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发表时间:2011-01-19T14:08:33.4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苏君棉[导读] 所谓动情,就是一种能促使学生学习、思索、探究、审美的情境。
◆苏君棉河北省隆尧县千户营小学055350
吕叔湘老师为语文教学经过了最长的时间而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而忧郁,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轰轰烈烈的课改在全国打响了。总结课改得失,崔峦老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教育话题。要想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寻求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做好课堂内外的一些细节是至关重要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过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三动”即“动情、动口、动脑”为教师教学的活动,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
一、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动情
所谓动情,就是一种能促使学生学习、思索、探究、审美的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在最大限度上找到与文本意境的契合点。这种氛围的营造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品味、创读文本。如教学《庐山云雾》时,课件依次出现山头、山腰和山谷里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如白色绒帽,如玉带,如茫茫的大海,如巨大的天幕……学生看了不禁惊叹:“啊!太美了!”“太神奇了!”“难怪游人会流连忘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这类写景文章时,教师的语言反而破坏了文本的美感。无论是“为文造境”,还是“为情造境”,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表达,让学生动口
动口是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积极回答问题,进而主动提问,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选择时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动口、敢动口、善动口。
如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去年的树》之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将所学课文中的生动情节、人物性格、对话语言,通过自编自演,以戏剧的形式演绎了出来。课本剧表演,不但可以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与文本更加亲密接触,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充满活力、富有灵气,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引导学生体验,让学生动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脑。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主要通过几个事例的描写,使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从而在心中树立起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形象以及“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人格,并涌起无限的爱戴之情。教师就要围绕主旨确定切入点,以突出阅读教学的中心。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把这样的语句找出来深入体会,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的读书收获。”这样的阅读指导能启发学生围绕主题、抓住重点深入阅读,使整个阅读过程整体性更为凸显。
四、拓宽阅读空间,让学生要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语文课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不仅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任务,还兼具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等多重任务。因此,语文教学应在努力保持语文学科个性的同时,注重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创设了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情境——制作幻灯片。学生通过对画面的选择,经历了一次复杂的思维活动,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并通过介绍幻灯片这一形式将理解外化,这样使得信息技术教育、美术、语文三门学科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跨学科、跨类别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立体空间。在这样的空间内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充分体现。只有在开放的生活空间里、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因为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既是学的过程也是使用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也只有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才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动情、动口、动脑”为主线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动”,在动中学习知识,在动中不断创新,从而达到在动态的学习中获取静态的知识、形成阅读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目的,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