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感觉器官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
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 2.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作用甚微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于
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内耳又称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 功能:
(1)耳蜗把声波的机械能转换成听神经 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思考题 1.眼的折光异常分为哪几类?其产生的 原因各是什么?如何矫正? 2.声波是如何传入内耳的? 3.前庭器官包括哪些?各有何生理功能?
(二)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和感光换能机制 1. 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和感光换能机制
2、 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人有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分别存在于
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中,即为感红、感绿和 感蓝的视锥细胞。
三、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一)视敏度(视力) 概念:指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
力,即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衡量标准:视角的大小
感觉器官:简称为感官,是指感受器及其 附属结构。
2、分类
外感受器 按部位分
远距离感受器 (视、听、嗅觉)
接触感受器(触、 压、味、温度)
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
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 受器、化学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感觉器官的功能(一)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躯体和内脏感觉
一、痛觉
痛觉感受器:不存在适宜刺激,任何形式(机械、温度、化学)的刺激只要达到对机体伤害的程度均可使痛觉感受器兴奋,因此痛觉感受器又称伤害性感受器。特点:不易发生适应、慢适应感受器,可成为机体遭遇危险的警报信号,具有保护意义。
致痛物质:K+、H+、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等。
痛觉信息的传导:
传入纤维有:Aδ有髓纤维(产生快痛)、C类无髓纤维(产生慢痛)
二、内脏感觉
(一)内脏痛
①定位不准确;
②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常成渐进性增强,但有时可迅速转为剧烈疼痛
③中空内脏器官如胃、肠、胆囊等,这些器官壁上的感受器对扩张性刺激和牵拉性刺激十分敏感,而对针刺、切割、灼烧等易引起体表痛的刺激却不敏感;
④常伴有情绪和自主神经的活动改变,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和呼吸活动的改变。
(二)牵涉痛
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特殊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如:心肌缺血——心前区、左肩、左上臂疼
胆囊炎——右肩胛区疼
胃溃疡、胰腺炎——左上腹和肩胛间疼
阑尾炎——上腹部和脐周区疼
第三节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由于角膜的折射率明显高于空气的折射率,而眼内4种折光体的折射率之间
以及各折射界面的曲率之间均相差不大,故入眼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前表面。
●在处于安静状态,不做任何调节情况下的正常人眼,其折光系统的后主焦点
生理学知识点及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201609 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
考查内容:
1. 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和传入通路的一般生理特征;
2. 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
3. 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 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
知识点1:感受器及其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生物体内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二、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刺激能量→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
编码作用:刺激所包含的信息(类型、部位、强度、持续时间)→动作电位的序列
适应现象:若以一个强度恒定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个感受器,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频率逐渐降低
A型题
1.(1995)正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感受器最容易适应:
A 肌梭
B 伤害性感受器
C 触觉感受器
D 内脏化学感受器
E 肺牵张感受器
答案:C 层次:理解考点: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解析:感受器根据是出现适应现象的快慢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非常灵敏,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有利于机体接受新的刺激,对于探索外界环境新异物体或障碍物具有意义,例如环层小体(触觉
感受器,选项C);慢适应感受器有利于机体对内环境指标以及功能状态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并根据其变化随时调整机体的活动,例如伤害性感受器、肌梭、关节囊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和肺牵张感受器等。
生理学--感觉器官
老年人弹性下降,近点变远,称为老视。 2. 瞳孔的调节 当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瞳孔缩 小,称为瞳孔近反射或瞳孔调节反射。其意义是减少进 入眼内的光线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使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更加清晰。
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量的强弱而变化称为瞳孔对光 反射,反射中枢在中脑。 强光 视神经 中脑顶盖前区 缩瞳核 动眼神经
四、与视觉有关的几个现象
(一)视力 视力或视敏度(visual acuity):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 辨能力,称为视力或视敏度.通常以分辨两点之间最 小距离的能力作为衡量标准。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 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4~5微米)。 (二)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 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 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 明适应: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 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待 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视网膜是位于眼球最内层的神经组织,厚度 仅0.1~0.5mm,结构很复杂,但按主要细胞层 次可简化为四层,从外向内为色素上皮层、 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
视网膜的结构
1. Structure of retinal layers
1. Structure of retinal layers
生理学-感觉功能
3、双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的物体时 ,两眼球 同时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眼球会聚。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 称点上,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
(三)眼的折光异常
正常眼(正视眼) 通过调节,可以分 别看清远、近不同 的物体。 若眼的折光能 力异常,或眼球的 形态异常,平行光 线不能在视网膜上 清晰成像,称为屈 光不正 ( 非正视眼 ) 。 常见的有远视、 近视和散光。
实际上 , 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 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 , 使物像仍落在视网 膜上,看清近物。
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皮层-中脑束 视物模糊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弹性↓→老花眼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2、远视眼: 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 力过弱。故远处物体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后 方,•以致视远物模糊不清;而近处物体发出至眼的辐射 光线,眼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 膜上而看清近物。因此,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的远, 看远物、看近物都需要调节,故易发生调节疲劳。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第3节 本体感觉
• 即深感觉 • 意识性本体感觉 •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第4节 特殊感觉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1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视物模糊
柱面镜
10
2. 眼的视觉功能
2.2 视网膜的感光换能功能 2.2.1 视网膜的两套感光换能系统
组成 视杆系统 视锥系统 视杆细胞、双极细胞、 视锥细胞、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会聚式联系 神经节细胞单线式联系
分布范围 特点
功能
视网膜周边部 中央凹 对光的敏感度高,没有 对光的敏感度低,有色 11 色觉,视物精确度低 觉,视物精确度高
14
3. 耳的听觉功能
3.2 内耳的感音功能
15
声波
外耳
中耳
卵圆窗
耳蜗内淋巴液
听神经冲动
基底膜振动
中枢产生听觉
毛Fra Baidu bibliotek胞兴奋
微音器电位
15
3. 耳的听觉功能
3.2.1 耳蜗微音器电位:
在耳蜗及其附近记录到的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
其频率和幅度与作用的声波完全一致。
3.2.2 行波学说
声波频率越高,最大振幅靠近蜗底,感受高频声波;
成像于视网膜上。
9
2. 眼的视觉功能
2.1.3 眼的折光异常
种类 原因 成像 临床表现 矫正
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 成像于视 折光系统能力过强 网膜前
视远物不清
凹透镜
远视 眼球前后径过短; 成像于视 视远、近物都 凸透镜 折光系统能力过弱 网膜后 不清,易疲劳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是对一定刺激源作出反应的器官,是连接感觉机能和行为
反应的桥梁。普遍来说,感受器具有以下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是可塑性。正常的感受器会随着放入的刺激源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增强或减弱反应,这种现象就是可塑性。
二是自适应性。感受器受到不断反复刺激时具有自适应性,会减
轻反应程度而不断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自适应反应。
三是受限性。感受器具有受限性,即只能有限度地反应,受到超
过它反应程度的刺激,它也只会反应有限程度。
四是神经兴奋选择性。普遍来说,感受器只能感知特定的刺激源
而对于其他的刺激源不敏感,这种只能对特定刺激感受,对其他刺激
障碍的性质,就叫做选择性。
五是活动范围有限。所谓活动范围有限,就是指传感器只能受到
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超出范围内的刺激会发生不敏感或损害。
六是适应性出众。适应性的出众指的是同一感受器对不同的刺激源在不同的浓度均能产生不同的反应,而且反应强度随着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适应性。
总结: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可塑性,自适应性,受限性,神经兴奋选择性,活动范围有限,以及适应性出众,这些特性都使得感受器发挥出了很大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感觉与知觉-生理心理学
适宜刺激
(一)感受器:是指能够灵敏地接受外界(或体内) 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 (二)适宜刺激: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形式的能量 特别敏感,这种能量就是这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各种不同感受器对于它的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是 很高的,也就是感受性是很高的。 达不到一定的强度,或者强度因过感觉器官所能 承受的强度,都不能产生感觉。
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收集信息(辅助组织,如耳廓等) 转换(感受器,receptor,耳朵只听声音, 眼睛只收集声音) 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加工信息,感觉变成知 觉)
感觉的编码
外界输入的 物理能量 和化学能量
感官的 换能作用
神经系统 能够接受的 神经能或 神经冲动
感觉的编码
如何编码强度 如何编码刺激类型 如何编码刺激位置 如何比较整合刺激编码
外 部 感 觉
皮肤觉
中央后回
机械性和温度性刺激物
运动觉 内 部 感 觉
中央前回
骨骼肌运动、身体四肢 位置状态
平衡觉
机体觉
内耳前庭器官中的纤毛
内脏器官及组织深处的神经末 梢
前外雪氏回
下丘脑、第二感 觉区和边缘系统
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
机体内部各器官的运动 和变化
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持续影响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称之为感觉 适应。 实例:先吃苹果,后吃柑桔 热水,冷水 “入芝兰之室,久而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 闻其臭” 黑色和白色场景的电影切换 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交替作用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官适宜刺激
各种感受器的一个共同功能特点,是它们各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就是说,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即感觉阈值)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一刺激形式或种类,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在一定波长的电磁波是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适宜刺激,一定频率的机械震动是蜗毛细胞的适应刺激等。正因为如此,机体内、外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变化,总是先作用于和它们相对应的那种感受器。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各种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感受器以及相应的附属
结构的结果,使得它们有可能对内、外环境中某些有意义的变化进入灵敏的感受和精确的分析。不同动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因此在进化中有可能形成一些异于人体的特殊感受装置,这在广大的动物界屡见不鲜,早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注意。研究这些可能是极低等
动物的特殊感受装置,不仅对理解感受器活动的一般规律有帮助,而且有很大的仿生学意义。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形式,转变成为相应的传入神经末稍或感受细胞的电反应,前者称为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 ),在后者称为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发生器电位和感受器电位的出现,实际上是传入纤维的膜或感受细胞的膜进行了跨膜信
号传递或转换过程的结果。和体内一般细胞一样,所有感受器细胞对外来不同刺激信号的跨膜转换,也主要是通过两种基本方式进行的,如声波振动的感受与蜗毛顶部膜中与听毛受力有关的机械细胞对外来中与听毛受力有关的机械门控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感受体内外环境变 化的特殊结构。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与感受功能密切相关的非神经附属结 构。
5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2、分类
远距离感受器:视、听、嗅
生理学
Physiology
第8版
主讲人:
感觉器官的功能
考查内容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
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 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 系。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 3、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 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 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
注意 : 适应并非疲劳
10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正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感受器最容易适应? C
A、肌梭
B、伤害性感受器
C、触觉感受器
D、内脏化学感受器
E、肺牵张感受器
X 下列感受器中,属于慢适应感受器的有: BCD
A、环层小体
B、关节囊感受器
C、肌梭
生理学基础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
(2)远视: 产生原因:轴性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 屈光性远视:折光能力太弱 矫正的方法:用凸透镜纠正
(3)散光 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等 矫正的方法:用柱面镜纠正
(4)老视 产生原因:晶状体弹性减退(弱) 矫正的方法:用凸透镜纠正
2.通常把眼在静息状态下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远之点称为 远点 。
3.看近物时,物体入眼内的光线不是平行的, 成像在视 网膜之后, 必须经过调节后才能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
4.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眼球会聚
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视物模糊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副交感神经兴奋
睫状肌环状收缩 睫状小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 折光力增强
(一)视力(视敏度) 概念: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 也就是分辨物体上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与视角呈 反变关系。
(二) 视野
鼻
颞
侧
侧
(二) 视野
• 视野是指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 • 正常人的视野受面部结构影响,颞侧视野大于鼻侧视野 ,下侧视野大于上侧视野。 •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颜色不同,视野也不一致。白色视 野最大,黄色、蓝色次之,红色再次之,绿色视野最小。 • 临床上,检查视野对诊断某些视网膜、视神经及视神经 传导径路的病变有一定的意义 。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元件,它能够检测周围环境中的信号或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它们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掌握和控制环境。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感受器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工厂自动化、气体监测、安全监控等领域。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包括:
一、响应特性
响应特性指的是感受器对外界信号或物理量输入的反应程度,是衡量感受器检测能力的重要指标。感受器的响应特性可以通过响应时间、灵敏度、动态范围和静态误差等确定。
二、精度特性
精度特性指的是感受器在执行测量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衡量感受器准确性的重要指标。精度特性可以通过测量误差和温度系数等指标来确定。
三、稳定性特性
稳定性特性指的是感受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是衡量感受器耐用性的重要指标。稳
定性特性可以通过稳定性指数、温度稳定性和湿度稳定性等指标来确定。
四、鲁棒性特性
鲁棒性特性指的是感受器在遇到外界干扰时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是衡量感受器稳健性的重要指标。鲁棒性特性可以通过抗震动、抗电磁干扰和抗湿度等指标来确定。
五、节能特性
节能特性指的是感受器在连续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是衡量感受器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标。节能特性可以通过电流消耗或功耗消耗等指标来确定。
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元件,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中的信号或变化。它的一般生理特性包括响应特性、精度特性、稳定性特性、鲁棒性特性和节能特性,这些特性共同决定着感受器的检测能力和准确性。
动物生理学 第7章 感觉器官
(二)声音在耳内的传递 1.气传导(正常听力):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外淋巴-内淋巴(耳蜗)-基底膜; 鼓膜-圆窗-鼓阶外淋巴-基底膜(少见) 2.骨传导(不经外耳道,中耳):可用以诊断耳聋 声波-颅骨振动-耳蜗内淋巴-基底膜
耳聋: 1.传音性耳聋:传音途径出现问题,测试骨传导 2.感音性耳聋:气传导骨传导均不能用 耳蜗感受器问题;中枢神经问题
第二节 眼和视觉 感受光的波长范围370—740nm之间
一:眼的折光成像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结构 从外到内三层膜(从外到内):
巩膜和角膜:巩膜控制眼运动;角膜不含血管,故移植没有免疫反应。 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
晶状体被虹膜分为前房后房,充满房水; 房水循环障碍出现青光眼;晶状体之后为玻璃体,其浑浊导致飞蚊症;晶状 体透光度下降则为白内障。 视网膜
(三)毛细胞换能及耳蜗生物电现象 1.毛细胞的兴奋与换能
毛细胞顶部有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动作电位由毛细胞运动控制 向动纤毛弯曲:产生动作电位(感受器电位),K+离子通道开放 向静纤毛弯曲:关闭静息时开放的K+通道,引起超极化
2.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 耳蜗生物电现象包括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 耳蜗微音器电位(魏-伯效应) 1.波形频率与刺激声波相同;2.振幅与基底膜位移幅度成正比;3.基本无不应
增压减震作用(扩大声音传递效率) 1.鼓膜面积>前庭窗膜面积,收集较多能量,扩大17倍 2.听骨链杠杆长臂与短臂比1.3:1,扩大1.3倍 共扩大17×1.3=22倍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C F2
A ’ B’
球形界面的折光规律
(二)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7.8(前) 10.0(前) 曲率半径 6.8(后) -6.0(后)
由于眼的折光系统是由多片凸透镜组成 , 为了研究 和应用的方便,将其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简化眼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 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概念: 把刺激所包含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
(1)对刺激的质(性质)的编码 (2)对刺激的量(强度)的编码
4.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现象
同一感受器时,传入神经冲动的发放频率逐 渐降低的现象。
概念: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
类型与意义:
(1)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利于机体重 新接受新刺激,以便不断探索新异事物。 (2)慢适应感受器:痛觉、血压。利于机体进行 持续检测,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指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 殊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与一些有利于感受刺 激的附属结构。 2、分类
外感受器:外环境信息的变化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耳蜗的静息电位 *内淋巴电位:+80mv,与Na+泵有 关 *毛细胞静息电位:-70至-80mv 2.耳蜗的微音器电位 是多个毛细胞受刺激产生感受器电位 的总和。 特点:潜伏期极短、没有不应期、对 缺氧和深麻醉不敏感、等级性、有方向 性。 3.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如图)
由短声刺激引起的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AP
如图规蛋白11顺规黄醛规紫红2规杆细胞外殌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阻抑蛋白视蛋白激酶生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示意图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示意图终足神经逑质释放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cgmp分解cgmp激活磷酸二酯酶效应器酶激活g蛋白传逑蛋白gt变视紫红质规紫红质1个光量子规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规觉光线
锤骨
锤骨柄 砧骨 镫骨 卵圆窗 前庭膜 基底膜
圆窗
人中耳和耳蜗的关系模式图
最基不 大底同 振幅 膜 频 的上率 出传的 现播声 部的音 位距引 离起 以的 及行 行波 波在
与镫骨的距离(mm)
基底膜和盖膜振动时 毛细胞顶部听毛受力情况
2.对声音强度的辨别 冲动的频率和参与的神经纤维的数 目不同。 3.对声源方向的辨别 根据声波到两耳的时间差的强度差 来辨别。
不属于神经组织,含色素颗粒和VitA, 对感光细胞有保护和营养作用。与其它层 易发生剥离。
视网膜的主要细胞层次及其联系模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光刺激 → 眼 → 视觉
人眼可分辨: 500级亮度,200种颜色、20级饱和度
200万种颜色梯度
《小鬼当家3》片断
《狮子王》片断
刺激性专质用的线编路码:
声音刺激 耳 听觉通路 听皮层 视觉刺激 眼 视觉通路 视皮层
刺激强度↑ 感受器电位↑ 单一Nf动作电位频率↑
参与传输的Nf数量↑
南华大学医学院 李良
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 2、换能作用 3、编码作用 4、适应现象
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 能量变化最敏感。
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γ、 X、紫外线
380~760nm 红外线、无线电波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波形
3.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coding):
Ⅰ 刺激 性 质 的编码 Ⅱ 刺激 属 性 的编码 Ⅲ 刺激 强 度 的编码
换能过程中: 刺激信息 → 动作电位特定序列中
适应现象
入
入
鲍
芝
鱼
兰
之
之
肆
室
久
久
而
而
不
不
闻
闻
其
其
臭
香
4.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adaptation):
快适应感受器: 嗅觉、触觉 重新接受新对刺刺激激→的不变断化探灵索敏新;事物 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来自百度文库
次声波
20~20000Hz 超声波
感觉阈值
强度阈值:适宜刺激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 产生的最小强度。
时间阈值 面积阈值
重压眼球产生光感
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各种能量 形式刺激
感 感受器电位
生受物换能器
器 发生器电位
传 入 神 动作电位 经
其幅度、持续时间、方向反映刺激的特性
刺激属性的编码:
以声音刺激为例: 500Hz的声波: 1000Hz的声波: 2000Hz的声波: 3000Hz的声波:
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听觉
刺激属性的编码:
不同频率的声波 → 对应不同的听觉
感受细胞(毛细胞)
3000Hz
2000Hz
1000Hz 500Hz
南华大学医学院 李良
刺激强度的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