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新馆赏析

合集下载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建筑,其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中

国古代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这座博物馆不仅是苏州市的文化地标,更是一座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殿堂。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融合了传统的苏州园林建筑风格与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建筑外立面采用了传统的灰砖、木材和青砖等材料,同时结合了现代的玻璃幕墙和金属材料,使整个建筑既有古典的气息,又不失现代的时尚感。

在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设计师们注重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例如,在建筑

的墙面上,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和传统的中国画风格,这些元素都展现了苏州博物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建筑的外立面还融入了现代的艺术装饰,例如抽象的线条和现代的雕塑,使建筑更加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建筑外观的展示,更是对于传统文化与现

代建筑的思考与探索。通过这种设计理念,苏州博物馆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进步。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展现了中国

古典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这种设计理念不仅让建筑本身成为了一件艺术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希望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能够为更多的建筑设计师带来灵感,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魄力。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分析
贝老说: 大门的处理很重要, 大门要有气派, 但又得有邀人 入内的感觉.
大厅顶部的米字形钢结构没有任何支撑,它在风格上和 整体建筑非常协调, 但是这不仅是出于美学考虑,而是结构 的原因。通过精密计算之后,只有这样的几何形体变化才能 进行力的转换, 在这样一个既定空间中承载负荷。
4、建筑采光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通过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和对苏州博物 馆的分析,我理解了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公共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 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公共建筑所占 据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让我在公共建筑的设计方面有了 新的提高。
●与拙政园的统一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 要求。
3、建筑自身处理
●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 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 度控制在6米之内; ●新馆使用了近传统四合院的布置形态,门面不算突出,入馆前有 一庭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通过布局达到象 征效果。
主要内容:
一、总体环境布局、要求及相应处理 二、新馆具体解析 三、造型艺术解析
一、总体环境布局、要求及相应处理
1、苏州博物馆选址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倚世界文化 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 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选址大胆显赫,又蕴涵 深刻。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赏析

假山石景

提取并运用三角形、正方形、 八边形等几何形体,与整个博物馆 相协调。
从剖面欣赏几何元素的提取
拟意高山流水的廊道
建筑空间的几何性
新馆建筑空间的造型是群体建筑,在整个新馆的中央大厅和西廊 的展厅处,各有两处突出的方形建筑,以适当的高度出现,并且通道 直接通向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主体建筑是由复杂的几何形体组成,主 体建筑顶部则是现代建筑中常出现的方盒子,方盒子像雕塑一样穿插 在主体建筑之上,建筑主体之间的穿插使得本来就有高度差异的个体 以适当的比列关系融洽成一个整体。
建筑采光
馆内顶部使用自然采光。 将坡顶设计成几何形体、在形 式上继承了传统古建豹斜屋顶, 突破了传统大屋顶在采光方面 的不足。
入将 展光 厅线 通 过 落 地 玻 璃 引
大门
门面不算突 出,入馆前有 一庭院,宛约 而舒朗,正如 园林设计总欲 言又止。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 既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 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
假山石景
堆山叠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 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苏州园林匠人 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 用太湖石对出了许多变幻莫测的假山精 品。贝聿铭先生认为前人的湖石堆山水 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平已经达到了极限,他必须走一条新路。 于是他决定“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从米芾的山水画中得到灵感,以片石切 割的手法堆放出一组立体的山水画。使 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 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参观报告

●摘要信息: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建筑师贝律铭先生的杰作,是白墙黑瓦的江南建筑风格和规整的几何图形建筑特色的完美结合,整个博物馆在庄重典雅的外表下不失清越灵动。可以说,苏州博物馆既是文物展厅,又是江南园林。

●基本信息:

苏州博物馆位于江苏苏州市区东北,成立于1960年元旦。馆址分两部分,旧馆是太平天国忠王府(李秀成官邸)原址,新馆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于2006年建成开放。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图1 苏州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引自:谷歌地图)

●简要介绍:

苏州博物馆投资达3.39亿元,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整体布局上,苏州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古典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

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

作为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建筑外 观、用色、布局以及光线的运用上都有着独到之处。 其在满足 博物馆功能的前提下, 很好的融合了苏州传统园林建筑和中 国传统民居的特点;使自身完美的与周围老城建筑融为一体, 既保留了苏州老城的整体风貌,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
作为一个曾在狮子园生活过, 同时又拥有着丰富现代建 筑设计经验的设计师; 贝聿铭先生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 就将其毕生的设计理念与其儿时的生活感受相结合, 赋予了 苏州博物馆新馆与众不同的建筑样式和特点。 苏州博物馆新 馆作为一栋现代建筑,不仅展现出了现代建筑在材料、施工工 艺上的提升,同时展现了人们在建筑风格及审美上的变化。 苏 州博物馆在借鉴苏州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基础上, 融合了贝 聿铭先生个人的建筑理念以及现代建筑样式的特点, 使得苏 州博物馆新馆在建筑风格上与传统苏式建筑同出一脉, 同时 又保留了其作为一个现代建筑的个性; 形成了一个现代与古 典气息相融合的有机整体。
64 祖国 2019.1.上
图 1 第一种屋顶造型
图 3 建筑整体用色 三、建筑布局特点 首先,与中国传统建筑相比,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不同之处
论坛
在于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轴对称的建筑。 从建筑布局来看, 它虽然大体上以大厅为中轴成中轴对称;但细节上,它的布局 是以具体的功能区划分而成的; 这也是贝聿铭老先生对于传 统的一种改良与创新。 其次,为了更好地与当地古风古韵的环 境相融合,与传统风水相契合,与坐落在其旁边的中王府、拙 政园等古典园林相呼应, 苏州博物馆新馆采用了坐北朝南这 一传统建筑的构建方向—新馆的大门朝南。 最后一点,也是苏 州博物馆新馆所具有的完全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特点, 那就 是馆内的创意山水布局。 贝聿铭先生将馆内休息大厅正对着 的、拙政园的那面白墙利用起来,以墙为纸、以山为墨,形成了 一幅绝佳的中国传统水墨画③。 假山、溪流给原本空荡冷漠的 墙角增添了一抹暖意,赋予了博物馆灵性与生机,给疲于参观 的游览者带来视觉上的快感以及心灵上的小憩, 有效地提高 了游览者的观赏兴趣。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贝
聿铭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木纹的金属百叶窗隔栅营造 了柔和的室内光线,大面积 玻璃天棚与黑石屋顶。
相互映衬以现代开放式钢结 构去带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 架,而传统的木作构架。
在现代玻璃屋顶和金属遮阳 片的映衬下,成为一种怀旧 的装饰。
充分表达了贝聿铭“让光线 来做设计〞的名言。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建筑材料
图一↑
图二↓
不仅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 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 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而且,那些到处 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 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 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 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图一中白色的粉墙,被花岗 石取代的小青瓦和窗框。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 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 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 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 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 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 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 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 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 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 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 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这种“以 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 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 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充分表达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传承与创新

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传承与创新

传承创新

――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

工艺1082班周丽慧 200811414235

内容摘要: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以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追求和谐的尺度,“不高不大不突出”,精益求精,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本文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粗浅地分析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新馆传承创新

正文:

当今的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历史文化,它不再是对历史陈迹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了。它的设计师由聿铭先生用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历时五年,完成了他的圆梦之旅:“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确,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同时这一崭新的建筑也与为之度身定做的陈列设计融为一体。曾有著名评论家称“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

传承

1.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

粉墙黛瓦粉墙黛瓦是极具苏州建筑特色的标志性符号,新馆的色调正是采用这种传统的建筑元素。

三角形的运用新馆屋顶部分的三角形取自苏州老房子屋顶的比例,竖边是1,横边是2,这是江南水乡瓦顶木屋架的模数。入口的中式大门框,主轴线的左右长廊,大厅顶上的亮窗,庭院里的亭子都是1:2的三角形体。提取了传统的比例和尺度,将几何图形与空间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苏州博物馆设计理念是什么

苏州博物馆设计理念是什么

苏州博物馆设计理念是什么

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融合古代园林文化和现代建筑技艺的博物馆。它的设计理念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呈现苏州的独特魅力和博物馆的学术价值。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其建筑形式和布局与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相呼应。博物馆内有多个庭院和花园,包括仿造苏州古典园林的展厅,这些展厅的风格和布局都融入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元素,使参观者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苏州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此外,苏州博物馆的建筑也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理念。它的外观采用了现代建筑的线条和形态,建筑材料选用了现代科技所产生的高新材料。这种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设计理念,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展示了苏州城的现代气息。

在展陈的设计上,苏州博物馆注重追求学术价值和观赏性的平衡。博物馆的展品包括了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等。展陈既注重展示苏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又通过新颖的展示方式和技术手段,吸引观众的兴趣。例如,博物馆内设置了多媒体设备和互动展厅,使观众可以通过互动和参与的方式来了解苏州的文化,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

另外,苏州博物馆也注重与当地社区和学术界的合作。博物馆组织了多场讲座、讲解和研讨会,邀请了学术界的专家和学者来讲解和探讨苏州的历史文化。同时,博物馆也与当地社区合作,举办了各种活动和展览,使博物馆成为了当地居民了解和

体验苏州文化的重要场所。

总之,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过展示苏州的独特魅力和博物馆的学术价值,使参观者能够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感受到苏州古代园林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的交融之美。同时,博物馆也注重与社区和学术界的合作,使博物馆成为了一个社交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这种设计理念使苏州博物馆成为了一座独特而具有魅力的博物馆。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连接空间的廊道 采用的近似对称 的手法,顶部是 完全对称的半开 敞设计,而墙面 上的开窗门洞则 按着一定韵律发 生变化,将对称 美发挥的淋漓尽 致。
2.单纯齐一
颜色:这个苏博在色彩的运用上很纯粹。 主题颜色为黑,白,灰。白色粉墙和灰色 的瓦与周边的江南民居融合的齐一。
质感:灰色窗框是花岗岩的材质,内部也 有深色的钢结构和简单的玻璃,整体材料 也是单纯齐一。
中也是淋漓尽致的渗透了这一点。这是一座在 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
• 苏博值得一提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它其中 的馆藏文物是必不可缺少的。举办有“苏州 出土文物陈列”、“太平天国苏福省历史文 物陈列”。反映了苏州历史发展的大致历程。 也是与苏州文化紧密相连的佐证之一。
五、形式美
1.对称均衡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山石廊壁,苏州古典园林的 精致,优雅,沉静都能在苏 博中找到。八角亭供人闲坐 小憩,穿梭的小桥廊道穿梭 交汇。零星点缀的树木赋予 了院落生机,平静的水面倒 映出苏博典雅的姿容。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举世瞩 目,但是能将古典园林融入现代 景观的成功案例却很罕见。小桥 流水是古典园林的经典形象并且 深入人心,贝律铭将其在苏博内 院中完美融合。作为一个亲水的 庭院,雅致的景观是游客心情舒 畅,平静无波的水面使人能静下 心来感受苏博的风和水。
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约 有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

苏州博物馆建筑解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解析

4101090402
刘禹坤
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解析就
到此为止。但作为一名建筑系的学 生,对于公共建筑设计的探究才刚 刚开始……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 行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在城 市建设中公共建筑占据着重要地 位,是否确立了正确的设计指导思 想和善于运用辩证的方法去恰当的 处理好功能、艺术、技术三者之间 的关系,则是一个重要问题,同时 也是做好公共建筑的基础。 通过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学习,以及对公共建筑的解析使我 理解了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 和方法,让我在公共建筑的设计方 面有了新的提高。
4101090402
刘禹坤
THE END
4101090402 刘禹坤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
4101090402
刘禹坤
大厅顶部的米字形钢结构没有任何支撑,它在风格上和
整体建筑非常协调, 但是这不仅是出于美学考虑,而是结构的 原因。通过精密计算之后,只有这样的几何形体变化才能进行 力的转换, 在这样一个既定空间中承载负荷。
4101090402 刘禹坤
4101090402
刘禹坤
一 :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
平天国忠王府毗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 设计。其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 失现代感的建筑。 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 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 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钱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笔者的家乡白居易诗中的江南腹地——苏州,本文着重从建筑美学方面分析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空间意向:天造与人为的联姻

“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这是贝聿铭先生对苏州博物馆,这个被称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之作的评价。虽然常年生活在海外,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但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中却从来不缺少中国元素,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的方面,苏州博物馆无疑是成功的,它以自己鲜明的空间特征和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

穿过一座由玻璃和不锈钢棚搭建的大门,一个由钢梁和金属百叶构成的入口吸引了来访者的所有目光。通过一个别致的圆形孔洞,人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调。以借景的手法,设计师将空间的灵性与活力展现给观众,远处的山水园林也成为了联系内外空间的纽带。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

如果说前庭是整个空间乐趣的前奏的话,那么只有在走入室内之后,才会发现整个空间的动人之处。贝先生一改通常的四方形空间,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同时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其中,三角形与菱形是主要的造型元素,灰色的涂料强调出各个形体的转折,形成了丰富、充满节奏的空间效果。同时,由于形体多变,透过顶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妙的光影效果,强调了空间的戏剧性。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透射出的依然是室外的绿色景观,像极了两幅挂在墙上的画。不难发现,简单的几何形是设计师塑造空间的语言,然而这些现代的设计元素通过穿插与组合,创造出来的却是充满传统味道的空间气质。中庭的吊灯也是独立设计的,将传统中式花灯取其形,再利用方形与菱形的结构将传统精神完美地与现代材料结合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设计理念分析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文化南方地域文化的代表。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需要新的生活环境和时代气息。新世纪的苏州需要一个新起点和新的标志,这个标志应该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和谐: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现代与传统兼顾,“苏味”与现代并存的现代主义特征。苏州博物馆新馆正是以这种审美要求进行建筑艺术设计探索的典型。

和谐之美

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数的和谐”。一语切入了美的本质,“数的和谐”实际上是“信息的和谐”。美是一种信息现象.美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和谐的信息,是信息的有序组合。序生美,美是序的显示。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拙政园与狮子林之间,被浓郁的传统苏州园林气息所笼罩,贝聿铭深谙美是和谐之道,没有选择另辟蹊径,而是沿袭传统的中国风,与周围的环境连成一片,融为一体。中国人讲求顺其自然,崇尚山水相依的和谐之美,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山水亭台,花草木石,应有尽有,且其排列与摆放没有像现代风格那样追求个性,而是选择了“道法自然”,精心布置,却似天成。个人觉得这就是贝聿铭所追求的和谐之美。

有用之美

苏格拉底认为“美即有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贝聿铭则可谓是用上了一切能用的元素。贝聿铭被誉为光与影的魔术师,而对光和空间的利用也是他毕生追求的理念。在结构上,棚顶由过去的木梁、木

椽构架的系统被现代的开放式钢架结构取代,钢架配合木作及涂料生成的效果,让建筑的形式感凸显简洁利落的现代之美。在玻璃屋顶下还有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它们既合理有效地控制并遮挡了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对光线实现漫射或折射,避免产生眩光,又以其结构形式成为一种棚下的装饰构件,一举两得。这种空间的处理手法为苏州博物馆的西廊与西侧展览室前的长廊内带来了绝佳的光环境,被称为是体验“让光线作设计”的至佳场所。这种丰富的的光影变化弥补了苏州博物馆室内空间的举架不能太高的局限,使一层楼左右高度的空间和长廊不觉沉闷。

由于苏州博物馆旁边的拙政园是苏州著名的历史文物,一砖一瓦都不能动,而拙政园诺大的白墙与苏州博物馆周围的景物极不和谐,面对这个难题,贝聿铭匠心独运,变废为宝,以墙为纸,以石为笔,创作了一幅三维的水墨画。如今,当人们游览苏州博物馆时,总是对贝聿铭创造的这种有用之美赞叹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