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d926da8b19e8b8f67d1cb904.png)
外段膜暗电流↓ 电紧张方式扩布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医教园
38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锥细胞的换能与颜色 视觉 感光换能机制与视杆细 胞基本相同。 三种不同的感光色素, 分别存在于三种不同的 视锥细胞中,分别对不 同波长的光线敏感。
医教园
39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三种不同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光敏感的 视色素 。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的比例 不同。
医教园
16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晶状体调节 视网膜模糊物像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视觉皮层
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
睫状神经节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晶状体前后凸 弹性↓→老视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医教园
17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近点: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近物体的距离。 (1)近点为判断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近点距 眼越近,晶状体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2) 随年龄的增长近点距眼的距离增大。
医教园
35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杆细胞感光换能机制
医教园
36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由视杆细胞外段细胞膜 对钠的通透性减小引起。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维持RP。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级化。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医教园
3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感受体内外环境变 化的特殊结构。
生理学--感觉器官
![生理学--感觉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a7e2ba223b3567ec112d8a23.png)
部位:内、外;性质:机械、化学、电磁;…….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 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称为该感受器的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适宜刺激对感受器来说最敏 感、感觉阈值最低。适宜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必须达到一定 的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才能引起某种相应的感觉。
Outer segment—discs
House the discs that contain the lightabsorbing photopigment
Inner segment
Nucleus
dendrites
生理 盲点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系统(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由视杆
不同性质感觉的引起,不但决定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 种类,还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而刺激强度不仅可通过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高低来编 码,还可通过参与电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来编码。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一个 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 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
辨认光的强弱、物体或符号的大小和形状、 辨认空间位置、物体的颜色。
视觉系统:视觉器官(折光系统,感光系 统)、视神经、视觉中枢。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4种折光系数不同的传光介质;4个曲率不同的折射 面;主界面为角膜与空气。
如果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小于5微米,一般 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人眼所能看清楚的最 小视网膜像的大小,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 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1fc53d538bd63186bcebbc93.png)
本 节
➢眼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涉 ➢有些人的眼看东西模糊可能有哪些原因? 及
的 ➢为什么有的动物白天能看见,晚上看不见?
一 有的却白天看不见,晚上能看见?
些 问
➢盲点和色盲是怎样产生的?
题 ➢……
视觉怎样产生的?
视觉器官 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眼)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产生过程:
2、瞳孔的调节
瞳孔大小变动范围:1.5-8.0mm
随物距远近而变化 随入射光线强弱而变化
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的反射活动。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①减少入眼的光线量。 ②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双眼注视近物时,发生的眼球内收 和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
成像大小计算:
AB(物体的大小) ab(物像的大小)=
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nb(节点至视
网膜距离)
▲(三)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两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时增加屈光度仍能看清物体。 主要由晶状体弹性决定。
视近物(物距≤6m) →物像模糊→视觉皮层→中脑 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睫状神经节→睫状(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前凸为主)→聚焦点前移至视网膜→ 成像清晰
❖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 维持RP,-30mV。
❖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 级化,-60mV。
❖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光照
无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9d1b7fda360cba1aa811da7c.png)
Na 内流(Na 通道开放)(暗电流) Na 外运(Na 泵主动转运)
静息电位
光 照
光照
感受器电位
部分Na 通道关闭,Na 外运Na 内流
超极化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
传向视觉中枢
视紫红质
1个光量子
变视紫红质Ⅱ
激活G蛋白(Gt,传递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效应器酶) cGMP分解,cGMP↓ 外段视盘膜Na+通道关闭,Na+内流↓ 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终足神经递质释放
视觉代表区:
1 、位置:枕叶距状裂 的上下缘(17区)。 2、投射特点: ①视网膜的鼻侧交叉投射 到对侧枕叶,颞侧不交叉投 射到同侧枕叶。 ②视网膜的上(下)半部投 射到距状裂的上 ( 下 ) 缘 ; 黄 斑区(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 的后(前)部。
七、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一)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从明亮处进入黑暗处时,最初什么都看不见,经过一定
到耳蜗的,耳蜗的感音装置又是如何把声
波的机械能转换成神经冲动的。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1、听阈 对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 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 2、最大可听阈 当声音强度增加到一定 限度时,不但引起听觉,同时引起鼓膜的 疼痛,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 。
3、听域 不同声波频率的听阈 连线与 不同声波频率的最大可听阈连线所包含的 面积称为听域 。
在感受器细胞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变化。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在把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 时,不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 将刺激所包含的信息转变成神经动作电位 的某种特有的序列传入中枢,称为感受器 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当以恒定强度的刺激连续作用于感受器 时,虽然刺激持续作用,但传入神经的脉冲 逐渐下降,主观感觉可减弱或消失。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70ee45dc8d376eeaeaa31de.png)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官适宜刺激各种感受器的一个共同功能特点,是它们各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就是说,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即感觉阈值)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这一刺激形式或种类,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在一定波长的电磁波是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适宜刺激,一定频率的机械震动是蜗毛细胞的适应刺激等。
正因为如此,机体内、外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变化,总是先作用于和它们相对应的那种感受器。
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各种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感受器以及相应的附属结构的结果,使得它们有可能对内、外环境中某些有意义的变化进入灵敏的感受和精确的分析。
不同动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因此在进化中有可能形成一些异于人体的特殊感受装置,这在广大的动物界屡见不鲜,早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注意。
研究这些可能是极低等动物的特殊感受装置,不仅对理解感受器活动的一般规律有帮助,而且有很大的仿生学意义。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形式,转变成为相应的传入神经末稍或感受细胞的电反应,前者称为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在后者称为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发生器电位和感受器电位的出现,实际上是传入纤维的膜或感受细胞的膜进行了跨膜信号传递或转换过程的结果。
和体内一般细胞一样,所有感受器细胞对外来不同刺激信号的跨膜转换,也主要是通过两种基本方式进行的,如声波振动的感受与蜗毛顶部膜中与听毛受力有关的机械细胞对外来中与听毛受力有关的机械门控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有关,这使毛细胞出现与声波振动相一致的感受器电位(即微音器电位);视杆和视锥细胞则是由于它们的外段结构中视盘膜上存在有受体蛋白(如视紫红质),它们在吸收光子后,再通过特殊的G-蛋白和作为效应器酶的磷酸二酯酶的作用,引起光感受器细胞外段胞浆中cGMP的分解,最后使外段膜出现感受器电位。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https://img.taocdn.com/s3/m/f8d69fd75022aaea998f0f74.png)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与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各种感受器只对一定性质的刺激高度敏感,这种特性称为特异敏感性。
每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电位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受刺激时,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特征。
当它引发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功能的完成。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四)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9f0d3952ea551810a687bd.png)
内脏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按接受刺激性质分 光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适意刺激
不同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 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这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 为该感受器的适意刺激。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每种感受器都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其功能是把作用于他们的那种特定形式的刺激能 量转化为神经信号,再进一步转换成以电能形式 表现的传人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转换称 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处于明 亮的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 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视敏度才逐渐增高, 能逐渐看清暗处的物体。
机制: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处于暗处 而突然进入明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 不能看清物体,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
图:人右眼的视野图。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概述
听觉的产生
声源 空气震动产生疏密波 外耳
中耳 听觉
内耳 听神经 听中枢
换能
动作电位
适宜的刺激
频率:20-20000HZ。 强度:0.0002-10000dyn/㎡。
概述
听力
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
听阈
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能引起听觉的 最小振动强度。
视锥系统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 对光的敏感度差
能分辨颜色 分辨能力高
司昼光觉、色觉
表: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比较。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4e51a4a6bd64783e08122b87.png)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感受器电位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6、近视7、远视8、暗适应9、气传导10、微音器电位11、前庭自主神经反应12、视力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
2、对一种感受器来说,最为敏感的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________。
3、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项功能。
4、眼的折光组织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折光能力最强的是角膜,能使眼的折光度发生改变的是晶状体。
5、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反应有晶状体凸度增加、瞳孔缩小、两眼球会聚。
6、眼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_______,晶状体的折光力_______。
7、眼的屈光能力异常有近视、远视、散光。
8、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9、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10、视杆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能重新分布。
被消耗了的视黄醛则由维生素A补充。
11、视网膜中具有分辨颜色能力的感光换能系统是视锥系统。
12、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称为色盲。
13、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的视野最小。
14、声波由外耳向内耳传入包括气传导与骨传导两条途径,其中以气传导为主,因为它有增压效应。
15、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
16、鼓膜和听骨链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
声波经此途径传入内耳时,其振动幅度减小,振动强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增压效应。
17、咽鼓管具有平衡咽鼓管内压压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对维持正常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18、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9bff8c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7.png)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是对一定刺激源作出反应的器官,是连接感觉机能和行为
反应的桥梁。
普遍来说,感受器具有以下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是可塑性。
正常的感受器会随着放入的刺激源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增强或减弱反应,这种现象就是可塑性。
二是自适应性。
感受器受到不断反复刺激时具有自适应性,会减
轻反应程度而不断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自适应反应。
三是受限性。
感受器具有受限性,即只能有限度地反应,受到超
过它反应程度的刺激,它也只会反应有限程度。
四是神经兴奋选择性。
普遍来说,感受器只能感知特定的刺激源
而对于其他的刺激源不敏感,这种只能对特定刺激感受,对其他刺激
障碍的性质,就叫做选择性。
五是活动范围有限。
所谓活动范围有限,就是指传感器只能受到
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超出范围内的刺激会发生不敏感或损害。
六是适应性出众。
适应性的出众指的是同一感受器对不同的刺激源在不同的浓度均能产生不同的反应,而且反应强度随着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适应性。
总结: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可塑性,自适应性,受限性,神经兴奋选择性,活动范围有限,以及适应性出众,这些特性都使得感受器发挥出了很大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第04章感觉器官课件
![第04章感觉器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6b8b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d.png)
4.怎样预防近视
“三要、四不看” 5.预防沙眼 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使结膜血管模糊、
充血、并出现乳头增生、看似表面有沙粒,粗糙不 平。
三、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光
视细胞
第一级神经元
双级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
组成视神经进入颅腔
节细胞
在视交叉处进行半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
少部分视束 大部分视束
上丘 参与瞳孔对光、视觉调节和视觉运动反射
外侧膝状 体
第四级神经元
视辐射到达枕叶距状裂上、下缘
六、双眼视觉
视物时两眼视野大部分重叠。靠眼外肌的调节, 使物 体同一部分的光线, 成像在两侧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黄斑)。在黄斑以外, 一眼的颞侧和另一眼的鼻 侧视网膜互相对称。
2.半规管:上、下、外3个位于颞骨内,在壶腹内有壶 腹嵴(上为胶质的终帽和下的毛细胞)
(二)前庭器官生理
球囊和椭圆囊是感受线形加速度和头空间位置变化的 感受器,当头向左或向右倾斜时,毛细胞去极化, 兴奋传至大脑产生位置的感觉。
壶腹嵴是感受旋转运动的感受器,(和上)
第四节 其他感受器
一、嗅觉感受器 位于上鼻甲, 由杆状的嗅毛细胞构成, 数量1000万个,
第三节 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 一、耳的结构
(一)外耳
1、耳廓:收集声波 2、外耳道:向内、向前、再向下,外1/3为软骨,有
耵聍腺分泌耵聍。
3.鼓膜:厚0.1mm,向内凹陷为鼓脐,和锤骨的柄相 连。
(二)中耳
1、鼓室:是颞骨内的空腔(1—2cm2),内有3块听 小骨,有外耳道、卵圆窗、蜗窗、咽鼓管口以及与 颞骨乳头的气室相通。
感觉与知觉-生理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生理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8ae9243968011ca30091d7.png)
嗅觉神经元
听觉神经元
感觉
味觉神经元
痛觉神经元
肤觉神经元
感觉的编码
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 -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 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 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 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
编码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同 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感觉 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们的感 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 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 以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第一、外部分析器:外部分析器的各种感受 器位于身体的表面,接受各种外部的刺激。属于 外部分析器活动而发生的感觉有:视觉、听觉、 皮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味觉和嗅觉。
刺激加工与抑制
在各种感觉系统中,不但存在着刺激信息从 外周向中枢和从低级中枢向高级中枢的传 递过程(序列加工);还存在着对同一种 信息进行不同性质的分析(平行加工) 每一级中枢神经元之间还通过轴突侧支发生 横向作用的侧抑制机制。
此外还存在着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乃至对感 官的下行性抑制影响,调节着感觉系统的 兴奋性水平。
保证视觉的清晰度/敏度 与色觉有关-分辨不同波长光 线的能力
二、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
2.视杆细胞
对光更敏感,在昏暗环境中,视觉主要由视杆细胞提 供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汇聚一起,通过视神经离开眼球 没有任何感光细胞,形成盲点
3.视盘-视网膜上另一个特征结构
二、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
4.黄斑
视觉最敏锐,
感受器的适应:当感受器受持续刺激时,刺激强度未变但引 起的神经冲动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叫感受器的适应。 感受器的适应并非疲劳现象。 适应与疲劳间的区别在于它的发生比疲劳快得多,而且 停止刺激后几乎马上就恢复过来了。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86314c024a7302768e9939d3.png)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感受器电位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6、近视7、远视8、暗适应9、气传导10、微音器电位11、前庭自主神经反应12、视力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
2、对一种感受器来说,最为敏感的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________。
3、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项功能。
4、眼的折光组织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折光能力最强的是角膜,能使眼的折光度发生改变的是晶状体。
5、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反应有晶状体凸度增加、瞳孔缩小、两眼球会聚。
6、眼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_______,晶状体的折光力_______。
7、眼的屈光能力异常有近视、远视、散光。
8、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9、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10、视杆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能重新分布。
被消耗了的视黄醛则由维生素A补充。
11、视网膜中具有分辨颜色能力的感光换能系统是视锥系统。
12、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称为色盲。
13、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的视野最小。
14、声波由外耳向内耳传入包括气传导与骨传导两条途径,其中以气传导为主,因为它有增压效应。
15、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
16、鼓膜和听骨链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
声波经此途径传入内耳时,其振动幅度减小,振动强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增压效应。
17、咽鼓管具有平衡咽鼓管内压压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对维持正常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18、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43de4ea5f12d2af90242e6c9.png)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各
感受器电位
动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类
作
刺
电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激
发生器电位
位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不同重量的触压刺激在单一传入纤维上引起的冲动频率的改变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生理学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感受器:
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最简单的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K+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32800~~ 726000n0m0 电Hz磁声波波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快适应与慢适应
知识要点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笔记教案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笔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82c4922e3f5727a4e96296.png)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外包绕被膜→环层小体高度分化的感觉细胞,连同他们的附属结构----感觉器官(二)分类: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定义: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阈值):能引起某中感觉所需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换能器都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终转换成传入神经的AP,这种能量转换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局部电位:①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②可总和;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移到神经冲动的特定序列的之中。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
类型与意义快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
慢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80~760nm的电磁波)。
(一)光学特征1.折光系统空气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简化眼将眼的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简化眼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像小于5μm(视角≥1’)就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三)眼的调节定义: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双眼球的会聚1.晶状体的调节物像落在视网膜后→视物模糊→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后凸→曲率↑折光能力↑→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睫状肌持续高度紧张→痉挛→近视晶状体弹性↓→老花眼2.瞳孔调节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4c3a7f9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6.png)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元件,它能够检测周围环境中的信号或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它们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掌握和控制环境。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感受器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工厂自动化、气体监测、安全监控等领域。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包括:
一、响应特性
响应特性指的是感受器对外界信号或物理量输入的反应程度,是衡量感受器检测能力的重要指标。
感受器的响应特性可以通过响应时间、灵敏度、动态范围和静态误差等确定。
二、精度特性
精度特性指的是感受器在执行测量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衡量感受器准确性的重要指标。
精度特性可以通过测量误差和温度系数等指标来确定。
三、稳定性特性
稳定性特性指的是感受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是衡量感受器耐用性的重要指标。
稳
定性特性可以通过稳定性指数、温度稳定性和湿度稳定性等指标来确定。
四、鲁棒性特性
鲁棒性特性指的是感受器在遇到外界干扰时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是衡量感受器稳健性的重要指标。
鲁棒性特性可以通过抗震动、抗电磁干扰和抗湿度等指标来确定。
五、节能特性
节能特性指的是感受器在连续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是衡量感受器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标。
节能特性可以通过电流消耗或功耗消耗等指标来确定。
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元件,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中的信号或变化。
它的一般生理特性包括响应特性、精度特性、稳定性特性、鲁棒性特性和节能特性,这些特性共同决定着感受器的检测能力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 2、换能作用 3、编码作用 4、适应现象
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 能量变化最敏感。
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γ、 X、紫外线
380~760nm 红外线、无线电波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波形
3.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coding):
Ⅰ 刺激 性 质 的编码 Ⅱ 刺激 属 性 的编码 Ⅲ 刺激 强 度 的编码
换能过程中: 刺激信息 → 动作电位特定序列中
适应现象
入
入
鲍
芝
鱼
兰
之
之
肆
室
久
久
而
而
不
不
闻
闻
其
其
臭
香
4.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adaptation):
快适应感受器: 嗅觉、触觉 重新接受新对刺刺激激→的不变断化探灵索敏新;事物 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慢适应感受器:窦-弓压力感受器、痛觉、肌梭 进行持续检仅测刺激→开随始时不调久整冲机动体频功率能微降 之后较长时间维持于此水平
? 光刺激 → 眼 → 视觉
人眼可分辨: 500级亮度,200种颜色、20级饱和度
200万种颜色梯度
《小鬼当家3》片断
《狮子王》片断
刺激性专质用的线编路码:
声音刺激 耳 听觉通路 听皮层 视觉刺激 眼 视觉通路 视皮层
刺激属性的编码:
以声音刺激为例: 500Hz的声波: 1000Hz的声波: 2000Hz的声波: 3000Hz的声波:
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听觉
刺激属性的编码:
不同频率的声波 → 对应不同的听觉
感受细胞(毛细胞)
3000Hz
2000Hz
1000Hz 500Hz
南华大学医学院 李良
刺激强度的编码:
刺激强度↑ 感受器电位↑ 单一Nf动作电位频率↑
参与传输的Nf数量↑南华大学 Nhomakorabea学院 李良
次声波
20~20000Hz 超声波
感觉阈值
强度阈值:适宜刺激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 产生的最小强度。
时间阈值 面积阈值
重压眼球产生光感
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各种能量 形式刺激
感 感受器电位
生受物换能器
器 发生器电位
传 入 神 动作电位 经
其幅度、持续时间、方向反映刺激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