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粤教版).._模板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单元《离骚》节选配套课件 粤教版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单元《离骚》节选配套课件 粤教版

5.古今异义 (1)纫秋兰以.为.佩 古义: 把……当做 。 今义:认为。 (2)恐美.人.之迟暮 古义: 代指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一说指楚怀王 。 今义:漂亮的女子。
(3)昔三后之纯.粹.兮 古义: 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 。
今义:不含别的成分;单单。
(4)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 替代;更换时间

今义:代替(别人/作者)作序。
6.文言句式 (1)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句) 翻译: 只怕岁月不等待我 。 (2)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 翻译: 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 (3)纫秋兰以为佩(省略句) 翻译:连结秋天开花的兰草作为佩饰 。 (4)不抚壮而弃秽兮(省略句) 翻译: 何不趁着壮年抛弃秽政啊 。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 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 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 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 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 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屈原与楚辞体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长江流域楚地,由以屈原、 宋玉等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 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 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 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 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 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 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离骚ppt171 粤教版

离骚ppt171 粤教版

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 謇朝谇而夕替。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 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 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諑谓余以善淫
概述生平:
出身贵族,学识渊博 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信而被疑,忠而被谤 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屈原
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2. 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 3. 开创了浪漫主义诗风 。 4.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5. 农历五月初五是其投江自沉的纪念日。 6. 推崇“美政”:圣君贤相 7. 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 《九章》(9篇)、《招魂》 ,共23篇。 8.《离骚》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 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 的源头。
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还不会改变啊,难道可以 挫败我的心志吗?
疏通文意,明白文章结构:
节选部分:通过回顾自己因辅佐楚
怀王改革弊政而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自
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和“九死不悔”
的坚定信念,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
的爱国情感。
离骚情境式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 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 , 哀民生之多艰 2、本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

离骚(节选) 课件 粤教版必修

离骚(节选) 课件 粤教版必修

法令,歪曲事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 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同流合污,他自比不 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 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 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 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于 《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后 人引以自勉和共勉较多的句子。
四、识记字音
謇.( ) 溘.( ) 芰.( )
谇.( ) 诼.( ) 偭.( )
忳.( ) 侘.傺.(
)
姱.( )
()
答案:jiǎn suì zhuó miǎn kè tún chàchì jì
kuā jī
五、正确理解词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謇朝谇.而夕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謇朝谇而夕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九死而未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错,通“措”,措施 (2)邑,通“悒”, 忧愁苦闷 (3)圜,通“圆” (4)离,通“罹”,遭受 (5) 章,通“彰”,明显,显著

高中语文15离骚(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15离骚(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1

还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第四页,共29页。
学习(xuéxí)
目标
走近作品
(zuòpǐn)
基础(jīchǔ)练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写作背景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位至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
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
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这些诗句交代诗人自己被疏弃的原因及被疏弃后的行为。
诗人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芳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
在被疏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满兰草的水
边高地,疾驰在长满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
第十五页,共29页。
学习(xuéxí)
目标
走近作品
(zuòpǐn)
基础(jīchǔ)练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第十六页,共29页。
问题(wèntí)
导学
写法(xiěfǎ)
探究
积累(jīlěi)与运

1.《离骚》描写花草禽虫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提示:《离骚》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

《离骚(节选)》导学稿(教师版)

《离骚(节选)》导学稿(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教师版)

一、课题:《离骚》(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4、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过程

补充:(教师)

1、导学方法

诗人创作的年代距今较为久远,故诗歌学习的障碍较大,因而在阅读时,必须首先对诗人生平事迹有所了解,并结合时代背景,紧扣课文的注释,大致把握其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如下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①诗人是怎样表现自己忧国忧民的品格的?②他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理想?③文中以芝兰香草为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④怎样体味诗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从而自诗篇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诵读成为重要的部分。要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热情这一重点。

“兮”字是楚辞的形式特点之一。“兮”字通常出现在三种位置上,各有不同的作用。第一种是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时有感叹意味;第二种是在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第三种是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不可读断。

2、导入过程

(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离骚ppt80 粤教版

离骚ppt80 粤教版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课文节选部分,作者 表达了三层意思:
1、自叙身世;
朗读第一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 后代,
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 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 给我本名叫做正则, 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
第三段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3、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 王理解的苦闷之情。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课文节选部分,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 1、自叙身世; 2、自叙追求(品德、才能、理想); 3、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
的苦闷之情。
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 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
母亲生于战乱纷飞的年代,年幼时正值国家遭受日寇侵略,被迫与家人一起四处逃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年轻到中年时期,因生育我们儿女七个,又因我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母亲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挑起了与她体格极不相称的家庭重担。本来母亲是做会计也可以教书的,但一堆孩 子拖了后腿,无奈当了童子军头头。她一面穿上草 鞋当起搬运工扛码头,一面组织七个小不点开山挖鹅卵石挣收入、到郊外开荒种菜、捡柴禾、采野菜、拾麦子等,以保障家庭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和供我们上学。因母亲性格坚强,无论遭受人生多大的磨难,她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5课《离骚(节选)》导学稿配套课件

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5课《离骚(节选)》导学稿配套课件

《离骚》全诗大致分为十个段落,课文节选的是前三段。 第一段,诗人自叙其世系名字、兴趣爱好、性格品行、才能修
养,表明自己有条件成为国家的栋梁,应该报效国家。第二段,
用香草美人比喻自己品德优异,才能出众,表明自己的辅君之 志。第三段,叙述作者步入宫廷之后,希望遇到有道明君。实 际上,他步入政坛遇到了一批奸邪小人,虽然自己有忠君之心, 却不为所用。全诗结构如下: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那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大啊,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 . 助词, 何等 无实义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只 夏桀殷纣多么放肆妄行啊,只贪走便道而寸步难行 .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那些 那些拉帮结派的小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啊,致使他们 的道路变得黑暗凶险和狭隘。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省略“何不” 通“导” 何不趁着壮年抛弃秽政啊,何不改变这种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乘着骏马奔驰啊,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本来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从前 古代三个君王品德多么完美啊,那时候群芳都聚集在 他旁边。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他们交杂地佩带着申椒和菌桂,哪里只是蕙草和香 茝结成的环佩?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我哪是怕自身遭遇灾祸啊,怕是君王的战车将要颠覆。 赶上

语文:4.15《离骚(节选)》第1课时课件(1)(粤教版必修1)

语文:4.15《离骚(节选)》第1课时课件(1)(粤教版必修1)

4.课文点拨 (1)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答案 屈原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 他希望国君能像尧、舜一样“耿介”,即光明正 大,“既遵道而得路”,即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 通。最终国君能“及前王之踵武”,即赶上先王 的足迹。
(2)诗人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答案 “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的“美人”,喻
3.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朕皇考曰伯庸:__________ 判断句 ②帝高阳之苗裔兮:__________ 省略句 ③纫秋兰以为佩:_________ 省略句 ④来吾道夫先路: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⑤恐年岁之不吾:______________
⑥肇锡余以嘉名: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通“证”,作证 ⑤指九天以为正 兮:____________ .
(2)古今异义词 ①朕 皇考曰伯庸 . 第一人称代词“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指九天以为 正兮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以之为”的省略。
2.辨形组词 锡 锡纸 ① 赐 赏赐
暮 ③ 幕 昧 ⑤ 味 纫 ⑦ 韧
阰 ② 毗
阰坡 毗邻
暮色 落幕 冒昧 品味 缝纫 坚韧
粹 纯粹 ④淬 淬火 萃 荟萃

《离骚》节选(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离骚》节选(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离骚》节选(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15.《离骚》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

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技能目标

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

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情感目标

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走向高考

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学习

运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

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本文选自《楚

离骚PPT118 粤教版

离骚PPT118 粤教版
黄山制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 离 骚 》
——
• 屈原(约公元前340— —约前278),名平, 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 怀王和楚襄王时期。屈 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 人。 • 1953年,他被列为世 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 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离骚PPT110 粤教版

离骚PPT110 粤教版

•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 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 《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 “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库》 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 辞章句》中释为“别愁”。近 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 “伏戏《驾辩》,楚《劳商》 只”及王逸注“《驾辩》《劳 商》,皆曲名也”,认为“劳 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 “离骚”即“劳商”之转音, 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 乐曲名。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译文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 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 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 给我本名叫做正则, 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 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 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 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 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 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 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 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 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 • 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 我唯恐美人霜染两鬓。 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 为何不改变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骐骥勇敢地驰骋, 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
第二段参考译 文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15离骚 (共43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15离骚 (共43页)

但是由于在内 政外交上屈原与楚 国腐朽贵族集团发 生了尖锐的矛盾, 遭到小人的诬陷和 楚怀王的疏远。
屈原被贬离开国都
公元前278年,秦 将白起(人名) 攻破楚都,屈原 悲愤难捱,遂自 沉汨罗江,以身 殉国。
楚辞: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
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 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 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 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 天地。后人因此将《诗经》与《楚辞》 并称为“风、骚” 。
为甚总不改变你那样的路数?
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 你来吧,我要为你在前面引路。
第三段
• 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明这种观 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
诗句分析(二)
• 汩余若将不及兮 –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 若:好象。 不及:赶不上 • 恐年岁之不吾与 – 恐:恐怕,担心。 与:等待 – 句式:宾语前置句。“不与吾” • 朝搴阰之木兰兮 – 朝:早上。 搴:拔取。 之:结构助词“的” • 夕揽洲之宿莽 – 揽:采摘。 洲:水中的陆地。
诵读指导 :
《楚辞》以每句以六、七个字为主,兼及 四、五、八、九个字,并多用楚地口语“兮” 字。 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 的节奏特点和浓郁的抒情性。
以第一节为例:
帝 /高阳/之苗裔兮 , 朕/皇考/曰/伯庸。

高中语文离骚ppt110 粤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离骚ppt110 粤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 6、看9-12句写了什么? • 7、从介绍出身的高贵到宣扬
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 名,喻楚怀王 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 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结构思路
• 身世不凡(第一段)
• 美德修养 忧国忧民 忠 心劝告(第二段)
• 为国操心 (第三段)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小结: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 天与先人赐予,而具有美好的品格和才能则是因为自己注 重修养。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译文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 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 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 给我本名叫做正则, 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3.“兮”字在诗中有哪些作用?

离骚PPT80 粤教版

离骚PPT80 粤教版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 怕年岁不等待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节选(粤教版).._模板

小黛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

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离骚》的内容

2.了解什么是骚体诗

3.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目标:

1.用赋比兴的方法分析《离骚》

2.根据《离骚》中的内容分析屈原的形象性格

三、教学重难点:

1.字词的疏通和理解;

2.香花香草作比的.写作方法;

3.骚体诗的特殊句式

四、教学过程:

1.集体读《离骚》,校正读音和停顿错误(5分钟)

2.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下面注释,讨论如何翻译本文,并将翻译过程中的疑问记下来(15分钟)

3.请一组同学起来翻译,其他同学找错误

4.教师翻译难点部分

5.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析骚体诗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

1)与以前的《诗经》进行比较

2)与后世的其他诗歌比较

6.教师.总结骚体诗的特点:

1)字句较多,每句字数六言、七言、八言等都有

2)句中有楚声“兮”字

7.以组为单位分析赋比兴在《离骚》中的应用,组内代表发言

8.以组为单位分析分析屈原的形象,组内代表发言

9.布置作业:

1).总结“以”的用法

2)翻译课文在作业本上

3)写对于屈原一生的评价(注意,不要离开屈原本身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经历盲目评价)

4)背诵《离骚》节选部分

5)预习《孔雀东南飞》,通过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后记:

作者邮箱:wjz02@

[1]

《离骚》节选(粤教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

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由于“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竟”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们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主要采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

诗词意象的并置,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相互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亦即组合美。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将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又如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诗词意象的辐射,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则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阕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呵!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