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相 图 5
第五章 相图
极限电子浓度与溶剂的晶体结构有关 : 对一价面心立方金属, 对一价面心立方金属,极限电子浓度为 1.36; ; 体心立方结构的一价金属, 体心立方结构的一价金属,其极限电子浓度为 1.48.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石德珂主编
第五章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2.间隙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间隙原子:原子尺寸小的 间隙原子:原子尺寸小的C、N、H、O、B 等 非金属原子 H:0.046nm、N:0.071nm、O:0.060nm、C: 0.077nm 晶格畸变→点阵参数增加 性质变化 晶格畸变 点阵参数增加→性质变化,畸变越 点阵参数增加 性质变化, 小→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越大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石德珂主编
第五章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则称为不等价代换 不等价代换或 倘若代换离子间电价不相等 ,则称为不等价代换或异价代换 。 异价代换可以出现不同的代换方式 异价代换可以出现不同的代换方式 : 1、同时出现两对异价代换的离子使不平衡电价得以补偿;例:钠长石一钙长石系 、同时出现两对异价代换的离子使不平衡电价得以补偿; 的同时, 中,Ca2+代换 Na+的同时,另有 Al3+代换 Si4+,即Ca2++A13+→Na+ +Si4+的方式进 行偶合代换 2、通过附加阴离子以达晶格中的电价平衡,例如钆萤石中 Y3+代替 Ca2+的同时晶 、通过附加阴离子以达晶格中的电价平衡, 格中增加F 格中增加 -,即 Y3+ + F-→ Ca2+; 3、置换与间隙式固溶的混合:如 绿 柱石 (Be, Li, Cs)3A12[Si16O 18],它是以 、置换与间隙式固溶的混合: 固溶的混合 , Li++Cs+→Be 2+的方式保持电价平衡,额外增加的大半径阳离子 Cs+充填在晶格中 的方式保持电价平衡, 隧道” 的硅一氧四面体环 中心的巨大的 “隧道”内
第五章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原理:将体系 均匀冷却或加 热,当无相变 发生时,冷却 曲线将连续变 化。当体系内 发生相变时, 冷却曲线上会 出现折点或停 歇点。根据所 测的临界点就 可以绘出相图。
热分析法
图4-6 Cu-Ni二元相图的测定
(三)杠杆定律 杠杆定律是相图分析的重要工具,适用于两相区,可用来确定两平衡相的 成分和相对量。在相图中,任意一点都叫“表象点”一个表象点的坐标值 反映一个给定合金的成分和温度。
显然晶体结构相 同是形成无限固 溶体的必要条件。
(二)间隙固溶体
一些原子半径小于0.1nm的C、N、H、B等非金属元素因受尺寸因素影响,不能 与过渡族金属元素形成置换固溶体,却可固溶于溶剂晶格的间隙位置,形成间隙固溶 体。一般间隙半径比较小,所以形成间隙固溶体时,晶胞要涨大,造成严重的点阵畸 变,使能量增高,故固溶度受到限制。
分类 置换固溶体 溶质原子在固溶体 中所占的位置 间隙固溶体 有限固溶体 固溶度的大小 无限固溶体 固溶体中 原子的排 列情况 有序固溶体 无序固溶体
(一)置换固溶体
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中的溶剂原子,占据了溶剂晶格的结点 位置,以此种方式所形成的固溶体叫置换固溶体。
图4-1形成无限固溶体时两组元原子置换过程示意图
主要受电负性控制的正常价化合物 形成合金相 时起主导的 控制因素 以原子尺寸因素为主要控制因素的间隙相、间隙化合物和拓扑密堆相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2)间隙固溶体
溶剂原子 溶质原子
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 所形成的固溶体,溶质原子不 占据晶格的正常位置。
溶质原子一般是半径小于0.1mm的非金属元素 例如: H(0.046nm);O(0.061nm); N(0.071nm);C(0.077nm); B(0.097nm)
注意:
无论是置换固溶体还是间隙固溶体,均能引起 固溶体的硬度、强度升高。
按中间相形成时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分类: 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尺寸因素化合物
(1)正常价化合物
符合原子价规则的化合物,在AmBn中,正离子 的价电子数恰好使负离子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 构。
金属元素与周期表中的ⅣA,ⅤA,ⅥA元素 形成正常价化合物。
有较高的硬度,脆性很大。
例如:Mg2Si、Mg2Sn、Mg2Pb、MgS、MnS等
两相平衡,成分、相对量和温度 1 等因素中只有一个独立变量
0
三相平衡,三相的成分、相对 量及温度都确定
3
单相合金其中两个组元的含量 及温度三个因素均可变
两相平衡,两相的成分、数量
2
及温度中有两个独立变量
三相平衡,所有变量中只有 1 一个是独立变量
0 四相平衡所有因素都确定不变
3. 二元相图建立:
二元系(binary system)由于合金有成分 (composition) 变 化 , 所 以 其 相 图 ( phase diagram)需用纵、横两个坐标轴表示,纵轴
第五章 三元相图
三元相图的特点 [1]立体图形,主要由曲面构成; [2]可发生四相平衡转变; [3]一、二、三相区为一空间。
第一节 三元相图的成分表示方法
§5.1.1 浓度三角形
右图是一个表示合金 成分的等边三角形,称为 浓度三角形。 浓度三角形的三个顶 点代表A、B、C三个纯 组元,A-B边代表A-B二 元合金的成分,BC、AC 分别代表B-C、A-C二元 合金的成分。三角形内 任一点代表一定成分的 三元合金。
A AO AL C CO CL
B BO BL A AO AL
图中的B'OE线为一条特性线,线上合金的 A组元和C组元含量之比恒等于A0/C0,所以α 相的平衡成分点P点位于B'OE线的近A'点侧, 而液相的平衡成分点Q点位于近C'点侧。
§5.3.3 变温截面图(垂直截面图)
思考题
将成分为x的材料300克 与成分为y的材料200克熔 化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材 料,请用作图法求出新材料 的成分, 并用计算法进行验 证。
300 30% 200 70% 图 思考题3 C% 46% 300 200
推论 (1)当给定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处于两相 平衡时,若其中一相的成分给定,另一相 的成分点必在已知相成分点与合金成分点 连线的延长线上; (2)若两平衡相的成分点已知,合金的 成分点必然位于两个已知成分点的连线上。
第五章 相图
第三节 二元共晶相图及合金凝固
(2)共晶合金(分析要点) ① 凝固过程(冷却曲线、相变、组织示意图)。 ② 共晶线上两相的相对量计算。 ③ 室温组织(α+β)及其相对量计算。
2h
图4-28 Pb-Sn共晶合金平衡凝固过程示意图
1) 在液体中α 和β 同时具有析出条件,都可以析出。
2) 由于α 和β 析出过程在成分上可以互相补充和促进, 共同析出。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
(3)与纯金属结晶的比较 不同点:合金在一个温度范围内结晶; (可能性:相律分析;必要性: 成分均匀化。) 合金结晶是选分结晶:需成 分起伏。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
三、固溶体的不平衡结晶
固溶体的不平衡结晶
(1)原因:冷速快(假设液相成分均匀、固相成 分不均匀)。 (2)结晶过程特点:固相成分按平均成分线变 化(但每一时刻符合相图); 结晶的温度范围增大; 组织多为树枝状。
二元匀晶相图
一、匀晶相图及其分析 (1)匀晶转变:由液相直接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 转变。 (2)匀晶相图:具有匀晶转变特征的相图。 Cu-
Ni、 Cu-Au、 Au-Ag、Fe-Cr等
(3)相图分析(以Cu-Ni相图为例) 两点:纯组元的熔点; 两线:L, S相线; 三区:L, α, L+α。
固溶体合金的平衡结晶
图4-12 Cu-Ni合金的铸态组织
第五章相图
• .马氏体相变没有一个特定的温度, 而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18
五、 有序—无序转变
• 随温度升降而出现低温有序和 高温无序的可逆转变过程称为 有序—无序转变。
19
五、 有序—无序转变
完全有序时 为,完全
无序时 为。 如: 磁铁矿
• 有序参数 ( )( )
10
二、按相变方式分类
• 成核—长大型相变():是由程度 大、但范围小的浓度起伏开始发生 相变,并形成新相核心的相变;
• 分解():由程度小、范围广的浓度 起伏连续地长大形成新相的相变。
11
三、按质点迁移特征分类
• 扩散型相变 • 无扩散型相变:如马氏体转变。
12
四、马氏体()
• 一个晶体在外加应力的作用下通 过晶体的一个分立体积的剪切作 用以极迅速的速率而进行相变称 为马氏体转变。
4
图—
5
一、按热力学分类二级相变
• 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商 也相等,但二级偏微商不等,即:
• µµ • ( µ )( µ ) • ( µ )( µ )
6
一、按热力学分类二级相变
• ( µ )≠( µ ) • ( µ )≠( µ ) • ( µ )≠( µ ) • 即 µµ ≠;≠ ≠ β≠β α≠α • 式中β和α分别为等温压缩系数和等
第五章 三元相图
III 点: A%=20% B%=20% C%=60% 70 90 80
B 10 20 30
60 B% 50
40 30 20
40
50
C% 60
III
70 80
10 A
90 80 70 60 50 40 ← A% 30 20 10
90
C
课堂练习
1. 确定合金I、II、 III、IV的成分
30
20 10
C
B 二. 浓度三角形中具有特定意义的直线 90 II点:20%A- 50%B- 30%C III 点:20%A- 20%B- 60%C IV 点:40%A- 0%B- 60%C 60 B% 50 40 30 20 10 A 90 80 70 60 IV 50 40 ← A% 30 20 10 III 70 II 80 10 20 30 40
A
E3
TC E C3 C2 C1
B
C
e1
例二:
A e
e3
TB E1 B3 B2 E2 E B1
(二) 过某一顶点作直线
B
A% Ca1 Ba '1 Ba '2 Ca2 常数 a1′ C % Bc1 Bc1 Bc 2 Bc 2 a2 ′
合金所含由另两个顶点所 代表的两组元的比值恒定。 E
第五章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1.铁-碳合金的组元与基本相
图5-39 Fe3C及石墨的结构 a) Fe3C的结构 b)石墨的结构
11924F
第三节
复杂相图分析
2. Fe-Fe3C相图介绍
表5-7 Fe-Fe3C相图中各主要点的温度,含碳量及意义
11924F
第三节
复杂相图分析
3.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
表5-8 铁-碳合金的分类
11924F
第二节
二元相图及其类型
图5-20 Sn-Pb合金平衡结晶过程
11924F
第二节
二元相图及其类型
图5-21 亚共晶合金的结晶
11924F
第二节
二元相图及其类型
图5-22 亚共晶合金结晶过程示意图
11924F
第二节
二元相图及其类型
图5-23 相图的组织组成物
11924F
第二节
二元相图及其类型
图5-24 伪共晶区
11924F
第二节
二元相图及其类型
图5-25 伪共晶区的不同形状(阴影部分)
11924F
第二节
二元相图及其类型
图5-26 Al-Si合金系的伪共晶区
11924F
第二节
二元相图及其类型
图5-27 不平衡共晶
11924F
第二节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Laves相三种类型
MgCu2型
MgZn2型 MgNi2型
II. 拉弗斯(Laves)相
①MgCu2型:立方晶系。每个晶胞有24个原子。
Mg原子形成闪锌矿型的结构(8个); Cu原子形成四面体(16个)。 每个镁原子有4个近邻镁原子和12个近邻铜原子; 每个铜原子有6个近邻的铜原子和6个近邻的镁原子。
g Cu5Zn8)
Cu-Al系
Cu-Sn系
(3)尺寸因素化合物
这类中间相的形成主要受组元的相对尺寸所控 制。尺寸差别越大,造成的晶格畸变就越大, 畸变能也就越高。 分类: 间隙化合物;拉弗斯(Laves)相
I. 间隙化合物
由原子半径较大的过渡族金属元素和原子半径较小的 非金属元素H,B,C,N,Si等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
(2)电子化合物
它们的形成主要是电子浓度起主导作用。也与尺寸 因素及组元的电负性差有一定关系。溶点及硬度较 高,脆性大。
合金系 Cu-Zn系 中间相 电子浓度e/a β(CuZn) 3/2 21/13 ε(CuZn3) 7/4 β(Cu3Al) 3/2 g (Cu32Al19) 21/13 ε(Cu5Al3) 7/4 β(Cu5Sn) 3/2 g (Cu31Sn8) 21/13 ε(Cu3Sn) 7/4 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 复杂立方 密排六方 体心立方 复杂立方 密排六方 体心立方 复杂立方 密排六方
第五章 相图
54.22 0.4588 0.2523 98.54 p* x' (2) y’ y' A * ' A A * ' A=xA p A x A p B x B
yA=
* " * " (3) p= p A x A p B x B =92.00kPa
' 解得 x A =0.6803 " 解得 x A =0.5387
55
相图
T
l
T
l
B(s)+l
T
l
T l+
来自百度文库
l l+ + x B
A A(s)+l C(s)+l C(s)+l A(s)+C(s) B(s)+l
A(s)+l
C(s)+l
+l +l + A x
B
A
A(s)+C(s) C(s)+B(s)
B A
C(s)+B(s) C x
C x
57
相图
(2)∵150/500<70.0%∴当温度由共沸点刚有上升趋势时,系统处于气(G)与液(L1)两 相平衡设 L1 的质量为 x 则 x(150/500-0.087)=(500-x)(0.70-150/500) 解得 x=326g 气相质量为 174g。 6-10 为了将含非挥发性杂质的甲苯提纯,在 86.0kPa 压下用水蒸气蒸馏。已知:在此压力 下该系统的共沸点为 80℃,8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47.3kPa。试求: (1)气相组成(含甲苯的摩尔分数) ; (2)欲蒸出 100g 纯甲苯,需要消耗水蒸气多少千克? 86.0 47.3 100 / 92.140 解: y甲 0.45 y甲 解得 x=23.9kg 86.0 100 / 92.140 x / 18.02 6-14 低温时固态部分互溶、 高温时固态完全互溶且具有最低熔点的 A-B l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如附图。指出各相区的相平衡关系及各条线所代表 T l+ 的意义。 解:上面的线为液相线或凝固点曲线;中间的线为固相线或熔点线;下 面的线为固相溶解度曲线 1+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5.1-5.4相图
式中,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z为配位数,eAA,eBB和eAB为 A — A , B—B,A— B对组元的结合能。
当 Ω< 0 ,即 e AB < (eAA+eBB)/2时, A-B对的能量低于 A-A 和B-B对的平均能量,所以固溶体的A ,B组元互相吸引, 形成短程有序分布,在极端情况下会形成长程有序,此时 Δ H m <0。 当Ω= 0 ,即 e AB =(eAA+eBB)/2时,A-B对的能量等于AA 和 B-B对的平均能量,组元的配置是随机的,这种固溶体 称为理想固溶体,此时ΔHm=0。
当Ω> 0 ,即eAB>(eAA+ eBB)/2时,A-B对的能量高于A-A 和 B-B 对的平均能量,意味着A-B对结合不稳定,A,B组元 倾向于分别聚集起来,形成偏聚状态,此时ΔHm>0 。
5.1.2 相平衡的公切线原理 两相平衡时的成分由两相自由能-成分曲线 的公切线确定。
AB=1,根据上述相平 衡条件,可得两者切 线斜率相等。
∴可以用温度和压力作坐标的平面图 (p-T图) 来表示系统的相图。 若,f = 0,则P =3,即最多有三相平衡。
1. 水的单元相图分析
相图分析
3条线: C=1,P =2, f =1 OA是水与冰两相平衡线 OB是冰与蒸汽两相平衡线 OC是水与蒸汽两相平衡线 3个单相区: C=1, P=1, f =2 固相区、液相区和气相区
第五章 相平衡
四、ZrO2系统
ZrO2有三种晶型:单斜ZrO2、四方ZrO2、立方ZrO2。
⊿V=7~9%
单斜ZrO2
1200℃ 1000℃
四方ZrO2
2370℃ 立方ZrO2
加入CaO或Y2O3形成稳定 化立方ZrO2固溶体
单斜型与四方型之间晶型转变伴有显著体积变化, 采取措施:加入适量CaO或Y2O3→稳定化立方ZrO2。
熔体(1600℃) 熔体 (1670℃)
α-石英
870℃
1470℃
α-鳞石英
α-方石英
1723℃ 熔融石英
573℃
163℃
180~270℃
急
冷
β-石英
β-鳞石英
β-方石英
石英玻璃
117℃ γ-鳞石英 同 级 转 变(慢)
同
类 转
(快)
变
SiO2相图
1、在573℃以下的低温,SiO2的稳定晶型为-石英,加热至573℃转变为高温型 的-石英,这种转变较快;冷却时在同一温度下以同样的速度发生逆转变。如 果加热速度过快,则-石英过热而在1600℃时熔融。如果加热速度很慢,则在 870℃转变为-鳞石英。
如:水泥中的β -C2S,陶瓷中介稳的四方氧化锆 ; 耐火材料硅砖中的鳞石英以及所有的玻璃材料。
但由于转变速度慢,实际可长期存在。
二、相 律
根据吉布斯相律 f = c-p+2
上海交大-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5. 自由度
在相平衡系统中,可以独立改变的变量(如温 度、压力或组分浓度等)称为自由度。
这些变量的数目叫自由度数,用f表示。
f=0,无变量系统; f=1,单变量系统; f=2,双变量系统
溶解曲线 升华曲线
蒸发曲线
6. 外界影响因素
1)合金工业 2)硅酸盐工业 3)新材料的开发
第二节 单元系相图
一、单元系统相图的表示和实验测定方法
单相系相律 f=C-P+2=1-P+2=3-P
单相状态 p=1 f=2 两相状态 p=2 f=1 三相状态 p=3 f=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相图分析
相 区:
溶解曲线
蒸发曲线
沸点
相界线:
升华曲线
三相点:
熔点
一个大气压
第五章 单组元相图
第一节 相与相平衡
一、基本概念 1. 组元:组成材料最基本、独立的物质。可以是单
一元素也可以是稳定的化合物。 2.系统(体系):选择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系统
以外的一切物质都称为环境。 凝聚系统:不含气相或气相可以忽略的系统 如: 合金、硅酸盐系统
例: (1)一般系统 水、空气、酒精溶液、水与油、水与冰 (2)凝聚系统 机械混合物、化合物、固溶体、同质多晶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铁碳相图
① A0线: 渗碳体 Fe3C 的磁性转变 线, 230℃以上无磁性, 230℃以下铁磁性。 ② A2线: 铁素体 α 的磁性转变线。 770℃以上无磁性, 770℃以下铁磁性。
磁性转变 是否属于 相变?
(3)相图中的线
① GS线(A3 线):
C. 三条重要的相界线
Fe-Fe3C相图
γ
冷却时开始析出
2.Fe-C合金中的基本相
(4)铁素体(α或F)
2.Fe-C合金中的基本相
(5)渗碳体(Fe3C) • 属于正交晶系,结构复 杂。
• Fe3C熔点为1227℃, Fe3C是一种亚稳化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而 形成石墨状的自由碳: Fe3C→3Fe + C
2.Fe-C合金中的基本相
(6)石墨(C) • 在一些条件下,碳以游 离 态 石 墨 (hcp) 稳 定 相 存在。所以石墨在 Fe-C 合金铸铁中也是一个基 本相。
Fe-C合金概述
• 钢(Steels)和铸铁(Cast irons)是现代机械制造工 业中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虽然种类很多,成 分不一,其基本组成都是铁(Fe)和碳(C)两种元 素 , 故 统 称 为 铁 碳 合金 ( alloys of the ironcarbon system)。合金钢和合金铸铁实际上是 有意加入合金元素的铁碳合金。 • 铁碳相图描述了钢铁材料的成分、温度与组织 (相)之间的关系,是了解钢铁材料的基础。 因此,学习铁碳相图、掌握、应用铁碳相图的 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章 图像和其它媒体
图5.5、图5.6和图5.7分别显示了其中三种比较常用的 对齐方式。
16
第5章 图像和其它媒体
5.1 插入图像
5.1.5 将图像设置为背景 图片设置为背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图片设置为
页面背景,另一种是将图片设置为具有容器特性的元 素的背景,如表格、单元格等。 1.将图片设置为网页的背景图像 按照3.1.4节所述方法进入页面属性的设置对话框,在 “外观”选项有“背景图像”项,如图5.8所示.
18
第5章 图像和其它媒体
5.1 插入图像
2.将图片设置为表格的背景图像 在表格的属性面板(图5.10)和单元格的属性面板(图
5.11)中均有“背景图像”项,通过此项可以为表格或 者单元格设置背景图像。
19
第5章 图像和其它媒体
5.1 插入图像
5.1.6 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可以在页面中插入鼠标经过图像。在浏览器中浏览,
显示在图像应该显示的位置。对于较长的描述,可以
在“详细说明”文本框中提供链接,指向提供该图像
更多信息的文件。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图
片就会插入到文档中。
7
第5章 图像和其它媒体
5.1 插入图像
注意:如果在插入图片的时候,没有将图片保存在站 点根目录下,会弹出对话框,提醒用户要把图片保存 在站点内部,这时单击“是”按钮,然后选择本地站 点的路径将图片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三元相图的应用举例
5.7.1. CaO-Al2O3-SiO2系统三元相图
具体的硅酸盐系统三元相图往往图形比较复杂。我们首先以CaO-Al2O3-SiO2系统为例说明判读一张实际相图的步骤(见图5-42)。本系统15个无变量点标于图中。
(1) 首先看系统中生成了多少化合物,找出各化合物的初晶区,根据化合物组成点与其初晶区的位置关系,判断化合物的性质。本系统共有10个二元化合物,其中四个是一致熔化合物:CS、C2S、C12A7、A3S2,六个不一致熔化合物:C3S2、C3S、C3A、CA、CA2、CA6。两个三元化合物都是一致熔的:CAS2(钙长石)及C2AS(铝方柱石)。这些化合物的熔点或分解温度都标在相图上各自的组成点附近。
(2) 如果界线上未标明等温线,也未标明界线的温降方向,则需要运用连线规则,首先判明各界线的温度下降方向,再用切线规则判明界线性质。然后,在界线上打上相应的单箭头或双箭头。
图5-42 CaO-Al2O3-SiO2系统三元相图
(3) 运用重心规则判断各无变量点的性质。
如果在判断界线的性质时,已经画出了与各界线相对应的连线,则与无变量点相对应的副三角形已经自然形成了;如果先画出与各无变量点相对应的副三角形,则与各界线相对应的连线也会自然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随意在二个组成点之间连连线或在三个组成点间连副三角形。如A3S2与CA组成点之间不能连连线,因为相图上这二个化合物的初晶区并无共同的界线,液相与这二个晶相并无平衡共存关系;在A3S2、CA、Al2O3的组成点间也不能连副三角形,因为相图上不存在这三个初晶区相交的无变量点,它们并无共同析晶的关系。
三元相图上的无变量点必定都处于三个初晶区,三条界线的交点,而不可能出现其它的形式,否则是违反相律的。
在一般情况下,有多少个无变量点,就可以将系统划分成多少个相应的副三角形(有时副三角形可能少于无变量点的数目)。本系统共有15个无变量点,所以整个相图可以划分成15个副三角形。在副三角形化以后,根据配料点所处的位置,运用三角形规则,就可以很容易地预先判断任一配料的结晶产物和结晶终点。
(4) 仔细观察相图上是否指示系统中存在晶型转变、液相分层或形成固溶体等现象。本相图在富硅部分液相有分液区(2L),它是从CaO-SiO2二元的分液区发展而来的。此外,在SiO2初晶区还有一条1470℃的方石英与鳞石英之间的晶型转变线。
CaO-Al2O3-SiO2系统与许多硅酸盐产品有关,其富钙部分相图与硅酸盐水泥生产关系尤为密切。在这一部分相图上(图5-43),共有三个无变量点h、k、F,h、k是单转熔点,F 是低共熔点。与这三个无变量点相对应的副三角形是CaO-C3A-C3S、C3S-C3A-C2S、C2S-C3A-C12A7。用切线规则判断,CaO与C3S初晶区的界线在Z点从转熔界线变为共熔界线,而C3S与C2S初晶区的界线则在Y点从共熔性质变为转熔性质。在Yk段,冷却时,L+C2S→C3S,即C2S被回吸,生成C3S。但到达k点,L k+C3S→C2S+C3A,即C3S被回吸,生成C2S。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系统从三相图进人四相图,是一种质的飞跃,而不是量的渐变,不能简单地从三相图关系类推四相图关系。
图5-43 CaO-Al2O3-SiO2系统的富钙部分相图
我们以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典型配料,图上的点3为例,分析一下结晶路程。将配料3加热到高温完全熔融(约2000℃),然后平衡冷却析晶,从熔体中首先析出C2S,液相组成沿C2S—3连线的延长线变化到C2S-C3S界线,开始从液相中同时析出C2S与C3S。液相点随温度下降沿界线变化到Y点时,共析晶过程结束,转熔过程开始,C2S被回吸,析出C3S。当系统冷却到k点温度(1455℃),液相点沿Yk界线到达k点,系统进入相图的无变量状态,L k液相与C3S晶体不断反应生成C2S与C3A。由于配料点处于三角形C3S-C3A-C2S内,最后L k首先耗尽,结晶过程在k点结束。获得的结晶产物是C3S、C3A、C2S。
下面我们就硅酸盐水泥生产中的配料、烧成及冷却,结合相图加以讨论,以提高利用相图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硅酸盐水泥的配料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C3S、C3A、C2S、C4AF四种矿物,相应的组成氧化物为CaO、SiO2、Al2O3、Fe2O3。因为Fe2O3含量较低(2%~5%),可以合并入Al2O3一并考虑,C4AF则相应计入C3A,这样可以用CaO-Al2O3-SiO2三元来表示硅酸盐水泥的配料组成。
根据三角形规则,配料点落在何副三角形中,最后析晶产物便是这个副三角形三个角顶所表示的三种晶相。图中1点配料处于三角形CaO-C3A-C3S中,平衡析晶产物中将有游离CaO。2点配料处于三角形C2S-C3A-C12A7内,平衡析晶产物中将有C12A7,而没有C3S,前者的水硬活性很差,而后者是水泥中最重要的水硬矿物。因此,这二种配料都不符合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要求。硅酸盐水泥生产中熟料的实际组成是含62%~67%CaO,20%~24% SiO2,6.5%~13%( Al2O3+Fe2O3),即在三角形C3S-C3A-C2S内的小圆圈内波动。从相图的观点看,这个配料是合理的,因为最后析晶产物都是水硬性能良好的胶凝矿物。以C3S-C3A-C2S 作为一个浓度三角形,根据配料点在此三角形中的位置,可以读出平衡析晶时水泥熟料中各矿物的含量。
(2) 烧成
工艺上不可能将配料加热到2000℃左右完全熔融,然后平衡冷却析晶。实际上是采用部分熔融的烧结法生产熟料。因此,熟料矿物的形成并非完全来自液相析晶,固态组分之间的固相反应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加速组分间的固相反应,液相开始出现的温度及液相量至关重要。如果是非常缓慢的平衡加热,则加热熔融过程应是缓慢冷却平衡析晶的逆过程,且在同一温度下,应具有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以配料3为例,其结晶终点是k点,则平衡加热时应在k点出现与C3S、C3A、C2S平衡的L k液相,但C3S很难通过纯固相反应生成(如果很容易,水泥就不需要在1450℃的高温下烧成了),在1200℃以下组分间通过固相反应生成的是反应速度较快的C12A7、C3A、C2S。因此,液相开始出现的温度并不是k点的1445℃,而是与这三个晶相图的F点温度1335℃(事实上,由于工艺配料中含有Na2O、K2O、MgO 等其它氧化物,液相开始出现的温度还要低,约1250℃)。F点是一个低共熔点,加热时C2S+C12A7+C3A→L F,即C12A7、C3A、C2S低共熔形成F点液相。当C12A7熔完后,液相组成将沿Fk界线变化,升温过程中,C3A与C2S继续熔入液相,液相量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加。系统中一旦形成液相,生成C3S的固相反应:C2S+CaO→C3S的反应速度即大大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泥烧成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创造良好的动力学条件促成熟料中的主要矿物C3S 的大量生成。C12A7是在非平衡加热过程中在系统中出现的一个非平衡相,但它的出现降低了液相开始形成的温度,对促进热力学平衡相C3S的大量生成是有帮助的。
(3) 冷却
水泥配料达到烧成温度时所获得的液相量约20%~30%。在随后的降温过程中,为了防止C3S分解及β-C2S发生晶型转化,工艺上采取快速冷却措施,而不是缓慢冷却,因而冷却过程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的冷却过程可以用下面二种模式来加以讨论。
①急冷:此时冷却速度超过熔体的临界冷却速度,液相完全失去析晶能力,全部转变为低温下的玻璃体。
②液相独立析晶:如果冷却速度不是快到使液相完全失去析晶能力,但也不是慢到足以使它能够和系统中其它晶相保持原有的相图关系,则此时液相犹如一个原始配料的高温熔体那样独自析晶,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体系,不受系统中已存在的其它晶相的制约。这种现象特别容易发生在转熔点上的液相。譬如在k点,L k+C3S→C2S+C3A,生成的C2S和C3A 往往包裹在C3S的表面,阻止了L k与C3S的进一步反应,此时液相将作为一个原始熔体开始独立析晶,沿kF界线析出C2S和C3A,到F点后又有C12A7析出。因为k点在三角形C2S-C3A-C12A7内,独立析晶的析晶终点必在与其相应的无变量点F。因此,在发生液相独立析晶时,尽管原始配料点处在三角形C3S-C3A-C2S内,其最终获得的产物中可能有四个晶相,除了C3S、C3A、C2S外,还可能有C12A7,这是由过程的非平衡性质造成的。由于冷却时在k点发生L k+C3S→C2S+C3A的转熔过程,C3S要消耗,如在k点发生液相独立析晶或急冷成玻璃体,可以阻止这一转熔过程。因此,对某些硅酸盐水泥配料,快速冷却反而可以