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一)姓名省市县/市/区康复训练定点机构名称训练的起止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始年____月___日结束使用说明为做好中国残联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业务管理,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任务要求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主要用于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
档案内容涉及功能和效果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服务记录等康复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与服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一、康复档案的使用及填写(一)训练登记筛选7岁以下、诊断明确、身体状况稳定、家长配合的脑瘫儿童,纳入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任务,由具体负责的康复专业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包括:粗大运动、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语言沟通、认知和社交六大领域。
各康复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使用的评估方法和评价量表进行训练评估,按实际得分及时填写评估结果,原则上要求康复训练评估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三)评估评估结果(提高分数)为:本次评估得分-前次评估得分;提高1分以上为“有效”;提高分数占评估项目满分总分的20%以上为“显效”(四)康复计划根据功能和效果评估结果,由各类康复专业人员、脑瘫儿童家长、志愿者等组成康复小组,针对当前的主要障碍制定和调整康复计划,原则上要求康复计划制定、调整至少每季度一次,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作简要的记录。
(五)年度评估、总结“年度评估、总结”包括:效果评估、家长培训、家长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等内容。
“效果评估”为:本年度评估得分末次-初次评估得分;“家长培训、家长对培训满意度和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须有家长签名,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将年度评估、总结情况及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等及时填入档案。
(六)康复记录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原则上要求至少每月填写一次二、康复训练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一)使用脑瘫儿童康复档案是项目实施监测管理重要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康复服务的规范化开展,各定点康复机构应按要求认真填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姓名省市区、县(市)街道、乡镇使用说明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并要求纳入国家(一)训练登记(二)训练评估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表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和康复员共同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和判定训练效果提供客观依据;中期评估(康复训练的第六个月末),应按照“评估估标准”,由康复指导人员和康复员共同对训练对象再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掌握训练对象功能障碍和困难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康复训练的第十二个月末),应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60个项目,运动能力训练包括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盖、系扣子、穿珠子、折纸13项;感知能力训练包括注视物体、追视移动物体、分辨味道、分辨气味、分辨常见生活注视物体、追视移动物体、分辨味道、分辨气味、分辨常见生活环境声音、触觉分辨6项;认知能力训练包括认识物体的存在、物品归类、认识物体之间常见关系、认识颜色、认识方位、认识形品归类、认识物体之间常见关系、认识颜色、认识方位、认识形状、分辨有无、认识蔬菜、水果等食品、知道天气情况、知道因果关系、点数、认识时间、认识钱币13项;语言交往能力训练包括知道自己的名字、服从简单的指令、表达需求、说简单的短名、语言交流、书写的基本能力6项;生活自理15项;(四)训练记录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
训练记录要求二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评估与总结”表包括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
智力康复训练的第六个月末进行中期评估、记分,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存在的主要要功能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训练进行了哪些调整。
中国残联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康复训练档案
7、进一步的建议和意见:
家长签名: 负责人员签名: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至 年 月 年度评估总结
1、本年初次至末次评估提高分数分
2、儿童康复训练:□显效 □有效 □无效
3、参加有组织的文化、体育、娱乐等社会融入活动:次
4、家长培训:次 □集中授课 □亲子同训 □个别指导 □家庭辅导
7、进一步的建议和意见:
家长签名: 负责人员签名: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至 年 月 年度评估总结
1、本年初次至末次评估提高分数分
2、儿童康复训练:□显效 □有效 □无效
3、参加有组织的文化、体育、娱乐等社会融入活动:次
4、家长培训:次 □集中授课 □亲子同训 □个别指导 □家庭辅导
5、家长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是否签有劳动合同
从事康复工作年限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
二、受训儿童登记表
年度
序
号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户口地址
(县市区、街道乡镇)
诊断
结果
初始训
练时间
(年月)
累计训
练时间
(个月)
安置
班级
(科室)
主要个
训老师
收费标准
元/月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
三、家长培训登记表
培训日期
培训
天数
授课老师
姓名
当前主要针对的问题:
康复训练计划(训练方案):
负责人签名: 其他参加人员签名:
家长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当前主要针对的问题: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家长培训登记表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填表说明:此表由街道(乡镇)残联填写,并报县(市、区)残联审核汇总。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姓名省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使用说明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
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智力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增设了评分等级,以提高训练评估的敏感度,更有利于基层使用。
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7岁以下和部分18岁以下非在校贫困智力残疾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和“评估标准”进行,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60个项目(详见“训练评估”)。
(三)训练计划康复训练人员、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以及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空白)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姓名省市县/市/区康复训练定点机构名称:南阳市吉福能力康复训练中心训练的起止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始年____月___日结束使用说明为做好中国残联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业务管理,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任务要求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主要用于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
档案内容涉及功能和效果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服务记录等康复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与服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一、康复档案的使用及填写(一)训练登记筛选7岁以下、诊断明确、身体状况稳定、家长配合的脑瘫儿童,纳入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任务,由具体负责的康复专业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包括:粗大运动、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语言沟通、认知和社交六大领域。
各康复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使用的评估方法和评价量表进行训练评估,按实际得分及时填写评估结果,原则上要求康复训练评估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三)评估标准评估结果(提高分数)为:本次评估得分-前次评估得分;提高1分以上为“有效”;提高分数占评估项目满分总分的20%以上为“显效”(四)康复计划根据功能和效果评估结果,由各类康复专业人员、脑瘫儿童家长、志愿者等组成康复小组,针对当前的主要障碍制定和调整康复计划,原则上要求康复计划制定、调整至少每季度一次,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作简要的记录。
(五)康复记录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原则上要求至少每月填写一次(六)年度评估、总结“年度评估、总结”包括:效果评估、家长培训、家长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等内容。
“效果评估”为:本年度评估得分末次-初次评估得分;“家长培训、家长对培训满意度和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须有家长签名,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将年度评估、总结情况及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等及时填入档案。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new
4、家长培训:次□集中授课□亲子同训□个别指导□家庭辅导
5、家长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6、家长对儿童康复的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7、进一步的建议和意见:
家长签名:负责人员签名:评估日期:年月日
(六)康复记录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 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记录日期年月日
训练人员签名
5、家长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6、家长对儿童康复的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7、进一步的建议和意见:
家长签名:负责人员签名:评估日期:年月日
年月至年月年度评估总结
1、本年初次至末次评估提高分数分
2、儿童康复训练:□显效□有效□无效
3、参加有组织的文化、体育、娱乐等社会融入活动:次
康复计划(续)
当前主要针对的问题:
康复训练计划(训练方案):
负责人签名:其他参加人员签名:
家长签名:日期:年月日
当前主要针对的问题:
康复训练计划(训练方案):
负责人签名:其他参加人员签名:
家长签名:日期:年月日
当前主要针对的问题:
康复训练计划(训练方案):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姓名省市县/市/区康复训练定点机构名称训练得起止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始年____月___日结束使用说明为做好中国残联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得组织实施与业务管理,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得任务要求与项目管理工作得需要,制定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主要用于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得监测、检查与督导。
档案内容涉及功能与效果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服务记录等康复流程中得重要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与服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具有重要得意义,此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一、康复档案得使用及填写(一)训练登记筛选7岁以下、诊断明确、身体状况稳定、家长配合得脑瘫儿童,纳入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任务,由具体负责得康复专业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包括:粗大运动、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语言沟通、认知与社交六大领域、各康复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使用得评估方法与评价量表进行训练评估,按实际得分及时填写评估结果,原则上要求康复训练评估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三)评估标准评估结果(提高分数)为:本次评估得分-前次评估得分;提高1分以上为“有效";提高分数占评估项目满分总分得20%以上为“显效”(四)康复计划根据功能与效果评估结果,由各类康复专业人员、脑瘫儿童家长、志愿者等组成康复小组,针对当前得主要障碍制定与调整康复计划,原则上要求康复计划制定、调整至少每季度一次,由具体负责得专业人员作简要得记录。
(五)年度评估、总结“年度评估、总结”包括:效果评估、家长培训、家长对孩子康复得满意度等内容。
“效果评估”为:本年度评估得分末次-初次评估得分;“家长培训、家长对培训满意度与对孩子康复得满意度”须有家长签名,由具体负责得专业人员将年度评估、总结情况及进一步康复得意见等及时填入档案。
(六)康复记录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得主要内容、训练中出现得问题及解决得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原则上要求至少每月填写一次二、康复训练档案使用得注意事项(一)使用脑瘫儿童康复档案就是项目实施监测管理重要得措施,有利于促进康复服务得规范化开展,各定点康复机构应按要求认真填写。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空白)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姓名省市县/市/区康复训练定点机构名称:南阳市吉福能力康复训练中心训练的起止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始年____月___日结束使用说明为做好中国残联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业务管理,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任务要求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主要用于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
档案内容涉及功能和效果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服务记录等康复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与服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一、康复档案的使用及填写(一)训练登记筛选7岁以下、诊断明确、身体状况稳定、家长配合的脑瘫儿童,纳入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任务,由具体负责的康复专业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包括:粗大运动、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语言沟通、认知和社交六大领域。
各康复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使用的评估方法和评价量表进行训练评估,按实际得分及时填写评估结果,原则上要求康复训练评估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三)评估标准评估结果(提高分数)为:本次评估得分-前次评估得分;提高1分以上为“有效”;提高分数占评估项目满分总分的20%以上为“显效”(四)康复计划根据功能和效果评估结果,由各类康复专业人员、脑瘫儿童家长、志愿者等组成康复小组,针对当前的主要障碍制定和调整康复计划,原则上要求康复计划制定、调整至少每季度一次,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作简要的记录。
(五)康复记录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原则上要求至少每月填写一次(六)年度评估、总结“年度评估、总结”包括:效果评估、家长培训、家长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等内容。
“效果评估”为:本年度评估得分末次-初次评估得分;“家长培训、家长对培训满意度和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须有家长签名,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将年度评估、总结情况及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等及时填入档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姓名省市区)(市、县(街道)乡镇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使用说明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是《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
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广东省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中残联编制的《脑瘫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训练任务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康复评估与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细化了评估内容,以提高训练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基层使用。
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一)训练登记筛选18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脑瘫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进行。
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的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题调整训练计划。
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分A、B两份,A表评估内容共11个项目,供医疗康复机构使用,B表评估内容共7个项目,共非医疗康复训练机构使用(详见“评估量表”)。
(三)训练计划康复训练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确定长期与近期康复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记录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记录一、康复训练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特点是肌肉协调能力的障碍和运动功能的受限。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记录一位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效果。
二、患儿情况介绍患儿小明,男性,6岁,被诊断为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
他的家庭非常重视他的康复训练,每周定期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三、康复训练方案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础,通过各种运动和手法,改善患儿的肌张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
我们为小明设计了一系列的物理治疗方案,包括拉伸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
通过定期的物理治疗,小明的肌张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肢体运动也变得更加协调。
2.语言训练脑瘫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语言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通过音标练习、发音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训练,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流利和准确。
3.认知训练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将认知训练纳入康复训练方案中。
通过益智游戏、记忆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训练,小明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了改善。
四、康复训练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小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的肌张力明显减轻,肢体运动更加灵活和协调。
在生活中,他能够更好地独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动,如穿衣、洗脸等。
同时,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自信和积极。
五、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家庭和医疗机构应该共同合作,为脑瘫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训练服务。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姓名省市县/市/区康复训练定点机构名称训练的起止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始年____月___日结束使用说明为做好中国残联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业务管理,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任务要求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主要用于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
档案内容涉及功能和效果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服务记录等康复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与服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一、康复档案的使用及填写(一)训练登记筛选7岁以下、诊断明确、身体状况稳定、家长配合的脑瘫儿童,纳入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任务,由具体负责的康复专业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包括:粗大运动、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语言沟通、认知和社交六大领域。
各康复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使用的评估方法和评价量表进行训练评估,按实际得分及时填写评估结果,原则上要求康复训练评估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三)评估标准评估结果(提高分数)为:本次评估得分-前次评估得分;提高1分以上为“有效”;提高分数占评估项目满分总分的20%以上为“显效”(四)康复计划根据功能和效果评估结果,由各类康复专业人员、脑瘫儿童家长、志愿者等组成康复小组,针对当前的主要障碍制定和调整康复计划,原则上要求康复计划制定、调整至少每季度一次,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作简要的记录。
(五)年度评估、总结“年度评估、总结”包括:效果评估、家长培训、家长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等内容。
“效果评估”为:本年度评估得分末次-初次评估得分;“家长培训、家长对培训满意度和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须有家长签名,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将年度评估、总结情况及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等及时填入档案。
(六)康复记录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原则上要求至少每月填写一次二、康复训练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一)使用脑瘫儿童康复档案是项目实施监测管理重要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康复服务的规范化开展,各定点康复机构应按要求认真填写。
4脑瘫康复救助档案18项评估
27、触到放在左后方45度的玩具后恢复坐位
28、右侧坐,双臂游离,保持5秒钟
29、左侧坐,双臂游离,保持5秒钟
30、从坐位慢慢回到俯卧位
31、从坐位到右侧转到四点跪位
32、从坐位到左侧转到四点跪位
33、不用双臂协助,向左/右水平转动90度
34、坐在小凳上,不需任何帮助,保持10秒钟
训练评估----内容
运
头控、 翻身、
动
坐、 爬、
功
站、
转移
能
步行、 上下台阶、
10
伸手抓物 捏取物体
生
18 项
活 自
进食、 穿脱衣物、
理
洗漱、
4
入厕
社
会
理解、
生
表达、
活
做家务
4
集体活动
评分标准
3分:不需他人帮助能独立完成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2分:需他人小部分帮助才能完成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俯 卧 :右前臂支撑,左臂伸直向前 左前臂支撑,右臂伸直向前 从右侧翻身到仰卧位 从左侧翻身到仰卧位 用上肢向右水平转动90度 用上肢向左水平转动90度
脑瘫的异常姿势
评定项目— 3 坐
保持独立坐位3分钟 (8个月龄以上)
1、坐在地上
2、坐在凳子上
3分:独立完成 2分:需要小部分帮助 1分:需要大部分帮助 0分:完全依赖帮助
评定项目— GMFM88项8、上下台阶
84、单手扶持,上4级台阶,一步一级 85、单手扶持,下4级台阶,一步一级 86、不用扶持,上4级台阶,一步一级 87、不用扶持,下4级台阶,一步一级 88、双脚同时从15cm高的台阶跳下
评定项目— 9 伸手抓物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
脑瘫儿童康复档案姓名省市县/市/区康复训练定点机构名称训练的起止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始年____月___日结束使用说明为做好中国残联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业务管理,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任务要求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主要用于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
档案内容涉及功能和效果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服务记录等康复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与服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将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一、康复档案的使用及填写(一)训练登记筛选7岁以下、诊断明确、身体状况稳定、家长配合的脑瘫儿童,纳入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任务,由具体负责的康复专业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包括:粗大运动、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语言沟通、认知和社交六大领域。
各康复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使用的评估方法和评价量表进行训练评估,按实际得分及时填写评估结果,原则上要求康复训练评估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三)评估标准评估结果(提高分数)为:本次评估得分-前次评估得分;提高1分以上为“有效”;提高分数占评估项目满分总分的20%以上为“显效”(四)康复计划根据功能和效果评估结果,由各类康复专业人员、脑瘫儿童家长、志愿者等组成康复小组,针对当前的主要障碍制定和调整康复计划,原则上要求康复计划制定、调整至少每季度一次,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作简要的记录。
(五)年度评估、总结“年度评估、总结”包括:效果评估、家长培训、家长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等内容。
“效果评估”为:本年度评估得分末次-初次评估得分;“家长培训、家长对培训满意度和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须有家长签名,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将年度评估、总结情况及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等及时填入档案。
(六)康复记录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原则上要求至少每月填写一次二、康复训练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一)使用脑瘫儿童康复档案是项目实施监测管理重要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康复服务的规范化开展,各定点康复机构应按要求认真填写。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姓名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使用说明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是《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
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广东省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中残联编制的《脑瘫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训练任务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康复评估与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细化了评估内容,以提高训练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基层使用。
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一)训练登记筛选18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脑瘫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进行。
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的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
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分A、B两份,A表评估内容共11个项目,供医疗康复机构使用,B表评估内容共7个项目,共非医疗康复训练机构使用(详见“评估量表”)。
(三)训练计划康复训练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确定长期与近期康复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内容、训练安排等。
智残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姓名省 市县(市、区) 乡镇(街道)使 用 说 明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
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智力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以往《康复训练档案》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训练任务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增设了评分等级,以提高训练评估的敏感度,更有利于基层使用。
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一)训练登记筛选18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贫困智力残疾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进行。
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的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
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60个项目(详见“训练评估”)。
(三)训练计划康复训练人员、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 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以及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
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一个月填写一次。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B
株洲市一医院康复科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B (试行)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_____________ 市!(市、乡镇(街道)区)使用说明月Si瘫儿童康复训练是《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
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广东省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中残联编制的《脑瘫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训练任务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康复评估与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细化了评估内容,以提高训练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基层使用。
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训练登记筛选18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脑瘫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进行。
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 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的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
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月Si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分A、B两份,A表评估内容共11个项目,供医疗康复机构使用,B表评估内容共7个项目,共非医疗康复训练机构使用(详见”评估量表"\ (三)训练计划康复训练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确定长期与近期康复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省市
县(市、区)乡镇(街道)
使用说明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是《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
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广东省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中残联编制的《脑瘫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训练任务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康复评估与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细化了评估内容,以提高训练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基层使用。
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18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脑瘫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进行。
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的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
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
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分A、B两份,A表评估内容共11个项目,供医疗康复机构使用,B表评估内容共7个项目,共非医疗康复训练机构使用(详见“评估量表”)。
(三)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确定长期与近期康复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内容、训练安排等。
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一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阶段评估、末期评估与总结。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阶段评估,转介其他机构或其他原因结束训练时进行默契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阶段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
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末期分数和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意见。
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
“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中的项目及要求一致。
“评估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范围和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评估
计分。
“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定训练效果。
二、康复训练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使用康复训练档案是推进康复训练工作规范化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管理人员要了解康复训练档案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要组织统一使用。
(二)各地在使用康复训练档案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康复训练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并妥善保管。
(四)为了更好的发挥康复训练档案的作用,各地在使用中要认真收集意见,并反馈至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儿童康复住院病历
(1)
次
姓名: 性别: 邮编: 出生: 籍贯: 民族:
病历采集日期: 入院日期: 病历可靠性:
病史陈诉者: 父母工作单位: 父母姓名及职业:
通讯地址: 主诉:
病残史:
既往史:(外伤、中毒、惊阙、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脑、水痘、肺结核、脑膜炎、脑炎)其他史:
预防接种:(最近种痘时间,小儿麻痹、三联疫苗、乙肝疫苗、其它)
个人史:(母亲孕龄、怀孕周数、胎次)
出生前情况:(感染、中毒、先兆流产)
出生时情况:(窒息、早产)
出生后情况:(持续黄疸,颅内出血)
发育史:
出生体重:抬头:(月)翻身:(月)认人:(月)独坐:(月)
爬:(月)站立:(月)走路:(月)扶站:(月)说话:(月)
出牙:(月)喂养史:(母乳、人工、混合)辅食添加:有无
家族史:
父:母:已死亡小儿原因:(流产、早产、死亡情况)
家中其它人的健康情况:社会生活史:家庭经济情况:
地区流行病:
生活环境:住家中()托幼儿机构()日托()全托()
一、一般检查:
身长:体重:头围: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位:步态:意识状态:清醒、耆睡、朦胧、昏迷
精神状态:正常、兴奋、烦躁、谵妄、狂噪、淡漠
行为智力情况:活动:注意力:情绪:智商:
语言情况:流利、吐字不清、重复语言、暴破语言、失语(感觉性、运动性、混合性)
二、体格检查:
皮肤:黄染:皮疹:皮下结节:血管痣:周身淋巴结:
头:颅形:前颅:头发:头颅叩诊:血管杂音:眼:眼距:斜视:眼角:鼻耳:口腔:口唇:牙齿:舌质:舌苔:舌位置:高颚骨:颈:位置:甲状腺:
颈A博动:颈肌活动情况:胸部:外形:肺:心:
腹部:脊柱腰臀:外形:痛:有无肿物:四肢:生殖器:
肛门:
三、检验及其它检查:
四、问题小结:
入院诊断:
康复医生:
检查日期:
训练登记
注:1.此表由康复训练人员在相应的栏目文字描述或在“□”中划√。
2.“需要说明的情况”栏,填写表中需要进一步详细说明或未涉及到的康复训练服
务相关内容。
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ADL)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表
动作
得分
动作
得分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一、个人卫生动作(七岁前)
1洗脸、洗手1大小便会示意2刷牙2会招手招呼
3梳头3能简单回答问题4使用手巾4能表达意愿
5洗脚
二、进食动作七、床上运动
1奶瓶吸吮1翻身
2用手进食2仰卧位坐位
3用吸管吸引3坐位膝立位
4用勺叉进食4独立坐位5端碗5爬
6用茶杯饮水6物品料理7水果剥皮
三、更衣动作八、移位动作
1脱上衣1床、轮椅或步行器
2脱裤子2轮椅具椅子或便器
3穿上衣3操作手闸
4穿裤子4乘轮椅开头门5穿脱袜子5移动前进轮椅6穿脱鞋6移动手动轮椅7系鞋带扣子拉锁
四、排便动作九、步行动作
1能控制大小便(包括辅助具)2小便自我处理1扶站
⑥感觉统合功能评定表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评定结果:原始分标准分
1.前庭失调(大肌肉及平衡)
2.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
3.本体感失调(本体感不佳,身体协调不良)
4.学习能力发展不足或协调不良
5.大年龄的特殊问题
感觉统合综合评定:属感觉统合度失调。
⑦言语功能评定表
构音器官结构与运动功能的主观评估:
构音器官结构与运动功能的客观评估:
口腔轮替运动速率(DR)情况:
汉语构音能力测验
汉语构音清晰度(%):\37 = (%)
声调清晰度:韵母清晰度:声母构音清晰度:汉语构音清晰度相对年龄:
汉语构音能力测验记录表
出生年月:评估日期:
记录说明:正确“\/”; 歪曲:“×”;遗漏:“—”替代:实发音的拼音
注: 1.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进行。
2.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需逐项评估,中期和末期主要针对初次评估结果确
定的重点训练领域及项目进行评估。
3.在进行评估时,训练对象可使用假肢、矫形器、生活自助器具等辅助器具。
4.评估时应依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评分。
训练计划
训练记录
注:此表由康复训练人员每一个月将训练内容、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填写一次。
评估与总结
注:此表由康复训练人员在相应栏目文字描述或在“□”中划√。
评估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脑瘫儿童在机构或家庭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
一、评估项目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评估项目共包括7项(详见“训练评估”)
二、评分依据
依据脑瘫儿童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内容和要求、范围和程度,分为4个等级评估计分。
(详见“训练评估”)
三、效果判定
通过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进行的初次评估、阶段评估、末期默契评估的计分,判定末期训练效果(显效、有效、无效),效果判定具体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