、泵、阀门等设备,通过热力站可以实现不同用户的热能分配。

6. 换热器换热器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热源设备提供的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的传热介质。

常见的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等,通过换热器可以实现热能的高效传递。

7. 控制系统供热系统的控制系统是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控制系统需要实现对热源设备、热力站、泵、阀门等设备的智能控制,实现对供热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8. 温度调节供热系统需要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保持室内温度在舒适范围内。

温度调节可以通过控制热源设备的运行模式、调节阀门的开度等方式实现。

9. 节能与环保在供热工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节能与环保的要求,通过优化供热系统设计、合理选型热源设备、使用高效的换热器等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供热工程知识点涉及到热源设备、供热系统设计、管道敷设、热力站、换热器、控制系统、温度调节、节能与环保等多个方面。

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

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

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 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 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 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 1.6MPa,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 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 1.0.4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 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 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透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以下办法计算:1、采暖热负荷Qn=q·A10-3(2.1.2-1)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2-1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2、透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2.1.2-2)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0.(mv(tr-t1))/T(2.1.2-3)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用热水单位逐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J15取用。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26•【字号】咸政办发[2012]108号•【施行日期】2012.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的通知(咸政办发〔2012〕10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咸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5月4日市政府第六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2年7月26日咸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集中供热管理,规范供热、用热行为,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供热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活动和用热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集中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地热、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通过城市规划热网直接或者经过热交换站换热后有偿为用户供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供用热设施,包括共用供热设施和户内用热设施。

共用供热设施包括供热热源生产设施、管网输配设施、热力站设施及其附属设施,供热计量器具和建筑物内共用管道等。

户内供热设施包括终端散热设备及户内管道、管件、阀门、温度调控装置等。

本办法所称热力站管理单位是指物业管理企业等负责维护管理热力站及其以内的供热设施,并对供热单位提供的热能二次换热,将换热后的热能输送给用户的单位。

第四条市集中供热和燃气管理办公室是全市集中供热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中心城市规划范围内供热、用热的具体管理和对各县市供热用热的行业指导、协调工作。

各县(市)人民政府及其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市行政区内的供热、用热管理工作(市集中供热和燃气管理办公室和各县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集中供热管理机构”)。

供热站工程质量标准

供热站工程质量标准

供热站工程质量标准一、各主要零部件技术要求(一)板式换热器设计供水温度:130℃;设计回水温度:70 ℃;换热介质:水;单台板换换热量:70MW一次侧(市政管网侧)计算温度:115/70 ℃(校核温度105/60℃)二次侧(燃气锅炉房侧)计算温度:105/60 ℃(校核温度95/50℃)承压等级:1.6 Mpa1、换热板片板式换热器换热板片板型采用人字形等截面流道板,换热机组生产厂家需提供本项目板式换热器换热板片制造所需钢材进口的合同、报关单、材质单、卷板标签,且材质单上的牌号和炉号与卷板标签上标识的牌号和炉号相一致。

板片材质为316不锈钢,其主要成分C含量≤0.03%,Ni含量为10-14%,板片硬度应满足布氏217HB或洛氏95HRC,板厚不小于0.5mm,且不得有下差。

板片的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15年。

2、密封胶条密封胶条材料为 EPDM (三元乙丙橡胶),为免粘卡式或按扣式;板片与密封胶条应有夹紧自定位系统;密封胶条耐温不低于150℃;硬度为80±5(邵尔 A 型)度;使用寿命>5年;要求板式换热器处于预紧状态下、在压力为1.6MPa、介质为130℃的设计工况下泄漏率为零。

3、换热器压紧板换热器压紧板应采用普通碳素钢Q235B制造;厚度应>40 mm 。

在活动压紧板上应设有滚动装置,保证拆装板时,活动压紧板能前后自由移动。

导轨采用加强型,其和板片接触部位需确保均为不锈钢材质。

换热器接管采用法兰连接,配螺栓、螺母。

4、板式换热器保温及包装板式换热器应配备保温包装,保温包装应为可拆卸式结构,包装外壳为金属材料,外表面做喷塑处理,厚度不小于1.5mm。

板换设置专用吊装孔。

5、换热器标记牌每台换热器上应有标记牌,并清楚的标明:制造商,类型,工作压力,设计热负荷,换热面积,设计温度,一、二次侧压降,二次侧流量,次侧接管标记。

6、换热器管口流速不大于3.5m/ s ,一、二侧压损不大于50kpa。

集中供热系统中热力站能耗统计及分析

集中供热系统中热力站能耗统计及分析

集中供热系统中热力站能耗统计及分析摘要:我国的能源形势日趋严峻,作为能耗较大的供暖企业,必须加强对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能耗的控制,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选取某热力公司集中供热系统中共90座热力站作为现场调查站点,利用各热力站内相应计量系统对该站的热、电、水耗进行测量、统计,并整理分析,选取某热力公司集中供热系统中共90座热力站作为现场调查站点,利用各热力站内相应计量系统对该站的热、电、水耗进行测量、统计,并整理分析,得出该热力公司各类站点平均能耗水平及总平均能耗水平,并查找、总结供热运行中的高耗能影响因素,为供热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集中供热;热力站;能耗;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集中供暖系统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到2015年,全国供暖面积已经达到110亿平方米,而且还在以2%-3%的速度不断增加。

在满足广大城市居民使用安全、方便、舒适的前提下,供暖能耗偏高。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供热和空调占了三分之一。

因此,供热、空调节能对于建筑节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北欧地区相同纬度地区的供暖能耗进行了调研和对比,得出了全国供暖能耗的2~4倍。

另外,目前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雾霾的产生、治理,供热企业负有很大的责任。

因此,规范和强化供热能耗管理,以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我国供热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集中供热能耗的产生原因解读(一)供热汽管网热量流失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标准,中央供暖系统的热效率必须在90%以上,而在我国,大部分采用集中供热的城市,其管网的热效率仅在60%~70%之间,由此就可以看出集中供暖在管网输送效率上的效率低的弊端。

换热环节的热量流失热气是从热源开始的,一般都是通过换热器送到城市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技术上的落后或效率低下而导致热损失严重,从而影响到供热管线的热气质量。

二、集中供热系统中热力站能耗统计及分析(一)测试站内循环泵机组运行效率并优化运行在确保一次网温度和流量满足设计指标的前提下,对热电厂的循环泵机组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热力发电厂热力经济技术指标

热力发电厂热力经济技术指标
1
1.58×10-3
427
ps•h
2.65×103
735×10-3
632
1
2.7×105
kgf•m
9.8×10-3
2.72×10-6
2.34×10-3
3.7×10-6
1
ηir= =
η—单级给水回热循环的汽轮机绝对效率。
wi—单级给水回热循环单位量蒸汽在汽轮机
中所做的总功单级回热抽汽式汔轮机的
能量式为:
(qm•r-qme)(ho-hc)+qme(ho-he)=
移项后得:
qm•r= +qme kg/h
Ye= Ye—为回热抽汽做功系数。
qm=
qm•r=qm+qme•Ye;qm•e=ae•qm•r;
kg/h
热电厂总的燃料消耗量
Btp= kg/h
供热方面的燃料消耗量:
kg/h
发电方面的燃料消耗量:
kg/h
ae+ ac=1
ae—回热抽汽所占的份额。
ac—进入凝汽器的蒸所占的份额。
WC=ac(ho-hc)
We=ae(ho-hc)
qm•r—回热抽汽式汽轮机总汽耗量。kg/h
qm•e—回热抽汽量kg/h
—回热循环发电厂效率。
能量换算表及汽水损失
单位
Kj(千焦)
kw•h
(千瓦•小时)
Kca1
(千卡)
Psh
(马力•小时)
kg•f•m
(公斤•米)
kj
1
2.77×10-4
2.39×10-1
3.77×10-4
1.02×102
kw•h
3600
1
860
1.36

供热经济技术指标规范20110719

供热经济技术指标规范20110719

目录前言.............................................................................................................................................................. - 3 - 1范围............................................................................................................................................................... - 4 - 2引用文件....................................................................................................................................................... - 4 - 3术语和定义................................................................................................................................................... - 4 -3.1供热系统界区................................................................................................................................... - 4 -3.2基本术语........................................................................................................................................... - 5 -3.3热源系统术语................................................................................................................................... - 7 -3.4 一级管网系统术语.......................................................................................................................... - 8 -3.5换热站及二级管网系统术语........................................................................................................... - 8 - 4热源系统指标及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热系统技术标准

供热系统技术标准

接入集中供热系统的一般要求1、接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新建建筑物必须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 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进行设计和施工。

2、接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新建建筑必须达到三步节能标准,既有建筑应达到相应建筑年代的节能标准。

3、接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新建建筑物必须分户计量,计量装置应符合相关保证要求的要求。

4、申请单位必须提交拟报装建筑物的二级管网、楼内系统和户内系统资料。

5、热力站宜按不同用热人分别设置;不能分别设置的,应在热力站内按下列要求设置系统:(1)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分开设置系统;(2)居住建筑按用热性质分开设置系统;(3)公共建筑按不同用热人分开设置系统,且同一用热人按不同用热性质分开设置系统;(4 )多个用热人不能明确分开系统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技术经济合理性设立共用供热系统;6、建设方必须为热力站提供正式电源。

7、热力站的给水必须单独设水表与自来水公司计量。

8、热力站的用电必须单独与供电部门计量。

9、热力站必须安装智能卡用热装置。

10、采用地沟敷设的二级管网,地沟防水必须完好,保温必须完整、外观良好、未经水泡,平均热损失不应超过输送热量的7%。

11、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施工完成后,必须提供每步隐蔽的质检报告。

热力站的施工1、热力站必须按《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 的规定进行施工。

2、开工前应由建设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会审意见交设计单位。

3、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交底会。

热力站、二级管网系统的验收一、工程验收程序1 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检查;2 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初步验收;3 建设单位组织管理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工程验收;4 监督部门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参加工程竣工验收,施工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移交竣工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工程二级热力站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二级站设置及选址
参照XXX市热电厂及区域锅炉房多年来对供热管网的运行管理经验,二级热力站的设置规模所承担的建筑面积应不大于25万㎡,一般确定在8-15万㎡之间。

本规划单座热力站规划供热面积控制在25万㎡内。

热力站站址应靠近热负荷中心,根据XXX规划建筑面积1530万㎡,按照区内各地域的不同功能共划分为128个地块。

每个地块建筑面积由2.8-42.5万㎡不等。

从理论上讲,在一个供热区域内设置二级站的大小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

根据高新区的具体情况,原则上是每个地块原则上设置一个二级站,当地块上建筑面积大于25万㎡时,为便于管理可设二个二级站。

并将建筑面积较小相邻地块合并设置一个二级站,一般情况下二级站供给的面积不小于8万㎡。

按该方式共设置二级站85座。

热力站位置应靠近设有热力管线道路侧。

XXX为一个新建大型产业、金融及居住的综合区,为适
应按地块分期开发建设的需要,区内的二级站宜按地块建设进度,每开发一个地块配套建设一个热力站,按地块设置热力站的优点是便于按地块进行管网配套和建成后的小区管理,避免管路穿越道路带来的不便,热力站宜为一独立建筑物,并安装在地面上面。

每个热力站地块占地面积的大小一般在180-200㎡。

因XXX集中供热的规模较大,考虑到供热服务对象既有公建住宅,又有企业厂房,热用户将区别于以往仅民用为主的服务内容,为了日后热网、热力站及户内系统的运行维护的方便性,应设有区域维修管理站,以便于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

因此,在供热面积达到200万㎡的区域内,选择一个合适的二级站,扩大其建筑面积,一般该二级站占地面积在500㎡左右,随同热力站的建设一起考虑建筑用房具有以上服务功能,预留出适当的综合服务性用房(详见附图:XXX 供热管线平面布置示意图)。

2.二级热力站主要设备
热力站内主要设备有全自动组合换热机组,包括板式换
热器、循环水泵、补水泵、除污器、水处理装置、水箱、控制仪表及热计量表等。

3.二级站调节
热力站调节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热用户用热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室外温度和热用户需求,自动调节换热机组一级网供水管上的电动调节阀,使供热量等于需热量,同时为了保证一级网达到设计参数要求,通过监控仪表装置,把热力站内一级网供热量、供水流量、供回水压力、温度;二级网供水流量、供回水压力、温度远传到调度中心,作为调节一级网流量,供回水温度、压力等的主要依据。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供热面积:1530平方米。

2.供热负荷:871MW
3.区域锅炉房(热源厂)装机:4×70MW(层燃热水锅炉)
4.热水管网敷设长度: 约37.43公里(DN1400~DN200)
5.热源厂工程投资:1328
6.59万元(一类费)
热水管网工程投资:23171.87万元(一类费)
热力站工程投资:13679.70万元(一类费)
调度中心: 881.96万元(一类费)
工程总投资:7.34亿元
6.单位造价(一类费)
热源厂:47.45万元/MW
热水管网:619.07万元/Km
热力站:160.94万元/座
7.系统运行参数
供回水温度: 130/70℃
一级管网运行压力:≯1.6MPa
最不利环路循环阻力:
热电厂供热:1.40MPa 区域锅炉房供热:0.70MPa 8.劳动定员:18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