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济学复习题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将稀缺的媒介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合理配置的问题。

2 目标受众

媒介的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指的是媒介产品所对应的人口群体。他们属于某一相同特征或属性的群体,如男性、女性、24-40岁的男性、学生等等。

3 千人成本

千人成本将媒介产品的曝光总频次与所需成本关联起来:媒介产品或广告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千人次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收视总人次(千人)

点收视成本将媒介产品的曝光频率与所需成本关联起来:媒介产品或广告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个收视点所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总收视点(GRP)

4 收视率

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收看了某电视节目或某一频道的目标观众人数占该时段收看电视总人数的百分比。

如:在晚8:20—9:00之间,全国收看电视的平均人数为5亿,而同一时间段收看中央1某节目A 的平均人数为500万,则此时间段节目A的收视率为1%。

传阅率:指的是印刷类媒体(报刊或杂志)平均每份有几人阅读过。例:传阅率为5,表示有五人阅读过(某报纸共卖出100万份,每名购买者阅读后又传给其他四人阅读,则传阅率为5)。

5 价格弹性

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或者说,是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幅度对自变量相对变动幅度所做出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商品需求对自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

如:食盐等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而高档品、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很大,降价促销策略较适合用于后者。

6 媒介效用

媒介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选择媒介商品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度量效用的方法:基数效用法和序数效用法。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示例:图中所示,随着媒介产品消费效用的增长(X轴),媒介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变化曲线]

7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企业或工厂的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从成本的角度分析,规模经济是指产量增加而长期平均成本减少;如果产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也增加,就是规模不经济。

8范围经济

如果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成本更低,就存在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反之,就存在范围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ope) 。

9 价格岐视

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或对同一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分别以不同的价格销售的经营做法被称为价格歧视。

如:厂家给中间商、零售商、个体用户不同的商品价格;对同一手机用户,卖方根据其每月通话时间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

二基本原理:

1 媒介需求曲线(或媒介供给曲线),要求:会做图,并图示做必要的说明,并能举例分析。

(1)媒介需求曲线

(2)图示说明:Q代表媒介产品的需求量,P各代表媒介产品的价格,媒介需求曲线表明,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其需求量呈递增之势。

(3)举例说明

2 价格弹性(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定义、意义及应用

(1)定义:见名词解释部分

(2)意义及应用:价格弹性是厂商调整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

(3)举例(此举例只做参考、加深理解,考试举例可以不必这样详细):例如:某种光盘的价格每张2元,销售量为1000张/月,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2.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张1.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

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

则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

得X=0.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

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8×1250=2250元TR2—TR1=250元。

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本规律在传媒界的应用

(1)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随着消费同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的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量不是以恒定的速率增加,其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也就是说,随着单位时间内同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2)原因:一是从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按先后顺序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二是从商品的用途看,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3)应用:如一部进口片,从首次放映、中后期放映、出售影片光盘、直至网上下载,其不同阶段的产品价格,既反映了媒介产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时,其价格的制定也是本规律的有效应用。

媒介产品边际报酬递减、媒介产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见第三张讲义):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源均是边际效用递减。

4 无差异曲线,概念、做图、图示说明、应用

(1)无差异曲线是指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集合。

(2)

(3)以上左图X、Y代表两种不同的媒介产品,曲线上的所有的点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不同的是X与Y 的比例不同。右图中表示对同一媒介产品的组合,其组合比例相同、数量相同时,效用水平可以不同。如看超级女声、上网这两种媒介消费组合(假设消费时间、地点等完全相同),大学生与老年人的效用是大不相同的;同样是大学生消费,在考试期间与假期间消费,其效用也是不同的。

(4)应用:根据无差异曲线,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两种媒介产品的最佳组合比例(即在媒介效用相同的前提下,追求两种产品总成本最低的产品组合);另外,不同产品的组合,必须根据其产品特征把握其目标受众:二者吻合性越强,其效用水平越高。

5 媒介生产环节(三个环节的定义、举例说明、中国现状)

(1)媒介生产环节包括:媒介制作、媒介发送、媒介传收

(2)以电视为例:媒介制作(超级女声栏目组进行栏目策划、取材、筛选、节目制作等)、媒介发送(制作好的节目通过湖南卫视发送)、媒介传收(某个地区能收到本节目的前提,是湖南卫视在本地区落地、入网、入户,用户才能通过电视看到该节目,落地、入网、入户至用户收视均属于媒介传收环节)

(3)中国现状:见第四章讲义

7 媒介生产函数的基本要素与作用(能举例说明)

(1)媒介生产的投入要素指生产过程中企业使用的一切生产要素。

(2)根据所起的作用,将媒介生产要素分为四大类要素(1)媒介资源(2)资本(3)媒介劳动(4)企业家才能(3)如:以体育类报纸为例,对体育传媒资源的有效竞争与合理配置,是该报纸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较为强大的新闻资源,体育类报纸很难具备竞争力;资本(包括固定成本与流动成本)是该报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报业内各类工作人员的劳动使该报纸得以完成制作、发送与传收,而企业家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该报业是否能正常运转、是否能获得超额利润。

8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区别,他们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的关系

(1)会计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被会计人员记录到会计帐目上,是企业已支出的货币的记录。会计成本反映的是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会计成本不足以提供研究和决策生产、投资活动所需要的信息。

(2)所谓机会成本,从企业来说,指的是由于使用某一投入要素而必须放弃的这一要素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从要素所有者来说,则是指这一要素在其他可能的机会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报酬。

(3)显性成本是媒介生产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这类成本通常与资金的实际流动相联系。

隐性成本,产生于机会成本,是实际已发生的但并未以资金流动形式存在的成本,它一般不会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

9划分媒介市场结构类型的主要依据(必须掌握且能应用、能举例说明)

10 价格岐视的分类及意义,并举例说明

(1)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对同一产品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对于不同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都相等。(如:不同地区的手机、上网费用)

实施条件:

第一,存在可以分隔的市场。

第二,被分隔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2)二级价格岐视:指垄断厂商对一定数量的同种产品收取一种价格,对另外一定数量的该产品收取另一种价格。(如:媒介产品的批发价与零售价)

(3)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在销售产品时,将每单位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出售以获得最大可能的利润。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如零售商对不同购买个体的最终成交价)。

意义:使厂商收益的最大化;使厂商不同销售形式的产品边际收益相等。

三综述题:

1 媒介市场的双重属性,及其在媒介经济学中的应用(一定掌握)

(1)双重属性:与普通商品不同,媒介产品具有双重目标市场:(1)普通受众:报纸读者、电视观众、网民等;(2)广告主:在电视、报纸、网站上做广告的企业。(其他产品则不同,红烧肉是卖给食者,运

动服是卖给穿衣者,他们只有一类目标受众)

(2)媒介产品双重属性的根源:产品的可重复消费性。一个苹果只能供一个人吃;

网页理论上可同时供无数人消费;将一个苹果今天吃了,明天就吃不到了;古人可以《红楼梦》,他们的儿子也可以看,今天、明天他们儿子的儿子的儿子也在看。正是由于媒介产品的可重复消费性,使他们具有条件成为广告主的传播载体。

(3)意义:媒介产品拥有者能赚双份的钱:以报纸为例,普通读者:花钱买报纸;广告主:花钱购买报纸上的广告空间。

(4)以某种体育媒介产品为例,说明媒介生产者或销售者应怎样充分利用该产品的双重属性。

2 媒介产品(或广告)千人成本计算的意义、基本原理与方法。

(1)千人成本将媒介产品的曝光总频次与所需成本关联起来:媒介产品或广告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千人次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收视总人次(千人)。

(2)意义:本指标可帮助媒介生产者、销售者及购买者实现媒介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即以较低的媒介费用获得较高的广告曝光频次。它不是广告主媒介购买的主要依据,也是媒体制定广告价格的重要参考。(3)方法举例:

某频道的覆盖人口为12亿,在该频道播出的电视剧月平收视率为2%,在该电视剧中的插播广告(15秒)的单价(每天)为1.5万元(刊例价),折扣为8折。以电视剧的收视率作为其插播广告的收视率,求该广告的千人成本(要求列出公式计算)。

千人成本=15000*0.8*30/((1200000000*0.02*30)*/1000)

(注:分子为一个月的广告播出总费用,分母为一个月的收视总人次(千人))

点收视成本=15000*0.8*30/(2*30)

(注:2%的收视率意味着:收视点=2)

3 千人成本与点收视成本的异同点与应用范围。

(1)二者定义

(2)千人成本是“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调研范围是哪个地区,其参考意义均为“买到一千人次收视所花费的广告金额”;点收视成本则是“相对的”、“地域针对性”极强的,如果某广告在北京5与中央1同时播放,点收视成本均为2万元/收视点,在北京5意味着2万元的广告费用买来(1000万人*1%)人次收看该广告,在中央1播放则意味着2万元的广告费买来(12亿*1%)人次收看该广告。即,不同的地域之间,其千人成本有可比性,点收视成本是没有可比性的。

(3)但是,在比较同一地域的不同频道或不同节目的收视成本时,由于其覆盖人口(该频道的最大可能收看人口)完全相同,则千人成本与点收视成本的比较价值及比较结果均是相同的。而且,由于点收视成本不需要统计覆盖人口(媒介调查中,覆盖人口的准确统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计算更为方便。

4 对媒介产品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见第二章讲义课后思考:要求,能针对某类媒介产品进行举例分析

如:对《今日说法》的栏目分析

(1)频道方向分析(性质):中央1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频道

(2)目标受众特征分析:《今日说法》是瞄准的受众群是谁?

(3)受众需求分析:2中所设定的受众群最喜欢哪一类法制节目(今日说法是否能满足其媒介需求)(4)媒介供给分析(国内法制类节目的供给状况)

(5)中央一频道节目的总体设置分析(略)

(6)收视率分析(意义与方法)

(7)收视成本分析(千人成本)

(8)从本电视转播中能看到的广告商(广告与节目的受众群是否吻合)

(9)哪些频道(或节目)与本频道形成竞争

(10)分析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市场结构

(11)举例说明,如何调查本节目的效用?

(12)对于这类节目,边际效用递减趋势是否明显?由此可见,它的边际替代递减趋势是否明显?

(13)假设重庆市民看本节目,那么,在这次媒介生产中,媒介制作,媒介发送,媒介传送的分别是谁?

(14)这次比赛直播后,第二天又进行重播,则其边际报酬明显递减,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15)同样,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6)本节目可以是看视为下列三种媒介市场的哪一类:

(1) 完全垄断的媒介市场?(2) 寡头垄断的媒介市场?(3)完全竞争的媒介市场

5 与其他媒介产品相比,试论述体育领域相关传媒的特性与发展方向。

6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

(1)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企业或工厂的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从成本的角度分析,规模经济是指产量增加而长期平均成本减少;如果产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也增加,就是规模不经济。

(2)范围经济:如果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成本更低,就存在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反之,就存在范围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ope) 。

(3)例如:在某学校,以前是由两家小公司A、B分别打印与复印,后合并为一家后,成本降低了,这属于范围经济;如果A的复印业务量增加使平均成本降低,则属于规模经济。

(4)范围经济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联合生产,其成本降低的根本原因是不同产品生产间的协同效应;规模经济则是一种产品生产量的变化,其成本降低的根本原因是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比例的降低,即平均固定成本减少。

7 举例阐述博弈论在媒介经济学中的应用.

(1)以囚犯困境理论说明寡头垄断中的降价策略。

(2)以笼中猪理论说明为什么在媒介市场上,占有更多媒介资源者,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

8 画图说明边际完全替代品、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

(左图)U1上的每一个点斜率是相同的,原因说明:。

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

(右图)在U1上,只有A点是效率最高的,其他点都意味着X或Y的浪费;因为只有X与Y完全匹配时,二者才能产生最大效用(如A、B、C点)

判断题改错题举例(判断0.5分,改错1.5分)

1媒介产品价格变化会产生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2 降价策略适用于价格需求弹性高的媒介产品。()

3媒介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有关,而媒介需求变化受价格以外因素的影响。()

4 不全面考察受众的媒介需求,则难以准确界定两种媒介产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5 研究消费者偏好对媒体经营者是很重要的,对广告主而言,则没有现实意义。6在垄断竞争的媒介市场上,实力最弱者总是最先倒下。()

7 羽毛球世锦赛由以前的两年一届改为现在的一年一届,从媒介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角度来看,这一改变对赛事传播与营销是有利的。()

8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乒乓球双打比赛规定同一国家的两对选手必须在同一半区,即在决赛中不可能出现同一国家选手相遇的情况;这种规则有利于吸引观众、提高受众效用、从而有利于提高赛事的传播效益。()

9 排球的自由人制、取消发球擦网违例、乒乓球大球制等,这有利于增加比赛回合,提高其观赏性,从而提高受众效用。()

10 某记者写好了的新闻稿寄到新华社,这不属于媒介发送。()

11 从短期看,媒介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化,是一条水平线,而平均固定成本是一斜率为正值的直线)。()

12 现行媒介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出现需求缺口;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出现供给缺口。

13 媒介厂商的短期平均收入大于短期平均成本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14 边际效用可以为负值,总效用也可以为负值。()

15 边际效用最高时,总效用达到最高点()。

16 显性成本,产生于机会成本,是实际已发生的但并未以资金流动形式存在的成本,它一般不会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

17 某健身娱乐场馆采取会员卡制(办1000元消费卡可以享受8折待遇),这属于三级价格歧视。()

18 选手表演后,现场观众为每位选手打分来表达其效用,如果用的是10制,则属于基数法,如果采用排名次的方法,则属于序数法。()

19 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点,其相同点是:曲线上所有各点的效用不同,不同点是:每个点消费两种产品的比例相同。()

20 垄断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其先决条件一是消费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二是不同市场或市场的各个部分能有效被分割开来。()

应用思考题举例:

1 举例说明媒介资源(尤其是体育媒介资源)的稀缺性

2 举例说明体育媒介产品目标受众的双重性。(一般受众与与广告主)

举例说明媒介产品的特性(如:可重复消费性,较低的边际成本)

3 如何理解媒介产品价格变化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例:本月电影票价格下降,一方面,与上个月相比,你可以用同样的钱,看更多的电影,相当于你的收入增加——收入效应,另一方面,意味着本月你在看相同数量电影的基础上,有更多的钱买其他的媒介产品——替代效应)

4 举例说明降价策略不适用于价格需求弹性低的媒介产品。

10 赵本山年年上春晚的现象正常么?试用媒介经济学原理对此现象进行讨论。

11 形成垄断的原因有哪些?(见讲义7)

12 在垄断竞争的媒介市场上,实力最强者为什么有时最先倒下?试用三个情敌决斗来解释其中的原因。

13 从受众效用的角度分析NBA登陆中国会对CBA形成怎样的影响?

14 羽毛球世锦赛由以前的两年一届改为现在的一年一届,从媒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改变是否对赛事传播与营销有利?(其赛事直播的媒介产量提高了,但频次增加会对受众效用形成怎样的影响?它又会如何影响媒介价格?)

15 经调查,现在的中老年人比较喜欢看京剧,看体育项目时则比较喜欢排球?请问这种收视偏好是怎样形成的?(是年龄因素、生理因素还是社会因素、成长阅历所造就的?)

16 NBA为什么要采用各种策略来均衡各队实力?(对受众而言,观看实力相差悬殊的比赛时其效用会不会很高)中国的职业联赛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17 中国男足与中国男排在同一年取得了亚洲杯亚军,他们从国家体委拿到了相同额度的奖金,但二者通过接受企业赞助拿到的奖金,彼此就相差太远了。这种现象如何从媒介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国家颁奖依据是球队对国家的贡献;企业赞助依据是球队的受众效用以及因此而为企业带来的宣传效应)

18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乒乓球双打比赛规定同一国家的两对选手必须在同一半区,即在决赛中不可能出现同一国家选手相遇的情况。这从竞技的角度来看合理么?但从媒介经济学的角度、从项目发展的市场学需求来看,这种规则是否合理?

19 请回顾一下,近十几年来,哪些项目的规则频频修改?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球?还是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他们为什么修改规则?是什么逼迫他们修改规则(市场需求)?

(总体上看,其规则的修改主要目的有两类:一,增加比赛的观赏性;二,为转播商、赞助商服务。当然,前者也可以间接服务于后者。

例如:排球的自由人制、取消发球擦网违例、乒乓球大球制等,都是为了增加比赛回合,提高其观赏性。而排球采用彩色球则是为了增强转播效果,排球、羽毛球改为每球得分制、乒乓球11分制等均是从有利于控制电视转播时间的角度来制定的,排球的技术暂停则主要是为转播商或赞助商提供广告时段,所有这些,对项目本身而言并非有利,很多运动员、教练员也反对这种规则的修改,但在体育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经济利益成为项目发展的根本,规则服务于经济利益也就见怪不怪了。)

20 从强盗分赃的例子中,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先发优势是多么重要;但有的时候,后发优势会占主导地位。

在跳水比赛,预赛中排名最高的选手通常在决赛中最后一个出场,而在最后一跳时,通常根据本跳之前的得分,让排名最靠前的选手最后一个出场。你如何解释这种规则?

(1 最好的选手最后出场,有利于提高悬念,增加受众效用)

2 这种规则的出发点之一是让优秀选手受益,即最后出场的选手具有后发优势。因为在跳水、体操这样的表演评分类项目中,难定与稳定性是一对矛盾,难度低则起评分低,高难度则意味着高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后出场的选手可以根据前面选手的表现选择适宜的难度:如果前面选手得分较低,自己可选择较低的难度,增加自己的稳定性;如果前面选手得分很高,则自己选用较高难度,放手一搏。)

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华大学课程考试(考查)试题卷( B 卷) 试卷编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12分。) 1.商业银行最早萌芽于17世纪末叶设立的() A. 瑞典国家银行 B. 英格兰银行 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2.按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准货币指() A. 流通中的现金 B. 活期性质存款 C. M2-M1 D.储蓄存款 3.商业汇票签发后,必须经过债务人的认可和承认,即债务人签字、划押、盖章的过程,这一行为称为() A.背书 B.承兑 C.贴现 D.转让 4.在商品的赊买赊卖过程中,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交易媒介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5.2月10 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3.00美元=100.00日元 2月15 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1.00美元=100.00日元。则贬值的货币是()B. 日元 C.美元和日元 A.美元 D.不能确定。6.商业银行开展的代理保险业务属于()A. 中间业务 B.表外业务 C. 资产业务 D. 负债业务 )7.商业银行开展的贷款承诺业务属于( A. 中间业务 C. B.D. 负债业务表外业务资产业务8.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或黄金,意味着() A.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B.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等额扩张 C.基础货币流入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减少,货币供应量多倍收缩 D.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多倍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分,共16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1.人民币符合以下特点() A. 是信用货币 B.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C.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D.是典型的国家货币 E.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有() A. 准备金 B. 应收现金 C.存款 D.同业存款 E.贷款 F.证券 3.银行保持超额准备金的目的是() A. 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 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C.用于银行间票据交换差额的清算 D.应付不可预料的现金提取 E.等待有利的贷款或投资机会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 A. 充当最后贷款人 B. 代理国库 C.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实现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清算 5.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包括()。

人格心理学重点讲解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 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 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 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 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 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 二、人格主题 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 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 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 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 2、新精神分析 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 4、行为主义学习论 5、人本主义 6、认知主义 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 1、经典精神分析 优点: (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 (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 缺点: (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 (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 (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 2、新精神分析 优点: (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缺点: (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 (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 (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 3、行为主义学派 优点: (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 (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

缺点: (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 (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 (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 4、人本主义学派 优点: (1)关注积极方面 (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缺点: (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 (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5、人格特质理论 优点: (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 (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 缺点: (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 6、认知学派 优点: (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 (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 缺点: (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 (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 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统合性) 2、稳定性 3、功能性 4、独特性 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 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 (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 (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者 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考试有4个,占12分) 1、信用 2、格雷欣法则 3、商业银行 4、货币制度 5、货币供给 6、金融市场 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8、货币乘数 9、货币政策10、金融11、基础货币12、金融工具13、股票 二、单选题(考试有20题,共20分) 1、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是(C) A.商业银行 B.投资银行 C.中央银行 D.保险公司 2、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货币政策目标是__A____ 。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D) A.商业银行 B.投资银行 C.中央银行 D.政策性很行 4、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__C____。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货币贮藏职能 5、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各国货币管理当局所接受的划分货币的层次标准是各种金融工具的_D_____。 A相关性B可测性 C可控性D流动性 6、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__D____。 A安全性B流动性 C收益性D偿还性 7、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在__B____下出现的现象。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 8、四大银行中最晚成立的是(A )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9.我国香港地区的中央银行制度类型属于(D) A.单一型 B.复合型 C.跨国型 D.准中央银行型 10、效果比较猛烈、不宜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___B_______。 A 公开市场业务 B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再贴现率 D 贷款额度 11、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___D___。 A、商品批发B商品零售C、商品代销D商品赊销 12、下列关于货币供给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B___。 A反映的是货币的流量B反映的是货币的存量 C是一个动态概念D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13、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___D___。 A支付中介B信用创造 C金融服务D信用中介 14、唯一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是A。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政策性银行D投资银行 15、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____C__。 A公定利率B一般利率C官定利率D固定利率 16、商业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只能用于___C___。 A固定资产投资B弥补信贷缺口 C解决头寸调度中的困难D证券交易 17、进行短期融资工具交易的市场属于_B_____ 。 A资本市场B货币市场C外汇市场D黄金市场18、基础货币表现为__A____ 。 A中央银行的负债B中央银行的资产 C商业银行的负债D商业银行的资产 19、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是__A____。 A单一制B多元制C准中央银行制D跨国式20、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物价指数是__A____。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 一、 概念解释 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14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 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

(期末考试复习)金融学试题库

金融学试题库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金融的本源性要素是【 A 】 A. 货币 B. 资金 C. 资本 D. 市场 2.商品价值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 D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货币最早的形态是【 A 】 A. 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 电子货币 6.最适宜的实物货币是【 C 】 A. 天然贝 B. 大理石 C. 贵金属 D. 硬质合金硬币 7.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D 】 A. 银圆 B. 铜钱 C. 金属刀币 D. 贝币 8.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其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C 】 A. 本身价值大于其货币价值 B.本身价值等于其货币价值 C. 本身价值小于其货币价值 D. 无法确定 9.在货币层次中M0是指【 C 】 A. 投放的现金 B. 回笼的现金 C. 流通的现金 D. 贮藏的现金 10.从近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D 】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1.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C 】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2.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3.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B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4.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5.货币在支付租金、赋税、工资等的时候发挥的职能是【 D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6.观念货币可以发挥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C 】 A. 银本位 B. 平行本位 C. 双本位 D. 金本位 19.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B 】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德国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韶关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年级 __ _ _ 专业 __ ___ 班级 _ _ 学号 姓名 ____ ___ 注:1、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 2、此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 单项选择 题:(下 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 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 、普通商品 B 、特殊商品 C 、一般等价物 D 、特殊等价物 2、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 、民间信用 3、目前,我国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 ) A 、固定汇率制 B 、弹性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管理浮动汇率制 4、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那么该笔贷款属于五级分类法中的:( ) A 、关注 B 、次级 C 、可疑 D 、损失 5、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6、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 B 、币值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7、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为3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 A 、11.91万 B 、119.1万 C 、118万 D 、11.8万 8、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 A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表现为 1.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2.心理机能的分裂 3.神经生理分化 自我—非我的分裂可以通过两种技能即认知改组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测量来确定。 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基本假设: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1.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件。 2.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3.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4.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5.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 中做出选择。 6.范围推论: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7.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8.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与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新) 9.片断推论:个人构念系统中存在彼此分离、不一致的亚层次构念。 10.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11.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以便 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控制点理论由罗特提出 ★EAS气质模型划分了三个气质维度: 1.情绪性 2.活动性 3.交际性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阿尔波特认为有3种类型的特质: 1.根本特质——在顶层

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

管理 管理与非管理的区别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方式、低资源浪费)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结果、高目标达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分类组合,谁去完成任务,信息与决策过程等; 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进行沟通,解决冲突等。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按计划完成等。 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与计划:产生方案、制定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领导:确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控制:识别和纠正偏差 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子)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附加模块 古典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 泰罗(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 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配合(人事管理原则)、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密切配合以达“双赢”

《金融学》试题A及答案

韶关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年级 __ _ _ 专业 __ ___ 班级 _ _ 学号 姓名 ____ ___ 注:1、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 2、此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 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 、普通商品 B 、特殊商品 C 、一般等价物 D 、特殊等价物 2、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 、民间信用 3、目前,我国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 ) A 、固定汇率制 B 、弹性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管理浮动汇率制 4、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那么该笔贷款属于五级分类法中的:( ) A 、关注 B 、次级 C 、可疑 D 、损失 5、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6、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 B 、币值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7、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为3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

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A、11.91万 B、119.1万 C、118万 D、11.8万 8、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A、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C、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D、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9、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短期临时性借贷活动是:() A、贷款业务 B、票据业务 C、同业拆借 D、再贴现 10、一般是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为目标,盈利目标居次要地位的金融机构是:() A、中央银行 B、存款货币银行 C、投资银行 D、政策性银行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等价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E、一般价值形式 2、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应具有以下特点()。 A、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B、是可兑现的银行券 C、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 D、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E、法偿能力是有限的 3、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主要有()。 A、利润的平均水平 B、资金的供求状况 C、物价的变动幅度 D、国际经济环境 E、政策性因素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种种原因而推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这时,货币就发挥着贮藏手段的职能。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尺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3.证券交易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4.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5.浮动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D ) A.汇丰银行 B.花旗银行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 — 3.证券交易所—— 4.出口信贷—— 5.浮动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 ) A .汇丰银行 B .花旗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丽如银行 2.( ) 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 A .消费需求 B .投资需求 C .社会总储蓄 D .社会总需求 3.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 )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 D 。第四道防线 4.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

( ) A .单一银行制 B .总分行制 C .持股公司制 D .连锁银行制 5.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提出的确定一国储备量的指标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国 ( ) 个月的进口额 A .三 B .六 C .九 D .十 6.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 ) A .直接投资 B .银团贷款 C .赊销 D 。出口信贷 7.金本位制下, ( ) 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A .货币含金量 B .铸币平价 C .中心汇率 D .货币实际购买力 8.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 A .国际开发协会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国际清算银行 9.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 ( )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专业银行 D .投资银行 10.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 ) A .汇率 B .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 .基础货币四、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 ) A .信用风险 B 。资产负愤失衡风险 C ,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 D .竞争的风险 E .市场风险 2.按照外汇支付方式划分的汇率是 ( ) A .卖出汇率 B .买人汇率 C .信汇汇率 D .票汇汇率 E .电汇汇率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金融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金融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固定利率 2、商业银行 3、活期存款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贴现 1、下列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是______ A商业票据市场B国库券市场 C股票市场D回购市场 页脚内容1

2、各国货币管理当局所接受的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是______。 A相关性B可测性 C可控性D流动性 3、下列关于货币供给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反映的是货币的流量B反映的是货币的存量 C是一个动态概念D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4、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是______。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政策性银行D投资银行 5、商业银行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的业务是。 A、贴现 B、转贴现 C、再贴现 D、再贷款 6、商业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只能用于______。 A固定资产投资B弥补信贷缺口 C解决头寸调度中的困难D证券交易 7、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货币政策目标是______ 。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8、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 页脚内容2

A安全性B流动性C收益性D偿还性9、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______。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D货币贮藏职能 10、基础货币表现为______ 。 A中央银行的负债B中央银行的资产 C商业银行的负债D商业银行的资产 11、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______ A流通中的现金 B流通中的现金+银行的活期存款 C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流通中现金+单位活期存款+信用卡存款 12、由工资提高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______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结构失衡型通货膨胀D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13、现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为______ A金属货币B纸币 页脚内容3

(完整word版)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过程(四个) 1、计划工作(目标、方案) 2、组织工作(分工、协调、部门) 3、领导工作(指导、奖惩、指挥) 4、控制工作(标准、检查或考核、纠偏) 二、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从本质上说,管理者需要为别人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作业者只需要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此答案为老师口述内容,详情参阅各自课堂笔记!)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抽象逻辑思维) 2、人际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很重要) 3、技术技能 四、管理者的分类或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 1、人际方面的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者、纠纷调解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五、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客观规律性,反对经验论 管理的艺术性——实践性,反对模式论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式选择的技巧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理论: 科学管理——泰勒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行政管理理论——韦伯 1、科学管理——泰勒 泰勒制的内容: 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观点: 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C、实施科学管理要求精神上的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以下六个管理制度:

A、最佳动作原理 B、合理的日工作量或恰当的工作定额原理 C、第一流工人制 D、刺激性付酬制度 E、职能管理原理或职能工长制 F、例外原理 对泰勒制的评价: 贡献: A、泰勒制提出科学操作代替传统的个人经验 B、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 C、管理职能与执行的分离 局限性: A、泰勒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 B、泰勒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C、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会产生劳资双方的精神变革 PS:科学管理原理的四个实验(具体内容见PPT) A、动作时间研究 B、搬运生铁的试验 C、铁锹的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管理的十四项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 (2)责权对等。 (3)纪律严明。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常考) (10)秩序。 (11)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性。 (14) 团结精神。 管理的五项职能: A、计划: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B、组织: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C、指挥: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D、协调: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E、控制: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