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需做好活动课程开发
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
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
研学旅行是一种以学习为目的的旅行,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然而,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却是一项相对困难的工作。以下是一些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建议:
1.确定主题和目标:确定旅行主题和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以确保研学旅行的重点和方向。
2.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活动:选择一个或多个旅行地点和相关的活动,这些地点和活动应与研学旅行的主题和目标相关。
3.安排讲座或演示:安排专家或指导员参与旅行,讲授相关的主题,并提供实际操作指导。
4.设计教材和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教材和学习材料,以便他们在旅行中学到更多。
5.安排活动和项目:安排各种活动和项目,以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6.评估学生学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确保他们在研学旅行中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7.总结和反思:对研学旅行的活动和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未来的研学旅行更加成功和有成效。
研学旅行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因此,课程开发的质量对研学旅行的成功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1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和主题:确定研学旅行的目标和主题,例如增进学生对某个学科或主题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2. 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根据目标和主题,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包括学习活动、实践活动、参观活动等,确保旅行的每个环节都与教育目标相匹配。
3. 行程规划:制定详细的行程规划,包括出发时间、交通工具、住宿安排、餐饮安排等。确保行程合理安排,兼顾学习和休闲的需求。
4. 参观安排:根据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安排参观的景点和场所。在选择参观地点时,要考虑与学科内容的相关性和教育意义。
5. 学生管理: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确保学生遵守纪律和安全规定。安排教师或领队负责学生的安全和纪律。
6. 教师培训:为参与研学旅行的教师提供相关培训,使其具备领导学生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7. 评估和反馈:制定评估和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安全防范:确保学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在行程规划和活动安排中,要考虑安全因素,避免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2. 事前准备:在旅行前,要对相关的活动和景点进行调研和了解,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行前讲解、材料准备等。
3. 充分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和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研究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研究
近几年来,研学旅行活动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研学旅行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学习,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科学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研发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地研发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首先要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其次要明确研究的内容及其背景。首先,要明确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包括活动的主题、目的、实施方案、准备措施、预算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其次,明确选择的研究方法,采用哪种方法能更好的实施研学旅行活动,进而有效地实现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
此外,在研发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时,要注意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及其需求,完善记录和评价系统,实现后续跟踪研究,从而促进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发展。
在实施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时,要设计出一套有利于落实的教学模式,将活动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受益,全面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利用研学旅行活动中感受到的新鲜事物,让学生发现自己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更加深刻理解知识,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要结合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合理确定活动投入的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科学管理,有助于研学旅行活动的健康发展。
总之,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研发具有重要意义,要努力发挥研学旅行活动的积极作用,必须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考虑,从而确定研学旅行活动的内容,有效地研究出适合我国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得到真实的实践经验,更好地实现学习的目的。
在行走中学习——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建议
教育实践
课题研究
湖北教育·2019-11
研学旅行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独立的、特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研学旅行,学生能建立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不断地探索自然、走进社会中,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进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发展核心素养。
一、研学旅行课程的体系建设
在充分研究了襄阳市及周边地区的教学资源后,襄阳市樊城区教科所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课题组根据中小学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家国情怀类、自然科学类、历史回眸类、文化自信类、社会和谐类、个人成长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
家国情怀类。①以“让家乡文化生根”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上网、阅读、访谈等方式搜集襄阳古城景观资料,开展小导游活动,组成班级旅游团,开展实地一日游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地方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②围绕“探隆中胜景,学诸葛精神”主题,师生以“三国文化”为背景,以隆中景区和诸葛亮精神为载体,看诸葛隐居遗址,听诸葛故事,寻诸葛智慧,观草庐大戏,学诸葛家风,养浩然正气。
历史回眸类。以“由‘知’到‘识’”为主题,组织学生参观襄阳市博物馆,让他们通过收集整理、研讨交流、走访等形式收集信息,了解古代石刻、书画、陶俑等艺术成就,领略文化魅力。
自然科学类。以“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为主题,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公园、汉江河道、月亮湾湿地公园等,让他们通过观察、记录、查阅资料等方式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文化自信类。以“让民族文化入心”为主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枣阳汉代文化资源,参观枣阳白水寺、汉城,了解中国汉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的信心和决心。
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36卷,2019年12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Vol.36,Dec.2019
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唐㊀旭1,2
(1.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2.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
㊀㊀摘㊀要:㊀中小学文化研学旅行因学科属性不明㊁课程内容拼凑㊁学习方式单一和课程评价缺失等弊病,陷入发展困境㊂从学习目标㊁学习内容㊁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四个要素,开发课
程结构完备的文化研学课程,是突围这一困境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思路㊂ 3+N+2 文化研学旅
行课程,是依循该思路并基于三大文化形态开发的以 N 项主题项目为学习内容,以 文化体
验 和 文化解码 为学习方式的系列综合实践课程,体现出了显著的地域性和实践性㊂㊀㊀关键词:㊀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课程要素;深度学习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17年度规划项目 中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体系建构与培养模式创
新 (项目编号:2017GX272)的研究成果之一㊂
作者简介:唐㊀旭,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㊁文学
教育研究㊂㊀㊀ 研学旅行 从2013年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 2020年)“,到2015年 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 [1],再到2016年明确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将其置于践行 立德树人 教育任务的战略高度,研学旅行已经根植于教育和旅游研究领域,成为探索旅游创新发展和落实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㊂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的研学旅行多以文化研学为主,尝试文化旅游元素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有机融合,旨在探求文化实践育人的新思路㊂然而从其推行实施情况看,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暴露的问题也十分突出㊂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的策略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的策略
,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现代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中小学教育课程的热门。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接收现实信息,提高价值感,提高他们的专业性和能力,我们高校建议实施研学旅行活动的课程设计策略。
研学旅行活动的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课程设计前提,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测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掌握学生
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体验。
第二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研学旅行活动
课程,将学生分而治之,按照不同的知识类别来安排活动时宜,让学生们体验不同的场景。
第三是实施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们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及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环境的软硬件设备。
最后是课程设计评估,在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课程评估有助于挖掘学生学习
表现,总结研学旅行活动中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指导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
以上就是我们高校提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策略。它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
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构建一种良性学习环境,实现全面发展。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有哪些步骤
感谢观看!
研究性课程过程管理
研学旅行的“研”,在研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对研学主题的研 究性学习过程。特别是在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等 研学课程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重点对涉及学科核心知识和重难 点知识、异地自然人文情境、前沿科学发展方向、学生普遍关注的 现象等内容进行课题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研究人员或研学导师辅助和 指导学生确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获得研究 数据、分析研究结果等。研学导师和研究小组组长应对本组成员在 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作用、分工、能力等进行量化式考核管理。
学习型课程过程管理
研学旅行过程中,建立学习合作小组,通过研学旅行实践,发 挥团队凝聚力和学生个人能力,促进小组成员的学习和自我发展。
研学课程主体和课程内容以新知识、新技能、新认知等为主的, 如红色研学教育、国防研学教育等,应当建立学习型课程过程管理, 发挥教师或研学导师的教育教学作用。研学小组通过观察、训练、 演练等方式,整体的提升小组对学习型研学课程的感知、认知、决 策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安全性过程管理
1.建立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2.研学旅行基(场)地安全再评估。研学核心团队应当在研学小组 实施研学过程前对研学现场进行再评估,如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 给予调整。。 3.研学旅行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对研学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灾害、 蛇虫猛禽、交通事故等进行应急管理,研学主管应及时调整线路、 研学内容直至取消研学活动。 4.研学旅行中安全教育与评价。研学过程中,研学导师及小组组长 应对研学主题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再强调,并对研学过程中小组成 员的安全意识、纪律情况、安全保卫等情况进行记录,纳入研学评 价系统。
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
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
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实地考察和学术研究的教育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它是一种融合了实践和理论的教育形式,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社会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教育的双向互动效果。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
一、研学旅行前的准备
1.确定目的地和主题
在制定研学旅行课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目的地和主题。目的地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而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学习需求,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确定目的地和主题后,就可以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2.制定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计划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第一步,教师需要根据目的地和主题,设计出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知识和经验。教学计划需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序等内容,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过程。
3.安排活动和资源
在确定了教学计划后,需要安排相关的活动和教育资源,以丰富学生的研学体验。活动和资源的选择需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安排活动和资源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和舒适度,确保他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研学活动。
4.提前沟通和联系
在开展研学旅行课程之前,需要提前与相关的单位和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这包括与目的地的景点、学校、当地的教育机构等进行沟通,协商好相关事宜,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参与研学活动。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课程建设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课程建设
一、本文概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可。研学旅行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旨在探讨《研学旅行课程标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文章将首先概述研学旅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接着分析当前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制定的原则
在构建研学旅行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课程的质量、有效性和适应性。以下是制定研学旅行课程标准时应考虑的几个核心原则:
学生中心原则:课程标准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导向原则:研学旅行的核心在于实践体验,因此课程标准应
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融合原则:研学旅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课程标准应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安全性原则: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至关重要。课程标准应明确安全要求和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身心健康。
地方特色与全球性视野相结合原则:课程标准应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
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
研学旅行是一种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将旅行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我们需要对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在研学旅行中,课程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课程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年龄、学习阶段、学科内容以及教育目标相关。例如,对于初中生的地理课程,可以将课程目标设定为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技能来解决问题。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并且应该包括各种学科知识。例如,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或科技园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地理环境的变化,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选择合适的研学地点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研学地点应该与课程内容相关,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设施供学生实践和学习。例如,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考察,如沙漠、山区、沿海地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自然
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背景。
研学旅行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因此设计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应该与课程内容相关,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地形测量、土壤取样、植被调查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研学旅行的评估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关,并且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估标准应该公平、客观、具体、可操作性强,并且应该贯穿整个研学旅行过程。例如,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评估标准,如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调查报告的质量、课堂表现等。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则与目标-V1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则与目标-V1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一种依托旅游的形式,通过游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好
地了解学科知识和文化背景。但是,研学旅行并不是单纯地去旅游,
它要求课程设计者有一定的教育及行业知识,为学生提供符合学科知
识体系、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安排。本文将从原则和目标两个方面来
阐述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
一、原则
1. 教育性原则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的教育学习,因此在课程开发中,
必须注重教育性原则,将教育教学的角色不断强调和加深,让学生通
过旅游学习体验到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
认识。
2. 体验性原则
中小学生性格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在课程开发中,要充
分考虑学生体验性原则,让他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充分参与、体验、智
慧消费,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进而增强学习意象的感官体知,以此激
发真实、情感、思想上的共鸣。
3. 安全性原则
中小学生往往面临食宿、交通、财务等多种问题。因此在课程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严把安全底线,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和
规定,避免出现人身伤害和其他意外事故,让学生有一个安全、安心
的学习环境。
二、目标
1. 培养主体能动性
中小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教育,很难做到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课程
目标的制定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
学环节,让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展示才能、发掘潜力,形成求知、创新、自主的学习方式。
2. 增强知识风险意识
中小学生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是否杨能保护自己的财物和人身安全?在课程开发中,应培养学生的知识风险意识,防范自我保护和防范策略,增强探索和破解险情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做一个安全、自信、成熟的人。
如何把研学旅行做得更好全在这六点
如何把研学旅行做得更好全在这六点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学科教育的方式,通过参观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学科认知和实践能力。如何把研学旅行做得更好呢?下面是一些关键点,可供参考:
一、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
研学旅行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和老师应该确立研学旅行的目标和意义,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明确任务和目标。其次,需要制定详尽的行程计划,包括参观的景点、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要与相关机构和导游进行沟通,确保他们对学生的需求和特殊要求有所了解。
二、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
研学旅行应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运用。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学科课程结合
研学旅行应该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好相关教学内容,将研学旅行中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科课程进行对应,使之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供一些指导、辅导和讲解,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四、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思
研学旅行中,学生的参与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讨论,并记录他们的感受和观点。旅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归纳和巩固。
五、注重安全保障和管理
研学旅行涉及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注重安全保障和管理。教师和学校应该与相关机构和导游一起确保行程的安全性,注意事故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确保学生不受伤害。同时,还需要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依托本土资源进行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2021年第16期221
课程研究
依托本土资源进行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吴银花 廖清桂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岗中学,江西井冈山343600
引言
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阶段,首先要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明确定位,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在培养学生期间,学校要尽可能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课程,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依托本土资源进行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研学旅行课程的特征与意义
研学旅行属于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的相互结合,在课程实践阶段,学校会统一组织同学们有计划地去到校外接触社会、自然、红色基地等区域。在借助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上,让学生们了解到课堂学习中无法获取的知识与感受[1]。研学旅行具有实践性与研究性的两大特征,它更加强调学生们走出校园去接触自然、熟悉社会,在了解红色文化中,培养爱国的情怀,不断拓宽眼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依据研学旅行课程的特点,在实际开发中,需要以学生们的集体活动为前提,按照教育目标,确定出研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在参与期间,通过边学边做,边看边想等形式不断丰富体验感受。结合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探讨交流,形成研学总结或者报告,增强研学旅行活动的影响。
二、研学旅行课程的框架结构
(一)阶段性确立
在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开发时,要针对准备阶段、实施过程、最终评价三个方向提前做好内容设计。依据本土资源的红色文化、庐陵文化、生态文化等内容,制定出针对不同对象的教学计划。其中主要设计的内容有研学的目的地、行动路线、需要考察的项目等,实施期间要保证交通安排的合理性,活动管理和日常食宿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最终评价时,主要针对该研学旅行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比判断实践效果,为以后研学旅行积累经验[2]。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则与目标(一)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则与目标(一)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指在探究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拓宽地
域视野、丰富知识经验、培养思辨能力、升华情感修养等多种途径,
达到更高层次的综合教育效果。研学旅行业已成为当下校外教育中的
重要项目,其开发涉及课程内容规划、活动安排、师资保障等多方面
问题。本篇文章旨在讨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一)拓宽视野
孔子曾说:“不出门则知天下,不窥牖则见天道。”只有在亲身体验时,学生的心智才可以真正得到拓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走
出自己熟悉的环境,去接触更大更广的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对世
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丰富知识经验
中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是逐渐积累的,旅行过程中,孩子们会有机会接
触不同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并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培养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旅行中接触到的各种知识和事物,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实
际操作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培养他们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中小学研学旅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学生
提供一种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升华情感修养
研学旅行除了学习知识和实践能力外,还让学生体验到新的环境、结交新朋友,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此外,学生在旅行中也会感受到人文地理风情,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情感修养。
二、原则
(一)贴近课程要求:
中小学研学旅行应根据不同学段、不同课程领域的要求,规划旅行内容和线路。旅游线路中的每一个站点或景点,都应该与学科知识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样才能达到“以旅行为媒介,以学科知识为载体”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年级主题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年级主题研学旅行课程的
开发与实施
摘要: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育人的一种新方式,其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特点,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部分。研学旅行扩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发展以及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加新的思路,这会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
前言:
研学旅行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期间增加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教育活动。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带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重视技能、知识综合使用的课程,拥有一定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特征。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的价值
(一)可以丰富学校教育的方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还是比较依赖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教学的方式比较枯燥。在运用研学旅行的活动之后,这些问题都得到有效的改善[1]。按照学生实际的认知特征、自然、人文、学习的实际内容的基础上,学校合理的组织多种形式的研学旅行活动,这些都能很好的创新学校教育的形式以及方法,使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更加高效。
(二)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锻炼以及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和应试教育理念主导的提升学生考试分数、考试成绩的观点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想要达到现
代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一直局限在教材、教
师讲解中都是不可以的,但是研学旅行活动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个效果[2]。所以在
研学旅行活动期间,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同时还能看到
浅论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开发
浅论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开发
作者:郭楷
来源:《速读·下旬》2020年第04期
◆摘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而单一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课程需求。当下,研学旅行已成为新的活动课程,其特点是组织学生从课堂走近自然。由于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建构,小学阶段是建立亲近自然观念的好时机,下文中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开发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展开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开发难点;实施措施
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交友观念、建立与他人合作意识的黄金时期,在统一组织下,教师开发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与学生、家长等多方协作,努力开发与应用此项课程。接下来,笔者就开发此项课程的难点和实施措施这两点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1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开发难点
1.1安全问题是重点
曾经有许多学校想要开发此项课程,但往往因为家长及学校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量而耽搁。学生是新一代的希望,其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开发课程固然重要,但必须从属于安全问题。比如,某省曾下令除省会城市外必须开发此项课程,但一些经济水平不高的地方交通不便,在组织研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学生掉队、学生中暑、学生抱怨的现象。单论不便利导致的感情抗拒,学生的消极情绪已经使此项课程变成了白费时间与精力的磨难,更不必说安全事故会带来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利益损失,因此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眼中有安全隐患,心中有安全对策。
1.2经费问题是难点
研学旅行作为新型课程,启动基金常常不足,通常依靠家长缴费、学校补助、教育局拨款,但三方协调度低。受经济实力影响,家长可支持的标准不一样;受学校收入影响,学校投入资金不一;据多重标准限制,教育局对不同学校采取的政策不同。三者的资金投入各有难处,资金缺失便导致了开发工作进度的拖垮。例如,一次十分简单的郊外研学,都涉及门票缴费、交通预订、食宿等经济问题;而近郊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观赏经历较多,再次研学也难以有新发现,但是选取远郊耗费的经费更多,可谓是一矛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学旅行需做好活动课程开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对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要实现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绝对离不开先进的、现代化的、面向未来的教育,绝对离不开一批具有文化基础、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实践教育分会常务理事长王先佳撰文《综合实践活动+互联网——新时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刊载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第95期),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综合实践活动+互联网”实施模式研究等方面阐述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难题应该何去何从。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背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接触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活动主题的课程。学习的方式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弥补了基础教育课程的不
足,改变了基础教育中一些传统的陈旧教学与学习方式,更新了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主要体现在:
1.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研究的主题来源于生活和自
然体验,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成为学生研究的课题。学习的评价是发展性的、过程性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注重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对将直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强调学生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学习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在主题设计中融入STEM教育元素,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解决主题探
究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3.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不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情境理解、过程体验、反思感悟的教学环节,在过程中融入观察、制作、表达与内化,通过体验式学习逐步获得实践与创新能力。
4.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帮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改进后续活动;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包括活动主题、持续时间、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等,收集事实材料,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提供必要基础。
二、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因素
自2001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试验以来,各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如星星之火,总难燎燃。纵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困难。首先,虽然学校课程表中写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但由于监管不严,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严重挤压。其次,对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成效,教育行政部门缺少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有效的评价工具。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体化实施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限,不能因地制宜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很难上出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思想的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有待改变。
3. 学校与家长之间没有就综合实践活动建立有效的沟通。家长不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对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任务重视度不高,学生的项目研究常因得不到家
长的支持而流产。同时,由于过程性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不健全,师生与家长对于成长档案的保存意识不强,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资料缺失严重。
4.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组织运营与课程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基地综合实践课程的关联性问题、学校研学线路的选择需求与研学旅行机构课程开发滞后的矛盾问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的课程需求与基地(营地)场所(馆)建设结合问题等,都是制约综合实践基地(营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厘清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因素之后,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有哪些必要条件?互联网时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下一期专家视点,继续带来深入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统筹谋划
长期以来,因义务教育阶段一直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政策性文件,高中阶段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领域仍缺乏必要的规范性,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面临不少问题。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实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比较与对外交流部主任、教育部
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提出“统筹各学段、统筹各学科、统筹各环节、统筹各种资源、统筹师资配置”五大统筹。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和个人自主发展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教育必须坚持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因此,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时期和面向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1年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被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经过十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大进展,初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制度。但从总体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规划、协同推进还不够,课程教材的系统性、课程目标的有机衔接还不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还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还不完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
教育部教材局日前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是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文件,需要我们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站在实践育人、综合育人的高度,深入领会文件的内涵要义,系统设计、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特别要注意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统筹。
一、统筹各学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