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案例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57d15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a.png)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
案例背景。
咱就说有个叫张三的人,他有一辆超级酷炫的摩托车,那摩托车就像是他的宝贝,天天擦得锃亮。
可是呢,张三这人有点粗心大意。
事件经过。
有一天,李四这个狡猾的家伙,偷偷把张三的摩托车卖给了王五。
李四骗王五说:“这摩托车我自己的,我现在急着用钱,便宜卖给你。
”王五呢,他是个老实人,看着李四有摩托车的钥匙,还有一些看似能证明车是李四的文件(其实是李四伪造的),而且王五也特别喜欢这辆摩托车,他就信了李四的话,按照李四说的价格把钱给了李四,开开心心地把摩托车骑走了。
争议产生。
过了几天,张三发现自己的摩托车不见了,到处找啊找,最后发现摩托车在王五那儿。
张三就很生气,他说:“这是我的摩托车,你得还给我!”王五就很委屈啊,他说:“我可是花了钱从李四那儿买来的,我又不知道这是你的车。
”
法律判定善意取得。
这个时候呢,就涉及到一个法律概念叫善意取得了。
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王五在购买摩托车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摩托车是张三的,他以为李四是合法的车主。
而且王五是通过合理的价格购买的摩托车,还实际占有了这辆摩托车。
虽然李四是通过欺骗手段把摩托车卖给王五的,但王五是善意第三人。
所以呢,最后法院判定王五可以取得这辆摩托车的所有权,张三就只能找李四去索赔了。
这就像在一个混乱的游戏里,老实的王五虽然被李四骗了,但他按照游戏规则(善意取得制度),还是能保住自己的摩托车。
张三只能去追着李四这个坏蛋,让他赔偿自己的损失了。
善意取得案例
![善意取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96c02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3.png)
善意取得案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取得他人的善意的情况。
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中,还是在工作中,善意取得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善意取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善意取得。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人际关系中善意取得的案例。
小明是一个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人,他和同事关系非常融洽。
有一次,小明因为工作上的事情需要向同事借用一些资料,他毫不犹豫地向同事提出了请求。
由于平时小明和同事之间的相处都非常愉快,所以同事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小明的请求。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善意取得并不是一种单向的行为,只有在平时的相处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在需要的时候顺利地取得他人的善意。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工作中善意取得的案例。
小红是一个新入职的员工,她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向其他同事寻求帮助。
在向同事提出请求的时候,小红非常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困难,并且表示愿意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回报。
由于小红平时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同事们对她也非常信任,所以他们也毫不犹豫地给予了小红帮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善意取得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索取,而是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善意取得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中,还是在工作中,善意取得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要进行善意取得,首先需要在平时的相处中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
其次,在向他人提出请求的时候,也需要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和愿意进行回报。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取得他人的善意。
总的来说,善意取得是一种双向的行为,需要在平时的相处中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诚恳地向他人提出请求。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取得他人的善意。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善意取得的重要性,也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的案例
![善意取得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3a078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4.png)
善意取得的案例善意取得是指在无过错的情况下,以善意的态度取得他人的财产或权益。
在现实生活中,善意取得的案例屡见不鲜,下面我们将就一些善意取得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善意取得的案例。
某市民在购买二手车时,由于卖家提供的车辆登记证书等证件齐全,市民便以善意的态度购买了这辆车。
然而在一段时间后,市民发现这辆车是盗抢车辆,于是被警方追缴。
经法院审理后,认定市民是善意取得者,因此市民并未承担法律责任,而是由卖家承担相应责任。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房产的。
甲购买了一套房产,后来发现该房产实际上是被盗抢的。
在法院审理中,甲提供了购房时所签订的购房合同、房产证等证明文件,并证明自己是善意取得者。
最终,法院判决甲是善意取得者,不承担返还房产的责任。
此外,还有一些善意取得的案例发生在知识产权领域。
比如,某公司在申请商标时并不知道该商标已被他人注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被他人提起侵权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定该公司是善意取得者,因此并未对其承担侵权责任。
在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善意取得者在取得他人财产或权益时,并不具有过错,因此在法律上也有相应的保护。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善意取得并不等同于无过错,取得者需要证明自己的善意,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同时,法律对善意取得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善意取得者仍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上所述,善意取得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行为,但取得者需要注意在取得他人财产或权益时的审慎和留意。
同时,法律对善意取得也有一定的限制,取得者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行使自己的权利。
希望各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以善意的态度取得他人的财产或权益。
善意取得的例子及判决书
![善意取得的例子及判决书](https://img.taocdn.com/s3/m/27753e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4.png)
善意取得的例子及判决书
善意取得是指以善意购买或者取得他人所有物的行为。
在法律上,善意取得通常指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财产所有权。
以下
是一些善意取得的例子及相关的判决书:
1. 房屋买卖,假设某人以善意购买了一栋房屋,但后来发现卖
家并不是真正的房屋所有者。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者可能会依法获
得房屋所有权,因为他是在善意的情况下购买的。
2. 艺术品收藏,有时候人们会在艺术品市场上购买艺术品,但
后来发现该艺术品可能是被盗的。
如果购买者是在善意的情况下购
买的,他可能会获得对艺术品的所有权。
3. 车辆买卖,假设某人购买了一辆汽车,但后来发现卖家并不
是车辆的合法所有者。
如果购买者是在善意的情况下购买的,他可
能会依法获得对车辆的所有权。
在法律实践中,善意取得的案例很多,也有很多相关的判决书。
例如,美国最高法院曾在一些土地所有权纠纷案件中做出相关的判决,以确定是否存在善意取得的情况。
此外,各国的民法和刑法中
也对善意取得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以保护善意取得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善意取得是法律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财产所有权和交易安全等问题。
在具体案例中,法庭会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来判定是否存在善意取得,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判决。
善意取得PPT课件
![善意取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ee28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5.png)
案例二:不动产的善意取得
甲将房屋出卖给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乙随后将房屋出卖给不知情的丙, 丙善意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房屋所有权。此时,丙可以基于善意取得获得房屋所 有权。
甲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乙随后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 不知情的丙,丙善意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土地使用权。此时,丙可以基于善意取 得获得土地使用权。
完成交付
受让人已实际占有或控制该财物。
善意取得的意义与价值
保护交易安全
善意取得制度保障了交易安全 ,防止了无处分权人擅自处分 他人财物,维护了市场交易秩
序。
维护公平正义
善意受让人在支付合理对价并 完成交付后,取得财物所有权 ,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
提高交易效率
善意取得制度简化了交易程序 ,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 易效率。
善意取得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善意取得概述 • 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 • 善意取得的效力 • 善意取得的例外 • 善意取得的实践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善意取得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处分他 人财物,受让人善意且无过失地 取得该财物的所有权,原所有权 人不得请求返还原物。
联系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善意取得的补充,保护原权利人的 利益。
04 善意取得的例外
盗赃物、遗失物的善意取得问题
盗赃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
根据《物权法》第107条的规定,盗赃物和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权利人 可以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权利人追回权
权利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盗赃物或遗失物之日起两年内,可以向无处分权人 请求追回,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善意取得案例
![善意取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9af2fb3e87101f69f31959a.png)
善意取得【案例一】李平夫妇在当地有两套住房,夫妻两商量将其中的一套一居室的住房用于出租。
李平通过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介绍,将该套住房租给了陈某。
半年后,李平前往出租屋打算向陈某收下季度的房租费,谁知开门的是一位女士,自称姓张,她说这套房子中花50万元买的,并拿出了房产是他从一位叫李平的手证。
李平也拿出了他的房产证,双方感到不妙。
他们立即到公安局报了案,并一同来到房产局,经验证,张女士手中的房产证是真的,而李平手中的房产证是假的。
原来是承租人陈某与李平在签订租房协议期间,曾要求看李平的房产证并要求复印,陈某制造了一个假的房产证,趁与李平签合同时将房产证调了包,陈某又办理了李平的假身份证,随后将房子卖给了张女士并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
李平诉至法院请求确认房屋所有权归属于自己。
分析:张女士是否构成善意取得?张女否取得该房屋的物权?【案例二】陆小峰与周忠兰系夫妻关系,共同拥有房屋一套,该房屋产权证上所有权人为陆小峰。
2007 年9 月12 日,陆小峰在未征得妻子同意的情况下,经扬州雅居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居公司)中介服务,与叶冰松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契约》及《补充协议》各一份,约定陆小峰将上述房屋出售给叶冰松;协议签订后,叶冰松于同年9 月22 日按约支付了全部购房款385000 元并实际入住。
陆小峰委托雅居公司处理该房屋转让事宜,并与叶冰松均在扬州市房地产转让登记申请表上签字。
2007 年10 月3 日,陆小峰之妻周忠兰回家发现叶冰松居住在自己房屋内即报警,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公安分局梅岭派出所出警后,责成雅居公司暂停过户2008 年4 月2 日,叶冰松将陆小峰和周忠兰起诉到法院, 认为其与被告陆小峰签订的协议有效,原告已交付了房款并实际入住,两被告应办理讼争房屋过户手续,并赔偿原告损失87140 元。
被告陆小峰未答辩被告周忠兰辨称,原告与被告陆小峰签订的《主地产买卖契约》其不知晓,该房屋系两被告共有,被告陆小峰私自处分共有房屋,应属无效分析:叶冰松可否构成善意取得?案例三】王某为某公司职工, 次公司举行的聚会中, 佩带的祖传玉镯丢失在洗手间的洗手台上, 后被单位清洁工老何捡到。
第四十期:今日说法—善意取得(09.06.23)
![第四十期:今日说法—善意取得(09.06.23)](https://img.taocdn.com/s3/m/1f4de933650e52ea5518983f.png)
第四十期:今日说法—善意取得(09.06.23)话说三国时期,蜀国的文艺青年刘备因要去吴国找工作,将自己的宝马和宝剑寄存在结拜兄弟街角肉铺伙计张飞那,后来没多久张飞也要回老家务农,回乡前私自将宝马以两白银价格卖给了马贩子赵云,把宝剑送给了隔壁的保安关羽。
刘备回国后知道了情况,非常气愤。
要求赵云关羽把东西还给他。
赵云当然觉得憋屈啊,钱没少花,马再捞不到可亏大了,当然不同意返还。
关羽也觉得既然是张飞送给他的礼物,刘备没有权利收回。
几个人争执不休,无奈只好找到了当时全国最聪明的人诸葛亮,让他评评理。
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要求关羽返还宝剑,但不能要求赵云返还宝马。
详细的分析:本案中,张飞不是宝马的所有权人,他对宝马的处分行为是一种无权处分,一般情况下,受让人不能取得所有权。
而本案中,赵云支付了合理对价,作为善意第三人,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宝马所有权,而关羽接受赠与,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因此无法取得所有权。
善意取得制度是为保护交易安全而设置的制度。
物权虽然具有追及效力,但也会受到法律的某些特别规定的限制,比如善意取得制度,即规定在一定情况下,善意第三人从无权处分人手中受让物也能即时取得物权,这是法律为了保护交易安全而不得不牺牲原权利人利益的一种做法但它的适用有严格的限制。
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这里规定的条件有三个:受让人是善意的,即受让人不知道转让人没有处分权;价格合理,即受让人取得物权必须是支付了对价的,且价格应该是合理的不能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已经依法履行了物权变动的公示程序登记或交付。
第二篇:今日说法观后感字资料一:》中有形形色色的案例,我从中选了三个案例:一个内容为:岁养母含泪离世,生前将养子告上法庭索要赡养费,养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9723f9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e.png)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话说张三有一辆超酷的汽车,那车就像他的宝贝一样。
但是呢,张三这人欠了李四一屁股债,而且还还不上。
李四呢,就打起了张三汽车的主意。
李四偷偷地把张三的汽车卖给了王五。
王五啊,他可不知道这汽车的来历有点问题,他就看到李四开着车,李四跟他说:“兄弟,我这急着用钱,车便宜卖给你。
”王五看车还不错,价格也挺划算的,就把钱给了李四,李四把车交给了王五。
这时候张三发现自己的车没了,到处找才知道被李四卖给了王五。
张三就很生气啊,他觉得这是自己的车,王五不能就这么拿走。
于是张三就把王五告上了法庭,说王五拿了他的车,这是不对的。
但是呢,法庭经过调查发现,王五在买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情的。
他以为李四就是车的主人,而且他付了合理的价钱,车也正常交付给他了。
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呢,虽然张三的车被李四偷偷卖了很委屈,但是王五在这个情况下是善意取得这辆汽车的所有权。
最后呢,张三只能去找李四算账,让李四赔偿自己的损失,而王五就可以合法地开着那辆酷车继续潇洒啦。
老张在城里有一套房子,这房子地段可好了。
老张有个不靠谱的朋友老孙,老孙偷偷伪造了一些文件,假装自己是老张房子的主人。
老孙碰到了小赵,就跟小赵说:“我这房子想卖,价格很实惠哦。
”小赵正愁没房子住呢,就心动了。
小赵仔细看了老孙给他的那些文件,虽然都是伪造的,但是小赵也不是专业人士啊,他哪能看得出来呢。
小赵觉得价格合理,房子也不错,就和老孙签了合同,付了钱,然后就住进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张发现自己的房子被人住了,一打听才知道老孙搞的鬼。
老张就去找小赵理论,说这房子是他的,小赵得搬走。
小赵觉得很冤枉啊,他说:“我可是花了钱买的,合同都签了呢。
”最后闹到了法院,法院审理后发现,小赵在购买房子的时候是善意的,他不知道老孙是骗子,他付了合理的价钱,并且已经实际入住了。
按照善意取得的规定,小赵就取得了这个房子的所有权。
老张呢,只能去找老孙追究责任,让老孙赔偿自己的损失啦。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24a427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0.png)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话说张三是个汽车迷,有一辆超酷的限量版汽车。
但是呢,张三这人有点不靠谱,欠了李四一屁股债。
这李四天天追着张三要钱,张三就动了歪脑筋。
张三把他那辆限量版汽车卖给了王五。
王五呢,是个老实巴交的汽车爱好者,他不知道张三和李四之间的债务纠纷,也不知道张三其实没权利卖车(因为按照正常情况,这辆车可能因为张三的债务问题会被用来抵债,不能随便卖给别人)。
王五就觉得,我在正规的二手车市场看到这辆车,手续看起来也挺齐全的,价格也合理,于是就开开心心地付了钱,把车开回了家。
后来李四知道了这件事,就非常生气。
李四心想,张三欠我钱,他那辆车应该是我的,怎么能卖给王五呢?于是李四就找到王五,要求王五把车还给他。
王五当然不愿意啊,他说:“我可是花了真金白银买的车,在买车的时候我啥都不知道,我是善意的。
”然后呢,他们就闹上了法庭。
法官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就看了很多证据。
发现王五确实是在正规市场以合理价格购买的汽车,而且他在买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张三和李四之间的那些事儿,主观上是善意的,同时车也已经交付给王五了。
最后呢,法官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判定王五取得了这辆汽车的所有权。
李四只能找张三去要其他的财产来抵债了。
这就像一个很无奈的接力赛,李四本以为能拿到车这个“接力棒”,结果被不知情的王五合法地接走了。
有个画家叫赵六,他画了一幅超级有名的画。
他把这幅画借给朋友孙七欣赏。
孙七呢,是个贪婪的家伙。
他看到这幅画这么值钱,就动起了坏心思。
孙七找了个冤大头周八,说自己是这幅画的主人,要把画卖给周八。
周八是个暴发户,对艺术一知半解,但他觉得这幅画挂在自己的豪华客厅肯定特别有面子。
周八看孙七给他看了一些假的证明文件(他也没仔细分辨),就花了一大笔钱把画买了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画家赵六想要回自己的画,就找到周八。
赵六说:“这画是我的,你怎么能拿着呢?”周八说:“我可是花钱买的,我不知道你和孙七之间的事啊。
”这又闹到了法庭上。
法官调查后发现,周八虽然没有仔细核实文件真假,但他是在公开的交易场所(孙七伪造了一个看似正规的艺术交易场所),以市场价格(虽然价格偏高但也在合理范围内,毕竟这是名画)购买的这幅画,并且他主观上真的以为孙七就是画的主人,是善意的。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善意取得制度案例分析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善意取得制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d9f75a52ea551811a68719.png)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善意取得制度案例分析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出卖耕牛的协议,合同约定甲向乙交
付耕牛一头,乙向甲交付定金,余款一年之内还清。
同时,双方还约定,乙在还清价款前,牛的所有权由甲保有。
第二日,甲将该牛交付给了乙,那么:
(1)如果该牛在价款付清前,染上疯牛病死去,该损失
应当由谁承担?
(2)如果该牛在价款付清前,将同村的丙踢伤,丙的损
失应当由谁承担?
(3)如果在价款付清前,乙将该牛交付给丁,丁不知道甲、乙之间的约定,那么丁是否可以取得所有权?
答:(1)应该由乙承担。
因为根据《合同法》第142条的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
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国家司法考
试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因此买卖合同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标的物交付时起由买方承担。
因此,在本题中,尽管所有权仍然由甲享有,但是由于
标的物已经交付,因而标的物的风险已经由甲转移到乙。
(2)由乙承担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饲养的
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
民事责任。
本题中,该牛已经交付给乙,乙为动物的饲
养人,因此应该对该牛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3)丁可以取得所有权。
因为乙是从合法占有人乙处善意、有偿取得该牛,根据善意取得制度,丁可以取得该牛的所有权。
从二案例看遗失物与善意取得
![从二案例看遗失物与善意取得](https://img.taocdn.com/s3/m/697302c01711cc7930b7161b.png)
从二案例看遗失物与善意取得案例一:黄某将其手表丢失被张某拾得,张某将其交给某拍卖行拍卖被李某以合理价格购得,半年后黄某发现手表在李某处要求返还,本案如何处理?案例二:陈某耕地时拾得一头牛,牵回家中饲养同时等待认领,后牛因生病需治疗,陈某因无力负担向王某借款1500元给牛看病,王某不知该牛系陈某拾得,遂要求陈某以该牛作为抵押,因陈某到期无力偿还借款,王某行使抵押权,蒋某以合理价格购得,卖牛所得价款用于偿还借款,后失主肖某在蒋某家中看见该牛,要求蒋某返还,因此发生纠纷,本案如何处理?上述二案例涉及到物权法有关善意取得及遗失物的规定,善意取得是物权变动的一种特殊方式,基于占用的公信力,有效地维护着市场交易秩序。
《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第107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
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
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从该条可以看出,构成善意取得应当具备下列成立条件:1、标的物为动产或者不动产;2、让与人对处分的标的物无处分权;3、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4、受让人须支付合理的价格;5、转让的标的物已经交付或者登记。
善意取得制度的案例
![善意取得制度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52b55f66137ee06eff91851.png)
善意取得制度的案例【篇一:善意取得制度的案例】阅读提示: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纵贯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甚至在刑法中也可以找到她的影子,足见其疑难复杂程度。
鉴于现行立法对于善意取得的过于原则性的规制,以最高人民法院为首的广大法官展示了极大的司法勇气,创设了大量充满理性和智慧的裁判规则。
本文从中整理、提炼出15条典型案例要旨,以致敬司法者的勇气与情怀。
要旨1:转让机动车未在交易市场内进行,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为善意并已支付相应合理价格的,不构成善意取得。
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6月6日判决刘志兵诉卢志成财产权属纠纷案。
简析:善意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是善意的且付出合理的价格,依法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因此,善意取得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受让人受让该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受让;三、受让的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机动车虽然属于动产,但存在一些严格的管理措施使机动车不同于其他无需登记的动产。
行为人未在二手机动车交易市场内交易取得他人合法所有的机动车,不能证明自己为善意并付出相应合理价格的,对其主张善意取得机动车所有权的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索引: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第2期(总第136期)。
要旨2:出卖人仅占有机动车而机动车行驶证上载明的所有权人并非出卖人,出卖人未提供有权处分手续的,应当认定受让人在受让该机动车时具有明显的重大过失,不构成善意取得。
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6月6日判决刘志兵诉卢志成财产权属纠纷案。
简析:一般而言,对于动产交易,交易相对人可以相信持有该动产的当事人即为有权处分人。
但是,对于机动车等特殊动产,则交易相对人应核实该机动车行驶证上所载明的当事人,当载明的当事人与出卖人不一致时,则受让人应进一步进行核查,比如核查出卖人是否有授权手续等其他有权处分的情形。
善意取得的案例
![善意取得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5f61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e.png)
善意取得的案例
善意取得是指以善意取得他人的财产,但其实在法律上并不属于自己的财产。
在生活中,善意取得的案例屡见不鲜,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善意取得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小王在街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现金和各种证件。
小王经过一番查找,找到了钱包的主人并将钱包交还给了他。
在这个案例中,小王是以善意取得了这个钱包,虽然里面装满了现金,但小王并没有私自占有,而是选择了将钱包交还给了失主。
这种善意取得的行为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第二个案例是小李在网上购物时,无意中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包裹。
经过一番调查,小李发现包裹是邮递员误投的。
小李主动联系了包裹的主人,并将包裹送到了主人手中。
虽然包裹里面装的是一件名贵的衣物,但小李并没有私自留下,而是选择了将包裹送还给了主人。
这种善意取得的行为展现了小李的高尚品德。
第三个案例是小张在公园里捡到了一个遗失的手机。
虽然手机里面存有大量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但小张并没有利用这些信息谋取私利,而是选择了将手机交还给了失主。
失主得知手机被捡到后非常感激,也为小张的善意行为所感动。
这些案例都表现了人们在面对善意取得时的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
善意取得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彰显了社会的公德风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善意取得的重要性,做一个守法守规、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善意取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善意取得的重要性,让善意之风在社会中不断传播,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善意取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1fcdd4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09.png)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合同善意取得的那些事儿!先来说个例子哈,比如说小李,他看中了一间特别棒的商铺,就和卖家老张谈好了价钱,签了合同,付了钱。
小李以为这下就妥妥的了,自己可以开开心心当老板啦!可谁能想到,这商铺其实不是老张的呀,是老王被老张骗了,把商铺给了老张,而小李对此一无所知。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呀,小李已经付出了那么多,难道就要白白吃亏吗?这就像你满心欢喜地买了个超级美味的蛋糕,正准备大快朵颐的时候,突然有人跑出来说这蛋糕不是卖给你的,你啥心情!
其实啊,在这种情况下,就涉及到合同善意取得了。
就好比小李,他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是不知情的善意一方呀,那他就有可能通过善意取得来保住他的商铺。
再打个比方,这就像在一场复杂的迷宫游戏中,小李虽然不小心走到了错误的道路,但因为他的善意和无辜,他还是有可能找到正确的出口呢。
还有一个例子,小张想买一辆二手车,经过一番挑选,终于找到了心仪的车子,也和对方完成了交易。
结果过了一阵,真正的车主找来了,说车是被偷的,自己才是车主。
小张那个郁闷啊,自己花了钱,车还不能要了?
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合同善意取得制度,那像小李、小张这样的人得多冤啊!他们的权益怎么得到保障呢?所以啊,这个制度是很重要的,是为了保护那些真诚、无辜的人。
总之,合同善意取得就是要在保护原权利人的同时,也不能让善意第三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这是一种平衡,就像是天平的两端,要让两边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d9eb8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a.png)
在房地产交易中,核实房屋权属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善意取得制度免除了买受 人对房屋权属的审查义务,提高了交易效率。
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
保护知识产权交易安 全
在知识产权交易中,由于知识产权的 特殊性质,核实权利的真实性和完整 性往往存在困难。善意取得制度能够 保护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购买了侵权产 品的买受人,进而维护知识产权市场 的交易秩序和安全。
会公众公开。
公示的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不动产登记、动产 交付等。
公示的法律后果
公示可以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力 ,即受让人可以取得该财产的所有 权。
03
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效果
善意取得制度的物权效果
01
善意取得人取得所有 权
善意取得人可以取得被转让的标的物 的所有权,成为所有权人。
02
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05
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与展望
完善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建议
01
明确制度适用范围
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条件、客体限
制等,以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
02
完善公示制度
加强公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高效的公示渠道,确保交易双
方的知情权和交易安全。
03
强化法律责任
对恶意取得人加强法律责任追究,提高法律的威慑力,以维护公平正
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
转让人的无权处分
无权处分的含义
指转让方没有处分其财产的权利,却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了处分行 为。
无权处分的情形
包括但不限于盗用、借用、胁迫、诈骗等非法手段,或者因重大 误解、显失公平等合法原因导致的无权处分。
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
受让人可能无法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但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违 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盗赃物善意取得法律案件(3篇)
![盗赃物善意取得法律案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e9eeb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a.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居民李某,因家境贫困,长期从事盗窃活动。
一日,李某盗窃了价值10万元的珠宝首饰,并将赃物带回家中。
不久后,李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在李某服刑期间,其妻子张某得知李某曾盗窃过珠宝首饰,便从李某处得到了这些首饰。
张某不知这些首饰是赃物,认为李某是自己的丈夫,丈夫的东西自然就是自己的,便将这些首饰佩戴在身上。
不久后,张某因工作调动,来到了另一个城市生活。
某日,张某的邻居赵某看到张某佩戴的珠宝首饰非常华丽,便询问张某首饰的来源。
张某如实告知赵某,赵某听后认为张某佩戴的是盗赃物,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张某是否构成善意取得?2. 赵某能否要求张某返还珠宝首饰?三、法律分析1. 张某是否构成善意取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盗窃的珠宝首饰属于公私财物,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人,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将其占有的财产转移给他人,他人取得该财产所有权的行为。
善意取得应具备以下条件:(1)受让人取得财产时是善意的;(2)受让人取得财产时支付了合理的对价;(3)受让人取得财产时,财产的所有权已被无权处分人转移。
在本案中,张某从李某处得到珠宝首饰时,并未支付任何对价,且李某是盗窃罪的罪犯,其占有的财产属于非法占有,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
因此,张某不构成善意取得。
2. 赵某能否要求张某返还珠宝首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善意取得人取得财产后,非因自己的过错导致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的,不得要求善意取得人返还财产。
在本案中,张某在取得珠宝首饰时,并不知情,且不存在过错。
因此,赵某不能要求张某返还珠宝首饰。
四、判决结果根据以上分析,法院认为张某不构成善意取得,赵某不能要求张某返还珠宝首饰。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bcd036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8.png)
合同善意取得案例咱就说啊,有这么个事儿。
老张呢,他有一辆超酷的汽车,那车开在街上回头率老高了。
可是呢,老张这人不太地道,他把这辆车抵押给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抵押手续啥的都办得妥妥的。
这时候啊,出现了个小李。
小李是个汽车迷,一直想找一辆这样的车。
有一天,他在二手车市场看到了老张的这辆车,那简直就是一见钟情啊。
卖车的人呢,是小王,小王告诉小李说:“兄弟,这可是我的车,我急着用钱才便宜卖呢。
”小李看了看车的行驶证啥的,上面名字确实是小王(当然了,这是小王伪造的,实际上车是老张抵押出去的),而且车看起来也没啥毛病,价格还特别划算。
小李心里那叫一个美啊,就和小王签了买卖合同,把钱给了小王,开开心心地把车开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呢,小额贷款公司发现老张抵押的车没了,一打听才知道被卖了。
这公司就不干了呀,找到小李说:“这是老张抵押给我们的车,你得还回来。
”在这个案例里,小李呢,他是善意的。
他不知道这辆车实际上是老张抵押出去的,他以为小王就是真正的车主。
他在购买的时候是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虽然这里价格特别划算,但在他看来是正常交易),并且车也已经交付给他了。
所以呢,最后法院判定小李取得了这辆车的所有权,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去找老张和小王要赔偿了。
这就是典型的合同中的善意取得,小李就像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捡到了个大便宜,不过这也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哦。
话说有个叫阿花的姑娘,她在城里有一套小房子。
阿花呢,特别喜欢旅游,有一次她出去旅游了好久好久。
这期间啊,她的一个不靠谱的朋友阿强,偷偷地把她房子的钥匙拿了去,还伪造了一些阿花同意出租房子的文件。
这时候,来了个租户小赵。
小赵刚到这个城市工作,急需一个住处。
他看到阿强发布的租房信息,就联系了阿强。
阿强带着小赵去看房子,小赵一看这房子还挺不错的,地段好,价格也合理。
小赵就问阿强:“你是这房子的主人吗?”阿强拍拍胸脯说:“那当然了,这房子我全权负责出租。
”然后还拿出了那些伪造的文件给小赵看。
不动产善意取得案例
![不动产善意取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cacdd6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5.png)
不动产善意取得案例2012年12⽉10⽇,陕西省绥德县⼈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对原告李-建(化名)诉被告宋-兰(化名)、第三⼈马*(化名)确认合同⽆效纠纷⼀案进⾏了宣判,判决驳回原告李-建的诉讼请求。
依法保护了善意第三⼈的权利。
原告李-建与被告宋-兰是夫妻关系。
2008年2⽉21⽇双⽅以被告宋-兰的名义购买了绥德县名州镇育才家园两间平房,房产证上登记的户名为宋-兰。
后双⽅感情不和,2010年11⽉10⽇,被告宋-兰在其丈夫李-建未知晓的情况下以64000元的价格将育才家园的两间平房卖给第三⼈马-利,第三⼈马-利向被告宋-兰⽀付了房款64000元,并另⾏⽀付了物业费、取暖费等5000元。
第三⼈马-利付款后将房屋装修并⼊住,并且办理了房屋过户⼿续。
原告李-建认为该买卖房屋属于夫妻双⽅共同财产,被告宋-兰擅⾃出卖房屋的⾏为是⽆效的,故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效。
《中华⼈民共和国婚姻法》若⼲问题的解释(三)第⼗⼀条第⼀款规定:⼀⽅未经另⼀⽅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善意购买,⽀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续,另⼀⽅主张追回该房屋的,⼈民法院不予⽀持。
法院经审理认为,宋-兰和马-利之间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是两⼈真实意思表⽰,马-利⽀付了约定的房屋价款,且已办理产权过户登记⼿续,马-利是房屋善意受让第三⼈,其与宋-兰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李-建以⾃⼰不知情为由,要求确认宋-兰和马-利之间合同⽆效、追回房屋的请求于法⽆据。
据此,法院作出判决,驳回李-建的诉讼请求。
店铺温馨提⽰:《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
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房产问题# 点击这⼉#进⾏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店铺房产纠纷律师#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及互联⽹相关知识整合。
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善意取得的案例
![善意取得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e884c1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2.png)
善意取得的案例1. 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超级实用的法律概念——善意取得。
别被这个名字唬住啦,其实它就是在说:如果你好心好意地买了个东西,结果发现卖家根本没权卖,你也不会因此吃亏。
听起来是不是很贴心?2. 想象一下,你在二手市场淘到一件超级心仪的古董花瓶。
卖家信誓旦旦地说:"这可是我祖传的宝贝!"你一听,哇塞,赶紧掏钱买下。
结果没过多久,警察叔叔找上门来,说这花瓶是被偷的。
这下可把你吓得不轻,心想:"完蛋了,我该不会被当成小偷吧?"3. 别慌!善意取得就是来拯救你的。
只要你能证明自己是善意购买的,而且付了合理的价钱,那这花瓶就是你的啦!原主人想要回去?对不起,晚啦!这就是善意取得的魔力,它保护了像你这样的好心买家。
4. 来,咱们再来看个更生动的案例。
小明在跳蚤市场买了辆二手自行车,才花了200块钱,美滋滋地骑回家。
谁知道,一个月后,警察找上门来说这车是偷来的。
小明都快哭了:"天哪,我可不知道啊!我就是看这车便宜才买的!"5. 警察叔叔听完小明的解释,摸了摸下巴说:"嗯,看来你是善意取得啊。
"小明一脸懵:"啥意思?"警察叔叔笑着解释:"就是说你不知道这车有问题,而且花了合理的价钱买的。
按照法律,这车就是你的了。
"小明顿时松了一口气,心想:"法律也太靠谱了吧!"6. 不过啊,善意取得也不是万能的。
比如说,如果你花10块钱买了一辆豪华跑车,那就别想用善意取得来保护自己啦。
法官肯定会说:"得了吧,这么离谱的价格,你还说不知道有问题?"7. 再来看个案例。
小红在网上买了个二手手机,卖家说是全新的,只用了一个月。
价格也挺合理,小红就买了。
用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人找上门来说这手机是他丢的。
小红慌了:"天哪,我该不会买到偷来的手机了吧?"8. 别担心,善意取得又来救场啦!只要小红能证明她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而且不知道手机有问题,那这手机就归她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意取得
【案例一】
李平夫妇在当地有两套住房,夫妻两商量将其中的一套一居室的住房用于出租。
李平通过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介绍,将该套住房租给了陈某。
半年后,李平前往出租屋打算向陈某收下季度的房租费,谁知开门的是一位女士,自称姓张,她说这套房子是他从一位叫李平的手中花50万元买的,并拿出了房产证。
李平也拿出了他的房产证,双方感到不妙。
他们立即到公安局报了案,并一同来到房产局,经验证,张女士手中的房产证是真的,而李平手中的房产证是假的。
原来是承租人陈某与李平在签订租房协议期间,曾要求看李平的房产证并要求复印,陈某制造了一个假的房产证,趁与李平签合同时将房产证调了包,陈某又办理了李平的假身份证,随后将房子卖给了张女士并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
李平诉至法院请求确认房屋所有权归属于自己。
分析:
张女士是否构成善意取得?张女士能否取得该房屋的物权?
【案例二】
陆小峰与周忠兰系夫妻关系,共同拥有房屋一套,该房屋产权证上所有权人一栏
为陆小峰。
2007年9月12日,陆小峰在未征得妻子同意的情况下,经扬州雅居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居公司)中介服务,与叶冰松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契约》及《补充协议》各一份,约定陆小峰将上述房屋出售给叶冰松;协议签订后,叶冰松于同年9月22日按约支付了全部购房款385000元并实际入住。
陆小峰委托雅居公司处理该房屋转让事宜,并与叶冰松均在扬州市房地产转让登记申请表上签字。
2007年10月3日,陆小峰之妻周忠兰回家发现叶冰松居住在自己房屋内即报警,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公安分局梅岭派出所出警后,责成雅居公司暂停过户。
2008年4月2日,叶冰松将陆小峰和周忠兰起诉到法院,认为其与被告陆小峰签订的协议有效,原告已交付了房款并实际入住,两被告应办理讼争房屋过户手续,并赔偿原告损失87140元。
被告陆小峰未答辩。
被告周忠兰辨称,原告与被告陆小峰签订的《主地产买卖契约》其不知晓,该房屋系两被告共有,被告陆小峰私自处分共有房屋,应属无效。
分析:
叶冰松可否构成善意取得?
【案例三】
王某为某公司职工,2007年11月,在一次公司举行的聚会中,王某不慎于酒后将其佩带的祖传玉镯丢失在洗手间的洗手台上,后被单位清洁工老何捡到。
老何把这支玉镯卖给了同乡林某,得款6万元。
2008年1
月的一天,王某偶然发现事情真相,要求老何归还丢失的玉镯,遭到拒绝。
其后王某一直未向林某提出归还玉镯的请求。
2011年3月,王某把林某告上法庭,要求归还玉镯。
分析:
遗失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
林某能否取得玉镯的所有权?
如果王某2008年5月起诉林某要求归还玉镯,林某能否取得玉镯的所有权?
本案简要评析:
遗失物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也有例外。
即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以构成善意取得:
第一、权利人怠于向受让人行使请求返还权利。
权利人直接向无权处分人请
示损害赔偿,意味着权利人放弃了对
遗失物请求返还的权利,受让人从而
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则遗失物可适
用善意取得制度;
第二、权利人请求权利超过有效期限。
权利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
日起2年内未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
物,2年期限届满后,遗失物适用善
意取得,即受让人取得该遗失物的所
有权。
【案例四】
杨某的朋友张某最近还给他一笔4万元的旧债。
但不久,公安机关找到杨某,说张某涉嫌诈骗,据张某供述,其所得的诈骗款中的一部分用来归还欠杨某的债务。
现公安机关要对该笔赃款追缴。
杨某不同意退还,他认为自己不知情,况且张某的确欠他4万元钱。
分析:
杨某收到的还款是否构成善意取得?杨某该不该退还这笔赃款?
本案简要评析意见:
我国《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有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
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根据
这一规定,可知对于仍在犯罪分子手中的赃款、赃物,司法机关有权追缴或返还被害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11条明确规定:“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与归还个人欠款、货款或其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属恶意取得,应当一律予以追缴;如确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
”
【案例五】
山东某机械公司与江苏某纺织公司2005年8月签订一保留所有权的买卖合同:纺织公司以49万元购买机械公司50台织机;机械公司在纺织公司预付10万元货款后发货,余款在货到后三个月内付清;货款付清前,织机所有权保留。
2005年9月,机械公司在纺织公司仅支付2万元货款的情况下将50台织机及发票交付纺织公司,而纺织公司一直没有支付余款。
2005年12月,纺织公司以上述织机为抵押向银行贷款30万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
2006年6月,纺织公司因未按期还贷款被银行起诉,要求对抵押物优先受偿。
机械公司知情后,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要求返还织机。
分析:
银行的抵押权与机械公司的所有权发生冲突,应支持who?
银行抵押权能否对抗机械公司所有权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